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
『壹』 三星堆遺址在哪裡
三星堆古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分布面積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歷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范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
現有保存最完整的東、西、南城牆和月亮灣內城牆。三星堆遺址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昭示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屬中華文明的母體,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
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寶貴的人類文化遺產,在中國的文物群體中,屬最具歷史、科學、文化、藝術價值和最富觀賞性的文物群體之一。
在這批古蜀秘寶中,有高2.62米的青銅大立人、有寬1.38米的青銅面具、更有高達3.95米的青銅神樹等,均堪稱獨一無二的曠世神品。而以金杖為代表的金器,以滿飾圖案的邊璋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屬前所未見的稀世之珍。
(1)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擴展閱讀:
歷史價值:
因為三星堆遺址的發現,與長期以來歷史學界對巴蜀文化的認識大相徑庭,有些地方甚至完全不同。歷史學界一向認為,與中原地區相比,古代巴蜀地區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地方,與中原文明沒有關聯或很少有交往。
而三星堆遺址證明,它應是中國夏商時期前後,甚至更早的一個重要的文化中心,並與中原文化有著一定的聯系。驗證了古代文獻中對古蜀國記載的真實性。
以前歷史學界認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是黃河流域,然後漸漸的傳播到全中國。而三星堆的發現將古蜀國的歷史推前到5000年前,證明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證明了長江流域地區存在過不亞於黃河流域地區的古文明。
『貳』 廣漢三星堆遺址的主要考古發現及意義
要考研是嗎?
這是老師講義上關於三星堆的全部內容,給你了,你要不加些分幾太不夠意思了.
三.長江上游的三星堆文化
1.分布
三星堆文化是以三星堆遺址作為典型文化遺存命名的。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廣漢縣城的西北部,遺址發現於 1929年(一說1931年),1980-1981年進行大規模的發掘。遺址總面積1 2 平方公里,有數十個地點組成的長方形遺址群。
三星堆文化分布范圍:以成都平原為中心地區, 西起漢源、雅安一線,東到長江三峽兩岸,北到陝西漢中,南到長江兩岸。三星堆文化遺址大多分布在瀕臨河流的高台地、低階地。
有學者將與三星堆遺址一、二號器物坑年代相當的成都十二橋遺址歸入了三星堆文化的范疇。
2.分期
根據三星堆遺址的地層關系,可將三星堆文化遺存分為四期。
第一期:
泥質灰陶約占 65%,余為夾砂褐陶。紋飾主要為平行線劃紋,鏤孔、錐刺紋和水紋數量較少。器形有外壁褐色內壁黑色的鏤孔圈足豆、翻唇高領廣肩細泥灰陶罐、灰陶盆、侈口深腹缸等。以罐為主,陶缸和鏤孔圈足豆為具有特徵性的器物。
第二期:
以夾砂褐陶為主,泥質褐陶次之。紋飾主要有粗細繩紋、弦紋、劃紋、附加堆紋、網紋、戳印紋、篦紋、菱形紋等。早期出現的鏤孔圈足豆,到第二期豆盤加深變大,圈足上的鏤孔減少至一、二孔,圈足由外撇變為向內弧曲。第二期新出現的器形有喇叭形大口罐、陶盉、高柄豆、平底盤、細頸壺、陶杯、器蓋等,同時出現極少量的鳥頭形把陶勺。
第三期:
以夾砂褐陶為主,次為泥質褐陶,泥質陶在陶器中所佔的比例比第二期減少。紋飾以繩紋為主,占 85% 以上。新出現的紋飾有米粒紋、乳釘紋、蚌殼紋、雲雷紋、網格紋等。主要器形有高柄豆、小平底罐、高領罐、廣肩罐、圈足盤、壺、鳥頭形把勺、蠶等。以高柄豆、小平底罐、鳥頭形把勺的數量最多。
第四期:
典型器有尖底杯和尖底罐等。同類遺物也見於新繁水觀音等遺址。
也有學者將三星堆文化第一期從三星堆文化中排除,取名為寶墩文化。
3.年代
第一期:相當於龍山文化晚期。14c 測定的年代數據,較早的為距今 4700 年,較晚的為距今 4075 ±100 年,樹輪校正為距今 4500 ± 150 年。
第二期:相當於二里頭文化至商初,屬夏商之際。14C 測定距今 4000-3500 年。
第三期:相當於二里岡期,屬早商時期。14C 測定距今 3765 ± 80 年。
第四期:屬商末周初。14C 年代為距今 2875 士 70 年,樹輪校正為距今 3005 ± 105 年。
4.文化特徵
1)文化遺物
三星堆文化的陶器,典型器形有下腹內收的小平底罐、細長柱狀柄的豆、瘦袋足盉、鳥頭形長柄勺、尖底小盞、 角形尖底杯等。銅器有扁平長援戈、圓形空首鉞、寬葉長骹矛、扁平式短劍、罍、尊以及造型獨特的人面像、人頭像、動物模型等。玉石器比較發達,出土時多放在罍、尊之內。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工具,器形有斧、錛、鑿、鋤、鏟;第二類為玉石禮器, 器形有璋、戈、矛、琮、璧等,其中以眾多的璋最具特色。
2)古城址[P495]
三星堆遺址東、西、南三面,發現有城牆。北面可能以鴨子河為天然屏障,或被河水沖垮。現存城址面積約3.6平方公里。城牆有清楚的夯層,由牆體及內、外護坡組成。在城址內發現有密集的居民區、制陶窯址1座、玉石器作坊2處、祭祀坑7座(或稱「器物坑」)及墓葬4座。
古城牆的建築年代,上限為商代早期或稍早,下限到商末。根據文獻記載,城址可能是魚鳧族或杜宇族蜀王的都邑所在。
2001年在成都發現的金沙遺址,年代可與三星堆相銜接,文化面貌一脈相承。發現有房址、陶窯、墓葬、祭祀遺跡。出土金器、銅器、玉器、石器、象牙等2000件。其中玉器達900件。遺址規格較高。有學者推測金沙遺址是繼三星堆遺址衰落後,與商代晚期興起的古蜀國有一都邑性中心遺址。
3)建築遺跡
為木結構建築遺跡,並使用了竹和草質材料。有干欄式、平地溝槽式和木構台基的木構建築,使用多種搭接和榫卯結構,以木骨泥牆和圓木建築為特徵。
在遺址內發現兩個大型祭祀坑。此外還發現有可能是祭壇的遺存以及數座墓葬。
4)祭祀坑
(1)一號祭祀坑:
為長方形豎穴,口大底小。坑口長 4.5 -4.64 米,寬 3.3 -3.48 米。坑底較平,長 4.1 米,寬 2.8 米,深 1.46 - 1.64 米。在東壁正中及東北、西南兩壁東南側各有一條坑道向外延伸。祭祀坑及三條坑道內均填黃褐土,層層夯實。填土內有少量陶片、灰燼以及經火燒過的冶鑄銅器的泥蕊。
坑內埋置金、銅、玉、石、骨、陶、象牙等器物420 余件。其中銅器178件,金器4件,玉器129件,還有象牙器等,另有海貝及約 3 立方米的燒骨碎渣。根據器物的疊壓情況,可知這些器物放置次序: 首先投放玉石器,然後投放金杖、銅人頭像、銅人面像、銅罍、銅尊等大型銅器, 再倒入燒骨渣,最後放置陶盞、陶器座、銅戈等器物。
坑內骨渣雜有竹木灰燼, 坑內不見煙熏痕跡。說明這些骨渣在入坑前就己焚燒砸碎。骨渣屬於大型動物。推測這些骨渣,是用於祭祀的犧牲「燔燎」後的骨骸渣。
坑內器物大多殘破變形, 其原因: 一部分器物是填土夯打所致,一部分是「燔燎」時焚燒毀壞的。有的器物是有意識破壞後放置在不同的部位。
一號祭祀坑,時代相當於殷墟一、二期之交。大體屬早商時期。
(2)二號祭祀坑
為長方形豎穴,長 5.3 米,寬 2.2-2.3 米,深 1.4-1.68 米。坑底西南高, 東北低。 坑內填黃色五花土, 填土經夯打。
坑內遺物分上、中、下三層疊壓。下層堆積主要為大量草木灰燼、炭屑、小型青銅器、青銅獸面、青銅樹枝、玉石器及大量的海貝。中層堆積主要為大型青銅器,如大型立人像、車形器、大型人面像、人頭像、樹干、樹座、尊、罍等。上層堆積物主要由 60 余枚大象門齒縱橫交錯地疊壓在一起。
中層的青銅立人像由腰部折斷成兩段。尊、罍、彝等青銅禮器的外表都塗有硃色, 器內都裝有海貝和玉石器等。遺物有明顯的煙熏火燒痕跡。人面像大部分被打破或燒壞,象牙及骨器之類也明顯地有燒焦的痕跡,有的玉石器被燒裂。推斷被破損的遺物中大多是入坑前舉行某種儀式時有意損壞的,一部分是夯土時打碎的。
祭祀坑中共出土1300餘件器物,其中銅器735件,金器61件,玉器486件。青銅器器形有大型立人像、人頭像、人面像、尊、罍、彝、車形器、神樹、雞、鳥、鈴、獸面、瑗、雲形飾片、蛇及其他異形器;玉石器有戈、璋、鑿、瑗、環、刀、舌形器、珠、管等。大型青銅立人像 1 尊, 花冠高 17.7 厘米,冠下至足底高 163.5 厘米,座高 78.8 厘米, 通高260 厘米。兩棵青銅神樹,其中 1 棵,殘高 350 厘米,樹幹上有枝、葉、花、果、飛禽走獸和鈴等掛飾。玉璋 15 件。
二號坑與一號坑同在一個區域, 相距僅 30 米,屬於同一性質的祭祀坑。二號祭祀坑時代晚於一號祭祀坑,約相當於殷墟二期偏晚至三、四期之間。
(3)一、二號祭祀坑祭祀的方式及對象
《爾雅•釋天》:「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瘞(音疫)埋,祭山曰庪懸,祭川曰浮沉。」三星堆遺址兩座祭祀坑可能採用「燔燎」、「瘞埋」、「庪懸」等方式。
兩個祭祀坑所出遺物的表面都有火燒煙熏痕跡, 同出大量的竹木炭、灰燼以及被燒裂的玉石器、青銅器等,應是進行「燔燎」的遺址。
百件遺物和犧牲經火燎後, 又全部埋入坑中,即屬「瘞埋」。
二號坑內出土的兩棵青銅樹上均懸掛許多飛禽走獸、果實等,這反映當時採用了懸祭法。
從兩個坑出土遺物來看, 其祭祀方法不是單一的,而是採用了燔燎、瘞埋、懸祭等綜合祭祀形式。
兩個祭祀坑的祭祀對象也是多元的,即為祭天、祭地、祭山川, 並「迎神驅鬼」。
祭天時一般都築台, 把供奉的犧牲和祭品放在柴上燒,使煙氣達於天上。《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實柴祀日月星辰。」兩個祭坑中出土遺物經過火燒,反映了祭天的形式。
祭地多採用瘞埋、灌祭等法。一、二號坑內出土近千件遺物就是燒燎後再埋入坑中的。
二號坑內出土的許多「牙璋」,可能是祭山的專用禮器。二號坑出土的璋刻著跪拜人和以牙璋祭山的圖案。二號坑內出土的兩棵青銅樹上懸掛的飛禽走獸等掛飾, 都是供奉山神的祭品。《山海經•海內經》:「有木,青葉紫莖,玄花黃實,名曰建木。」《淮南子• 墜形》:「建木在都廣,眾帝自上下。」由此推測,二號祭祀坑內的兩棵高達 3 米的青銅樹, 可能是「建木」,是蜀人迎神、迎天帝的天梯。
也有學者對祭祀坑說提出異議,進而提出A,「薩滿式」巫術活動後的「厭勝」性埋藏;B,杜宇族滅魚鳧族後夷其宗廟、焚其宗彝的結果;C,蜀王火葬幕等看法。
『叄』 想知道: 德陽市 廣漢市三星堆遺址的具體地點 在哪
是三星堆游園路吧
河邊上的路
一直走
往三星的那個方向走
要過了博物館
注意左邊的路
應該看得到的
沒有立牌子
但綠化不一樣
進去後一直往左走
途中有很多農家樂
風車啊
然後再裡面就是祭祀坑了
有點遠
『肆』 三星堆遺址位於哪裡
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南距成都40千米。遺址分布在古馬牧河南北兩岸,沿河一帶東西長5~6千米,南北寬2~3千米,面積約12平方千米,是我國目前范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出土文物最精美、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文化、古城、古國遺址。遺址年代上溯至新石器時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遺址內還有 3.5平方千米的相當於商代早期的蜀國都城遺存。
距廣漢城西幾千米的中興城真武村一帶,明清以來,一直有文物出土,但並無重大影響。村民燕道誠家一次偶然的勞作卻掀動了隱藏在歷史舞台遠端的古蜀王國的帷幕。生於清咸豐三年的燕道誠,本是位有功名的讀書人,曾任縣知事。1929年早春的一個下午,其長子燕青寶在住房旁的林盤里挖小井准備用水澆菜田時,發現一坑玉石器。第二天,燕道誠率領全家大小,把坑中的玉石器取出來,拿到房中清點。共有璧、璋、釧、珠、刀、斧及玉料共幾百件。坑底,有一個用石板蓋著的小石槽,裡面裝著五個玉琮。此後三星堆遺址被陸續發掘,解放後,這些玉器被燕家的後人交給了政府。
『伍』 三星堆遺址在什麼地方
三星堆古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分布面積12平方千米,距今專已有5000至3000年歷史,是迄今屬在西南地區發現的范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現有保存最完整的東、西、南城牆和月亮灣內城牆。三星堆遺址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昭示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屬中華文明的母體,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
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寶貴的人類文化遺產,在中國的文物群體中,屬最具歷史、科學、文化、藝術價值和最富觀賞性的文物群體之一。在這批古蜀秘寶中,有高2.62米的青銅大立人、有寬1.38米的青銅面具、更有高達3.95米的青銅神樹等,均堪稱獨一無二的曠世神品。而以金杖為代表的金器,以滿飾圖案的邊璋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屬前所未見的稀世之珍。
『陸』 去玩是去四川省德陽廣漢市三星堆遺址還是去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當然是去四川省德陽廣漢市三星堆遺址嘍。那才是實物啊。是歷史遺跡。博物館是後人建造的。
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先看博物館,再看遺址,就更全面了。
『柒』 三星堆遺址位於哪裡呢
四川省廣漢市抄西北的鴨子河襲南岸。
遺址簡介:
三星堆遺址群規模巨大,范圍廣闊,古文化遺存大多分布在鴨子河南岸的馬牧河南北兩岸的高台地上,遺址群平面呈南寬北窄的不規則梯形,是四川古代最大最重要的一處古文化遺存。
已確定的古文化遺存分布點達30多個,三星堆遺址群的年代范圍前後延續2000年,所出的了大量陶器、石器、玉器、銅器、金器,具有鮮明的地方文化特徵,自成一個文化體系,已被中國考古學者命名為「三星堆文化」。
(7)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擴展閱讀
遺址意義:
1、三星堆遺址是從蠶叢、柏灌、魚鳧到杜宇、開明等歷代蜀王世系所代表的不同經濟時代的都邑文化最早匯集的結穴處,提供了典型的古蜀城邦國家文化特徵的識別體系,填補了巴蜀城市文明早期起源和發展史的空白。
2、三星堆遺址展現了古蜀人恢詭浪漫、舂容大雅的藝術世界和鏗訇辯肆、不師故轍的文化心理,很值得考古學家們探索。
3、三星堆遺址為古代東方文明增添了新的篇章,為學術界留下了不同文明之間開放交流、互補互融的歷史經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星堆遺址
『捌』 四川三星堆遺址,是歷史上哪個朝代呢
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北,面積約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歷史,它是迄今發現的范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蜀文化遺址。
以前學界普遍認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是黃河流域,夏商朝都發源於此,然後漸漸的傳播到全中國。而三星堆遺址的發現證明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都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甚至長江流域文化並不亞於黃河流域地區的古文明。
『玖』 三星堆遺址在哪裡
三星堆古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距四川省省會成都40公里,東距廣漢市區7公里,是一座由眾多古文化遺存分布點所組成的一個龐大的遺址群。1988年1月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星堆古遺址分布面積12平方公里,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歷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范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現有保存最完整的東、西、南城牆和月亮灣內城牆。
三星堆古遺址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昭示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屬中華文明的母體,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在中國的文物群體中,屬最具歷史、科學、文化、藝術價值和最富觀賞性的文物群體之一。有高2.62米的青銅大立人、有寬1.38米的青銅面具、更有高達3.95米的青銅神樹等,均堪稱獨一無二的曠世神品。而以金杖為代表的金器,以滿飾圖案的邊璋為代表的玉石器等。
『拾』 四川廣漢的三星堆文物和遺址展現了四川古代怎樣的社會風貌
其實古代三星堆就像是天上的雲,有時像羊,有時像狗······每回個人的感覺都不同,答彷彿是人間走了一朝,體會就是自己的心得。所以自由身臨其境,才會有所獲得。建議最好去三星堆遺址那邊看看,很多古代的城牆都化為泥埂了,隱隱約約有古代大都城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