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文化遺址
㈠ 中國到底有多少個省
中國全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50個地區(州、盟);661個市,其中:直轄市4個;地級市283個;縣級市374個;1636個縣(自治縣、旗、自治旗、特區和林區);852個市轄區。
(1)遼文化遺址擴展閱讀
1、根據《全國人口普查條例》和《國務院關於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通知》,中國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准時點進行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
2、據普查結果,全國總人口為1,370,536,875人。其中:普查登記的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香港特別行政區人口為7,097,000人。 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為552,300人。台灣地區人口為23,162,123人。
3、從語言的系屬來看,中國56個民族使用的語言分別屬於五大語系: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南島語系、南亞語系和印歐語系。
4、中國的傳統戲劇有一個獨特的稱謂——戲曲,它與希臘悲喜劇和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中國戲曲有300多個劇種,運用歌舞形式表達劇情是中國戲曲的主要手段。
5、京劇是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劇種,起源於崑曲(崑曲是一種更古老的戲劇藝術)。此種集唱念做打於一身的舞台藝術於十九世紀初在北京形成,經過200多年的實踐,積累了1000個以上深具藝術價值的劇目,形成了一套音樂板式和表演程式。
㈡ 遼代遺址和金代遺址的區別
遼代遺址和金代遺址的區別:
首先從文化起源區別來講,遼與金的文化歷史背景不同。遼國是契丹族建立的,契丹族起源於中國內蒙西拉木倫河。而金國是女真族建立的,女真族是中國黑龍江境內的肅慎族的後裔,兩個民族的發源地不同,受到的文化啟迪也有很大差異。雖然在宋朝時期兩個國家和民族有交融和更替,但各自仍然保持著本民族的文化特徵。因此,在遼代遺址和金代遺址中,也存在各自不同的文化符號,遺址中的文物也體現著各自文化凝固的特徵與屬性。
然後從墓葬文化區分,
遼國較宋國更近,受西來佛教文化及漢族儒家文化的影響較深,在墓穴中經常出現大量的卷軸畫,1974年遼寧法庫葉茂台遼墓出土了兩軸絹本遼畫,一為山水畫《山弈候約圖》(《山水樓閣圖》),一為花鳥畫《竹雀雙兔圖》。前者熔唐、五代和宋初的表現手法於一爐,比較成熟,後者構圖上取對稱形式,裝飾氣味尚未洗凈,當出自契丹畫師之手。這在金國遺址中是不會看到的。
金國來自遠東,受薩滿教影響至深,即便後來佛教進入金國,也不能動搖薩滿教在金國的地位。這在墓穴中最獨特的體現就是焚屍火葬,女真人早期的喪葬是無棺槨的土葬,但建國包括貴族之內全部是火葬,死者皆有棺,或有棺有槨,貴族有石室墓,墓前有石碑、石人、石虎、石羊,少見中原漢儒文化的東西。
㈢ 說一說河北省為什麼又稱燕趙大地
河北俗來稱燕趙大地。以北京為自中心是燕,以邯鄲、邢台縣為中心是趙。
人們以「燕趙」稱這塊土地,乃為表示其悠久的歷史。據我國最古老的一部地理著作《禹貢》載,「燕趙」在古時屬冀州之地。春秋時為燕、晉諸國,戰國時為燕、趙、中山以及魏、齊等國。秦置上谷、漁陽、右北平、代、巨鹿、邯鄲、廣陽、恆山等郡。
燕趙大地北控長城,南界黃河,西倚太行,東臨渤海,地形地貌千姿百態,自然、人文景觀豐富多彩。
(3)遼文化遺址擴展閱讀:
河北省地形特徵:
河北西北部為山地、丘陵和高原,其間分布有盆地和谷地,中部和東南部為廣闊平原,海拔差距非常大,把它們比喻成一排高矮不一的套娃最合適不過了。西北部的小五台山是老大,海拔有2800多米;倒數第二的弟弟是東部平原,海拔30到100米。
最小的小弟是渤海沿岸平原,海拔18米左右,差距足足有2000多米。河北平原區是華北平原的一部分,按其成因可分為山前沖洪積平原,中部中湖積平原區和濱海平原區3種地貌類型,全區面積81459㎞²,占河北省總面積的43.4%。
㈣ 浙江有哪些文物古跡
浙江的主要景區有:杭州,紹興,海寧,西塘,南潯,普陀山,嵊泗列島,雁盪山,楠溪江,千島湖。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詩句,描述的是浙江。
浙江地處祖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緣,與國際大都市上海毗鄰,素有"魚米之鄉、絲茶之府、文化之邦、旅遊之地"的美稱。
浙江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風光秀麗,物產豐富,尤其是浙江的自然風光得天獨厚:山嶽、河湖、海島、溶洞、溫泉、避暑地、自然保護區等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浙江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特色鮮明,可用"清水綠山、絲府茶鄉、書聖佛國、文物之邦"十六個字來概括。浙江有許多名山,如雁盪山,雪竇山、仙都山,爛柯山等。全省湖、河、江、海應有盡有。杭州西湖、紹興東湖、嘉興南湖,以及中國最大的人工湖--千島湖等都名聞中外。著名的江有錢塘江、楠溪江、甌江等,錢江大潮不僅在中國絕無僅有,也是世界聞名的一大奇觀。浙江海域遼闊,島嶼眾多,著名的有舟山群島。
浙江不僅山水秀美,而且古跡眾多,杭州六和塔、岳飛墓、飛來峰造像,寧波天一閣、溪口蔣氏故居等28處文物古跡被國務院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浙江絲綢歷史悠久,距今已有4700多年歷史。浙江是綠茶的主要產地,著名的龍井茶馳名中外。浙江也是中國書法的聖地,歷史上曾出現過王羲之、褚遂良、吳昌碩等書畫大家。浙江自古佛都興盛,名寺眾多,普陀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天台國清寺、寧波天童寺等每年都有大量的海外佛教信徒前來朝拜。浙江歷史上人文薈萃,名人輩出。著名的文化遺跡有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和距今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遺址。古墓、古塔、古碑刻、古建築等更是遍及全省。
㈤ 禎習:在祖國遼闊的大地土,分布著許多原始農耕文化遺址。代表性的遺址有哪兒個
主要就是山東大汶口原始居民、浙江餘姚的河姆渡原始居民、陝西西安的半坡原始居民。此外,還有西安半坡遺址
西安藍田人遺址
四川資陽人遺址
沈陽新樂遺址
河姆渡遺址
龍山文化遺址
紅山文化遺址
㈥ 秦之前的兩個朝代,都因國王殘暴而亡,這兩個朝代及國王的名稱是什麼
1.夏朝來
夏朝(約前2070年-約前1600年),禹建立的國自家。夏禹傳子代替了以前的禪讓制度,由禪讓制度變成王位的世襲制度。夏朝共傳14代,17王(一說13代、16王,主要是大禹是君主還是部落聯盟首領有爭議的問題),約471年,後為商朝所滅。
由於龍山文化和仰韶文化遺址的出現,歷史學家認為,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便是夏朝遺存。對夏王朝記載比較多的是司馬遷的《史記》,據《史記》記載,夏王朝大約從公元前21世紀初到公元前16世紀初,前後大約有500餘年,經歷了5個世紀,有17個帝王先後作為統治者。
2.商朝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
夏朝方國商國君主商湯率方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以"商"為國號 ,在亳(今商丘) 建立商朝。之後,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後裔盤庚遷殷(今安陽)後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後世稱為"殷"或"殷商"。
㈦ 遼寧朝陽屬於哪個市
朝陽市別稱「龍城」。位於遼寧西部。遼寧省省轄市,東連遼寧中部工業城市群,南臨版渤海之濱,西權接京、津、冀經濟圈,北依內蒙古腹地,海陸兼備,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是東北地區進關的重要通道,自古便有「金朝陽,銀赤峰,拉不敗的哈達,填不滿的八溝」之稱。
朝陽市是一座有17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三燕古都。旅遊資源豐富,有鴿子洞古人類遺址、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園等旅遊景區。朝陽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擁有燦爛的紅山文化,被譽為「世界上第一朵花綻放的地方,第一隻鳥飛起的地方」。有著「東方佛都」的稱號
㈧ 北京的簡介
北京,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
北京位於北緯39度56分、東經116度20分,地處華北大平原的北部,東面與天津市毗連,其餘均與河北省相鄰。
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全國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北京是祖國的心臟。
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所在地,也是中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2015年7月31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權,北京成為全球首個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將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城市。
北京是唯一入選世界15大購物之都的內地城市,擁有百餘家大中型購物商場。王府井大街、前門大柵欄、西單商業街是北京的傳統商業區;國貿商城、東方新天地、中關村廣場。
(8)遼文化遺址擴展閱讀∶
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有很多地方特色的民風習俗:北京小吃、京劇、京韻大鼓、相聲、舞台劇、鐵板快書、景泰藍、牙雕、毛猴、漆雕、賽蟈蟈和蟈蟈籠、吹糖人、捏麵人等等。
北京是「博物館之都」,注冊博物館多達151座。國家博物館為世界最大博物館。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
北京是全球擁有世界遺產(7處)最多的城市,是全球首個擁有世界地質公園的首都城市。北京對外開放的旅遊景點達200多處,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宮紫禁城、祭天神廟天壇、皇家園林北海公園、頤和園和圓明園,還有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勝古跡。
北京市共有文物古跡7309項,9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含長城和京杭大運河的北京段)、32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國家地質公園、15處國家森林公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
首都之窗-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概況
㈨ 赤峰境內的契丹文化遺址有哪些
契丹屬東胡族系,是我國北方歷史悠久,很有建樹的古老民族,公元4世紀見於文獻記載。我國中原地區,在該民族建國後往往用契丹、大遼、北朝、北邊、北民、北界等泛稱契丹族。契丹族最初生活在今赤峰境內,從發生、發展、強盛、衰敗直至消亡,前後經歷1200多年,在中國歷史上作出了重要貢獻。「遼文化」即以植根於本土的原土文化為主體,以中原唐文化為依託,吸收西域、東北各族先進文化的內容,構成了博大精深、恢弘壯觀的「契丹文化」,開創赤峰歷史上第三次文化輝煌時期,「契丹藝術」——繪畫、樂舞、建築、書法、雕塑等則是中華藝術寶庫中的奇葩。
遼上京:遺址在今巴林左旗林東鎮,系遼太祖創業之地,建於公元918年,全城周長13.5公里,由漢城和皇城組成一個「日」字形平面布局。城內有皇宮、殿宇、衙署、寺院等華麗建築,有縱橫交錯的街道,有安置外來商人和使臣的館驛,有京都所屬的縣城,有紡織、冶煉、制陶等各種作坊,還有密布的商業貿易市肆,是一座非常繁華的草原大都市。1120年金朝軍隊攻陷遼上京。到元代以後逐漸荒蕪廢棄,是研究遼國歷史的重要遺存。1961年國務院批准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遼中京:遺址在今寧城縣大明鎮,系遼國五京中規模最大的陪都,建於公元1007年。全城周長15公里,由外城、內城、皇城三重城組成,平面呈「回」字形。城內有南北貫通、寬達60餘米的中央幹道,還有東西橫街。街道兩旁有八坊相對,市中心有市樓建築,供遊人登臨游覽或觀光;城內山岡上有寺院建築,還有使館建築。遼中京建立後,非常重視城市環境保護,城外有茂密的花、樹,城南有大片的苗圃;街道兩側有下水道,每當雨季,臟污泥水可以從涵洞向城外排放,市民生活非常方便。中京於公元1122年被金兵攻佔,經金、元、明三代沿用,是研究北方民族歷史的重要遺址。1961年國務院批准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㈩ 甘肅省寧縣地名歷史變遷
寧縣早勝牛為秦川牛的一個地方優良類群。早勝牛牛體高大方正,肌肉豐滿,骨骼發育良好,背腰平直,四肢粗壯,蹄勁堅實,是肉役兼用的優良畜種,因產於寧縣早勝塬而得名。該牛以紅色、棗紅色為主,部分呈橙黃色,全身被毛純一。站立時,前肢端直開展,呈外向姿勢;卧息時,四肢攏收於胸腹下,俗稱「四蹄不露」。 早勝牛原產在慶陽地區寧縣的早勝塬,地處隴東黃土高原,海拔1221.2米,年均溫度9.1℃。年日照時數1935.7小時。無霜期160~180天。年降雨量為576.8毫米,年蒸發量為1496.2毫米,雨量雖較充足,但多集中在6~9月份,冬季乾旱。產區沒有放牧地,但有種植苜蓿、夏秋季青刈喂牛的習慣。 地理分布早勝牛以寧縣的早勝、良平、平子和中村四個鄉牛隻最優。鄰近正寧縣的宮河塬、慶陽縣的董志塬、鎮塬縣屯字塬等地均有分布。 品種特徵早勝牛體質結實、緊湊,骨骼較粗,肌肉發育較好,為甘肅黃牛中體格最大者。體型外貌與秦川牛相似。被毛以紅色和紫色為主。角多為蠟黃和肉色,蹄為紫色和古銅色。公母牛多有角,扁圓形,較短小。微向後彎曲,形如短粗蘿卜,俗稱「蘿卜角」。也有部分牛的角短而鈍,稱「疙瘩角」。還有部分牛的角為可搖動的軟角,稱「鈴鈴角」。頭大小適中,眼眶突出,眼大有神,額寬面平,口方正,公牛頭高揚,貌雄偉,頸短粗,肩峰高而寬厚。母牛頸細薄。鬐甲較高較窄但平緩。背平直較寬。前胸寬闊,胸骨隆起,胸深肋長,腹部緊湊。四肢粗壯,關節粗大,蹄堅實。外貌缺點是後軀發育較差,尖斜尻較多,飛節多內靠。 品種性能慶陽地區是甘肅省的重要農業區,耕牛是當地農業生產的重要役畜,耕、磨、拉、打等重活主要是牛負擔。早勝牛力大持久,性情溫順。犍牛日耕地5~6畝,母牛泌乳期可達8~10個月,最高日產奶4~6公斤。淘汰牛肥育後屠宰率5%,為役用兼用的品種。早勝牛兩歲以後開始配種。一年一胎者少,兩年一胎者居多,佔65.8%。早勝牛的適應性較廣泛。引入甘肅中部和西部數縣,其適應性較其他省份引入的牛為好,顯示了耐粗、耐寒特性。改良的全省各地小型黃牛很受歡迎。另外生長潛力也較大。成年牛平均體高(公牛142厘米,母牛121厘米),體重平均公牛666.39公斤,母牛326.32公斤,閹牛157.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