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古城遺址
1. 我國寶貴歷史文化遺產
我國寶貴歷史文化遺產有北京故宮、兵馬俑、長城、平遙古城、大足石刻。
1、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2、兵馬俑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
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
3、長城
長城(The 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且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4、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始建於周宣王時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山西平遙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
5、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為唐、五代、宋時所鑿造,明、清兩代亦續有開鑿。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分布於該縣西南、西北和東北的扇區,共23處。較集中的有寶頂山、北山等19處。
其中以寶頂山摩崖造像規模最大,造像最精美。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龕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佔比例最大。
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是人類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豐碑。它從不同側面展示了唐、宋時期中國石窟藝術風格的重大發展和變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並以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保存完好而著稱於世。1999年12月,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五山」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
2. 老版西游記在哪裡拍攝的
老版西遊記取景地有湖南張家界,貴州黃果樹瀑布,新疆吐魯番火焰山,揚州大明寺,桂林七星岩等。
湖南張家界拍攝內容:《三打白骨精》,煙霧繚繞的張家界是白骨精的家。貴州黃果樹瀑布是水簾洞的外景。新疆吐魯番火焰山拍攝內容:《三借芭蕉扇》。揚州大明寺是《除妖烏雞國》中的寺廟。桂林七星岩是孫悟空大鬧芭蕉洞的芭蕉洞。
(2)貴州古城遺址擴展閱讀:
拍攝過程:
1982年—1985年拍完前十一集。1984年2月3日播出了《計收豬八戒》、《三打白骨精》兩集。1986年春節期間播出前十一集。其中1-5集孫悟空由李世宏配音,由張暴默演唱前11集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
同年,拍攝完成《奪寶蓮花洞》、《除妖烏雞國》(重拍)、《大戰紅孩兒》、《鬥法降三怪》、《趣經女兒國》、《三調芭蕉扇》、《掃塔辨奇冤》、《誤入小雷音》、《孫猴巧行醫》九集。
3. 德江縣扶陽古城遺址的相關信息
扶陽古城遺址遊客突破兩萬人次
2008年9月28日,德江縣舉行隋唐扶陽古縣城遺址景區旅遊首發儀式,拉開了該縣隋唐扶陽古縣城古遺址一日游旅遊活動的序幕。據統計,國慶長假期間,隋唐扶陽古縣城遺址景區接待遊客2萬餘人次。
據悉,德江隋唐扶陽縣城遺址於2003年被發現,經論證,該遺址為隋唐扶陽縣治所,迄今1400餘年。遺址佔地面積22.8平方米(古城遺址佔地8萬平方米),是迄今為止在貴州境內發現規模最大的隋唐縣城遺址。
2008年5月,該縣將古城遺址作為德江縣鄉村旅遊的典範來抓,先後投資1000多萬元硬化了進遺址的進村公路,並對古遺址景區進行規劃,設置了旅遊線路指示牌、文藝演出大廳、飲食館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進一步拉動隋唐縣城遺址旅遊業的開發,推動該縣鄉村旅遊業的發展,今年國慶長假期間,縣委、縣政府與貴州省海外旅遊公司德江分公司聯合推出了隋唐縣城古遺址一日游活動。
德江扶陽古城遺址
據貴州省海外旅遊公司德江縣分公司馮總介紹,截至10月6日,隋唐扶陽古縣城古遺址已接待遊客20082人次。
德江扶陽古城被亳州扶陽古城移花接木,用作宣傳
2008年5月3日,德江縣委常委、副縣長陳健,政協副主席張治昭召集有關專家對此進行專題研究。經會審及圖片原作者證實,這些圖片均來自德江縣2007年2月發現的千年扶陽古縣城遺址,圖片原作者為德江縣旅遊局幹部、文物勘察設計師李登佳和《今日德江》編輯部主任高應清等。
德江扶陽古城遺址地處德江縣合興鄉旋廠鋪村,距縣城47公里。據省文物專家考證,該遺址規模宏大,設施完備,有館舍、衙署、城池、兵營、練兵場、哨亭、集市、馬場、馬道子、監獄、刑場、園林、戲台、寺廟、書院、古墓群等,佔地面積22.8萬平方米。遺址內遍布石圍牆、石甬道、石官路、石龍門、石階檐、石院壩、石地基等,令人驚嘆不已。該遺址於2007年2月被發現,新華社、《貴州日報》 、《貴州都市報》、貴州電視台等媒體對這一重大發現進行了報道。
德江縣許多網民發現,中國通用旅遊網「亳州扶陽古城」網頁圖片為德江扶陽古城遺址的「衙署」院牆遺址,而圖片說明則為「(亳州扶陽古城)位於渦陽縣張老家鄉……此城在老子故里太清宮西北之古福寧鎮附近。是渦陽境內最古老的一座故城」。
游易天下中國旅遊網「安徽省亳州市扶陽故城」網頁的「景區圖片」則盜用了德江縣扶陽古城「衙署」石雕欄、前官道、鎮城石獅和「館舍」石階檐、青石龍門等5張遺址圖片。
德江縣有關領導表示,這種移花接木的虛假宣傳,對德江扶陽古城遺址及攝影作者造成侵權,希望兩家網站停止侵權行為,並公開向德江縣有關部門及攝影作者道歉。
德江扶陽古城遺址
靠文件扶不起「扶陽古城」
2008年貴州銅仁市德江縣某居民在工作日前往縣商務局辦事,竟發現全局上下都「傾巢旅遊」去也。在媒體追問之下方知,這個看似「無組織無紀律」的佔用工作時間組織的公費旅遊居然還是德江縣委、縣政府專門發文件硬性要求的「碩果」。
這樣看似不可能發生的怪事卻活生生地出現在公眾視野。這份「德黨辦發【2008】128號」文件要求全縣幹部職工從9月29日起到11月18日分51個團次,每團195人到「扶陽古城」旅遊,而且要求各部門主要領導「親自抓,總負責,嚴格按照通知時間和人數安排,要確保組團人數不減」。這是去干什麼?還有點旅遊的味道嗎?這個「扶陽古城」真的能靠這一紙文件扶起來嗎?
德江的這出鬧劇源自2007年2月在當地發現的一處古城遺址。從稍早前《貴州日報》的報道看,自被發現之日起,當地政府就定下了以「隋唐扶陽古縣城」為支撐開發旅遊的高調。至於是否真的具有歷史和文化價值,其實從那時起就在所不計了:德江縣四大班子領導十幾人已然「浩盪進駐」,名為「鄉村旅遊開發辦」的機構也已正式成立,相關文物專家的鑒定也就很容易地為我所用了——先不說專家之間關於朱明後裔與隋唐遺跡的關繫到底有沒有定論,誰曾見過花錢請專家論證到最後的結論是「沒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先例?領導拍板了,錢也砸了進去,就連扶陽古城所在地的朝陽村辦公樓都沾光新建成仿唐代的建築……萬事俱備,只欠遊客蜂擁而至了。
既然現在需要靠縣委發文件組織「遊客」,那大概可以從「開發還不到位」中聞到一些「自發的遊客看來是不怎麼買賬」的味道。在某些地方官員眼中,沒有什麼是組織不來的:論證的專家意見大可以剔除反對的(甚至剔除年代不遠的觀點),沒有足夠的遺跡可以仿造古跡址……只是貌似也沒什麼職工願意浪費自己寶貴的節假日去旅
德江扶陽古城遺址
這個游(哪怕是單位出錢),還得佔用工作時間——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旅遊本來就是一項縣委發文件安排、「主要領導親自抓」的工作而已。總共51個團次、每團195人、每人150元、近150萬元的公款就這樣以一個文件的形式冠冕堂皇地成了職工的「福利待遇」,既人造了「遊客絡繹不絕」的假象,又給那「開發還不到位」的所謂「旅遊經濟」一尺遮羞的破布,真是皆大歡喜!其實,這種被德江縣有關部門稱為「行政主導下的特殊開發模式」一點也不特殊。周遭這樣被行政指令生造出來的人工景點還少嗎?被行政權力看重的所謂「旅遊經濟」已經越來越無暇顧及「是否真的有旅遊價值」這個基本的市場開發前提,靠行政命令來運作景點、生造景觀直至組織遊客,實在是勞民傷財!
盡管政府推動旅遊發展其心可鑒,但是靠文件強制扶不起「扶陽古城」,更扶不起被寄予厚望的所謂「旅遊經濟」。唯一被扶起來的,恐怕只有那從來沒有聽到過「不」字的、不自量力的、已經習慣隨心所欲的行政權力!
4. 中國自然文化遺產
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山東泰山;安徽黃山;四川峨眉山—樂山風景;福建武夷山
1、山東泰山,1987.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古名岱山,又稱岱宗。自然景觀雄偉絕奇,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渲染和人文景觀的烘托,被譽為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縮影。
2、安徽黃山
安徽黃山,1990.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雄踞風景秀麗的安徽南部,是我國最著名的山嶽風景區之一。山體偉特,玲瓏巧石,萬姿千態。主峰蓮花峰海拔1860米。黃山美在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
3、四川峨眉山—樂山風景
四川峨眉山—樂山風景名勝區,1996.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和佛教名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嶽型風景名勝區。
4、福建武夷山
武夷山,1999.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位於福建省北部,屬中亞熱帶地區。境內東、西、北部群山環抱,峰巒疊嶂,中南部較平坦,為山地丘陵區。
(4)貴州古城遺址擴展閱讀
中國文化遺產進程:
1、2014年6月22日上午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中國大運河項目和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跨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成為中國第32項和第33項世界文化遺產。其中「絲綢之路」是中國首次進行跨國聯合申遺。至此,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達到47項,繼續穩居世界第二。
3、中國是世界上擁有世界遺產類別最齊全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與澳大利亞並列),其中首都北京擁有6項世界遺產,是世界上擁有遺產項目數最多的城市。
5.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有哪些
1,莫高窟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
2,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藏文:པོ་ཏ་ལ),坐落於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瑪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於一體的宏偉建築,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築群。
3,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始建於周宣王時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4,頤和園
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15公里,佔地約290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
5,福建土樓
福建土樓主要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龍岩市、泉州市境內,包括南靖土樓、永定土樓、華安土樓、平和土樓、詔安土樓、泉州土樓等土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