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咸陽遺址
Ⅰ 秦咸陽遺址的地理位置
秦咸陽城遺址位於陝西省咸陽市東15公里的咸陽塬上、渭河的北岸。
秦咸陽城是戰國時期秦國的都城,也是秦統一六國、建立秦王朝後的都城。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遷都咸陽,商鞅首先在城內營築冀闕,以後歷代秦王又增建了許多宮殿。秦始皇
秦咸陽城遺址
統一全國的過程中,吸收了關東六國的宮殿建築模式,在咸陽塬上仿建了六國的宮室,擴建了皇宮。滔滔的渭水穿流於宮殿群之間,就象是銀河亘空,十分壯觀。整個咸陽城「離宮別館,亭台樓閣,連綿復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各宮之間又以復道、甬道相連接,形成當時最繁華的大都市。
在咸陽城址北部的階地上,約相當於城中軸線附近的地方,有一組高台宮殿建築遺址,它坐落在秦時的上原穀道的東西兩側,分為跨溝對峙的兩部分,西側為1號遺址,東側為2號遺址。西側遺址保存較為完好,經過遺址復原後可知這是一組東西對稱的高台宮殿,由跨越穀道的飛閣把二者連成一體,是極富藝術魅力的台榭復合體。遺址東西長60米,南北寬45米,一層台高6米,平面呈L形,可分為若干個小室。
南部西段的五室排成一列,西邊的四室是宮妃居住的卧室,出土有內容豐富的壁畫和一些陶紡輪。最東1室內有取暖的壁爐及大型的陶質排水管道,推測可能是浴室。浴室的一角是貯存食物的窖穴。主體宮室建在高台之上,東西長13.4米,南北寬12米,地表為紅色,即所謂的「丹地」,門道上有壁畫痕跡,表明這是最高統治者的廳堂。
在1號遺址的西南方,還有一處結構十分復雜的宮殿遺址。已發掘出的閣道長32.4米,寬5米,兩側滿飾彩色的壁畫,壁畫內容是秦王浩浩盪盪的車馬出行圖,其中有車馬、人物、花木、建築等題材。古代的宮廷壁畫因為大都毀壞不存,所以這些保存下來的秦代的宮室壁畫,具有很高的價值,在中國建築史和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咸陽城的考古發掘工作從50年代一直進行至今,隨著工作的深入,將會有更多、更豐富的文物考古新發現展現在人們面前。
Ⅱ 咸陽的文化遺產都有什麼
咸陽是我國著名古都之一,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時,周人曾在咸陽一帶長期活動,修築城邑,發展經濟,留下了許多遺跡。公元前250年秦孝公將國都遷到咸陽,秦王嬴政在此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多民族政權—封建帝國秦王朝。周、漢、唐等十一個朝代也都曾把咸陽做為都城或京畿之地,成為我國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咸陽閃爍過燦爛的光輝。
構成咸陽物質文化資源的內容,主要是指文物資源。咸陽作為我國文物資源大市,其文物品類之豐富,文物典藏之獨特,可謂舉世無雙。其主要特徵:一是數量大,種類多,等級高。據文物部門統計,全市現存不可移動文物2106處,其中古遺址825處,古墓葬783處,古建築93處,石窟寺19處,石刻252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42處,其它文物點92處。定為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8處30個文物點,省重點保護單位95處,縣區重點單位400多處。全市各級文博單位共收藏陶瓷器、玉器、青銅器、金銀器、石器、壁畫等可移動文物點5.5萬余件。諸如淳化縣史家原出土的西周大鼎,高122厘米,重226公斤,是目前已知西周青銅器中最大最重的圓鼎;茂陵陪葬墓出土的西漢鎏金馬和北周孝陵出土的天元皇太後金璽,堪稱國之瑰寶。二是帝陵多,等級高。境內現有歷代帝陵27座,埋葬著28位皇帝,全部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以西漢帝陵和唐代帝陵最為集中和壯觀。西漢11位皇帝,除文帝霸陵和宣帝杜陵外,其餘9位皇帝均埋葬於咸陽原上。自西向東依次排列的順序是: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元帝渭陵、哀帝義陵、惠帝安陵、高祖長陵、景帝陽陵。其間還有王侯將相、皇親國戚墓葬500餘座。唐代18座帝王陵有一半在咸陽境內,橫跨乾縣、禮泉、涇陽、三原四縣,大多依山為陵,氣勢宏大,而且陪葬墓眾多。自東向西依次為唐高祖獻陵、唐武宗端陵、唐敬宗庄陵、唐德宗崇陵、唐宣宗貞陵、唐太宗昭陵、唐肅宗建陵、唐僖宗靖陵、唐高宗李治和周帝武則天合葬的乾陵。其中昭陵佔地30多萬畝,陪葬墓180多座,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園。三是古遺址、古建築較多,內涵豐富,保存完整。位於秦都區西南的尹家村遺址,是陝西省最大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半坡型原始村落遺址,總面積約150萬平方米。而位於長武縣城的昭仁寺大雄寶殿,被認定為中國目前僅有的三座唐代大殿之一。其他著名塔剎、樓閣等建築物,諸如中國最高的崇文塔、北杜鐵塔、文峰木塔等,也是明清建築的代表作,值得重視。四是時代和地域特徵鮮明,序列性強。西周的青銅器、秦代的磚雕、西漢的陶器、陶俑、石刻和玉雕,唐代的石刻、三彩俑和墓室壁畫,構成了完整的時代特點;而以秦咸陽城遺址為代表的秦文化區、以長陵、茂陵為代表的漢文化區、以昭陵、乾陵為代表的唐文化區,構成了各自的地域特色。五是石質文物數量大,品位高。漢武帝茂陵陪葬墓之一霍去病墓前,分布著16件大型漢代石雕群像,其中有12件是國寶級文物,「馬踏匈奴」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原始憑證,被載入我國歷史教科書;唐太宗昭陵石刻的傑出代表——「昭陵六駿」馳名海內外,「昭陵碑林」作為全國三大碑林之一,其氣度之恢弘、撰書之大氣,均為世所罕見。乾陵地面現有124件石刻文物,其中的無字碑、述聖紀碑和「六十一王賓像」,可謂聞名遐邇。陝西省境內最大的石窟寺——彬縣大佛寺,其體量之高大,氣勢之磅礴,也是石刻藝術中的絕代精品。茂陵石刻中的「馬踏匈奴」等被定為國寶;乾陵司馬道旁的石人、朱雀、翼馬、六十一王賓像等堪稱一絕;順陵的走獅、獨角獸觀後,令人嘆絕;「昭陵六駿」更是聞名天下。
咸陽境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服飾、飲食、歌謠、居住和禮儀等方面的文化傳統。其中最具有魅力的,是有關民間禮儀活動的內容。諸如弦板腔藝術、勸善說唱藝術、民間剪紙藝術、蛟龍轉鼓藝術、民間飲食傳統,民俗歌謠傳統、小字挽幛習俗、嗩吶音樂習俗、道教打醮習俗等等。目前僅有弦板腔藝術一種被列入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其他口頭的和非物質文化種類仍然亟待挖掘。
館藏文物舉世罕見。秦宮遺址出土的壁畫是中國出土時代較早的壁畫;唐昭陵、乾陵陪葬墓出土的反映唐代宮廷生活的壁畫可謂壁畫中的珍品;彬縣五代馮暈墓出土的磚雕舉世罕見;咸陽博物館收藏的馬蹄金,陳愛金幣、漢代玉馬、玉熊、安邑下官鍾、秦昭版、龍須空心磚、唐代金壺等皆為文物珍品;楊家灣漢墓出土的西漢三千兵馬俑氣勢磅簿;茂陵出土的百餘鎏金馬、竹節熏爐、銅犀牛、玉鋪首等都是稀世珍寶。
革命文物俯拾皆是。三原縣有辛亥革命時的陝西靖國軍總司令部舊址、大革命時期的渭北農民協會舊址、中國國民黨中央農民部駐陝辦事處等;涇陽縣有雲陽農民協會舊址、抗戰時期的安吳青訓班舊址、「西北游擊隊」舊址、中共陝西省委機關舊址、紅軍改編舊址、八路軍總政治部舊址等;旬邑縣有「二·八」暴動紀念館,馬欄關中分區機關舊址等。此外,解放戰爭時期的西府戰役、扶眉戰役、爺台山戰役、畢原血戰舊址等都給咸陽人民留下了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跡。
Ⅲ 咸陽名勝古跡有那些
咸陽是我國著名古都之一,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時,周人曾在咸陽一帶長期活動,修築城邑,發展經濟,留下了許多遺跡。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將國都遷到咸陽,秦王嬴政在此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多民族政權—封建帝國秦王朝。周、漢、唐等十一個朝代也都曾把咸陽做為都城或京畿之地,成為我國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咸陽閃爍過燦爛的光輝。
構成咸陽物質文化資源的內容,主要是指文物資源。咸陽作為我國文物資源大市,其文物品類之豐富,文物典藏之獨特,可謂舉世無雙。其主要特徵:一是數量大,種類多,等級高。據文物部門統計,全市現存不可移動文物2106處,其中古遺址825處,古墓葬783處,古建築93處,石窟寺19處,石刻252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42處,其它文物點92處。定為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8處30個文物點,省重點保護單位95處,縣區重點單位400多處。全市各級文博單位共收藏陶瓷器、玉器、青銅器、金銀器、石器、壁畫等可移動文物點5.5萬余件。諸如淳化縣史家原出土的西周大鼎,高122厘米,重226公斤,是目前已知西周青銅器中最大最重的圓鼎;茂陵陪葬墓出土的西漢鎏金馬和北周孝陵出土的天元皇太後金璽,堪稱國之瑰寶。二是帝陵多,等級高。境內現有歷代帝陵27座,埋葬著28位皇帝,全部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以西漢帝陵和唐代帝陵最為集中和壯觀。西漢11位皇帝,除文帝霸陵和宣帝杜陵外,其餘9位皇帝均埋葬於咸陽原上。自西向東依次排列的順序是: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元帝渭陵、哀帝義陵、惠帝安陵、高祖長陵、景帝陽陵。其間還有王侯將相、皇親國戚墓葬500餘座。唐代18座帝王陵有一半在咸陽境內,橫跨乾縣、禮泉、涇陽、三原四縣,大多依山為陵,氣勢宏大,而且陪葬墓眾多。自東向西依次為唐高祖獻陵、唐武宗端陵、唐敬宗庄陵、唐德宗崇陵、唐宣宗貞陵、唐太宗昭陵、唐肅宗建陵、唐僖宗靖陵、唐高宗李治和周帝武則天合葬的乾陵。其中昭陵佔地30多萬畝,陪葬墓180多座,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園。三是古遺址、古建築較多,內涵豐富,保存完整。位於秦都區西南的尹家村遺址,是陝西省最大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半坡型原始村落遺址,總面積約150萬平方米。而位於長武縣城的昭仁寺大雄寶殿,被認定為中國目前僅有的三座唐代大殿之一。其他著名塔剎、樓閣等建築物,諸如中國最高的崇文塔、北杜鐵塔、文峰木塔等,也是明清建築的代表作,值得重視。四是時代和地域特徵鮮明,序列性強。西周的青銅器、秦代的磚雕、西漢的陶器、陶俑、石刻和玉雕,唐代的石刻、三彩俑和墓室壁畫,構成了完整的時代特點;而以秦咸陽城遺址為代表的秦文化區、以長陵、茂陵為代表的漢文化區、以昭陵、乾陵為代表的唐文化區,構成了各自的地域特色。五是石質文物數量大,品位高。漢武帝茂陵陪葬墓之一霍去病墓前,分布著16件大型漢代石雕群像,其中有12件是國寶級文物,「馬踏匈奴」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原始憑證,被載入我國歷史教科書;唐太宗昭陵石刻的傑出代表——「昭陵六駿」馳名海內外,「昭陵碑林」作為全國三大碑林之一,其氣度之恢弘、撰書之大氣,均為世所罕見。乾陵地面現有124件石刻文物,其中的無字碑、述聖紀碑和「六十一王賓像」,可謂聞名遐邇。陝西省境內最大的石窟寺——彬縣大佛寺,其體量之高大,氣勢之磅礴,也是石刻藝術中的絕代精品。茂陵石刻中的「馬踏匈奴」等被定為國寶;乾陵司馬道旁的石人、朱雀、翼馬、六十一王賓像等堪稱一絕;順陵的走獅、獨角獸觀後,令人嘆絕;「昭陵六駿」更是聞名天下。
咸陽境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服飾、飲食、歌謠、居住和禮儀等方面的文化傳統。其中最具有魅力的,是有關民間禮儀活動的內容。諸如弦板腔藝術、勸善說唱藝術、民間剪紙藝術、蛟龍轉鼓藝術、民間飲食傳統,民俗歌謠傳統、小字挽幛習俗、嗩吶音樂習俗、道教打醮習俗等等。目前僅有弦板腔藝術一種被列入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其他口頭的和非物質文化種類仍然亟待挖掘。
館藏文物舉世罕見。秦宮遺址出土的壁畫是中國出土時代較早的壁畫;唐昭陵、乾陵陪葬墓出土的反映唐代宮廷生活的壁畫可謂壁畫中的珍品;彬縣五代馮暈墓出土的磚雕舉世罕見;咸陽博物館收藏的馬蹄金,陳愛金幣、漢代玉馬、玉熊、安邑下官鍾、秦昭版、龍須空心磚、唐代金壺等皆為文物珍品;楊家灣漢墓出土的西漢三千兵馬俑氣勢磅簿;茂陵出土的百餘鎏金馬、竹節熏爐、銅犀牛、玉鋪首等都是稀世珍寶。
革命文物俯拾皆是。三原縣有辛亥革命時的陝西靖國軍總司令部舊址、大革命時期的渭北農民協會舊址、中國國民黨中央農民部駐陝辦事處等;涇陽縣有雲陽農民協會舊址、抗戰時期的安吳青訓班舊址、「西北游擊隊」舊址、中共陝西省委機關舊址、紅軍改編舊址、八路軍總政治部舊址等;旬邑縣有「二·八」暴動紀念館,馬欄關中分區機關舊址等。此外,解放戰爭時期的西府戰役、扶眉戰役、爺台山戰役、畢原血戰舊址等都給咸陽人民留下了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跡。
Ⅳ 秦代的都城咸陽,和後來的十三朝古都西安是同一個地方嗎
在很多吃瓜群眾眼中西安貌似就是咸陽,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西安號稱十三朝古都、四大古都之首,從西周建都鎬京開始,包括秦朝,而歷史書一直告訴我們秦朝建都咸陽,所以對很多人來說就想當然今西安就是古咸陽。
秦皇地宮
另外根據現有的考古發現,咸陽城牆遺址位置並不明確,所有還有一種可能——秦代的都城咸陽面積很大,包括了現在的西安和咸陽兩市。據《阿房宮賦》記載光是一個阿房宮就「覆壓三百餘里」,現在西安市的西郊還有阿房宮的遺跡,秦始皇陵也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
Ⅳ 古代咸陽是今天的哪裡
1、是今天的咸陽市。
2、咸陽,陝西省地級市,是中國首個封建王朝內「大秦帝國」的都容城,位於陝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陽,故稱咸陽。
3、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設郡縣,在咸陽周邊京畿要地置內史,統轄關中各縣,定都咸陽。秦末項羽入關,廢郡縣,恢復分封制,將秦內史和上郡一部分劃為雍、翟、塞3國,是為「三秦」的由來。漢高祖初年,劉邦恢復被項羽焚毀的咸陽,取名新城。武帝年間,因咸陽臨近渭水始更名渭城。
(5)古咸陽遺址擴展閱讀
咸陽的由來:一種說法是:古代有:水之北為「陽」,山之南為「陽」,咸陽位於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陽,故稱咸陽。[10]「咸」字意為「皆」、「都是」等。另外,有人根據《史記》和秦都咸陽出上的陶文,以為商鞅在此置 「咸亨」、「陽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將兩名合一,即為咸陽。
Ⅵ 咸陽有幾個古都在此
咸陽歷史悠久抄, 風景秀麗,物產豐富,人傑地靈,自周開始有秦、西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個王朝在陝西建都,時間長達1180年。境內有27座帝王陵和400餘座皇親國戚王公大臣的陪葬墓,綿延百里,蔚為壯觀,素以「秦都、漢陵」聞名於世。更多咸陽介紹可瀏覽全游網: http://www.3608.com/city/c_intro_268.html
Ⅶ 古代的咸陽是指現在哪裡如題 謝謝了
能不能不要胡說,那個時候怎麼就沒有西安啊,周文王就定都於此築設「豐內京」,後武王繼容位在建「鎬(hao)京」,合稱「豐鎬」,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長安縣,漢帝國在渭河南岸、阿房宮北側、秦興樂宮的基礎上興建長樂宮,高祖七年營建未央宮,同年國都由櫟陽遷移至此,因地處長安鄉,故命名為長安城。長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國四大古都之首,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和隋唐大運河的起點,是迄今為止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歷史名城的中國城市,與雅典、羅馬、開羅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擁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200多年(不計陪都)的建都史,歷史上曾有周、秦、漢、隋、唐等在內的13個朝代建都於此,作為中國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千年以上,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就讓你說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