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書簽
㈠ 西游記第60章(古文)
第60章 豬八戒義激猴王 孫行者智降妖怪(1)書簽目錄評論收藏封面義結孔懷,法歸本性。金順木馴成正果,心猿木母合丹元。共登極樂世界,同來不二法門。經乃修行之總徑,佛配自己之元神。兄和弟會成三契,妖與魔色應五行。剪除六門趣,即赴大雷音。
卻說那獃子被一窩猴子捉住了,扛抬扯拉,把一件直裰子揪破。口裡嘮嘮叨叨的,自家念誦道:「罷了!罷了!這一去有個打殺的情了!」不一時,到洞口。那大聖坐在石崖之上,罵道:「你這饢糠的夯貨!你去便罷了,怎麼罵我?」八戒跪在地下道:「哥啊,我不曾罵你,若罵你,就嚼了舌頭根。我只說哥哥不去,我自去報師父便了。怎敢罵你?」行者道:「你怎麼瞞得過我?我這左耳往上一扯,曉得三十三天人說話;我這右耳往下一扯,曉得十代閻王與判官算帳。你今走路把我罵,我豈不聽見?」八戒道:「哥啊,我曉得。你賊頭鼠腦的,一定又變作個甚麼東西兒,跟著我聽的。」行者叫:「小的們,選大棍來!先打二十個見面孤拐,再打二十個背花,然後等我使鐵棒與他送行!」八戒慌得磕頭道:「哥哥,千萬看師父面上,饒了我罷!」行者道:「我想那師父好仁義兒哩!」八戒又道:「哥哥,不看師父啊,請看海上菩薩之面,饒了我罷!」
行者見說起菩薩,卻有三分兒轉意道:「兄弟,既這等說,我且不打你。你卻老實說,不要瞞我。那唐僧在那裡有難,你卻來此哄我?」八戒道:「哥哥,沒甚難處,實是想你。」行者罵道:「這個好打的夯貨!你怎麼還要者囂?我老孫身回水簾洞,心逐取經僧。那師父步步有難,處處該災。你趁早兒告誦我,免打!」八戒聞得此言,叩頭上告道:「哥啊,分明要瞞著你,請你去的;不期你這等樣靈。饒我打,放我起來說罷。」行者道:「也罷,起來說。」眾猴撒開手,那獃子跳得起來,兩邊亂張。行者道:「你張甚麼?」八戒道「看看那條路兒空闊,好跑。」行者道:「你跑到那裡?我就讓你先走三日,老孫自有本事趕轉你來!快早說來!這一惱發我的性子,斷不饒你!」
八戒道:「實不瞞哥哥說。自你回後,我與沙僧保師父前行。只見一座黑松林,師父下馬,教我化齋。我因許遠,無一個人家,辛苦了,略在草里睡睡。不想沙僧別了師父,又來尋我。你曉得師父沒有坐性;他獨步林間玩景,出得林,見一座黃金寶塔放光,他只當寺院,不期塔下有個妖精,名喚黃袍,被他拿住。後邊我與沙僧回尋,止見白馬、行囊,不見師父,隨尋至洞口,與那怪廝殺。師父在洞,幸虧了一個救星。原是寶象國王第三個公主,被那怪攝來者。他修了一封家書,托師父寄去,遂說方便,解放了師父。到了國中,遞了書子,那國王就請師父降妖,取回公主。哥啊,你曉得,那老和尚可會降妖?我二人復去與戰。不知那怪神通廣大,將沙僧又捉了。我敗陣而走,伏在草中。那怪變做個俊俏文人入朝,與國王認親,把師父變作老虎。又虧了白龍馬夜現龍身,去尋師父。師父倒不曾尋見,卻遇著那怪在銀安殿飲酒。他變一宮娥,與他巡酒、舞刀,欲乘機而砍,反被他用滿堂紅打傷馬腿。就是他教我來請師兄的,說道:『師兄是個有仁有義的君子。君子不念舊惡,一定肯來救師父一難。』萬望哥哥念『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之情,千萬救他一救!」
行者道:「你這個獃子!我臨別之時,曾叮嚀又叮嚀,說道:『若有妖魔捉住師父,你就說老孫是他大徒弟。』怎麼卻不說我?」八戒又思量道:「請將不如激將,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說你還好哩;只為說你,他一發無狀!」行者道:「怎麼說?」八戒道:「我說:『妖精,你不要無禮,莫害我師父!我還有個大師兄,叫做孫行者。他神通廣大,善能降妖。他來時教你死無葬身之地!』那怪聞言,越加忿怒,罵道:『是個甚麼孫行者,我可怕他!他若來,我剝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饒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鮓著油烹!』」行者聞言,就氣得抓耳撓腮,暴躁亂跳道:「是那個敢這等罵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黃袍怪這等罵來,我故學與你聽也。」行者道:「賢弟,你起來。不是我去不成,既是妖精敢罵我,我就不能不降他。我和你去。老孫五百年前大鬧天宮,普天的神將看見我,一個個控背躬身,口口稱呼大聖。這妖怪無禮,他敢背前面後罵我!我這去,把他拿住,碎屍萬段,以報罵我之仇!報畢,我即回來。」八戒道:「哥哥,正是。你只去拿了妖精,報了你仇,那時來與不來,任從尊命。」
那猴才跳下崖,撞入洞里,脫了妖衣。整一整錦直裰,束一束虎皮裙,執了鐵棒,徑出門來。慌得那群猴攔住道:「大聖爺爺,你往那裡去?帶契我們耍子幾年也好。」行者道:「小的們,你說那裡話!我保唐僧的這樁事,天上地下,都曉得孫悟空是唐僧的徒弟。他倒不是趕我回來,倒是教我來家看看,送我來家自在耍子。如今只因這件事,你們卻都要仔細看守家業,依時插柳栽松,毋得廢墜。待我還去保唐僧,取經回東土。功成之後,仍回來與你們共樂天真。」眾猴各各領命。
那大聖才和八戒攜手駕雲,離了洞,過了東洋大海,至西岸,住雲光,叫道:「兄弟,你且在此慢行,等我下海去凈凈身子。」八戒道:「忙忙的走路,且凈甚麼身子?」行者道:「你那裡知道。我自從回來,這幾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氣了。師父是個愛干凈的,恐怕嫌我。」八戒於此始識得行者是片真心,更無他意。
須臾洗畢,復駕雲西進。只見那金塔放光。八戒指道:「那不是黃袍怪家?沙僧還在他家裡。」行者道:「你在空中,等我下去看看那門前如何,好與妖精見陣。」八戒道:「不要去,妖精不在家。」行者道:「我曉得。」好猴王,按落祥光,徑至洞門外觀看。只見有兩個小孩子,在那裡使彎頭棍,打毛球,搶窩耍子哩。一個有十來歲,一個有八九歲了。正戲處,被行者趕上前,也不管他是張家李家的,一把抓著頂搭子,提將過來。那孩子吃了唬,口裡夾罵帶哭的亂嚷,驚動那波月洞的小妖,急報與公主道:「奶奶,不知甚人把二位公子搶去也!」原來那兩個孩子是公主與那怪生的。
公主聞言,忙忙走出洞門來。只見行者提著兩個孩子,站在那高崖之上,意欲往下摜。慌得那公主厲聲高叫道:「那漢子,我與你沒甚相干,怎麼把我兒子拿去?他老子利害,有些差錯,決不與你干休!」行者道:「你不認得我?我是那唐僧的大徒弟孫悟空行者。我有個師弟沙和尚在你洞里。你去放他出來,我把這兩個孩兒還你。似這般兩個換一個,還是你便宜。」那公主聞言,急往裡面,喝退那幾個把門的小妖,親動手,把沙僧解了。沙僧道:「公主,你莫解我:恐你那怪來家,問你要人,帶累你受氣。」公主道:「長老啊,你是我的恩人,你替我折辯了家書,救了我一命,我也留心放你;不期洞門之外,你有個大師兄孫悟空來了,叫我放你哩。」
噫!那沙僧一聞孫悟空的三個字,好便似醍醐灌頂,甘露滋心。一面天生喜,滿腔都是春。也不似聞得個人來,就如拾著一方金玉一般。你看他捽手拂衣,走出門來,對行者施禮道:「哥哥,你真是從天而降也!萬乞救我一救!」行者笑道:「你這個沙尼!師父念《緊箍兒咒》,可肯替我方便一聲?都弄嘴施展!要保師父,如何不走西方路,卻在這里『蹲』甚麼?」沙僧道:「哥哥,不必說了。君子人既往不咎。我等是個敗軍之將,不可語勇,救我救兒罷!」行者道:「你上來。」沙僧才縱身跳上石崖。
卻說那八戒停立空中,看見沙僧出洞,即按下雲頭,叫聲「沙兄弟,心忍!心忍!」沙僧見身道:「二哥,你從那裡來?」八戒道:「我昨日敗陣,夜間進城,會了白馬,知師父有難,被黃袍使法,變做個老虎。那白馬與我商議,請師兄來的。」行者道:「獃子,且休敘闊,把這兩個孩子,你抱著一個,先進那寶象城去激那怪來,等我在這里打他。」沙僧道:「哥啊,怎麼樣激他?」行者道:「你兩個駕起雲,站在那金鑾殿上,莫分好歹,把那孩子往那白玉階前一摜。有人問你是甚人,你便說是黃袍妖精的兒子,被我兩個拿將來也。那怪聽見,管情回來,我卻不須進城與他鬥了。若在城上廝殺,必要噴雲噯霧,播土揚塵,驚擾那朝廷與多官黎庶,俱不安也。」八戒笑道:「哥哥,你但幹事,就左我們。」行者道:「如何為左你?」八戒道:「這兩個孩子,被你抓來,已此唬破膽了;這一會聲都哭啞,再一會必死無疑;我們拿他往下一摜,摜做個肉子,那怪趕上肯放?定要我兩個償命。你卻還不是個干凈人?連見證也沒你,你卻不是左我們?」行者道:「他若扯你,你兩個就與他打將這里來。這里有戰場寬闊,我在此等候打他。」沙僧道:「正是,正是。大哥說得有理。我們去來。」他兩個才倚仗威風,將孩子拿去。
行者即跳下石崖,到他塔門之下。那公主道:「你這和尚,全無信義:你說放了你師弟。就與我孩兒,怎麼你師弟放去,把我孩兒又留,反來我門首做甚?」行者陪笑道:「公主休怪。你來的日子已久,帶你令郎去認他外公去哩。」公主道:「和尚莫無禮。我那黃袍郎比眾不同。你若唬了我的孩兒,與他柳柳驚是。」
行者笑道:「公主啊,為人生在天地之間,怎麼便是得罪?」公主道:「我曉得。」行者道:「你女流家,曉得甚麼?」公主道:「我自幼在宮,曾受父母教訓。記得古書雲:『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行者道:「你正是個不孝之人。蓋『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故孝者,百行之原,萬善之本,卻怎麼將身陪伴妖精,更不思念父母?非得不孝之罪,如何?」公主聞此正言,半晌家耳紅面赤,慚愧無地。忽失口道:「長老之言最善。我豈不思念父母?只因這妖精將我攝騙在此。他的法令又謹,我的步履又難,路遠山遙,無人可傳音信。欲要自盡,又恐父母疑我逃走,事終不明。故沒奈何,苟延殘喘,誠為天地間一大罪人也!」說罷,淚如泉涌。行者道:「公主不必傷悲。豬八戒曾告訴我,說你有一封書,曾救了我師父一命,你書上也有思念父母之意。老孫來,管與你拿了妖精,帶你回朝見駕,別尋個佳偶,侍奉雙親到老。你意如何?」公主道:「和尚啊,你莫要尋死。昨者你兩個師弟,那樣好漢,也不曾打得過我黃袍郎。你這般一個筋多骨少的瘦鬼,一似個螃蟹模樣,骨頭都長在外面,有甚本事,你敢說拿妖魔之話?」行者笑道:「你原來沒眼色,認不得人。俗語雲:『尿泡雖大無斤兩,秤鉈雖小壓千斤。』他們相貌,空大無用:走路抗風,穿衣費布,種火心空,頂門腰軟,吃食無功。咱老孫小自小,筋節。」那公主道:「你真個有手段么?」行者道:「我的手段,你是也不曾看見。絕會降妖,極能伏怪。」公主道:「你卻莫誤了我耶。」行者道:「決然誤你不得。」公主道:「你既會降妖伏怪,如今卻怎樣拿他?」行者說:「你且迴避迴避,莫在我這眼前:倘他來時,不好動手腳,只恐你與他情濃了,捨不得他。」公主道:「我怎的捨不得他?其稽留於此者,不得已耳!」行者道:「你與他做了十三年夫妻,豈無情意?我若見了他,不與他兒戲,一棍便是一棍,一拳便是一拳,須要打倒他,才得你回朝見駕。」
那公主果然依行者之言,往僻靜處躲避。也是他姻緣該盡,故遇著大聖來臨。那猴王把公主藏了,他卻搖身一變,就變做公主一般模樣,回轉洞中,專候那怪。
㈡ 悲慘世界內容濃縮成一句話做成書簽可以怎麼寫
《悲慘世界》內容農村成一句話做成書簽,可以寫到《悲慘世界》世界悲慘。
㈢ 《西遊記》里有那些有名的故事
1、三打白骨精
唐僧師徒四人為取真經,行至白虎嶺前。在白虎嶺內,住著一個屍魔白骨精。為了吃唐僧肉,先後變幻為村姑、婦人,全被孫悟空識破,白骨精害怕,變作一陣風逃走,孫悟空把村姑、婦人的假身統統都打死。
但唐僧卻不辨人妖,反而責怪孫悟空恣意行凶,連傷母女兩命,違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變成白發老公公又被孫悟空識破。唐僧寫下貶書,將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
2、禍起觀音院
師徒二人來到觀音院,金池長老盛情接待。悟空向長老炫耀袈裟,長老頓起貪心,將袈裟借回房中觀賞。金池長老為占據袈裟,命眾僧縱火,想要燒死唐僧師徒。
悟空到南天門向廣目天王借避火罩,保住師父,又吹起神風,將觀音院燒成一片瓦。長老羞愧惶恐,跌入火中,自焚而死。寶袈裟早已被黑風山的熊怪趁火打劫而去,並想開「佛衣會」炫耀寶物。悟空請來觀音,收服了黑熊怪。
3、計收豬八戒
高老莊里發生了一件怪事:高小姐被官府搶走,高老漢夫婦一路哭喊,驚動了正在草叢中酣睡的豬悟能。老豬救出高小姐。高老漢夫婦招贅悟能為女婿。酒宴上,悟能酒醉現出真面,嚇走了賓客,高小姐也拒不同房,悟能只能將高小姐鎖在後花園,不許她與父母家人見面。
悟空與師父來庄投宿。悟空使用巧計,弄清了豬悟能的來歷。豬悟能曾是天蓬元帥,只因調戲嫦娥,被發下界,錯投了豬胎,經觀音點化,等候取經人。唐僧收他為徒,給他取名豬八戒。
4、三借芭蕉扇
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火焰山是必經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獨芭蕉扇可以扇滅。芭蕉扇是鐵扇公主的寶物。悟空第一次向鐵扇公主借扇,鐵扇公主一扇子扇飛悟空,悟空變成小蟲進入鐵扇公主的肚子折騰,鐵扇公主給了一把假扇。
悟空變成牛魔王騙走真扇,牛魔王變成豬八戒騙回真扇;悟空大戰牛魔王,鐵扇公主借出芭蕉扇,悟空扇滅火焰山,唐僧師徒向西趕路。
5、天竺收玉兔
天竺國布金禪寺中一個不明來歷女子的哭聲,引起了唐僧師徒的關注。天竺國公主騎象擇親,一箭射中唐僧之帽。國王為公主和唐僧舉行盛大婚禮。
悟空救起欲投河自盡的寺中女子,問明女子原是天竺國真公主,一年前被黃風颳走。悟空揭破秘密與假公主打鬥。嫦娥下界收服假公主——月宮搗葯的玉兔,真公主才得與父母團聚。
㈣ 本次活動要求參與者將所有獨明。者濃縮為一句話,做成書簽送給其他同學。請你
推薦
《鋼鐵是怎樣煉成》--保爾不畏艱難,意志堅定,成就人生傳奇.
㈤ 魯迅讀書時做到哪「三到」
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故事展示:
魯迅7歲開始讀書。讀的第一本書叫《鑒略》,是本文字深奧的歷史書。七歲的孩子既讀不懂,更無興趣,只能死記硬背,這使魯迅初嘗讀書之苦。
讀了四五年死書後,12歲的魯迅轉入三味書屋師從壽鏡吾先生讀四書五經。鏡吾先生博學方正,給少年魯迅頗多教益。魯迅最感興趣的,還是外公鼓勵他讀的《西遊記》、《三國演義》、《封神榜》、《鏡花緣》等小說,也披閱李白、杜甫、白居易、陸游、蘇軾等人的詩。這些小說和詩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
魯迅讀書,不喜歡死記硬背,更注重理解。他自己做了一張小小的書簽,書簽兩端前貼紅色花紋,以示美觀,中間手書十個正楷小字:「讀書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讀書時,把書簽夾在書頁中,隨著視線的下移,用書簽蓋住已讀過的文字,這樣就不會看重或讀漏,提高了讀書效率。到年終考試時,別的同學昏頭昏腦地又讀又背,仍考不出好成績,而魯迅稍作復習,就能在鏡吾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完一年的課文。
同學們向魯迅取經,魯迅告以「三到」之法。最重要的是要專心致志,不能像老太婆念佛那樣,有口無心,必須雙眼看字,口頭誦讀,心中默記理解。不少同學都紛紛仿製「讀書三到」書簽。
一次,壽鏡吾先生教學生做對子,以「獨角獸」為題讓學生對,同學們七嘴八舌地對開了,有的對「二頭蛇」,有的對「四眼狗」,有的對「九頭鳥」。而魯迅根據學過的《爾雅》中的句子,以「比目魚」作對,受到先生的稱贊。
又一次,先生出了五宇對:「陷獸人阱中」,大家一時想不出來,魯迅則根據《尚書》之句:「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脫化出「放牛歸野林」以對,鏡吾先生更是贊賞不已。
魯迅刻苦的攻讀和用心的積累,為他以後的創作和研究奠定了基礎。他曾說過:「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㈥ 西遊記經典的一句話
1,一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明代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回》
白話文意思是一片小小的浮萍經過千曲萬折流入大海,中間自然會遇到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故事;人生也一樣,一生中,與人與事「相逢」的機會很多,有緣分的人就算世界再大也是會遇見的。
2,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明代吳承恩《西遊記·第七十四回》
白話文意思是山再高也有攀山走路的人,水再深也有乘船渡江的人。比喻只要人有心,努力,奮斗自會有辦法克服困難。
3,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明代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十七回》
白話文意思是人心生一個念頭不管是善是惡,天地鬼神都知道,因此,警策自己不要隨便動惡的念頭。善惡是有報應的,如果沒有報應,那麼天地乾坤也就有私心了,但我們知道天地是無私的,所以善惡報應也一定是真實的。
4,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明代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二回》
白話文意思是你寧可想念思念家鄉的一掬黃土,也不要貪念他國的萬兩黃金。不管他鄉多麼富饒美麗,也不如自己的家鄉親近、美好。
5,禪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情涵萬里天。——明代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回》
白話文意思是福氣像月亮那樣千年朗照,永不停止;壽命像那光芒一樣遼闊。
A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B、會家不忙,忙家不會。C、見鞍思駿馬,滴水思親人
八戒點頭道:「我理會的。但你去,討得討不得,次早回來,不要弄做『尖擔擔柴兩頭脫』也。」沙僧遂念了訣,駕起雲光,直奔東勝神州而去。(《西遊記》57回)
行者道:「老官兒,既然曉得老孫的手段,快把金丹拿出來,與我四六分分,還是你的造化哩;不然,就送你個『皮笊籬——一撈個罄盡』。」(《西遊記》39回)
他卻暗想:「我若把功曹的言語實告誦師父,師父他不濟事,必就哭了;假若不與他實說,蒙著頭,帶著他走,常言道:『乍入蘆芋,不知深淺』——倘或被妖魔撈去,卻又不要老孫費心?……」(《西遊記》32回
行者笑道:「該與不該,煩為引奏引奏,看老孫的人情如何。」葛仙翁道:「俗語雲:『蒼蠅包網兒,好大麵皮!』」(《西遊記》87回)
行者笑道:「老官兒,你估不出人來。我小自小,結實,都是『吃了磨刀水的,秀氣在內』哩!」 (《西遊記》67回)
八戒道:「你這黑子不知趣!丑自丑,還有些風味。自古道:『皮肉粗糙,骨骼堅強,各有一得可取。』」(《西遊記》93回)
八戒道:「這正是俗語雲:『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湯里來,水裡去。』如今難得他扇子,如何保得師父過山?且回去,轉路走他娘罷!」(《西遊記》81回)
那妖聞言,呵聲笑道:「這叫做個『蛇頭上蒼蠅,自來的衣食』你眾小的們!疾忙趕上也,與我拿將來!我這里重重有賞。」(《西遊記》28回)
豬八戒見高小姐——改換了頭面
豬八戒見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豬八戒拉著西施拜天地——壓根不配
豬八戒招親——凡心難丟
豬八戒進了女兒國——不想走了
蛇頭上蒼蠅——自來的衣食(第28回 妖怪)
2乍入蘆芋——不知深淺(第32回 孫悟空)
3皮笊籬——一撈個罄盡(第39回 孫悟空)
4糟鼻子不吃酒——枉擔其名(第39回 豬八戒)
5磨磚砌的喉嚨——又光又溜(第47回 眾僮僕)
6尖擔擔柴——兩頭脫(第57回 豬八戒)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氣在內(第67回 孫悟空)
8狗咬尿泡——空歡喜(第71回 作者)
9鐵刷帚刷銅鍋——家家挺硬(第77回 作者)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湯里來,水裡去(第81回 豬八戒)
11和尚拖木頭——做出了寺(第83回 哪吒太子)
12販古董的——識貨(第86回 小妖)
13蒼蠅包網兒——好大麵皮(第87回 葛仙翁)
14三錢銀子買個毛驢——自誇騎得(第93回 沙僧)
15皮肉粗糙,骨骼堅強——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 豬八戒)
㈦ 以西遊記為主題的書簽製作,圖案要怎樣才有創意
書簽的外形也是圖案創意的一部分
㈧ 怎樣做一個關於西遊記的書簽或有什麼創意
你可以用西遊記里的人物圖案做書簽
㈨ 把西遊記每一集縮寫成一句話
在遙遠的古代,東勝神洲海外傲來國海中有一座花果山,山上一塊仙石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
一個烈日炎炎的夏天,這只石猴同一群猴子在山中避暑,無意之間發現了一股飛瀑從山頂流下。眾猴說:「誰能從這瀑布中鑽進去看個究竟,我們拜他為王。」石猴自告奮勇,鑽入飛瀑,發現裡面竟然是一個寬敞、幽靜的石洞,石碣上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眾猴拜石猴為王,稱他美猴王。
過了很多年,美猴王為能夠長生不死,遠離花果山去尋仙訪盜。在海上漂泊了幾日來到南贍部洲地界,他參訪仙道,但是無緣得遇,這樣過了八、九年,一日,他想著海外必有神仙,獨自又飄過西海,直西牛賀洲地界,在一位樵夫的指引下他來到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須菩提祖師收他為徒弟,賜名孫悟空。須菩提祖師認為他有靈性教授悟空七十二種變化和一個跟頭可以翻十萬八千里的筋斗雲。功夫學成,孫悟空回到了花果緝粻光救叱嚼癸楔含盲山。為操練群猴,悟空使起法術,將傲來國的兵器攝上了花果山,山中的妖、獸全拜在了悟空足下。後來,悟空入東海龍宮借寶,討得了天河定底神珍鐵,即
㈩ 西遊記書簽怎麼做
方法一:通過收藏工具快速收藏:
如果您使用的是IE瀏覽器,可以通過滑鼠右鍵快速收藏:
(1) 先安裝滑鼠右鍵收藏菜單,點此安裝;
(2) 安裝完畢後,重新啟動你的IE瀏覽器,然後在瀏覽器中點擊滑鼠右鍵,菜單中將出現「收藏到QQ書簽」選項,表示已經安裝成功;
以後,您在瀏覽任何網頁時,單擊滑鼠右鍵,選擇「收藏到QQ書簽」,即輕松收藏網頁。
注意:此工具使用於IE瀏覽器和其它一些基於IE內核的瀏覽器(如:MyIE、TT等瀏覽器),簡單方便,推薦使用。
如果你使用的是其他瀏覽器,請點這里。
方法二:在QQ書簽網頁上添加新網址:
(1) 點擊網頁上方的「添加新網址」;
如果您還沒有登錄,請先按屏幕提示用你的QQ帳號登錄;
如果已經登錄,則會自動進入第2步;
(2) 輸入你要收藏的網頁地址,然後點擊「收藏」按鈕;
(3) 填寫一些收藏信息,完成網址的收藏。
網頁標題:被收藏網頁的標題,該信息為必填項;
網頁描述:您對該網頁一些描述,該信息為選填項;
標簽分類:用一些關鍵詞標記該網頁,該信息為選填項;什麼是標簽?
共享設置:選擇是否公開,如果公開,那麼被收藏的這個網址可以被任何人瀏覽,如果不公開,只有您自己才能看到。
方法三:直接收藏其他人收藏的網址:
(1) 當您登錄QQ書簽後,在瀏覽其他人收藏的網址時,在每個收藏的網址後面,會顯示「收藏」的鏈接;
(2) 點擊對應網址後面的「收藏」鏈接,即可添加這個網址到您的QQ書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