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8回感悟
❶ 西游記第8回讀後感100字
我最喜歡的書要數《西遊記》了。它是明代作家吳承恩的著作,是根據唐代的玄奘到遙遠的古印度天竺去講述佛教的事而改編的。裡面又加上了機智靈巧,能七十二變的孫悟空;懶惰貪吃、忠心耿耿的豬八戒;任勞任怨、一心向佛的沙和尚。他們共同保護他們的師傅—唐僧去印度取得真經,在我國佛教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
他們取得真經靠的什麼?靠的是頑強的意志、堅持不懈的精神,大慈大悲的胸襟,才能到達遙遠的古印度。他們一路上遇到的困難和坎坷無數,他們只有依靠這種精神才能戰勝一切,越過陡峭的大山,跨過寬廣的大河。
只因為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具有高超的武功和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在辨別什麼是妖怪,什麼是普通的凡人,孫悟空與唐僧彼此間產生了許多矛盾和誤解。
比如說,《西遊記》中最精彩的片段是《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非常狡猾,他想長生不老,就想捉住唐僧吃唐僧的肉。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想藉助孫悟空不在這一機會對唐僧痛下殺手,因為唐僧一向是以慈悲為懷,所以這個辦法成功率很高。果然孫悟空去為唐僧化緣了,白骨精發現這是天賜良機,便變作一個年滿十八歲的女子走到了唐僧面前,用花言巧語哄騙了唐僧和剩下的兩個徒弟。剛要下手,孫悟空就回來了,他用火眼金睛認出來是白骨精舉棒便打,不料,白骨精把假屍留下,真身回到了白骨洞。唐僧本想把孫悟空趕走,在兩位徒弟的勸說下,孫悟空便留了下來。故事中唐僧第一次誤會了孫悟空。接下來,白骨精接二連三的變化,都被孫悟空識破。到了第三次變化,孫悟空忍無可忍。舉棒打死了白骨精。唐僧以為孫悟空接二連三的行凶,把孫悟空趕走了。這次唐僧真的誤會了孫悟空,本來孫悟空的目的是保護唐僧,沒想到卻錯以為行凶殺人。
只因為孫悟空有火眼金睛,而唐僧卻沒有,所以彼此間產生了很多矛盾,很多誤會。
《西遊記》這本書對我的啟發很大,它讓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堅強的意志和寬容別人的精神。
❷ 西遊記第八回的感悟
《西遊記》第八回為: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心得:
《西遊記》的藝術特回色,可以用兩個答字來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說通過大膽豐富的藝術想像,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創造出一個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西遊記》的藝術想像奇特,豐富、大膽,在古今小說作品中罕有其匹的。孫悟空活動的世界近於童話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豐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於現實生活,在奇幻的描寫中折射出世態人情。《西遊記》的人物,情節,場面,乃至所用的法寶,武器,都極盡幻化之能事,但卻都是凝聚著現實生活的體驗而來,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氣息,折射出世態人情,讓讀者能夠理解,樂於接受。
❸ 西遊記第十五回感悟
感悟:此次唐僧與悟空間的關系有些生分,畢竟不是同一種類型的人,這次唐僧失馬便可看出其師徒二人間的間隙已生,師徒二人互不了解,為以後的事埋下了伏筆。
概括:這回寫的是悟空剛和唐僧上路唐僧的腳力白馬就被躲在蛇盤山鷹愁澗的玉龍給吃了,後來悟空與其大戰得知其來路,請來觀音收復了此龍,做了唐僧的腳力。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3)西遊記8回感悟擴展閱讀:
這個故事顯然表現了這樣的思想:要實現一個美好的理想,要完成一種偉大的事業,定會遭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而且必須戰勝這些困難。西天取經本身還包括四十一個小故事。絕大部分裡面出現了作怪的妖精。
這些妖精來歷雖不同,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阻撓取經事業的進行。它們之中有許多其實是自然災害的幻化,但當它們化身成為妖魔,在戰斗中作為邪惡勢力的一方而出現,本身就獲得了社會的意義。
吳承恩所著力描寫的是西天路上每一場具體的戰斗,是孫悟空如何在與阻撓取經的邪惡勢力作斗爭中取得勝利。總起來看,西天取經的故事通過幻想的情節,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中國人民克服困難、勇敢前進的精神,反映了中國人民摧毀社會上一切邪惡勢力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願望和信心。
❹ 西遊記第八回的讀後感
讀過《西遊記》後,使我受益匪淺。它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想要辦成一件大事,必須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成功。我們知道神通廣大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不僅會七十二般變化,還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夠分辨人妖,所以,孫悟空善於降妖捉怪,斬邪除魔,為西天取經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如果沒有誠信憨厚,善長水性的沙和尚助陣,孫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麼順利了。豬八戒力大無比是孫悟空捉妖的好幫手,唐僧雖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終以慈悲為懷,感動了蒼天,最終歷經千辛萬苦,帶領徒弟們,終於取得了真經。
我們還要學習孫悟空那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積極樂觀的斗爭精神。雖然我們沒有孫悟空那般神通,但是我們也要學習他善於分辨真假善惡,不要被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只有擦亮眼睛,明辯是非,才能撕破一切偽裝的畫皮。
讀過《西遊記》還使我領悟到辦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絕非易事。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經歷了眾多的險難,並非全是玄虛離奇。就拿我們的學習來說吧,我們經歷的每一天又何嘗沒有困難呢?我們小學畢業升初中,初中畢業升高中,高中畢業考大學,又何嘗僅九九八十一難呢?戰勝困難的過程,就孕育著成功。這就是我讀《西遊記》從中得到的啟示吧。
❺ 西遊記第八回的感悟
要學習孫悟空那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積極樂觀的斗爭精神,雖然沒有孫悟空那般神通,但是也要學習他善於分辨真假善惡,不要被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只有擦亮眼睛,明辯是非,才能撕破一切偽裝的畫皮。
《西遊記》描繪了一個色彩繽紛、神奇瑰麗的幻想世界,創造了一系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塑造了孫悟空這個超凡入聖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態人情和世俗情懷,表現了鮮活的人間智慧,具有豐滿的現實血肉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西遊記》以它獨特的思想和藝術魅力,把讀者帶進了美麗的藝術殿堂,感受其藝術魅力。
(5)西遊記8回感悟擴展閱讀:
《西遊記》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輝映,孫悟空豪爽、樂觀的喜劇性格;滑稽諧趣卻憨厚朴實的豬八戒形象。他們幽默詼諧,機趣橫生的對話使文章增色不少。
人物的性格常常通過富於揩趣的對話得到生動的表現,這也是充滿奇趣的又一大特點,在人物描寫上將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結合起來,也是造成《西遊記》奇趣的重要原因。
所謂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謂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會性;自然性指所具有的動物屬性。《西遊記》展現了一個神化了的動物世界,同時又熔鑄進社會生活的內容。
❻ 西遊記第八回至第十三回的感悟
讀了《西遊記》第十四回,我已經慢慢感受到了唐玄奘前往西天取經的執著精神和所遇到的艱難困苦。
在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唐僧和兩位長行的從者在法門寺里住了下來。法門寺里的長老和這里的和尚們熱情的招呼了他們,吃完齋飯後,天色漸漸晚了,和尚們聚在一起,討論著西天取經的原由。大家都說西天取經的時候會遇到種種艱難困苦,可唐僧卻點點頭,指指心,什麼話也不說。大家都不知道唐僧的意思,他告訴大家:「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磨滅。」看來什麼艱難困苦唐僧都不怕,他一心就想早點把真經取回來,他的這種執著精神令我們敬佩,這種不畏難的精神令人們誇贊不盡。
❼ 西遊記第8.9.10回讀後感
第八回:孫悟空從八卦爐里跑出來之後,就應該換找個地方躲起來避避風頭,可這個傢伙腦子里確實進了很多水,居然和佛祖叫上勁了,活該被抓。
第十回:唐王的地獄之行促使他召開水陸大會,這給唐僧西行創造了條件。
第九回:這一回我最有感悟,重點說說:
第九回說的是袁守城屢次給漁夫指點在涇河捕魚事宜致使涇河龍王的水族大量被捕,惹惱了涇河龍王,於是涇河龍王找袁守城麻煩,沒想到老袁早有準備致使老龍王著了他的道,與他打了賭賽,可偏偏那老龍王腦子進水了犯了天條,性命不保。而這時袁守城又給他下了個套,讓他找唐王求救,凡人哪能管了神仙的事,這不是明著把他往死里整嘛(這種事應該找太白金星)。
涇河龍王下雨時僅僅是私自改了點下雨的時間和雨量就被判死刑,量刑也太重了吧。相比之下豬八戒、沙僧、孫悟空犯的事夠死好幾回了。看來這事的背後肯定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先不管原因,我們先看結果。結果是由於龍王的死造成了唐王李世民的地獄之行,促成了水陸大會的召開最終導致西天取經的事件的發生。我們再把書翻到第八回你就明白了:原來佛祖要傳經給東土大唐。一切都明白了,在不信佛家的東土大唐傳經,唐王是最好的突破口,事實證明觀音的方案是非常成功的。這回你知道袁守城、魏徵、崔判官這些人都是誰的人吧,這回你知道涇河龍王是怎麼死的了吧。
❽ 西遊記第八十八回的感悟
思路:根據西遊記的內容展開。
讀了《西遊記》我深有感觸,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書作者羅貫中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正是這離奇的故事情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心,致使此書成為了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第八十八回:禪到玉華施法會,心猿木母授門人。
師徒四人來到一座城池內,進入玉華王府。唐僧告訴引禮官他們是來倒換關文的。不一會兒,引禮官便將王子帶到,當王子回到宮中後告訴三個小王子此事。
那三人聽後拿來自己的武器前去打罵。那三個小王子與悟空三人糾纏起來,卻又被悟空三人高超的武藝所折服便拜他們為師。
悟空三人因聽那三位小王子的請求而把各自的武器接給他們打造。卻不料這事被此處一位愛武器的妖精所知,將武器全偷了去。
(8)西遊記8回感悟擴展閱讀:
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依次遇見了唐僧、白龍馬、豬八戒和沙僧,西行取經,一路上歷經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
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該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明代社會現實。
❾ 讀 西遊記 5-8回自己的體會怎麼寫
●第五回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悟空管理蟠桃園,吃盡園中大桃。又赴瑤池,喝光仙酒;吃盡太上老君葫蘆內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眾天神。
感受:十萬天兵都降服不了孫悟空,說明他的本領很強大,也寫出了他敢於反抗玉帝,其他人都對玉帝很尊敬,但唯獨孫悟空沒有,有自己的想法就去反抗他人。
●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南海觀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戰敗。觀音又薦二郎神。二郎神與悟空大戰,太上老君在天觀戰,丟下金剛套,擊中悟空。眾神押其回上界。玉帝傳旨處死。
感受:寫出了眾神為捉住孫悟空很難辦,也寫出了孫悟空神通廣大,本領高強。
●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太上老君將悟空置入煉丹爐燒煉,四十九天後,悟空出來,大鬧天宮。玉帝請來如來佛。孫悟空一路筋斗雲,跳不出佛掌。如來將五指化為大山,壓住悟空。命土地神用鐵丸銅汁飼喂悟空。
感受:孫悟空一切由著自己的心思,敢於與玉帝反抗,大鬧天宮。但他也有一點嬉皮笑臉,因為他在如來的手掌里寫了到此一游幾個字。
●第八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五百年後,如來佛欲尋一信徒取經,以使佛法永傳東土。觀音率木叉,帶著袈裟、錫杖和金、緊、禁三個箍,駕雲前往。一路上收伏沙悟凈、豬悟能和小白龍;勸化孫悟空,讓他們共保取經人。
附錄
陳光蕊赴任逢災
江流僧復仇報本
陳光蕊喜中狀元,招為宰相女婿,被任為江州州主。上任途中被船家劉洪害死,其妻被搶,劉洪冒保赴任。陳被龍王救活,收於龍宮。其妻生子,拋於江中。被金山寺長老所救;起名江流,後又起法名玄奘。長老為其說知身世。玄奘尋見母親。後徑往京師,找外祖訴冤。劉洪被 處極刑。陳光蕊還陽。玄奘入洪福寺繼續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