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記是真的嗎
㈠ 格列佛游記是否是真的
作者用了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的幻想寫出了荒誕而離奇的情節,並不是真專實發生的。
《格列佛游屬記》是喬納森·斯威夫特(又譯為江奈生·斯威夫特)的一部傑出的游記體諷刺小說,以里梅爾·格列佛(又譯為萊繆爾·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周遊四國的經歷。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羅卜丁奈格、飛島國、慧駰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還以較為完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作者用了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的幻想寫出了荒誕而離奇的情節,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英國議會中毫無意義的黨派斗爭,統治集團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圖,對殖民戰爭的殘酷暴戾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時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頌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統治者的英勇斗爭。
㈡ 《格列佛游記》真的好看嗎
外國人和中國人的審美觀不一樣嘛,不過如果真的很無聊的話拿來看看也是不錯的,多讀讀也好,上初中高中的時候就會要求讀好多名著,到時候不想讀都不行了。
㈢ 格列佛游記寫的是真的么,世界上真的有小人國和大人國么
哈哈 你覺得呢?
你可以看下這本書的點評和註解,之所以寫大人國小人國是有其代表含義和引申意義的。
㈣ 《格列夫游記》中的故事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
《格列夫游記》,即《格列佛游記》中的故事是虛構的。
《格列佛游記》簡介
英國小說家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記》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優秀的諷刺小說之一。全書共分四卷。小說以第一人稱,通過主人公英國外科醫生格列佛周遊「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的奇遇,對18世紀前半期的英國進行了全面的諷刺和批判,抨擊了當時的議會、司法等方面的黑暗,揭露了英國統治者的殖民政策,歌頌了勞動人民的反抗精神,具有鮮明的民主主義思想特色。作品想像豐富,手法誇張,諷刺尖刻,語言朴實,用語簡潔。全書的虛構和細節的真實結合完美,具有深刻的批判現實主義力量,是開創英國文學史上諷刺傳統的代表作品之一。
《格列佛游記》於1726年問世之後,立即震驚了當時的英國社會,也震動了世界文壇,出版後一星期,所有存書便被搶購一空。在倫敦,不論男女老幼,不論宮廷、官邸還是酒吧、小店,人人都在讀這部書,到處都在議論這部書。時過兩百多年,《格列佛游記》不僅沒被世人遺忘,反而更為世界人民所重視,它的足跡遍及整個世界,在世界進步文學的行列中,獲得應有的地位,放出永恆的光輝。斯威夫特不但是英國文學史上獨具一格、受人尊崇的作家,也是受世界各國人民熱愛的偉大作家。
《格列佛游記》以主角格列佛的角度描述在四個國度歷險的奇遇:小人國(Lilliput)、大人國(Brobdingnag)、飛島國(the flying island of Laputa)和慧駰國(Houyhnhnms)。
格列佛遇海難,來到小人國。這里居民身高僅六英寸,君臣貪婪、國家戰禍連綿。作者以居高臨下的角度,用巨人的眼光俯視人類的荒唐渺小。
格列佛好奇心起,誤闖大人國。這里居民身高如尖塔,武器精良、國威赫赫。作者以小矮人的角度,仰視人類的粗俗和鐵石心腸。
格列佛逢海盜,造訪飛島國。這里屬地被籠罩控制,城市和鄉間頹敗、荒蕪。作者以平常的心態,平視人類的瘋狂和邪惡本性。
格列佛被叛變,遍歷慧駰國。這里統治者高度理性,人形動物邪惡、低劣。作者以理性動物的角度,審視人類的本質。
《格列佛游記》深刻反諷時政的腐敗,以離奇、甚至令人作嘔的情節,諷刺學究的愚蠢可笑,並且省思人性的不同面向。是冒險故事,是奇幻小說,是游記,是政論,是諷喻文學,它是值得覽讀的經典之作。
㈤ 《格列佛游記》寫的是真實的故事嗎世界上真的存在小人國和大人國嗎
是假的故事. 只不是想像出來的
㈥ 格列佛游記其中的遭遇是真的嗎
不是真的,作者的來目的源是想諷刺---
情節的幻想性與現實的真實性有機結合,也給小說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雖然作者展現的是一個虛構的童話般的神奇世界,但它是以當時英國社會生活的真實為基礎的。由於作者精確、細膩、貼切的描述,使人感覺不到它是虛構的幻景,似乎一切都是真情實事。例如,在描述小人與大人、人與物的比例關系時,一概按一與十二之比縮小或放大。小人國里的小人比格列佛小十二倍;大人國的大人又比格列佛大十二倍。格列佛的一塊區區手帕,可以給小人國皇宮當地毯;大人國農婦的那塊手帕,蓋在格列佛身上,就變成一床被單了。在描述飛島的運行,宮殿的建築,城鎮的結構時,作者還有意運用了數學、物理、化學、天文、醫葯諸方面的知識與數據。這樣,就使人物局部細節的真實、和諧、勻稱,轉化為整個畫面、場景的真實、和諧、統一,極大地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感和感染力。
㈦ 格列佛游記 真的還是假的
它是一部小說,當然是假的啦。
《格列佛游記》是喬納森·斯威夫特的一部傑出的游記體諷刺小說,以較為完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作者用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幻想的離奇情節,深刻的剖析了當時的英國社會現實。
作者運用諷刺影射的手法,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的社會矛盾,揭露了當時統治集團的腐敗和罪惡,並有力抨擊了侵略戰爭和殖民主義的危害。盡管是對宮廷和政治家的諷刺,但作品卻超越了它的時代和地方的局限,尤其是前面的那兩個部分,被認為是「文學的偉大寶庫之一」「電影的偉大寶庫之一」。本書反映當時英國的自大和狂妄。這是一篇寓言小說,是英國作家斯威夫特於1726年寫的最著名的文學作品。《格列佛游記》是一部奇書,它不是單純的少兒讀物,而是飽寓諷刺和批判的文學傑作,作者借船長格列佛之口逼真地描述了四次航海中的奇異經歷,通過這種幻想旅行的方式來影射現實 。
格列佛游記求助編輯網路名片
《格列佛游記》(插圖典藏版)封面《格列佛游記》是喬納森·斯威夫特的一部傑出的游記體諷刺小說,以較為完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作者用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幻想的離奇情節,深刻的剖析了當時的英國社會現實。另外,同名電影和動漫,也是根據該小說改編的。
目錄
簡介創作背景
主要內容
作者簡介寫作生涯
早期(1667—1710年)
中期(1710-1714年)
晚期(1714—1745年)
主要作品
小說目錄
主人公大事表
故事梗概
主題思想
名家點評
人物分析
讀者點評
相關圖書簡介 創作背景
主要內容
作者簡介 寫作生涯
早期(1667—1710年)
中期(1710-1714年)
晚期(1714—1745年)
主要作品
小說目錄
主人公大事表
故事梗概
主題思想
名家點評
人物分析
讀者點評相關圖書展開 編輯本段簡介
1726年在英國首次出版,受到讀者喜愛,一周之內售空;三周售出一萬冊。出版兩個多世紀以來,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作者運用諷刺影射的手法,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的社會矛盾,揭露了當時統治集團的腐敗和罪惡,並有力抨擊了侵略戰爭和殖民主義的危害。盡管是對宮廷和政治家的諷刺,但作品卻超越了它的時代和地方的局限,尤其是前面的那兩個部分,被認為是「文學的偉大寶庫之一」「電影的偉大寶庫之一」。本書反映當時英國的自大和狂妄。這是一篇寓言小說,是英國作家斯威夫特於1726年寫的最著名的文學作品。《格列佛游記》是一部奇書,它不是單純的少兒讀物,而是飽寓諷刺和批判的文學傑作,作者借船長格列佛之口逼真地描述了四次航海中的奇異經歷,通過這種幻想旅行的方式來影射現實 。
(創作背景:作者喬納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於1710年至1714年間,曾出任以羅伯特·哈利及亨利·聖約翰的托利黨的公共關系官員,後來政黨交替,輝格黨上台,托利黨黨員被清算。於是作者透過第一部小人國的歷險暗諷當時的政治。其次,作者後來到愛爾蘭任教,愛爾蘭當時受到英格蘭的高壓統治,於是作者通過第三部諸島國游記反映愛爾蘭農業的衰敗。 他出生於愛爾蘭首府都伯林,在基爾凱尼學校上學,是18世紀前期諷刺作家和政論家。 這部書完成於1726年。《格列佛游記》的構思源於與朋友的一次聚會,斯威夫特談到當時的政界種種貪婪無恥的行徑時激動萬分嬉笑怒罵間,信筆開始了第一卷的創作。成熟後經過無數次的增刪修改終於1726年匿名發表,並立刻在英國社會引起了很大的爭議。200多年來,它被譯成幾十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 18世紀的英國,政治上確立了資產階級議會制度,經濟上資本的原始積累規模越來越大。60年代起,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英國啟蒙作家以理性為武器反對封建殘余,也批判資本主義的某些弊端。)
㈧ 格列佛游記寫的是真人真事嗎
不是,主要是寄託了自己當時的一些理想,一些所不能說出口的話,諷刺了當時的人
㈨ 《格列佛游記》的現實寓意
小說一共四卷,第一卷寫格列佛來到「小人國」,這個國家的居民身高僅為6英寸,只有格列佛的1/12高,國王比其他的人高出一個手指甲,「小人國」選撥官員的方式也很特別,他們讓備選的官員在一根繩上表演舞蹈,誰跳得最高又不從繩上跌落下來,誰就接任官員中某個空缺的要職。
這個「小人國」和它相鄰的另外一個「小人國」經常發生戰爭,戰爭的原因是兩國人在吃雞蛋時應該先打破大的一端還是小的一端的問題上意見不一致。戰爭雙方各有勝負,但自從擁有了「巨人山」格列佛後,這個小人國就一下子征服了敵國,使對方俯首稱臣,因為格列佛一隻手就能把對方的整個艦隊拖走。
但格列佛在這個國家並沒有待長,因為有一次皇後的寢宮失火,格列佛趕去救火,可惜救火時用的水桶只有針箍大,水源又不在附近,情急之下,他想出了一條妙計:小便滅火。於是就「狠狠地撒了一泡,撒得也正是地方,結果三分鍾就把整個兒火澆滅了。」這本來算立了大功吧,但皇後卻引為奇恥大辱,當著幾個主要心腹的面,「發誓一定要報復。」
後來格列佛又來到「大人國」(第二卷)、「飛島國」(第三卷)、「慧駰國」(第四卷),經歷了一些驚險而有趣的事。如在「飛島國」,這個國家懸在半空中,國王和大臣們任何事也不做,靠飛島下面土地上的人民供養他們。如果哪裡拒絕效忠納貢,國王就讓飛島長時間罩在該地人民的上空,剝奪他們享受陽光和雨水的權利,當地居民也因此會遭受飢荒和疾病的侵襲。國王還會讓人將飛島上的大石塊往下扔,把人們的房屋砸得粉碎,叫他們無處藏身……但下面的人們也反抗,有人想出了一個辦法,在一座塔上安裝了一個巨大的磁石,在飛島下降時將它吸住,使它無法上升,然後可以殺死國王改組政論,飛島最後倖免於難,但國王也不得不做出讓步和妥協……
長期以來,人們把《格列佛游記》當作一部兒童讀物來看。但斯威夫特有他特有的寓意,「《格列佛游記》表面上酪似奇幻而詼諧的兒童讀物,實際上卻是一部對當時英國政治、社會、法律、風俗、習慣暴露深刻、極富戰斗性的現實主義作品」,如「小人國」中,君主和大臣們都很貪婪、殘忍、黨派之間相互傾軋,爭權奪勢,國家之間戰亂頻仍。「小人國」實際上是大英帝國的縮影,作者以此來影射英國王朝的腐敗。格列佛在同「巨人國」國王的交談中,竭力誇耀英國政體的完善、軍隊的無敵、武器的精良、技藝的高超,但是「巨人國」國王對此一一作了尖銳的抨擊,並提出必須建立開明君主、貴族和人民三方面勢力均衡的法治,才能治理國家,這實際上也是對英國政治制度的否定。對「飛島國」的描述,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英國政府殘酷壓迫愛爾蘭人民的強烈不滿。讀了「慧駰國」的游歷,也使人們對人性的圓滿的自信消失了,人們真得那麼完美無缺嗎?在這則故事裡,人類連畜生也不如,為了無聊的事情而毆斗;「和人類的種種腐敗相比,這些四足的動物優秀而有德。」斯威夫特提醒人類要加強自省,如果缺乏了自省,人類不就成了荒唐野蠻可笑的動物嗎?人類應該對自己人性的陰暗面進行反省,他才能逐漸擺脫自私、野蠻、貪婪……變得更值得尊敬。
斯威夫特認為「有許多事不能用法律去懲罰,宗教和道德的約束也都不足以使這些干壞事的人改正,只有把他們的罪孽以最強烈的字眼公之於世,才能使他們受人憎惡。」他不但提出了這個主張,而且還成功地實踐了這一主張,《格列佛游記》就是這樣一部適合多個年齡段的讀者閱讀的作品,因而它不只是一部兒童文學作品。高爾基稱斯威夫特是「世界偉大文學創造者之一」,此言不謬!
㈩ 格列佛游記中的內容是真實的嗎
肯定不是啦,這是用來影射英、法二國以及諷刺人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