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後傳涇河龍王案
❶ 西游記後傳里開始演涇河龍王冤案是怎麼回事
你好。首先個人認為,五天出來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佛界、仙界和幽冥界三界不團結,引出專異心所致屬。看了後傳裡面就知道,無天之前已經被佛祖封住,但是如今以普度眾生為名號的佛祖竟然為了虛幻的天佛兩界的友好而忽視以公正自命的光環,顯然是不對的。再說得懸一點,就是異心導致佛祖的控制三界的力量削弱,黑暗一面的無天也得以藉助這一股已經不光明的力量,有機會趁著各懷鬼胎的三界混亂而復出。所以涇河龍王之事是一個導火索,它是三界顯示出不團結的徵兆。大家看了玉帝在佛祖面前處理了冤案,處理了武德星君和渭河龍王,佛祖也讓孫悟空不用朝見和參佛,可是佛祖用意何在估計大家都不清楚。想想古代帝王處理看不慣的大臣一般有兩種,一是直接殺了,二是明著或者暗著貶謫外地,所以佛祖這一舉動可收一箭三雕之效:眼不見心不煩、避免孫悟空再鬧事、表面上顯示佛祖的寬宏大量予以嘉獎。而玉帝肯定會斬了那兩位,因為領導的面子都被他們丟光了,不僅沒有掩飾下去,而且還被佛祖看了笑話。而秦廣王也肯定會被罰面壁。
同時,這件事讓仙佛們都佩服了孫悟空不畏強權勇爭正義的秉性,使他日後順理成章地成為領導反魔大業的領袖(唯子唯系,方解此厄)!
❷ 為什麼西遊記後傳里說涇河龍王是被冤殺的,小說里明明是涇河瀘忌那袁守城算出下雨的時間與點數,剋扣雨
李世民言而無信沒有救得涇河龍王,故稱冤。
《西遊記》第九回、第十回:
龍王見說,心驚膽戰,毛骨悚然,急丟了門板,整衣伏禮,向先生跪下道:「先生休怪。前言戲之耳,豈知弄假成真,果然違犯天條,奈何?望先生救我一救!不然,我死也不放你。」守誠曰:「我救你不得,只是指條生路與你投生便了。」龍曰:「願求指教。」先生曰:「你明日午時三刻,該赴人曹官魏徵處聽斬。你果要性命,須當急急去告當今唐太宗皇帝方好。那魏徵是唐王駕下的丞相,若是討他個人情,方保無事。」
——————————————————袁守城給龍王指了條出路
……
這涇河龍王也不回水府,只在空中,等到子時前後,收了雲頭,斂了霧角,徑來皇宮門首。此時唐王正夢出宮門之外,步月花陰,忽然龍王變作人相,上前跪拜。口叫「陛下,救我,救我!」太宗雲:「你是何人?朕當救你。」龍王雲:「陛下是真龍,臣是業龍。臣因犯了天條,該陛下賢臣人曹官魏徵處斬,故來拜求,望陛下救我一救!」太宗曰:「既是魏徵處斬,朕可以救你。你放心前去。」龍王歡喜,叩謝而去。
———————————————————涇河龍王拜求李世民就己一命,李世民滿口答應。
……
君臣兩個對弈此棋,正下到午時三刻,一盤殘局未終,魏徵忽然踏伏在案邊,鼾鼾盹睡。太宗笑曰:「賢卿真是匡扶社稷之心勞,創立江山之力倦,所以不覺盹睡。」太宗任他睡著,更不呼喚。不多時,魏徵醒來,俯伏在地道:「臣該萬死,臣該萬死!卻才暈困,不知所為,望陛下赦臣慢君之罪。」太宗道:「卿有何慢罪?且起來,拂退殘棋,與卿從新更著。」魏徵謝了恩,卻才拈子在手,只聽得朝門外大呼小叫。原來是秦叔寶、徐茂功等,將著一個血淋的龍頭,擲在帝前,啟奏道:「陛下,海淺河枯曾有見,這般異事卻無聞。」太宗與魏徵起身道:「此物何來?」叔寶、茂功道:「千步廊南,十字街頭,雲端里落下這顆龍頭,微臣不敢不奏。」唐王驚問魏徵:「此是何說?」魏徵轉身叩頭道:「是臣才一夢斬的。」唐王聞言,大驚道:「賢卿盹睡之時,又不曾見動身動手,又無刀劍,如何卻斬此龍?」魏徵奏道:「主公,臣的身在君前,夢離陛下——
身在君前對殘局,合眼朦朧;夢離陛下乘瑞雲,出神抖擻。那條龍,在剮龍台上,被天兵將綁縛其中。是臣道:『你犯天條,合當死罪。我奉天命,斬汝殘生。』龍聞哀苦,臣抖精神。龍聞哀苦,伏爪收鱗甘受死;臣抖精神,撩衣進步舉霜鋒。傣帶一聲刀過處,龍頭因此落虛空。」
——————————————————李世民雖然藉以下棋之名留下魏徵,但是魏徵夢斬龍王。
……
當夜二更時分,只聽得宮門外有號泣之聲,太宗愈加驚恐。正朦朧睡間,又見那涇河龍王,手提著一顆血淋淋的首級,高叫:「唐太宗,還我命來,還我命來!你昨夜滿口許諾救我,怎麼天明時反宣人曹官來斬我?你出來,你出來!我與你到閻君處折辨折辨!」他扯住太宗,再三嚷鬧不放,太宗箝口難言,只掙得汗流遍體。正在那難分難解之時,只見正南上香雲繚繞,彩霧飄飄,有一個女真人上前,將楊柳枝用手一擺,那沒頭的龍,悲悲啼啼,徑往西北而去。原來這是觀音菩薩,領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此住長安城都土地廟里,夜聞鬼泣神號,特來喝退業龍,救脫皇帝。那龍徑到陰司地獄具告不題。
————————————————————————涇河龍王身死,怪李世民不守承諾,不救自己。
……
太宗行到那邊,只見他跪拜路旁,口稱:「陛下,赦臣失誤遠迎之罪!」太宗問曰:「你是何人?因甚事前來接拜?」那人道:「微臣半月前,在森羅殿上,見涇河鬼龍告陛下許救反誅之故,第一殿秦廣大王即差鬼使催請陛下,要三曹對案。臣已知之,故來此間候接,不期今日來遲,望乞恕罪恕罪。」太宗道:「你姓甚名誰?是何官職?」那人道:「微臣存日,在陽曹侍先君駕前,為茲州令,後拜禮部侍郎,姓崔名吧。
今在陰司,得受酆都掌案判官。」太宗大喜,近前來御手忙攙道:「先生遠勞。朕駕前魏徵有書一封,正寄與先生,卻好相遇。」判官謝恩,問書在何處。太宗即向袖中取出遞與崔吧。吧拜接了,拆封而看。其書曰:
辱愛弟魏徵,頓首書拜大都案契兄崔老先生台下:憶昔交遊,音容如在。倏爾數載,不聞清教。常只是遇節令設蔬品奉祭,未卜享否?又承不棄,夢中臨示,始知我兄長大人高遷。奈何陰陽兩隔,天各一方,不能面覿。今因我太宗文皇帝倏然而故,料是對案三曹,必然得與兄長相會。萬祈俯念生日交情,方便一二,放我陛下回陽,殊為愛也。容再修謝。不盡。
那判官看了書,滿心歡喜道:「魏人曹前日夢斬老龍一事,臣已早知,甚是誇獎不盡。又蒙他早晚看顧臣的子孫,今日既有書來,陛下寬心,微臣管送陛下還陽,重登玉闕。」太宗稱謝了。
……
————————————————————————————龍王告到地府,但是魏徵與判官有舊,李世民沒事而魂回人間,且反而多了陽壽。
所以說涇河龍王冤死,主要是指李世民言而無信,致使龍王身死,而李世民最後並沒有收到什麼懲罰,於是稱涇河龍王冤死。
❸ 西遊記後傳涇河龍王那段和原著不同,
《西遊記後傳》用現在話說就是一部《西遊記》同人作品。借《西遊記》人物演繹新故事。《西遊記》原著中涇河龍王和袁守城打賭,為賭氣擅自改了降雨雨量、時間,觸犯天條,最後被魏徵斬了。而《西遊記後傳》中將涇河龍王改為渭河龍王,然後栽贓嫁禍涇河龍王。渭水是黃河最大的支流,發源於甘肅,經陝西而入黃河;涇水又是渭河的支流,發源於寧夏。二水在西安市高陵縣船張村相匯。所以有成語涇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涇渭不分比喻好壞不分,是非不明。
❹ 西遊記後傳中,涇河龍王的扮演者是誰
西遊記後傳》用復現在話制說就是一部《西遊記》同人作品。借《西遊記》人物演繹新故事。《西遊記》原著中涇河龍王和袁守城打賭,為賭氣擅自改了降雨雨量、時間,觸犯天條,最後被魏徵斬了。而《西遊記後傳》中將涇河龍王改為渭河龍王,然後栽贓嫁禍涇河龍王。渭水是黃河最大的支流,發源於甘肅,經陝西而入黃河;涇水又是渭河的支流,發源於寧夏。二水在西安市高陵縣船張村相匯。所以有成語涇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涇渭不分比喻好壞不分,是非不明。
❺ 西遊記後傳涇河龍王被殺那段重復了幾次
2次,你可以重溫一下經典。雖然重復鏡頭有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