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西遊記
1. 誰知道九靈元聖就是西游記中黃獅精的祖爺爺即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騎九頭獅子的來歷
九靈元聖,《西遊記》中的妖怪,又叫九頭獅子;是太乙救苦天尊閣下的座駕。整部《西遊記》中,極少數對唐僧肉不感興趣的妖怪之一。
趁天尊獅奴偷喝太乙天尊的輪回瓊液沉醉之際,私下凡間,在玉華州竹節山九曲盤桓洞落草為妖三年(天上一日,人間一年),並收下黃獅、狻猊、摶象獅、白澤、伏狸、猱獅、雪獅七獅;它被七位獅子精尊稱為「祖翁」,旗下徒子徒孫無數。
技能:
吼聲:上通三聖,下徹九泉。太乙天尊介紹,劇情無表現。
九口擒拿:搖搖頭,九口一出,必然擒敵,就連孫悟空也被其所擒。實際劇情第二次被孫悟空回頭跳開。
掐算之能:需要低頭半晌,才能知道黃獅孫遭了毒手。可惜等算完七獅已經被全滅。
駕黑雲:飛舉之功。
攝法:將人攝走。
(1)乙西遊記擴展閱讀:
九靈元聖戰力秒殺猴哥堪比如來,為何甘心當人坐騎。
一、九靈元聖很強。
孫悟空已經算是西遊世界天仙中的第一流高手,而九靈元聖則超越了天仙,成為堪比天尊的強大存在。
且看原著:你看他身無披掛,手不拈兵……徑奔行者。行者使鐵棒當頭支住,沙僧輪寶杖就打。那老妖把頭搖一搖,左右八個頭,一齊張開口,把行者、沙僧輕輕的又銜於洞內。
九靈元聖對戰孫悟空、沙僧時,並非像如來佛一樣忽然翻臉,也不是像鎮元子那樣靠著乾坤袖法寶取勝,僅僅是將頭搖一搖,就將孫悟空、沙和尚咬在口中。
這九靈元聖根本就不想傷害孫悟空,你看他是「輕輕」的「銜」著孫悟空。若真是用他那鐵嘴鋼牙去咬,孫悟空早被嚼碎了。
有朋友會說,孫悟空是金剛不壞之身,九靈元聖咬不爛。
書中確實提到孫悟空是金剛不壞之身,不過,卻也提到在火焰山,孫悟空屁股上的猴毛被大火燒著,提到孫悟空撞蜈蚣精金光罩結果頭被撞腫,更提到孫悟空在被獅駝嶺上獅魔王吞下肚中,出來時擔心被獅魔王牙齒咬傷,於是伸出金箍棒先崩壞獅魔王牙齒。
換言之,孫悟空的金剛不壞之身其實並不強,到底會不會被損毀是相對而言。像二郎神不就用勾刀輕松勾穿了孫悟空的琵琶骨。
九靈元聖完全擁有秒殺孫悟空的能力,並且干凈利落程度還在如來佛祖之上。
那麼,如此一位戰力達到天尊境的大高手,為何會甘心給人當坐騎,被奴僕毆打時,不但不敢還手,連吭聲也沒有。
原著中如此描述九靈元聖被打:旁邊跑過獅奴兒,一把撾住項毛,用拳著項上打彀百十,口裡罵道:「你這畜生,如何偷走,教我受罪!」那獅獸合口無言,不敢搖動。獅奴兒打得手困,方才住了。
打九靈元聖的是誰。只是區區一個獅奴。這獅奴對九靈元聖全無半點尊敬,不但亂打,一打就是幾百拳,並且口中還謾罵不已。
九靈元聖完全可以秒殺那獅奴,可是,九靈元聖閉口不言,連動都不敢動,任憑人家打到累了,也不敢反抗。
二、九靈元聖,為何這么慫。
原因大體有三個:
其一,獅奴是代表九靈元聖主人,出手懲罰。
書中道,那看守九靈元聖的獅奴因為偷吃了輪回瓊液,於是醉了三日三夜。趁著獅奴睡著,那九靈元聖自己咬斷鎖鏈,私自走下凡間。
作為看守者,獅奴已經犯下大錯。不過,太乙救苦天尊道:你且起來,饒你死罪,跟我與大聖下方去收他來。
太乙救苦天尊提出,只要獅奴跟他下界,降伏九靈元聖,就免除獅奴死罪。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獅奴肯定還會受其他懲罰。因此,獅奴在見了九靈元聖後,才會怒氣沖沖說:「如何偷走,教我受累!」
獅奴修為平平,頂多也就和孫悟空相當。不過,九靈元聖不敢反抗,只因他確實犯了大錯,獅奴是代表主人懲罰。畢竟太乙救苦天尊乃世外高人,親自打人有失身份。
其二,九靈元聖不是妖仙,而是身有仙籙的天界神聖。
2. 西遊記中太乙金仙是誰與孫悟空有什麼關系
西遊記中有妖怪提到「那三藏肉眼凡胎,不知是計;孫大聖又是太乙金仙,忠正之性。」 ,西遊記中的金仙,指的就是這種道家轉佛家的仙物。 太乙金仙指的孫悟空
3. 西遊記中太乙天尊是何方天神,和太上老君有關系嗎
玉皇是道教除三清外主管三界十方外最高尊神,太乙同是六御之一為太乙元皇,內東極青容華大帝,元始的兒子,鋪助玉皇統御萬類。太乙天尊在道教的地位,類似於佛教的阿彌陀佛並觀音,地藏王的綜合體,一般道教都單獨供奉玉皇和太乙,分設玉皇殿和太乙殿
4. 西遊記太乙真人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在西遊記中,我們熟悉的神仙其實也並不多,比如觀音,如來,玉帝這些個常出現的人物。但在西遊記中,如果要說出現過的神仙人物其實還是蠻多的,今天我們來聊聊太乙真人這個神仙。
可能許多人不太熟悉這個太乙真人是何方神聖,他在西遊記中的最著名章節是出現在什麼時候。其實在西遊記中,太乙真人是牽扯到二個人物,第一個那就是他的徒弟是哪吒,當年孫悟空大鬧天宮被十萬天兵捉拿的時候,哪吒就曾出現在了隊伍的前面。
第二就是太乙真人是九靈元聖的主人。而在西遊記的這二個章節的時候,太乙真人就顯得特別的重要。
首先我們先來聊聊這太乙真人為什麼會被叫做太乙,這又是什麼意思?其實這看似乎有來頭的太乙二字就是代表著一個名號,並沒什麼實際的意義。
那這太乙真人又究竟是干什麼的呢?他在天界有什麼作用呢?這太乙真人又被人們尊稱為太乙救苦天尊,簡稱太乙天尊、是屬於道教的尊神,又稱青玄大帝、青華大帝。而論其職責其實也沒什麼實際上的分工,在民間一般就是說如果有功德圓滿之人,太乙真人就可以當作救苦天尊來乘九獅之仙馭,散百寶之祥光,而接引其登天成仙。
如果要按西遊記中的套路來講的話,那太上老君就是一個兵器專家,而這太乙真人就是一個接待性的主子。而太乙真人一般是不會輕易露面的,比如在西遊記中,他的出現就是在當他的坐騎九靈元聖跑下凡做壞事的時候與孫悟空打鬥。
當時的孫悟空與他幾個回合下來都沒有搞定他,最終是主人太乙真人出現才收服了那妖怪。其實主太乙真人就是一個天界的老神仙,地位比太上老君要小一些。
如果按照輩們來排的話,他是元始天尊最愛的徒弟,又是哪吒的師傅,也是楊戩的師叔.觀音的師兄。所以按照這個關系層來講的話,那太上老君是太乙真人的師伯。
那這二位大神仙的人物究竟誰更厲害一些呢,在天界誰的實力范圍要大一些呢?太上老君在西遊記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孫悟空大鬧天宮時,他有一定的影響。在西遊途中他也多次出現過,而天界的一些寶貝兵器也曾是出自他的手。按西遊記里的影響力,太上老君是要比太乙真人厲害一些。而且太上老君是道教最高神,三清之一中的太清道德天尊。
5. 《西遊記》中,太乙真人與太上老君,誰更加厲害
先說說太上老君吧,在西遊記的世界裡,太上老君是開天劈地之之祖,甚至曾化解女蝸之名,煉石補天,拯救世界。在西遊的世界觀里,太上就是盤古,是女蝸,是「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陰陽之主宰,萬神之帝君」。整個西遊世界就是太上的花園而已。
太上老君是道教始祖,三清之一(三清是道教的三位至高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修為和地位極高,高居離恨天,有化胡為佛(第六回)、解化女媧之名煉石補天(第三十五回)的功績,法寶眾多(金剛琢,芭蕉扇等),善於煉丹和煉器(金箍棒和九齒釘耙),可以說是天地第一仙。綜上所述,太上老君屬於三清級別,太乙救苦天尊應該等同於四御/四帝級別。
6. 87版的《西遊記》太乙真人的扮演者
朱秉謙,男,吉林長春人,京劇老生。國家京劇院演員。曾用名朱連榮、朱維義。河北交河人,1933年出生於吉林長春。師從韓長寶、李連甲、徐明策等。1947年入北京四維兒童戲劇學校,師從蕭長華、雷喜福、貫大元、安舒元、白家麟、李吉來、劉仲秋、邢威明等,曾得到李紫貴的指點。1949年轉入平劇實驗學校(後為中國戲曲學校)學習。1952年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匯演,扮演《白蛇傳》中許仙,獲演員三等獎。1962年9月拜馬連良為師,專攻馬派,學得《趙氏孤兒》、《淮河營》等劇。1956年畢業,為中國戲校實驗京劇團主演。1965年轉入中國京劇院三團,與劉秀榮、張春孝等合作拍攝了戲曲藝術片《穆桂英大戰洪州》,成功地塑造了寇準的形象。1978年演出《趙氏孤兒》等劇,並改編演出了《四進士》
7. 西遊記中的古詩詞
《西遊記》里詩詞大致可分為四類:寫景詩詞、描人詩詞、敘戰詩詞和傳佛詩詞。現一一敘述於下。
一、寫景詩詞
唐宋詩詞之中,不乏很多寫景狀物佳作,但沒有幾首能有《西遊記》(後用「此書」代)詩詞清白單純。
作為一部虛幻故事,勢必有許多虛幻景物的描寫。而既為虛幻,故此書之中的詩詞,比常尋常寫景詩詞少了許多現實的約束。這便更便於作者的發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對天庭的描寫,如:
……金光萬道滾紅霓,瑞氣千條噴紫霧。只見那南天門,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寶玉妝成。……琉璃盤內,放許多重重疊疊太乙丹;瑪瑙瓶中,插幾枝彎彎曲曲珊瑚樹。……【第四回: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此詩用虛實結合的方式,把本身並不存在的天庭描述得形象生動,彷彿真有一個天庭。南天門「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寶玉妝成」對仗工整,純朴之詞描述堂皇之境。
關於水簾洞的描寫如:
一派白虹起,千尋雪浪飛;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依。
冷氣分青嶂,餘流潤翠微;
潺湲名瀑布,真似掛簾帷。
又:
翠蘚堆藍,白雲浮玉,光搖片片煙霞。虛窗靜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龍珠倚掛,縈回滿地奇葩。鍋灶傍崖存火跡,樽罍靠案見餚渣。石座石床真可愛,石盆石碗更堪誇。又見那一竿兩竿修竹,三點五點梅花。幾樹青松常帶雨,渾然像個人家。【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其中美麗,讀者自賞。
當然,關於西行路上的景物:村落、樹林、彩霞、夕照、寺院、皇宮……個個精彩絕倫,引人入勝。引一首寫秋的詩如下:
楓葉滿山紅,黃花耐晚風。
老蟬吟漸懶,愁蟋思無窮。
荷破青絝扇,橙香金彈叢。
可憐數行雁,點點遠排空。 【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禪心】
「楓葉滿山紅」道出時在金秋,菊花在晚風中搖曳,遠行路上,蟬聲「嗤嗤」「吟漸懶」,其中似乎有點點愁緒,思家?戀國?唐三藏或許正想起唐王的話「寧要家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果然「思無窮」。「荷破青絝扇,橙香金彈叢」兩句最好,十個字,便把秋之「殺」與「喜」皆道出來,一面是「荷破」,便是殘敗之象。古時,秋天是邢官行刑的時候,從四時看,秋為陰;秋又是戰爭的象徵,從五行看,秋季屬金。歐陽修道「天地之義氣,常以蕭殺而為心」。另一面是「橙香」,道出秋的另一面特徵。所謂「春花秋實」,秋天正是收獲的季節,故詩人用一「金」字,盡述其中喜意。尾聯二句「可憐數行雁,點點遠排空」表述全詩的感情基調:無論秋天的果實帶給人們多麼大的喜悅,畢竟西行路上,前途茫茫,不知何時返故鄉。唐和尚看到雁歸,正中思鄉之情懷。
吳承恩有另一經典之作,則是其寫雪的:
彤雲密布,慘霧重浸。彤雲密布,朔風凜凜號空;慘霧重浸,大雪紛紛蓋地。真個是六齣花,片片飛瓊;千林樹,株株帶玉。須臾積粉,頃刻成鹽。白鸚歌失素,皓鶴羽毛同。平添吳楚千江水,壓倒東南幾樹梅。卻便似戰退玉龍三百萬,果然如敗鱗殘甲滿天飛。那裡得東郭履,袁安卧,孫康映讀;更不見子猷舟,王恭幣,蘇武餐氈。但只是幾家村舍如銀砌,萬里江山似玉團。好雪!柳絮漫橋,梨花蓋舍。柳絮漫橋,橋邊漁叟掛蓑衣;梨花蓋舍,舍下野翁煨榾柮。客子難沽酒,蒼頭苦覓梅。灑灑瀟瀟裁蝶翹,飄飄盪盪剪鵝衣。團團滾滾隨風勢,迭迭層層道路迷。陣陣寒威穿小幕,颼颼冷氣透幽幃。豐年祥瑞從天降,堪賀人間好事宜。【第四十八回:魔弄寒風飄大雪 僧思拜佛履層冰 】
其中用詞十分華麗而精確,「六齣花,片片飛瓊;千林樹,株株帶玉」、「須臾積粉,頃刻成鹽」、「白鸚歌失素,皓鶴羽毛同。平添吳楚千江水,壓倒東南幾樹梅。卻便似戰退玉龍三百萬,果然如敗鱗殘甲滿天飛」,應用誇張的比喻,虛實結合,形象而生動,將大雪滿天飛的景色描寫得活靈活現,使人如身臨其境。同時也大量用典:「東郭履」、「袁安卧」、「孫康映讀」、「子猷舟」、「王恭幣」、「蘇武餐氈」,把詩歌有限的容量擴充到無限的空間。
另一首描寫一幅畫的詞也是我十分推崇的:
七賢過關,寒江獨釣,迭嶂層巒團雪景;蘇武餐氈,折梅逢使,瓊林玉樹寫寒文。說不盡那家近水亭魚易買,雪迷山徑酒難沽。真個可堪容膝處,算來何用訪蓬壺?
不細品論,相信讀者也會很喜歡的。這樣的詩詞在《西遊記》全書之中隨處可見,我們在享受其中精彩的故事情節的同時,也不得不贊嘆於作者寫景狀物的高超手法!
二、描人詩詞
《西遊記》作為一部小說,那麼對人物形象的描寫是至關重要的。吳承恩除了通過故事的情節刻畫出許多栩栩如生形象深刻的人物,同時也應用了大量的詩詞來描述。
當然,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為說書者口頭上的炫耀引人而准備的。但是我們今天仔細地看,便會發現他描寫人物形象的詩詞,也有它自身不可估量的價值。
單說吳承恩對妖神鬼怪幻化的美貌的描寫。
西天路上,眾神欲試探師徒四人拜佛求經的誠意,幻化出四個美人,吳承恩在這里對四人做了仔細的描述:
妖嬈傾國色,窈窕動人心。
花鈿顯現多嬌態,綉帶飄颻迥絕塵。
半含笑處櫻桃綻,緩步行時蘭麝噴。
滿頭珠翠,顫巍巍無數寶釵簪;
遍體幽香,嬌滴滴有花金縷細。
說甚麼楚娃美貌,西子嬌容?
真個是九天仙女從天降,月里嫦娥出廣寒!
因為「傾國色」,所以「動人心」。究竟是怎樣的美貌呢?接下來說「多嬌態」、「迥絕塵」便知婀娜多姿清洗脫俗,就這樣已經惹人憐愛了。吳承恩見好不收,放縱輕舟千里馳,「 滿頭珠翠,顫巍巍無數寶釵簪;遍體幽香,嬌滴滴有花金縷細」,便讓你不得不愛。凡人如此,何況八戒?
白骨精先前也變美女:
冰肌藏玉骨,衫領露酥胸。柳眉積翠黛,杏眼閃銀星。月樣容儀俏,天然性格清。體似燕藏柳,聲如鶯囀林。半放海棠籠曉日,才開芍葯弄春晴。
這是描寫一個打扮勾人有不軌企圖的妖精,所以她「露酥胸」。而蜘蛛精姐妹們則不同了,她們既得唐僧,又被孫行者偷了衣服,她們的妖媚與袒露才是出自天然無飾的,也是自不可不欣賞的。作者也不負眾望,在此之前便先拋出兩首小詩,放放風,且看:
閨心堅似石,蘭性喜如春。
嬌臉紅霞襯,朱唇絳脂勻。
蛾眉橫月小,蟬鬢迭雲新。
若到花間立,游蜂錯認真。
又:
比玉香尤勝,如花語更真。
柳眉橫遠岫,檀口破櫻唇。
釵頭翹翡翠,金蓮閃絳裙。
卻似嫦娥臨下界,仙子落凡塵。
「游蜂錯認真」,花容何人不愛?沒想到接下來舉動更大方:
褪放紐扣兒,解開羅帶結。
酥胸白似銀,玉體渾如雪。
肘膊賽凝胭,香肩疑粉捏。
肚皮軟又綿,脊背光還潔。
膝腕半圍團,金蓮三寸窄。
中間一段情,露出風流穴。【第七十二回:盤絲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
這等風景,正好被孫行者看了個明白清楚。所也我至今沒有想清楚,為什麼他還有那麼堅決地鏟除她們。這些惹人憐愛的尤物啊!
三、敘戰詩詞
此書之中,有許多戰斗場面的描寫也是選擇詩歌的方式來表達的。
也就是說,這些詩詞其實是敘事詩,但描寫戰爭,故我稱其為敘戰詩詞。同類詩歌的典型應該算是《荷馬史詩》。
此書中的敘戰詩詞,用詞誇張豪放,暢意飛揚,是唐宋詩人無法比擬的。民國時期有一位愛過詩人也寫戰爭使,氣勢恢弘,但我覺得也比不上此書。
引孫悟空與木吒戰斗的描寫如下:
棍雖對棍鐵各異,兵縱交兵人不同。
一個是太乙散仙呼大聖,一個是觀音徒弟正元龍。
渾鐵棍乃千錘打,六丁六甲運神功;如意棒是天河定,鎮海神珍法力洪。
兩個相逢真對手,往來解數實無窮,這個的陣手棍,萬千凶,繞腰貫索疾如風;
那個的夾槍棒,不放空,左遮右擋怎相容?那陣上旌旗閃閃,這陣上駝鼎冬冬。
萬員天將團團繞,一洞妖猴簇簇叢。
怪霧愁雲漫地府,狼煙煞氣射天宮。
昨朝混戰還猶可,今日爭持更又凶。
堪羨猴王真本事,木叉復敗又逃生。
此詩先介紹戰斗者的身份:一個是大聖,一個是元龍。然後介紹兵器:一個是渾鐵棍,一個是如意棒。接下來便是戰爭描寫,「萬千凶」和「不放空」將戰爭雙方的兇狠描寫的淋漓盡致。
當然,這類詩詞在此書中是最常見的。各個大小戰斗幾乎都有描寫,這更研究這些,恰好有利於補充現實小說中描述事件上的不足,不再有必要用「後現代主義」等等詞語來遮羞了!
四、傳佛詩詞
在宋朝中後期,有幾個詞人常愛參佛理道,像蘇軾。進入元朝之後,由於政治上騙於亂,功名渺茫,漢朝人便有許多人有遁世的思想。這些從元曲之中能夠看到影子。
如陳草庵『中呂』山坡羊:
晨雞初叫,昏鴉爭噪,哪個不去紅塵鬧。路遙遙,水迢迢,功名盡在長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舊好;人,憔悴了。
又如鄧玉賓『正宮』叨叨令*道情:
白雲深處青山下,茅庵草舍無冬夏,閑來幾句漁樵話,困來一枕葫蘆架。你省的也么哥,你省的也么哥?煞強如風波千丈擔驚怕。
吳承恩此人年輕時也熱衷功名,但總不如願,考了多少次竟連一個舉人都未能考中。直至嘉靖二十九年他已四十五歲的時候,才考上一個歲貢生。這也讓他不由得對世事有些厭倦,力圖在佛道之中尋求解脫。所以他的詩詞中,到處透出一種佛教的安寧與靜溢。在浮躁的現代社會里,讀一讀這種詩對我們來說是很有益處的。
如:《蝶戀花》
煙波萬里扁舟小,靜依孤篷,西施聲音繞。
滌慮洗心名利少,閑攀蓼穗蒹葭草。
數點沙鷗堪樂道,柳岸蘆灣,妻子同歡笑。
一覺安眠風浪俏,無榮無辱無煩惱。"
這一類的詩詞之中,我最推崇的便是這首《滿廷芳》:
觀棋柯爛,伐木丁丁,雲邊谷口徐行,賣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蒼逕秋高,對月枕松根,一覺天明。認舊林,登崖過嶺,持斧斷枯藤。收來成一擔,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無些子爭競,時價平平,不會機謀巧算,沒榮辱,恬淡延生。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
這首詞承接了宋元文人的所有牢騷,用一種超脫的心態來描述一個樵子淡薄於名利的生活。
下面一首詩便有批判的意味了:
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
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勞碌,何怕閻君就取勾?
繼子蔭孫圖富貴,更無一個肯回頭!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成就不是很高,有類於打油詩。但是這首詩影響了後世許多明間故事作家。它將人們對名利的熱衷和慾望的膨脹性用很簡單的兩句話來表述:「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實在是恰當!
又一首詩:
萬里長空淡落輝,歸鴉數點下棲遲。
滿城燈火人煙靜,正是禪僧入定時。
環境描寫凄然而靜溢,正合佛法正源,讀之讓人心靜。
五、知識價值
吳承恩是一個才子,他喜愛繪畫,山水人物無不妙肖,「觀者以為通神佳手」。到了成年以後他不再作畫了,所以未見他的畫作流傳下來。吳承恩對圍棋也很精通,他曾為當時圍棋國手鮑景遠、李釜分別寫過圍棋歌,把奕棋的布局與歷史軍事戰爭故事巧妙地結合起來,有張有弛,形象生動。他在《西遊記》第十回中敘述唐太宗與魏徵博奕時,也曾捏出一段《爛柯經》:
博弈之道,貴乎嚴謹。高者在腹,下者在邊,中者在角,此棋家之常法。法曰:寧輸一子,不失一先。擊左則視右,攻後則瞻前。有先而後,有後而先。兩生勿斷,皆活勿連。闊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與其戀子以求生,不若棄之而取勝;與其無事而獨行,不若固之而自補。彼眾我寡,先謀其生;我眾彼寡,務張其勢。善勝者不爭,善陣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亂。夫棋始以正合,終以奇勝。凡敵無事而自補者,有侵絕之意;棄小而不救者,有圖大之心。隨手而下者,無謀之人;不思而應者,取敗之道。《詩》雲:"惴惴小心,如臨於谷。"此之謂也。
詩曰,
棋盤為地子為天,色按陰陽造化全。
下到玄微通變處,笑誇當日爛柯仙。
同時,《西遊記》中也有唐僧對某國皇宮里幾幅畫的描寫,也表現出他對畫的研究。我們如果仔細研究,亦能從中學到很多東西。
故此:《西遊記》之中的詩詞,能夠帶給我們很多知識。這又是它的另一種價值。
8. 西遊記太乙天尊法器
東極青華大抄帝又稱太乙救苦天尊。太乙救苦天尊有"尋聲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等號,簡稱救苦天尊。相傳其為玉皇大帝二侍者之一,配合玉帝統御萬類。道教說他由青玄上帝神化而來,誓願救度一切眾生,所以炁化救苦天尊以度世
唐朝杜光庭編《道教靈驗記》中說,太乙天尊端坐於九色蓮花,九色蓮花下有九頭獅子口吐火焰,簇擁寶座,頭上環繞九色神光,放射萬丈光芒,金童玉女、眾多真人、力士、金剛神王衛護身旁。又《青玄濟煉鐵罐施自全集》稱他:身騎獅子,手持楊柳蘸灑瓊漿,以救苦度亡。
9. 《西遊記》取經路上的妖怪都是哪來的
《西遊記》不知道陪伴著我們多少人走過了人生中的一段旅程,它不似《紅龍夢》那樣悲戚、不似《三國演義》那樣爾虞我詐、也不像《水滸傳》那樣壯烈,在四大名著中,《西遊記》可以說是唯一一部讓人看起來輕松沒有壓力的作品,它情節上的奇幻性和趣味性,吸引了無數讀者和觀眾的喜愛。86版的《西遊記》電視劇版在當時乃至今後的幾十年裡,都一直是最炙手可熱的影視作品,這部電視劇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段經典的回憶。
孫悟空硬是要開罪於太乙真人,指責他管教不嚴,讓這么兇猛的妖怪逃了出來,在孫悟空的一番狂轟亂炸之下,太乙真人實在是受不了了,他害怕孫悟空又會捅出什麼簍子來,於是一不小心便將實情說了出來:「我的孫大聖,這實在是與我無關啊,都是那南海的觀世音讓我故意放那孽畜下界的,你就別纏著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