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仿寫
① 西游記第九回仿寫
西遊記第九回寫的是唐玄奘的故事吧,從小到大,然後接旨去取經
② 西遊記 仿寫
什麼是任勞任怨?十年如一日的挑著沉重的擔子,卻仍毫無怨言,不離不棄, 這就是任勞任怨
③ 西遊記第十八回仿寫句子(急需)
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行者降魔
1
次早方刷扮了馬匹,包裹了行囊出門。眾僧遠送方回。行者引路而去,正是那春融時節,但見那——主
草襯玉驄蹄跡軟,柳搖金線露華新。桃杏滿林爭艷麗,知
薜蘿繞徑放精神。沙堤日暖鴛鴦睡,山澗花香蛺蝶馴。古
這般秋去冬殘春過半,不知何年行滿得真文。
2
行者卻弄神通,搖身一變,變得就如那女子一般,獨自個坐在房裡等那妖精。不多時,一陣風來,真個是走石飛砂。好風——齋
起初時微微盪盪,向後來渺渺茫茫。微微盪盪乾坤大,渺渺茫茫無阻礙。主
凋花折柳勝繕麻,倒樹摧林如拔菜。翻江攪海鬼神愁,裂石崩山天地怪。知
銜花糜鹿失來蹤,摘果猿猴迷在外。七層鐵塔侵佛頭,八面幢幡傷寶蓋。古
金梁玉柱起根搖,房上瓦飛如燕塊。舉棹梢公許願心,開船忙把豬羊賽。齋
當坊土地棄祠堂,四海龍王朝上拜。海邊撞損夜叉船,長城颳倒半邊塞
3那陣狂風過處,只見半空里來了一個妖精,果然生得醜陋。黑臉短毛,長喙大耳,穿一領青不青、藍不藍的梭布直裰,系一條花布手巾。行者暗笑道:「原來是這個買賣!」好行者,卻不迎他,也不問他,且睡在床上推病,口裡哼哼颭颭的不絕。那怪不識真假,走進房,一把摟住,就要親嘴。行者暗笑道:「真個要來弄老孫哩!」即使個拿法,托著那怪的長嘴,叫做個小跌。漫頭一料,撲的摜下床來。那怪爬起來,扶著床邊道:「姐姐,你怎麼今日有些怪我?想是我來得遲了?」行者道:「不怪,不怪!」那妖道:「既不怪我,怎麼就丟我這一跌?」行者道:「你怎麼就這等樣小家子,就摟我親嘴?我因今日有些不自在,若每常好時,便起來開門等你了。你可脫了衣服睡是。」那怪不解其意,真個就去脫衣。行者跳起來,坐在凈桶上。那怪依舊復來床上摸一把,摸不著人,叫道:「姐姐,你往那裡去了?請脫衣服睡罷。」行者道:「你先睡,等我出個恭來。」那怪果先解衣上床
④ 西遊記的好句好段子摘抄仿寫!急急急!哪位大神告訴一下!
混沌未分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源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將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
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
勢鎮汪洋,潮湧銀山魚入穴;威寧瑤海,波翻雪浪蜃離淵。
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
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
一派白虹起,千尋雪浪飛;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依。冷氣分青嶂,餘流潤翠微;潺湲名瀑布,真似掛簾帷。
翠蘚堆藍,白雲浮玉,光搖片片煙霞。虛窗靜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龍珠倚掛,縈回滿地奇葩。
又見那一竿兩竿修竹,三點五點梅花。幾樹青松常帶雨,渾然相個人家。
刮風有處躲,下雨好存身。霜雪全無懼,雷聲永不聞。
⑤ 西遊記仿寫
唐僧師徒出了黃花觀,不料,有個麻花妖精早就看準了時機,用力甩著兩手拿的麻花,颳起了一陣大風,把唐僧吹到了一個寺廟里。
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大呼小叫地追趕,女妖精聽見了,趕緊把麻花洞和寺廟連在一起,變成了一座寺廟。悟空他們來到那座寺廟前,風散了,寺廟前掛著一個牌,上面寫著「搖寺院」。他們進去一看,一個變成人的妖精正死拉著和唐僧賞月。孫悟空拿出金箍棒就要打,麻花妖精立馬變成一陣風逃走了。唐僧看見悟空又要殺生了,念起緊箍咒來,疼得悟空滿地打滾兒,唐僧怕他把寺廟弄壞,就不念了。晚上唐僧師徒便在寺廟里借宿。妖怪等唐僧師徒睡著了,就把寺廟和麻花洞分開了。
第二天,奇怪的事發生了,主持發現六個和尚被人吃了,三天後十二個小和尚被人吃了。孫悟空想探個明白,變成一個小和尚在玩,這時來了一陣風。 女妖怪來了。悟空現出了原形,不慌不忙地拿出金箍棒就打,那妖怪使了個手段,拿出「小麻」,弄個假身和他打,真身變成風,來到後院,抓走了唐僧。悟空一棒打下去,發現妖怪變成一隻麻花。不好,悟空趕忙回去一看,師父不見了,豬八戒、沙和尚還在睡覺。悟空氣得朝豬八戒就打:「獃子,師父被抓走了,你們還在睡大覺!」八戒、沙僧起來看見師父不見了,忙問妖怪在哪?悟空說不知道。於是,他就念咒語把土地神叫了出來,孫悟空從土地神那得知此處叫「麻花洞」,還告訴了他洞怎麼走。悟空他們來到洞前,發現有塊石頭堵住了洞口。悟空讓八戒去探路,八戒害怕,不去。悟空變成一隻小飛蟲,飛進洞去。洞內方圓三百里,彎彎曲曲,到處都是麻花。忽然,他聽見有人說話,他往裡飛,看見妖怪正在逼唐僧和她成親。於是,悟空飛到唐僧耳朵後面,讓他請女妖喝茶,自己則變成了茶葉飄到妖精肚子里。悟空現回原形後,從耳中拿出棍子,在妖精肚子里,亂打一氣,讓妖精送師父出去。妖精只好按著去做,悟空這才從妖怪口中跳出,從耳中拿出棒又和她叮叮當當打了起來,這時一位小仙女飛過來說:「大聖住手,她原來是王母娘娘的麻花,掉在地上,沒想下界來當妖怪來了。」悟空只好把她放了。
最後,師徒四人繼續去西天取經。
⑥ 仿寫西遊記片段,寫700字現實生活
⑦ 《西遊記》中的好句及仿寫有哪些
1、美猴王領一群猿猴、獼猴、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簾洞,合契同情,不入飛鳥之叢,不從走獸之類,獨自為王,不勝歡樂。
2、那怪聞言,恐怕大聖傷他,卻就解屍,出了元神,跳將起去,佇立在九霄空里,這行者背上越重了。猴王發怒,抓過他來,往那路旁邊賴石頭上滑辣的一摜,將屍骸摜得象個肉餅一般,還恐他又無禮,索性將四肢扯下,丟在路兩邊,俱粉碎了。
3、太宗自服了安神定魄之劑,連進了數次粥湯,被眾臣扶入寢室,一夜穩睡,保養精神,直至天明方起,抖擻威儀,你看他怎生打扮;戴一頂沖天冠,穿一領赭黃袍。西遊記好段摘抄。系一條藍田碧玉帶,踏一對創業無憂履。貌堂堂,賽過當朝;威烈烈,重興今日。好一個清平有道的大唐王,起死回生的李陛下!唐王上金鑾寶殿,聚集兩班文武,山呼已畢,依品分班。
4、推開看處,呀!只見那正中間有根大樹,真個是青枝馥郁,綠葉陰森,那葉兒卻似芭蕉模樣,直上去有千尺余高,根下有七八丈圍圓。那行者倚在樹下往上一看,只見向南的枝上,露出一個人參果,真個象孩兒一般。原來尾間上是個扢蒂,看他丁在枝頭,手腳亂動,點頭幌腦,風過處似乎有聲。
5、瑞靄散繽紛,祥光護法身。西遊記好段摘抄。九霄華漢里,現出女真人。那菩薩,頭上戴一頂金葉紐,翠花鋪,放金光,生銳氣的垂珠纓絡;身上穿一領淡淡色,淺淺妝,盤金龍,飛彩鳳的結素藍袍;胸前掛一面對月明,舞清風,雜寶珠,攢翠玉的砌香環佩;腰間系一條冰蠶絲,織金邊,登彩雲,促瑤海的錦綉絨裙;面前又領一個飛東洋,游普世,感恩行孝,黃毛紅嘴白鸚哥;手內托著一個施恩濟世的寶瓶,瓶內插著一枝灑青霄,撒大惡,掃開殘霧垂楊柳。玉環穿綉扣,金蓮足下深。三天許出入,這才是救苦救難觀世音。
6、卻說這座山名喚萬壽山,山中有一座觀,名喚五庄觀,觀里有一尊仙,道號鎮元子,混名與世同君。那觀里出一般異寶,乃是混沌初分,鴻蒙始判,天地未開之際,產成這顆靈根。蓋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賀洲五庄觀出此,喚名草還丹,又名人參果。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頭一萬年方得吃。似這萬年,只結得三十個果子。果子的模樣,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咸備。人若有緣,得那果子聞了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
7、他兩個在洞前,這場好殺!你看那:天王刀砍,妖怪槍迎。刀砍霜光噴烈火,槍迎銳氣迸愁雲。一個是金皘山生成的惡怪,一個是靈霄殿差下的天神。那一個因欺禪性施威武,這一個為救師災展大倫。天王使法飛沙石,魔怪爭強播土塵。播土能教天地暗,飛沙善著海江渾。兩家努力爭功績,皆為唐僧拜世尊。
8、頭頂烏紗,腰圍犀角。頭頂烏紗飄軟帶,腰圍犀角顯金廂。手擎牙笏凝祥靄,身著羅袍隱瑞光。腳踏一雙粉底靴,登雲促霧;懷揣一本生死簿,註定存亡。鬢發蓬鬆飄耳上,胡須飛舞繞腮旁。昔日曾為唐國相,如今掌案侍閻王。
9、詩曰: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從來皆要物。若知無物又無心,便是真如法身佛。法身佛,沒模樣,一顆圓光涵萬象。無體之體即真體,無相之相即實相。非色非空非不空,不來不向不迴向。無異無同無有無,難舍難取難聽望。內外靈光到處同,一佛國在一沙中。一粒沙含大千界,一個身心萬法同。知之須會無心訣,不染不滯為凈業。善惡千端無所為,便是南無釋迦葉。
10、卻說長安城外涇河岸邊,有兩個賢人:一個是漁翁,名喚張稍;一個是樵子,名喚李定。他兩個是不登科的進士,能識字的山人。一日,在長安城裡,賣了肩上柴,貨了籃中鯉,同入酒館之中,吃了半酣,各攜一瓶,順涇河岸邊,徐步而回。
11、翠蘚堆藍,白雲浮玉,光搖片片煙霞。虛窗靜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龍珠倚掛,縈回滿地奇葩。鍋灶傍崖存火跡,樽罍靠案見餚渣。石座石床真可愛,石盆石碗更堪誇。又見那一竿兩竿修竹,三點五點 梅花。幾樹青松常帶雨,渾然象個人家。
12、師徒們行了數日,到了鞏州城。早有鞏州合屬官吏人等,迎接入城中。安歇一夜,次早出城前去。一路飢餐渴飲,夜住曉行,兩三日,又至河州衛。此乃是大唐的山河邊界。早有鎮邊的總兵與本處僧道,聞得是欽差御弟法師上西方見佛,無不恭敬,接至裡面供給了,著僧綱請往福原寺安歇。本寺僧人,一一參見,安排晚齋。齋畢,吩咐二從者飽喂馬匹,天不明就行。
13、遂手托凈瓶,白鸚哥前邊巧囀,孫大聖隨後相從。有詩為證,詩曰:玉毫金象世難論,正是慈悲救苦尊。過去劫逢無垢佛,至今成得有為身。幾生慾海澄清浪,一片心田絕點塵。甘露久經真妙法,管教寶樹永長春。
14、綠樹能攀折,知寒善諭時。准靈惟顯處,故此號山君。又見那後邊來的是一條胖漢,你道怎生模樣:嵯峨雙角冠,端肅聳肩背。性服青衣穩,蹄步多遲滯。宗名父作牯,原號母稱牸。能為田者功,因名特處士。
15、那些和尚聽見問了一聲,忽然抬頭觀看外來人,嘴長耳朵大。身粗背膊寬,聲響如雷咋。行者與沙僧,容貌更醜陋。廳堂幾眾僧,無人不害怕。闍黎還念經,班首教行罷。難顧磬和鈴,佛象且丟下。一齊吹息燈,驚散光乍乍。跌跌與爬爬,門檻何曾跨!你頭撞我頭,似倒葫蘆架。清清好道場,翻成大笑話。
⑧ 西遊記的精彩片段摘抄、賞析、仿寫!急急急!
摘抄:那八戒食腸大,口又大,一則是聽見童子吃時,便覺饞蟲拱動,卻才見了果子,拿過來,張開口,囫圇吞咽下肚,卻白著眼胡賴。向行者,沙僧道:「你兩個吃的是甚麼?」沙僧道:「人參果。」八戒道:「甚麼味道?」行者道:「悟凈,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來問誰?」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像你們細嚼慢咽,嘗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無核,就吞下去了。哥啊,為人為徹;已經調動我這饞蟲,再去弄個兒來,老豬細細的吃吃。」
選自:《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觀行者竊人參》
點評:說明了八戒的莽撞,匆忙和貪吃的個性。
摘抄:行者道:「你們且慢行。等老孫去照顧那兩個童兒睡一兩個月。」三藏道:「徒弟,不可傷他性命,不然,又一個得財傷人的罪了。」行者道:「我曉得。」行者復進去,來到那童兒睡的房門外。他腰裡有帶的瞌睡蟲兒,原來在東天門與增長天王猜枚耍子贏的。他摸出兩個來,瞞窗限兒彈將進去,徑奔到那童子臉上,鼾鼾沉睡,再莫想得醒。他才拽開雲步,趕上唐僧,順大路一直西奔。
選自:《鎮元仙趕捉取經僧 孫行者大鬧五庄觀》
點評:說明了孫行者除了大大咧咧的另外一面,他還是十分的謹慎,小心的,
摘抄:行者道:「她是妖精。」唐僧道:「這個猴子胡說!就有這許多妖怪!你是個無心向善之輩,有意作惡之人,你去罷!」行者道:「師父又叫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是一件不相應。」唐僧道:「你有甚麼不相應處?」八戒道:「師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著你做了這幾年和尚,不成空著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甚麼舊褊衫,破帽子,分兩間與他罷。」
選自:《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點評:行者經歷了千辛萬苦保師父上西天取經,半路卻被師父趕走,確實讓人心痛。八戒的油嘴滑舌也讓人討厭。
摘抄:行者笑道:「賢弟啊,這樁兒我不敢說嘴。水裡勾當,老孫不大十分熟。若是空走,還要念訣,又念念『避水咒』,方才走得;不然,就要變化做甚麼魚蝦蟹鱉之類,我才去得。若論賭手段,憑你在高山雲里,幹甚麼蹊蹺異樣事兒,老孫都會;只是水裡的買賣,有些兒榔杭。」
選自:《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凈》
點評:孫行者也有不擅長的東西,雖說他下得了地,上得了天,可就是不擅長水戰,不知水性。人無完人嘛!
摘抄:行者哪裡肯放,執著棒,只情趕來,呼呼吼吼,喊聲不絕,卻趕到那藏風山凹之間。正抬頭,見八戒在那裡放馬。八戒忽聽見呼呼喊聲,回頭觀看,乃是行者趕敗的虎怪,就丟了馬,舉起鈀,刺寫著頭一築。可憐那先鋒,脫身要跳黃絲網,豈知又遇罩魚人。卻被八戒一鈀,築得九個窟窿鮮血冒,一頭腦髓盡流干。
選自:《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點評:現在看來豬八戒也不是那種只會吃,不會乾的人啦。
⑨ 西遊記片段仿寫
話表三藏師徒降服妖魔,跳出劫難,俱各歡喜。眾徒兒鼎力扶持,唐三藏穩坐雕鞍,出了魔窟直奔西天大路而來。正是:仰天大笑出門去,哈哈哈哈哈哈哈。
一路之上,免不得飢餐渴飲,夜住曉行。不覺光陰迅速,又值炎暑。師徒四人,進前行處,漸覺熱氣蒸人,四外又無人煙。長老叫:「徒弟,為師肚中飢餓,這路怎生走得?」八戒道:「莫說師父,似老豬這等食腸寬大,就是多吃幾碗米飯,也禁不得這等炎熱。無物遮蔭不講,單就忍飢挨餓實是磨煞人也!但有些飯兒粥兒也強如這般。」行者道:「莫說粥飯,就是有些蔬果也足可充飢。且待走走,前面尋戶人家化些齋飯去來。」師徒四人自是低頭耷首,怏怏不樂,一路西行。 正走處,忽聽得一棒鑼聲,路兩邊閃出三十多個妖魔,一個個槍刀棍棒,攔住路口道:「和尚!哪裡走!」唬得個三藏戰戰兢兢,坐不穩,跌下馬來,幸被沙和尚眼疾攙住。行者笑道:「師父也忒孬了些,個把小妖就把自家唬的經也不念了,倒在那裡打起顫兒來。」回頭再看那群妖魔,只見為頭的兩個魔王: 一個黃臉獠牙胖頭怪,一雙環眼閃金燈。一個骨瘦皮糙似靛染,丈二身長顯猙獰。鬢邊綠發,紛紛擾擾似枯藤倒攪;腳底黃須,柔柔弱弱像蛇蚖出巢。兩輪耳扇似蕉葉,外露獠牙利如刀。豹皮裙子腰間系,赤腳蓬頭若鬼形。一個雙手執著兩只千年翠綠擔山棒,一個肩上橫擔一柄萬斤黃銅赤瓜錘。果然不輸下山虎,真個猶如出水龍。二魔乃是修成怪,西天路上有真名。一個是胡瓜大王藤上客,一個是千年柿精木中君。
未及行者開言,早有胡瓜精叫道:「兀那群潑禿,可是從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拜佛求經的取經僧人?如若不是,且放過去不妨。」行者道:「我兒倒會說笑,既知我是取經僧人避猶不及,尚敢來討死,竟是何方邪魔?」那怪物厲聲高叫道:「吾黨不是別人,乃木精洞洞主藤上客並木中君,專等取經僧人而來。」行者道:「吾乃齊天大聖孫悟空,因保東土唐僧西天拜佛,路過此地,正心煩意亂,難得消遣,不湊巧爾等卻來此送命!」那二怪聞言,不知好歹,施展棒錘就奔行者。行者舉鐵棒劈面相迎,在半空里這一場好殺: 大聖本是太乙仙,精怪出身蔬果園。如今大展經綸手,施威弄法苦遮攔。藤上客舞動擔山棒,木中君高舉赤瓜錘。咿咿呀呀怪叫喊,扎扎舞舞樹虎須。大聖神光壯,妖魔膽氣暗。渾身解數如花錦,雙手騰挪似磨盤。乒乒乓乓錘棒響,聞風喪膽鳥獸散。劖言語,用機謀,一來一往如畫圖。鬥法術,使神通,有拆有擋顯真如。殺得風響沙飛狼虎怕,天昏地暗鬥星無。大聖手擎神珍鐵,鬥狠西天大路前。妖魔終是人間怪,不敵大聖真手段。藤上客折了擔山棒,木中君失卻赤瓜錘。妖祟焉能勝正人,從來邪魅不得先。 二魔王與大聖戰經五六十合,漸覺手軟,一時間鬆了筋節,正准備倉皇逃命,早被行者兩棍打殺,死在路邊。 眾妖見魔王已死,正欲逃命,早有八戒沙僧趕來將眾小妖殷勤送到西天,俱各現了原身,原來都是些豆薯瓜果之類修成的精怪。
回看二魔,那藤上客竟是丈來長的一隻翠綠胡瓜,木中君原身是個五十多斤黃澄澄大柿子,師徒四人暗暗稱奇。 八戒喜道:「造化!造化!正愁無處化齋吃,這些妖怪竟湊了一頓齋飯來,這瓜柿木薯之類,也胡亂湊得一頓。」言畢,師徒歡喜,搭灶生火,不一時,整齋畢。 卻待進齋,八戒道:「不想妖精也有素的,想來西天果是佛土聖境,胡瓜柿子之屬也能修成人身。若路上盡是這等素妖,倒省得化緣哩。」行者道:「莫亂談,妖怪何來素的葷的,既已修成精怪,必不是素的。若是素的,怎能成妖?人參果師父尚且不吃,若不是餓得發昏,怎麼就吃起葷來?」長老正要進齋,聞聽此語忙停下來。沙僧忙問三藏:「師父,這齋飯果是葷是素?」 三藏目視齋飯良久,看盡席中瓜蔬果品,不覺肚中早已飢腸轆轆,實是難捱。看不多時,竟至涕泗橫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