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15回讀後感
A. 我急需西游記第十五回讀後感200字
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韁 師徒二人途徑一座蛇盤山,馬匹在行內走過程中被鷹愁澗中容的小白龍吞食。唐僧見自己的馬匹被妖所食,很傷心落下了眼淚。悟空見了心煩便告訴唐僧自己會將馬匹找出。悟空在岸上脫口大罵,引得小白龍出來,那龍見自己打不過悟空又逃回了水中不肯再出來。悟空見此很著急,卻無計可施,想去找觀音菩薩。觀音派來揭諦告知悟空二人此龍乃是觀世音給唐僧的坐騎。白龍聽了變為了白馬給唐僧騎座。《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創作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魔小說。主要描寫了唐朝太宗貞觀年間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四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沿途歷經磨難(連同唐僧出生到取經前的磨難共九九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大唐西域記》和《大唐慈恩寺法師傳》對此事有詳細記載)。取材於《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和民間傳說。
B. 西遊記第15回閱讀感悟 求答案!
唐僧上路的腳力背藝龍給吃了,後來悟空與其大仗得之得之來
C. 西遊記13,14,15回讀書筆記
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雙叉嶺伯欽留僧。
唐僧與幾隨從騎馬西行,路過雙叉嶺忽然失足,三人連馬都跌落坑坎之中,被虎魔王部下生擒。那幾個妖王商量著如何吃他們,但因山君的話,而留下了唐僧其餘幾人均被食吃。
唐僧被嚇得不輕,這是一位老公公救了唐僧,後唐僧得知此人乃是太白金星。謝過後,唐僧又上路了,途中遇見一位獵戶,殺死了老想吃唐僧的老虎。唐僧來到獵戶家,為他死去的父親誦經,得到眾人感謝。待他行至兩界山,忽聽喊聲如雷:「我師父來也!」
第十四回:心猿歸正,六賊無蹤。
叫喊者正孫悟空,悟空告知唐僧他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只因犯了誑上之罪,被佛祖壓於此處。悟空求唐僧將他救出。待他出來後,便拜了唐僧為師。
途中遇一老虎,悟空將他打死後把它做成衣服穿上。夜間,師徒二人來到一座院子在此屋中休息。不料卻遇強盜,悟空將他們亂棒打死之後,唐僧很生氣責怪悟空,悟空受不住此氣縱雲離開唐僧。觀音授唐僧緊箍咒,悟空接受龍王勸告,重來保護唐僧,戴上了緊箍咒,表示不再違背師徒諾言。
第十五回:蛇盤山諸神暗佑,鷹愁澗意馬收韁。
師徒二人途徑一座蛇盤山,馬匹在行走過程中被鷹愁澗中的小白龍吞食。唐僧見自己的馬匹被妖所食,很傷心落下了眼淚。悟空見了心煩便告訴唐僧自己會將馬匹找出。悟空在岸上脫口大罵,引得小白龍出來,那龍見自己打不過悟空又逃回了水中不肯再出來。
悟空見此很著急,卻無計可施,想去找觀音菩薩。觀音派來揭諦告知悟空二人此龍乃是觀世音給唐僧的坐騎。白龍聽了變為了白馬給唐僧騎座。
(3)西遊記15回讀後感擴展閱讀: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西遊記》的藝術特色,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說通過大膽豐富的藝術想像,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創造出一個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
《西遊記》的藝術想像奇特,豐富、大膽,在古今小說作品中罕有其匹的。孫悟空活動的世界近於童話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豐富多彩。
浪漫的幻想,源於現實生活,在奇幻的描寫中折射出世態人情。《西遊記》的人物,情節,場面,乃至所用的法寶,武器,都極盡幻化之能事,但卻都是凝聚著現實生活的體驗而來,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氣息,折射出世態人情,讓讀者能夠理解,樂於接受。
正在行雲駕霧途中,四人突然跌落雲端,原來,觀音菩薩在查看唐僧取經路上的歷難簿時,發現佛門九九歸真,唐僧只受了八十難,還少一難,所以讓唐僧再遇一難。唐僧等人落地後,發現已經來到通天河西岸,找不到船和橋,沒有辦法過河。這時,老黿來迎,馱唐僧四人於河中,問所託之事如何。
唐僧此時才記起所託向如來詢問何日由黿身轉為人身之事,連連陪禮道:「忘了詢問。」老黿大怒,沉入河中,四人落水,經書也全浸濕了。至此,唐僧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功德完滿。於是八大金剛將唐僧送往長安向太宗交割了真經,隨即又復轉靈山,唐僧師徒在如來身邊就職。
D. 西遊記第十四,十五回的讀後感
第十四回讀後感:心猿規正,六賊無蹤。
劉伯欽送唐僧到兩屆山,救出了孫悟空,師徒別劉伯欽西行。途中寄宿遇見六個山賊(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代表人的六種感官享受),悟空殺死六賊,唐僧責怪悟空殺人,於是悟空撇下唐僧。唐僧獨自前行遇見菩薩,傳授緊箍咒。孫悟空則來到東海,龍王講述張良與黃石公圯橋進履的故事,悟空於是回轉,找到唐僧。唐僧騙悟空帶上咒,控制住悟空並告知其為菩薩教的咒。於是孫悟空死心跟從唐僧繼續上路。
讀後感:悟空名悟空,不生不死,金睛鐵骨,能力超大,並可滅除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但依然是脾氣大,任用暴力目無權威,還要教育、還要約束、還要經歷修行領會。
十五回的讀後感:這回寫的是悟空剛和唐僧上路唐僧的腳力白馬就被躲在蛇盤山鷹愁澗的玉龍給吃了 後來悟空與其大戰得知其來路 請來觀音收復了此龍 做了唐僧的腳力
感受 此次唐僧與悟空間的關系有些生分 畢竟不是同一種類型的人 這次唐僧失馬便可看出其師徒二人間的間隙已生 師徒二人互不了解 為以後的事埋下了伏筆
E. 我急需西遊記第十五回讀後感200字
第十五抄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襲收韁
師徒二人途徑一座蛇盤山,馬匹在行走過程中被鷹愁澗中的小白龍吞食。唐僧見自己的馬匹被妖所食,很傷心落下了眼淚。悟空見了心煩便告訴唐僧自己會將馬匹找出。悟空在岸上脫口大罵,引得小白龍出來,那龍見自己打不過悟空又逃回了水中不肯再出來。悟空見此很著急,卻無計可施,想去找觀音菩薩。觀音派來揭諦告知悟空二人此龍乃是觀世音給唐僧的坐騎。白龍聽了變為了白馬給唐僧騎座。
F. 西遊記第十五回感悟
感悟:此次唐僧與悟空間的關系有些生分,畢竟不是同一種類型的人,這次唐僧失馬便可看出其師徒二人間的間隙已生,師徒二人互不了解,為以後的事埋下了伏筆。
概括:這回寫的是悟空剛和唐僧上路唐僧的腳力白馬就被躲在蛇盤山鷹愁澗的玉龍給吃了,後來悟空與其大戰得知其來路,請來觀音收復了此龍,做了唐僧的腳力。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6)西遊記15回讀後感擴展閱讀:
這個故事顯然表現了這樣的思想:要實現一個美好的理想,要完成一種偉大的事業,定會遭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而且必須戰勝這些困難。西天取經本身還包括四十一個小故事。絕大部分裡面出現了作怪的妖精。
這些妖精來歷雖不同,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阻撓取經事業的進行。它們之中有許多其實是自然災害的幻化,但當它們化身成為妖魔,在戰斗中作為邪惡勢力的一方而出現,本身就獲得了社會的意義。
吳承恩所著力描寫的是西天路上每一場具體的戰斗,是孫悟空如何在與阻撓取經的邪惡勢力作斗爭中取得勝利。總起來看,西天取經的故事通過幻想的情節,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中國人民克服困難、勇敢前進的精神,反映了中國人民摧毀社會上一切邪惡勢力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願望和信心。
G. 西遊記第十五回讀後感
寫作思路:不要平鋪直敘地進行,要注意及時地、不斷地變化描寫的角度,使描寫更加具體,給讀者主體化之感。做到條理清楚、自然、明白,不雜亂,要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
正文內容:
書有千百種,數萬種,俗話說:「好讀書,讀好書」。
那麼下面我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都知道讀哪些書呢?」我知道你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說「《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那你們喜歡讀書嗎?當然,我知道你們都喜歡讀書,我也和你們一樣,都喜歡讀書。我最喜歡的書是《西遊記》,無論讀多少遍,我都百讀不膩。
在兒時,讀西遊,記憶便是那五彩斑斕的五彩糖,那天空中形狀不一的大白雲,還有那精彩連篇的故事`……是孫悟空花果山稱王時的一聲大笑,是他在龍宮借寶時的一串水花,是他大鬧天宮時的一道英姿。在兒時的記憶里,滿腦都是那個孫悟空的放盪不羈,是他的頑皮機智,是他的英勇善戰。
至於那唐僧的愚昧無能,多次冤枉了孫悟空。豬八戒好吃懶做,經常讓妖精把師父抓去、沙和尚的木訥少言,缺少了大家的默契,全部成了孫猴子光環旁的綠葉,點綴著他那齊天大聖的形象。
再長大時,再讀西遊,記憶化作了一陣堅韌的黃沙,是沙悟凈雙肩那厚厚的老繭,是豬無能深夜望月是臉上的一抹神傷,是孫悟空那頭上的金箍。狂烈的北風呼呼地吹,吹不亂那唐三藏的頭發,動搖不了那白龍馬的意志力。
現在,再讀西遊,我看到了聖人佛祖的背後,也有無盡的黑暗,那原先個個富有幽默感的人,在成佛之後,個個都成了面目無情的人。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不知以後,那師徒四人還會經歷多少磨難,真是令人回味無窮啊!
H. 西遊記第十五回和第十六回的內容
●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韁
途徑蛇盤山,馬匹被鷹愁澗中之龍吞食。回觀音召出惡龍答,將其變為白馬賜給唐僧當座騎。
●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
行到觀音禪院,老住持為謀占袈裟,欲縱火燒死唐僧師徒,悟空從天界借鑒是避火罩罩住唐僧,自己在一邊鼓風,使火燒凈禪院。黑風山的熊羆怪趁火偷走袈裟。悟空上山尋妖索要袈裟。
······································
採納哦
I. 西遊記1-15回讀後感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花果山,山項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澗水源頭尋到名為「水簾洞」的石洞,被群猴擁戴為王。又過三五百年,石猴忽為人生無常,不得久壽而悲啼。根據一老猴指點,石猴經南贍訓洲到西牛賀洲,上靈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見須菩提祖師,被收為徒,起名曰孫悟空。
●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悟空從祖師學得長生之道、七十二般變化及「筋斗雲」。一日,悟空受眾人挑唆,變為松樹,引起祖師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與佔山妖魔廝斗取勝,帶回被擄的眾猴與物品。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悟空使攝法將傲來國庫館里兵器搬進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獸紛紛拜悟空為尊。悟空向龍王討得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屬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龍王和閻王表奏玉帝,請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悟空被授以「弼馬溫」之官,他得知此官為末等職,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塔李天王與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敗。金星再次招來悟空。玉帝命造齊天大聖府,讓悟空居住。
●第五回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悟空管理蟠桃園,吃盡園中大桃。又赴瑤池,喝光仙酒;吃盡太上老君葫蘆內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眾天神。
●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南海觀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戰敗。觀音又薦二郎神。二郎神與悟空大戰,太上老君在天觀戰,丟下金剛套,擊中悟空。眾神押其回上界。玉帝傳旨處死。
●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太上老君將悟空臵入煉丹爐燒煉,四十九天後,悟空出來,大鬧天宮。玉帝請來如來佛。孫悟空一路筋斗雲,跳不出佛掌。如來將五指化為大山,壓住悟空。命土地神用鐵丸銅汁飼喂悟空。
●第八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五百年後,如來佛欲尋一信徒取經,以使佛法永傳東土。觀音率木叉,帶著袈裟、錫杖和金、緊、禁三個箍,駕雲前往。一路上收伏沙悟凈、豬悟能和小白龍;勸化孫悟空,讓他們共保取經人。
●附錄
陳光蕊赴任逢災
江流僧復仇報本
陳光蕊喜中狀元,招為宰相女婿,被任為江州州主。上任途中被船家劉洪害死,其妻被搶,劉洪冒保赴任。陳被龍王救活,收於龍宮。其妻生子,拋於江中。被金山寺長老所救;起名江流,後又起法名玄奘。長老為其說知身世。玄奘尋見母親。後徑往京師,找外祖訴冤。劉洪被處極刑。陳光蕊還陽。玄奘入洪福寺繼續修行。
●第九回
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涇河龍王為使袁守誠預卜落空,私改降雨進辰,雨量。又以所佔失准搗毀袁守誠卦鋪。袁守誠斷言龍王因違旨將被唐丞相魏徵處斬。並讓龍王向唐太宗求生路。太宗夢龍王求情,許之,命魏徵入朝隨侍,使其不能斬龍。
●第十回
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
魏徵與太宗對奕時,夢斬老龍。當晚太宗夢龍王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為防鬼祟,他令尉遲恭、秦叔寶夜守宮門。太宗不久亡故,在陰間遇魏徵舊友,現為陰間判官的崔珏。崔珏為太宗添壽二十年。還陽途中,太宗被冤鬼糾纏,散金銀給眾鬼而脫身。
●第十一回
還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蕭王+禹正空門
唐太宗還魂,登朝宣布大赦天下,嚴禁毀僧謗佛。眾人推舉陳玄奘主持水陸大會,太宗許之。
●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
鳳音顯象化金蟬
觀音菩薩變成疥癩游僧,將錫杖袈裟獻給太宗。太宗將其賜予玄奘。觀音上台對玄奘言大乘佛法的妙處,玄奘願去西天,太宗封其為「御
弟聖僧」,賜號為「三藏」。三藏唐僧出關而去。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
唐僧騎馬西行。山邊城,夜登雙叉嶺,被虎魔王部下生擒。太白金星搭救了唐僧。唐僧行至兩界山,忽聽喊聲如雷:「我師父來也!」
●第十四回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叫喊者正孫悟空。唐僧收悟空為徒。西行路上,悟空打死六個剪徑的強盜,唐僧抱怨不已。悟空縱雲離開唐僧。觀音授唐僧緊箍咒,悟空接受龍王勸告,重來保護唐僧,戴上了緊箍咒,表示不現款違背師言。
●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韁
途徑蛇盤山,馬匹被鷹愁澗中之龍吞食。觀音召出惡龍,將其變為白馬賜給唐僧當座騎。
J. 西遊記第15回讀後感50到100字
成為第1位粉絲
想必《西遊記》這部小說大家一定都看過了吧?就算沒看過,也一定聽老師或者家長講過這個故事吧?我早看過這本書,這次「讀書節」我又翻出來看了一遍。哇噻!重讀《西遊記》,我有了更深刻的感想。
我有許許多多的問題想要問問大家:《西遊記》在西天取經過程中主要人物有哪幾位?這些人物之間是一種什麼關系?讓誰「下崗」?選誰當先進合適?是否需要增加什麼人物?
你想知道我的想法嗎?聽我一一道來:大家都知道,西天取經過程中主要人物有五位: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你可能要問,白龍馬也算得上一個人物?當然算,它是小白龍的化身嘛。唐僧與他們之間是師徒關系,也可以說是領導和部下的關系。你覺得是不是應該讓他們這群人當中有人「下崗」呢?那你讓誰「下崗」?豬八戒?沙和尚……我卻認為他們「一個蘿卜一個坑」,少了誰都不成。因為只有他們幾個人的長處、性格拼加起來,才能優勢互補,實現西天取經的目標。
不相信由我為你細說一番:師傅唐僧,雖說沒有孫悟空的本領、豬八戒的活絡、沙僧的勤快、白龍馬的腳力,但他品行端正,會念真經,不怕「千刀萬剮」,有堅定的信念;孫悟空雖然犯過天條,但他神通廣大,而且通妖性,與妖魔打交道熟門熟路,他還會騰雲駕霧,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一路上可以幫助唐僧降妖除魔;豬八戒雖然有點好吃懶做、貪心好色、撥弄是非的毛病,但他最通人性,有七情六慾,懂得愛恨情仇,正是因為他這一點,與人打交道,上下左右聯絡,方方面面調和,這些就不成問題了;沙僧和白龍馬雖說沒有什麼大本事,但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甘心當好後勤,不好出風頭。像孫悟空、豬八戒,剛被唐僧收服時,不是三番五次地鬧著要回花果山,要回高老莊嗎?可沙僧卻一直默默無聞地挑著擔、背著行李;小白龍心甘情願變成馴服的馬匹,當一個交通工具。好了,聽我把他們的性格、長短一一道完之後,你是不是也覺得這個團隊的成員一個也不能少呢?
接下來的問題是,先進人物選誰?你願不願意學習孫悟空呢?我想大家看他沿途降妖伏魔的過人本領和不畏強暴、戰勝困難的頑強精神,一定都很佩服他吧!而我不想讓小孩子們以他為榜樣。你看他出世那會,大鬧天宮,大鬧地府,大鬧龍宮……這么多罪名,那麼多劣跡,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呀!他呀,取經途中還幾次要回花果山呢,要不是觀音菩薩教給唐僧緊箍咒控制住他,還不知會鬧出什麼事來呢。人們常說:「看了《西遊記》,到老不成器。」我覺得這對孫悟空來講也不公道,不能把他看扁了。雖然孫悟空有時玩皮搗蛋,猴性難改,多次逃回花果山,但畢竟最後還不都回來啦!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妖猴歸正到名副其實的「齊天大聖」,既有唐僧的開導作用,更有他自己的覺悟。在西天取經過程中,論貢獻應數他最大。在我看來,要是從不同的角度來選先進人物,他們幾個都能當選,只是稱號不同而已。
如果說要再添個人物與唐僧一起去西天取經的話,你會選個什麼樣的人呢?我想,最好是不要添加了,省得畫蛇添足,節外生枝。要不然就增加一個女性。這個女性要懂醫術,要有武功。因為,西天取經路途遙遠,艱苦卓絕,難免會遇上一些傷病,有了醫生,師傅、師兄受了傷、有了病就可以及時治療呀;讓她會武功,是在危急關頭總得自衛吧。而我為什麼把她說為女性呢?俗話說:「男女搭配,幹事不累。」你可不要以為我僅僅是在搞笑,其實這話是有它的科學道理呢。人的大腦分為左半腦和右半腦,左半腦長於抽象思維,右半腦則長於形象思維,兩種思維搭配起來可以取長補短。男性的左半腦一般開發得比較好,他們習慣於抽象思維。抽象思維就是哲學思維,就愛講理。女性的右半腦一般會開發得比較好,她們習慣於形象思維。形象思維就是憑感覺啦。所以,我覺得在這群和尚里邊再增加一個女性比較妥當,更不易受妖精那些外表形象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