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大石橋有古遺址嗎

大石橋有古遺址嗎

發布時間: 2021-01-19 08:23:21

1. 營口大石橋古玩市場

大石橋市的古玩市場在大石橋市公安局門前那條街,東西方向的那條街!
每個星期三上午12點前,過了12點買貨的和賣貨的陸續就撤了!

2. 營口古代遺址

在大石橋,算是旅遊景點,但是好像去的人很少,大石橋市地域歷史悠久。從境內金牛山猿內人古化石遺址容和遠古石棚「巨石文化」遺址考證,早在28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古為幽州屬地,秦漢屬遼東郡,唐高宗總章三年(公元668年)屬安東都護府。東北光復曾以市建制,新中國成立後一直為營口縣政府所在地

3. 娘娘廟的遼寧大石橋

迷鎮山娘娘廟,在遼寧大石橋市西南約五華里。此山原名迷鎮山(米真山),現屬大石橋鄉夏家屯村。
娘娘廟山始名迷鎮山,又稱迷真山,大山半巔之陽坡有海雲寺院,殿內供雲霄、碧霄、瓊霄三娘娘神像,因此當地人又稱之為娘娘廟。廟前山下有石材建成的戲樓,有楹聯刻其上,堪稱天下第一大戲台。戲樓、廟堂毀於1948年解放戰爭年代的炮火中,現僅存殘牆斷壁等遺跡舊址。1992年,大石橋市人民捐款在原廟址上又重新修復此廟,香火又復興旺,遊人也絡繹不絕。在以前多是一些善男信女為求子求女而來,也逐漸發展成為一個以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經貿活動為主的廟會活動,吸引了東北及京津地區的眾多客人。農歷四月初十八日是娘娘廟會日,更是遊人雲集,盛況空前。
迷鎮山上共有古建築三組,即娘娘廟、大戲樓和海雲寺。據傳,從前有一位居住在迷鎮山附近的青年,一日黃昏,偶見一輛滿載食鹽的馬車由西至東緩緩行來,車上坐著三位眉清目秀的姑娘。由於道路泥濘,行車艱難,青年便熱心上前協助,將車推至迷鎮山下。三位姑娘為表謝意,賜給青年好布三匹,即啟步上山。只見,三位姑娘盤坐在迷鎮山頂開始祈禱,霎時,環環奇妙的光暈由體而發,照耀四方……青年頗為驚異,伏地朝拜,並將奇景廣傳鄉間。聞者紛紛聚來,開始在迷鎮山上建廟,用以祭祀三位姑娘。三位姑娘深受感動,暗助百姓修築神殿。不久,一座三層大殿的廟宇,呈現在迷鎮山上。神殿中,端坐的是雲霄、碧霄、瓊霄娘娘。民間,盛傳三位娘娘福佑幸福、健康、子孫昌盛甚是靈驗,「娘娘廟」也由此得名,即而成為關外佛教勝地,聞遐東三省。迷鎮山,更是被廣喻為「娘娘廟山」。
營口大石橋市西南的迷鎮山下,有個村莊叫夏家屯,原名叫「下駕屯」。
相傳很早以前,雲霄、瓊霄、碧霄三位娘娘雲游北方,雲頭碰到了蓋州城南的煙筒山,只見那山獨峰突兀,雲霧繚繞,風景獨特,三位娘娘便決定在此勝境接受人間香火,施善保民,再度金身。不久,一座娘娘廟便出現在煙筒山下。現在煙筒山山城上摩崖「碧霞」二字及山城下峭壁上的「仙凡分界」四個大字,就是明萬曆年間根據這個故事鐫刻的。
當年煙筒山娘娘廟里塑造三位娘娘金身,香火常年不斷。有一老一小兩個和尚侍候娘娘,晨送洗臉水,暮送浴腳湯。一天晚上,小和尚照舊用三個銅盆,分別打上溫好的洗腳水,輕輕地放在殿前,又在三個水盆前擺上三個小板凳,然後便躲藏在門後,想偷偷的看個究竟。待天黑人靜時,只聽見有輕微的響聲傳出以工代殿外,小和尚透過門縫往殿內窺視,只見三位娘娘輕盈地離開寶座,到水盆前個就個位,脫鞋洗腳,嚇得小和尚目瞪口呆,連大氣也不敢喘了。他越不敢喘氣,嗓子眼越癢,終於控制不住,咳、咳地咳嗽起來。有娘娘驚慌地說:「有凡人!」剎那間,三位娘娘都復了位。事後不久,小和尚的雙目便失明了。
娘娘失了小節之後,便打算離開此地,另覓勝境,繼續修行.一天清晨,有一輛載鹽紀車由南向北趕來,車重馬弱,緩緩而行.車老闆是個中年人,抱著鞭子,似睡非睡地坐在車轅上.當車到山前時,只見廟里走出三個姑娘,直奔大國而來,並搭話要求車老闆捎個腳.車老闆思索一下,便謝絕道:三位大姐別見怪,一車重載,牲口膘不好,這都強拉,如果你們姐仨再坐上去,我去蓋州賣鹽就怕趕不上早市了.再說,我一個中年男子,拉你們三位黃花秀女,如果讓別人看見了,風言風語地傳揚出去,對我,對你們都不好.三位姑娘諾諾稱是,車老闆連頭也不回,揚鞭而去.這時天放大霧,對面不見人.車老闆只覺得馬不停蹄,車速加快,耳邊生風,當他細看眼前的山巒和村莊時,方知車早已過了蓋州,翻過青石嶺,到了大石橋西南的迷鎮山下.車老闆回頭看時,三位姑娘剛從車上跳下來,對車老闆說:謝謝你啦,我們要去的地方到了,你回去還能趕上早市.果然,車老闆把車趕回蓋州時,天才大亮.
三位姑娘下車後,老大雲霄指派老三碧霄去查勘一下迷鎮山.不到一袋煙的功夫,碧霄回來了,說同頂是風水寶地,地下埋有一隻男靴,這山已被別人占據了.雲霄眉頭一皺,計上心來,脫下一隻綉花鞋,命令碧霄再次上山,把綉花鞋埋在男靴下3米的地方.碧霄自認三人行小的受苦,帶著無可奈何的情緒,拿起綉花鞋,怏怏而去.
雲霄和瓊霄在山下左等右等,也不見碧霄回來,雲霄就指派瓊霄上山看看。瓊霄上山一看,只見碧霄已洋洋得意地坐在一座空廟的正位上。瓊霄二話沒說,一屁股坐在碧霄的東側,僅次於正位的位置上,也不顧雲霄了。山下的雲霄等得不耐煩了,就光著一隻腳,爬上山來。當她發現老三和老二都不個顧個地搶位而坐時,氣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就倒背著臉坐在碧霄的西側。這大概就是「倒坐觀音」的來歷吧。
相傳每年迷鎮山廟會期間,上山逛廟的婦女中,有不少人的一隻腳被劃破。這大概是雲霄娘娘生氣,對信女們的一種處罰吧。
且說三位娘娘坐定後,大施仙法,響晴天,忽然雲霧大作,山上土木金石之聲三日不絕。三天後,雲消霧散,一座宏偉的廟宇大殿落成,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挑檐亮瓦,玲瓏剔透。對此,曾有魯班代修之說傳於民間。
廟宇落成,驚動了埋男靴而先佔迷鎮山的真武大帝。由於事關重大,一時難辨,他便具告天庭。天庭經過驗證,卻把山判給了三位娘娘。真武大帝無奈,遷往耀州城西北的豬龍山,修建老塔寺(亦稱小神廟),接受人間香火。一樁神案才到此了結。
從此,三位娘娘下駕的地方便被人們稱為「下駕屯」。後來雖然改為夏家屯,但這個屯裡並沒有姓夏的。
更為神奇的是每年的農歷四月十八日前三日(四月十五左右)與後三日(四月廿一左右),娘娘廟所在的大石橋市一定會下一場雨,人們稱這兩場雨為「刷山」,四月十五的那場雨是為了讓山變的干凈好迎接三霄娘娘,四月廿日的雨是為了洗凈廟會時的塵土。

4. 遼寧營口大石橋是什麼級別的保護單位

大石橋市隸屬遼來寧省營口市,源是縣級市。
金牛山遺址,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石橋地名由來:
大石橋是「長大」鐵路上的一個交通要道。營口支線的連接點。它處在遼河左岸。因此也是渤海的咽喉。在歷史上。它以古今戰場而聞名。但是「大石橋」名稱的來源。有些人還不完全知道。傳說。遠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太宗遠征高麗時。曾到過這里駐蹕。轉戰於南建安東安市之間。有一次他路過淤泥河。戰馬驚馳。遂陷入泥中。後來就在河上架起一道石橋,於是便有了「大石橋」的地名。
該石橋在乾隆三年(1738年)重修的。它是一座拱式三洞平板橋。現在已淤沒。埋在地下。遺址在橋鎮南大街燒鍋胡同口。

5. 趙州大石橋的古跡建築

我國是一個古橋眾多的國家,建橋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商代就開始築橋以渡河川,至晚在西晉時期已開始建造石拱橋。但因歷史久遠,隋以前的石橋大都不存。石家莊一帶,古代既是交通發達的「燕晉通衢」,又是河渠縱橫、水利成就輝煌的富庶之區。古代勞動人民在鑿渠溉田、引水通漕的同時,曾利用各種材料和技術建築許多不同結構、不同形式的橋梁。據目前掌握的史料,本地區內最早見著記載的大型橋梁是北魏以前的「成郎橋」。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漳水注》中記載:太白渠「東經關縣故城(今架城北十里鋪)北,又東為成郎河,水上有大梁,謂之成郎橋。」今欒城縣城郎橋村即由此得名。酈道元既然稱此為「大梁」,說明必然有一定規模,而且說明在北魏以前就已有之。隋代以來,以趙州安濟橋為代表的石拱橋逐漸增多,其中有俗稱小石橋的永通橋,垂虹橋,永安橋都在中國古代橋梁建築史上留下了重要篇章。
安濟橋是目前我國現存最早的敞肩式大型石拱橋,在我國古代橋梁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該橋全部用石料砌成。全長64.4米。主拱跨徑37.02米,拱券矢高7.23米,拱頂寬9米。在主拱兩端各有兩個小拱。大者跨度3.8米;小者跨度2.85米。整體結構採取縱向並列砌築法,用3道相對獨立的拱券並排組成橋拱主體。既便於施工,可分段分塊依次建造;又方便日後修繕,不致因修補其中一道而影響全橋。為防止兩側拱券向外傾斜,加強大橋整體的橫向拉力,採用帽石、鐵梁橫穿拱肩,鎖住全部拱券;以雙銀錠形腰鐵嵌入拱石,卡住各個相鄰的拱石,輔之以鉤石、護拱石,進一步提高橫拉強度,並且採用上窄下寬的「收分」形式,使28道拱券固為一體,堅實牢固。古人所謂「奇巧固護,甲於天下」,正是其真實寫照。敞肩式石拱橋較之實肩拱不僅造型精巧,節省石料,減輕橋身重量,更為重要的是可以輔助演瀉洪水、減少水流阻力。所謂「兩岩嵌四穴,蓋以殺怒水之盪突」,正是敞肩拱發揮作用。不僅如此,這種結構還科學地利用小拱對大拱所產生的「被動壓力」,增加橋身的穩定性。安濟橋開啟了也界「敞肩拱橋」的先河,是世界橋梁史上的一大奇跡。在歐洲,這種橋梁直到19世紀才開始流行,晚於我國1100多年;安濟橋橋身雖為單拱,但由於跨度大,弧形平緩,橋面坡度小,車輛通行方便。
安濟橋不僅以高度的科學水平名聞遐邇,同時還以優美的造型藝術著稱於世。它的體型輪廓雄奇壯觀,寓秀逸於雄偉之中;它的雕刻絢麗多彩,橋面兩側欄板、望柱上的各種蚊龍、獸面、竹節、花卉等浮雕圖案,無不精緻俊秀。其中的蚊龍各具不同的形態神情,或二龍相互纏繞,嘴裡吐出各式各樣的水花;或二龍前爪相抵,各自回首遙望;或二龍作觀珠狀,無不惟妙惟肖,這些石刻構思奇巧,造型蒼勁;動態生動,實屬隋代石刻藝術的珍品。
趙州橋以其在在中國文物史、橋梁建築史上的極高的地位,被並稱為華北四寶(指的是:「滄州獅子定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

6. 遼寧大石橋的歷史

大石橋市地域歷史悠久。從境內金牛山猿人古化石遺址和遠古石棚「巨石文化」遺址考證,早在28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古為幽州屬地,秦漢屬遼東郡,唐高宗總章三年(公元668年)屬安東都護府。東北光復曾以市建制,新中國成立後一直為營口縣政府所在地。1992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大石橋市是對外開放城市之一。

中國鎂都---大石橋市位於美麗的遼東半島中部,地處東經122°07′30〃--122°59〃,北緯40°18′--40°56′。南與蓋州接壤,北與海城毗鄰,東與岫岩相依,西倚營口市並與盤錦隔河相望。地域東西相距89公里,南北相距34公里。地勢東西狹長,東高西低,界限分明。東部山區,中部丘陵,西部平原。地貌「五山一水四分田」。

大石橋市古為幽州屬地,秦屬遼東郡,漢屬元菟郡,唐屬安東都護府,民國初始建營口縣,1938年撤消營口縣,分屬海城、蓋縣兩縣所轄,1946年4月成立營口縣,1992年11月28日撤消營口縣設大石橋市(縣級市)。

大石橋市現轄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4個行政管理區,13個鎮,252個行政村。全市總面積1610平方公里,行政區劃面積150平方公里,規劃區面積160平方公里。總人口7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1萬人,非農業人口22萬人。

大石橋市屬北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9.3℃,無霜凍日167天。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630.5毫米左右。境內有天然人工河流28條,河流總長578公里,水庫14座,水域面積1.53萬公頃。全市土地面積16萬公頃。耕地面積5.22萬公頃,其中水田面積3.32萬公頃,旱田面積1.9萬公頃。林場面積5.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27%。

大石橋市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的礦產有24種,開發利用的有18種,其中鎂質礦產資源儲量居全國首位,總探明儲量44.56億噸,佔全省的66.9%,保有儲量43.63億噸,佔全省的67.1%,是世界「四大鎂礦產地」之一。其中,菱鎂礦總探明儲量30.06億噸,保有儲量29.19億噸。

大石橋市文化底蘊豐厚,有距今28萬年的金牛山古猿人遺址、遠古時期的巨石文化遺址石鵬、名貫北國的迷鎮山娘娘廟等人文自然景觀幾十處。

大石橋市交通便捷暢達,哈大公路、哈大電氣化鐵路貫穿全境,沈大高速公里、沈大至北京高速公路在大石橋市匯集。大石橋火車站是遼南鐵路樞紐、國家一等站。大石橋市距東北第二大港口鮁魚圈港45公里,距營口港23公里。驅車去沈陽、大連國際機場只需一個半小時,去北京也只有5個小時的路程。

大石橋市是全國科技百強縣和國家鎂質材料產業化基地,連續三年進入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行列。截至2005年末,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實現165億元,工業總產值實現360億元,年產值超億元企業達到35家,年納稅額超百萬元以上企業達到102家,其中超億元企業1家。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7.3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94197萬元,一般預算收入35850萬元,實際利用外資4300萬美元,出口創匯3.12億美元,大石橋已成為環渤海經濟圈中經濟實力強、整體形象好、開放程度高的現代化城市。

大石橋市工業基礎雄厚,經過多年發展,現已形成以鎂質材料、新型建材、機械加工、服裝紡織、農副產品深加工為主的六大支柱產業和以青花、盼盼、嘉晨、新型、金龍、金輝、群益、金鼎、永壯等企業集團為基礎的工業體系,特別是鎂質材料產業在全市國民經濟中佔有極其重要地位,產值佔全市工業經濟總量的50%以上。2002年12月,大石橋市被國家科技部確立為國家鎂質材料產業化基地,2005年4月,被中國耐火材料行業協會授予中國鎂都---大石橋「全國鎂質耐火材料生產和出口基地」稱號。亞洲第一大鹼性耐火材料生產企業---營口青花集團、國內最大重燒鎂砂生產企業---嘉晨集團和國內最大的電熔鎂砂生產企業---新型集團均坐落大石橋市,全市擁有各類鎂產品企業570多家,年產各種鎂製品700多萬噸,高品級鎂製品的種類、產量、出口以及鎂製品企業裝備水平、創新能力均居全國第一位。大石橋市高度重視科學技術的應用,充分發揮校企合作和產學研的優勢,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目前,全市已有130餘家企業與國內外10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

大石橋市是國家確定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和優質米生產基地。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完善現代農業園區和示範基地建設,形成了具有產業化特點的優質米、水果、蔬菜、柞蠶、畜禽、淡水養殖六大產業基地。

大石橋市積極主動地融入國際經濟大循環,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地實施對外開放,「親商、安商、富商」是鎂都人始終信守的宗旨,「法治、誠信、效率、雙贏」已經成為鎂都人與外來投資者合作的基本方針。行政審批大廳、外商投資服務中心和科技創業中心,為投資者提供全方位服務,已有德國雷法、美國英格索蘭、韓國浦項鋼鐵、韓國元進、日本伊藤忠、日本住友、日本岩井、印度博拉、英國美頓、俄羅斯耐火材料聯合體、加拿大卻爾其等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家知名企業來大石橋投資辦廠、合資合作,並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大石橋市第三產業快速發展,餐飲服務業,商貿流通業、現代物流業、中介服務業及旅遊業等不斷壯大,現已形成裝飾材料、小商品、果菜、汽車、成品油、煤炭、鎂製品等具有一定規模的專業批發市場。城區內,三山大廈、興隆大廈、龍泉山莊、鵬源酒店、富祥酒店等高標准、高品位的商業購物、餐飲服務、文化娛樂場所有十幾處。大石橋市城市繁榮、產業發達,已成為沈陽和大連之間的重要商埠。

大石橋市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和服務功能健全完善,城鄉居民收入與消費水平位居全省縣(市)、區前列。2005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849元,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290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75.8億元,人均達到1萬元以上。人們對吃、穿、住、用、行等方面的消費要求標准高、質量好。河畔花園、富麗花園等住宅小區標准高、功能全、質量好,具備了省內一流水準。教育城建設規模大、設計新、標准高、教學質量好,已成為馳名省內外的重要學府。城鄉居民家庭用彩電、冰箱以及通訊設備等中檔消費品基本普及,家用轎車等高檔消費品也佔有一定份額,全市恩格爾系數不斷下降,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

大石橋這地方,原來不叫大石橋。聽老人們講,是先有路家店,後有大石橋。這里還有個故事呢。說是早先年,這里山連著山,山裡的樹密密匝匝的,沒人敢進去。山下是一片草地,沒有人家。後來在南頭十字街酒廠以東的地方,有了十幾戶人家,成了一個小村落。有一家姓路的開店,這個小村落的人們就叫他路家店。緊挨著路家店西面有條淤泥河,咋叫淤泥河呢?傳說那河水是觀世音菩薩瓷瓶中的聖水,聖水流到哪兒,連石頭都擋不住,全變成泥沙。這條河水湛清湛清的,一眼可看見河底的淤泥。別看河是淤泥河,河底可挺結實,人過馬走,從沒有陷進去的,大夥兒都說是菩薩保佑過河的人。有一年上秋的時候,從打河西來了一個老頭兒,過河時讓河水激了一下,住到店裡就病倒起不來了。路家店的掌櫃害怕老頭兒死在店裡,想攆老頭兒,沒好意思張口。一來二去也不知過了多少日子,老頭兒的病竟然好了起來,卻欠下路家店十兩銀子。

路家店跟老頭兒要,老頭兒說:"我身上也沒有這十兩銀子,這樣吧,我給你們鑿個石頭。"老頭兒說完就從山上鑿了一塊大方石頭,交給路家店的掌櫃,對他說:"你家門前的這條河,人們來來往往不方便,今年官家准能修大橋,到時候我送你的這塊石頭,就能派上用場。要有人來用你這塊石頭,你要十兩銀子就行?路家店的掌櫃半信半疑的,只好讓老頭兒走了。

時間不長,官家真就在路家店門口修石橋了,監工的什麼料都預備了,就差柱腳石沒有,開不了工。他派人四下找一找,沒想到路家店門口有塊柱腳石,監工的就找路家掌櫃,要這塊石頭。路家掌櫃挺奇怪,心裡話,這老頭兒說話咋這么准?就對監工的說:"你怎麼偏偏看中我家這塊石頭?"監工的說:"不是我看中你這塊石頭,你這塊石頭正是我修橋非用不可的,到別處找也沒找到,你就要個價吧。"路家掌櫃心想,這塊石頭就算有用,也不值十兩銀子,可那老頭兒叫我要十兩,我就要十兩,看他給不給。拿定了主意,路家掌櫃的就說:"我這塊石頭是一個老頭送的,你非要不可,就給十兩銀子吧。"監工的見路掌櫃疑疑遲遲的,不知啥原因,正怕他不賣,聽他張口要十兩銀子,也不管是多是少,怕他反悔,趕緊給路掌櫃的扔下十兩銀子,把石頭抬走了。

做買賣的人都不怕多,路掌櫃見監工痛痛快快地給了十兩銀子,把石頭抬走了,心裡真就後悔了。他想,我再多要十兩八兩的,監工的也能給。東西不論好壞,缺者為貴。別說多要十兩八兩的,就是三十兩二十兩也得給我。路家掌櫃的這么一想,越想越後悔得不得了。他對家裡的人說:"走,咱們去找監工的再多要幾倆去。"路家掌櫃領著人找到監工說:"我這塊石頭不賣了。"監工的問:"怎麼不賣了?"掌櫃的說:"賣賠了。"監工的心想,十兩銀子也不少了,就問:"你還想要多少?"掌櫃的見監工的這么問,以為要多少都能給,開口就要五十兩,把監工的氣壞了,說:"你別尋思你那塊石頭是個寶,做柱腳石還興不行呢,你不賣就搬走吧!"路家掌櫃的一聽,也來了氣:"不賣就不賣,看你沒有柱腳石咋修橋?"他叫上店裡的人,就去搬石頭。沒曾想,石頭安在橋上,怎麼也搬不動。見了這情景,修橋的人都問路家掌櫃這塊石頭的來歷。掌櫃的一說,大夥兒都說那老頭兒就是匠神魯班。

打這往後,據說發多大的水,也從不敢沖這座石頭橋。這座橋下淤泥河的水憋多高,也不走橋面;水多急,橋也紋絲不動。

7. 中國的古代遺址都有哪些分布在什麼地方

中國古代遺址非常多,數量巨大而分散,因此只列舉10個最著名的作為代表。

  1. 北京故宮。明清兩代皇朝的故居,已有1000年以上歷史。

  2. 西安秦始皇陵。中國第一代皇帝秦始皇的陵墓,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3. 圓明園遺址。位於北京市,原為清朝皇家園林,八國聯軍侵華時被焚毀。

  4. 西漢南越王陵。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西漢南越國第二代國王趙昧之墓,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5. 西夏王陵。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國少數民族政權「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墓,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6. 布達拉宮。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中國少數民族吐蕃人所建造的宮殿,距今已超過1000年歷史,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7. 高句麗皇城及貴族墓葬。位於吉林省集安市,北方游牧民族高句麗所建立的政權,至今已有500年歷史。

  8. 馬王堆。位於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出土的漢代女屍歷經2000餘年,屍身不腐,被譽為「考古界的奇跡」。(馬王堆並非干屍)

  9. 湖南大學。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湖南大學前身為嶽麓書院,建於公元976年,是中國惟一具有1000年歷史的學府。

  10.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始建於公元493年,集合歷代皇朝的佛像和書法摹本,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8. 大石橋的歷史

大石橋市地域歷史悠久。從境內金牛山猿人古化石遺址和遠古石棚「巨石文化」遺址考證,早在28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古為幽州屬地,秦漢屬遼東郡,唐高宗總章三年(公元668年)屬安東都護府。東北光復曾以市建制,新中國成立後一直為營口縣政府所在地。1992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大石橋市是對外開放城市之一。 中國鎂都---大石橋市位於美麗的遼東半島中部,地處東經122°07′30〃--122°59〃,北緯40°18′--40°56′。南與蓋州接壤,北與海城毗鄰,東與岫岩相依,西倚營口市並與盤錦隔河相望。地域東西相距89公里,南北相距34公里。地勢東西狹長,東高西低,界限分明。東部山區,中部丘陵,西部平原。地貌「五山一水四分田」。 大石橋市古為幽州屬地,秦屬遼東郡,漢屬元菟郡,唐屬安東都護府,民國初始建營口縣,1938年撤消營口縣,分屬海城、蓋縣兩縣所轄,1946年4月成立營口縣,1992年11月28日撤消營口縣設大石橋市(縣級市)。 大石橋市現轄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4個行政管理區,13個鎮,252個行政村。全市總面積1610平方公里,行政區劃面積150平方公里,規劃區面積160平方公里。總人口7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1萬人,非農業人口22萬人。 大石橋市屬北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9.3℃,無霜凍日167天。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630.5毫米左右。境內有天然人工河流28條,河流總長578公里,水庫14座,水域面積1.53萬公頃。全市土地面積16萬公頃。耕地面積5.22萬公頃,其中水田面積3.32萬公頃,旱田面積1.9萬公頃。林場面積5.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27%。 大石橋市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的礦產有24種,開發利用的有18種,其中鎂質礦產資源儲量居全國首位,總探明儲量44.56億噸,佔全省的66.9%,保有儲量43.63億噸,佔全省的67.1%,是世界「四大鎂礦產地」之一。其中,菱鎂礦總探明儲量30.06億噸,保有儲量29.19億噸。 大石橋市文化底蘊豐厚,有距今28萬年的金牛山古猿人遺址、遠古時期的巨石文化遺址石鵬、名貫北國的迷鎮山娘娘廟等人文自然景觀幾十處。 大石橋市交通便捷暢達,哈大公路、哈大電氣化鐵路貫穿全境,沈大高速公里、沈大至北京高速公路在大石橋市匯集。大石橋火車站是遼南鐵路樞紐、國家一等站。大石橋市距東北第二大港口鮁魚圈港45公里,距營口港23公里。驅車去沈陽、大連國際機場只需一個半小時,去北京也只有5個小時的路程。 大石橋市是全國科技百強縣和國家鎂質材料產業化基地,連續三年進入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行列。截至2005年末,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實現165億元,工業總產值實現360億元,年產值超億元企業達到35家,年納稅額超百萬元以上企業達到102家,其中超億元企業1家。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7.3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94197萬元,一般預算收入35850萬元,實際利用外資4300萬美元,出口創匯3.12億美元,大石橋已成為環渤海經濟圈中經濟實力強、整體形象好、開放程度高的現代化城市。 大石橋市工業基礎雄厚,經過多年發展,現已形成以鎂質材料、新型建材、機械加工、服裝紡織、農副產品深加工為主的六大支柱產業和以青花、盼盼、嘉晨、新型、金龍、金輝、群益、金鼎、永壯等企業集團為基礎的工業體系,特別是鎂質材料產業在全市國民經濟中佔有極其重要地位,產值佔全市工業經濟總量的50%以上。2002年12月,大石橋市被國家科技部確立為國家鎂質材料產業化基地,2005年4月,被中國耐火材料行業協會授予中國鎂都---大石橋「全國鎂質耐火材料生產和出口基地」稱號。亞洲第一大鹼性耐火材料生產企業---營口青花集團、國內最大重燒鎂砂生產企業---嘉晨集團和國內最大的電熔鎂砂生產企業---新型集團均坐落大石橋市,全市擁有各類鎂產品企業570多家,年產各種鎂製品700多萬噸,高品級鎂製品的種類、產量、出口以及鎂製品企業裝備水平、創新能力均居全國第一位。大石橋市高度重視科學技術的應用,充分發揮校企合作和產學研的優勢,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目前,全市已有130餘家企業與國內外10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 大石橋市是國家確定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和優質米生產基地。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完善現代農業園區和示範基地建設,形成了具有產業化特點的優質米、水果、蔬菜、柞蠶、畜禽、淡水養殖六大產業基地。。

9. 遼寧都有什麼名盛古跡啊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遼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自秦王朝統一中國,到大清王朝的建立,歷朝各代在方土地上留下了眾多富有傳奇色彩的文物古跡。尤以中部的沈陽故宮、關外三陵等清前史跡,南部的近代戰爭史跡和西部的秦漢、遼宋、明清史跡馳名中外。從丹東鴨綠江口到葫蘆島碣石海濱,遼寧海岸線綿延2100多公里。名山秀水、奇特景觀遍布遼東半島與遼西走廊。有沈陽、大連、鞍山、撫順、本溪、丹東和錦州等七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各具特色;有東北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萬里長城唯一的水上長城-葫蘆島九門口長城;有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沈陽故宮、撫順永陵、沈陽福陵和昭陵以及清前史跡-赫圖阿拉城、遼陽東京城和東京陵;有世界上最大的玉佛-鞍山玉佛;有世界上最長的可乘船游覽的充水溶洞-本溪水洞;有世界最大的極地海洋動物館-大連虎灘極地館;有世界最佳高爾夫球場之一-大連金石灘高爾夫球場;有世界上最大的19億年前的天外來客-沈陽古隕石;有世界第二大葦田--盤錦雙檯子濕地自然保護區;另外,沈陽怪坡、大連黃渤海分界線、蛇島、錦州筆架山、盤錦紅海灘等奇特景觀聞名遐爾;千山、鳳凰山、棋盤山、醫巫閭山、冰峪、海棠山、鴨綠江、薩爾滸、清河、五女山、天華山等山水風光,秀美多姿。遼寧民風民情淳樸自然,濃烈熾熱。大連國際服裝節、沈陽國際冰雪旅遊節、鞍山千山國際旅遊節、撫順滿族文化旅遊節、本溪楓葉節、丹東鴨綠江國際旅遊節、營口望兒山母親節、鐵嶺民間藝術節等節會活動異彩紛呈,深受中外遊客的歡迎。 以沈陽-大連-丹東為三個點構成的遼寧金三角旅遊熱線,覆蓋了歷史名城沈陽、浪漫之大連、世界玉都鞍山、啟運之地撫順、楓葉之都本溪、國門江城丹東、樂器之城營口、歷史古城遼陽、小品藝術之鄉鐵嶺九個城市,接待量分別占國際和國內遊客和97%和82%;以葫蘆島-錦州(包括朝陽、阜新)-盤錦為代表的「引客入遼」遼西旅遊線,將渤海濱城葫蘆島、遼西重鎮錦州、塞北明珠阜新、三燕古都朝陽和鶴鄉紅海毯盤錦成為連接關內外的熱點旅遊城市。 http://www.3608.com/province/p_intro_21.html

10. 大石橋的風景名勝

石棚山石棚位於蓋州市二檯子農場石棚村南台地上。東南距許家屯5公里,東北距九寨2.5公里,所以又稱它為「許家屯石棚」、「九寨石棚」。石棚建造的年代大約在青銅時代,或更早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是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地上建築,為巨石文化的傑作。1963年遼寧省政府公布該石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國務院將石棚山石棚公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關於史前石棚的建造用途,有幾種說法,有的說是墓葬,有的說是祭祀場所,還有的說是宗教活動場所等。 金牛山古人類遺址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大石橋市永安鎮西田屯村海拔69.3米的金牛山之上,山周長1240米,面積約0.308平方公里,是中國東北地區最早的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1988年國務院將其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4年9月到12月,北京大學考古系呂遵諤教授帶領的考古系舊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生,在金牛山進行教學實習時,發現了一批罕見的古人類化石和他們的居住面,同層出土的還有大量動物化石。這次發現引起了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出土的同屬於一個成人個體的人類骨骼化石,包括頭骨、脊椎、尺骨、髖骨、腕骨、足骨和趾骨等50餘件,其材料之完整為世界所罕見。
前砬山烽火台,在大石橋市金橋開發區前砬山村南。此台為明代所建。台基為花崗岩條石砌築,其上是大塊青磚建造的台身,白灰勾縫,最上部分的垛口仍可見。方形台通高12米,底邊長為10米,由底向上逐漸內斂。烽火台保存的基本完好,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史載,明朝沿海各省,經常遭受倭寇騷擾,民不安生,朝廷便在沿海設立防禦據點。 黃丫口自然生態旅遊景區,面積11萬余畝,位於大石橋市東部山區建一鎮黃丫口村。黃丫口景區群山系長白山系龍崗山脈千山余脈,海拔206——967.8米之間。景區森林覆蓋率90%。有山泉眼15處,為大清河東支流發源地之一。狍子、狐狸、狼等野生動物50餘種。
黃丫口自然生態旅遊景區以以春杜鵑、夏野花、秋紅葉、冬霧凇代表物候景觀,以紅松林、草葯園、野菜園、核桃林、雜木林代表森林景觀,以革命歷史、名人名事、古老寺廟代表人文景觀,以「黃丫口」、「血化杜鵑」、「九缸十八鍋」、「老母寺」、「虎頭山」、「白果樹」、「不老泉」、「福祿壽松」 等神話傳說代表民間傳統文化景觀,構成「十一景」、「五園」、「三寺」、「一廟」的二十處黃丫口地貌與人文景觀。景區最著名的是杜鵑坡,每年從五月中旬開始,這里的野生杜鵑花會競相開放。 迷鎮山旅遊區位於營口大石橋金橋開發區,緊鄰營大公路。迷鎮山高163.8米,原名晾甲山。 傳說唐王東征時,曾在此晾曬衣甲,因此得名。
迷鎮山上共有古建築三組,即娘娘廟、大戲樓和海雲寺。其中,娘娘廟坐落在迷鎮山主峰,坐北朝南,依山為基,有前、中、後三殿。娘娘廟曾三次毀於戰火,三次重建。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