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遊記快閱讀答案
1. 你所讀過的最經典的名著的章節是什麼
小說《活著》,余華的小說大都比較虐心,特別是《活著》,在這部小說里,余華像個殘忍的劊子手,把鮮血淋漓的現實割給你看。你讀到某一段的時候忍不住覺得,福貴(主人公)最悲慘的人生也不過如此了吧,但總是還有更悲慘的事情在等著他。不斷給你希望,然後再給你更大的絕望。讀到最後連你都麻木了,不會再流一滴眼淚。
2. 求浪游記快全文譯文
沉復<br ??/>
沉復沉復(1763 -1825),字白,美藝清乾隆28年,出生於長洲(今江蘇蘇州)。專清代文學家。 「浮生屬六記。工人的詩歌和散文。根據」浮生六記「的觀點,他出生在助手家庭,沒有參加科舉考試,一次賣畫他們的生計。乾隆四十二年(1777 AD )與他的父親在浙江紹興,學習。四十九年的乾隆年間(1784年),乾隆皇帝巡南,沉福盛佳和他的父親打招呼。來到蘇州葡萄酒中,他和他的妻子,陳雲的感覺非常好,因為它是家庭悲劇,夫妻倆一直住在外地,通過跌宕起伏,他的妻子去世後,他來到四川,作為參謀長。自那時以來,情況不明。沉復既不是學者的樹,也沒有文人墨客,他出生在眾議院穿著的,閱讀教師,
3.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的原文和翻譯
山水的怡情悅目,如雲煙般在眼前飄逝,只不過領略其大概,不能盡興探尋到幽僻的妙境。我凡事都喜歡獨出己見,不屑於。所謂名勝的標准,貴在心有所得,有些名勝,並不覺得它有何妙處,有的不是名勝,卻自認為妙不可言。
我十五歲那年,父親稼夫公住在紹興趙縣令的衙門里任幕僚。有一位趙省齋先生.名叫趙傳,是杭州的名儒。趙縣令延請他教授孩子的學業,我父親也叫我投拜在先生門下。在閑暇的日子裡出外遊玩,我們來到吼山。靠近吼山看見一個石洞,裡面豁然空闊,四面都是懸崖峭壁,俗名叫「水園」。臨水建構了五間石閣,對面石壁上有「觀魚躍」三字。水流深不可測,相傳有巨大的魚潛伏其中,我投魚餌來試探,僅僅見到不足一尺的魚兒躍出水面來爭食。石閣後面有條通旱園,旱園內亂石林立,有的像拳頭胡亂矗立,有的橫向攤開如手掌,有的柱石削平了頂端,再在壘塊大石頭,人工雕鑿的痕跡清晰可見,毫無可取之處。游覽完畢,我們在水閣里設宴飲酒,叫隨從燃放爆竹,轟然一響,千山萬壑一齊回應,好像聽到了打雷的聲音,這是我小時候暢游的開始。
到紹興的第二年,趙先生因為雙親年邁而不能遠游他鄉,所以在家中設館授徒。我於是也跟著到了杭州,西湖勝景也因此得以飽覽暢游。要說結構的精妙,我認為以龍井為最佳,若論小巧玲瓏,天園排在第二位。山石的奇妙則首選天竺山的飛來峰和城隍山的瑞石古洞。水之佳則在玉泉,因為那裡水清魚多,有種活潑的趣味,大概最不值得看的,就是葛嶺的瑪瑙寺。其他像湖心亭、六一泉等景緻,各有各的妙處,不能一一說盡,但都不脫脂粉氣,反而不如小靜室那樣幽雅僻靜,情趣接近於天然。
蘇小小的墓在西冷橋旁邊,成八角形,立了一塊碑,用大字刻著「錢塘蘇小小之墓」。從此,憑弔古跡的騷人墨客,再不用左右徘徊四處尋找了!我想自古以來湮沒於而不能流傳的忠烈們的魂魄,本來就不可數盡,即使流傳但不能久遠的也不在少數。小小一個歌妓罷了,從南齊到如今,卻,這大概是靈氣所聚集的地方,作了西湖山水點綴的緣故吧!
西冷橋北面幾步遠的地方有崇文書院,我曾經和同學趙緝之在這里投考。當時正值長夏,我們起得很早,出了錢塘門,過了昭慶寺,上了斷橋,坐在石欄桿上。旭日即將升起,朝霞從柳葉外映照過來,枝條的形態充分展現,極其美麗。在白的幽香里,一股清風徐徐吹來,令人身心都覺得清爽。走到崇文書院,考題還沒有出。午後交了卷,和緝之在紫雲洞納涼。紫雲洞很大,可以容納幾十人,洞頂的石孔可以透過日光。有人擺了些小桌子和矮凳子,在這里賣酒。我們便寬衣喝了點小酒,嘗了嘗干鹿肉,味道很好,用鮮嫩的菱角和雪白的蓮藕下酒,微有醉意才走出紫雲洞。緝之說:「有朝陽台,非常高曠,何不乘興一游?」我也興致大發,奮勇登上山巔,只覺西湖如,杭州城如彈丸,錢塘江如練帶,極目遠望,可達數百里。這是我有生以來見到的第一大景觀。
4. 學習總動員年度總復習七年級語文答案,人教 課外文言文閱讀&古詩詞賞析的通關訓練拜託各位鄉親了
1.《在山的那邊》選自《長江文藝》作者:王家新。這首詩表達了一種信念,蘊含了一個哲理。詩人以群山和大海為意象,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難,用爬山比喻艱苦奮斗,從而告訴人們,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斗,理想境界終將實現。作品:《紀念》《游動懸崖》
2.《走一步,再走一步》選自《當代少年》。作者:莫頓•亨特,美國作家。作者通過「我」童年時的一段爬山經歷,感悟到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成一個個小困難,一步一步戰勝小困難(各個擊破),最後就能戰勝最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在於走好每一步,要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3.《短文兩篇》
①《蟬》選自《承教小記》作者:小思,原名:盧瑋鑾(luán)採用托物言志贊美了生命的珍貴。主旨:人的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好好活著。
②《貝殼》選自《幻思——席慕容散文賞析》作者:席慕容。主旨:生命雖然有限卻應該好好面對它,創造它,讓它顯得像貝殼一樣美麗,令人珍惜,驚嘆。
4.《紫藤蘿瀑布》選自《鐵簫人語》。作者:宗璞。宗璞,女,原名馮鍾璞,筆名有任小哲、豐非等。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主要內容:這是一篇托物抒情的寫景散文,作者對如今盛開的紫藤蘿花的描寫,追憶十多年前(「文革」時期)紫藤在一種極「左」思想的嫗遣下被砍的遭遇,揭示其象徵意義:「花和人都有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文中寫花實際上是寫人,寫由人組成的社會。一片繁茂的花象徵著當前社會的繁榮昌盛和充滿活力,同時也是借花來贊美生命的美好與頑強。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紅豆》《桃園女兒嫁窩谷》《不沉的湖》《後門》《知音》等。
5.《童趣》選自《浮生六記•閑情記趣》。沈復,字三白,長洲人,清代文學家。主要內容:這是一篇充滿童趣的文章,作者以生動的筆調,充分展示聯想和想像,追憶自己的童年生活,表現了「物外之趣」,反映兒童豐富的想像力和天真的童趣。《浮生六記》共六卷。各卷標題依次為《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
6.《理想》選自《流沙河詩集》作者:流沙河,當代詩人。原名余勛坦。文章主旨:本詩通過不同的角度比喻理想的內涵,贊美理想對於人生的深刻意義,從而號召人們要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並為之努力奮斗。主要作品有《寄黃河》《窗》詩歌集《農村夜曲》《告別火星》《草木篇》《故園六詠》等。
7.《短文兩則》
①《行道樹》選自《張曉風自選集》。作者張曉風。以行道樹比喻無私奉獻者,借行道樹的自白,抒寫奉獻者的襟懷,贊美奉獻者的崇高精神。
②《第一次真好》選自《無言歌》作者:周素珊。作者以第一次看見柚子樹而引發對第一次看見十姊妹鳥的雛鳥的回憶,並總結自己的感受,認為「第一次的感覺」是生命中難得的寶貴經驗,它不僅帶給我們新鮮、刺激,更帶給我們生活的新領域和人生的閱歷。
8.《人生寓言》選自《周國平文集》。作者:周國平,主要內容:怎樣面對財富和不幸是兩則寓言的主旨。
①《白兔和月亮》寓言從白兔得月又棄月中講述了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的道理,因而告誡我們面對財富要有正確的認識。
②《落難的王子》寓言則是從一個王子的人生經歷中得出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的結論,並由此引申,說明人世間沒有不能忍受的苦難。告訴我們:厄運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堅強起來。
9.《我的信念》選自《現代人的智慧》作者:瑪麗居里,法籍波蘭物理學家、化學家。著名科學家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文章主旨:《我的信念》是居里夫人對自己的性格、為人和理想、信念的總結與回顧。文章先概括說明作為一個人,要有堅忍不拔的精神朵有信心,以此來統領起全篇。從這一點出發,她那頑強的意志,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她那淡泊名利,甘於寧靜和簡單,不為世俗所誘惑的品格;她對以自由學者的身份在自由國家進行自由學術研究的渴望;她對科學研究的極度興趣和極大熱情,正是她取得世人所矚目的巨大成就的關鍵所在。我們從作者的回憶中不難看出她的理想和信念。著有《同位素及其組成》、《論放射性》等。
10.《論語》十則。選自《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現在山東省曲阜市東南)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創始人,封建社會中被尊稱為「聖人」。《論語》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是封建社會讀書人的必讀之書。
11.《春》選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文章主旨:《春》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靈,借孩子的眼睛對春天作了全面、精細的觀察,抓住春天的特點,准確、生動地描繪出江南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發了對春天的贊美之情,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思想感情。全文分為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主要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你我》《倫敦雜記》,文藝論著《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等。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綠》等。
12.《濟南的冬天》選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著名作家。主要內容:作者抓住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以山、水為主要描寫對象,用准確、優美的文學,從不同角度描寫了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抒發了熱愛祖國河山的可貴感情。主要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無名高地有了名》《龍須溝》《茶館》。
13.《夏感》作者:梁衡。寫出了夏天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表達了對夏天的熱愛和對勞動者的贊美。
14.《秋天》選自《預言》作者:何其芳,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原名:何水芳。文章主旨:在《秋天》里,詩人用最精粹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描繪了三幅畫面。每一節詩就是一幅畫面——農家豐收圖,霜晨歸魚圖,少女思戀圖。作品有散文集《畫夢錄》
15.《古代詩歌四首》
①《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這是樂府詩《步出夏門行》中的第一章。作者:曹操,字孟德,沛國譙郡(今安微毫縣)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詩人將自己昂揚奮發的精神融於詩中:寫山島的盎然生機,寄託了他的昂揚鬥志;寫滄海的波瀾壯闊,表達了他豪邁的進取精神;寫滄海吞吐日月的景色,顯示了他有博大胸襟和氣吞山河的氣概。
②《次北固山下》選自《全唐詩》作者:王灣。第三聯點明詩人行旅的時間。這是殘冬將盡,新春伊始之際,又是殘夜將盡,黎明來臨之時。「海日生殘夜」,這是一幅多麼壯美的江上日出圖!明明是江上日出,詩人卻稱「海日」。這並非有意誇張,而是真實的感受。由於江面遼闊,水天一線,朝日躍升之際,真使人恍如置身於萬頃滄海之中。朝日的光輝驅走了殘夜,但誰也不會忘記,這一派光明的景象恰好是孕育在那業已消逝的寒夜之中。下句「江春入舊年」寫時序的變換。這種變換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新春與舊年的界限是那樣模糊,以至於詩人感到。是「江春」闖入了「舊年」。海日緊接殘夜面生,江春不待舊年之完結而入。時光流逝,天運無情,而詩人「猶自音書滯一鄉」,怎麼不激起強烈的眷懷故土之情呢?
③《錢塘湖春行》選自《白氏長慶集》作者:白居易。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四句是白居易此詩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為搶眼的句子,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在對天空中的小鳥進行了形象的擬人化描寫之後,白居易又把視線轉向了腳下的植被。前用擬人的手法渲染,後用人的感受來襯托,白居易就是因為有著這樣一副難得的美學家的欣賞眼光,獨具慧眼地發現它的動人之處,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賜予人類的這一人間天堂。
④《天凈沙 秋思》選自《全元散曲》作者:馬致遠,元代傑出的戲劇家、散曲家。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里的枯藤,老樹給人以凄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給人感到幽雅閑致。12個字畫出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古道西風瘦馬,詩人描繪了一幅秋風蕭瑟蒼涼凄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一層荒涼感。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詩人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通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將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的寓於圖景中。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這時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了一位漂泊天涯的遊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凄苦的秋風,信步滿游,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恰當地表現了主題,這首小令是採取寓情於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顯示主題,完美地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16.《化石吟》作者:張豐。文章主旨:本文是一首敘事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和神奇景象,從而贊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17.《看雲識天氣》作者:朱泳燚 這是一篇介紹識別天氣的方法的說明文作者用生動形象和語言,勾畫出千姿百態的雲,使讀者從中得到許多識別陰晴雨雪的天氣知識。專著《葉聖陶的語言修改藝術》。
18.《綠色蟈蟈》選自《昆蟲的故事》作者:法布爾,法國作家、著名昆蟲學家。本文主旨:這是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作者採用生動活潑的筆法,把蟈蟈寫得活靈活現,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字里行間洋益著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19.《月亮上的足跡》作者:朱長超。文章主旨: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指出登月活動的重大意義。
20.《山市》選自《聊齋志異》卷六。作者:蒲松齡。字留仙,清代文學家。本文不僅寫出了山市變化莫測的景象,而且表達了目擊者的感情,有很美的意境,值得欣賞。
21.《風箏》選自《野草》。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文章主旨:《風箏》回憶了「我」的一件少年往事,並由此抒發了自己懺悔、自責的思想感情。「我」向來不愛放風箏,並且不允許自己的小兄弟放,一次還粗暴地毀掉了他苦心孤詣做好的風箏。但是後來,在「我」接觸了外國教育方面的書籍後,卻發現自己做錯了,於是非常懺悔,渴望得到補救。但當「我」對已屆中年的小兄弟提及此事時,小兄弟已經忘卻。對此,「我」不僅沒有釋然,反倒心情更加沉重。揭露了「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這一科學道理。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自由,活潑的天性的扼殺。著有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吶喊》《墳》《熱風》《彷徨》《華蓋集續編》等專集,中篇小說《阿Q正傳》,雜文《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
22.《羚羊木雕》選自《東方少年》。作者:張之路。文章主旨:本文以羚羊木雕為線索,記敘了「我」和爸爸媽媽之間發生的一場矛盾,贊美了小朋友們真誠無私的友愛,含蓄地批評了父母輕義重財的行為,告誡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們純真的感情。
23.《散步》作者:莫懷戚。文章主旨:《散步》一文敘寫了祖孫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現出一家人之間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24.《散文詩兩首》
①《金色花》選自《泰戈爾詩選》。作者:泰戈爾。印度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文章主旨:乍看之下,這是一首寫兒童與母親嬉戲的詩歌,所表達的是兒童對母親的愛,並無奇特之處。但泰戈爾之所以是大文豪,就在於他的詩作能夠在普通詩人的感覺和思路止步之處繼續向前,朝更深處邁進,進入「入神」的境界。早期作品有詩集《暮歌》《晨歌》《國王和王後》,長篇小說《小沙子》《沉船》《戈拉》,劇本《摩吉多塔拉》《郵局》《紅夾竹桃》,詩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等。
②《荷葉 母親》作者:冰心。這是一篇借景寫人,托荷贊母的散文。文章從自家院子里的蓮花寫起,重點寫雨中的蓮花,在雨中作者發現荷葉掩蓋起蓮花,觸動了自己,於是產生了聯想,想起了母親,想起了母親愛護兒女的情景,於是藉此景抒發自己對母親保護兒女成長的感情。這樣寫荷花是為了寫「我」。寫荷葉是為了寫母親,達到「我」是雨打風擺的荷花,而母親則是替荷花抵擋風雨的荷葉的境界。是啊,連荷葉都會自覺地保護荷花,何況母親愛護自己的子女。於是在結尾處寫道:「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簡單幾筆點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坎坷磨難,只有母親是保護自己度過人生路上坎坷與磨難的人。
25.《世說新語》兩則 選自余嘉錫《世說新語》,作者:劉義慶。
26.《皇帝的新裝》選自《安徒生童話和故事選》。作者:安徒生。丹麥著名童話作家。文章主旨:本文通過一個昏庸無能而又窮奢極欲的皇帝被兩個裝成織工的騙子所騙,光著身子遊行的詼諧故事,幽默而辛辣地諷刺了封建統治階級的奢侈、昏庸、虛偽、愚蠢和自欺欺人的醜行。課文具體描寫的是看不見的、實際上根本不存在的「美麗的新裝」,深刻揭露了皇帝及大臣們的丑惡靈魂。著有《拇指姑娘》《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
27.《郭沫若詩兩首》選自《郭沫若全集》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詩人、學者。主要內容:
①《天上的街市》這首詩取材於我國古代有關牛郎織女的傳說。它借豐富奇特的想像,描繪了神妙的天街景象,表達了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嚮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②《靜夜》這首小詩,寫於詩人留學日本時期。作者通過對月光、松樹、疏星、天河、白雲這些景物的描寫,描繪了一幅極其寧靜美好的月夜晚景圖,表達了對時代的失望情緒,也隱隱流露出對祖國、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代表詩集有《女神》《星空》。
28.《女媧造人》作者:袁珂。神話學家。四川省新繁人。主要內容:課文詳細敘述了女媧造人的過程,表現了原始初民對人類自身來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當時社會生活條件下所做出的極富想像力的解釋。論著有《中國古代神話》《古神話選釋》《山海經校注》《神話論文集》等。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選自《金波作品精選》(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1997年版)。作者:金波。文章主旨:文章從「影子」「螢火蟲」對盲孩子的關愛、幫助中,概括出大家都應該來關愛弱者,只有「愛」才能使他們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這個主題。
30.《寓言四則》中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選自《伊索寓言》。作者:伊索。古希臘寓言作家。《伊索寓言》是古希臘、古羅馬時代流傳下來的故事,經後人匯集,統歸在伊索名下。《塞翁失馬》選自《韓非子•說難》。作者:韓非,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智子疑鄰》選自《淮南子•人間訓》。《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作者:劉安。主要內容:《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諷刺了那些妄自尊大,愛慕虛榮的人。《蚊子和獅子》諷刺了那些取得成績便得意忘形的人,由於忽視自己的短處,勢必要被小人物打敗。《智子疑鄰》說明聽意見只應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麼人提出來的,對人不能持偏見。《塞翁失馬》比喻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為好事
名著導讀
Ⅰ:《繁星》《春水》
《繁星》是詩集,由164首小詩組成。冰心一生信奉「愛的哲學」,她認為「有了愛,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斷唱出了愛的贊歌。她最熱衷於贊頌的,是母愛。除了摯愛自己的雙親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愛自己的三個弟弟。她在後來寫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讀者.通訊十三》里,還把三個弟弟比喻成三顆明亮的星星。冰心贊頌母愛,贊頌人類之愛,贊頌童心,同時她也贊頌大自然,尤其是贊頌她在童年時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頌大自然,歌頌童心,歌頌母愛,成為冰心終生創作的永恆主題。《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小詩組成。同樣是在《晨報副鐫》上最先發表,不過《春水》的問世要比《繁星》晚三個月。在《春水》里,冰心雖然仍舊在歌頌母愛,歌頌親情,歌頌童心,歌頌大自然,但是,她卻用了更多的篇幅,來含蓄的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
代青年知識分子的煩惱和苦悶。她用微帶著憂愁的溫柔的筆調,述說著心中的
感受,同時也在探索著生命的意義,和表達著要認知世界本相的願望。
Ⅱ:《伊索寓言》
伊索,生於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寓言家,傳說他是個奴隸,後獲得自由,因「褻瀆神明」終遭殺害。
伊索寓言,來自民間,所以社會地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較突出的反映。如對富人貪婪自私的揭露;對惡人殘忍本性的鞭韃;對勞動創造財富的肯定;對社會不平等的抨擊;對懦弱、懶惰的諷刺;對勇敢斗爭的贊美。還有許多寓言,教人如何處世,如何做人,怎樣辨別是非好壞,怎樣變得聰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臘人生活和斗爭的概況、提煉和總結,是古希臘人留給後人的一筆精神遺產。
伊索寓言,文字凝練,故事生動,想像豐富,飽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藝術性於一體。其中《農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龜兔賽跑》、《牧童和狼》、《農夫和他的孩子們》等已成為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故事。
《伊索寓言》是寓言中的精華,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參照天津新蕾出版社編譯的《伊索寓言》中的部分故事在天津市網路少年宮有關欄目中推薦給愛好文學的小朋友們,希望你們喜歡。並從中得到教益。
《伊索寓言》採用連載的方式,定期更換故事內容,我們力求譯文生動、活潑,自然樸素。每個故事加有點評,以幫助小讀者理解其豐富的內涵;所有寓言都配有插圖,文畫相得益彰,以增強寓言的藝術感染力。
本學期重點:
① 文言文:《陳太丘與友期》,《論語十則》,《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② 課內現代文:《春》,《濟南的冬天》,《荷葉 母親》,《風箏》,《天上的街市》
5. 初一上學期語文第一單元卷子 人教版 帶答案
編輯本段]文章簡介
童趣,即兒童的情趣。
其主要特點就是天真爛漫,回純潔無邪,活潑可愛,無憂無答慮,無牽無掛。兒童一般都是有童趣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深厚,人變成熟、穩重了,也有城府、有心計了,童趣也就盪然無存了,所以,童趣也是兒童最可寶貴的財富。
亦有《童趣》一文,稍微改編後收錄於人教2001版初一上冊語文課本第5課
一種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過想像和聯想,會變成美麗而又奇特的東西。
[編輯本段]作者作品
沈復(1763年—1825年),字三白,號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於長洲(今江蘇蘇州)。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隨父親到浙江紹興求學。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復隨父親恭迎聖駕。後來到蘇州從事酒業。 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著《浮生六記》自傳體小說。
《浮生六記》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題,依次是《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據考ぃ
6. 《浪遊記快》的閱讀理解
沈復的《浮生六記》(現僅餘四記),其中一記《浪遊記快》,記載沈三白平生所游之趣味佳可道者。 初讀《浮生六記》時對沈復的性格頗為迷惑,既引以為同調,又覺得他對芸娘的壽夭負有責任,應引以為戒。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自己了解更多,從而對沈復也了解更多,縱有千言萬語也只化成這一句「半恃才情半浮華」了。沈復不幸身為家奴之後代,而「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未嘗稍減。用他自己的話說:「余凡事喜獨出己見,不屑隨人是非,即論詩品畫,莫不存人珍我棄,人棄我取之意;故名勝所在貴乎心得,有名勝而不覺其佳者,有非名勝而自以為妙者。」特立獨行是需要滿腹才情做底子的,否則便是輕狂淺薄。沈復習幕、經商都是不得意而為之,深心裡喜的是「呼朋引類,劇飲狂歌,暢懷游覽」,不惜「計米商柴而尋歡」(芸娘語),這便是他性格中浮華的一面,宜為子弟戒。 沈復所謂「浪遊」,並不是昆侖俠下山——住必上房,食不厭精。沈復「浪遊」是為了打工。那時節沒有報紙刊登招聘廣告,全靠人託人介紹入幕坐館。又無勞動合同保障,一不小心開罪東家或遭同儕排擠,只得卷鋪蓋回家。在此人生困境下,沈復猶能寄情山水,所謂「輪蹄處處逐煙霞」,確實難能可貴。如今有佳山佳水之處無工可打,有工可打處必熱鬧不堪,想「浪遊」也不可得了。 潘近僧《浮生六記》序中詠道:「眼底煙霞付筆端,忽耽冷趣忽濃歡;畫船燈火層寮月,都作登州海市觀。」沈復愛「冷趣」,愈是人稀鳥寂、山幽地僻之處,游興愈熾。沈復也愛「濃歡」,南下廣州,在沙面揚幫花船上冶遊而樂不思吳。 ……寮適無客。(寮者,船頂之樓。)鴇兒笑迎,曰:「我知今日貴客來,故留寮以相待也。」余笑曰:「姥真荷葉下仙人哉!」遂有平頭移燭相引,由艙後,梯而登,宛如斗室,旁一長榻,幾案俱備。揭簾再進,即在頭艙之頂,床亦旁設,中間方窗嵌以玻璃,不火而光滿一室,蓋對船之燈光也。衾帳鏡奩,頗極華美。喜兒曰:「從台可以望月。」即在梯門之上,疊開一窗,蛇行而出,即後梢之頂也。三面皆設短欄,一輪明月,水闊天空。縱橫如亂葉浮水面者,酒船也;閃爍如繁星列天者,酒船之燈也;更有小艇梳織往來,笙歌弦索之聲雜以長潮之沸,令人情為之移。余曰:「『少不入廣』,當在斯矣!」 惜余婦芸娘不能偕游至此。…… 在沈復的時代,無功名職守的平民狎妓並不存在有違綱紀倫常的問題,卷一中芸娘甚至「盟妓」為夫君作伐牽線。時至今日,廣東得改革開放之先機,日夕為銷金之地,卻再也見不到沈復筆下之潮聲燈影里的沙面月夜了。因此,我搜盡枯腸,再也想不出比潘詩「畫船燈火層寮月」更好的句子,只得掠他人之美了。末句「春夢無痕客為家」,兼集蘇東坡「事如春夢了無痕」詩意和李後主「夢里不知身是客」詞意。 中國的傳奇相當於西方的通俗小說,讀者花錢原本為了看故事,外帶一點淺淺的教訓。至於他人的身世,或社會問題,或終極關懷,原不在讀者操心之列。也許讀者自己要操心的事已經太多了:下崗,健康,兒女的升學或就業,衣食住行,柴米油鹽,等等,等等。《浮生六記》不是傳奇,所以差一點就湮沒於世,排成活字後,也終於沒有成為暢銷書。
7. 七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學習與評價答案
自己親自做一遍吧。網上好像查找不到相應的答案。對搞不懂的題目,可以上傳題目內容,以方便為你回答。
8. 有關童趣的練習題,並帶有答案
《浮生六記》目錄
卷一 《閨房記樂》
卷二 《閑情記趣》
卷三 《坎坷記愁》
卷四 《浪遊記快》
卷五 《中山記歷》
卷六 《養生記道》
沈復的《浮生六記》被人教版初二語文教材所收錄。
沈復的《浮生六記》的部分篇章被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教材所收錄。
沈復的《浮生六記》的部分篇章被人教版初一語文上冊教材所收錄,名為《童趣》。
沈復的《浮生六記》的部分篇章也同時被蘇教版初一語文上冊教材所收錄,名為《幼時記
趣》。
原文: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蚊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童趣譯文】 我回想(自己)年幼的時候,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連最細微的事物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遇到細小的事物,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紋理,所以時常能夠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樂趣。 夏天蚊子發出雷鳴般的聲音,我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我心裡這樣想,那成千上百隻的蚊子,果然都變成鶴了。我昂著頭看它們(蚊子),脖子因此變得僵硬了。我又把蚊子留在未染色的帳子里,慢慢地把煙噴向它們,讓它們沖著煙霧邊飛邊叫,形成了青雲白鶴的景色,用我來看,它們果真就像鶴一樣在雲端鳴叫,我為此高興得拍手叫好。 我常常在土牆高低不平的地方、花台上雜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身體,使身子和花台一樣高;聚精會神地看,把雜草當作樹林,把蟲子和螞蟻當作野獸,把土塊碎石突起的地方當作山陵,把凹下去的地方當成山溝,我的精神融入其中,心裡感到愉快而滿足。 有一天,我看見兩只蟲在草間爭斗,(便蹲下來)看它們,看得興致正濃時,突然有個體形龐大的傢伙以拔倒山壓倒樹的氣勢沖過來,原來是一隻癩蛤蟆,它舌頭一吐,兩只小蟲就全被它吞到肚子里去了。(當時)我年紀還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聲驚叫出來,(等我)神志恢復時,捉住癩蛤蟆,抽了它十幾鞭子,把它趕到別的院子里去了。 內容概要
《浮生六記》以作者夫婦生活為主線,贏余了平凡而又充滿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遊各地的所見所聞。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陳芸情投意合,想要過一種布衣蔬食而從事藝術的生活,由於封建禮教的壓迫與貧困生活的煎熬,終至理想破滅。本書文字清新真率,無雕琢藻飾痕跡,情節則伉儷情深,至死不復;始於歡樂,終於憂患,漂零他鄉,悲切動人。此外,本書還收錄了清代名士冒襄悼念秦淮名妓董小宛的佳作《影梅庵憶語》。
沈復(1763年—1825),字三白,號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於長洲(今江蘇蘇州)。清代文學家。著有《浮生六記》。陳芸為沈復表姐,長沈復十月,二人幼即無猜,芸生而聰慧,刺綉之餘漸通吟詠,沈復眷其才思雋秀,締姻。及長,花燭之夕,比肩調笑,恍同密友重逢。自此耳鬢廝磨,親如形影,常寓雅謔於談文論詩間。二人琴瑟和鳴二十三年,年愈久情愈密,家庭之內,同行同坐,初猶避人,久則不以為意。
沈復曾於七夕鐫「願生生世世為夫婦」圖章二方,沈復執朱文,陳芸執白文,以作往來書信之用。二人又曾請人繪月下老人圖,常常焚香拜禱,以求來生仍結姻緣。陳芸於珠寶不甚愛惜,於破書殘畫反極珍視。芸嘗著沈復衣冠與夫一同出遊,知音相得。後芸失歡於公婆,夫妻幾度受逐於家庭,二人痴情一往,略無怨尤,患難之間感情益深,然芸終因血疾頻發不止,魂歸一旦。因貧困,芸至死不肯就醫,彌留時惟心心念念緣結來生。芸雖亡,而沈復對她的深情卻無止境。沈復與陳芸的事跡在沈復的自傳《浮生六記》中有詳細的記述。
沈復夫婦為家庭所不容,固然還有家族內部財產爭奪以及小人撥弄是非、蓄意陷害等因素,但最本質的原因還是他們夫婦二人率真任情的個性作風與封建禮法相沖突。以家長和傳統的眼光來看,沈復就是一個「不思習上」的敗家子,而陳芸則是助紂為虐的壞媳婦。盡管因此遭遇種種變故,但沈復始終不曾因自己的品行而懺悔,他自信與陳芸相親相愛是夫妻應有之義,自信個人才性無可指責,所以他敢於敞開胸懷,坦然相陳。他或許算不上偉男子,卻絕對是一位奇男子。
沈復的文章《幼時記趣》(又名童趣)被列入初一上學期語文課本
9. 求《童趣》的選擇題
一份童趣試題
1.一個老頭扛著一口葫蘆一樣的黑鍋,走街串巷. 他是做什麼工作的?(5分)
A.烤紅薯的 B.賣糖稀的 C.做棉花糖的 D.崩爆米花的
2.《霹靂貝貝》中, 貝貝喜歡的女孩兒叫_____;他在足球場電昏了_____.(5分)
A.喜歡楊薇薇; 電昏了金鳳 B.喜歡金鳳; 電昏了楊薇薇
C.喜歡楊薇薇; 電昏了楊薇薇 D.喜歡金鳳; 電昏了金鳳
3.一個小小少年,為了挽救國家財產,在撲救一場森林火災的過程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他是:______.(5分)
A.張嘎 B.賴寧 C.玉榮 D.二小
4."四大天王" 出現後,使當時中學里的男孩兒們非常流行一種發型兒,那就是_____.(5分)
A.飛機頭 B.板寸 C.背頭 D.分頭
5.世界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兒是齊白石先生的原畫, 這部動畫片兒是:《________》.(5分)
A.《山水情》 B.《牧笛》 C.《小蝌蚪找媽媽》 D.《鶴蚌相爭》
6."小皮球,香蕉梨,馬蓮開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 這是?(5分)
A.拍巴掌歌搖 B.跳皮筋歌搖 C.算數課歌搖 D.踢毽子歌搖
7.老師痛恨的一種紅白機游戲,CS的雛形,裡面有傻乎乎的機械蜘蛛在狂發子彈。(5分)
A.魂斗羅 B.坦克大戰 C.雷鳥號 D.超級瑪麗
8.《萬里長城永不倒》是我國哪一部電影或電視劇的主題曲?(5分)
A.《少林寺》 B.《英雄兒女》 C.《楚留香》 D.《霍元甲》
9.兒童節的確定是為了紀念在哪個戰爭中被奪去幼小生命的少年兒童?(5分)
A.第一次世界大戰 B.第二次世界大戰 C.世界反法西斯戰 D.世界反帝國主義戰
10.白雪、歐陽延延、陳非兒、韓小樂... 這些都是電視劇《______》裡面的人物.(5分)
A.《十七歲不哭》 B.《星星知我心》 C.《十六歲的花季》 D.《渴望》
11.一位大姐姐, 身殘志堅的典型榜樣,「八十年代新雷鋒」,「當代保爾」。她是____.(5分)
A.馬雪征 B.劉煥榮 C.邰麗華 D.張海迪
12.這個廣告是一個摩登青年(那時侯的摩登青年)帶著耳邁在那裡隨著音樂扭動,音樂是:「燕舞,燕舞,唱起歌來咕,咕,咕, 燕舞,燕舞,一起歌來一片情……!」這是一個什麼廣告?(5分)
A.收錄機 B.洗發水 C.邁克風 D.運動鞋
13.動畫片《藍精靈》中,「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地跟人找茬兒中」,「毫不利己,專門害人」的人物是:_____.(5分)
A.大黃蜂 B.格格巫 C.一隻耳 D.戈德咪斯
14."我們是害蟲,我們是害蟲; 正義的___, 正義的___ ;一定要把害蟲殺死!!殺死!!~~~這個風靡一時的殺蟲劑廣告. 這個產品叫_____?(5分)
A.驅蚊靈 B.滅多威 C.克特靈 D.來福靈
15.俗話說"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 兩本每天一頁的大本兒;每天一篇的日記上面的天氣通常是靠跟別人打聽出來的,20來天的內容是一口氣編出來 通常是迅雷之勢在29號,30號,31號的晚上完成...以上行為形容的是?(5分)
A.准備科目競賽 B.趕思想檢查 C.趕暑假作業 D.准備讀後感
16.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 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兒破。 南佛兒彌陀佛,南佛兒彌陀佛。 唉………… 唉嗨唉嗨唉………… 甭管誰衣服破了,鞋壞了,這歌都會被派上用場。它是電視劇《____》的主題曲.(5分)
A.《那五》 B.《濟公》 C.《西遊記》 D.《少林寺》 E.
17.果丹皮一種____製品的零食.(5分)
A.山楂 B.酸梅 C.楊梅 D.山杏
18.翰斯和瑪格麗特是動畫片《天鵝湖》中的___和____.(5分)
A.王子和公主 B.惡魔貓頭鷹和他的女兒 C.國王和王後 D.男小松鼠和女小松鼠
19.一張16開大的上面印著各式各樣小人的硬紙,有西遊記的,有變形金剛的,有三國演義的,恐龍特急克塞號的...將它們一小張一小張的剪下,比看誰能將畫翻背,用的是振動和風力。這個游戲叫做_____.(5分)
A.跳房子 B.拍洋畫 C.撾羊拐 D.挑棍兒
20.小學的時候一說准備水壺,茶葉蛋,麵包香腸...通常是要?(5分)
A.開會 B.露營 C.春遊 D.軍訓
21.bonus question: 走在路上看見方格子地磚就會不由地想要:(5分)
A.丟沙包 B.踢毽子 C.打彈球 D.跳房子
10. 童趣這篇課文的課後練習答案
童趣》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l 知識與能力:
1.理解並積累「明察秋毫」「怡然自得」「龐然大物」等成語,品味文中的精彩語句。
2.體會文章中細致觀察及聯想和想像的作用。
l 過程與方法:
1.學習誦讀文言課文,體會文言文朗讀的情感與語調。
2.在學生反復誦、自主合作探究基礎上,通過教師點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l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慣用天真爛漫的童心細致觀察事物,對待生活,增加生活情趣。
[重點難點]
重點:熟讀並背誦課文,理解和積累有生命力的文言詞語,掌握學習文言文的規律。
難點:了解古文與現代文的異同,理解文言詞句,探究「物外之趣」的根源。
[教學准備]
學生:1.課前反復朗讀,能正確地讀出停頓,初步理解課文。
2.查閱資料:沈復的《浮生六記》;包含童趣的詩詞、故事等。
教師:准備資料,製作教學課件。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流程]
· 激發興趣,導入新課(3分鍾)
老師這里有幾張很好看的圖片請同學們欣賞,欣賞完了大家研究一下,根據圖片內容給這幾張圖片起一個合適名字,並說說這些圖片勾起你怎樣的回憶。[投影:圖片]
問:大家給圖片起了什麼合適的名字? 你從圖片想到了什麼?
過渡:童年是一首歌,銘記著我們的天真,洋溢著我們的樂趣。今天我們來學習清代文學家沈復的短文《童趣》。相信文中的趣事,一定會勾起我們許多兒時的回憶,或許還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啟發。(板書課題)
· 交流誦讀,整體感知(20分鍾)
[一]課前熱身
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說說第一次讀文言文有什麼感覺?(檢查預習,明確學習方法)[投影:文言文簡介:①文言文的特點;②學習文言文的意義;③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激勵學生學好文言文。]
[二]資料交流
通過預習,相信不少同學對本文作者、作品都有了解,哪位同學願意給大家介紹一下?(理解文章准備)
[學生介紹後,投影:沈復與《浮生六記》]
作者沈復,生於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字三白,長洲(現在江蘇蘇州)人。工詩畫、散文。至今未發現有關他生平的文字記載。據《浮生六記》來看,他出身於幕僚家庭,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與妻陳芸感情甚篤,因遭家庭變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歷盡坎坷。妻死後,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後情況不明。
《浮生六記》是一部自傳體散文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題,依次是《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據考證,最後兩卷系偽作,文字亦不如前。作者在《浮生六記》中記敘了夫妻間平凡的家居生活和各地浪遊的見聞,記敘了自己大半生的經歷,歡愉處與悲苦處兩相對照,真切感人,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的一些世態人情舊禮教對人們的束縛,以及主人公的坎坷遭遇。文詞樸素,情感真摯,前人曾有「幽芳凄絕,讀之心醉」的評語,文學氣氛頗濃。《大公報》曾有語雲:「凡治(研究)中國文學者,鮮(少)有不讀沈三白的《浮生六記》的。」
「閑情記趣」一章,主要記作者長大後對花木的喜愛和婚後跟妻子一同美化居室及周圍環境的瑣事,本文是其開頭一小段。
[三]誦讀感知
1.齊讀,提出合作完成的工作任務:
①彼此正音;②劃出並互解不懂詞句;③提出難解語句和問題。
[投影:(配合點撥)
(一)讀准字音(略)
(二)重點詞義:
A.常規詞語
物外 私 擬 向 素帳 項 為 徐 觀 果 唳 余 礫 壑 神遊 興 蓋 方 驅
B. 特殊用法
強(通假字)鞭(動)
C.慣用短語
怡然 龐然 呀然 ;以……為……
D.成語
[明察秋毫]明,視力。察,看清。本來形容目光敏銳,連最微小的東西也看得清。後形容人洞察事理,不受蒙蔽。
[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
[龐然大物]外表上龐大的東西。也形容標便強大而實際上沒什麼了不起的東西。
[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聲音像雷聲一樣,形容蚊子很多。
④質疑問難,難句互譯。
2.范讀,提出要求:
[課件:范讀錄音]
①注意朗讀節奏、停頓、語調、感情。(學習方法)
②以小組為單位,用故事會的形式來講講《童趣》里的故事。要求從文中任選一個故事,發揮自己的想像,把事情盡量描述具體、生動。說完之後組內展開討論,進行修正、補充,然後推選一人為小組發言人。(熟悉課文內容)
③文章中哪個詞語能概括文章內容,文章寫了「我」兒時的那幾件事?三件事位置調換好不好?(整體把握,體會構思)
(「物外之趣」;三件事:一 將蚊子擬作白鶴之趣。二 神遊叢草、土礫、蟲蟻構成的幻境之趣。三 觀蟲斗、驅癩蝦蟆之趣。調換不好。因為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群鶴,到把草木、蟲蚊、土牆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由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 合作探究,互動釋疑(10分鍾)
按照合作學習小組探究如下問題:(深入理解,合作學習)
1. 你認為作者獲得這些「物外之趣」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哪些字詞集中表現了這種「趣」?其實古詩中(如李白的詩)也有體現了「物外之趣」,你知道是什麼嗎?
(有強烈的好奇心。②有細致的觀察力。③有豐富的想像力。詞語:「果」「怡然」等。李白《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2. 作者兒時看到一個「癩蝦蟆」,為什麼說是龐然大物?
(「龐然大物」的出現,是錯覺;此刻,年幼的作者已經完全陶醉在他聯想的境界之中,他眼前的實物已經被放大了千萬倍,而癩蝦蟆又是突如其來,對比之下,自然就成為「龐然大物」了,這種錯覺是在極短時間內經受強刺激而突然產生的。)
3.推測作者將癩蝦蟆「驅之別院」的目的。
(可能為「二蟲」復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壞了自己的審美情趣。)
·體驗升華,拓展延伸(10分鍾)
學生根據自身體驗暢談感悟:(體驗遷移,內化學習成果)
1.作者在文中所寫的「昆蟲」司空見慣、平凡至極,為什麼寫得異姓盎然、充滿生機?這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a. 要熱愛動物、熱愛自然,與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處。
b. 獲得美好的體驗要有強烈的好奇心、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
c. 要善於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美,懷有一顆童心,做一個有情趣的人。……)
2.你的童年有沒有類似經歷?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如:觀察螞蟻搬家,把它們想像成支援前線的「大軍」;看到漫天飄舞的雪花,把它當作天女散花;自己築小塘壩堵住水源,而後打開塘壩,把它想像成黃河決堤;自己「過家家」時,拿松針當韭菜、拿手帕當被褥、拿布娃娃當孩子、拿小盒子當房屋,手動著,嘴說著,陶醉其中,其樂無窮。……)
3.生活中,你怎樣做一個有情趣的人?
(心胸開闊,不為生活所累;遇事想得開,利用想像把困難和挫折當成朋友的善意玩笑;把自己遇到的好事和壞事都當成生活對自己的恩賜;有一點兒「阿Q精神」等。)
4. 讀了《童趣》一文,你還想說點什麼嗎?對自己、老師、同學、沈復都可以。 學生根據自身體驗自由暢談。
· 小結作業,結束全文(2分鍾)
1.總結激勵
《童趣》是一篇饒有興味的文章。作者的奇思妙想引發我們很多美麗的聯想和想像。「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只有懷有一顆童心,不為什活所累,善於觀察、善於想像,才能因物生趣。其實世界上許多重大的發明,也都是在聯想、想像甚至幻想中產生的。我們應當把它充分開發出來,使我們的生活、學習更加多姿多彩。
2. 延伸作業
①背誦全文。
②童年有許多趣事,請你選擇印象最深的一件,用優美的語言將它描述出來,寫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