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遺址功
Ⅰ 西北紅軍的歷史功績
紅26軍從誕生到編入紅15軍團,獨立奮斗兩年零九個月,大小戰斗500餘次,斃傷俘敵10000餘人,繳長短槍6000餘支,輕重機槍150餘挺,迫擊炮18門,擊落敵機1架,以小的代價換取了大的勝利。經過艱苦戰斗,開辟了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繼而會同紅27軍,粉碎敵人的「圍剿」,將陝甘邊和陝北兩塊根據地連成一片。在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斗爭失敗後,全國各蘇區幾乎全部喪失,中國革命處於低潮的危難之際,保存了全國僅剩的一塊紅色根據地,使之成為黨中央和各路紅軍的長征落腳點和抗日出發地,在中國革命史上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光輝業績。
編入紅15軍團後,78師參加勞山、榆林橋戰役,以戰斗的勝利迎接黨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征陝北。此後,在黨中央、毛主席的親自指揮下,參加直羅鎮戰役,東征山西、西征寧夏、甘肅,實現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抗日戰爭時期,出師華北,首戰平型關,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馳騁中原,血戰長樂村,粉碎日軍的「九路圍攻」。南下華中,淮上反頑,東進蘇北,鞏固與發展淮海根據地,堅持敵後游擊戰爭,拔據點,反「掃盪」,壯大人民武裝,攻克蘇北重鎮淮陰。解放戰爭時期,挺進東北,參加四平保衛戰。三下江南作戰期間,二打靠山屯,師長鍾偉打了一場違抗命令的勝仗,威名遠揚。連續參加夏、秋、冬季攻勢,聚殲大黑林子,激戰昌圖縣,攻克彰武城,會戰溫家台,活捉國民黨新5軍軍長陳林達,首開活捉東北敵軍長先例。遼沈戰役首戰義縣,創造新鮮戰場經驗;主攻錦州,率先突破,涌現出捨身炸地堡的英雄梁士英;會戰遼西,解放沈陽。部隊連續作戰,不怕犧牲,受到東北野戰軍總部的表揚。參加平津戰役,解放天津,率先打到金湯橋。進軍華中南,參加衡寶和廣西戰役,解放南寧,從松花江一直打到中越邊境。1949年東北軍區將116師評為「東北部隊中最有朝氣的一個師。突擊力最強,進步快,戰斗經驗豐富,攻、防兼備,能猛打、猛沖、猛追,三猛稱著;善於運動野戰,攻堅力亦很頑強,為東北部隊中之頭等主力師」。
1950年10月,116師首批入朝,連續參加志願軍一至五次戰役和340天陣地防禦。創造抗美援朝戰場的「六個之最」:最先與美軍交鋒,最先擊毀美軍坦克和繳獲美軍飛機,最先迫使美軍成建制投降,最先攻入平壤,最先攻入漢城,打到抗美援朝戰場最南端。首戰雲山,打得美軍王牌騎兵第1師潰不成軍,取得了自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以來中美兩國軍隊首次交鋒的勝利。戰場上迫使美軍一個黑人連成建制投降,引起美軍高層震動,從而改變黑人單獨編制為黑白混編。突破臨津江,7000餘兵力、火器在敵人陣地前偽裝隱蔽,一舉突破江河天險,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觀。
革命戰爭年代,由紅26軍改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16師及其前身,縱橫馳騁,南征北戰,足跡遍及18個省、市、自治區和朝鮮半島,征程10萬余里,作戰3600餘次,殲敵16.4餘萬。
Ⅱ 仁懷紅軍渡江遺址
茅台渡口
位於仁懷市仁懷市茅台鎮,周圍的舊址包括魯班紅軍烈士墓、紅軍戰斗遺址、長崗毛澤東住地、紅一軍團幹部會議舊址、紅軍醫院遺址、梅子坳毛澤東住址、劉伯承拔槍打烏鴉處等7處。
Ⅲ 蘭州紅軍遺址400字作文
會寧紅軍會師舊址位於甘肅省會寧縣會師鎮,是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專第一、二、四方面軍勝利屬會師而擴建的革命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主要建築「會師樓」始建於明代,是三軍會寧會師的物證,也是會寧古城的象徵。「紅軍會師革命文物陳列館」陳列著紅軍會師期間留下的馬燈、銅壺等大量文物。建於明代的文廟大成殿,是當年紅軍會師舉行聯歡晚會的地方。1986年為紀念三大主力紅軍會寧會師50周年,修建了會師紀念塔,由鄧小平題寫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會師紀念塔」十八個蒼勁大字的塔名。1996年修建了「紅軍會師將帥碑林」。2006年建成了「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近年來,又濃縮修復了「紅軍大學」、「紅二方面軍總指揮部」、「隴西川紅軍演講台」等遺址,以及雕塑、亭台樓閣的布局,還布置了飛機、坦克等景點,美化了園林綠化。
Ⅳ 參觀紅軍遺址後的感受
參觀完革命老區之後,我覺得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紅色旅遊點,人生大課堂。瞻仰革命遺址,佇立烈士墓前,目睹滄桑巨變,心靈怎能不受到震撼,思想怎能到升華!紅色文化民族的寶貴財富、教育資源和精神遺產,是、現在是、將來永遠是前進奮斗、富民強國的精神動力,是自強不息的精神財富,是戰勝一切勝利的精神源泉。
Ⅳ 中國工農紅軍十大遺址分別是……
我覺得還是不要這樣的稱謂好,好像魯迅先生就批評過這樣的稱為了,不要一來就十大,五大,這樣有牽強附會之嫌,同時也抹殺了其他不再之內的的特點。
Ⅵ 中國紅軍長征路線圖中的是什麼功
長征途經主要地域
箭頭1 紅一方面軍長征路線 何家沖、金家寨、涇縣、旌德、陶版家河、湯口權、譚家橋;
箭頭2 紅兩方面軍長征路線 分水、淳安、懷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橫峰;
箭頭4 紅四方面軍長征路線 戈陽、古樓、慶元、福安、寧岡、寧化、井岡山、雩都;
箭頭6 紅六軍團西征路線 長汀、全州、桂東、信豐、瑞金、寧遠、汝城、王母渡;
箭頭7 紅七軍團北上路線 大田、良田、新田、宜章、城口、安遠、界首、盤縣、賓川;
箭頭10 紅1十軍團北上路線 會澤、絞平渡、靖縣、黔西、遵義、威信(扎西)、西昌;
箭頭25 紅二十五軍西征路線 婁山關、木黃、中甸、安順場、永順、大庸、桑植、漢源;
紅體字為革命根據地以及游擊區 瀘定、天全、名山、懋功、兩河口、爐霍、甘孜、蒼溪;
懋功 四川省懋功縣,古稱金川,清代乾隆兩征金川後,設懋功屯務廳;民國3年改設懋功縣,隸屬於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區;解放後,1953年改懋功縣為小金縣。小金縣人口只有77000多人,主要為藏族聚居之地。
Ⅶ 要找一個紅色遺址,一段紅色歷史及一個黨的動人故事
抗美援朝戰爭河口遺址
河口斷橋是當年志願軍三大渡江地點之一,它記載著抗美援朝戰爭中彭德懷、毛岸英等志願軍將士的豐功偉績,是丹東地區著名的紅色教育基地。老同志們一致表示,通過參觀緬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新中國誕生和發展建立的豐功偉績感覺非常震撼,要向他們學習,繼續發揮余熱,老有所為,為構建和諧社會再做貢獻。
鴨綠江斷橋氣勢逼人地橫跨在鴨綠江上,向人們展現出中國人民不畏強暴、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英雄氣概,也是世人的憑吊歷史、緬懷英雄烈士的游覽景點。
在這里,我們用手撫摩著當時被轟炸後的痕跡,那一段充滿熱血的紅色記憶不由浮上腦海: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即派兵入侵朝鮮,並將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我國安全受到了嚴重威脅。應朝鮮政府請求,黨中央毛主席作出英明的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950年,10月19日,彭德懷臨危受命,率領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從此,鴨綠江大橋便承擔起抗美援朝、支援前線的交通大動脈。11月8日,美國空軍派出百餘架B—29型轟炸機對鴨綠江大橋狂轟濫炸,大橋被攔腰炸斷,朝方三座橋墩被炸塌,至此大橋癱瘓。而中方一側殘存的四孔,被稱為斷橋,成為抗美援朝戰爭永久的歷史見證。
Ⅷ 觀紅軍遺址有感作文
《飛奪瀘定橋》講的是紅軍戰士佔領瀘定橋那一幕幕緊張激烈的情景:紅軍為了渡過大渡河,派出一支隊伍搶先奪取瀘定橋,這支隊伍就是紅一軍團的紅四團。他們想了一個辦法,使敵人中計,然後奪取瀘定橋。瀘定橋是鐵索橋,橋下是波濤洶涌的大渡河,兩岸是懸崖絕壁,地勢非常危險,而且紅軍要在29日早晨拿下瀘定橋,所以22位英雄在洪亮的沖鋒號聲中,飛也似的向火光沖去,經過兩個小時的激烈戰斗,敵人終於被消滅了。
看完後,我那晶瑩的淚花在我眼眶裡打轉,我從來不知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是有成千上萬個紅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胸前佩帶的紅領巾是紅軍勝利的象徵,我們要好好愛護紅領巾,因為紅領巾是他們的鮮血染紅的,我們是中國人,是龍的傳人,必須要懂得為啥要好好地愛護紅領巾。現在有些小朋友不當紅領巾一回事。有的根本不去洗它。臟了、臭了就仍掉再買一條,好象一條紅領巾的價值就只有五毛錢、一元錢,還有的用紅領巾當武器使用,你們在與朋友玩耍嬉戲是,有沒有聽到紅領巾在無聲地哭泣!希望所有的學生們都要愛護、珍惜紅領巾,這也算是一種好學生的行為吧!
我們現在不愁吃、不愁穿,有時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向長輩們發脾氣,還因為挑食,怪飯菜不好吃,你們知不知道,那個時侯是連飯都吃不上,好些老百姓都是因為飢餓而死去了。看別的小朋友有一樣好玩、好看的東西,就嚷著要父母買,他們不買,就大哭大鬧,你們知道嗎?那時侯的老百姓連基本的生活都維持不了,更別說什麼東西了,衣服破了,縫一縫。寒冷的冬天連棉被都沒有,只有用茅草來蓋一蓋。有些紅軍,為了我們,犧牲了自己的性命,還弄得妻離子散,這是任何人都不想看到的結果。可他們卻執意要保衛國家,可見紅軍們對共產黨忠心耿耿。作為學生,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幸福時光。
紅軍啊!你們是春蠶,把一切的利益全部奉獻給我們,自己卻壯烈犧牲了。我們敬佩你
Ⅸ 有關會寧縣紅軍會師遺址的作文四百字左右
白銀風采——會寧紅軍會師舊址
會寧紅軍會師舊址位於甘肅省會寧縣會師鎮,是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而擴建的革命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主要建築「會師樓」始建於明代,是三軍會寧會師的物證,也是會寧古城的象徵。「紅軍會師革命文物陳列館」陳列著紅軍會師期間留下的馬燈、銅壺等大量文物。建於明代的文廟大成殿,是當年紅軍會師舉行聯歡晚會的地方。1986年為紀念三大主力紅軍會寧會師50周年,修建了會師紀念塔,由鄧小平題寫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會師紀念塔」十八個蒼勁大字的塔名。1996年修建了「紅軍會師將帥碑林」。2006年建成了「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近年來,又濃縮修復了「紅軍大學」、「紅二方面軍總指揮部」、「隴西川紅軍演講台」等遺址,以及雕塑、亭台樓閣的布局,還布置了飛機、坦克等景點,美化了園林綠化。
會寧,這個已有2100多年建縣歷史的文化名城,因紅軍會師享譽全國,因金色教育備受關注,因綠色產業充滿希望。
這是一片被打上深深紅色烙印的土地,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在會寧勝利會師。從此,紅軍長征會師精神深深植根於會寧這片熾熱而光榮的土地,隨著歷史文化的不斷演進,閃爍出耀眼的紅色光環。
來到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和紅軍會寧會師舊址。在會師紀念塔下,一隊隊解放軍戰士和機關幹部的新黨員們正在庄嚴宣誓;紀念館內,絡繹不絕的遊客在這里瞻仰烈士遺物,聆聽講解員對紅色歷史的講解。
會寧作為偉大長征的會合點,與瑞金出發點、遵義轉折點、延安落腳點一道,成為中國革命歷史上的紅色聖地,被列入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和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境內有聞名全國的紅軍會師舊址,紅軍會師舊址內有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全面反映長征歷史的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與紅軍會寧會師舊址遙相呼應的紅軍長征勝利景園,以模擬、微縮長征路上具有代表性和歷史意義的事件為主要內容,以萬分之一時間走完萬分之一長征路為主題,修建了22處旅遊景點。
會師期間,紅軍部隊先後在會寧戰斗休整一月之久,留下了20多處戰斗遺址、1000多件革命文物,建立了10個紅色政權。這些遺址和文物特色突出,內涵深刻,集聚了豐厚的紅色旅遊資源。
Ⅹ 紅軍長征在四川什麼功
四川懋(mao)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