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雅遺址考古
❶ 鬼吹燈精絕古城的考古真相,究竟緣何被一夜廢棄
精絕古城是一百年前令世界震驚的考古大發現,和它相關的也是考古界數一數二的無可替代的大人物。中國考古學家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重要發現更是讓中斷已久的尼雅(精絕古城)遺址再度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談精絕古城,我們不得不從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談,雖然當時整個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但那時的中國卻是全世界探險家、地理學家、考古學家最嚮往的地方,中國也以古代文明的再發現而聞名於世——
在維語中,民豐縣城所在的綠洲一帶被稱作“尼雅巴扎”,意即“尼雅河上的集市”,這個名稱直到現在還有人使用。現在的尼雅遺址,如果一定要定位的話,南起北緯39°50′36″ ,東經82°43′57″,北至北緯38°02′30″ ,東經82°43′10″ ,沿尼雅河道南北方向帶狀展開。海拔1250米,後期的遺存有180平方公里,南北最長27公里,東西最寬處7公里,一般是三至五公里。新疆現在最小的縣也有兩三萬平方公里,最大的縣有十多萬平方公里。所以遺存的面積只相當於今天當地的一個行政。
❷ 外國有哪些著名的考古學家
嚴文明 斐文中 梁思永 李 濟 賈蘭坡 夏 鼐 蘇秉琦
俞偉超 李仰松 衛聚賢 陳文華 張光直 石璋如 張忠培
高去尋 郭沫若 汪寧生
具體簡介可以去搜搜嘍
斯坦因
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 1862—1943) 英國人。原籍匈牙利。早年在維也納、萊比錫等大學 學習,後游學牛津大學和倫敦 大學。1887年至英屬印度,任拉 合爾東方學院校長、加爾各答大 學校長等職。在英國和印度政 府的支持下,先後進行三次中亞 探險。第一次中亞探險(1900- 1901)主要發掘和田地區和尼雅 的古代遺址,其旅行記為《沙埋 和田廢址記》(Sand-buried Ru- ins of Khotan, London, 1903), 正式考古報告是《古代和田》 (Ancient Khotan,全二卷,1907)。第二次探險(1900— 1908)除重訪和田和尼雅遺址外,還發掘古樓蘭遺址,並深 入河西走廊,在敦煌附近長城沿線掘得大量漢簡,又走訪 莫高窟,拍攝洞窟壁畫,並利用王道士的無知,廉價騙購 藏經洞出土敦煌寫本二十四箱、絹畫和絲織品等五箱。其 旅行記為《沙漠契丹度址記》(1912),其中有敦煌騙寶經 過的詳細記錄;其正式考古報告為《西域考古記》(1921), 至五卷。第三次探險(1913-1915)又重訪和田、尼雅、樓 蘭遺址,並再次到敦煌,從王道士手中獲得五百七十餘 件敦煌寫本,還發掘黑城子和吐魯番等地遺址,其正式考 古報告為《亞洲腹地考古記》(1928),全四卷。還著有《在 中亞的古道上》(1933),對二次探險做了簡要的記述。 1930年,擬進行第四次中亞探險,被南京政府拒絕,其所 獲少量文物,下落不明。三次中亞探險所獲敦煌等地出土 文物和文獻,主要入藏倫敦的英國博物館、英國圖書館和 印度事務部圖書館,以及印度德里中亞古物博物館(今在 新德里的印度國立博物館)。藏品由各科專家編目、研究, 發表大量的研究成果。斯坦因本人除上述考古報告和旅行 記外,還編著有《千佛洞:中國西部邊境敦煌石窟寺所獲之 古代佛教繪畫》(1921)一書。其論著全目見《東洋學報》第 33卷第1號。其生平事跡詳見米爾斯基(Jeannette Mirsky)著《考古探險家斯坦因爵士傳》(1977)。
❸ 清末四大考古發現的內容
堪稱該時代中國4大考古發現的,非北京原人、殷墟甲骨、漢晉簡牘、和敦煌藏經洞莫屬。
北京人
1918年瑞典人安特生首先發現(周口店)龍骨山出產動物骨骼化石。1927年步達生將周口店發現的三枚人的牙齒正式命名為中國猿人北京種,這一年是周口店遺址正式發掘的開始。1929年裴文中發現了「北京人」第一個頭蓋骨。隨後中國地質調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在其率領下,發現大批石製品和人類用火痕跡,使北京人的文化遺存得到確認。
"北京人"第一個頭骨的發現,結束了上一世紀發現的爪哇猿人是人還是猿的爭論,確立了以北京和爪哇猿人為代表的猿人階段在人類發展史中的地位。這是探索人類起源和發展的一個突破性的進展,在古人類學的研究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殷墟甲骨
關於甲骨文的發現最為流行的說法,是清末任國子監祭酒的王懿榮於1899年發現的,他在買來的葯材「龍骨」上發現隱約的契刻符號,並聯想到很可能是一種已經失傳了的古文字。他去世後,劉鶚購買了其大部分甲骨,並於1903年,精選出1000多片,墨拓後編成《鐵雲藏龜》。之後,羅振玉和王國維的工作使甲骨文的研究成為一門專門學問,並受到國際關注。
由於新的甲骨多發現於河南安陽,1928年董作賓等人前往安陽小屯(殷墟)進行調查試掘,准備大規模地展開工作。這是中國考古學誕生的重要標志。
殷墟甲骨文是目前已知的中國最早的成熟的文字。被稱為中國古代最早的「檔案庫」。其中所記載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到商代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隨著對殷墟的考古發掘不斷深入,出土了大批遺物,包括珍貴的甲骨卜辭、青銅器、玉器、寶石器、陶器、骨角牙器等文物,為研究殷商歷史積累了豐富的資料。
——在「紀念殷墟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李鐵映說:
「1899年甲骨文的發現,是我國近代學術史上一樁具有重大意義的事情。
在甲骨文研究和甲骨學的形成及發展過程中,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安陽殷墟發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殷墟科學發掘不僅推動了甲骨學研究的發展,還為今日考古學的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國學術界一批享譽世界的考古學家,就是在殷墟的磨煉中成長起來的……
甲骨文的發現為20世紀中國上古史研究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把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提了一千年。這對以往學術界的「東周以上無史」論和某些外國學者主張「中國文明只能上溯至公元前7、8世紀」的錯誤看法,無疑是一個有力的反駁…」
漢晉簡牘
1901年,斯文·赫定發現樓蘭古城,在城內獲取除大批漢魏和羅馬古錢幣、建築木雕、中原絲織品外,還有大量魏晉木簡。此後,在新疆羅布泊樓蘭遺址、民豐尼雅遺址和甘肅、內蒙古漢代居延烽燧遺址中相繼發現漢晉簡牘,尤其以1930年發現1萬枚居延漢簡最為重要。
漢晉簡牘的發現,為我們提供了漢代開通西域和設立河西四郡的新史料,由於出土簡牘保持著古人書寫的原始狀態,是未經後人輾轉抄寫改撰的第一手材料,因而至為寶貴。是研究中國秦漢、魏晉史的重要資料。
敦煌藏經洞
1900年,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圓籙在清理積沙時,無意中發現了藏經洞,並挖出了公元四至十一世紀的佛教經卷、社會文書、刺綉、絹畫、法器等文物五萬余件。這一發現為研究中國及中亞古代歷史、地理、宗教、經濟、政治、民族、語言、文學、藝術、科技提供了數量極其巨大、內容極為豐富的珍貴資料。
雖經帝國主義探險家和本國腐敗官僚的盜竊掠奪,藏經洞文物大量流散到世界各地,但其學術價值也受到了國際上的重視。
綜上所述,北京人的發現奠定了直立人在人類發展中的地位,提供了人類歷史至少有50萬年的令人信服的證據;殷墟甲骨文的發現改寫了商代的歷史;西北漢晉屯戍簡牘檔案以及居延漢簡的發現,提供了漢代開通西域和設立河西四郡的新史料;敦煌藏經洞寫經和古文書的發現,使敦煌學在國際學術界成為顯學。(後三者還被王國維列入近代古文獻的四大發現)(其實我知道此題本意就是讓敘述這四大發現,可是誰叫他非要問「考古」四大發現,不問「文獻」四大發現呢)
另外,1920年開始,安特生等人對仰韶遺址的發掘,推翻了中國無新石器時代的一般認識;1909年起,科茲洛夫等在黑水城發掘,催生了一門新的國際學科-西夏學;這些都是該時期重要的考古發現
❹ 我國有史以來全部重大的考古發現有哪些
1、北京周口店遺址與北京人和山頂洞人
2、雲南元謀人遺址
3、陝西藍田人遺址
4、金牛山遺址及金牛山人
5、馬壩人遺址
6、泥河灣舊石器時代遺址群
7、丁村遺址
8、仙人洞與吊桶環遺址
9、玉蟾岩遺址
10、裴李崗遺址
11、賈湖遺址
12、興隆窪遺址
13、大地灣遺址
14、仰韶遺址
15、半坡遺址
16、姜寨遺址
17、後岡遺址
18、廟底溝遺址
19、大汶口遺址
20、河姆渡遺址
21、大溪遺址
22、城頭山遺址
23、屈家嶺遺址
24、崧澤遺址
25、馬家窯遺址
26、柳灣墓地
27、牛河梁遺址
28、城子崖遺址
29、良渚文化遺址群
30、石家河遺址群
31、陶寺遺址
32、王城崗遺址
33、齊家坪遺址
34、卡若遺址
35、石峽遺址
36、東灣仔北遺址
37、圓山遺址
38、二里頭遺址
39、東下馮遺址
40、夏家店遺址
41、大甸子遺址和墓地
42、偃師商城
43、鄭州商城遺址
44、盤龍城遺址
45、安陽殷墟遺址
46、吳城遺址
47、新干大墓
48、三星堆祭祀器物坑
49、周原遺址
50、豐鎬遺址與墓地
51、琉璃河遺址
52、晉侯墓地
53、三門峽虢國墓地與上陽城遺址
54、晉國故城遺址
55、鄭韓故城
56、燕下都遺址
57、曾侯乙墓
58、紀南城周圍的墓葬群
59、中山王陵
60、銅綠山礦冶遺址
61、秦咸陽城及秦宮殿遺址
62、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63、睡虎地與龍崗秦墓
64、漢長安城遺址
65、居延漢代遺址與簡牘
66、西漢帝陵與陵園遺址
67、燒溝漢墓
68、銀雀山漢墓
69、滿城漢墓
70、漢代楚王陵
71、馬王堆漢墓
72、南越王墓
73、石寨山滇人墓地
74、漢魏洛陽城
75、樓蘭故城遺址
76、尼雅遺址
77、鄴城遺址
78、走馬樓孫吳簡牘
79、南京東晉——南朝帝王陵墓和大族家族墓地
80、集安高句麗王室與貴族墓葬
81、雲崗石窟
82、龍門石窟
83、敦煌莫高窟
84、龍興寺佛教造像窖藏
85、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
86、隋唐洛陽城遺址
87、隋代虞弘墓
88、唐代帝陵陪葬墓
89、法門寺塔基與地宮
90、阿斯塔那墓地
91、渤海上京龍泉府遺址
92、南唐二陵
93、白沙宋墓
94、遼陳國公主墓
95、龍泉青瓷窯址
96、耀州窯遺址
97、西夏王陵
98、古格故城遺址
99、元大都遺址
100、明定陵
❺ 考古界的最大發現
考古界的最大發現是阿爾迪的化石
阿爾迪是一個女性始祖地猿的石化骨骼。這個類人物種起源於440萬年以前。阿爾迪最早於1994年在埃塞爾比亞發現,但是科學家花了15年來確認它的科學價值。它比南猿路西更為完整。她是一個更為原始的直立人類,高約120厘米。重100斤。
這個被認為最重要的化石標本是一具不完全的雌性動物骨架,主要包括帶牙齒的頭骨、手臂、手、骨盆、腿和腳。它物被科學家昵稱為Ardi。
國際研究小組還發現了36個也許是別的「始祖地猿」的化石,其中有年幼的,有雄性也有雌性。
科學家說,「始祖地猿」化石骨架的某些特徵和非常古老的類人猿相似,另一些則和後來更接近人類的類人猿相像。他們指出,Ardi比以前認為的最古老的人類祖先遺骸「露西」化石還要早一百萬年。
❻ 世界有名的考古隊都有哪幾個成員有幾個,分別是誰
世界有名的考古隊 應該是大學的吧 不是很清楚
像我國就是 北大考回古答隊 川大考古隊 社科院考古隊 之類的
外國不懂 可能也是大學吧 或者博物館組織的考古隊
成員怎麼還固定的么 不可能啊 肯定是根據發掘的規模確定的人數啊
❼ 關於考古學的100個故事,急!
第一編 考古學概述
被掩埋的龐貝——現代考古學起源
文克爾曼的堅持——現代考古學定義
破譯楔形文字——考古學簡史
伍利的堅持——考古學原則
發現諾亞方舟——考古研究對象
阿拉伯的勞倫斯——遺跡研究
耶穌裹屍布——遺物
萬年前的石斧——舊石器時代
奇怪的石頭——新石器時代
饕餮銅尊——青銅器時代
仰韶文化遺址——考古學文化
殷墟層層探歷史——考古學文化層
金石情緣李清照——中國古代考古
水下神殿——古雕像研究
科潘金字塔下的墓地——墓葬
佩特拉滅亡之謎——貝冢
古老的聖經泥版——楔形文字
普里阿摩斯財寶——文物
冰人奧茲——木乃伊
紅色處女軍——寶藏
陶碑證實赫梯文明——地層學原理
陶器整理——類型學作用
第二編 考古學方法
牧場主濫采廢墟——發掘方法
惠勒發掘少女城堡——方格
埃及艷後的皇宮——水下考古
加迪夫巨人——文物鑒定
皮爾當人騙局——鑒定要求
博塔發掘尼尼微——記錄
行伍中的畫家——考古測繪
復活節島上的秘密——碳一14年代測法
修道院里的福音經文——攝影記錄
盜墓傳家寶——洛陽鏟
聖井中的祭品——潛水技術
皮亞奇神甫的奇妙手法——文物保護
消失的吾巴爾——遙感
神秘損壞的瓷器——室內整理
千載佳人現原貌——x射線
破譯瑪雅文字——文字釋讀
自家後院的寶藏——考古探測
考古少俠——拓片
第三編 考古學分支及相關學科
考古第一女性——田野考古學
納斯卡高原上的巨畫——航空考古學
高原奇觀——考古天文學
尼羅河上的漫遊——埃及學
波尼托村落的木樑——樹輪年代學
打撈水底沉船——水下考古學
穿越兩千年的完美音色——音樂考古學
史前的西斯廷教堂——美術考古學
刻著秘密的石頭——銘刻學
解剖馬王堆女屍——科技考古學
瓦罐中的聖經——宗教考古學
重現古老造紙術——紙草學
一枚獨一無二的鎳幣——古錢學
水下居巢國——環境考古學
只屬於女人的文字——古文字學
埃及艷後的簽名——文物鑒定學
巨大的牙齒——古生物學
地質學之父——考古與地質學
頭骨上的傷痕——動物學
千年蓮藕忽化水——考古與植物學
第四編 中國考古發現
從牙齒到頭骨——周口店遺址
丟失的頭蓋骨——北京猿人
變色的稻穀——河姆渡遺址
尋找南少林——南少林寺遺址
患病求醫識龍骨——甲骨文
半個蠶繭——西陰村遺址
閃爍的藍色火焰——馬王堆遺址
千口棺材的墓地——樓蘭
三尺青鋒劍猶寒——越王勾踐劍
孤奇怪異蜀文明——三星堆
斯坦因盜寶敦煌——莫高窟
地下的黑瓦人頭——兵馬俑
佛祖舍利現真身——法門寺
何處去尋古杭州——良渚遺址
熠熠中華第一龍——紅山玉龍
牛河梁下積石冢——紅山文化
不可靠近的海域——「南海一號」
精絕古城探迷蹤——尼雅遺址
第五編 國外考古發現
從夢想走向現實——特洛伊古城
遍地黃金的古都——邁錫尼
消失的陸地——亞特蘭蒂斯
印章背後的歷史——邁諾斯文明
第一座女性發掘的古城——哥爾尼亞
捕蝶人密林探幽——吳哥古都
填補空白的探險——辛巴威
矗立空中的花園——巴比倫古城
藏在高山上的廢墟——馬丘·比丘
瑪雅文明的最後領地——科潘
阿拉伯禁地——佩特拉
偷偷發掘的秘境——亞述王宮
無所事事的發現——蘇美爾
伍利推算歷史——吾珥古城
刻在石柱上的法律——漢謨拉比法典
安納托利亞高地上的廢墟——赫梯人
死人之丘——摩亨佐·達羅城遺址
痴迷繪畫的德農——古埃及
城牆倒塌之謎——耶利哥城
永不熄滅的燈火——古墓長明燈
千年前的血腥屠殺——丹漠洞遺址
最後一次發掘出的奇跡——圖坦卡門陵墓
❽ 尼雅有哪些方面讓探險家禁不住沖動
人文景觀
據考古資料介紹,最早將尼雅發掘並命名的是英國籍匈牙利人斯坦因。他跟斯文赫定等西方探險家一樣,在西方當時流行的考古探險熱潮推動下,開始其中亞考古探險的旅程。1901年1月他找到了尼雅,並將此遺址命名為「NIYASITE」(即尼雅遺址)。這個發現,在當時的中外探險考古學術界引起了轟動。解放後我國考古單位單獨考察或與日本考古學術界聯合進行考察近十次,當數1995年10月的中日聯合考古行動收獲最大,被譽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其中「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質地和色彩極為罕見。此次考古發現震驚了中外考古學術界。
目前尼雅遺址的沙丘中或沖積台地上分散著數十處房屋、庭院和佛塔遺址,各處遺址均被沙丘隔開,每處房屋等遺址殘存各種用途的房屋遺址數間至十數間,此外有墓葬區等。遺址所分布的形態呈橢圓形,以佛塔遺址為中心南北25公里,東西約5公里,基本上按尼雅古河道流向分布。由於遺址已完全沙漠化,不少學者認為環境惡化是精絕國消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後來的考古研究也有人提到戰爭,因為從發掘到的?盧文解讀內容也可以支持此說,譬如,木簡上反映「精絕國」王朝長期受到西南方向的強大部落「SUPIS」人的威脅和入侵,但導致精絕國滅絕的「SUPIS」人在歷史上從無記載,讓人們留下種種猜測和不解。
自然景觀
尼雅遺址位於沙漠腹地,那裡有成片成片連綿不斷的枯死的胡楊林,地上到處是橫七豎八的殘干斷枝。由南向北進入尼雅遺址,愈向北胡楊愈少,最後則為茫茫沙海所替代。
從民豐沿著尼雅河進入尼雅古遺址前,要經過尼雅村,尼雅村緊挨沙漠腹地,是一塊沿著古河道伸延進塔克拉瑪乾的綠洲,目前已處於缺水的窘境,不知還能綠多久。據尼雅村小學校的一女教師稱,她從縣上輪派到該村小學任教兩年,飲用水要自己從縣城帶,水就用大塑料桶裝著,請大卡車捎進來。尼雅村民靠打井取水,現出水越來越少,變得越來越咸苦,難以食用。
尼雅村雖說苦旱,東西和北邊是連綿起伏大沙包,但村前村後卻長有一片粗壯茂盛的胡楊林,每年秋天胡楊金黃時節,遍體透黃的胡楊枝葉使這片小綠洲陡添了幾分生氣。穿過尼雅村不遠有一處大麻扎,在一座沙山上安葬有一位據說是部落將軍,被尊崇的聖人。
❾ 近年西域考古發現
英國探險家奧利爾•斯坦因和他在中國西部的考古探險活動,有較大的爭議。他是回尼雅遺址答的發現者,也是敦煌藏經洞劫經的始作俑者,這是無法迴避的事實。但是,只要涉及新疆探險史,對斯坦因和他在中國西部的考古探險則不能避而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