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與三國
❶ 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之間的聯系和含義
都有反抗思想。
紅樓夢的主要內容雖然是寫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戀愛、婚姻故事,但完全打破了才子佳人之作的固定模式。它不僅寫出寶黛的愛情悲劇,更以這個愛情悲劇為中心寫出了當時具有代表性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敲響了沉沉暮鼓。
《水滸傳》的主要內容是:宋朝統治者腐朽兇殘,太尉高俅原本是個無賴,因為會踢球,得到了皇帝的賞識,從此青雲直上,無惡不作。他的干獨生子高衙內橫行霸道,為了霸佔八十萬禁軍總教頭林沖的漂亮妻子,他誣蔑林沖帶刀進入軍機重地白虎堂圖謀不軌,把林沖發配充軍,還想在野豬林半路把他殺死,幸虧花和尚魯智深仗義相救。蔡太師過生日,他的女婿搜刮十萬貫金銀財寶,送往京城慶賀,派楊志護送。晁蓋、吳用、阮氏三兄弟等人定計智取生辰綱,事後與朝廷激戰,最終大夥一塊投奔梁山。又有打虎英雄武松因為西門慶勾結大嫂潘金蓮害死大哥武大郎,因而將他們殺死,被判充軍,最終經歷一系列波折,他也被逼上樑山。此外還有宋江、魯智深等眾多好漢,共108人,最終都因為種種不同原因而被迫在梁山落草為寇,揭桿起義。他們舉起義旗,打著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口號,殺遍大江南北,沉重地打擊了反動統治者的囂張氣焰,張揚了人民群眾的神勇鬥志,干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小說,是我國古典文學最著名的四大長篇巨著之一。本書並不是簡單的復述三國 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實,而是一部經過藝術構思和藝術加工的文學作品,它有助於我們了解封建社 會的歷史。它一定程度的描寫了封建社會統治者之間的爭權奪利,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場景,反映了當時某些歷史情況;暴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某些罪惡。
取材於歷史,又不為歷史事實所限,是三國演義創作的一個特點。故事起自黃巾起義,終於西晉統一,以魏,蜀,吳三國的興亡為線索,描繪了三國時期尖銳復雜的統治軍事斗爭. 書中用大量篇幅描寫了幾次大戰役,如袁,曹官渡之戰,魏,蜀,吳赤壁之戰,吳蜀陵彝之戰.每次 戰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生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 征,藝術成就是出色的。在情節方面,「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草船借箭」、「借東 風」、「火燒赤壁」、「過五關斬六將」以及「空城計」、「單刀會」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故事。至於三國的人物方面,忠勇雙全的關公、神機妙算的孔明、以及亂世奸雄曹操更是《三國演 義》之中描寫的最成功的人物,更是塑造了劉備、張飛、趙雲、周瑜、司馬懿、孫權等等一大批的性格人物。
主旨講的是一個師父和三個徒弟排除萬難取得真經的故事,其主要以佛學的理念講述了世間的因果輪回,善惡終的報的故事。教導人們要一心向善,同時通過對悟空的疾惡如仇的描寫,充分反映了作者對世間一切惡勢力作斗爭的想法
❷ 老版《西遊記》和《三國演義》電視劇誰更優秀
1,兩者都是良心之作,巔峰之作。
2,三國更符合原著。西遊記因為當年技內術和資金問題,容很難還原原著西遊記。對西遊原著還原最好的,是張紀中版的西遊記。但是,大家覺得並不好看。因為原著寫的本身就很天馬行空。所以從原著還原度上講,三國演義,佔了拍攝難度低的優勢,比西遊記優秀。
3,完整性上講,三國拍攝完畢了整部書,從群雄割據,到三分歸晉。而西遊記我們知道,官方都承認沒拍完,自己有拍了個西遊記續集。但是即使加上續集,也只拍了三分之二的內容。還有三分之一,沒有拍攝出來。九九八十一難並不全。所以,完整性也不如三國。
4,化妝,背景,還原度,也是三國略勝一籌。因為三國時期的文物作為基礎去設計的場景,服裝,器具,讓人很容易相信這就是三國時代。而西遊記我們很明顯能看出來,到了哪個國家,都說的漢語,都穿到唐朝風格的衣服,這個是很假的。異域風情,吃喝拉撒,行程坐卧,肯定是不一樣的。更何況是一個神話劇。因為你沒有原版,所以只能隨便做一個。因此西遊記的還原度是很低的。
綜上,三國更優秀一點。
❸ 為什麼感覺我國四大名著中《西遊記》與《三國演義》比
相對來說西遊記和三國更有意思更有趣,而且文學性稍弱,比水滸紅樓好讀懂一版些。而且畢竟看降權妖除魔的神鬼小說和運籌帷幄的各大勢力對壘要比才子佳人和摻雜了政治和平等思想的水滸更好看一些。後者無疑對於不是文學愛好者的人來說深刻思想過於的復雜。但中國古典小說巔峰卻是紅樓夢。
❹ 西遊記和三國演義
西遊記最沒存在感的應該是沙悟凈,如果從三國裡面挑選一位英雄,西天取經,應該是關羽,因為關羽和沙悟凈的性格相似,最為忠肝義膽。
❺ 西遊記和三國演義
西遊記開頭大鬧天宮,精彩紛呈。之後開始取經,經九九八十一難,此時內情節基調已容訂,大體是遇怪打怪,沒有變化了,此時取精彩部分拍就可以了,多了反而累贅冗餘。西遊記可以看做是孫悟空由一隻潑猴到一天神佛的精神成長,從無法無天,到不堪緊箍咒,到受師傅懷疑,到漸悟佛道,越來越有大師兄的樣,最後修成正果,只要故事能反應其成長即可。
三國演義大體記錄三國興衰,從漢末黃巾起義到晉初南征統一,近百年的時間,數十個大大小小的勢力起起落落,其間涌現出數百個傳奇人物,以及各種各樣英雄事跡。電視版聚焦於曹操、劉備、諸葛、關羽等人,取其能反應英雄本色之片段,已經是很精簡的了。故看三國電視劇者每遺憾於太多簡短。
總的來說,西遊是神話,是四個人(加小白五個)的旅行,是猴哥的成長;三國時歷史,是一群風雲人物的傳奇,是一個時代。
❻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的影響
搜狗網路
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
《三國演義》又名《三國志演義》、《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小說史上最著名最傑出的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羅貫中,在其成書前,「三國故事」已經歷了數百年的歷史發展過程。在唐代,三國故事已廣為流傳,連兒童都很熟悉。隨著市民文藝的發展,宋代的「說話」藝人,已有專門說三國故事的,當時稱為「說三分」。元代出現的《三國志平話》,實際上是從說書人使用的本子,雖較簡略粗糙,但已初肯《三國演義》的規模。……
《水滸傳》是宋江起義故事在民間長期流傳基礎上產生出來的,吸收了民間文學的營養。 《水滸傳》是我國人民最喜愛的古典長篇白話小說之一。它產生於明代,是在宋、元以來有關水滸的故事、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由作者加工整理、創作而成的。全書以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為主要題材,藝術地再現了中國古代人民反抗壓迫、英勇斗爭的悲壯畫卷。……揄揚以宋江為首的綠林好漢「八方共域,異姓一家」,團結一致「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同時又打家劫寨,劫富濟貧的俠義精神。
《西遊記》主要描寫的是孫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僅25歲的青年和尚玄奘離開京城長安,隻身到天竺(印度)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他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貞觀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他這次西天取經,前後十九年,行程幾萬里,是一次傳奇式的萬里長征,轟動一時。……吳承恩也正是在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令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偉大大文學巨著。以上供參考。
❼ 三國演義與西遊記的不同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長篇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吒叱風雲的英雄人物。在對三國歷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對曹操則極力揭露鞭撻。今天我們對於作者的這種擁劉反曹的傾向應有辯證的認識。尊劉反曹是民間傳說的主要傾向,在羅貫中時代隱含著人民對漢族復興的希望。
《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具有近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作者還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殘暴奸詐,是一個政治野心家陰謀家這與歷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關羽「威猛剛毅」、「義重如山」。但他的義氣是以個人恩怨為前提的,並非國家民族之大義。劉備被作者塑造成為仁民愛物、視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國演義》描寫了大大小小的戰爭,構思宏偉,手法多樣,使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一場場刀光血影的戰爭場面。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的描寫波瀾起伏、跌宕跳躍,讀來驚心動魄。
全書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簡潔明快,氣勢充沛,生動活潑。
《三國演義》帶來我國歷史小說創作的熱潮,它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我國已家喻戶曉,婦而皆知。
西遊記簡介
西遊記》主要描寫的是孫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
《西遊記》全書一百回,從大的結構上看,可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寫了孫悟空出世、拜師、大鬧天宮,這是全書最精彩的章節,熱鬧非凡,孫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頓折騰,將他的反抗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寫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經的緣由。第十三回至最後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寫唐僧西天取經,路上先後收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個徒弟,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像面前驚嘆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為神魔小說傑出代表的《西遊記》亦不例外。正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西遊記》「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又說:「作者稟性,『復善諧劇』,故雖述變幻恍忽之事,亦每雜解頤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確如此。 通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如在孫悟空的形象創造上,就寄託了作者的理想。 孫悟空那種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奮起金箍棒,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又如取經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災難的幻化,或是邪惡勢力的象徵。他們的貪婪、兇殘、陰險和狡詐,也正是封建社會里的黑暗勢力的特點。不僅如此,玉皇大帝統治的天宮、如來佛祖管轄的西方極樂世界,也都濃濃地塗上了人間社會的色彩。而作者對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態度也頗可玩味,在《西遊記》中,簡直找不出一個稱職的皇帝;至於昏聵無能的玉皇大帝、寵信妖怪的車遲國國王、要將小兒心肝當葯引子的比丘國國王,則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對這些形象的刻畫,即使是信手拈來,也無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西遊記》不僅有較深刻的思想內容,藝術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像、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構築了一座獨具特色的《西遊記》藝術宮殿。但我認為,《西遊記》在藝術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創造了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著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斗。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斗,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 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斗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佔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裡老想著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實在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他並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唐僧的形象寫得也不錯,但比起孫悟空、豬八戒來,則要遜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鮮明的性格特點,這不能不說是《西遊記》的缺憾。盡管如此,《西遊記》在藝術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驚人的,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形象,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徵,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
❽ 《西遊記》與《三國演義》有什麼區別
沒什麼區別,都是講貪婪,《西遊記》中的妖魔鬼怪貪求長生不老,四個取經的的人貪求佛法;《三國演義》中的人貪求皇權。
❾ 為什麼中國的四大名著會是《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呢是靠什麼來選定的呢
第一個將通俗小說排名的是金聖嘆,按他的說法他當時計劃評點六部才子書,《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傳》和《西廂記》。後清康熙年間毛宗崗父子委託金聖嘆之名將修訂的三國名為《第一才子書——三國演義》(他們托金聖嘆之名而不是更早的人也能說明一些問題)。那時有「明代四大奇書」的說法,它的提出亦當是書商們的商業手段,再後紅樓代替金瓶梅成為「明清四大奇書」,四大奇書至此定型。「四大名著」做為是「四大奇書」的現代說法,時間自然也不會早了。因此,現在「四大名著」(四大奇書)的提法一定是出現在《紅樓夢》成書之後。 但又有人考證,「四大奇書」的說法應在明末清初就確立了。李漁曾在為醉田堂刊本《三國志演義》作序稱:「馮夢龍亦有四大奇書之目,曰三國也,水滸也,西遊與金瓶梅也。……」可見,至晚馮夢龍已經有四大奇書的提法了,李漁承其說,且以「第一奇書」冠三國而出版,則大概明末清初之際,「四大奇書」的提法已得到相當的固定且流行開來了。 但無論怎樣,「四大奇書」這一提法是「四大名著」的最初提法,這一點應該確定。四大名著對往後的文學發展有了很大的貢獻。 現在四大名著公認為:《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 四大名著是中國乃至全人類共同擁有的寶貴文化遺產,在整個華人世界中有著深遠的影響。毛澤東說過:「生子當如仲謀,交友如魯達,信心如唐僧,讀書就讀四大名著。」研讀中國四大名著,是瀏覽中國古典文學的智能之海,也是閱歷中國傳統人文、社會、倫理、歷史、地理、民俗、心理、處事策略的知識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