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南古遺址
① 龍南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叫龍南
龍南縣位於江西省最南端,東鄰定南,南連廣東和平、連平,西毗全南,北接信豐,素有「江西南大門」之稱。自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建縣以來,已有千餘年歷史。全縣國土面積1640.55平方公里,轄5鄉、8鎮、2場、共有11個居委會、94個村委會;總人口29萬,有少數民族畲族,人口600多人。
古為南野地,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置龍南縣。據《龍南縣志》:因縣境北有龍頭山,縣城在山之南,故名。另據《郡縣釋名》:以縣位居百丈龍潭之南,定名龍南。
龍南縣是全國對外開放縣,105國道貫穿南北.京九鐵路橫跨東西。龍南縣歷史悠久,資源豐饒,山川秀麗,人文薈萃,已成為政策、地理、交通優勢極為突出的江西省全方位開放的南大門。
近幾年,龍南縣各方面建設飛速發展,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投資環境。信息通訊快捷,五千門程式控制電話、行動電話、無線尋呼系統和圖文數字傳輸通訊均已全部開通。現有六家7等級賓館,接待條件齊備,菜餚風味獨特。「太平香菇」、「龍南大蒜」、「龍南板栗」馳名中外。境內有30多種礦產資源,尤以高釔混合氧化稀土儲量多,佔世界總最的70%以上。目前己形成稀土、建材、輕紡、食品、竹木加工五大工業體系,其中有國優、部優、省優、地優產品,龍南牌高釔混合氧化稀土、美威牌腐竹、玉岩牌水泥等產品,以質優價廉暢銷國內外市場。甲魚、鰻魚、美國牛蛙、美國山雞等特種養殖正形成規模,特色農業發展迅猛。
龍南縣氣候溫和、四季宜人。境內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主要旅遊名勝風景區有位於贛粵邊界、105國道線上的武當山,是省級風景名勝區;有造型奇特、功能齊備、建築精巧的客家圍屋:有保存著豐富的亞熱帶低海拔特色珍稀動植物種的九連山原始森林;有歷代名人手書岩刻藝術寶庫之一的玉石仙岩;有堪稱「小三峽」的龍頭灘,氣勢磅礴的龍頭瀑布群;有可健身療養的湯湖溫泉山莊。這些瑰麗奇特的山水風光和獨具魅力的人文景觀,令人留連忘返。
建置沿革
春秋時期,龍南地屬吳。
周元王三年(前473)冬十月,越滅吳,龍南地屬越。
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楚滅越,龍南地屬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分全國為36郡,龍南地屬南縣,隸九江郡。
西漢高帝四年(前203),改九江郡為淮南國。六年,析淮南國置豫章郡,領18縣。龍南地屬南 縣,隸屬章郡。
新莽改豫章群名九江郡。龍南地屬南 縣,隸九江郡。
東漢建武元年(25),復改九江郡名豫章郡。龍南地屬南縣,隸豫章郡。
獻帝興平二年(195),析豫章地置廬陵郡。龍南地屬南縣,隸廬陵郡。
三國吳孫權嘉禾五年(236),分廬陵郡地置廬陵南部都尉,析南縣置南安縣,縣治在今南康。龍南地屬南安縣,隸廬陵南部都尉。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改廬陵南部都尉名南康郡,改南安縣名南康縣。龍南地屬地康縣,隸南康郡。
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改南康郡為南康國。龍南地屬南康縣,隸南康國。
齊武帝永明元年(483),南康國復名南康郡。龍南地屬南康縣,隸南康郡。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改南康郡為虔州。龍南地屬南康縣,隸虔州。
煬帝大業元年(605),虔州復名南康郡。龍南地屬南康縣,錄南康郡。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復改南康郡為虔州。龍南地屬南康縣,隸虔州。
高宗永淳元年(682)析南康東南地置南安縣。龍南地屬南安縣,隸虔州。
玄宗天寶元年(742),復改虔州為南康郡,改南安縣為信豐縣,析信豐縣地置百丈 ,不久升百丈,名丈鎮,不久又改百丈鎮稱虔南鎮。時龍南即虔南鎮,地屬信豐縣,隸南康郡。
肅宗乾元元年(758),南康郡復名虔州。時龍南即虔南鎮,地屬信豐縣,隸虔州。
後梁貞明四年(918),吳楊隆演改虔南鎮為虔南場。時龍南即虔南場,地屬信豐縣,隸虔州。
南唐保大十一年(953),以信豐虔南場置龍南縣,隸虔州。因縣治在龍頭山(一說百丈龍潭),又一說「百丈龍灘」之南,取名龍南。
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升龍南為中縣。
宣和三年(1121)改龍南縣名虔南縣。
紹興二十三年(1153)改虔州為贛州;又改虔南縣為龍南縣,隸贛州。
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並龍南入信豐縣,隸贛州。
成宗元貞二年(1296)改贛州為路。時龍南地屬信豐縣,隸贛州路。
至大二年(1309)復置龍南為縣,隸贛州路。
明太祖吳二年己已(1365),常遇春攻贛州,改贛州路為府。龍南縣隸贛州府。
隆慶三年(1569)割龍南縣高砂、下歷、橫江3堡地並安遠、信豐縣割地共建定南縣。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割龍南大龍、新興2堡地並信豐縣割地建虔南廳。
民國元年冬,廢府及直州,龍南縣錄江西省政府。
民國3年劃全省為4道,龍南縣屬贛南道。
民國15年廢道,龍南縣復隸江西省政府。
民國21年劃全省為13個行政區。第十三行政區轄龍南、虔南、定南、安遠、尋鄔5縣,駐龍南。
民國22年第十三行政區與第十一行政區合並,改名贛南政務專區,專員公署先設大庾後遷贛州,龍南縣屬之。
民國23年春,改贛南政務專區為第九行政區,龍南縣屬之。
民國24年,縮改全省為8個行政區;第四行政區轄11個縣,治所贛州。龍南縣屬第四行政區直至1949年解放前夕。
1949年8月19日龍南解放,隸贛州分區督察專員公署。9月,改屬贛西南行政公署贛州分區。
1950年9月撤銷贛西南行政公署,龍南縣改屬贛西南人民行政公署。
1951年6月撤銷贛西南人民行政公署,龍南縣改屬贛南行政公署。
1954年6月撤銷贛州專員公署,龍南縣改屬贛南行政公署。
1964年5月撤銷贛南行政公署,龍南縣改屬贛州專員公署。
1968年2月撤銷贛州專員公署,龍南縣改屬贛州專區革命委員會。
1971年2月撤銷贛州專區革命委員會,龍南縣改屬贛州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7月撤銷贛州地區革命委員會,龍南縣改屬贛州地區行政公署至今。
② 龍南縣的名勝古跡
太平抄橋位於江西省龍南縣楊村鎮街道北面一公里許的太平江上,橋身設計獨特,為兩孔三墩、四拱雙層重疊組合石拱橋,它緊聯嵐嶺嶂和水口嶺,是龍南縣重點保護的文物之一。楊村太平橋,是典型的廊橋結構,兩孔三墩、四拱雙層重疊組合石拱橋,上層有四通涼亭,亭頂四周三耙飛檐相襯,橋跨兩岸,宛如長虹,氣勢磅礴,蔚為壯觀,被《世界橋梁大觀》收錄。已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③ 龍南光古山在什麼地方
網上查詢一下。
④ 贛州有哪些文物古跡
有通天岩風景名勝區、八境台、郁孤台、蔣經國舊居、古城牆、上猶陡水湖風景區、上猶客家第一漂、上猶五指峰風景區、崇義陽嶺森林公園、崇義聶都溶洞、大余梅關古驛道、大余丫山景區、於都紅軍長征第一渡、會昌漢仙岩、瑞金葉坪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會址、瑞金沙洲壩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舊址、瑞金羅漢岩、瑞金密溪古民居 這個是名勝古跡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共64個點。
其中歷史文物6處7個點:贛州古城牆;贛州通天岩石窟;贛州佛塔1處5個點(贛州慈雲塔、信豐大聖寺塔、安遠無為塔、石城寶福院塔、大余嘉佑寺塔);贛縣大寶光塔(玉石塔);大余梅關古驛道;龍南客家圍屋1處2個點(關西新圍和楊村燕翼圍)。近現代史文物4處52個點:瑞金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舊址群1處33個點、興國革命舊址群1處5個點、於都紅軍長征出發地1處14個點、寧都起義指揮部舊址1處。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4處。代表性的有贛州文廟、七里鎮古瓷窯遺址、玉虹塔、瑞金龍珠塔、寧都山堂古窯址、寧都翠微峰摩崖石刻、於都嶺背鎮水頭明代步蟾坊、興國中共江西省委舊址、贛縣白鷺村建築群、會昌古城牆、會昌羊角水堡、石城楊村坊式亭、尋烏潘任墓。
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99處。代表性的有贛州城區的郁孤台、八鏡台、蔣經國先生舊居、東園古井、建春門浮橋、七里鎮萬壽宮等。
省級歷史文化名村5處。即龍南縣關西鎮新圍村、安遠縣鎮崗鄉老圍村、尋烏縣澄江鎮周田村、於都縣橋頭鄉上堡村、瑞金市九堡鎮密溪村。
市級歷史文化保護街區3處。即南市街、灶兒巷、中山路。
市級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名錄225處。代表性的有贛州城區的魏家大院、三潮井、陽明路至至聖路騎樓、章亞若舊居、標准鍾、贛州鑄錢監遺址、中共華南分局擴大會議舊址、寧都縣的東龍古村落、安福棋盤老街、上猶縣的大石門古村落,石城縣的陳聯客家古民居等。
⑤ 龍南在哪裡
龍南縣位於江西省最南端,東鄰定南,南連廣東和平、連平,西毗全南,北接信豐,素有「江西南大門」之稱。自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建縣以來,已有千餘年歷史。全縣國土面積1640.55平方公里,轄5鄉、8鎮、2場、共有11個居委會、94個村委會;總人口29萬,有少數民族畲族,人口600多人。
古為南野地,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置龍南縣。據《龍南縣志》:因縣境北有龍頭山,縣城在山之南,故名。另據《郡縣釋名》:以縣位居百丈龍潭之南,定名龍南。
龍南縣是全國對外開放縣,105國道貫穿南北.京九鐵路橫跨東西。龍南縣歷史悠久,資源豐饒,山川秀麗,人文薈萃,已成為政策、地理、交通優勢極為突出的江西省全方位開放的南大門。
近幾年,龍南縣各方面建設飛速發展,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投資環境。信息通訊快捷,五千門程式控制電話、行動電話、無線尋呼系統和圖文數字傳輸通訊均已全部開通。現有六家7等級賓館,接待條件齊備,菜餚風味獨特。「太平香菇」、「龍南大蒜」、「龍南板栗」馳名中外。境內有30多種礦產資源,尤以高釔混合氧化稀土儲量多,佔世界總最的70%以上。目前己形成稀土、建材、輕紡、食品、竹木加工五大工業體系,其中有國優、部優、省優、地優產品,龍南牌高釔混合氧化稀土、美威牌腐竹、玉岩牌水泥等產品,以質優價廉暢銷國內外市場。甲魚、鰻魚、美國牛蛙、美國山雞等特種養殖正形成規模,特色農業發展迅猛。
龍南縣氣候溫和、四季宜人。境內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主要旅遊名勝風景區有位於贛粵邊界、105國道線上的武當山,是省級風景名勝區;有造型奇特、功能齊備、建築精巧的客家圍屋:有保存著豐富的亞熱帶低海拔特色珍稀動植物種的九連山原始森林;有歷代名人手書岩刻藝術寶庫之一的玉石仙岩;有堪稱「小三峽」的龍頭灘,氣勢磅礴的龍頭瀑布群;有可健身療養的湯湖溫泉山莊。這些瑰麗奇特的山水風光和獨具魅力的人文景觀,令人留連忘返。
建置沿革
⑥ 龍南客家三大古祠堂是哪三大
左轉龍南吧
⑦ 龍南客家哪三大古祠堂
在龍南縣數百棟古祠堂中,其規模,其宏偉,唯有龍南縣渡江鎮象塘村荷恩塘與象塘村臨近的蓮塘曾姓祠堂,及里仁鎮栗樹園的紀縉堂,堪稱為龍南客家三大古祠堂~
⑧ 江西省最南端的龍南縣,定南縣,全南縣,尋烏縣,自古以來都是廣東省的領土,現在為啥劃入江西省的版圖
定南縣,全南縣,尋烏縣歷史上屬於贛州管轄。
萬曆四年(1576年),以安遠縣原轄尋烏等15堡另置長寧縣,隸贛州府。至此,贛州府領12縣,南安府領4縣。
民國三年(1914年),江西設潯陽、豫章、廬陵、贛南4道。贛州屬贛南道,道治贛縣,轄贛縣、於都、信豐、興國、會昌、安遠、長寧(現尋烏縣)、龍南、全南、定南、寧都、瑞金、石城、南康、大余、上猶、崇義17縣。
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贛南各縣,後成立贛西南行政公署,轄贛州、寧都、吉安3專區。其中贛州專區領18縣(市):贛州市(8月析贛縣贛州鎮設贛州市)、贛縣、南康、大余、上猶、崇義、信豐、龍南、定南、全南、安遠、寧都、於都、興國、瑞金、會昌、石城、尋烏。
(8)龍南古遺址擴展閱讀
2016年3月,贛州蓉江新區獲批成立,是贛州市成立的城市新區,是贛州市政府派出機構,為正縣級建制。管理區域范圍:北起上猶江(鳳崗至蟠龍段),南至潭口鎮上元村,西起蓉江(潭口龍嶺交界段)。
東至章江,包括潭東鎮、潭口鎮全域,以及蟠龍鎮武陵村、壩上村、當塘村、虎形村、籮渡村等5個行政村全域(含黃金村位於壩上村的部分土地),黃金嶺街道辦事處坪路村、新路村等2個行政村全域。
⑨ 什麼是古建築龍南縣境內有古建築嗎如果有請舉例
龍南是圍屋之鄉300多年的圍屋非常之多。關西塔楊村太平橋
⑩ 龍南家鄉文化遺產作文400字
長城是世界上的一個奇跡,它像一條巨龍盤踞在中國北方的遼闊的土地版上,長城權全長約12600里。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的結晶,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徵和中華民族的驕傲。
遊客們,我們已經來到了著名的八達嶺長城上,兩旁的山上,是蒼松翠柏,雲遮霧障,禽鳥齊鳴,溪流淙淙,好像處處充滿了詩情畫意。
您往遠處看,可以發現這里的長城分為南、北兩峰,蜿蜒於山脊之上,龍騰虎躍、氣象萬千,景色十分壯觀。長城依山而建,高低起伏,曲折綿延。這段長城的牆體是用整齊巨大的條石鋪成,有的條石長達2米,重數百斤。內部填滿泥土和石塊,牆上頂地面的地方鋪滿方磚,十分平整。
牆頂外側築有高2米的垛口,上有瞭望孔,下有射擊口,內側建有宇牆。城牆每隔一段,築有一個堡壘似的方形城台。城台有高有低,高的叫敵摟,是守望和軍士住宿的地方;低的叫牆台,高度與城牆相差不多但突出牆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邏放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