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舊西遺址
㈠ 幫忙告訴一下」崔」姓的來歷
姓氏源流
崔姓出自於西周時期的齊國,有將近三千年的歷史,曾經長期是山東望族和中國著姓。根據多種古籍的記載,崔氏出自姜姓。齊國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諸侯國之一,建都於臨淄(今山東淄博市),開國君主是呂尚。呂尚本來姓姜,因為他的先祖被封於呂(今河南南陽),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呂尚的兒子丁公佶,是齊國的第二代國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來應該繼承君位,但卻讓位給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則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東章丘縣西北),後來以邑為氏,就是崔氏。
而這位丁公佶,相傳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兒子。由此可見,崔氏中國人是源自姜太公的直系後代,追本溯源還是上古時期炎帝神農氏的子孫。他們的得姓,算起來大約有三千年的歷史了。
遷途分布
崔氏發源於山東省境內。其後在漢晉南北朝、隋唐這段漫長的時期里,一直稱盛於清和、博陵兩部之間的武城安平兩地。其間,崔氏還繁衍到了河南、陝西、山西、甘肅等省。
西晉時被列為北方氏族之首。
唐代以後崔姓大批南遷,主要分布於今天的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等省。
宋代時,崔氏最集中的地方在清河和博陵。東漢末年的時候,軍閥混戰,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千餘避亂入朝鮮,後發展成為朝鮮族大姓;西晉至唐代,崔氏還分布於今山西、浙江、江蘇、廣西、安徽、陝西、甘肅等省的一些地方;宋代以後,崔氏分布地更廣,有的於清代以後移居東南亞一些國家。
歷史名人
1、崔氏對歷史的進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人才輩出,史不絕書。
2、東漢有文學家崔洇、書法家崔瑗、政治家崔是,都是涿郡安平(今屬河北)人。
3、南北朝時期的崔氏名人大都出自清河東武城(今山東武城縣),如北魏有崔宏,官至史部尚書,封白馬公;崔浩,官至司徒。經學家崔靈恩,精通三禮三傳,初仕北魏,後來回歸南朝梁,為國子博士,死於桂州,任刺史。
4、北魏有史學家崔宏。在唐代,崔氏出了三位詩人:崔國輔,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另一說法是吳郡(治所在今江蘇蘇州市)人;崔顥,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崔護,博陵(郡治今河北定縣)人;任宰相的多達27人。(《新唐書·宰相世系》中說:"崔氏定著十房……宰相二十三人",該書《校勘記》又增補了4人,共27人),於此可見唐代崔氏地位顯赫之一斑。
5、北宋有畫家崔白,濠梁(今安徽鳳陽東)人,擅於畫花竹、禽鳥,尤其工於秋荷鳧雁,設色比較淡,改變了宋初畫院流行的黃筌父子濃艷細密的畫風。王安石曾經作詩贊揚他"莫道今人不如古"。還有經學家崔子方,浩陵(今屬四川)人。
6、明末有畫家崔子忠。清代有學者崔述。
7、近代有經學家崔適。
㈡ 英語翻譯 章丘市是宋代著名詩人李清照的故鄉 也是著名的龍山遺址
Zhangqiu city is the hometown of Li Qingzhao, a distinguished poet in Song Dynasty, and is also famous for its Longshan sites.
㈢ 如圖所示:這里的章丘是哪裡的地方啊大汶口文化又屬於哪裡啊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文化,因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遺址而得名內。1959年在山東泰安、寧陽兩縣(今容為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與寧陽縣)交界的大汶口、堡頭遺址,發掘了成百座墓葬,出土了大批獨具風格的文物。以後同一類型文化的遺址和墓葬在山東和蘇北的廣大區域也不斷發現,這就是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分布地區東至黃海之濱,西至魯西平原東部,北達渤海南岸,南到江蘇淮北一帶,基本處於古籍中記載的少昊氏文化地區,為龍山文化的源頭。另外該文化類型的遺址在河南和皖北亦有發現。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校正後得出數據,大汶口文化年代距今約6500—4500年,延續時間約2000年左右。根據地層疊壓關系和遺物特徵,可以區分為早、中、晚3期。
㈣ 山東章丘洛庄漢墓陪葬坑和祭祀坑遺址的簡介
2000年7月8日至8月22日,濟南市考古研究所組成考古隊,對洛庄漢墓外圍所暴露出的陪葬坑版進行了搶救性調查權和清理工作。在取得驚人成果後,由山東大學考古系和濟南市考古所共同組隊發掘。
時代:西漢
發掘單位: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山東大學考古系
㈤ 章丘好嗎
章丘,位於濟南以東45里處,人傑地靈,是「龍山文化」的發祥地。2009年全國綜和實力百強縣 排名33位,榮獲全國中小城市最具投資潛力百強、全國最具區域帶動力百強和全國十佳節約型中小城市。章丘市地處齊魯腹地,位於山東省會濟南以東45公里處。南依泰山,北臨黃河,總面積1855平方公里,轄14個鄉鎮,6個街道辦事處,908個行政村(居),總人口100.4萬。先人早在8000年前即在這片沃土上生息繁衍,並創造了歷代英才。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明代戲曲家李開先等都曾在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上盡領風騷。章丘人民務工經商歷史悠久,世稱「鐵匠之鄉」。境內有百脈泉、白雲湖、七星台、錦屏山等自然景區和城子崖遺址、東平陵故城、齊長城等歷史遺跡,近年發現的洛庄漢墓、危山兵馬俑名揚海內外。歷代名人輩出,是戰國時期哲學家鄒衍、唐代名相房玄齡、宋代詞人李清照、近代著名商業資本家孟洛川的故鄉。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25種,是全國重點產煤縣(市)、優質鋁土出口基地和石灰石儲區。區位優越,交通便利,產業配套能力強。膠濟鐵路、濟青、濟王公路和濟青高速公路貫穿東西,0九路、章萊公路縱貫南北;濟南國際機場距明水35公里。工業基礎雄厚,形成了交通裝備、機械製造、精細化工、食品飲料四大產業。2008年完成GDP374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0.03億元,列2008年度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第40位,榮獲全國中小城市最具投資潛力百強、全國最具區域帶動力百強和全國十佳節約型中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