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南行旅遊記

南行旅遊記

發布時間: 2021-01-19 06:39:05

① 南行記序原文

原文如下:

人生哲學的一課一 早賣草鞋碰了壁昆明這都市,罩著淡黃的斜陽,伏在峰巒圍繞的平原里,彷彿發著寂寞的微笑。從遠山峰里下來的我,右手挾個小小的包袱,在淡黃光靄的向西街道上,茫然地躑躅。這時正是一九二五年的秋天,——殘酷的異鄉的秋天。

雖然昨夜在山裡人家用完了最後的一文錢,但這一夜的下宿處,總得設法去找的,而那住下去的結果將會怎樣,目前是暫時不用想像。鋪面賣茶的一家雞毛店裡,我從容不迫地走了進去。把包袱寄在櫃上,由閃有小聰明眼光的幺廝使著欺負鄉下人的臉色,引我到陰暗暗的一間小房裡。

這裡面只放一張床,床上一卷骯臟的鋪蓋,包著一個白晝睡覺的人,長發兩寸的頭,露在外面。幺廝呼喝一聲:「喂!」那一卷由白變黃以至於污黑的鋪蓋,蠕動了幾下,伸出一張尖下巴的黃臉,且抬了起來,把兩角略現紅絲含著眼屎的眼睛張著,不高興地望望幺廝的臉,又移射著我。

「你們倆一床睡!」幺廝手一舉,發出這道照例的命令,去了。睡的人「唔」的一聲,依然倒下,尖下巴的黃臉,沒入鋪蓋卷了。我無可奈何地在床邊坐下。這同陌生人一床睡的事,於我並不覺得詫異。我在雲南東部山裡漂泊時,好些晚上都得有聞不識者足臭的機會。

如今是見慣不驚了。屋裡,比初進去時,明亮些了。給煙熏黃的粉壁上,客人用木炭寫的歪歪斜斜的字也看得十分清楚。「出門人未帶家眷……」這一類的詩句,就並不少。但我一天來沒有吃飯,實在提不起閑情逸致來嘆賞這些吃飽飯的人所作的好東西。

出處:出自現代作家艾蕪的《南行記》

(1)南行旅游記擴展閱讀:

人物介紹:

艾蕪(1904~1992年) ,中國現、當代作家,原名湯道耕,筆名劉明、吳岩、湯愛吾等,艾蕪是道耕的筆名,他開始寫作時,因受胡適「人要愛大我(社會)也要愛小我(自己)」的主張的影響,遂取名「愛吾」,後慢慢衍變為「艾蕪」,

1921年考入四川省立第一師范學校。

1925年因不滿學校守舊的教育和反抗舊式婚姻而出走,漂流於雲南邊疆、緬甸和馬來亞等地,當過小學教師、雜役和報紙編輯,並兩次差點病得差點死去。

因為同情緬甸的農民暴動,1931年被英國殖民當局驅逐回國到上海。

1932年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開始發表小說。在上海期間,出版有短篇小說集《南行記》、《山中牧歌》、《夜景》和中篇小說《春天》、《芭蕉谷》以及散文集《漂泊雜記》等。

作品大都反映西南邊疆和緬甸等地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及其自發的反抗斗爭,開拓了新文學創作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傳奇性故事,具有特異性格的人物和邊地迷人的綺麗風光,使作品充溢著抒情氣息和浪漫情調。

② 南行記的txt全集下載地址

南行記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33
我走進
湖山回人才大市場
對散布答在它周圍的大小職業介紹所卻是不屑一顧
因為我不相信憑他們能介紹什麼工作!基於我的認識
我認為
寒磣
是我對它們不屑一顧的理由。與之相比
人才大市場
的擎天大廈更讓我一見傾心。
走進大廈後
裡面的平靜著實出乎我的意料。所謂
市場
應是熙來攘往、摩肩接踵、人滿為患才對
顯然這里沒有個市場的樣子。我看到的只是稀稀散散幾個
人才
在大廳里游來盪去。他們縮首縮腳
滿臉的委瑣與落寞。
偶爾有個
人才
趴在櫃台上
向油頭粉面的工作人員詢問著什麼
但往往得不到任何回應。各種表格雪花般甩到詢問者眼前
工作人員金口難開
手指往表格上象徵
地一指
意思簡單明了
好象在說:填表少廢話!
人才
只好把半截來不及問出的話吞回肚裡
拿起一張表格橫看豎看
仔細端詳了好久。
我不好意思的湊到櫃台前
擠出一副謙卑的表情
試探似的問:
請問有沒有適合我的工作?
我遞進去
漢語言文學

會計
兩張學士文憑
心裡暗暗得意……

③ 《南行記》txt全集下載

南行記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十天的假期結束,又回到回了答工作崗位上。心情突然有些復雜。
小獅我有時候心思也還是比較細的(當然,說實話我很羞愧承認這一點)。在大假即將結束,工作日款步而來的時候,我的心情總是很躁狂。雖然放假的日子跟上班也沒兩樣,策劃要構思,稿子要催,錦夜要寫……覺得比上班的時候還鬧心——因為深藍回家了、若若休產假了、獨木舟縱情聲色去了、藍朵朵血拚去了、丐小亥……鬼知道他去哪了。(獨木舟:其實人家還是單純少女叻!),留下我一人孤軍奮戰。(大boss,你看到了嗎?)
但一想到十天大假行將結束,心裡又莫名有些灰暗。逝者如斯,不舍晝夜。十天彈指間就過去,如跌落江水的樹葉,只能裹挾著泥沙越走越遠了。它開始面容模糊,你開始逐漸忘記。——這是人人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
時間和記憶有時候是很殘忍的東西,比如這次公司的年度旅遊。其實我以前去過北海,但是故地重遊,卻彷如初行。一座座新崛起的城堡般的度假村,一幢幢新建的大樓房,一條條新砌……
別忘了採納喲

④ 艾蕪的「南行記」

南行記(艾蕪)
人生哲學的一課
一 賣草鞋碰了壁
昆明這都市,罩著淡黃的斜陽,伏在峰巒圍繞的平原里,彷彿發著寂寞的微笑。
從遠山峰里下來的我,右手挾個小小的包袱,在淡黃光靄的向西街道上,茫然地躑躅。
這時正是一九二五年的秋天,——殘酷的異鄉的秋天。
雖然昨夜在山裡人家用完了最後的一文錢,但這一夜的下宿處,總得設法去找的,而那住下去的結果將會怎樣,目前是暫時不用想像。
鋪面賣茶的一家雞毛店裡,我從容不迫地走了進去。
把包袱寄在櫃上,由閃有小聰明眼光的幺廝使著欺負鄉下人的臉色,引我到陰暗暗的一間小房裡。這裡面只放一張床,床上一卷骯臟的鋪蓋,包著一個白晝睡覺的人,長發兩寸的頭,露在外面。
幺廝呼喝一聲:「喂!」
那一卷由白變黃以至於污黑的鋪蓋,蠕動了幾下,伸出一張尖下巴的黃臉,且抬了起來,把兩角略現紅絲含著眼屎的眼睛張著,不高興地望望幺廝的臉,又移射著我。
「你們倆一床睡!」幺廝手一舉,發出這道照例的命令,去了。
睡的人「唔」的一聲,依然倒下,尖下巴的黃臉,沒入鋪蓋卷了。
我無可奈何地在床邊坐下。
這同陌生人一床睡的事,於我並不覺得詫異。我在雲南東部山裡漂泊時,好些晚上都得有聞不識者足臭的機會。如今是見慣不驚了。
屋裡,比初進去時,明亮些了。
給煙熏黃的粉壁上,客人用木炭寫的歪歪斜斜的字也看得十分清楚。
「出門人未帶家眷……」這一類的詩句,就並不少。但我一天來沒有吃飯,實在提不起閑情逸致來嘆賞這些吃飽飯的人所作的好東西。
我得去找點塞肚皮的,但怎樣找,卻還全不知道,只是本能地要出去找罷了。
我到街上亂走,拖著微微酸痛的腿,如同戰線上退下來的兵。
飯館子小菜下鍋的聲響,油煙播到街頭的濃味,誘出我的舌尖,溜向上下唇舐了兩舐,雖然我眼睛早就准備著,不朝那掛有牛肉豬肉的鋪面瞧。
這時我的慾望並不大,吃三個燒餅,或者一堆干胡豆,盡夠了。
我緩緩地順著街邊走,向著那些伙計匆匆忙忙正做面餅鋪面,以及老太婆帶著睡眼坐守的小吃攤子,溜著老鷹似的眼睛。喉頭不時冒出饞水,又一口一口地吞下去。
叫化子三口吃完一個燒餅的故事,閃電般地掠上我的心頭
是這樣:他,一個襤褸的叫化子,餓急了,跳到燒餅攤前,搶著兩三個冷硬的燒餅,轉身就跑,連忙大口地咬,拚命哽下。等老闆捏著擀麵棒氣呼呼地打來時,他已三口吃完了一個。
這故事在我的心裡誘起了兩種不同的聲音:
一種嘲弄地道:「你有三口咽完一個冷燒餅的本事么?」
另一種悲涼地答道:「沒有!」
嘲弄的更加嘲弄道:「沒有?那就活該捱餓!」
吃了飯沒錢會賬的漢子,給店主人弄來頭頂板凳當街示的事,也回憶起了,地點似乎在成都。不知昆明的老闆,對待一個白吃的客人,是採用怎樣的手段,想來總不是輕易放走的吧。
肚子里時而發著咆哮聲,簡直是在威逼我。腦里也打算亂采這么一下:做個很氣派的風度,拐著八字足走進飯館,揀一方最尊的座位坐著。帶點鼻音叫旁邊侍候的伙計,來肥肉湯一大碗,干牛肉一大盤,辣椒醬一小碟。……舒舒服服地飽吃一頓。
然而,料到那飯後不輕的處罰,可就難受。
只有找點東西賣了。賣東西,就很生問題,包袱還放在櫃上,要當老闆面前取出東西賣,似覺不妥,這非晚上再為設法不行。而且,可賣的東西,除了身上的毛藍布衫子外,包袱里的衣褲,都是臟的,有的甚至已脫了一兩個鈕扣。給老太婆填鞋底,作小孩的墊尿布,倒滿有資格,要別人買來穿,那就全不可能。至於書,雖有兩三本,可是邊角通捲起了,很壞。當然那些殘書攤的老頭兒,看見了,便會擺手不要的。總之,就我的全部所有變賣不出一文錢來。
一面走,一面思索,腦子簡直弄昏了。
直到檐頭河也似的天空漸漸轉成深藍,都市的大街全換上了輝煌的新裝時,我才轉回店裡。
店老闆的一家人,正在吃著飯。我連忙背著燈光,又吞了幾口饞水。
托詞取得了包袱之後,拿到小房間里打開看。這一晚要同我一床睡的黃臉尖下巴人,早已溜出去了。包袱里找得一雙精緻的草鞋,細絨繩作的絆結,滿新的。
我由成都到昆明,這一個多月的山路,全憑兩只赤裸裸的足板走。因為著布鞋,鞋容易爛,經濟上劃算不來。著草鞋,倒是便宜,但會磨爛足皮,走路更痛得難忍。因此,在昭通買好的一雙草鞋,就躲在我包袱里,跟我走了一兩千里的路。這在當時是可以帶也可以丟棄的東西,料不到如今會成了我的一份不小的財產。拿到十字街頭去拍賣吧,馬上心裡快活起來了。
草鞋塞在褲襠里,滿神氣地、又像作賊一般逡出店外。在街燈照不到的地方,看看兩頭沒有警察的影子,便忙從褲襠里取了出來。擺出做生意人的正經嘴臉,把貨拿到燈光燦爛的街上,去找主顧。
立刻想著:這該怎樣措詞,才使人家看不出我是僅僅拍賣一雙,價錢上不致折本呢?
這簡直是一般的原則:貨在商人店裡,貴得如同寶貝,真是言不二價的;等落到你我手中,而要拍賣的時候,雖然你並不曾用過,可那價錢就照例減少一半。這雙草鞋,由我的手托到街頭標賣,准於虧本了,還說什麼呢?然而,我不能聽其得著自然結下的局面,我得弄點小聰明,就是裝假也不要緊。真的,為了必須生存下去,連賊也要作的,如果是逼到非餓死不可的時候。圍繞我們的社會,根本就容不下一個處處露出本來面目的好人。真誠的好人,也可以生活的話,那須要另一個新的天地了。假如我一進店時就向店老闆申明,來的我正飢餓著,店賬毫沒把握,那我真要睡在街邊吃警察的棒了。
依據這生存的哲理,我就向小販攤邊休息著的黃包車夫叫一面伸出拿草鞋的手。
「喂,你們要草鞋么?新從昭通帶來一挑,這是一雙樣子,看!要不要?」
黃包車夫一個個把草鞋接遞著,在小販攤邊的臭油燈下,摩挲著瞧。我背著手,像個有經驗的老闆樣,觀察著顧主們的神色。
一個喜愛地說:「這太貴了!」
一個擺擺短髭的下巴道:「不經穿哪!」
一個悠然自足地說:「還是穿我們的麻打草鞋好!」
這行市,實在太壞,我有點著急了。忽然那賣花生胡豆的小販,問我的價:「一雙多少錢?」
「你要買幾雙?」作得真像賣過幾百雙草鞋似的樣子問,「多,價錢就讓一點。只買一雙,就要四百文!』』我就是照這個價錢買的,並不心狠,本想喊高一點,又怕失去這位好主顧。
「嘿,再添一點錢,就夠買一雙布鞋了!哪有這樣貴?」小販就裝著不看貨了,另把眼光射在攤子上,似乎在默數花生胡豆的堆數。
我抓著草鞋給他看,說:「看,這是昭通草鞋哪!」其實昭通草鞋之所以特別於昆明的,我一點也不知道,只是裝成像行家也似地在說話。
「不管你什麼昭通來的,草鞋總是草鞋,不像蛋會變雞嘞!小販微微地歪著嘴譏諷我起來了。
我的臉,不知怎的,登時紅了,氣忿忿地拿著草鞋就走。
「兩百文!賣嗎?」他突然還我一個價錢。
「三百五!」我掉頭答,足放鬆一點。
「一個添,一個讓,二百五。」一個黃包車夫打總成。
「就是他說的好了!」小販高聲叫著我,我站住了。
「三百!一個也不少!」堅持我的價錢。
「去你的!不要了。」
我去走了一大轉,找了一大批主顧:黃包車夫、腳夫、小販、小伙計。像留聲機器把話重說了許多次:一挑草鞋……樣子一雙……買得多就減價。然而,結果糟糕得很,不是還價一百六,就是—百八,彷彿他們都看穿了我是正等著賣了草鞋才吃飯的。
我沒有好辦法了,就只得仍走回去找這賣花生胡豆的小販,由二百五的價錢賣出。但他卻拿出不擺不吃的嘴臉,鼻子里哼哼地應我。大概我剛才掛的假面孔,已給窘迫的神氣撕掉了。因此,落得他目前裝模做樣。最後,他才「唔」的一聲說:「不要!這草鞋不經穿哪!」
這真是碰了一個很響的壁鑼,我掉身就跑。
「好!兩百,兩百!」他又這樣抓住了我。
這一聲是實際地比一百八多了二十文,而這二十文之於此時此地的我,價值是大到無可比擬。於是我就賣給他了。
醬黃色的銅板(一枚值二十文)由他的手一枚一枚地數放在我的掌上,一共十個。我小心得很,又把銅板一個一個地擲在階石上,聽聽有沒有啞板子,——這舉動,全不像一個販賣一挑貨物的商人了,但我已顧不到這些。
同時側邊的黃包車夫說:「呵,兩百文一雙,那我們也要了。再去拿幾雙來!」
「不賣了,不賣了!」我有點氣。但這氣不久就消失了。
如同在袋裡放了十個銀元,歡愉在我的唇邊顫動。
我走進一家燒餅店,把十個銅板握在左手裡,右手伸出去選那大一點的燒餅;一面問著價錢。纏著洋面口袋改成圍腰的伙計回答:「一個銅板一個!」
我想著用當二十的銅板,當然可買兩個了。便鐺的一聲丟了一個在攤上,兩個黃黃的熱燒餅便握在我的手裡了,正動身要走,伙計叫起來了:
「喂,還要一個銅板!」
「嗯,你說的一個銅板一個餅,是當十的銅板,還是當二十的?」我詫異地問。
「全城都沒有當十的銅板了!」伙計的聲音已放低,似乎業已悟出我是遠鄉的人。
再丟下一個銅板之後,對於現存的財產,就沒有剛才那麼樂觀了。
我走到燈光暗淡的階石上坐著,匆忙地大嚼我的燒餅。
昆明初秋的涼意,隨著夜的翅子,掠著我的眉梢了。
頭一個餅,連我也不明白是怎樣哽完了的。第二個,我得慢些嚼。咬了一口,從餅心裡溢出來的熱香,也已嗅著。越吃越好吃,完了,還渴想要,覺得有點不對。像慳吝老頭子警告放浪兒子那樣的心情,竟也有了。
終於忍不住,後來又去另一家店裡買一個。全部的財產就消耗去十分之三,然而,到底還沒有飽。不過,人是恢復元氣了。
有了元氣的我,就走進夜的都市的腹心,領略異地的新鮮,一面還伸出舌頭去舐舐嘴角上的燒餅屑。
滇越鐵路這條大動脈,不斷地注射著法國血、英國血……把這原是村姑娘面孔的山國都市,出落成一個標致的摩登小姐了。在她的懷中,正孕育著不同的胎兒:從洋貨店裡出來的肉圓子,踏著人力車上的鈴子,瞠啷瞠啷地馳在花崗石砌成的街上,朝每夜覓得歡樂的地方去。那些對著輝煌的酒店、熱鬧的飯館,投著飢餓眼光的人,街頭巷尾隨處都可以遇著。賣麵包的黑衣安南人,叫著「洋巴巴」的雲南聲調,寂寞地走在人叢中,不時晃在眼前,又立即消失。
擁有七個銅板的財產,在各街閑游,彷彿我還不算得怎樣地不幸福了。
夜深回去。這要同我一床睡的人,悄然地坐在床邊吸煙。他對我投一個溫和的眼光;同時一支煙,很有禮貌地送在我的手頭。我望見他遞給煙支的手頸,密散著黑頂的紅點,登時使我怕起來了。「呵呀,今晚要同一個生疳瘡的人睡,怎了得!」這由心裡彈出的聲音,幸好忍在唇邊了,我才仍然有禮貌地把煙支退了。當他偶然抓抓身上的時候,我周身的皮子,也急地發著癢了。我不得不去找老闆另換房間,他卻白著眼睛給我一個乾脆的拒絕。
同我睡的夥伴,是終夜醒著,不住地抓他的腿,抓他的背,抓他的肚皮,抓他的足板……
我憎惡著,恐懼著,昏昏迷迷地度了一個不舒服的初秋之夜。
二拉黃包車也不成
走到黃包車行的門前,就把腰干伸直,拿出一點尚武精神來:總之,要在車行老闆的面前,給他一個並非病弱的印象。同時,覺得自也也有九分把握,兩只足桿,只要拉起褲腳給他看,包會認為滿意的。在學校的期間,我愛踢足球,近來又幾乎走了兩個月的山路,足腿實在發育得很健全的。
見著戴瓜皮帽的經理,向他用娓婉的語氣說明來意之後,便又急促地問了一句:
「我這樣的身體,也可以拉黃包車么?」
「怎麼不可以?你來拉最合適了!』』他發出鼻子壅塞的澀音,咳嗆了一下,吐了一口痰,「十四五歲的孩子,五十多歲的老頭兒,都還拉車在街上跑哩!」
我起初擔憂著我的病色的臉,會生出別的問題。如果他斜著白眼說「你不行」,我的手就預備著拉起褲腳,亮出足腿,作最後爭辯的保證的。料不到結果如此之佳,自然,心裡就很快樂。
「你認識街道么?這倒很——」漲紅了臉,又咳嗆了幾下,「很要緊的!」
這確實是一個不小的難題,使我有點費神解答了,「我……街道……」突然增加了勇氣,「認識的。」
「真的么?」見我回答得似很勉強,自然懷疑了。
「不認識街道,我敢拉車么?」飢餓的威脅,逼我一直勇敢下去。
「對!那就很好!」他取出屬於賬簿那類的龐大的書。提起筆,把我報告給他的姓名、年齡、籍貫,全錄了上去。隨即眼裡射出一絲狡猾的光芒,十分鄭重地說:
「車租一天一元哪!」擤了一下清鼻涕,粘在兩根指頭上的滑膩東西,就從容地揩在他坐的椅子下面,「這也不打緊,多跑幾條街,什麼錢都賺回來了。還有,客人給你車錢,不管他夠不夠,你都伸著手說,『先生,添一點!』我告訴你,這就是找錢的法寶!」
「車租可以少點么?」這一天一元的租錢,確實嚇著了我。
「這是一定的規矩,你不拉,算了!」
「好,我拉!我拉!」要把走到絕路的生命延續下去,目前的敲榨和苛待,就暫時全不管了。
「呵,誰保你?是哪一家鋪子?」他在勝利之後,得意地問。
「呵,我沒有鋪保哪!」我有點驚惶了。
「哼,鋪保也沒有找著,就來拉車么?小夥子,你怎麼不先打聽打聽哪?」
「實在找不著鋪保,沒法哪!」窘迫地回答他。
「什麼?什麼?找不著鋪保!」眼睛立刻睜得大大的,很詫異,一定在腦里把我推測成一個歹人吧?他漲紅了臉,咳嗆了幾下,「去你的!去你的!」急擺手,頭轉向另一邊。
我微慍地退了出去。門外初秋早上的陽光,抹在我頹然的臉上。市聲在一碧無雲的天空下面,轟轟地散播著,但一種莫名其妙的寂寞,卻卷睡在我的心裡。我伸手進衣袋裡,昨天剩下的七個銅板的財產,依然存在,剛才由那壅塞鼻音給我的悲觀,就減少些了。只要有炭來添,我這個火車頭,是不怕一天到晚都跑的。找百回事,總要碰著一件吧,我是抱這樣不頹喪的心情了。
雖像無目的地在每一條街上亂走,但我的眼睛,總願意在不知不覺的時候,看見有可以覓得工作的地方。這時,我是無所選擇的了。只要有安身之處,有飯吃,不管是什麼工作,不管有沒有工資,都得幹了。
本來我在成都想讀書而沒法繼續進學堂的時候,就計劃在中國的大都市漂泊,最好能找著每天還有剩餘時間來讀書的工作的;如今不但全成了泡影,而且連變牛變馬的工作也找不著,但這並不使我喪失了毅力;不過處世須要奮斗的意義,如今卻深切地烙在我每一條記憶的神經線上了。
走到城隍廟街,依往昔在成都的脾氣,我是要到那些新書店裡,翻翻架上的新書,消磨半個鍾頭的。但在這時的我,卻自覺有點羞慚,因為憑著買書的資格,而在書店裡隨意翻書的好時光,於我已全成過去的了。如今,我只要一走進店裡,我的手,我的足,準是被許多人的眼睛監視著、憎惡著哩。
在這條街漫步徘徊,忽然發現了通俗閱報社的招牌,掛在商業場的樓上,打算進去休息,同時還想給腦筋一點糧食,就完全不顧及由污舊衣衫表現出的身份了。
一間臨街的小樓屋做的閱報室,沒個人在裡面,看守的又似乎出街去了。只是桌上放些雜志,放些書,放些報紙。窗上射進一兩線陽光。滿室都浮著通明的微笑。這安適的小天地,正合我的意,正能寄託我彷徨的心。如果我是這閱報室的看守人,多麼好呵!每天一定的工作,大致是掃地板,拭桌椅,整理雜志,夾好新舊的報吧?這我一定會做得有條有理,而且得著閱者的稱贊的。其餘的時間,得讓我像一個閱者似地自由看書。工錢沒有也可以,如有兩塊錢作零用,那就更好。
拿著新雜志,看看封面,看看題名,全無心管它的內容。當指頭在翻動的時候,心裡只是幻想些暫時安定的甜蜜的夢。
後來,又翻看報,華安機器廠招收學徒的大字廣告,跳到我的眼裡來了,地點說是南門外商埠里,——那兒是滇越鐵路的終點。目前待遇學徒以及將來成了匠人的好處,誘惑地講了好些;詳細的章程,須到廠里辦事處去取,在那上面似乎就把好處形容得更其盡致。這是一線生機,我記好街名廠名,就去了。
由商業場到南門外的商埠,只不過兩三里路,卻因街道不熟,東問一個老頭子,西問一個小孩兒,走了好些冤枉路。到了機器廠的屋檐下時,我在秋陽下的影子已縮成一堆,蹲在我的足下了。廠里剛放了工,黑煙囪下的鉛板屋頂,還有放哨後的白色水蒸氣,淡淡地遺留著。在機器廠門前貼了一張招收學徒的章程,我就站著看,用不著再進去取一份了。上面說:學徒進廠後,食宿均由廠方供給,自然這使我非常滿意。但說到三年才得滿師,就令我有點作難了。然而,一轉念:不要緊,住三四個月或者一年半載就跳槽吧。另一條,滿了師後,須替該廠服務。這倒用不著掛慮,未學完,我已跑得天遠地遠了,你要用條件來限制我,由你剝削么?那是在作夢。一面看,一面就斜眼看見廠門內那兩桌的人——大概是些技師吧,正在飲酒吃飯,歡快得很。聲音和容貌,全是些安南人,那飲酒的慣例,就同中國人大有分別,一大碗酒放在許多菜碗的中間,在座的人就用調羹掬來飲,倒別有風致。同時,我的食慾,不消說也被騷動著的了。我想,等我進去作學徒時,一定要吃個飽飽的。然而目前只能盡量地咽下一大口饞水了。繼續再注意向壁上看下去,又一條說,須有殷實的鋪保——有鬼有鬼,我低聲連叫幾下。這還不算可惡,跟著來的,且要三十兩銀子的保證金呢。真夠氣煞人!為什麼不在廣告上講個明白,叫我冤枉跑了大半天,流了一身汗,才觸這霉頭呢?你這狗廠主,捉弄老子。兩個拳頭一捏,想干他一頓,然而,除了面前臟污的硬牆壁而外,全沒有可打的東西。那該痛打一頓始足以消我的氣的廠主,現在大概正從溫軟的被窩里爬了出來,躺在另一張華麗的床上,愜意地燒著鴉片煙吧?
裝著一肚皮的氣,又開始無目的地向沒有希望的地方走去。人是有點疲倦,感覺得十分餓了。花去兩個銅板,買點東西馬馬虎虎地吃了之後,覺得這兩次小小的挫折,也算不得什麼一回事。我的肌肉,還沒有倒在塵埃里給野狗拖扯、螞蟻嘬食的時候,我總得掙紮下去,奮斗下去的。不過七個銅板的財產,只剩下了五個,倒是一件擔心的事情。無論你怎樣的樂觀,五個銅板總是五個銅板,不會添多,只會減少的。

⑤ 南行記的目錄

編者的話
書前
原版作者自序
人生哲學的一課
山峽中
松嶺上
在茅草地
洋官與雞
我詛咒你那麼一笑
我們的友人
我的愛人
《南行記》增訂版後記
《南行記》增訂版重印題記

⑥ 南行記怎麼樣

剛剛讀完了艾蕪的《南行記》,這是艾蕪根據青少年時代在雲南南部及亞洲南部地區行走的經歷所寫。當時的時代背景是民國初年,各地軍閥割據,人們的生活基本上很難有個穩定的保證,艾蕪受「無產」思想的熏陶,決定到雲南南部及亞洲南部,緬甸、印度、新加坡等地流浪,體驗「無產」人生。艾蕪在走這條道路的時候,真的是一無所有,完全靠自己的雙手和赤腳板來生活。在時隔多年,艾蕪決心走上寫作之路之後,才開始慢慢將之前的這段經歷整理發表,就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南行記》。這本《南行記》完全使用第一人稱,將流浪過程中遇到的種種人和事記錄下來,給我們展現了一個頗具異域風情的圖畫。書中記錄了很多人物,形形色色,有抬滑竿的、偷馬賊、盜竊團伙、開旅館的老闆、算命先生、唱大鼓的,還有彝族人、克欽人、印度扁達等等等等,作者對每個人的描寫都是生動不已,活靈活現的。比如那個盜竊團伙的野貓子,身在盜竊團伙,整天大大咧咧,兇狠的厲害,但是整天還抱著一個木頭娃娃,她的爹也拿他沒辦法,對她事事順從,透出一股愛憐的感情來。野貓子拿著刀逼著「我」,不讓「我」離開,要殺人滅口,可就在「我」救了她的性命之後,第二天她便無聲無息的走了。還有那兩個抬滑竿的朋友,老朱和老何。他們看上去都是那樣的不守規矩,老朱從雲南販運鴉片到緬甸,說是要發財,老何卻總是不同意,兩人一路吵吵嚷嚷,逗出許多樂趣來,最終兩人還幫助「我」找到工作,安頓下來。書中所有的人物,都看上去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好像不是什麼正經人,但是實際他們都是因為生活所迫,或者背後都有一些深入的故事,而且,書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善良的,或者說本質是好的,也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江湖」。書中另一個好看的地方就是對雲南地區那種山地景色的描寫,雖然作者當時的心情很沉重,每天要餓著肚皮,但是對景物卻是仍有幾分感觸的。山地那種獨有的氣候特點,那種非常獨特的景緻,讓人不禁想要到那裡看一看了。這本《南行記》也是對當時社會赤裸裸的揭露,書中的苦力階層,大多處在餓肚皮的情況之下,每天都要考慮明天吃什麼,生活異常的困苦,有了病也不能醫治,只能活一天算一天,就是這樣,還時常要被殖民的英國官欺負。逃荒的變成了最可怕的強盜,因為他們什麼都吃,這也是被生活所逼迫的。引用作者在後記中的一句話,「過去的社會,遠比書里所描寫的,還要黑暗的多」。可見當時社會生活之一斑。但是書中的種種人物仍然有著樂觀的生活態度,總是能夠發現生活當中的美好,在不自覺的狀態下,去表現出人性的美好來。這些就都是我們應該體驗的「無產」人生。

⑦ 誰能講一下講一下出埃及記的故事

出埃及記是描述摩西與他的門徒猶太人逃出埃及法老王奴役的經歷. 君臨天下,威風八方,摩西沉著鎮定,憑著對主的信心拯救了以色列人。「正如杖在摩西手中,摩西也在神的手中」
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前,在埃及經受長期的奴役與迫害,迫害最甚的時期被認為是埃及新國王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Ⅱ公元前1292~1225)當政的年代。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統治的時期頗長, 在位時動用民力大興土木,在尼羅河三角洲建設皇城,在卡納克(Karnak)大殿建宏偉的圓柱大廳,在孟菲斯(Memphis)樹立巨大雕象與紀念碑等。拉美西斯興建的皇城可能就包括了《出埃及記》1章中所記的積貨城比東與蘭塞(Raamses),「蘭塞」一名實際就是法老拉美西斯的名字。拉美西斯二世年逾九十才死去,拉美西斯二世死後,他的兒子梅尼普塔(Merneptah公元前1225~1215)繼位,這時他也是一個年邁老人,國家大大削弱。
公元前1223年,他還一度出兵鎮壓巴勒斯坦迦南人的叛亂。在他只維持十年的統治期間,他努力要穩定動搖的帝國局勢,但是已經力不從心,這時出現了被壓迫的以色列人爭取脫離被奴役境地的大好時機,摩西和亞倫就在這大好的時機中,經過艱巨的斗爭而率領被奴役的以色列人出離埃及。

如果摩西、亞倫面對面的這位埃及法老就是梅尼普塔,一般認為出埃及的年代是在這位法老統治的中期,即相當於公元前1220年。正當這個年代裡,以色列人從埃及的蘭塞起行,向巴勒斯坦進發。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路線,按照地理位置,從埃及到巴勒斯坦,最近的路線是沿地中海海岸北上。據說當時這條路線雖短,但沿線都有埃及防兵,不易通過,所以出離埃及的以色列人寧可繞道南行,沿現在的西奈半島南下。以色列人在進入聖經所記的西奈半島之前曾渡過紅海,《出埃及記》第14章記埃及法老的追兵在以色列人渡海之後,全部被淹死於海中。《出埃及記》中的「紅海」一詞, 希伯來文讀作Yam Suph,直譯為「蘆葦海」(sea of reeds),由於《七十子希臘文譯本》將Yam Suph譯為「紅海」,於是被沿用了下來(馬丁路德重譯的德文聖經,改譯為「蘆葦海」)。今日地理上的紅海全長達1932公里,最寬處402公里,最窄處209公里,而紅海北端,從西奈半島南端處分為兩漢,東為亞喀巴灣(長145公里,寬24公里)西為蘇伊士灣(長200公里,寬29公里)。原來「蘆葦海」指的地段即紅海西北段的蘇伊士灣以北的湖海地區。今日的蘆葦海地區,地理上可能已有變化, 並且在公元1869年開鑿、修通了著名的蘇伊士運河,所以已無法尋索當年渡海之處。以色列人渡海後進入今日的西奈半島,《出埃及記》上記載有經過的各站路程,從名稱上看今日亦已無法確定其精確的地點。

摩西是猶太人民族立國之父,他依靠上帝的力量帶領猶太人逃離埃及, 在上帝應許之地迦南恢復本民族民族簡朴、自由的生活,並重新建立對上帝的信仰,直到建立猶太人的國家。在西奈山,他領會了上帝對人世間的律法,把律法傳給了雅各的子孫,一直流傳至今。隨著年事漸高,便指定約書亞,而不是他過於蒼老、衰弱的哥哥亞倫,做自己的繼承人。然後,摩西登上了位於死海東岸的比斯迦山的頂峰,從那裡俯瞰約旦河谷。然後,孤獨地死去,沒有人知道他葬在何處。摩西帶領猶太人擺脫奴役,追求自由,建立自己的國家。

《出埃及記》
——摩西的第二卷書

一、卷名
象五經的其他四卷一樣,猶太人根據希伯來人原文第一個片語為本卷命名,即We'eleh shemth(意為「名字記在下面」)。「出埃及記」在希臘語中意為「出來」(即以色列人從埃及出來)。英文本轉譯自武加大拉丁文譯本,而武加大譯本則譯自希臘文七十子譯本。「出埃及」一詞表明了該卷聖經的主題。至於副標題「摩西的第二卷書」希伯來文本中原無,是後來加上去的。

⑧ 南行雜記讀後感

從結構上看,一篇來讀後感至少要有源三個部分的內容組成:一是要介紹原作的篇名內容和特點;二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對原作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也就是概括地談談對作品的總體印象;三是讀後的感想和體會.即一是說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據評價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發,重點在「感」字上.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⑨ 艾蕪《南行記》txt

哈.這是我中抄學時最喜讀的很多襲年沒人提起了另外還有三毛的書.很浪漫的.另外吿訴你.艾蕪還有-本..南巡記續篇.是南行記的下部.只印了數千本.很少人讀到.這些優美的.詩一樣的散文很難找到了.這位著名的作家也很少提及了.我前幾天上網想再讀一這本書也沒找到
那個小野貓子.比野蠻女友生動的多

⑩ 南行記簡介,讀後感300字

兩篇

第一:
盡管過去的一切,隨流逝的時光流遠了與今日的差距,但它畢竟還是今日的歷史與文化之根。於是,編者從現代、近代,雲南的、西部的,到更廣遠之天地的有關文化、歷史、民族等等的有識之士的札記、掌故、田野調查、佚文舊稿中,選出一批當時和今日依然有其影響與價值的專著和篇什,編輯為書系,以介紹給讀者和關心、研究它的朋友們。本書為「舊版書系」之一,是著名作家艾蕪的處女集,也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 本書是著名作家艾蕪的處女集,也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本書將上世紀二十年代那滇緬邊境下層民眾的苦難與斗爭,以及風情風光幽秘多彩的展現,開拓了中國現代文學反映社會生活新領域所帶給讀者的驚喜和矚目,也是對現代文學創作的一個重要貢獻。

第二
《南行記》讀後感 僅僅用心去愛別人,是不夠的。 「你會搶人嗎」你能販大煙嗎?你靠什麼養活我們母女。」漂泊者無語,我亦無語,雖則心底有黯然,有些不服,但在嚴峻的現實面前,又能怎樣。 人有生存欲,物慾,為了擁有生之希望,為了獲取物質利益,人們作出的選擇往往令人悲哀,可這就是真實的人性。 「人是萬物之靈」,不知是誰說的,真的嗎?縱觀人類歷史從野蠻,洪荒的年代到所謂的文明時代,人類除了生存技藝的提高以外,其內在的本質又有多少改變呢?亂世中我們只希望活得平安,為此,幾個活得比動物強,盛世下,表面上的平靜與儒雅並不能掩蓋醜陋的內心,文明的教化只是使大多數人成為了偽君子。 我們還有活下去的理由嗎? 可希望的火把畢竟在燃燒,我們還不至於絕望。但任重道遠,我們不能活得太輕松,這樣也許會有那麼一天。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