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遺址景觀
Ⅰ 西班牙的自然景觀和獨具特色是什麼
一、拉古納斯-德-魯伊德拉自然公園
拉古納斯·德·魯伊德拉自然公園佔地4000公頃,內專有15個互相屬連接的湖泊,是許多許多珍貴水禽和魚類的家園。在《堂吉訶德》里提到的蒙特西諾斯山洞也坐落在公園里。
二、豐德大峽谷
豐德大峽谷位於皮科斯·德·歐羅巴山脈,這是一座壯觀的峽谷,可以乘坐纜車到達。擁有壯觀驚人的風景,在旺季旅遊線路會延長。
三、索米多自然公園
由於其多樣的森林樹種和野生動物,索米多自然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生物圈保護區。索米多自然公園位於西班牙北部的坎塔布連山脈,由四個山谷組成。該公園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包括棕熊、狼、野豬和金雕等。
四、加塔角-尼哈爾自然公園
加塔角·尼哈爾自然公園是另一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的生物圈保護區,同時又是西班牙最大的沿海保護區。加塔角·尼哈爾自然公園位於西班牙南部安達盧西亞地區,擁有多樣化的景觀,其中包括潔白的沙灘、濕地、海水瀉湖、壯觀的火山懸崖。
Ⅱ 西班牙有那些著名景觀
鬥牛是西班牙的國技,不了解西班牙人的鬥牛,就根本無法了解西班牙民族——古時候的西班牙人在森林中有與野牛爭斗的習慣,後來漸漸成為了一種表演,一種難以言說的國技。據說在西班牙,如果不認識國家元首沒人會感到希奇,而不認識最出色的鬥牛士,便立刻被人嘲笑。
精彩的鬥牛比賽必須實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舉行的,所鬥牛季節從每年的三月十九日「巴侖西亞的火節」開始,到十月十二日的「沙拉哥沙的比拉爾」時才結束,一般都在禮拜天和假日進行,七八月份是欣賞鬥牛表演的最黃金時期。每年在爭斗中死去的公牛有上千頭,鬥牛士如果三次不能殺死公牛,便終身被逐出鬥牛場,而未曾被殺死的公牛將被神一樣供養起來,終生不再參加表演。
曾經以為鬥牛是勇者之間力與美的較量,而看到詳細的全場儀程的說明,不免覺得用花哨的步法誘騙鬥牛變成舞台上的玩偶,似乎讓牛的命運有些難堪。更何況在模擬的戰場上死去,仍然逃不脫滿足人口腹之慾的下場……
在西班牙的鬥牛活動中,旁普羅納鎮舉辦的奔牛節是一個高潮。在每年的7月6日至7月14日期間舉行,成群的鬥牛從柵欄中被放出,大街上數以千計穿著旁普羅納傳統服裝的年輕男人和觀光客,要冒著被牛隻沖撞和踩踏的危險開始在牛群前拚命奔跑,一直跑到賽牛場才停止。盡管每年的奔牛節活動上都會有人受傷甚至喪命,但西班牙男人仍然樂此不疲。
一度對鬥牛所有的印象,全部來自影視作品。眼花繚亂的轉身,速度、力量、技巧、優雅和勇氣。特別是當優雅氣質與勇士風范以高超的技巧為載體展現在人眼前時,每一個瞬間,都帶著致命的魅力。雖然接下來,就要與一場死亡對望……不知道是什幺樣的生命,一定要以絕美的姿態,綻放在死神的領地--或許鬥牛士們有他們的理由?
雪莉,滲入回憶的醇香
到西班牙旅行卻沒嘗過其雪莉酒,算不上到過西班牙。在六種雪莉酒中,以口味極乾的Fino和Manzanilla比較容易接受。雪莉酒獨特的味道來自於橡木桶熟成過程中浮在酒上的白色霉花「flor」,這種神奇的黴菌不僅可以讓酒免於氧化,而且還會減少酒中的甘油成份,讓口感更乾爽純簡--於是更適合與豐腴飽滿的生火腿相配。
西班牙對吃的東西很隨意,但唯獨對生火腿挑剔得特別厲害。這種稱為Iberico的黑腳豬,和野豬的血源接近,依規定必需採用半野放的方式放養在橡木林里,不餵食飼料,只吃橡木子。酒吧里常有專人負責現切生火腿,因為這些火腿都經過很久的陳年,一切下來很快就會走味,所以一定是隨叫隨切。當然,享受美味是要付出代價的,最便宜的黑腳豬生火腿一公斤也要上萬西班牙幣。不過,也沒人真能吃下一公斤,在西班牙酒吧叫半份這樣的生火腿,只要花20塊錢。離了西班牙,加上N倍的錢也買不到了。
Flamenco,感受融合的魅力
西班牙南部的安達盧西亞,在歷史的流轉中漸漸成了各種音樂文化的融合地——早年希臘、迦太基、羅馬、拜占廷的移民帶來了地中海邊遠地區的音樂。從公元八世紀起,阿拉伯人又在此建立了西哈里發帝國,統治一直延續了700多年。而從15世紀中葉起,大量的吉卜賽人移居此地。因此在安達盧西亞,既受阿拉伯文化的巨大影響,又受吉卜賽歌舞藝術的浸淫——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才產生了佛朗明戈,也使這里成了全歐洲最具有東方色彩的地方。
Flamenco來自與兩個阿拉伯詞彙「felag」和「mengu」, 「felag」意思是「農夫」,「mengu」意思是「流浪的」。在佛朗明戈的演出中,佛朗明戈吉他伴奏者利用吉他清晰的節奏感,強烈表現自我的個性。歌手緊皺眉頭,面部表情憂郁,歌聲嘶啞,就歌來說,這可能是西班牙民族最欣賞的表現方式。舞蹈中的男子非常注重腳的動作,用腳跟敲擊地板時發出的節奏十分清脆。女子的舞蹈則更注重手、腕、臂、腰、臀的動作。
舞蹈者常常情不自禁地一面踏地,一面捻手指發聲,再加上歌聲、拍手聲、喊叫聲、舞步踢踏聲、舞蹈者手中的響板聲,互相交錯輝映,表演者與觀眾心心相印,氣氛十分熱烈。沉靜過後必是狂舞,狂舞過後必有沉靜,他的安排如此細致、善解,懂得給聽者喘息的時間。在其間遭遇著悲與喜、動與靜,美感與痛感交織心頭,不論是簡潔的寂寞,出竅的心神,還是不加掩飾的歡樂都如一彎清溪流瀉著,似睡似醒在一個古老又古老的夢里……
攻略
首都
馬德里,歐洲著名的歷史古城,是歐洲地勢最高的首都。
旅行目的地:
位於西班牙南部的綿延百餘公里的「金色海岸」是各國日光浴愛好者無限仰慕的旅遊勝地;以「幸福島」聞名的加那利群島終年陽光明媚,以壯麗的火山景觀吸引了無數遊人,還有被稱為「地中海浴池」的巴利阿里群島,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海濱旅遊勝地之一。
西班牙擁有許多王宮、教堂和城堡。其中有10多個古跡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例如聖地亞哥市的聖馬丁·皮納里奧大教堂,馬德里附近的耶斯科略修道院、阿維拉的古城牆、塞哥維亞古老的水道橋、科爾多瓦的大清真寺、格拉納達的阿爾罕布拉宮,巴塞羅那的格爾公園和藝術家朱拉之家等。
特別推薦:
馬尤加島:巴利阿里群島中的最大的島嶼,島上有100多處知名的海灘,世界各國政要及富豪均在此島建有別墅,致使房價奇高,這里的私人遊艇數量也是世界上最多的。
最佳旅遊季節
西班牙是氣候和地理條件多樣的國家,最佳旅遊時間是五、六、九月(南部再加上四月和十月),可避開炎熱,地中海沿岸的南部和東南部冬季氣候也很溫和。
Ⅲ 西班牙景觀風格有哪些特點
1.西班牙風格的園來林風格是源自於西亞的自造園活動,根源是從古波斯(今伊朗)開始的,同時還影響著敘利亞、伊拉克、埃及以及阿拉伯等伊斯蘭教地區,色彩濃郁,熱情奔放,神秘而熱烈,景觀上運用大片的地被和宿根花卉,顏色對比強烈鮮明,大量應用陶罐。陶罐、卵石和草相結合,趣味橫生,多運用雕塑提升品位。
2.西亞與北非氣候乾燥,乾旱和沙漠的環境使人們只能在自己的庭園里經營塊綠洲,因此阿拉伯人習慣用籬或牆圍成方直平面的庭園,便於把自然和人為的界限劃清。景觀布置成「田」字形,用縱橫軸線分作四區,並將軸線建為十字林蔭路,交叉處設水池,以象徵天堂。後來水的作用又得到不斷的發揮,由單一的水池,演變為各種明渠暗溝與噴泉,並相互聯系。
3.台地景觀。這是西班牙的主要景觀設計要素之一,項目原始地形高差變化大,這是鑄造西班牙台地景觀的很大。根據各個部位高差的不用,因地制宜,作出高差跌落不同的台地景觀。立面景觀豐富,上海綠城局部景觀,上海綠城局部景觀,台地景觀用綠化結合地勢高差,處理的巧妙。同時解決了道路無障礙路線。
Ⅳ 西班牙最美麗的8個景點都有哪些
西班牙地處南歐,雖然它的經濟發展近些年不是很順暢,但是西班牙充滿活力也有著美麗的景觀,多年來一直吸引著許多世界各地的遊客。
西班牙有著迷人的海岸線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山脈,別具特色的歷史小鎮、令人悠閑放鬆的村莊。遊客們去西班牙旅遊通常是為了享受節日假期、跳弗拉明戈舞、或者品嘗西班牙小吃。西班牙有很多著名的景點,比如巴塞羅那、馬德里、伊比沙和塞維利亞。
以下是西班牙人喜歡的8個西班牙旅遊景點,或許裡面有你去過的。
1:阿爾瓦拉辛
在西班牙東北部地區,有一個粉紅色的小鎮。這個小鎮就是阿爾瓦拉辛,它經常被稱為西班牙最美麗的村莊之一。
阿爾瓦拉辛小鎮的防禦工事、教堂和狹窄曲折的鵝卵石街道,讓人很快的認出這就是幾個世紀前的西班牙風貌。小鎮有著美麗的自然風景,不過現在這個小鎮上只有少數居民在這里定居。
2:拉里奧哈
莫雷利亞這座城鎮幾乎是坐落在山頂上的,它的布局類似於一個城堡,周圍有堅固的城牆。這座城鎮在歷史上的地位一直很重要,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曾分別被希臘人、羅馬人和摩爾人佔領過。
這個小鎮上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歷史建築。同時,西班牙Morella的松露、乳酪和蜂蜜也是世界聞名的。
Ⅳ 西班牙景觀
中國人對西班牙絕不陌生。英勇好鬥的鬥牛士,熱烈奔放的西班牙舞蹈,還有那浪漫主義人物堂吉柯德,都令人贊嘆不已。西班牙是世界上有名的「旅遊王國」,它和法國、美國並稱世界三大旅遊國家,聯合國旅遊組織總部就設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
西班牙位於歐洲西南部伊比里亞半島,背靠歐洲大陸,西面是葡萄牙,東北與法國和安道爾接壤。它三面臨海,幾乎是一個被大海所擁抱的國家:東面和東南面臨地中海,北瀕比斯開灣,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最近的距離只有13公里左右),扼大西洋和地中海航路的咽喉,被稱為通往歐洲、非洲、中東和拉丁美洲的橋梁,海岸線長約7800公里。
西班牙的人口3765萬,主要是西班牙人,少數民族有加泰羅尼亞人、加里亞人和巴斯克人。溫暖的陽光和地中海海風的吹拂,使西班牙人擁有古銅色的皮膚和黑色的頭發,人們能夠很容易的把他們和其他的歐洲人區分開來。在崇尚健康美的今天,健康的深色皮膚成了西班牙人的驕傲,引得西方人紛紛來到西班牙,分享西班牙的陽光和海水。
西班牙的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西班牙語是世界上一個大語種,是國際通用語言及聯合國使用的6種語言之一,目前全世界有3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語,僅次於漢語和英語。
主要城市及景點馬德里馬德里是西班牙的首都,位於伊比里亞半島高原中央,海拔670米,是歐洲地勢最高的首都。如果問馬德里人,最讓他們驕傲的是什麼?差不多所有的馬德里人都會這樣回答:「陽光」。上帝給予馬德里每年200多個陽光燦爛的日子,確實讓馬德里人受益無窮。馬德里是一座著名的歷史古城,興建於1561年。現在人口380萬。今日的馬德里既是西班牙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又是經濟和金融的中心。整個馬德里市區分為新城、舊城兩部分,「太陽門廣場」以西為舊城,建於15-18世紀,街道狹窄;廣場以東為新城,建於20世紀。全城以太陽門為中心,10餘條街道由此呈放射狀向四面八方延伸,馬德里對外交通里程以這里為起點向外計算,它被稱為西班牙公路的「零公里處」。馬德里是一座新舊並存、東西文化融匯的歐洲名城。寬闊的林蔭大道夾雜著狹窄的老街,歐式高樓大廈連著阿拉伯式的紅瓦白牆,王宮、寺院、教堂、鬥牛場同豪華飯店、夜總會、酒吧、咖啡座並存。馬德里最吸引人的地方是鬥牛場;城內最高建築是為1982年第12屆世界盃足球賽電視轉播而建的電視塔。
太陽門廣場:是馬德里的中心,10餘條街道由此呈放射狀向四面八方延伸。廣場中間的花壇,豎立著一座獨特的雕塑——一隻攀依在莓樹上的棕熊,它是馬德里的城徽。
西班牙廣場:馬德里有300多個紀念廣場,各具特色,且具有歷史典故,其中最出名的是西班牙廣場,遊人最多。西班牙廣場又名塞萬提斯廣場,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的雕像聳立在廣場中央,塑像建於1835年,已有160多年的歷史。
西班牙古代王宮:坐落在馬德里西部,位於東方廣場東側,始建於1738年,歷時26年。其雄偉遠在英國白金漢宮之上,可以與法國的凡爾賽宮媲美,是現存的世界上最完整、最精美絕倫的宮殿之一。
拉斯溫塔斯鬥牛場:是整個西班牙最著名的鬥牛場之一。是一座4層磚砌的建築,四周環以圍廊,共有13000個座位。每到星期六和星期天下午,馬德里的男女老少都涌到這里,觀看精彩的都牛比賽。
巴塞羅那這是西班牙地中海之濱一座美麗的城市,是西班牙最大的港口,又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西班牙最富裕的加泰羅尼亞地區的首府,被人們稱為「伊利比亞半島上的明珠」。巍峨的加泰羅尼亞山呈半圓形包圍著巴塞羅那市區,市區的東南方是一望無際、碧波萬頃的地中海,湛藍的天空高遠無垠,海面上白帆點點,海鷗飛翔。城市的北面有一望無際的沙灘,平坦寬闊,海水清澈瓦藍,世界各地的遊客接踵而來,在這里盡情享受地中海那暖融融的海水和金色的陽光。巴塞羅那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西班牙重要的工業中心。面積91萬平方公里,人口200萬。
神聖家族教堂:是巴塞羅那的象徵,它由許多尖塔和樓台組成,像路標一樣直指雲天。它的歷史並不長,1898年才開始修建,到今天已建了100多年,尚未完工,目前已完工的只有基督誕生門。
猶太山奧林匹克體育場:1992年第25屆奧運會的主賽場。
蘭布拉斯大街:到巴塞羅那的遊客,都會來到市中心這條長1。5公里的步行街,它是巴塞羅那乃至整個西班牙最著名的步行街,兩旁匯集著眾多大型商店、餐館、賓館和劇院,中間寬敞的大道是步行者的天堂。
迷人的西班牙海灘:西班牙號稱是一個「出口陽光和海灘」的國家,大自然賦予它日照充足、特別宜人的氣候和漫長而細軟潔凈的海灘。這些海灘的差異是很驚人的:有的與森林相伴,有的布滿沙丘,有的則隱蔽在小海灣內。西班牙現有120個海灘,是屬於歐洲一流海灘,其中最受遊客歡迎的有:太陽海岸、加那利群島、巴里阿利群島等。
弗拉門科舞蹈:弗拉門科舞蹈和鬥牛一樣,是西班牙人引為自豪的國粹,它在西班牙家喻戶曉的程度和南美人的足球一樣。弗拉門科是一種民俗舞蹈,起源於吉仆賽和阿拉伯的舞蹈,混雜著兩種民族風格。
馬德里王宮、普拉多博物館、太陽海岸、西班牙廣場、阿爾罕布拉宮
Ⅵ 巴塞羅那 西班牙或鄰國有哪些自然風光景觀推薦
巴塞羅那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也是融合多種元素的城市。高迪的建築使這座城市熠熠生專輝,世界各地屬的遊客和建築師紛紛來到巴塞羅那觀看高迪的建築。高迪偏愛曲線、曲面、螺旋面和五彩的顏色,你會發現他的建築里沒有一根直線。他曾說過:「直線屬於人類,而曲線則屬於上帝。」 他的藝術作品源於自然,用於建築,每一個線條,每一個凹凸面,每一塊碎瓷片都呈現著與眾不同的感官印象,讓人難以置信。不管是尚未完工的聖家族大教堂,還是以曲線聞名的巴特羅之家和米拉之家,亦或是以陶瓷碎片造就的桂爾公園,都讓人感受到高迪對建築的獨特品味與奇幻思維。巴塞羅那的陽光海灘也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在這里聽著海浪聲,曬曬太陽,彷彿時間都溫柔了。波蓋利亞市場色彩豐富、擺放整齊的果蔬產品和海鮮是攝影師的最愛,色彩飽和度很高,不管怎麼拍都好
Ⅶ 西班牙風情街的景觀設計
西班牙風情街的景觀設計,系由曾經成功打造福羅里達、歐洲、香港三地迪版斯尼樂園權的美國易道(EDAW)親自捉刀,從街道、廣場節點、店面裝飾、燈光系統、導識系統各方面深入打造,以最具商業價值的街道空間,在光谷步行街再現迪斯尼商業奇跡。
在西班牙風情街,清朗明麗的地中海風情,凹凸有致的石材牆面,優雅別致的拱形門廊,精緻內斂的鐵藝裝飾,色彩各異的店面窗篷,兼具古典氣息與現代時尚的建築群體掩映在綠樹從中,西班牙濃郁風情錯落隱現,奢華雅緻的歐洲商街風格……建築、雕塑小品與商業完美交融,逛街的趣味感油然而生,沉醉其中宛若穿行於另一個時空。
光谷步行街2期西班牙風情街,將成為國內首個將世界中高端品牌業態與特色商業建築景觀結合的典範。
目前,光谷步行街2期西班牙風情街旗艦店區招商已經全面啟動,將於今年9月份公開銷售,預計於2010年底建成開街。
Ⅷ 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瑞士、挪威、英國,著名景觀有哪些
巴黎聖母院,法國普羅旺斯,聖彼得大教堂,古斗獸場,威尼斯以及瑞士小鎮,這些都是特別值得一看的景點。
Ⅸ 有誰能描述一下西班牙風格建築和景觀的特點
什麼是「西班牙風格」 ?
龍湖沒闡述,Town城說有兩個特點:1、有庭院;2、純白牆面。
有庭院和純白牆面並不僅僅是西班牙建築的特點,差不多地中海沿岸國家、中近東地區以至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建築是乎都有著類似特徵。
到底,什麼是「西班牙風格」 ?
建築是文化的符號,建築是凝固的藝術,談西班牙建築離不開西班牙文化和西班牙藝術。
西班牙的歷史十分獨特。早先,隨著羅馬帝國的強盛,受到過羅馬和哥特人長達千餘年的統治;後來,隨著阿拉伯帝國的擴張,從8世紀到15世紀,西班牙出現了多個穆斯林王朝,一度「伊拉克化」 ;15世紀以後,重新回到基督教世界,成為「基督教西班牙」 。這樣的歷史過程中,基督教文化和穆斯林文化相互滲透、融合,形成了多元、神秘、奇異的西班牙文化。
藝術來源於文化,獨特的文化背景孕育了多元、神秘、奇異為特徵的西班牙藝術,現代,以畢加索為代表的西班牙藝術家,構成了印象派藝術的中間,他們的藝術作品一反傳統藝術原則,從個人感官出發,通過簡單幾何圖形構成圖畫。這種藝術傳統,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閉幕式上,得到充分體現。
建築靈感來自於藝術,現代西班牙建築集大成者非高迪莫屬,他創作的「巴特勒公寓」和「巴塞羅那聖家族教堂」 ,堪稱西班牙歷史上最偉大的建築,每年吸引著世界各地數百萬人膜拜。通過這兩個作品,高迪通過現代建築手法誇張地表現了西班牙多元、神秘、奇異的文化藝術傳統。
但是,縱觀建築史,古典風格,包括以柱廊造型為特徵的古希臘、羅馬式,如雅典衛城、羅馬的萬神殿;穹頂造型為特徵的哥特式,如巴黎聖母院。現代風格,包括以鋼鐵為特徵的早期建築,如埃菲爾鐵塔;幾何圖案造型為特徵的現代主義建築,如科布西耶的薩伏伊別墅、賴特的流水別墅、聯合國總部、紐約世界貿易中心等;以復合式造型為特徵的後現代主義建築,如美國波特蘭市政府大樓;以斷裂、扭曲、散亂、動感為特徵的解構主義建築,如西班牙哥根翰姆博物館。
在這些堪稱經典的建築風格中,我們從來沒有看到一個獨立的「西班牙風格」 ,更沒有看到在建築史上如薩伏伊別墅般著名的「西班牙別墅」 。高迪是享有世界聲譽的西班牙建築大師,但他也沒有創造出所謂的「西班牙光芒」。
「西班牙風格」是一個虛無的建築經典,是廣告商、策劃商、地產商和媒體臆造出來的一個概念,是典型的概念銷售、造夢營銷,利用西班牙文化藝術的多元、神秘、奇異特徵,喚起消費者莫可名狀的興奮,沖動之中下單定購。
不信,無論藍湖郡還是Town城,誰能夠清晰解釋「西班牙風格」建築的特點、來源、地位?
不知道,下一次該吹「瑞典風情」還是「墨西哥風格」?
Ⅹ 求一篇寫西班牙風俗文化風景的論文,要求1000字左右~
西班牙的風景,文化,特產,習俗,服飾
社交禮儀
儀態禮儀 當地婦女有「扇語」,如當婦女打開扇子,把臉的下部遮起來,意思是:我是愛你的,你喜歡我嗎?若一會兒打開一會兒合上,則表示:我很想念你。因此初到西班牙的婦女,如果不了解扇語,最好不要使用扇子。 相見禮儀 西班牙人通常在正式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行握手禮。與熟人相見時,男朋友之間常緊緊地擁抱。西班牙人的姓名常有三四節,前一二節為本人姓名,倒數第二節為父姓,最後一節為母姓。通常口頭稱呼稱父姓。 商務禮儀 西班牙人很重視信譽,總是盡可能地履行簽訂的合同,即便後來發現合同中有對他們不利的地方,他們也不願公開承認自己的過失。如在這種情況下,對方能夠善意地幫助他們,則會贏得西班牙人的尊重與友誼。西班牙人只有在參加鬥牛比賽活動時才嚴守時間,但客人應當守時,即便對方晚到,也不要加以責怪。 旅遊禮儀 西班牙人性格開朗,熱情,但容易激動,有時發生爭吵是很正常的,他們對此已習以為常。西班牙人吃東西時,通常會禮貌地邀請周圍的人與他分享,但這僅是一種禮儀上的表示,不要貿然接受,否則會被他們視為缺乏教養。
新聞出版
全國共有報刊155種,全國性雜志170種,銷售量共420萬。主要報紙平均日發行量:《國家報》,發行量46萬份;《世界報》,31萬份;《阿貝塞報》,28萬份;《先鋒報》,20萬份;《加泰羅尼亞報》,17萬份;《道理報》15萬份。 主要通訊社:埃菲社,官方通訊社,1939年1月創辦。另外還有私營的歐洲通訊社、羅戈斯通訊社。 廣播電視總局統管電台、電視台。全國共有200多家電台,主要有西班牙國家廣播電台和私營的西班牙廣播公司、洲際電台、西班牙人民廣播電台。 電視台:西班牙電視台為國營、全國性電視台,有兩個頻道。此外還有安達盧西亞、加泰羅尼亞、加里西亞、巴斯克和馬德里等地方電視台。1989年政府批准建立了多頻道、天線-3和電視5台3家私營電視台。1997年兩家數碼電視台開始運營。
飲食種類
因地而異,但是大多菜都要加橄欖油。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氣候:中部梅塞塔高原屬大陸性氣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屬海洋性溫帶氣候,南部和東南部屬地中海型亞熱帶氣候。西北部較濕潤,內陸和東南部較乾燥。月平均氣溫從北到南:1月9.4-10.3℃;7月19.1-28.1℃。年降水量一般350-500毫米,山地高達1,500毫米。中部的馬德里地區屬於高原氣候,夏季乾熱,冬季乾冷。東北部的巴塞羅那地區則為最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常年氣候溫和濕潤,夏季較炎熱乾燥,降水以冬季為主,一年能保證有250天以上的陽光。 礦藏:汞儲量佔世界首位,並有煤、鐵、鋁土、鉬、黃鐵礦、石油等。森林面積廣闊,有歐洲栓皮櫟、橡、栗、杉等。盛產沙丁魚和龍蝦等。 位置:位於歐洲西南部伊比利亞半島。北瀕比斯開灣,西鄰葡萄牙,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東北與法國、安道爾接壤,東和東南臨地中海。西班牙海岸線總長為7921公里,西班牙太陽海岸是著名的代表,其中地中海海岸線長2058公里,大西洋海岸線長1728公里,北部坎塔布里亞海海岸線長1086公里,地中海巴利阿里群島各島嶼海岸線長1428公里,大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島各島嶼海岸線長1583公里,北非兩個飛地----休達和梅利亞的海岸線分別為20公里和9公里,北非一些小島的海岸線長9公里。境內多山,是歐洲高山國家之一。境內高原和山地相間,全國平均海拔660米,全國35%的地區海拔1000米以上,平原僅佔11%,是歐洲地勢最高國家之一。主要山脈北有坎塔布連、比利牛斯,南有莫雷納山脈和安達盧西亞山脈。南部的木拉散峰海拔3478米,為全國最高峰。 國界線:西班牙陸路邊境線為2013公里,其中與法國、安道爾邊境線為720公里,與葡萄牙邊境線為1292公里,與直布羅陀邊境線為1公里。 西班牙地處歐洲西南部,與葡萄牙共同分享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位於北緯36度到44度、西經9度18分和東經3度19分之間,南北跨840公里,東西 1000公里。國土面積為504750平方公里,西班牙人說他們的國家形狀像一塊熟牛皮。西班牙在歐洲僅次於俄羅斯、烏克蘭和法國,居第四位,相當於歐洲總面積的二十分之一。半島之外,西班牙的領土包括還地中海的巴利阿里群島和大西洋的大小加那利群島。 西班牙北部沿海是比斯開灣,東北同法國和安道爾接壤,高聳的比利牛斯山把這幾個國家分隔兩邊;東面和東南面向地中海,向南越過只有14公里寬的直布羅陀海峽便能達到非洲的摩洛哥;長方形的葡萄牙是西班牙西邊的鄰居。直布羅陀海峽是地中海出大西洋的要道,戰略地位極為重要,西班牙與英國長期以來一直在爭奪此地的主權。 不包括巴利阿里群島和加那利群島,三面環海的西班牙的海岸線長約3904公里,但是海岸比較平直,真正的天然良港都集中在北部,如費羅爾、蓬特維德拉和維哥等。卡塔赫納是唯一地處地中海的天然港灣。東南部的海岸線不是以港口,而是以風景旖旎的海灘勝地聞名。西班牙著名的海灣有加的斯灣和瓦倫西亞灣。 西班牙不僅有著名的西班牙太陽海岸,還有巍峨的高山。在歐洲,她是除了瑞士之外最高的國家。西班牙全境大部分是古老的高原。著名的中央高原聳立西班牙正中,約佔全國面積的60%,海拔600-700米。中央高原三面被高山阻絕:北部是坎塔布連山脈,南部佇立著莫雷納山,東部的伊比利亞山脈隔開中部高原與阿拉貢平原。高原西邊那一面緩緩延伸,地勢漸趨平坦,最後消失在大西洋沿岸。如果你駕車游覽西班牙全境,不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白雪皚皚的山峰,一片片起伏不平的丘陵。 西班牙全境大致可以分為五個地理區: 北部山區:這里有歐洲著名的比利牛斯山脈,整個山脈綿延千里,景色如畫。一年四季,無論山上山下,還是平原陸地,到處是一片翠綠。尤其是阿斯圖里亞斯地區,山脈連綿,松濤茫茫,林海鬱郁。 緊靠比利牛斯山脈的坎塔布連山脈,海拔達2000米以上,北臨茫茫無邊的比斯開灣,陸地上林木茂盛,景色十分迷人。許多寬廣的河谷置於其間,湖水清澈如鏡。更值得一提的是,那裡還有數不勝數的飛瀑,從高處傾瀉而下,整日水霧彌漫,蔚為壯觀。這里既是重要的軟木產區,又是牛羊遍地的牧區和工業區。 中央高原:位於高原中部的科迪勒拉山脈,將梅塞塔高原分為北部舊卡斯蒂利亞高原和南部新卡斯蒂利亞高原。在這塊廣袤無垠、山嶺起伏的土地上,有著大片著名的橄欖樹林和動物保護區。中央高原的西北部和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部分地區是崇山峻嶺。一條條山間公路首尾相接,汽車有時在山間行駛大半天,好像還在原來的位置。 阿拉貢平原:阿拉貢平原位於比利牛斯山脈東南面的埃布羅河流域,是個大致呈三角形的波狀平原。在古地質時期,這里曾是一片浩瀚的內陸湖泊,後來湖水流入地中海,慢慢變成了乾涸的陸地。阿拉貢平原常年氣候宜人,雨水充沛,土質肥沃,被稱為富饒的「豐水寶地」,既是西班牙的天然糧倉,又是重要的葡萄、柑桔等水果產地。 地中海沿岸山地:沿岸山地從東南部安達盧西亞到東北部加泰羅尼亞,長達1500公里。走在細軟的沙灘上,海天一色,遊人如潮。南端安達盧西亞山脈中的穆拉薩山峻峭高聳,海拔3478米,是伊比利亞半島的最高點,號稱西班牙「民族的脊樑」。這座山終年雲煙裊裊,清風悠揚,是個避暑消夏的好去處。 安達盧西亞平原:位於莫萊納山脈和安達盧西亞山脈之間。這里一馬平川,坦坦盪盪;瓜達爾基維爾河由西往東橫貫整個平原,灌溉著千萬畝良田。由於高聳的安達盧西亞山脈擋住了來自海洋的濕潤空氣,所以這里氣候乾燥,盛夏驕陽似火。
[編輯本段]國家歷史
簡史 公元前9世紀凱爾特人從中歐遷入。公元前8世紀起,伊比利亞半島先後遭外族入侵,長期受羅馬人、西哥特人和摩爾人的統治。西班牙人為反對外族侵略進行了長期斗爭,1492年取得「光復運動」的勝利,1516年卡斯蒂利亞女王胡安那和王夫腓力一世的兒子查理一世(西班牙文名:卡洛斯)以特拉斯塔馬拉家族的外孫資格繼承卡斯蒂利亞、萊昂、阿拉貢、瓦格納等國的王位,是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的共主邦聯的國家。 十六世紀是海上強國,以後漸衰。1837年伊莎貝爾二世在通過君主立憲的法案之後將其正式合並為一個國家,決定用西班牙一詞「Espa?a」(腓尼基語,意為「野兔」)命名,自此結束了歷經300多年的共主邦聯模式。 1931年王朝被推翻,成立共和國,1936年成立由人民陣線領導的聯合政府。1936年佛朗哥發動西班牙內戰,於1939年奪取政權,1947年宣布為君主國。 1492年10月,哥倫布發現西印度群島。此後,西班牙逐漸成為海上強國,在歐、美、非、亞均有殖民地。1588年「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潰,開始衰落。1873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國。1874年12月王朝復辟。在1898年的美西戰爭中,失去在美洲和亞太的最後幾塊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國建立。1936年2月成立有社會黨和共產黨參加的聯合政府。同年7月佛朗哥發動叛亂,經三年內戰,於1939年4月奪取政權,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1943年2月與德國締結軍事同盟,參加侵蘇戰爭。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孫胡安·卡洛斯為承繼人。 1975年11月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復君主制。1976年7月,國王任命原國民運動秘書長阿·蘇亞雷斯為首相,開始向西方議會民主政治過渡。 史前歷史 在西班牙發現最早的人類考古學遺跡大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萬到五萬年,穴居人類的史前岩畫為我們提供了伊比利亞半島史前文明的生活場景。在西班牙發現的最重要的遺跡包括「黑窟」洞穴和「松林」洞穴,當然還有著名的阿爾塔米拉岩洞。 凱爾特西班牙 最新的理論研究認為伊比利亞人是從北非來到半島的,他們主要定居在地中海沿岸以及更往南的地區,在那裡伊比利亞人創造了許多不同的文化,對於考古學來說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古希臘的歷史中對其中最重要的一支有過記載,希臘人稱他們為「圖爾多人」。他們是伊比利亞人的一個部落,在瓜達爾基維爾河流域建立了文化燦爛的王國。 公元前1200年,來自中北歐的凱爾特人從北部進入半島。金發凱爾特人和深色皮膚的伊比利亞人通婚,並且擴展到整個半島。伊比利亞半島歷史上唯一未被任何外來勢力侵入的地區恐怕就是巴斯克人居住的北部山區。歷史和社會學家至今沒有弄清巴斯克人的起源,她和任何鄰近民族之間找不到親緣關系,卻有人在巴斯克語和日語之間找到了共同點,現在唯一知道的就是巴斯克是一個十分古老的民族。 腓尼基,希臘和迦太基人 公元前1100年,強大的航海民族腓尼基人在半島上建立了殖民地,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加迪爾,也就是今天的加的斯。同時,希臘人則在南方和地中海沿岸確立了自己的統治。 布匿戰爭期間,迦太基人趁機佔領了西班牙的大部分土地,他們留下的著名城市包括卡塔赫納,這個詞正是「新迦太基」的意思。 羅馬人和哥特人 羅馬人在布匿戰爭中打敗了迦太基人之後,也把殖民地擴展到了西班牙,並且很快佔領整個半島,著名的努曼西亞英雄故事就誕生在伊比利亞人抵抗羅馬人入侵的過程中。從此,半島便作為威震海內的羅馬帝國的「西班牙省」而存在。西班牙省在帝國內地位十分重要,兩位羅馬皇帝特拉加諾和阿德里安以及斯多噶學派偉大的哲學家塞內卡都是在這里出生的。西班牙完全吸收了羅馬文化,包括希臘拉丁人和猶太基督教政治、法律、家庭、宗教和習俗,羅馬的語言也在半島上開始使用。梅里達是今天保存古羅馬遺跡最完整的西班牙城市,在塞哥維亞,還可以看到古羅馬的水渠從半空中穿越城市。半島上第一次出現了統一的文明。 公元409年,強悍的哥特蠻族侵入日漸衰頹的羅馬帝國,並於公元419年在伊比利亞半島建立了自己的王國,定都托萊多。但是哥特人沒有對西班牙文明的發展做出多大的貢獻。 穆斯林西班牙和光復戰爭 西哥特人的統治持續到了公元711年。當時五萬穆斯林戰士橫跨直布羅陀海峽,用手中的彎刀戰勝了曾令羅馬人聞風喪膽的哥特武士,贏得了瓜達萊特戰役大捷。四年之後,阿拉伯人席捲整個半島,把她變成了一個埃米爾國,也是龐大的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叫做「安達盧斯國」。我國古代稱之為「綠衣大食」。盡管半島北部地區的抵抗運動從未停止過,公元八世紀到十一世紀穆斯林帝國的勢力仍舊令人驚嘆地不斷鞏固。西班牙在這個時期吸收了燦爛的阿拉伯文化,但是逐漸脫離了大馬士革的中央統治。 阿卜杜拉三世最終把西班牙變成了一個獨立的哈里發王朝。在他的統治下,西班牙迎來了文化上的空前繁榮。城市建設和商品經濟的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甚至推動了整個歐洲的發展。阿拉伯人帶來了醫學、數學和天文學方面最先進的知識,並且在西班牙的音樂、美術、文學、建築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記。阿爾罕布拉宮便是阿拉伯藝術登峰造極之作。同時,阿拉伯語也在西班牙語里留下了許多詞彙。當時最重要的城市有瓦倫西亞、薩拉戈薩、塞維利亞和科爾多瓦。擁有五十萬居民和一座巨型圖書館的科爾多瓦是十世紀西歐最大的城市和文化中心。 然而,到了十一世紀,王族間(39個王子)的不斷內訌使穆斯林帝國分裂敗落,光復運動愈演愈烈。北方的國王們一個接一個地取得勝利。到了十四世紀,在西班牙的穆斯林只剩下了格拉納達最後一個據點,他們又堅持了近一百年,直到「天主教國王」將她也並入了卡斯蒂利亞王國的版圖。
[編輯本段]文化遺產
2008年,西班牙的世界遺產已達37處,在所有國家中名列第一。 科爾多瓦歷史中心 格拉納達的阿蘭布拉宮和赫內拉利花園 布爾戈斯大教堂 布爾戈斯大教堂埃斯庫里亞爾修道院 巴塞羅那的圭爾公園 圭爾宮和米拉大樓 阿爾塔米拉洞窟 塞哥維亞古鎮及高架引水渠 阿斯圖里亞斯王國時期教區 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城古鎮 阿維拉古鎮及城外教堂 特魯埃爾的穆德哈爾式建築 歷史名城托萊多 加拉霍奈國家公園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卡塞雷斯古鎮 塞維利亞大教堂 阿爾卡薩爾和西印度群島檔案館 古城薩拉曼卡 波布萊特修道院 梅里達考古遺跡 瓜達盧佩的聖 瑪利亞皇家修道院 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朝聖之路" 多尼納國家公園 有城牆的昆卡城 巴倫西亞的絲綢交易市場 拉斯馬德拉斯 巴塞羅那的加泰羅尼亞音樂廳和聖帕烏醫院 聖米蘭的尤索和蘇索修道院 伊比利亞半島地中海盆地岩畫藝術 阿爾卡拉的埃納雷斯堡大學和歷史區 伊維薩島景觀 拉拉瓜納的聖克利斯托瓦爾 阿塔皮爾卡考古遺址 加泰羅尼的維爾德布伊羅馬式教堂 塔拉科考古遺址 埃爾切的帕默拉爾 盧戈的羅馬城牆 阿蘭胡埃斯文化景觀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群úbeda和bae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