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卓墩遺址
① 卓文君當壚沽酒的當是何意思
你好,當壚沽酒這個成語中的沽:通「酤」;沽酒:賣酒;壚:古時酒店裡安放酒瓮版的土墩子;當壚:賣酒的坐權在壚邊,所以當字就是守在(放酒瓮的土墩子旁邊),守字可以表示站或者坐都可,這個是指西漢時,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私奔,到司馬家後,發現他「家徒四壁」。於是二人又回到卓文君的家鄉,開了一個小酒壚,這就是卓文君當壚賣酒的典故。
② 新疆旅遊景點介紹!
新疆旅遊景點介紹:
1、巴音布魯克草原又名天鵝湖景區,位於天山山脈中部的山間盆地中,四周為雪山環抱,是新疆最重要的畜牧業基地之一。這里的草原水草豐茂,遍布著河流和湖泊,而草原周圍則由山巒環抱,連綿的丘陵和遼闊的草甸相間,景色十分漂亮。
巴音布魯克草原內有著名的天鵝湖和九曲十八彎等景觀,景色絕美,也是攝影家們鍾愛的攝影勝地,拍攝最佳地點是巴西里克觀景台。
遊玩巴音布魯克草原的最佳時間為每年的6-9月,其他時間則比較寒冷,景色的精彩程度也會打折扣。遊玩景區內時購物的地方很少,而且價格很貴,建議前來之前備好零食和飲用水,防蚊液也是必備之物。
5、老城核心區的民居群體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生土建築群之一,生土建築本身極具有歷史意義與價值,融合了漢唐、古羅馬遺風和維吾爾民族現代生活的特點。
喀什老城內街巷縱橫交錯,布局靈活多變,曲徑通幽,民居大多為土木、磚木結構,不少傳統民居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是中國唯一的以伊斯蘭文化為特色的迷宮式城市街區。如今,老城的居民們仍然恪守著世代而居的土屋和上千年的傳統習俗。
不過目前當地政府正在進行著老城改造工程,許多古民居都被拆除。著名電影《追風箏的人》部分鏡頭就在這里取景。
③ 為什麼稱卓文君為當壚人
【當壚】亦來作「 當罏 」。
1.指賣源酒。壚,放酒壇的土墩。 漢 辛延年 《羽林郎》詩:「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 唐 李白 《江夏行》:「正見當壚女,紅妝二八年。」《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上皇》:「忽一日, 卓王孫 家僮有事到 成都府 ……正來到 司馬長卿 肆中。見當罏之婦,乃是主翁小姐,吃了一驚。」2.指煮酒;飲酒。 南朝 陳 徐陵 《春情》詩:「薄夜迎新節,當壚卻晚寒。」3.對著酒壚;在酒壚前。 南朝 梁簡文帝 《當壚曲》:「當壚設夜酒,宿客解金鞍。」 明 何景明 《艷曲》之三:「妝成臨勸酒,曲罷坐當罏。」 明 夏完淳 《雪後懷張子韶》詩:「當壚對酌睨 文君 ,露頂沉杯呼 阮籍 。」
④ 舒州的遺跡景點
薛家崗遺址
薛家崗古文化遺址,即薛家崗新石器文化遺址,至今已有五、六千年歷史,位於潛山縣城南7.5公里處的河鎮鄉利華村與水崗村交界處。該處已出土的一千多件古文物可供參觀憑吊,對研究長江中下游新石器晚期文化,是不可多得的理想場所。
該遺址坐落在潛河邊上,高出附近農田3-7米,為一橢圓形台地,總面積約有六萬多平方米。在已經開挖過的一千多平方米方塘中,人們從土質結構上可以看到五個自然層。第一層為耕土層,第二層為唐、宋文化層,第三層為殷商文化層,第四、五層為新石器文化層。從四、五層疊壓關系和隨葬品的組合變化來看,新石器時期的潛山人,已經脫離了原始人群的流浪生活,逐漸走向定居,並且創造了相當進步的生活、生產用具。
這里三面臨水、一面靠山,在此定居,既便於飲水、耕作、養殖,也便於上山避災。這一具有獨特環境的定居點,被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命名為「薛家崗文化」,被安徽省政府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為我國研究新石器時代人類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生活和生產活動之狀況,提供了珍貴的資料。此外,在舒州(潛山縣城)內的天寧寨,亦發現了一處新的古文化遺址,出土的文物證明,在五六千年前,己有另外一個氏族,在潛山定居了。
從已經出土的一千多件石器、陶器、玉器等文物來看,其石器大都經過通體精磨,刃部非常鋒利。有一把石挫,光澤晶瑩,可以照見人影。尤其是石刀,有一、三、五、七、九等奇數刀孔,更屬國內罕見。石器有盆、碗、壺、杯等,大都為當時人民的生活用品。陶器尤為精美,有泥質和夾砂兩種,外表為素麵磨光,少數有弦紋、刻劃紋、針刺紋、堆紋等。折腹壺、雞冠耳手碗等,形式多樣,製作甚為精細。
在這些陶器中,還有數十個球,小的中空有丸,搖之叮哨作響,大球鏤有十四個對稱圓孔,內有七個小丸,亦搖之有聲。這些珍貴的陶器,告訴了人們,早期的潛山人已經掌握了很高的制陶技藝。出土的玉器多為裝飾品。有玲成剔透的玉環、玉管、玉瓊等。在這些豐富多彩的器物中,以孔眼石刀上的紅色花果圖案最具有代表性。它構圖嚴謹、線條勻稱,布局優美,是薛崗氏族特有的器物。
在第三層中出土了許多具有殷商時代特徵的青銅器,如箭鐮等,為研究安徽省及長江北岸青銅器文化造型藝術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實物資料。致於唐、宋時期的文物就更多了,有唐朝的磚、瓦、當,宋代的瓶、碗、紡錘等許多生活用品,這說明此時的潛山人己具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生產技能。
天柱山
位於古舒州(潛山縣)境內天柱山是安徽之源,中國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區(2011年5月5日批准)、國家級森林公園、中華十大名山之一、中國最早五嶽之南嶽(古南嶽)。
天柱山東臨長江,西連大別山,雄峙江淮。風景區面積82.46平方公里,境內山奇水秀,古跡眾多,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天柱山因主峰雄偉峭拔如「擎天一柱」而得名。古為皖山、皖公山, 安徽簡稱皖即源於此。據《史記.封禪書》載,公無前106年,漢武帝南巡,登臨天柱,封為「南嶽」。至公元589年,隋文帝開拓南疆,改封湖南衡山為南嶽,天柱山仍以古南嶽而受人仰慕。天柱風光,雄秀兼備,四十五峰各有千秋 。 這里處於南溫帶和北亞熱帶的交匯地帶,動植物種類豐富 ,珍貴植物有香果樹、紅豆杉、天女花,特別是成片的珍珠黃楊與雲錦杜鵑 ,伴生於海拔千米地帶,形成高山特殊的景觀。珍貴動物有花面狸、琴鳥、四聲杜鵑、娃娃魚等。天柱山有很多文物古跡。
山谷寺(三祖寺)
三祖寺,一名山谷寺,又稱乾元禪寺,坐落在舒州西北9公理處的谷口鳳形山上。鳳形山,唐宋以來人們習慣稱之為三祖山,這里是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天柱山的南大門,環境清幽,景色怡人。三祖山一峰獨秀,翠黛蒼郁,東西兩側崗巒逶迤,向南蜿蜒伸展,對三祖寺呈環圍合抱之勢,使山前形天一個天然谷口。清澈甘冽的山谷流泉從三祖山西側谷底潺潺流出,滾珠嘎玉,泠泠有聲,向南經谷口匯入潛河。寬闊的潛水河像一條潔白的玉帶,自西向東輕盈舒展,系於山前。河水清漣,波光粼粼,映現著青山塔影。水光山色,渾作一體,構成了谷口的獨物風貌,成為天柱山風景名勝的重要一景。
山谷寺始建於梁武帝時,為高僧寶志禪師首創。相傳:南朝梁時,白鶴道人、寶志和尚兩人都想在此建道場,梁武帝命他兩各施法寶識地,得者居之,道人放白鶴,和尚拋錫杖,鶴飛在前,將落地時被錫杖飛來聲所驚,止於他處,錫杖卓立此地,寶志即在此建寺。大同二年(536年)武帝蕭衍賜名為山谷寺,佛教二祖曾在此駐錫,境內三祖寺系禪宗三祖祖庭,佛教禪宗在中國的第三代祖師僧璨禪師在此圓寂,肉身葬於寺後小丘上,後人又稱為三祖寺。 寺院內覺寂塔俗稱三祖塔,建於唐玄宗時,塔下藏三祖舍利百粒,代宗大歷七年,賜號曰覺寂,塔高六丈,七層八面,結構精巧,壁雕佛像栩栩如生,北有石級可登,外旋中空,螺旋而上。每層有四門相對,兩虛兩實,虛實分設。遊人登塔,常被虛實所迷。
建寺1500年來,這里道教、佛教文化幾度輝煌,鼎盛時期有「三千道人八百僧」之說。現今寺門上高懸當代著名書法家趙朴初題寫的「山谷寺」匾額。佛道寺觀達3600餘間,現為全國重點對外開放寺廟。
石牛古洞
石牛古洞位於天柱山腳下、三祖寺西邊的山谷里 ,谷中大石累累,溪水潺潺,蒼松翠柏,紫峰白雲,風光秀麗。山谷腹部有個露天巨洞,洞前有一巨石,重約百噸,狀如一頭水牛卧於溪澗邊,在石牛旁有兩崖相接,蔥蘢植被填補了其間的空隙,構成了不是洞的洞門,從石牛後面看似石牛歸洞,故稱「石牛古洞」。據《潛山縣志》記載:如牛的大石有兩處,一在上游,巨石如牛伏溪底,借流水為浴,僅留腹背在外,水經其腹側,人行其肋上,有兩只天然牛蹄印嵌於近脊背處。一處在下游數十米,大石酷似牛的全身,頭、背、腹、腿,線條分明,單個地跪卧溪畔,狀如飽飲清洌泉水之後,昂首醉賞松竹交翠美景,諦聽三祖寺里鍾鼓之聲。
相傳,很久以前的一個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牛郎把牛放在銀河岩上,就迫不及待地和織女到天柱山上幽會去了。神牛看見風光秀麗的天柱山下,地曠人少,男女老少墾荒耕種,十分艱辛,頓現勤勞本性,就悄悄下凡,來到天柱山幫助人們墾荒耕地。由於牛郎織女十分迷戀天柱山的景色,一連幾天樂不思蜀,王母知道後,勃然大怒,派天兵天將將牛郎織女押回天庭。然而神牛眷戀人間美景,不願重回天庭,於是遁跡山林,沒入千年古洞,變成了石牛。神奇、勇猛、倔強的石牛便被傳為千古佳話。
古往今來,維妙維肖的石牛令南來北往的遊客嘆為觀止,寫下了許多贊美石牛的詩篇。明代詩人羅庄贊曰:「天生好景在人間,閬苑蓬萊奚足貴」。清代詩人丁珠在《石牛古洞》一詩中贊美石牛是「一品神仙」:「古洞悠然小洞天,石牛得此本無全。誰迎紫氣誰能杖,不糞黃金不受鞭。齒潔無勞臨水漱,心閑唯愛枕雲眠。千秋山谷真知己,信是煙霞一品仙。」
石牛經過風風雨雨,走過了數千年,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文革」中,愚昧無知的山民把石牛當做「牛鬼蛇神」,炸去了石牛的頭,只留下了殘缺不全的牛身。
唐宋以來,李白、王安石、蘇軾、黃庭堅、李柬之、留正、張同之等都酷愛潛山山水。李白在詩中表達了「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的意願。在舒州(今潛山縣)任團練副使的蘇東坡想定居潛山,他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平生愛舒州風土,欲卜居為終老之計」。黃庭堅更是把自已當成潛山人,他特別喜愛石牛古洞的林泉之勝,自號山穀道人,常騎在石牛背上讀書,讓宋代第一畫家李公麟為他畫「黃山谷坐牛圖」,刻於崖壁之上。他在山谷築室讀書,寫下了十幾篇歌頌潛山山水的名篇詩作,在《題潛山》一詩小序中滿懷深情地寫道:「余家潛山,實為名山福地」。後人為紀念他,在其讀書處建起了「涪翁亭」。
黃庭堅游歷潛山過程中,最令他流連忘返的是「石牛古洞」。
置身「仙境」的黃庭堅,面對詩崖,感慨萬千,寫下了《題山谷大石》、《題山谷石牛洞》、《書石牛溪大石上》、《題青牛篇》等多篇詩文。他在詩中抒發了當時的心情:「鬱郁竊竊天官宅,諸峰排霄帝不隔。六時謁天開關鑰,我身金華牧羊客。羊眠野草我世間,高真眾靈思我還。石盆之中有甘露,青牛駕我山谷路。」陶醉於石牛古洞的黃庭堅,雖身處世間,卻已思接千載。人生的痛苦、仕途的艱辛、旅途的勞頓都已統統拋開,石牛古洞就是心中唯一讓他快樂的世外桃源。他經常騎著青牛,像仙人一樣優游在山谷林泉之中。
孔雀東南飛舊地
在舒州這塊古老而美麗的土地上,千百年來,流傳著許多迷人的傳說,發生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1000多年前,我國最早的敘事長詩《孔雀東南飛》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
從舒州府(今安徽潛山縣梅城)出發,沿梅河西岸向東南行4.5公里,便是焦仲卿的故鄉-----焦家畈。焦仲卿為漢末建安年間廬江府內一小吏,娶聰明美麗的民女劉蘭芝為妻,夫妻恩愛情深。兇狠的焦母不容蘭芝,以種種借口逼迫焦仲卿將劉蘭芝休棄,焦、劉二人被迫分離。離別時,兩人發誓生死相愛,不復嫁娶。於是,蘭芝在家兄逼迫再嫁時投水自盡,焦仲卿得此消息,也自縊於庭中樹上。後來焦劉兩家將二人合葬於華山,墓旁種有松柏、梧桐。樹木間枝枝相蓋,葉葉相連,常常有鴛鴦鳥飛落其間,仰頭相啼,如泣如訴達五更。在今小吏港老街東側的華山崗上可見新修焦仲卿、劉蘭芝合葬墓,人們習慣稱之為孔雀墳。
如今的焦家畈,早已不見當年小吏的蹤跡,但從一些老人娓娓的講述中,從孔雀台、小吏港及一些民間習俗里,仍強烈地感受到人們對焦、劉的懷念,焦劉二人名字早已溶入了這片山川、河流。盡管焦家畈已沒有焦家後代,但焦家畈的地名一直保留至今。小吏港也是因焦仲卿曾是府中小吏而得名。孔雀台更是紀念焦、劉二人的建築。在今小吏港的下街,可見當年孔雀台的遺址。據史料記載,這座孔雀台始建於唐朝末年。初建時為土台,毀於文化大革命期間。規模最大時有幾十間房屋,佔地百餘平方米。台為上下二層,磚木結構。台內側門上有焦仲卿、劉蘭芝畫像。逢年過節,常有外地名班名角來此演出,唱唱「仰頭相對鳴,夜夜達五更」等有關焦仲卿、劉蘭芝忠貞愛情的戲文。在焦、劉的故鄉習俗里,人們把折磨媳婦的惡婆婆叫「焦八叉」,把受苦難的媳婦稱作「苦芝子」。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這一古老的愛情悲劇千百年來感動著無數讀者,這凄麗的故事曾被改編過越劇、彈腔、黃梅戲等多種劇本,深受人同喜愛。遙想當年,潛山何等繁華。縣城為廬江府府治和皖縣縣治所在地,車水馬龍,商賈雲集。今日潛山,在改革開發的新形勢下,正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新世紀的到來。城內高樓林立,城區面貌日新月異,孔雀東南飛的故鄉正在皖西南崛起。在今城區東南廣場上,矗立著一座雕塑-------《孔雀東南飛》。這座造型優美的雕塑,為古老的文明縣城增添了艷麗,同時也在向後人訴說著那震撼世人的千古絕唱。
古愛情絕唱《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首最偉大的長篇敘事詩,被譽為「長詩之聖」。我縣小市港就是故事的發生地。古鎮小吏港,歷史上曾名焦吏港、曉市港、小市港,舊志載「以漢廬江郡小吏焦仲卿而得名」,自漢代就有其址。 小吏港位於皖水中游,距安慶市5 0 公里,抵天柱山風景區8 公里,與潛山縣隔河相望。舊時分上街、中街、下街。今稱舊時的三街為老街,新建的區域為新街。 古時,小吏港為水運港口,又是官道驛站。設有各種商行、貨棧、店堂、飯鋪、旅館、賭場、澡堂、作坊五百餘家,白天車水馬龍,夜晚燈火輝煌,常年人聲鼎沸,喧囂熱鬧。最具盛名的是竹簟行,上達三江,下抵蘇杭,客商雲集,把外埠的貨物帶到小吏港,把小市的特產斑竹簟銷往全國各地,日成交額高峰達數萬條。
小吏港遺有大量《孔雀東南飛》遺跡,鎮東一華里有一個村莊名劉家山 ,是《孔雀東南飛》女主人公劉蘭芝娘家所在地。劉家山有一口古井曰「苦水井」,相傳劉蘭芝作姑娘時,在此井汲水,井水清澈甘甜,蘭芝死後,井水變苦,無法飲用,故稱苦水井,後百姓將其填平。古鎮西,一河之隔是焦家坂,焦家坂內有一村莊名焦家園,是焦仲卿家所在地。漢時,小吏港、劉家山焦家園同是廬江郡轄地。今小吏港、劉家山屬懷寧縣,焦家園屬潛山縣。 小吏港鎮東有一山崗,曰花山。「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旁」。古時「花」、「華」通用,花山即華山。焦仲卿、劉蘭芝合葬在花山上。焦、劉合葬墓,當地群眾稱為「孔雀墳」。三十年代初期,墓前還曾有古青磚雕刻的墓碑,每年清明節和臘月都有大批群眾到此焚香祭祀。八十年代,懷寧縣人民政府對此墓進行了修繕,用大理石製作了墓碑,碑文曰「漢焦仲卿劉蘭芝之墓」。 距「孔雀墳」不遠有「望雀墩」,墩上原建有「望雀亭」。相傳劉蘭芝死後,當地人們築墩建亭,逢年過節,攜老帶幼,攀墩登亭,祈盼孔雀歸來。 . 古鎮東有一廟,名「相公廟」,為紀念焦仲卿焦相公所建。有一座橋名「蘭芝橋」,為懷念劉蘭芝所建。 小吏港還有一個名聞遐邇的古建築——孔雀台,與南京鳳凰台、武漢黃鶴樓並稱為「長江流域三大精靈」。「到安慶必登塔,到小市必登台」。孔雀台亦名萬年台,相傳是焦仲卿、劉蘭芝定情的場所,後人為歌頌紀念這一對對愛情忠貞不二的男女青年,築台以示懷念,故而得名。據碑文記載,此台始建於唐末,為一土墩台。元朝在土墩上搭了竹棚,上蓋竹簟。明朝永樂年間,台基用石條砌築,台身是磚木結構。到清朝,則修繕成氣勢恢宏的古戲台。各行業都在特定的日期,相邀戲班在孔雀台演出,少則幾日,多則十天半月,這也是小吏港一個獨特的文化現象。 孔雀台四周有一組古建築群,台右是振風亭,又名化紙亭、字紙亭,系磚砌五層寶塔,塔心是焚燒字紙的場所。小吏港遺風,凡寫有文字的紙張,不可隨意扔,街道上有專人拾起丟棄的字紙,虔誠地送到字紙亭焚燒,表現出當時人民對文字的尊重和敬仰。遺憾的是「孔雀台」及周圍古建築毀於「文革」期間。 距小吏港東一華里地,是著名的新石器遺址「王家山遺址」。距小吏港北三華里地植有著名的「乾隆牡丹」,年代久遠,花盤碩大,最著特色的是一株枝上盛開幾種不同顏色的花,每年牡丹盛開之時,觀賞遊客數以萬計。
當地政府和人民正抓緊恢復《孔雀東南飛》遺跡原貌,旅遊部門將小吏港列為安慶——天柱山旅遊線路中一個旅遊景區。不久的將來,《孔雀東南飛》將以其獨有的文化底蘊,成為皖西南又一亮麗的旅遊景點。
三國時期南國佳麗——二喬故里
大、小二喬,廬江皖縣(今安徽潛山)人也。父喬國老德尊於時。大喬國色流離、資貌絕倫。東漢建安四年,孫策從袁術那裡得到三千兵馬,回江東恢復祖業,在同窗好友周瑜的扶持下,一舉攻克皖城。皖城東郊,溪流環繞,松竹掩映著一個村莊——喬公寓所,後人稱之為喬公故宅。喬公有二女國色天香,又聰慧過人,遠近聞名。因遣人禮聘,得邀喬公允許,送入一對姊妹花。於是,便有了孫策納大喬、周瑜娶小喬的韻事。
從二喬方面來說,一對姐妹花,同時嫁給兩個天下英傑,一個是雄略過人、威震江東的「孫郎」,一個是風流倜儻、文武雙全的「周郎」,按照傳統觀點,堪稱郎才女貌,美滿姻緣了。作為艷名傾動一時的美女,江東二喬很自然地成了文學藝術的對象。最早而著名的作品當推唐代詩人杜牧那首膾炙人口的《赤壁》詩:「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在喬公故宅的後院有一口古井,水清且深。相傳二喬姐妹常在此梳妝打扮,可謂「修眉細細寫春山,松竹簫佩環」。每次妝罷,她倆便將殘脂剩粉丟棄井中,長年累月,井水泛起了胭脂色,水味也有胭脂香了。於是,這井便有了胭脂井的雅稱。有詩曰:「喬公二女秀色鍾,秋水並蒂開芙蓉」。
⑤ 卓文君當壚沽酒的當是何意思
你好,當壚沽酒這個成語中的沽:通「酤」;沽酒:賣酒;壚:古時酒店裡安放酒瓮回的土墩子;當壚:賣酒的答坐在壚邊,所以當字就是守在(放酒瓮的土墩子旁邊),守字可以表示站或者坐都可,這個是指西漢時,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私奔,到司馬家後,發現他「家徒四壁」。於是二人又回到卓文君的家鄉,開了一個小酒壚,這就是卓文君當壚賣酒的典故。
⑥ 蘇州的旅遊簡介
旅遊景點簡介:
拙政園:位於婁門內東北街178號,是蘇州園林中最大的,也是最著名的一座。拙政園始建於明代,王獻臣是該園第一位主人。他在嘉靖、正德年間官居監察御史,晚年仕途不得意,罷官而歸,買地造園,借《閑居賦》「拙者之為政」句意,取名為拙政園。園內主要景點有:蘭雪堂、芙蓉榭、秫香館、放眼亭、遠香堂、小滄浪、留聽閣、浮翠閣等。
交通:游1、2、5線,2、3路拙政園站下,往東步行100米即到。
門票:旺季(3.1-5.31;9.1-11.30)70元;淡季(6.1-8.31;12.1-2.29)50元。兩個旺季分別舉辦免費杜鵑花節、荷花節。
開放時間:8:15-17:30
獅子林:位於城東北的園林路23號,是元代僧人天如禪師為紀念他的教師中峰神僧而創建的。獅子林擁有國內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湖石假山玲瓏眾多、出神入化,形似獅子起舞,被譽為「假山王國」,有「桃源十八景」之美譽。園中最高峰為「獅子峰」,另有「含暉」、「吐月」等名峰,建築有「立雪堂」、「卧雲室」、「指柏軒」、「問梅閣」等。
提醒:可與蘇州民俗博物館、錢幣博物館同游。沿園林路向北百米即是拙政園。
交通:游1、2、5線,2、3、4、40、701路可達。
門票:旺季(3.1-5.31;9.1-11.30)30元;淡季(6.1-8.31;12.1-2.29)20元。
虎丘:是蘇州城的標志性景觀,有「吳中第一名勝」之稱。蘇州在春秋時是吳國的首都,吳王闔閭死後就葬於虎丘。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蘇州任刺史時,曾鑿山引水,修七里堤,使虎丘景緻更加秀美。宋代詩人蘇軾曾說過:「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古人在評價虎丘的特色時,曾提出:「九宜」之說,稱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煙、宜春曉、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陽。
現園內主要景觀有:世界著名斜塔——虎丘塔、「天下第三泉」、斷梁殿、憨憨泉、試劍石、劍池、擁翠山莊、萬景山莊等。
交通:游1、2路,公交8、49路車可達。
門票:旺季(3.1-5.31;9.1-11.30)60元;淡季(6.1-8.31;12.1-2.29)40元。兩個旺季分別舉辦花會、廟會。
留園: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清乾隆末年被劉恕所得,擴建後改名寒碧山莊,時稱「劉園」。光緒初年,官紳盛康買下此園,吸取蘇州各園之長,重新擴建修葺,改名為留園。
留園共分中、東、西、北4個景區,景區間由700多米長的曲廊連接,長廊兩壁上嵌有歷代名家書法石刻300多方,人稱「留園法帖」。廊檐下有粉白花牆漏窗,圖案精美。從花牆望去,山池亭台在花樹中若隱若現,有如丹青畫卷,別有情趣。
交通:游1、2線,11路可達。
門票:旺季(3.1-5.31;9.1-11.30)40元;淡季(6.1-8.31;12.1-2.29)30元。旺季免費提供「吳歈蘭薰」表演。
開放時間:7:30-17:00
西園寺:位於蘇州金門外下塘街,留園西側不遠處,西園寺是戒幢律寺和西花園放生池的總稱。
該寺始建於元至元年間(1264-1294年),本名歸源寺,有四大天王殿、大雄寶殿、五百羅漢堂、觀音殿和藏經樓等建築。其中羅漢堂特點突出,堂中央有一尊用整根香樟木雕成的13米高的千手千眼觀音,在它不遠處,還有一尊特殊的佛像,四面有四個不同面相的臉,據說代表了佛教的四大名山及主供神,即:五台山文殊菩薩、九華山地藏菩薩、峨眉山普賢菩薩、普陀山觀音菩薩。堂內還塑有大肚彌勒像,寒山、拾得像,關公、韋馱像等,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瘋僧」、「濟公」兩像,其傳神與妙趣橫生令人驚嘆不已,堪稱傑作。
西花園的放生池同樣引人入勝,池內有很多魚和鱉,大都是佛教徒所放生。其中五色鯉魚可與杭州玉泉媲美。池中還有一隻三百多歲的大黿,只有在炎熱天氣才出水一現。
交通:游1、2、3線,6、10、11、17路可達。
門票:25元
寒山寺:位於姑蘇城外楓橋邊,始建於六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唐貞觀年間改名為寒山寺。寺內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廡殿(偏殿)、藏經樓、碑廊、鍾樓、楓江樓等。大雄寶殿右側有一口日本友人送來的銅鍾,它是1906年由小林誠義等一批工匠鑄成的。此鍾一式共鑄兩口,一口在日本館山寺,另一口就在寒山寺,至今保存完好。
提醒:可順路游附近的楓橋、鐵鈴關等景點。
交通:乘游3線、3、6、9、17、21、31、301路車楓橋站下。
門票:15元/人,陳列館門票5元/人,聯票價格為20元/人,登鍾樓敲鍾5元(3下)。
網師園:位於帶城橋路闊家頭巷11號,是一處典型的清代宅園。最初是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吏部侍郎史正志罷官後建的一座宅院,自譽藏萬卷書,取園名「萬卷堂」,自號「漁隱」。清乾隆年間,光祿寺少卿宋宗元在萬卷堂故址,營造別墅,為奉母養親之所,始名網師園,「網師」是漁夫、漁翁的意思。全園面積5400平方米,由東部的宅第、中部的主園和西部的內園三部分組成。園內主要景觀有:轎廳、大廳、梯雲室、月到風來亭、殿春庭院等。1981年建成於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內的中國庭院「明軒」,就是以該園的「殿春」庭院為藍本設計建造的。
網師園最特別的是夜花園部分,崑曲、評彈、江南絲竹、古箏、笛子等曲藝節目輪流在花園中不同的廳堂演出。由於表演有中國江南特色,環境又是著名的蘇州園林夜景,對遊客了解吳地文化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因此極受海內外遊客的喜愛。
滄浪亭:蘇州最古老的園林,原為五代吳越廣陵王的池館。滄浪亭以清幽古樸見長,融園內的假山與園外的池水於一體,在假山與池水之間,隔著一條復廊,廊壁開有花窗,透過漏景,溝通內山外水。據說全園有108種花窗樣式,圖案花紋變化多端,構作精巧,是蘇州園林花窗的典型。
滄浪亭在假山東首最高處,上刻清代朴學大師俞樾手書「滄浪亭」3字。建築風格古樸,結構形式與整個園林氣氛非常協調。兩旁石柱上有石刻對聯一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
怡園:位於市中心人民路中段,是清光緒年間富紳顧文彬所建的私人花園。東部原為明朝尚書吳寬的舊宅,西部為顧氏擴建。東西兩部間用一道復廊相隔,復廊牆壁飾有花窗,從花窗中看東、西兩面的園景,格外幽深曲折。
交通:游1、4線,1、8、9、20、21、38、46、68、101、102、103路可達。
門票:15元,軍人持證免費。
盤門:位於蘇州古城牆的西南角,有著名的「盤門三景」瑞光塔、吳門橋和盤門城樓。
現存的瑞光塔為北宋磚塔,塔高43.2米,7級8面,由外壁、迴廊、塔心組成。瑞光塔中曾多次發現珍貴文物。1963年,在第一層塔壁內發現木佛兩尊,第三層塔心內取出石佛一尊以及大中祥符年間磚刻題等文物。1978年,又在第三層塔心磚龕內發現舍利寶幢、觀音、如來銅造像、木刻印刷和碧紙金書的經卷共100多卷,為五代至北宋時文物。
交通:游2、5線,7、30、701路到盤門景區站下。從人民路上的泰華商廈向西200米亦可到達盤門景區。
門票:25元,免費提供評彈表演。
開放時間:8:00-16:45
旅遊行程推薦:
周六:早上在上海火車站乘城際列車去蘇州,抵達後乘2路去拙政園、獅子林、蘇州民俗博物館,轉游1路依次游覽虎丘、留園、西園,再乘6路去寒山寺,夜遊觀前街,宿酒店。
周日:上午乘游2依次游網師園、滄浪亭、怡園,下午游盤門景區,游畢後乘游2路回火車站,搭過路火車返滬。
旅遊行家指南:
娛樂:
蘇州樂園被譽為「東方迪斯尼」,它具有國際現代游樂高科技與深刻的文化內涵兼備的特點。置身其中,既能領略繽紛絢麗的歐美風采,又能感受自然渾厚的東方情調,中西文化精粹如清風襲面,讓人耳目一新。
蘇州的觀前街、十全街歷經數年修葺完善,業已成為集娛樂、餐飲、觀光、購物於一體的現代化商業街,如今是海內外遊客蘇州之行的必游之地。
餐飲:
著名的蘇式招牌菜有:松鼠桂魚、清湯魚翅、響油鱔糊、西瓜雞、母油整雞、太湖蒓菜湯、翡翠蝦斗、荷花集錦燉等。蘇州小吃亦聞名天下,蜜汁豆腐乾,松子糖,玫瑰瓜子,蝦子醬油,棗泥麻餅,豬油年糕等,都是膾炙人口的美食,不可不嘗。
「得月樓」和「松鶴樓」是老字型大小的蘇式餐館;「老蘇州茶酒樓」以傳統蘇幫菜而聞名;「朱鴻興面館」和「綠揚餛飩」等物美價廉,比較適合大眾消費。蘇州的主要美食街有:太監弄、十全街、學士街、嘉餘坊、鳳凰街、干將路和石路金門商市美食街等。
交通:
上海到蘇州的城際列車,每天上午在上海新客站發車,40分鍾即可直達。
蘇州南、北、西幾個汽車站每天日間都有高速大巴開往上海,北站最多,平均20分鍾一班,票價26-30元,車程1小時20分左右。上海下客站有恆豐路、滬太路、徐家匯虹橋路、浦東白蓮涇等地,建議在購票時詢問清楚,選擇離自己目的地近的車站。
計程車:起步價10元(3公里)。3公里後,每公里單價1.8元,5公里後,加收50%空駛費。等候時間5分鍾免費,超過5分鍾,每5分鍾摺合1公里。23:00後,車費(起步價)含增加30%。蘇州部分景點分布在小巷中,汽車不能直接到達門前,此時三輪車就是最好的交通工具了。三輪車起步價2元,每公里加收2元,包車時,每人每小時5元。
蘇州的景點比較集中,騎著一輛自行車走街串巷、訪古探幽,您一定能沉醉於「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之中。在火車站東側的平門橋一帶有許多租車店,大致價格為:4小時內2元,5-6小時3元,一天5元,需要身份證及押金。
住宿:
如果你是自駕車旅遊,天平山附近以及太湖沿岸有不少豪華別墅,價格也便宜,一般一幢雙層別墅每日租金大約在400—600元之間。
當然對那些希望省錢的旅遊者來說,要找一家干凈、便宜的招待所也相當容易,在市區的大街上隨處都能找到100元左右的「標間」。例如地處五卅路的體育局招待所就比較舒服。
購物:
到蘇州購物,旅遊紀念品首推蘇綉,蘇州的刺綉工藝與湖南的湘綉、四川的蜀綉、廣東的粵綉並稱中國的四大名綉。蘇州的碧螺春茶是中國的十大名茶之一,是饋贈親朋好友的佳品。還有蘇州的宋錦、桃花塢木刻年畫、蘇扇等,都是當地的特產。此外蘇州豆腐乾也是小有名氣的地方特色小吃,不妨買些回去與家人分享。
蘇州的觀前街是一條聞名中外的集娛樂、餐飲、觀光於一體的商業步行街,並有觀光游覽車(每位1元)行駛街頭。閶門外的石路和新區內的淮海街也是有名的商業街區,此外,十全街是旅遊紀念品一條街,皮市街是花鳥市場,虎丘路和火車站前是婚紗和攝影器材一條街,都是購物好去處。
渭塘鎮何家灣的「中國珍珠城」是個很大的珍珠交易集散地,可在蘇州火車站乘83路公交車直達,也可乘12、84路公交車到達。
出遊提示:
特色菜:䰾肺湯 白汁黿菜 碧螺蝦仁 松鼠桂魚 西瓜雞
特產:碧螺春茶 采芝齋糖果 宋錦 蘇式糕點 蘇式蜜餞 蘇式糖果 蘇綉 太倉肉鬆 太湖銀魚 桃花塢木刻年畫
提醒:蘇州的景點大都在17:30以前就關門了,節假日也不例外,如果是自助游就要特別注意這一點,合理安排時間。
蘇州地區旅遊節慶:
·西山太湖梅花節 3月1日—10日
·虎丘花會 3月—5月
·拙政園杜鵑花會 3月—6月
·角直水鄉服飾文化節 4月
·南浩街神仙廟會 5月
·拙政園荷花節 7月—8月
·虎丘廟會 9月—10月
·中國絲綢旅遊節 9月20日—25日
·蘇州天平紅楓節 11月
·寒山寺除夕聽鍾聲 12月31日23時起
⑦ 卓文君當壚沽酒的當是何意思
你好,當壚沽酒來這個源成語中的沽:通「酤」;沽酒:賣酒;壚:古時酒店裡安放酒瓮的土墩子;當壚:賣酒的坐在壚邊,所以當字就是守在(放酒瓮的土墩子旁邊),守字可以表示站或者坐都可,這個是指西漢時,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私奔,到司馬家後,發現他「家徒四壁」。於是二人又回到卓文君的家鄉,開了一個小酒壚,這就是卓文君當壚賣酒的典故。
⑧ 求關於拉美西斯二世的書~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ct.asp?prodid=zhbk001730&source=xsbkzhbk001730
去卓越購物網的圖書就能找到下面的書了。(上面是這本書的網址)
《拉美西斯二世:尼羅河上的輝煌》
作者:戴爾·布朗
譯者:張燕
市場價:¥39.00
卓越價:¥27.20 折扣:70折 節省:11.80元
VIP 價:¥27.20 SVIP價:¥27.20
作者簡介
戴爾·布朗,供職於美國時代公司,資深編輯,組織編輯了《失落的文明》系列叢書。
基本信息
· 開本: 16
· 出版日期: 2002-01
· 版次: 2004年1月第2版
· 頁數: 197
· ISBN: 7508026179
· 國別: United States/美國
· 出版社: 華夏出版社,廣西人民出版社
· 編者: 戴爾·布朗
· 精簡裝: 精裝
書摘
「聖上為自己營造了一棲身之地,名為『不敗之帝國』。它地處敘利亞與埃及之間,食物豐裕、糧谷滿倉。太陽在其地平線上升起,又在其疆域中落下。眾人皆離開自己的故土,在此定居。」保存了3000年的紙莎草紙上是這樣描述古埃及迷失的首府——比-拉美西斯-阿-阿那克圖的,意思為「拉美西斯不敗帝國之領地」。這是一個令人屏息、規模宏大的城市,而端坐在王位之上的,正是受之無愧的一國之君——通常被世人冠以拉美西斯大帝之美名的拉美西斯二世。
比-拉美西斯與古埃及的其他兩個首府孟菲斯和底比斯有所不同。這兩個遺址,甚至在創建它們的文明都漸歸湮沒之時,也從未遺失過,而比—拉美西斯彷彿已經從地球表面上銷聲匿跡,直至最近。當時的文獻記載,這個面積12平方英里的城市,坐落於尼羅河三角洲的東岸,把守著這條大河通向地中海的眾多出口之一。然而,在茫茫的紙莎草沼澤地和精耕細種的平坦
農田中,這個氣勢雄偉的大都市的確切位置曾一度隱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節日盛典時,比-拉美西斯向眾人展示的是以彩磚砌成的宮殿、多柱式的廳堂和黑色花
崗岩大門。據古代文獻記載,比-拉美西斯有著「華麗的晾台,鑲有天青石和綠松石的廳堂令
人目眩」。年輕人「平日也著節日盛裝,頭發油亮、紋絲不亂。他們立在門旁,雙手持滿青蔥的草木」。這里有政府建築、高官豪宅、堆滿穀物的糧倉以及供奉埃及偉大神祗——太陽神瑞、塞特、阿蒙和卜塔的神廟。
比-拉美西斯得以重見天日,始於20世紀20年代中期。尋找熱銷手工製品的農夫,在距離開羅大約60英里遠的甘底爾村莊附近挖掘一個土墩時,發現了埃及第19王朝時期的塗釉瓦片。拉美西斯二世正是那一時期最卓越的法老。發現表明,甘底爾可能是失落的首府的遺址。但發掘出的文物數量相對於這么一座宏偉的城市來說,顯得有些少得可憐。當為數更多的發現在另一遺址,大約向北15英里的地方被披露後,世人的注意力很快轉移到了那裡。
新的發現來自塔尼斯。法國埃及學家皮埃爾,蒙太特自1929年開始在塔尼斯挖掘,他在此遺址工作長達20多個季節。在他諸多重要的發現中,有埃及第21王朝法老們的陵墓,他們於公元前ll世紀將該城定為首府。然而,比他們早200年的拉美西斯二世時期的雕像和建築遺址也在塔尼斯被發現,而且數量之多好像顯示這座城市早在那一時期就已存在。結論對蒙太特來說是顯而易見的:塔尼斯就是比-拉美西斯。
蒙太特的理論卻沒有得到世人的廣泛認可。20世紀20年代末期,埃及考古學 ……
⑨ 安徽霍邱縣綉鞋墩來歷,是怎祥形成的
綉鞋墩 擁有溫和的地理環境和豐富的物產資源,是人類理想的棲息地。華夏先民在此長期生活、居住,創造出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新石器時代遺址數以百計,有的延續至商周。據考古發掘資料顯示,距今六千年前的霍邱紅墩寺遺址和扁擔崗遺址真實留存著人類生活的印記,這是目前皖西境內發現的最早人類遺跡。與之相當或稍遲的還有霍邱綉鞋墩、古城子、青蓮寺、斗雞台,舒城葉墩、黑虎城,裕安區謝後墩,金安區鄔墩以及金寨高廟子、小磨盤山遺址等。在這些遺址中檢選出的標本有鼎、鬲、豆、盉等陶制器物;紋飾有繩紋、劃紋、方格紋等;胎質有泥質、泥質夾沙等;陶色有灰、紅、黑等;石器均為磨製,有斧、錛、鏟、鐮等工具;還出土有炭化的稻穀。這表明在新石器時代,六安農業及手工業生產已具有了較高的水平。大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氏族部落聯盟在六安地域內形成。
在義城二千多平方的高台上,義城侯府繁華競逐,義城縣民攬淮水,睹古蓼,好不熱鬧…義城台基鄉人雨後經常見鬲足、器耳、砂輪、石器、罐口沿、瓦當…考古學家認為新店古義成台、綉鞋墩、花娘娘廟;宋店古城子都屬新石器時代遺址…東漢撒義城縣,清康熙於台上建古佛寺,住持薛人;光緒三十年(1904)廟已廢,鄉人建羅氏祠堂;房屋二十多間,壯觀華麗;五十年代廢止;目前台基尚存,但尤如綉鞋墩逐漸縮小…甘氏在霍邱人丁興旺,至今在各行業卓有建樹我接觸的古蓼甘氏後人有副部級學者、公務員、企業家及小康生活的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