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記散文500字
八月的太陽火辣辣地焦烤著大地,北京的上空艷陽高照,晴空萬里。在這金色的八月我們來到了中國的首都——北京。
懷著激動,興奮的心情我們踏上了這段旅途。
經過了一夜的顛簸剛到達北京郊區服務站就立刻匆匆洗漱,准備迎接一天的遊玩。
我們第一個要參觀的是「毛主席紀念堂」廣場上人山人海,突然我的目光被一條人龍吸引去了,原來都是去紀念堂的,我暈!那麼多人,這要什麼時候我們才能進去。一個小時過去了我們以蝸牛的速度爬到了第三個拐角以為要到了,可抬頭一看還有一條龍,又是半個小時的蝸牛爬終於可以進去了。什麼?還要檢查。我們把兜里的所有東西都掏了出來,說是過關了才放我們進去,真是麻煩。進去了,首先來到了大廳看著主席的塑像我彷彿看見了主席當年的威風。從大廳側門出去我們來到了主席的遺體前,瞻仰著我們偉大的領袖心中是無比激動。我似乎聽見了,聽見了: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大聲宣布:「中華民族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那是多麼激動人心的時刻,是的我們從那時站了起來,從那時起再也沒有人能欺負我中國。從紀念堂出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今天是旅行的第二天,一大早大約才3:00就被從被窩里拖了出來說是要去天安門看升旗儀式。早飯也沒來得及吃就急急忙忙的坐車走了。早上的空氣真是清新的沒話說,雖然是夏天,但早晨的空氣中卻透著絲絲涼意。一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目的地——天安門廣場。可能還早人還不多,我和同學佔到了比較有利的地方等待著。我們焦急的盼望著20分鍾,30分鍾,只聽人喊:看吶,東方漸漸的露出了第一絲白光,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只見國旗手們牽著國旗的一角,邁著庄嚴的腳步走出來了,還有兩隊國旗護衛手跟著走了出來,腳步聲是那樣的響亮,那樣的整齊。這時,我們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的跟著國旗,廣場上一點動靜也沒有,靜的就只能聽見心跳了。升旗手開始升旗了,掛旗、升旗、那動作真是一板一眼,訓練有素。庄嚴的國歌奏響了,鮮紅的國旗緩緩地升了起來,所有人都向他敬禮。看著國旗飄揚在空中,我真為自己是他的孩子而驕傲。我們的國家是多麼的強大,再也不怕別人的欺凌了。
傍晚,夏天的微風中跟隨著荷花沁人的芳香,蜻蜓不時的在湖面上點起漣漪。多麼美麗的畫面啊!這兒就是我嚮往已久的「鳥巢」了。巨大的鳥巢隱隱約約的在樹間中露出。抬頭望去,錯綜復雜的鋼筋交縱出一幢偉大的建築在這幢建築上,不知曾流過多少設計師、工程師、建築工人的汗水和多少人民的汗水,而正是這些汗水才匯集在一起,才圓滿了北京2008奧運。看著這棟宏偉的鳥巢,使我不禁想起當時奧運盛會時的情景。舉國上下一片歡呼,像是中國剛解放時一般。鳥巢里,無數的燈光舞台,鳥巢外,無數焰火齊放光彩,整個北京燈火通明……想到這,心中的血液立刻沸騰起來,一切的一切,都猶如昨天。(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幾天過去了我們的旅行也接近了尾聲,這幾天的旅途雖然很累,但我過得很快樂,也很充實。我要感謝這次旅行,它讓我來到我們的首都,讓我更好的了解了中國的歷史,了解了我們國家是怎樣一路走到今天的。對於這次旅行就說到這里了,拜拜!
Ⅱ 游記體作文 500字左右 求學霸。 百度也可以 只求作文不求過程 筆採納
由於經濟和旅遊業的發展,游記體散文濫觴,但是真正寫得好的散文很少。游記表面看好寫,其實很不好寫,不好寫出特色。
有人寫游記散文,僅僅滿足於寫某年某月某日某時到過某個地方,記流水賬,或者是充當導游、文史研究員,喋喋不休地給讀者講當地的風土人情、文史資料,以為這樣的文章就是游記散文。其實他們根本不明白,寫散文的目的,為什麼要寫散文。
寫散文的目的,或者是借景抒情,或者是托物言志,或者是表達觀點,或者是表達見解,或者是敘事抒情,或者是寫人抒情……
游記散文,不是為了寫景抒情,就是為了表達人生感悟,表達見解。寫景抒情的游記散文,情景應該水乳交融,情景交融,或者寓情於景,或者景中含情,或者借景抒情
寫游記散文,真的是不要僅僅滿足於記游,不要記流水賬,搞成備忘錄。《水經注》上說,景是情的語言。因此,寫景與抒情,景語與情語,要有機結合在一起,才顯得渾然一體大氣渾厚。古人雲「一切景語皆情語」,說得很好,意思是,一切寫景的語句都是為了抒情,或者說,是一切寫景的句子都寄寓了感情,交融了感情。
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蘇軾的《石鍾山記》,很值得學習。《游褒禪山記》是典型的游記,但是根本不像時下泛濫的大量游記散文。王安石在文章前半部分記游,但是不是平均使力,重點只寫游覽華山洞,略寫游前洞,而詳寫自己沒有游覽後洞。寫自己跟著一個中途懈怠而退出來的人退出來,退出來後,又後悔「不得極夫游之樂」,因為自己「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因為「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作者借記游,表達人生感悟,表達人生見解,即,做任何事情,都應該「盡吾志」、「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和「學者不可以不深思慎取之也」。記游不是王安石本文的目的,而是手段,議論才是他的本意,表達人生感悟和觀點才是他的目的。這篇散文的重點是第三四段,是議論段落。
蘇軾的《石鍾山記》,也是游記散文的範本。蘇軾先寫酈道元在《水經注》里對石鍾山得名原因的判斷「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鍾」,「人常疑之」,和自己「以鍾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接著寫唐朝人李渤「自以為得之」,「然是說也,余尤疑之」。接著就是記游,寫自己月夜泊舟絕壁下所見情景,所聞聲音,最後得出自己的判斷「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文章末尾一段寫自己因此產生的人生感悟,是議論段,表達自己「事不目見耳聞」,不能「臆斷其有無」的觀點。這才是作者的寫作本意,寫作目的,是全文的重點部分。另外,蘇軾這種不辭艱險,親自去考察考證的精神,值得學習。毛主席也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實踐出真知。
這兩位都屬於「唐宋八大家」,就是唐宋兩朝八位最傑出的散文家之一。韓愈、柳宗元的游記散文,寫景散文,也很值得我們學習,比如韓愈的《愚溪詩序》,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就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經典篇章。
當代散文家中,王劍冰老師的散文寫得精美脫俗。王劍冰老師的散文,大多數是游記,與眾多游記大不一樣,他寫得很有特色,文字很唯美,不是記流水賬,不是寫備忘錄,不是充當導游,寫景與抒情,寫景與表達感悟,寫景與表達見解,寫景寫物與言志,寫景與表達情趣情致,水乳交融,或者寓情於景,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托物言志,文章寫得毫不冗長,不拖沓,不拖泥帶水,精短美麗,讀後令人爽心悅目,回味無窮。比如他的《絕版的周庄》《水墨周庄》《斜雨過大理》等等,都是游記散文中這樣的美文,堪稱游記散文里的典範。
讀萬卷書,行千里路,是人生幸福。行千里路,而又能寫一篇游記散文,更是幸福,但是,我還是要建議,少寫些「某某某到此一游」「某某某到某地一游」的膚淺文字,記流水賬,記腳跡,記備忘錄式的文章,多寫兩篇真正的游記散文。
Ⅲ 作文羅陽山游記散文500至600字
龍門溫泉———心的故鄉
從喧繁的城市猛一抽身,我恍然失語.心一點點沉澱,慢慢清靜下來.
赫然內,車窗外掠過一容片片綴紅鑲綠的坡地,我心裡頓時鮮亮起來.一壟壟,一棵棵,哦,是一朵朵,矮矮胖胖的砂糖桔樹掛滿鮮紅點點的桔子果,鑽進晃出,煞是可愛.滿坡滿野,彷彿繁華盛開.
嗬,車近龍門溫泉旅遊度假區了.
山多了起來,層巒疊翠,秀山婀娜,一波連著一波,遠處虛若之處隱見淡煙游移.
下得車來,周身的疲累還沒有散盡.
步入景區,龍門溫泉並沒有以很跋扈的姿態震懾我.石刻的龍門溫泉幾個字,很古典,單看這景點的題字,就覺得這里該是個有很多隨意性的休閑居所和竹木小居的地方.放眼一望,度假區三面環山,被群山緊緊裹住;眼前一片綠野,景色十分優美,如詩如畫.
Ⅳ 曾國潘故居游記的作文500字
假期里,我閱讀了《曾國藩家書》,感受頗深。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過上了小康生活。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卻日益突出。人們可以不惜重金付諸於孩子,給孩子買最好的服裝和玩具,讓孩子參加名目繁多的特長班,但是教育的效果卻不如人意,在相當一部分孩子的身上出現了信仰缺失、極度自我、道德淪喪、浮躁空虛的現象,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擔憂。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後來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業無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澤被後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曾國藩是近代中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從清朝官吏到現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盡管曾氏著作留傳下來的太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並使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 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並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朴、自立、有恆、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岩。"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淀了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於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幹部。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兼傳教(留下思想學說)之人"(毛澤東)。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後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學理論,其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朝的文壇,可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掩卷深思,《曾國藩家書》富含的教育思想,值得我們為師者,為人父母者深思……
Ⅳ 游記寫作有哪些竅門作文500字16篇
游記,是小學生感到最難寫的一類作文,因為隨著遊程的行進,耳聞目睹的情景不勝枚舉,很難將材料組織得當,往往寫成流水賬。如何將自己的遊程清清楚楚、有詳有略的記敘?如何避免將游記寫成景點介紹?這些都是我們今天要談的問題。
國慶長假你是否游歷了祖國的名山大川?是否踏訪了華夏的文明古跡?是否流連於桂林的山水中?是否沉醉在麗江的燈影里旅遊,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增長了我們的見識。當我們結束愉快的旅程後,煩惱接踵而來。父母和老師往往不會讓我們白游一場,寫篇作文當做總結與匯報常常成了旅遊的附件。
最讓大家頭疼的是旅遊涉及的時間長,景點多,如何才能寫得不像流水賬,又有自己的特點呢?
首先是舍。只有學會舍棄,才能有重點的描寫。景點太多,一一贅述很難做到詳細、具體。只有突出最有特色的地方才能寫出特點,寫清游歷的情況。例如,你到雲南旅遊,一路走來,昆明的石林、大理的洱海、麗江的古城,還有玉龍雪山,處處皆景。你必須忍痛割愛,選擇其中的一個作為寫作的重點,其他最多用一兩句話帶過。只有這樣你才能把游歷的情況說清楚。
其次是短。這個短,不是指的篇幅短,而是指文章涉及到的時間跨度要短。不要從出發開始寫,一直寫到全天的遊程結束。這樣無端生出的枝節會很多,煩擾了自己的思路。就從你到達這個景點寫起,寫到景點游覽結束。時間的集中會有助於你更好的組織材料,突出景點的特色。
再次是真。這一點是同學們最容易忽略,也是最能體現寫作水平的。很多人以為寫游記就是把景點的情況告訴別人。其實不然。游記,就是游歷的記錄,更強調了自己獨特的游覽感受。游覽同一個地方,大人和孩子的感受會不同,男生和女生游覽的感覺也有差異。怎樣將自己的獨特感受表達出來呢?那就是將自己游覽過程中的發現寫出來。這些發現可以是摸一摸聞一聞聽一聽找一找,甚至是猜一猜,也就是把你游覽時的所見、所做、所聞、所思寫下來。游記最忌諱的就是通篇景物描寫,有了自己的活動出現在游覽的過程中那才是屬於你自己的游覽經歷。
最後是趣。旅遊之所以能吸引人,首先就是有趣味。那麼,你的游記也要把你在游歷過程中感受到的趣味表達出來。這種趣味的內涵很廣:可以是放肆的玩耍,可以是悠閑的漫步,可以是滑稽的場面,亦可以是別樣的風俗只要是覺得有意思的就不妨多寫兩筆,把自己的快樂和大家分享!
掌握了以上四字要訣,估計再提筆寫游記你就有了一些頭緒了吧?
最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要交代:任何游記,對於景點的環境描寫是必不可少的部分,這里可要寫得細致生動哦!
Ⅵ 作文《請跟我來》一個去哪裡的游記.500字
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句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今天,我們一家三口如願以償的來到了美麗的杭州。 晚上,吃過晚飯,我們全家一起來到了杭州著名的西湖看夜景。我和爸爸媽媽漫步在西湖邊。聽著湖水輕輕地拍打著蘇堤的聲音;看著水中的燈船和建築物上的燈火,一閃一閃,任微風輕輕地拂過臉頰,那感覺真是美極了。早晨,我們跟著旅遊團再次來到西湖。這次我們全家乘船來到了西湖的中心。以前,我只是在課本里看到名人寫過描寫西湖的文章、詩歌、,真正的西湖我還沒見過。今天,終於可以打開眼界了。課本上的《飲湖上初晴後雨》寫得真是太好了!和我今天看到的西湖一模一樣。 遠處的山峰在被太陽照成了金色雲霧中,隱隱約約、似有似霧。走到小橋上,看著湖水緩緩地流動、清澈見底。池塘里的荷花開了,荷葉蒼翠欲滴,荷花千姿百態,有的把「腦袋」抬得高高的,好像在向太陽公公問好,有的低頭含蓄,好像在照鏡子,還有的把臉頰輕輕歪在一遍,好像懶懶的正做著甜蜜的夢。 荷葉下,一條條五顏六色的金魚在水中追逐嬉戲。荷花叢中,金魚們正在成群結隊地玩耍。瞧!那邊一群金魚好像在玩捉迷藏似的。一群金魚都躲在荷葉下,等著其他金魚來找,一旦找的金魚快來了,一大群金魚又慌慌忙忙地藏到另一片荷葉下。咦?那邊怎麼那麼熱鬧呀!原來是幾個小朋友在拿麵包喂金魚呢!一個小朋友把一小片麵包丟進水裡,大小魚兒都過來搶著吃,眨眼之間就吃完了。 漫步來到湖心島康熙皇帝親筆題寫的石碑前,只見石碑上刻著「三潭印月」四個大字。 咦?三潭映月的映字怎麼寫成復印的「印」字呢?我問導游:「這個三潭印月的印字寫錯了,不應該是復印的印。」導游解說道:「當年康熙皇帝下江南,看三潭映月這么美麗神奇,就提筆寫下了三潭印月這四個字。可是不小心把三潭映月的映字寫錯了。但是沒有人敢說出來,因為皇帝是九五之尊、一言九鼎,他金口一開沒有辦法改變,所以一直流傳到現在」。 大家可能還不知道吧!三潭印月共可以印出幾個月亮呢?還是讓我來告訴大家吧!三潭印月共可以印出33個月亮呢!怎麼樣,很多吧!但是三潭印月的這33個月亮是怎麼算出來的呢?聽我慢慢地告訴你,每到中秋節時,當地居民劃著小船,到三潭印月的三潭邊,在每個潭裡面放一支燃燒的蠟燭,在把5個圓洞用紙糊起來。到了晚上,三個潭的15個洞像月亮一樣應到水中,再加上天上一個月亮,水裡映一個月亮,再加上人們心中的一個月亮,一共是33個月亮。神奇吧,共有33個月亮呢。 杭州的西湖正是太美麗了
Ⅶ 小學游記作文500字
介紹一處景物,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在記事寫人的記敘文中,適當穿插描繪一處的自然景色。譬如:課文《草原》描繪了草原山水美麗的景色,是為了襯托蒙漢兩族人民團結友愛似兄弟的情誼,……這類寫景在全文中,文字所佔的比例不大,可寫的內容也往往只是某處景色的一個局部,或者只是這地方的某一類景物,某一兩種具體的景物。另一種情況是,全篇文章主要是寫某一處自然景色。 小荷作文網 ,你也可以投稿
寫景作文全篇都是介紹一處景物,描繪山水景色,當然寫景的范圍有大有小,但寫的目的大都是向讀者展示美麗壯觀的祖國山河,抒發作者對家鄉風光、對祖國的山山水水,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生活場所的贊美,喜悅的心情。在我們小學作文訓練中,要學會寫一處景物。今天,我著重就寫景的第二種情況——全文主要描繪景物——吧。
我們每每讀到優美的寫景文章或精彩的景物片斷時,會不免「嘖嘖」稱奇,有時甚至情不自禁地放聲朗讀。為什麼呢?就因為,這些優美的寫景文章能把人帶入美麗迷人的情境,波濤洶濤的大海,高聳入雲的群山,水平如鏡的西湖,清澈見底的灕江,唱著歌流淌的小溪,到處是鳥聲鳥影的鳥的天空,色彩繽紛的五彩池,……這些景色都使我們感到新奇,得到美的感受,使他們也往往羨慕這些文章的作者,也往往會想,要是自己也能把自己去游覽過的美景寫下來,那該多好!可就是心高手低,寫不出來!
當然,我們不能把一些「游記」中的詞句、片斷生吞活剝地搬到自己的作文中,生活中的真景美景,觀賞景色時的真情,激情卻不知怎麼表達。
我先來說說,「介紹一處景物」,最基本的,應掌握哪些方法。我覺得,自然景物是種類多,層次多,色彩繽紛,多姿多彩,我們的觀察力,注意力還有待於發展,如果觀察時東看一眼西看一眼,就很難抓住景物特點,作文時就難免層次混亂,條理不清,寫不具體了,因此,我們首先應按一定順序觀察、描繪景色。我們要先選定一個描繪的立足點,也就是一個固定的觀察點,隨著目光的移動,有順序地進行觀察、描繪。這種方法,寫作文時最常用,這就好比攝像機位置不同,而把攝影鏡頭由左到右或從前到後,由上到下或由遠及近地進行拍攝。這就是空間轉換順序了。按空間轉換,有順序地進行描繪,也可以隨著觀察者的腳步移動來描繪。凡參觀,游覽及觀察比較復雜的環境,多用這種方法,有實際生活中還常常把目光移動和腳步移動結合起來描繪,這在課文中也有不少範例。用這種方法觀察景物,能較好地抓住景物的特徵,對景物全貌與主要景物留下比較完整而具體印象。第二種是按景物類別順序觀察描繪。譬如,課文《桂林山水》先寫灕江的水「靜、清、綠」,再寫桂林的山「奇、秀、險」,最後寫山水相映如「畫卷」的美。第三種是按時間推移順序觀察描繪。這種方法叫「時序法」,又叫「隨時推移法」。這里的時序可以是年月、時日、季節,如:一天的早、中、晚、夜,一年的春、夏、秋、冬等等。用這種方法觀察描繪,目的大都在於捕捉和表現景物在不同時間的不同風貌,更全面地反映景色的整體美。如何按順序觀察描繪景物分析得很具體了。我要強調的是,寫作的目的與景物的實際情況出發,靈活地選用、確定接哪一種順序去觀察描繪。「介紹一處景物」,解決了有順序地觀察描繪以後,重點應放在怎樣細致觀察、具體描繪景物,這要從三個方面努力,下面三個方面:一是要努力發現和描繪景物的色彩特徵。我們平時常說,要觀察和描繪出多彩多姿的景物,所謂「彩」就是指顏色,「姿」即姿態。任何景物都有它自身獨特的形狀色彩,比如,同是山,桂林的山又「奇」,又「秀」,又「險」,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大興安嶺卻是「群嶺起伏,連綿千里」,「每條嶺都是那麼輕柔」,兩處山景迫然不同,我們就是要調動多種感官去捕捉各自的特點,再寫出來,這是最基本的一點。二是要發現和描繪景物的動態,樹木花草在風中搖曳,長江三峽水一泄千里,黃山雲海變化萬千,還有,有時靜止的景物在不同的光線、角度下觀察也還會給人動的感覺。三是要學會觀察,認真體驗景物在自己內心喚起感情、產生的種種感想。想一想那些飛瀉的瀑布、拍岸的驚濤,那飄揚的雪花,灑落的細雨,醉紅的楓葉,潔白的荷花……在自己心頭喚起那些回憶和美好的遐想!這些介紹一處景物的基本方法怎樣才能我們掌握,自主運用,逐步變成我們的能力呢?那就要靠我們主動地去學習、運用了。
關於怎樣介紹一處景物的討論,我就此打住吧。
Ⅷ 有沒有短一點的游記散文、大概500~1000個字左右的 名家寫的最好、
一路風景 又是一年花開
都是現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