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是不是杜陵遺址公園
㈠ 杜陵的文物考古
杜陵出土的文物有花崗岩礎石、幾何紋或素麵方磚、繩紋筒瓦、圖案的空心磚、龍、塗朱鋪地方磚、鳳紋空心磚殘塊、板瓦,長樂未央、長生無極瓦當、雲紋板瓦、繩紋筒、瓦當、灰陶繩紋罐,杜陵東園銅壺、杜陵東園銅鍾、銅泡、銅鐓、鎏金銅環、五銖錢等、小五銖錢、大倉半方銅印,金餅,裸體男俑(原身上有帛衣),漆盒及木車和車馬器,鐵環、釘、刀、釺和、鐵戟、矛、劍、斧、鼎、錛、鑿、剪、帶鉤、鏃、弩機、量器、銅鐓、環、印章、帶鉤、小五銖錢和鐵戟等 。
至2007年,杜陵陪葬坑可以確定其位置、大小和形制者有4座,均在陵墓以北,其中一、四號坑進行了考古發掘。一號坑平面像漢字的「甲」字,坑內有主室、四個邊廂和一個車廂,該坑早期被盜,坑內殘余的主要是陶俑,均為男性裸體俑,其身份可能是守衛陪葬器的侍衛,邊廂內陪葬有大量的漆器。四號坑內出土的陪葬品與一號坑基本相同,有「太倉」銅印章,其性質與京師太倉有關 。
其中一號坑中廂出土了高約56厘米的無雙臂裸體男立俑、鐵戟、鐵矛、鐵劍、銅帶鉤、小五銖、銅鏃、銅量器、小陶洗和陶器等。四個邊廂內有漆盒遺跡,並出土了漆器上的鎏金小銅環;東邊廂南部還出土四枚同樣的金餅,每枚重83克。車室在主室東南,內有二明器木車,均為單轅髹漆彩繪車,車廂上有傘蓋,出土了鐵劍、斧、銅鏃、弩機、承弓器等兵器和鐵車車義、方策、傘柄飾、蓋弓帽、銅泡、鐵鑣等車馬器。四號坑坑內出土陶俑、銅帶鉤、銅環、銅鐓、小五銖、鐵戟殘塊及有「大倉」印文的殘銅印章一枚 。
2011年的一次考古發掘中確定了杜陵大陵園南牆、西牆和北牆遺址位置,各段牆址夯土結構緊密;帝陵封土的四周發現有外葬坑38座,平面大小、形制各有差異,有長方形土壙豎穴結構、梯形斜坡道結構、「甲」字形結構、「凸」字形結構;在帝陵封土南部,南距大陵園南牆約177米處發現新的建築基址一處,長度為165米;王皇後陵西墓道與西門址之間發現外葬坑3座,平面均呈「甲」字形,坑道相向分布於墓道南北兩側,北側2座東西並列,外葬坑長21米-33.4米,深度在8米以上 。
㈡ 杜陵遺址公園到底在哪裡目前有兩種說法:曲江二期和白鹿原
你好
杜陵遺址公園
地址:雁塔區曲江二期漢宣帝杜陵(近三兆村)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㈢ 杜陵的遺址保護
1956年,杜陵由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文物局列入國家100處重要大遺址。2001年,《杜陵文物保護規劃》正式立項。2009年7月,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規劃》。2013年5月6日,陝西省省長婁勤儉主持召開省政府第八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杜陵文物保護規劃》。
《杜陵文物保護規劃》的公布實施將遵照文物保護相關法規政策進行規范化管理,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加強管理、合理利用」的方針,依據《杜陵保護利用規劃》分工協作進行文物保護與展示、文化旅遊、生態建設,以旅遊觀光休閑產業帶動區域經濟大發展,進而實現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與傳承,實現文物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
㈣ 想知道: 西安市 杜陵原 在哪
游6路,曲江生態花園、林帶路採摘園、唐苑下。
525路,五典坡、漢宣帝陵下。
㈤ 從小寨坐什麼公交車到杜陵生態遺址公園,路線怎麼走 。
公交線路:地鐵2號線 → 525路,全程約14.5公里
1、從小寨步行約210米,到達小寨站
2、乘坐地鐵2號線,經過4站, 到達鳳棲原站
3、步行約500米,到達航天大道西口站
4、乘坐525路,經過10站, 到達漢宣帝陵站
5、步行約450米,到達杜陵遺址生態公園
㈥ 杜陵的陵寢規模
杜陵陵園平面呈方形,每邊垣長430米、牆基寬8~10米,四面垣牆正中各闢一門,門址寬約85米。已發掘的東門遺址位於陵冢以東110米處,由門道、左塾、右塾和左、右配廊組成。
封土居陵園正中,夯築,呈覆斗狀,底邊長175米、頂邊長50米、存高29米。其四面正中各有一條斜坡墓道,正對陵園垣牆的四門。四條墓道大小、形制基本相同,平面呈梯形。封土四周有邊長400多米的方形陵牆,四面各開一門。
封土陵園東南187米處建有祭祀活動的寢園,四面有圍牆,寢園之內有寢殿和便殿兩大建築群。
寢殿是一座大型宮殿,面闊13間,進深5間,夯土台基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51.2米、南北寬29.6米;四周有廊,地面有方磚鋪砌;廊外有卵石散水,散水外沿線以外又鋪設一排方磚。遺址南、北各有三門,亦可稱東階、中階和西階;東、西各有一門,每門又分為左、右門道。
便殿位於寢殿東側,由殿堂、眾多的房屋和庭院、用於儲藏的小房子和窖穴組成,並有周密的地下排水設施,如地漏和長方形、五角形排水管道等 。 王皇後陵 位於宣帝陵冢東南575米處。漢宣帝王皇後,卒於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合葬杜陵,史稱「東園」。陵園平面呈方形,邊長330~335米,牆基寬3.4~3.7米,四面各開一門。各門形制與宣帝陵園相同,只是稍小而已。封土呈覆斗形,底邊長145~150米、頂邊長45米、現高24米。陵園西南亦有寢殿、便殿建築遺址,形制與宣帝陵園寢、便殿大同小異。 許皇後陵 史稱「小陵」,俗稱「少陵」。位於杜陵南七八公里處長安縣大兆鄉司馬村。因規模小於杜陵,故後人稱之為少陵,少陵原之名應當與此有關。少陵墓封土規模略小於王皇後陵,亦呈覆斗形,存封土呈三層台,象徵著仙人居住的昆侖山。通高22米,底部東西長134米、南北長139米。許皇後,宣帝第一個皇後,卒於五鳳四年(公元前54年)。 陵廟遺址 位於宣帝陵冢東北400米處。仍存夯土台基高出地面約2米,東西長63米、南北長66米。台基東、西側各有一條南北大道,寬6~7米,分別通往宣帝和王皇後的陵寢。遺址內出土大量漢代磚瓦,有素麵、幾何紋、回紋和乳釘紋鋪地磚,朱雀、青龍等紋飾的空心磚及「長生無極」、「長樂未央」文字瓦當等。 陪葬坑 位於杜陵以北。可以確定位置的共四座,其形制各異。其中一、四號坑已被發掘。一號坑在杜陵北637米處。斜坡狀坑道位於坑東部。墓坑為不規則、近似方形的豎穴,最寬處東西長12.7米、南北長11.2米,坑底距地表深5.54米(從坑口至坑底深約8米),由主室和車室組成。主室居中,可分中廂和東、西、南、北四個邊廂。四號坑在一號坑西130米處。斜坡狀坑道在坑室東部。坑室平面呈長方形,上口寬4.2米、南壁長8.5米、北壁長8.7米,坑口至坑底深4.4米,坑室上下和四壁砌置木板 。 陪葬墓 宣帝杜陵的陪葬墓數量眾多,有封土者60多座,但實際數量還要遠遠多於這些。陵東南的陪葬墓數量多、規模大、等級高,應是皇族或高級官吏的陪葬區,陵北側和東北側的陪葬墓數量較少、規模也較小,其身份、地位相對較低。據文獻記載,陪葬的有大司馬車騎將軍張安世、丞相丙吉、建章衛尉金安上、中山哀王劉竟等。估計杜陵陪葬墓的數量遠大於《漢杜陵陵園遺址》一書所記載的107座 。
《太平寰宇記》記丙吉墓在三兆村;《咸寧縣志》記其在大兆社新莊北二里。今新莊村北二里確有一封土墓,墓前有清乾隆年間陝西巡撫畢沅所立「漢丞相丙吉墓」碑一通。但該墓出土唐代墓誌,應是記載有誤 。
㈦ 杜陵和大漢上林苑是一個地方嗎
不是一個地方,但是旅遊區域有重合。
杜陵位於西安市三兆村南,陵區南北長約4公里,東西寬約3公里[1] 。是西漢後期宣帝劉詢的陵墓。陵墓所在地原來是一片高地,潏、滻兩河流經此地,漢代舊名「鴻固原」。宣帝少時好游於原上,他即帝位後,遂在此選擇陵地,建造陵園。
杜陵佔地120多畝,四周環繞有夯土圍牆,牆基寬9米。陵園以殿為大門,殿與配殿共長30多米,寬20多米,門道寬約6米。墓冢在陵園的正中,平面呈正方形,邊長120米,高30米。陵前立有清代乾隆年間陝西巡撫畢沅所立的「漢宣帝杜陵」碑一通,碑銘清晰可辨。此外還有碑碣十餘方。園內還有寢殿、便殿等遺跡,四周排水的溝渠仍清晰可見。
漢代以來,杜陵一直是長安的游覽聖地,文人學士常會集於此,登高覽勝,並留下了許多詩篇,其中最著名的是李白的《杜陵絕句》:「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間。秋水明落日,流光滅遠山
上林苑是中國秦漢時期的皇家園林,秦朝始建,漢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加以擴建。上林苑地跨長安、咸陽、周至、戶縣、藍田五縣境,縱橫300里,南部是由今藍田的焦岱鎮(鼎湖宮)開始,向西經長安的曲江池(宜春宮)、樊川(御宿宮),沿終南山北麓西至周至(五柞宮);北部是興平的渭河北岸(黃山宮),沿渭河之濱向東。有灞、滻、涇、渭、灃、鎬、牢、橘八水出入其中。
【昆明池遺址】 經勘查,具體范圍在今長安縣孟家寨、萬村之西,細柳原(即石匣口村)之北,張村和馬營寨之東,北常家莊之南,位於漢長安城西南的灃水和潏水之間。史載其開鑿於漢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主要是為了與昆明國作戰而訓練水軍之用,並解決都城長安的水源問題,因其摹仿昆明國滇池,故名「昆明池」。當時它被寓為天上的銀河,在池左、右有織女、牛郎的石像。石像在今常家莊北及斗門鎮,為火成岩雕成,造型古樸、粗獷,保存尚完好。
【豫章觀遺址】 位於今長安縣斗門鎮西北約1公里處,在昆明池故址東岸,也稱「昆明觀」。該遺址為高約2.5米的高地,原面積1萬多平方米,今殘存約3500平方米。附近發現三塊大卵石柱礎,以及板瓦殘片和「上林」、「千秋萬歲」瓦當、雲紋瓦當殘片。此外,在與其對峙的池址東岸發現一條東西向河流故道。
【鼎湖延壽宮遺址】 位於今藍田縣焦岱鎮,漢上林苑最東部。也稱鼎湖宮,是漢武帝時修建的離宮,為漢上林苑內十二宮之一。1989年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勘探和發掘。遺址面積約2萬平方米,有多處夯土建築基址,宮城城牆基址斷續可見。有大量的建築材料堆積,以雲紋瓦當最多,文字瓦當有「鼎」、「鼎湖延壽宮」、「千秋萬歲」、「長樂未央」等。此外,發現有成排的排水管道和散水等。
1992年由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㈧ 杜陵是誰的陵墓
杜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的杜陵原上,是西漢後期宣帝劉詢的陵墓。
㈨ 「杜陵」出自什麼典故
「杜陵」出自唐代詩人溫庭筠的《商山早行》。
杜陵[dù líng]:在長安城南,因漢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這里指長安。作者此時從長安赴襄陽投友,途經商山。
「因思杜陵夢」,這句說:因而思想起在長安時的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