西遊記第四章讀書筆記
❶ 西游記第一回到第四回讀書筆記
在這個假期,我閱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盡管每個人讀完之後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但是都會認為這部巨著是十分具有價值的,故事中的每一個人物的形象都被作者吳承恩刻劃得淋漓盡致。
以前,我看過《西遊記》的電視劇版本。裡面雖然沒有文字版的枯燥乏味,可是,好像只是過一下眼癮,又或者是讓小朋友去學習孫悟空的種種壞習慣,譬如:拿著「金箍棒」到處「表演」孫悟空的種種絕技。卻讓家長們頭疼,得不償失。
文字版的《西遊記》是一部極具代表性的名著,故事中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形象人人皆知。
在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的途中,遇到火焰山的阻擋,孫悟空戰勝了牛魔王、鐵扇公主,取得了芭蕉扇,才煽滅了火焰山的熊熊烈火,繼續踏上征途。在故事中,白骨精使用陰謀詭計,要吃唐僧肉。為了保護唐僧,徒兒們出生入死,浴血奮戰。流血負傷倒也無妨,只要傷得其所。這些描寫都是令人猶如身臨其境,回味無窮。
孫悟空身上有猴子得靈活好動和性情急躁的特點,又有神仙般的七十二變和騰雲駕霧的本領。豬八戒貪吃貪睡,但是有十分淳樸。作者把人身上的特點運用在了這些動物身上,有時還有一些戲劇色彩,讓人神遊其中。因此使這部巨著的內容變得不再枯燥無味。
通過閱讀這部文學巨著,我發現這其中也蘊涵著很多的人生道理。其實人生就是如此,在不斷進行中遭遇挫折,有挫折時,就得搬掉絆腳石;一帆風順時,當然就要積極地面對它。
有人喜歡順利,希望一生都不被絆倒,不流淚,不疼痛,不危險,不過這是不可能的,即便可能,這一輩子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挫折不是魔鬼,順利並不是天使,它們都是我們的朋友,要陪伴我們走完一生。
挫折其實就是一個人在按照自己的願望去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遇到的絆腳石,致使願望不能實現而出現的不快的情緒。挫折能夠改變人的情緒,也能鍛煉人的心理承受的能力,還能激發人的潛力。所以挫折不僅僅只是魔鬼,它也具有一定的價值的。
在生活中,沒遭受過挫折的人根本是不存在的,「你怕狼,就不要到樹林里去!」問題是,我們不到樹林里去,也許就會發現不了很多的東西。所以,我們只能接受挫折,善待挫折,戰勝挫折;所以,我們應該勇敢地面對挫折,最大限度地減輕它給自己帶來的痛苦,就會化成了前進的動力。
《西遊記》中還影射了許多道理,這里不一一列舉,只說兩個最典型的例子。
在第一回中有這么一段話:「美猴王享樂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載。一日,與群猴喜宴之間,忽然憂惱,墮下淚來。……猴王道:「今日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內?」……只見那班部中,忽跳出一個通背猿猴,厲聲高叫道:「大王若是這般遠慮,真所謂道心開發也!……乃是佛與仙與神聖三者,躲過輪回,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猴王道:「此三者居於何所?」猿猴道:「他只在閻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內。」猴王聞之,滿心歡喜,道:「我明日就辭汝等下山,雲游海角,遠涉天涯,務必訪此三者,學一個不老長生,常躲過閻君之難。」噫!「這句話,頓教跳出輪回網,致使齊天大聖成。」
前面的鋪墊是為了抖出最後這句話這個包袱,我理解「這句話,頓教跳出輪回網,致使齊天大聖成」其中包涵的意義,師尊講得更為淺白明確,就是「佛性一出,震動十方世界」所包涵的一層意思。孫悟空出了修道的心,所以才有後來的「齊天大聖」。
通過閱讀《西遊記》這部文學巨著,我受益匪淺,精彩生動的故事情節使我開闊視野,增長了知識,充實了生活;而它其中蘊涵著的人生道理使我深有感觸,懂得了許多,也使我對人生了解了更多。
總而言之,《西遊記》使我懂得如何善待挫折,勇敢地面對困難,取得成功。
❷ 西遊記第四回讀後感
悟空被授以「弼馬溫」之官,他得知此官為末等職,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內塔李天王與其子哪吒太子擒悟容空。被悟空打敗。金星再次招來悟空。玉帝命造齊天大聖府,讓悟空居住。
這一回,悟空真是心滿意足、躊躇滿志。從此以後,猴王在天宮里,就歡天喜地,不再有任何牽掛,盡情暢快地,享樂起來。這正是:
仙名永注長生籙,不墮輪回萬古傳。
猴王是個有勇無謀的野猴子,打出天庭下界,被當成典型了;太白金星是個和稀泥的,出了個給官職不給實權的招,讓猴子滿心歡喜的以為自己最大,可見太白金星的心機不是野猴子能比的;天庭是看不起半路出家的妖怪的,所以派出去抓猴子的都是一般人選,不然的話直接讓太上老君的金剛琢直接打一下,猴子早歸西了……
❸ 西遊記讀書筆記第一章
《西遊記》開篇,以大段大段的文字講述了各種自然現象及自然規律,讓人讀罷,不得不感嘆自然的偉大。使人不解的是,這天地為何多事生出一隻石猴?莫非規律果真是為了有一天被打破而制定的?看那石猴出生之後,玉帝恩慈的稱其為「天地精華所生」,彼時又怎能料到此猴有一天會打上凌霄寶殿?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水簾洞中又有天造地設的家當,連自己置辦家當的人力物力財力都省下了,真真是世間仙境,但凡我能在此地居住,夫復何求?偏那美猴王又開始擔心自己有一天會死,要從此訪道求仙,尋個長生不老之法。可以說,這時的美猴王,並不曉道為何物,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實用主義者,執著的到處尋訪名師,只為求個長生不老。
菩提祖師是何人,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從樵夫口中可知,菩提祖師不僅自己道行深,還用這道行去指點別人,是個愛惜萬物的高人。只是這祖師指點樵夫一二,無非使其忘卻憂愁,每日開開心心勞作及孝順母親,蓋因其是個安分守己之人,那悟空卻是只不肯順應自然的猴子,從這一刻開始,將生出多少事端來!
提到《西遊記》大家肯定能將其中的一些片段記得滾瓜爛熟,我也一樣,再一次拿出那本在書架上已微微發黃的《西遊記》,愛不釋手,道一杯香茗,沒翻開幾頁,隨著吳承恩爺爺的精彩描繪,就被其中的情節給吸引住了。
讀了《西遊記》我深有感觸,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書作者羅貫中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像面前驚嘆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為神魔小說傑出代表的《西遊記》 通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
前三回給我的感觸頗深:
●第一回
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花果山,山項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澗水源頭尋到名為「水簾洞」的石洞,被群猴擁戴為王。又過三五百年,石猴忽為人生無常,不得久壽而悲啼。根據一老猴指點,石猴經南贍訓洲到西牛賀洲,上靈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見須菩提祖師,被收為徒,起名曰孫悟空。
●第二回
悟空從祖師學得長生之道、七十二般變化及「筋斗雲」。一日,悟空受眾人挑唆,變為松樹,引起祖師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與佔山妖魔廝斗取勝,帶回被擄的眾猴與物品。
●第三回
悟空使攝法將傲來國庫館里兵器搬進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獸紛紛拜悟空為尊。悟空向龍王討得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屬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龍王和閻王表奏玉帝,請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❹ 西遊記的讀書筆記四回――第十四回
第十四回:心猿規正,六賊無蹤。
劉伯欽送唐僧到兩屆山,救出了孫悟空,師徒別劉伯欽西行。版途中寄宿遇見六個權山賊(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代表人的六種感官享受),悟空殺死六賊,唐僧責怪悟空殺人,於是悟空撇下唐僧。唐僧獨自前行遇見菩薩,傳授緊箍咒。孫悟空則來到東海,龍王講述張良與黃石公圯橋進履的故事,悟空於是回轉,找到唐僧。唐僧騙悟空帶上咒,控制住悟空並告知其為菩薩教的咒。於是孫悟空死心跟從唐僧繼續上路。
讀後感:悟空名悟空,不生不死,金睛鐵骨,能力超大,並可滅除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但依然是脾氣大,任用暴力目無權威,還要教育、還要約束、還要經歷修行領會。
❺ 西遊記第4回讀書筆記
第四回
官封弼抄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悟空被授以弼馬溫之官,他得知此官為末等職,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塔李天王與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敗。金星再次招來悟空。玉帝命造齊天大聖府,讓悟空居住。●第五回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悟空管理蟠桃園,吃盡園中大桃。又赴瑤池,喝光仙酒;吃盡太上老君葫蘆內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眾天神。
●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南海觀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戰敗。觀音又薦二郎神。二郎神與悟空大戰,太上老君在天觀戰,丟下金剛套,擊中悟空。眾神押其回上界。玉帝傳旨處死。
❻ 西遊記1至4回讀書筆記
張妙然
《西遊記》好詞、好句摘抄 、 讀書報告 、 讀書筆記 、 讀書心得 、讀後感。
好詞:耀武揚威 天羅地網 筋疲力竭 天昏地暗 深謀遠慮 回心轉意 咬牙切齒 啞口無言
星月皎潔 磨磚作鏡 芥納須彌 洗心滌慮 魂飛魄散 棋逢對手 榮歸故里 膽戰心驚
好句:1 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皆知.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
2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 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3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4 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勞 碌,何怕閻君就取勾?繼子蔭孫圖富貴,更無一個肯回頭!
5 天產仙猴道行隆,離山駕筏趁天風.飄洋過海尋仙道,立志潛心建大功.有分有緣休俗 願,無憂無慮會元龍.
6 去時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輕體亦輕.舉世無人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明.當時過海波難 進,今日來回甚易行.別語叮嚀還在耳,何期頃刻見東溟.
7 將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
8 日食三餐,夜眠一榻,無事牽縈,自由自在 .
8 天花亂墜,地涌金蓮.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慢搖麈尾噴珠玉,響振雷霆動九天.
10 正是:鴻蒙初辟原無姓,打破頑空須悟空.
讀了《西遊記》我深有感觸,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西遊記》共有六十多萬字,分為一百回, 作者羅貫中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
一部《西遊記》,它讓我學到了很多,確定自己的目標,正視自己的使命.當我們確認了人生奮斗目標時,就應該如唐僧那樣,無論風霜雨雪、溝壑深淵,都堅定不移地一路西行,求取真經、堅持不懈、永不言棄.有了奮斗目標,在爭取達到彼岸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但你得堅信「路永遠在你的腳下」.
❼ 西遊記每一章的讀書筆記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基本上大人、孩子都讀過這本書,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以下是小編搜集整理的西遊記第一章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對你能夠提供幫助。
西遊記第一章讀書筆記1
《西遊記》開篇,以大段大段的文字講述了各種自然現象及自然規律,讓人讀罷,不得不感嘆自然的偉大。使人不解的是,這天地為何多事生出一隻石猴?莫非規律果真是為了有一天被打破而制定的?看那石猴出生之後,玉帝恩慈的稱其為「天地精華所生」,彼時又怎能料到此猴有一天會打上凌霄寶殿?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水簾洞中又有天造地設的家當,連自己置辦家當的人力物力財力都省下了,真真是世間仙境,但凡我能在此地居住,夫復何求?偏那美猴王又開始擔心自己有一天會死,要從此訪道求仙,尋個長生不老之法。可以說,這時的美猴王,並不曉道為何物,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實用主義者,執著的到處尋訪名師,只為求個長生不老。
菩提祖師是何人,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從樵夫口中可知,菩提祖師不僅自己道行深,還用這道行去指點別人,是個愛惜萬物的高人。只是這祖師指點樵夫一二,無非使其忘卻憂愁,每日開開心心勞作及孝順母親,蓋因其是個安分守己之人,那悟空卻是只不肯順應自然的猴子,從這一刻開始,將生出多少事端來!
西遊記第一章讀書筆記2
天生石猴做了美猴王,在花果山帶著猴子們遊山玩水,可謂是快活逍遙。如果就這么逍遙下去,恐怕就沒有後來的孫悟空了。有一天,美猴王突然想去學一些本領。他遠涉重洋,歷經艱辛,拜菩提祖師學藝,菩提祖師給他起名叫孫悟空。孫悟空不停地學,學會七十二變和駕筋斗雲等本領,終於脫胎換骨,為後來的英雄業績奠定了基矗正是孫悟空這種不滿足現狀,積極進取的精神,才造就了一代叱吒風雲、驚天動地的英雄。這個故事啟示我,要努力學習,不斷攀登新的高峰。
西遊記第一章讀書筆記3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花果山,山項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澗水源頭尋到名為水簾洞的石洞,被群猴擁戴為王。又過三五百年,石猴忽為人生無常,不得久壽而悲啼。根據一老猴指點,石猴經南贍訓洲到西牛賀洲,上靈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見須菩提祖師,被收為徒,起名曰孫悟空。
西遊記第一章讀書筆記4
一部古老的神話故事,但卻引起了兒童的喜愛,那就是《西遊記》。小時候,我只是看動畫片與圖畫書。但現在,我不僅看與讀,而且還學會了思考。
《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啦!因為他總是聰明過人、助人為樂、能分辨好人與壞人,來守護唐僧和弟兄們。他就像我們現在的人民警察一樣,火眼金睛,抓壞人救好人,時刻保衛著我們。讀書筆記[www.i1766.com]或許由於唐僧遇到麻煩的事情就不動腦筋,盲目地接受別人的幫助的緣故吧,有時才會不聽孫悟空的好心勸告,掉入妖怪的手中。這足夠說明了遇到麻煩的事情要動腦筋,如果不動腦筋,聽了別人不好的意見,反而會更糟糕。不過我還認為唐僧過於善良,哪怕對待壞人也十分好,因為他只看錶面,不了解人的本質。
我也很喜歡豬八戒。我覺得他是個性格單純但很可愛的人。他不會想出一些好方法,但卻有正義感。只要他想做的事,他就一定會去做。他會奮不顧身地保護師傅的安全,而不考慮自己的安危。看上去他有些笨不動腦筋,但是人們覺得他笨的可愛。我們要學習他那種不怕敵人的膽量。不過有些事在做之前要仔細考慮,分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憑自己的實力去做。
總之,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長處,哪怕是他們的短處也必須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話,要努力改正,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❽ 西遊記第四章讀後感
篇一:《西遊記》讀書筆記第四回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如果說《西遊記》第二回講的是菩提祖師傳授悟空非常之道的故事,那麼第四回,就是悟空獲得非常之名的故事。第二回和第四回對照著看,就會看到悟空的慾望是如何一步步被點燃的。
話說悟空本是天地間一石頭所生,在花果山水簾洞與他的猴子猴孫們過著「寒盡不知年」的生活。後來因怕死,到處求仙問道,拜到了菩提祖師門下。祖師一心想把一些非常之道傳於有緣之人,偏巧此人就是悟空。學到了長生不老之術,悟空唯一的願望已經實現,若不是菩提祖師泄露天機,告訴他五百年之後,一千年之後,一千五百年之後的事情,悟空根本不會想學七十二般變化。就是說,學習七十二般變化,這個慾望完全是被菩提祖師點燃的。
悟空被菩提祖師趕出山門,斷絕師徒關系之後,回到故地。彼時的悟空,只想與猴兒們開開心心的在自己的山頭永遠生活下去。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悟空去東海借寶,又在冥界生死薄上勾去了自己的名字。可以說,也不過如此罷了,他哪裡想過要打上凌霄殿去?偏偏玉帝要收他,讓懵懂的他知道了什麼是官,懂得了官位還有大有小,從此對這個非常之名產生了興趣,這才有了後面的故事。
如此看來,《道德經》不曾欺我,要無為才可無所不為,妄動的結果必然是凶。後來天庭的一場禍事,皆因這些妄動的神仙點燃了悟空無休止的慾望而造成。話說這些神仙都是道家的神仙啊,怎麼連「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的道理都不懂?面對悟空的慾望,他們不是對其進行「常道教育」,而是採取滿足的方式,使其站在這個慾望之上,向下一個慾望發起進攻,難怪有網友說《西遊記》是一部尊佛抑道的書,如此看來,莫非真有道理?
篇二:西遊記第四回讀後感
悟空被授以「弼馬溫」之官,他得知此官為末等職,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塔李天王與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敗。金星再次招來悟空。玉帝命造齊天大聖府,讓悟空居住。
這一回,悟空真是心滿意足、躊躇滿志。從此以後,猴王在天宮里,就歡天喜地,不再有任何牽掛,盡情暢快地,享樂起來。這正是:
仙名永注長生籙,不墮輪回萬古傳。
猴王是個有勇無謀的野猴子,打出天庭下界,被當成典型了;太白金星是個和稀泥的,出了個給官職不給實權的招,讓猴子滿心歡喜的以為自己最大,可見太白金星的心機不是野猴子能比的;天庭是看不起半路出家的妖怪的。
❾ 西遊記第四回讀書筆記,筆記100字,讀後感二百字!
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悟空被授以弼馬溫之官,他得知此官為末等職專,回花果山。屬玉帝命托塔李天王與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敗。金星再次招來悟空。玉帝命造齊天大聖府,讓悟空居住。
有人喜歡順利,希望一生都不被絆倒,不流淚,不疼痛,不危險,不過這是不可能的,即便可能,這一輩子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挫折不是魔鬼,順利並不是天使,它們都是我們的朋友,要陪伴我們走完一生。
挫折其實就是一個人在按照自己的願望去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遇到的絆腳石,致使願望不能實現而出現的不快的情緒。挫折能夠改變人的情緒,也能鍛煉人的心理承受的能力,還能激發人的潛力。所以挫折不僅僅只是魔鬼,它也具有一定的價值的。
在生活中,沒遭受過挫折的人根本是不存在的,「你怕狼,就不要到樹林里去!」問題是,我們不到樹林里去,也許就會發現不了很多的東西。所以,我們只能接受挫折,善待挫折,戰勝挫折;所以,我們應該勇敢地面對挫折,最大限度地減輕它給自己帶來的痛苦,就會化成了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