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庵摩尼教遺址
A. 《倚天屠龍記》的明教是真實存在的嗎
書中的明教確實存在,它在現實中的名字是「摩尼教」。早在公元3世紀,由一個叫摩尼的波斯人建立的,是從佛教、基督教等多個宗教中吸收了教派的教義,才慢慢轉化而來,形成了「二宗三際」的理論。而明教中所謂的「二宗」說的就是光明和黑暗,三際說的就是過去、現在還有未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已有數百年歷史的草庵寺被有關部門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算是一件讓人欣慰的事了。
B. 明教的現存遺跡
明教在中國具有極重要的地位,期間兩個主要朝代的建立都和明教有關。至今,在福建省福州市仍有浦西境明教文佛祖殿,福建泉州晉江市仍存有小型摩尼寺,當地俗稱草庵寺。
草庵寺是我國唯一僅存的摩尼教寺廟,也是世界現僅唯一摩尼教寺廟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晉江市華表山南麓,草庵始於宋紹興間,初為草築故名,元順帝至元五年(公元1399年)改為石構歇山式建築。草庵成為我國研究世宗教史和農民起義活動以及中國與波斯古代海上交通極為珍貴之實物依據。草庵依山崖傍築,建築形式為石構單檐歇山式,四架椽,面闊三開間,間寬1·67米,進深二間3.04米,屋檐下用橫梁單排蓽拱承托屋蓋,簡單古樸。
《晉江縣志》載:「華表山在五都,距城南四十里,雙峰角立如華表,然麓有草庵,元時建祀摩尼佛。」庵內依山石刻一圓形淺龕,直徑1.68米,圓龕內雕刻一尊摩尼光佛,跌坐在蓮花壇上。坐像身長1.52米,寬0.83米,頭部長0.32米,寬0.25米,奇妙的是佛像面部呈淡青色,手顯粉紅色,服飾為灰白色,是利用岩石中不同的天然三色精巧構設。摩尼佛像頭部比較特別, 呈現輝綠岩(青斗石)顏色,背有毫光射紋飾,呈現花崗岩石質,散發披肩,面相圓潤,眉彎隆起,嘴唇稍薄,嘴角兩線深顯,下顎圓突。身著寬袖僧衣,胸襟打結帶,無扣,結帶用圓飾套束蝴蝶形,而向兩側下垂於腳部,雙手相疊,手心向上,置於膝上,神態庄嚴慈善,衣褶簡朴流暢,用對稱的紋飾表現時代風格。這是世界僅存的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像被1987年8月在瑞典召開的國際研究摩尼教的會議選為會徽。
在佛龕的左上角陰刻一段文字:「謝店市信士陳真澤立寺,喜舍本師聖像,祈薦考妣早生佛地者。至元五年戌月日記」。五行楷書,34字,字徑2. 5X2.5厘米。
在右上角還有陰刻比較粗糙的文字「興化路羅山境姚興祖,奉舍石室一完。祈薦先君正卿姚汝堅三十三宴,妣郭氏五九太孺,繼母黃十三娘,先兄姚月澗,四學世生界者。」
這些文字價值性很高,是世界唯一摩尼光佛造像和庵寺建築年代可借的文字佐證,非常可貴,同時也是研究泉州明教的一手歷史材料。
19世紀以來在敦煌莫高窟、新疆吐魯番發現大批摩尼教文書,證明摩尼教在中國西北各地曾廣泛傳播。
C. 明教的創始人是誰
明教的創始人是摩尼(Mānī)。
明教正式名稱為摩尼教,又作牟尼教,發源於古代波斯薩珊王朝,為公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Mānī)所創立,受基督教與伊朗祆教馬茲達教義所影響,是一種帶有諾斯底主義色彩的二元論宗教。
摩尼教約於六至七世紀傳入我國新疆地區,復由新疆傳入漠北之回紇,而盛行於該地。唐代宗大歷三年(768),應回紇之請,於江淮等地建立摩尼寺。
(3)草庵摩尼教遺址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在中國,明教的發展混合有道教、佛教、白蓮教等成分。五代十國、宋、元、明農民起義常利用為組織的工具。往往尊張角為教祖,敬摩尼(或譯作「牟尼」)為光明之神,並崇拜日月。
摩尼教在公元3世紀所創立,大約相當於中國的魏晉時期。唐代摩尼教傳入中國,以後逐漸發展起來。在中國,摩尼教被稱為明教、末尼教、明尊教等。
唐高宗、武則天時期,摩尼教逐漸在安西都護府傳播。武後延載元年(694年),波斯人拂多誕(Mihr-Ohrmazd)將摩尼教傳入中國;唐朝大歷三年(768年)於長安建有大雲光明寺。
摩尼教在中國又稱作明教,是因為信徒稱呼他們的神為「明尊」。但摩尼教在初入華時其實並不順利,他們設法假託佛教之名傳道。
在唐玄宗開元期間,吐火羅國王曾獻一慕闍於中國,獲唐室接待。不過,在安史之亂前,該教並未在中華設寺院,史書反而載有對該教之禁令。
D. 明教成功製造了一個明朝,為何卻慘被禁絕
說到明教,不得不提摩尼這個人, 摩尼,是一個世界宗教史上可以和耶穌、佛陀、穆罕默德、瑣羅亞斯德等並駕齊驅的先知型人物。他出身波斯名門,母親馬爾·梅麗顏是安息王朝的王族女子,父親帕提克出生於安息古都艾克貝坦那,在安息王朝末年來到南巴比倫,摩尼於216年4月14日在那裡出生。
175年後的萬曆年間(1620年),兩位泉州詩人在這里留下了題詩,然而他們卻將這里當做道觀,並說這里已經十分荒涼。當年傳遍亞歐非許多個國家,經歷了多少次的輝煌與悲壯,千萬明尊信徒為了光明王國的到來.曾生死不渝的偉大的世界性宗教,在一座小小的破敗寺廟里畫上了句號。
其時,離摩尼創立摩尼教已經近一千四百年了。
E. 從泉州如何去草庵摩尼教寺
沒有泉州市區到草庵景區的旅遊公交線,草庵位於泉州市南17公里的晉江余店蘇內村,從泉州到晉江的車有路過余店,余店到蘇內村要另租三輪車。由於路途較近,建議直接從泉州坐計程車到草庵。
F. 明教在中原風靡一時,卻為何銷聲匿跡
明教又稱「牟尼教」、「摩尼教」。由摩尼所創立,我們可在金庸的小說《倚天屠龍記》看見它的身影。在這部小說中,明教是一個富有神秘色彩的宗教,其中有許多明教教徒加入到了反元起興中,而朱元璋也以淮右布衣起事推翻了元朝統治,並最終建立大明王朝。而在真正的史實中,明教也的確真的存在,它的興亡和朱元璋也有著一定的聯系。
而朱元璋在建立新王朝時立「明」為國號。在朱元璋稱帝後,他深知明教的危害性,大量的起義將不利於他的統治。於是盛行一時的明教遭到了強烈的打壓,在編寫《大明律》就將明教、白蓮教等列為「左道邪術」,並下令禁止傳播,以與大明國號同用將明教治罪,故許多教徒被砍殺、流放。在朱元璋的強烈打擊下,明教逐漸銷聲匿跡,現明教的寺廟遺址也只剩草庵寺。
G. 歷史上是否有明教明教起源
歷史上有明教。
明教的起源:
明教正式名稱為摩尼教,又作牟尼教,發源於古代波斯薩珊王朝,為公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所創立。
受基督教與伊朗祆教馬茲達教義所影響,是一種帶有諾斯底主義色彩的二元論宗教。主要教義為二宗三際論,崇尚光明。
摩尼教約於六至七世紀傳入我國新疆地區,復由新疆傳入漠北之回紇,而盛行於該地。唐代宗大歷三年,應回紇之請,於江淮等地建立摩尼寺。
唐武宗會昌五年滅佛時,摩尼教亦遭嚴重打擊,轉而成為秘密宗教,並吸收道教及民間信仰,從而改稱明教。
明教因相信黑暗就要過去,光明即將來臨,故敢於造反,屢有反政府之舉。自北宋末年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皆曾發生明教造反之事。
其後明教又與彌勒教、白蓮社相結合,而演變成明代末年之白蓮教。明教一詞至清代雖已不復見於文獻,但明王出世之說,猶流傳於民間。
(7)草庵摩尼教遺址擴展閱讀:
明教不是因為明朝才叫明教的,而是歷史上早就有了的東西。如金庸寫的那般,起源於波斯帝國。後傳入大唐。
女皇武則天的時候。後來唐武宗毀佛運動中,這明教也被當成毀滅的對象,給收拾了。其餘的教眾就這么躲來躲去,一直躲到了元朝末年元順帝的時代。
當時有個四方流浪的和尚叫彭瑩玉的。話說這和尚也破有點兒口才,到處向人們宣揚一種非正宗的佛教思想,久而久之,隨著信眾的不斷增多,他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後來,他索性直接移花接木,把自己的宗教跟唐朝傳入的明教扯在了一起,自然就成了所謂的明教,同時,也信奉起了明王。而這個彭瑩玉,則在實際上成了當時明教的所謂教主。
當然,在那個年代,打著明教旗號到處做亂的並不只彭瑩玉一家。彭瑩玉在南。往北到了河北的地界兒,還有另外的一個明教,這個明教也是改頭換面而來。
當時在河北境內有一種民間組織叫白蓮教的,教眾眾多。教主,當然也不姓張,而姓韓,叫韓山童。韓山童算是當地的一個鄉紳土豪,平日里靠家財集結眾人,宣傳迷信思想。
到了元順帝時期,天下亂象橫生,黎民叫苦不跌。這個白蓮教也就瞬間膨脹起來,在眾多信眾的擁護下。
教主韓山童就有了密謀造反做皇帝的想法,於是,他也把自己的教派改成了明教,也學著彭瑩玉信奉起了明王。自己也就當之無愧的成了北方明教的教主。
H. 唯一被滅亡的世界性宗教是什麼曾在我國流傳千年,它的別名又是什麼
中國和波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455年,從北魏使者韓羊皮首先去到波斯開始,到553奶奶,波斯使者到達中國長安結束,中國人和波斯人的來往多達10次。
波斯人每次來都帶了好東西,我們現在吃的菠菜就是波斯來的,以前叫”波斯菜“,後來簡稱”菠菜“。當然波斯每次來中國都不止帶了食物,還有宗教,其中一個宗教在中國盛極一時,你一定聽過。
摩尼教發源於波斯薩珊王朝,創始人叫摩尼,生於公元216年的古巴比倫王國馬爾蒂努村,是波斯安息王朝末代貴族後裔。
摩尼教是唯一被滅亡的世界性宗教,只能從泉州草庵摩尼教寺去看它往日遺留的痕跡,這是世界僅存的摩尼教遺跡。“大浪淘沙沉者為金,風卷殘雲勝者為王”。雖然摩尼教戒殺禁葷,但是教義到了後期走向扭曲變成了”謂人生為苦,若殺之是救其苦也,謂之度人。”,如果害人也變成了度人,這樣的教派教不如淘汰。
I. 為什麼摩尼教到了明以後幾乎就徹底消失了
佛教-開元寺
道教-老君岩
伊斯蘭教-清真寺
摩尼教-草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