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19回概括
A. 西游記第十九回(主要內容)
第十九回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孫悟空在高老莊降妖,妖怪逃回福陵山雲棧洞的老巢,入洞取出九齒釘耙和悟空大戰,但不是悟空的對手,問悟空為什麼多管閑事,悟空自報家門自己在保護唐僧取經,妖怪忙丟下釘耙,跟悟空去拜見唐僧。
原來這妖怪原是上界天蓬元帥,因為調戲嫦娥被貶下凡,在雲棧洞為妖,後被觀音菩薩點化,取名豬悟能,要他在此等候,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唐僧大喜,給他取名豬八戒,收他做了二徒弟。
(1)西遊記19回概括擴展閱讀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西遊記》的內容在中國古典小說中是最為龐雜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既讓佛、道兩教的仙人們同時登場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裡注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有時還插進幾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顯得亦庄亦諧,妙趣橫生使該書贏得了各種文化層次的讀者的愛好。
《西遊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所以說《西遊記》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魔幻現實主義的先驅開創者。
B. 西遊記18-19回詳細內容概括
第十八回:觀音院唐僧脫難,高老莊大聖除魔。
高老莊高太公因妖怪入贅其家請求降妖。悟空變為太公之女。迷惑妖怪。又現出原身。妖怪化作狂風而逃。悟空緊追。
第十九回:雲棧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那怪入洞取出九齒釘耙一悟空大戰,當聽悟空說為保護唐僧取經過此,那丟下釘耙,跟悟空去拜見唐僧,被取明為豬八戒。三人到浮屠山、逢烏巢禪師,從其處得《心經》一卷。
(2)西遊記19回概括擴展閱讀:
在總體上,孫悟空是一個「古典式英雄」。既是一個充滿游戲精神的可愛英雄,又是一個也會遇到艱難困苦,遭受人生挫折的的英雄。顯然,在被如來佛的魔法鎮壓之後,孫悟空顯明為一個不徹底的英雄和遭遇災難的英雄,身體和精神同時被囚禁。
從具體細節考察,孫悟空是一個神話的虛幻英雄,而且是一個不斷求援的英雄,是必須藉助法術和寶物的英雄,在大鬧天宮之後,他的英雄形象則表現出在對凡人的救助上。
和司馬遷《刺客列傳》中的英雄相比,後者則是充滿歷史理性的英雄,呈現悲劇色彩的英雄,也是道德和倫理意義的英雄,洋溢實踐理性的斑斕光輝,因而是真實的和可敬的英雄。比較之下,孫悟空只能是可愛而不可敬的虛假英雄。
所謂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謂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會性;所謂自然性,就是指所具有的動物屬性。《西遊記》展現了一個神化了的動物世界,同時又熔鑄進社會生活的內容。
C. 西遊記第十九回和第二十回講的什麼
西遊記第十九回:雲棧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豬八戒原是天庭玉皇大帝手下的天蓬元帥,主管天河。後因喝醉酒調戲霓裳仙子並大聲喧嘩惹來糾察靈官,而後又一嘴拱倒鬥牛宮並偷吃了靈芝仙草被玉皇大帝責令兩千餘錘後貶下凡間。
到人間投胎,卻錯投豬胎,嘴臉與野豬相似,曾占福陵山雲棧洞為妖。它咬殺母豬,打死群彘,又招贅到福陵山雲棧洞的卵二姐,想不到一年後卵二姐卻死了,只留下一個洞府給他。
至此棲身雲棧洞,自稱「豬剛鬣」。唐僧西去取經路過高老莊,在雲棧洞與孫悟空大戰,聽說唐僧之名,前去拜見。被唐僧收為二徒弟後,為讓其繼續戒五葷三厭,唐僧給他起了個別名叫「八戒」。八戒從此成為孫悟空的好幫手,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
第二十回: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唐僧、悟空、八戒三人行至黃風嶺時,受到一股妖風的吹襲,隨即呈現一名虎妖(黃風怪手底下的虎前鋒)施計駕風將唐僧擒至黃風洞府之中,悟空、八戒為先救師父,最先聯手除掉了虎前鋒,然後便與黃風怪睜開了一場猛烈的爭斗。
雖然黃風怪的技藝僅能與孫悟空略戰平手,然而他的術數「佛教用語真風」卻極為凶惡,出口便將孫 悟空吹患上被擊敗目炫、無力再戰,後伽藍護法、太白星等神的半途相助與鼓舞勉勵,與靈吉菩薩親自出手降敵的話,最後三人渡過此難的。
(3)西遊記19回概括擴展閱讀:
出場人物介紹
1,豬八戒
豬八戒是明朝小說家吳承恩所作《西遊記》中登場的虛擬角色。又名豬剛鬣,法號悟能(觀音取),渾名八戒(唐僧取),是唐僧的二徒弟,會天罡數的三十六般變化,所持武器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親賜的上寶沁金鈀(俗稱九齒釘耙)。
豬八戒前世為執掌天河八萬水軍的天蓬元帥,一直傾慕容貌過人的霓裳仙子(屬於嫦娥中的一員,《西遊記》中「嫦娥」是對月府所有仙女的稱呼。並非民間傳說里的羿妻嫦娥)。
2,黃風怪
黃風怪又叫黃風大王,原是靈山腳下得道的老鼠,因為偷吃琉璃盞內的清油,怕金剛捉拿問罪,跑到黃風嶺興妖作怪。他手下的虎先鋒用計將唐僧抓入洞府。
後孫悟空與豬八戒打到洞口要人,黃風怪拿起兵器與其交戰。黃風怪使用一桿三股叉,十分驍勇,與孫悟空在黃風嶺上打鬥三十多個回合,未見勝負。黃風怪吹起狂風,颳得悟空像紡車一樣在空中亂轉,火眼金睛酸痛。
悟空和八戒到護法伽藍所化的農戶家中,買了眼疼葯,老者說:「這個黃風怪你可得小心呢!」悟空偷聽後得知妖怪只怕靈吉菩薩,正不知何處尋找,又遇一老者,告知靈吉菩薩居處,原來那老者乃太白金星所變。
悟空從小須彌上搬來了靈吉菩薩,用飛龍杖才降服黃風怪,使之現出黃毛貂鼠的本相,救出了唐僧。
D. 西遊記第十九回是什麼內容
第十九回的回目是「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這回主要交代了行者悟空在雲棧洞收服豬八戒的過程,但是在回尾出現了一個奇怪的人物「烏巢禪師」。從字數上來看,這一回共有近六千七百字,「悟空收八戒」 這一主要故事情節就用了五千一百多字,而「玄奘受心經」 只是在結尾部分交代了不到一千六百字,字數很少,而且似乎與後面的情節並沒有太大的聯系,所以在讀的時候很容易就把它給忽略了。
烏巢禪師,古典名著《西遊記》中的原創人物,一直被認為是烏巢,其實是鳥巢,相關情節見原著第十九回「雲棧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經」;出現地點在高老莊和黃風嶺之間,曾向唐僧授予心經。
(4)西遊記19回概括擴展閱讀:
第十九回出現的人物烏巢禪師奇怪,是因為他有六點奇怪之處。
一、是這禪師修行在浮屠山,山很漂亮,可他既不住廟觀,也不居洞府,卻只在一個柴草窩里容身,這也就是所謂的「烏巢」—— 烏巢禪師估計也就是這樣得名的。
二、是這禪師沒見過三藏卻認得三藏,但卻明確表示不認識大名鼎鼎的孫悟空,原因竟是:「因少識耳。」這太矛盾了,不合邏輯。
三、是這禪師和豬八戒竟是相識。據八戒的交代,此禪師有些道行,也曾勸過八戒和他修行,只是八戒懶怠沒有去——此人竟想收八戒為徒。
四、是這禪師傳授了三藏一卷《 心經 》(原為《波羅密多心經》,念做《波羅密多-心經》。佛教領書多叫某某心經),此經被三藏傳之後世,成了「修真之總經,作佛之會門」。可見此人絕不是一般禪師。
五、是這禪師還念了一篇偈子,竟能預言西去路上的一些情節,而且《 西遊記 》的故事基本上是按照這樣一個粗略的框架來上演的,但卻少了很多情節——這是為什麼?
六、是這禪師的「烏巢」竟能飛騰,而且他的神通極大,那猴子「舉鐵棒望上亂搗,只見蓮花生萬朵,祥霧護千層。行者縱有攪海翻江力,莫想挽著烏巢一縷藤」。——神通廣大的美猴王竟不是其對手!
E. 西遊記的第19回概括
西遊記的第19回概括:
孫悟空在高老莊降妖,妖怪逃回福陵山雲棧洞的老巢,入洞取出九齒釘耙和悟空大戰,但不是悟空的對手,問悟空為什麼多管閑事,悟空自報家門自己在保護唐僧取經,妖怪忙丟下釘耙,跟悟空去拜見唐僧。
原來這妖怪原是上界天蓬元帥,因為調戲嫦娥被貶下凡,在雲棧洞為妖,後被觀音菩薩點化,取名豬悟能,要他在此等候,保護唐僧西天取經。
唐僧大喜,給他取名豬八戒,收他做了二徒弟。師徒三人離開高老莊,路經浮屠山,經八戒指點遇到了一位烏巢禪師,烏巢禪師傳給唐僧一部《多心經》,讓他在危難之時念誦,可以護身。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5)西遊記19回概括擴展閱讀:
唐僧西去取經路過高老莊,在雲棧洞與孫悟空大戰,聽說唐僧之名,前去拜見。被唐僧收為二徒弟後,為讓其繼續戒五葷三厭,唐僧給他起了個別名叫「八戒」。八戒從此成為孫悟空的幫手,一路負責挑擔,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武器是九齒釘耙。
「大鬧天宮」以孫悟空的失敗而結束,這和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所受的封建正統思想的影響有關。同時必須指出,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和以後的皈依佛法,也是情節發展上的必然要求。
花果山上的美猴王絕不會無緣無故地放棄洞天福地、自在為王的生活去幫助唐僧西天取經,不如此安排,就無法過渡到下面的取經故事。而且西遊記故事的基本輪廓早在吳承恩之前就形成了,作者很難在這種關鍵的地方進行根本性的變動。
西天取經的故事通過幻想的情節,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中國人民克服困難、勇敢前進的精神,反映了中國人民摧毀社會上一切邪惡勢力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願望和信心。
F. 西遊記弟第17回到 第19回主要內容
《西遊記》第17到19回分別為:
第十七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
第十八回版 觀音院唐僧脫難權 高老莊行者降魔
第十九回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主要內容:
師徒二人西行,在鷹愁澗收伏白龍,白龍化作唐僧的坐騎。在觀音院,因悟空賣弄錦斕袈裟,引起金池長老貪心,要火燒唐僧師徒,反被悟空弄法燒了禪院。混亂中,袈裟被黑風怪竊走,孫悟空去南海請來觀音,自己變化仙丹。誘黑風怪吞下,降伏此怪。
二人繼續西行,來到高老莊,莊主女兒被一長嘴大耳妖怪強占。悟空追趕妖怪來到雲棧洞,得知妖怪為天蓬元帥,因調戲霓裳仙子(屬於嫦娥中的一員,《西遊記》中「嫦娥」是對月府所有仙女的稱呼。並非民間傳說里的後羿之妻姮娥)被貶下界,誤投豬胎。經觀音收伏,賜名豬悟能,在此等候取經人,遂引起拜見唐僧,賜號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個徒弟。
G. 西遊記十九至23節內容概括兩百字
●第十九回 雲棧來洞悟空收八源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那怪入洞取出九齒釘耙一悟空大戰,當聽悟空說為保護唐僧取經過此,那丟下釘耙,跟悟空去拜見唐僧,被取明為豬八戒。三人到浮屠山、逢烏巢禪師,從其處得《心經》一卷。
●第二十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黃風嶺的黃風怪先鋒虎精,將唐僧攝往洞中。悟空、八戒趕往洞口搦戰。虎先鋒難抵敗逃,被八戒一耙築死。
●第二十一回 護法設庄留大聖 須彌靈吉定風魔
悟空斗不過黃風聖,敗下陣來。請來靈吉,抓住黃毛貂鼠變的妖精,救出唐僧。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凈
流沙河中妖怪徑搶唐僧,八戒悟空去戰,妖怪鑽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見觀音,觀音讓木叉與悟空同去。木叉叫出妖怪悟凈。悟凈以頸下骷髏結成法船,渡唐僧過河。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禪心
驪山老母與觀音、普賢,文殊菩薩變成母女四人,意在試探四眾禪 心是否堅固,唯八戒禪心不堅被捆
H. 西遊記第19回的白話文用300字概括! 謝謝!
概括:
悟空在高老莊降妖,妖怪逃回福陵山雲棧洞的老巢,入洞取出九齒釘耙和悟空大戰,但不是悟空的對手,問悟空為什麼多管閑事,悟空自報家門自己在保護唐僧取經,妖怪忙丟下釘耙,跟悟空去拜見唐僧。
原來這妖怪原是上界天蓬元帥,因為調戲嫦娥被貶下凡,在雲棧洞為妖,後被觀音菩薩點化,取名豬悟能,要他在此等候,保護唐僧西天取經。
唐僧大喜,給他取名豬八戒,收他做了二徒弟。師徒三人離開高老莊,路經浮屠山,經八戒指點遇到了一位烏巢禪師,烏巢禪師傳給唐僧一部《多心經》,讓他在危難之時念誦,可以護身。
(8)西遊記19回概括擴展閱讀
該回主要人物簡介:
豬八戒,原是天庭玉皇大帝手下的天蓬元帥,主管天河。後因喝醉酒調戲霓裳仙子並大聲喧嘩惹來糾察靈官,而後又一嘴拱倒鬥牛宮並偷吃了靈芝仙草被玉皇大帝責令兩千餘錘後貶下凡間。到人間投胎,卻錯投豬胎,嘴臉與野豬相似,曾占福陵山雲棧洞為妖。
它咬殺母豬,打死群彘,又招贅到福陵山雲棧洞的卵二姐,想不到一年後卵二姐卻死了,只留下一個洞府給他。至此棲身雲棧洞,自稱「豬剛鬣」。唐僧西去取經路過高老莊,在雲棧洞與孫悟空大戰,聽說唐僧之名,前去拜見。
被唐僧收為二徒弟後,為讓其繼續戒五葷三厭,唐僧給他起了個別名叫「八戒」。八戒從此成為孫悟空的好幫手,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
在小說當中,由於他的懶惰、貪吃和好色,常常使唐僧師徒陷於困境當中。取回真經後,豬八戒由於「又有頑心,色性未泯」被封為凈壇使者。會三十六變,能騰雲駕霧,使用的兵器是九齒釘鈀,又叫上寶沁金鈀。
I. 西遊記7回到19回白話文概括~
●第七回
太上老君將悟空置入煉丹爐燒煉,四十九天後,悟空出來,大鬧天宮。玉帝請來如來佛。孫悟空一路筋斗雲,跳不出佛掌。如來將五指化為大山,壓住悟空。命土地神用鐵丸銅汁飼喂悟空。
●第八回
五百年後,如來佛欲尋一信徒取經,以使佛法永傳東土。觀音率木叉,帶著袈裟、錫杖和金、緊、禁三個箍,駕雲前往。一路上收伏沙悟凈、豬悟能和小白龍;勸化孫悟空,讓他們共保取經人。
●第九回
涇河龍王為使袁守誠預卜落空,私改降雨進辰,雨量。又以所佔失准搗毀袁守誠卦鋪。袁守誠斷言龍王因違旨將被唐丞相魏徵處斬。並讓龍王向唐太宗求生路。太宗夢龍王求情,許之,命魏徵入朝隨侍,使其不能斬龍。
●第十回
魏徵與太宗對奕時,夢斬老龍。當晚太宗夢龍王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為防鬼祟,他令尉遲恭、秦叔寶夜守宮門。太宗不久亡故,在陰間遇魏徵舊友,現為陰間判官的崔珏。崔珏為太宗添壽二十年。還陽途中,太宗被冤鬼糾纏,散金銀給眾鬼而脫身。
●第十一回
唐太宗還魂,登朝宣布大赦天下,嚴禁毀僧謗佛。眾人推舉陳玄奘主持水陸大會,太宗許之。
●第十二回
觀音菩薩變成疥癩游僧,將錫杖袈裟獻給太宗。太宗將其賜予玄奘。觀音上台對玄奘言大乘佛法的妙處,玄奘願去西天,太宗封其為「御
弟聖僧」,賜號為「三藏」。三藏唐僧出關而去。
●第十三回
唐僧騎馬西行。山邊城,夜登雙叉嶺,被虎魔王部下生擒。太白金星搭救了唐僧。唐僧行至兩界山,忽聽喊聲如雷:「我師父來也!」
●第十四回
叫喊者正孫悟空。唐僧收悟空為徒。西行路上,悟空打死六個剪徑的強盜,唐僧抱怨不已。悟空縱雲離開唐僧。觀音授唐僧緊箍咒,悟空接受龍王勸告,重來保護唐僧,戴上了緊箍咒,表示不現款違背師言。
●第十五回
途徑蛇盤山,馬匹被鷹愁澗中之龍吞食。觀音召出惡龍,將其變為白馬賜給唐僧當座騎。
●第十六回
行到觀音禪院,老住持為謀占袈裟,欲縱火燒死唐僧師徒,悟空從天界借鑒是避火罩罩住唐僧,自己在一邊鼓風,使火燒凈禪院。黑風山的熊羆怪趁火偷走袈裟。悟空上山尋妖索要袈裟。
●第十七回
悟空見一黑漢正與一道士和一白衣秀士商量開佛衣會事,遂打死白衣秀士蛇怪,與黑漢熊精相鬥。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得到請貼,變為老住持赴會。因被識破,只好請來觀音。觀音變為道士,勸熊怪服下悟空變的仙丹。悟空在肚內使熊怪痛不可忍。只好交回袈裟皈依佛門。
●第十八回
高老莊高太公因妖怪入贅其家請求降妖。悟空變為太公之女。迷惑妖怪。又現出原身。妖怪化作狂風而逃。悟空緊追。
●第十九回
那怪入洞取出九齒釘耙一悟空大戰,當聽悟空說為保護唐僧取經過此,那丟下釘耙,跟悟空去拜見唐僧,被取明為豬八戒。三人到浮屠山、逢烏巢禪師,從其處得《心經》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