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彭水古墓遺址

彭水古墓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1-20 23:33:38

① 林寨的歷史

相傳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出50萬大軍開拓嶺南,任命趙佗為龍川縣令,,趙佗建治佗城後,將佗城周邊屬地設立十三個都,佗城為大都,濁溪(今和平禮士鎮澄溪)至屙屎坳(今林寨火車站)一帶為十三都區域,此地河流暢通,與佗城相距百里,為了屯兵積糧及防備北方來犯之敵的侵襲,趙佗派出林姓統軍在此築寨據守,故名林隘,林隘是通往粵北、江西等地的唯一通道。目前林寨至義都的古驛道仍殘存部分路段,後來隨著語言的演變,漸漸地人們將林隘稱為林寨,這就是林寨的來由。當年林統領運用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修鑿的林屋古井,明都御史王陽明追剿池大鬢農民起義軍和太平天國紅巾軍攻佔林寨時,首先就是控制林屋井,確保部隊飲食水的安全。古井至今仍保存完好並使用。
清順治二年(1646年)石鎮村開挖牆基時,在牆基下1.8米處挖有李氏狀元碑記;康熙至雍正年(1662年至1721年)六十年間有眾多移民填川,散居於四川滬州、潼南、峨邊、彭水、樂山一帶。另有數脈到廣西、雷州、湛江和廣州觀音山等地發祥。康熙卅一年癸酉科考生陳鍚贊考取舉人開了林寨舉子進入仕途之先河;嘉慶年間林寨遷廣西學子陳繼昌殿試連中三元考取狀元,此後又出現上正村一門七舉九歲貢和下正村九世衣冠一脈傳之輝煌,清乾隆59年,國寶宋朝名畫[牡丹圖]自廣西容縣流入林寨;
1901年基督教傳入林寨;1916年古雲寨建學校時曾挖出一條古時立寨遺址的有線紋青磚牆基;1965年下正陳振雄在林屋山腳開挖牆基時挖出古墓一穴,砌墓道的是線紋青磚,從三.四號墓出土器皿有大.小四耳罐、.古埕、盆、缸、碗等,經博物館鑒定是隋代遺物;1982年縣博物考古人員在街鎮南側大嶺頭採集有石鑄. 石鑿. 石鏃等及各種飾紋陶片. 青銅器碎片等, 屬春秋戰國至東周時期文物;據考證,現居林寨的28姓居民都是在元未明初時,從福建.贛南、梅州等地遷入的客家人。隨著時代的變化.後遷的陳姓族人取代了林姓人的地位。
林寨因水而盛,因人而興,自古以來水上運輸較為發達,林寨碼頭的商船沿著俐江匯入東江,往返於隆、河、惠、莞、穗之間,將山區的土特產運出去,把鹽魚布紗運進來,轉運到粵北贛南一帶,特別是抗日戰爭期間,林寨是大後方,當年鎮內擁有貨運大帆船20多艘、「大業號」拖輪一艘,貨船總載量達1300多頓,其中上百頓的有3艘,江河上白帆點點、百舸爭游。

② 重慶彭水

1、地理位置

彭水苗族土家自治縣位於重慶市東南部的烏江中游、鬱江下游,四川盆地東南邊緣,武陵山與大婁山的交叉褶皺地帶,距重慶市區約200公里。
東臨黔江區,南接酉陽縣和貴州省的道真、務川、沿河縣,西連武隆縣,北靠石柱、豐都縣和湖北省的利川縣。
彭水為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的平行嶺谷區,地勢起伏較大,河流縱橫切割,山體破碎險峻,境內海拔190—1860米,相對高差1670米,烏江斜穿縣境西南部,鬱江由東北入境向南匯入烏江,諸佛江由東向南匯入烏江。屬構造剝蝕地形,山地、丘陵地貌。

2、彭水土特產、小吃

萬足手工面、新田蕎面豆花、漢葭鎮都卷子、梅子埡的印花糍粑、郁山雞豆花、燒白、香脆手工麻餅、鞍子鼎罐飯、高谷豆腐乾、香脆鴨、芙蓉江「陳烤魚」、美味香玉餃、淀乳荷葉花、何氏牛肉麵、鹿角蛇酒等。

3、彭水的名勝

(1)烏江畫廊」的險、秀、雄、奇;
(2)長溪河大峽谷的清幽、寧靜、古樸、原始;
(3)茂雲山國家森林公園春之秀美、夏之清幽、秋之燦爛、冬之激情,如夢如幻,令人叫絕;
(4)龍門古峽,峰迴路轉,懸崖滴翠,山泉叮咚,蔚為奇觀;
(5)阿依河漂流
(6)鞍子苗族風情園
(7)摩圍山佛教文化旅遊區
(8)郁山鹽丹文化旅遊區
(9)古黔州流放文化旅遊區

4、與彭水有關的名人:

彭水是巴文化的搖籃,古稱黔州,是「黔中文化」的發祥地。
眾多的著名詩、詞作家,如杜甫、白居易、黃庭堅在此寫下了不朽名篇。悠久的歷史,記載了北宋詩人黃庭堅謫居時曾在這里建造「綠陰軒」及寓居古剎「開元寺」;留下了宋朝名將牛皋插旗的「壺頭山」和南宋紹慶府遺址;保存了被乾隆皇帝贊譽為「天下第一壽字」的「壽」字石刻等歷史文化遺產和名勝古跡。同時這里曾經是賀龍、關向應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根據地。

5、風俗習慣:

現在那裡的少數民族大都漢化了,要了解當地習俗可以游覽鞍子苗族風情園。

6、交通:

(1)汽車:重慶主城區的朝天門有直達彭水的汽車。大約需要6、7個小時。
(2)火車:重慶江北龍頭寺火車站有到彭水的火車。大約需要4個小時左右。
(3)如果時間充裕可走水路:從朝天門坐船出發到涪陵,再從涪陵到彭水,可以慢慢欣賞烏江兩岸美景

③ 彭水摩圍山景區的景區簡介

彭水縣城邊的摩圍山海拔1394M(相對高度1170M),雄偉壯麗、直插雲霄。古人有許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詠嘆其美的詩句,如白居易的「摩圍山下色,明月峽中聲」形象地描繪了摩圍山及烏江峽谷的風光。摩圍山頂東側有一突兀而起之巨大石柱,稱為「玉筍仙岩」。石柱上原建有一「雲頂古寺」,其始建於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後又多次培修,清康熙45年(1706年)重建。佔地450平方米,除西側有路可通外,三面皆絕壁。廟宇毀於60年代初期,現存石柱、石門、殘牆、碑刻等遺跡。
沿寺廟東面絕壁而下,到石筍底部有一「和尚洞」;和尚洞前面又有一獨立小石筍突起,原在其上建有一土地廟;沿摩圍山絕壁北行200米許,有一「唆米洞」,相傳「曾有高僧在此修煉成仙,遇飢荒之時,此洞有米梭出」,現尚有大量碑刻;在雲頂寺所處玉筍仙岩與摩圍山之間有一開闊平地,現有大量屋基遺址;附近有一水源,號稱「玉泉」(現冬乾的時候水量很小)。在雲頂古寺的石壁上,白天可以追憶往昔,探詢歷史痕跡,感受一覽眾山小的氣概,俯瞰彭水全景及宋紹慶府遺址;晚上覽彭水萬家燈火,與星星月亮親密接觸;早上觀東方噴薄而出的紅日。確為一不錯的觀光景點。
摩圍山景區游覽區規劃了五大板塊:一是康療養生,包括周易生態園、草葯谷、國醫館、葯膳館、長壽養生館、雲頂道館;二是生態觀光,包括空中漫步長廊(書法棧道、驚險棧道、冥想台、靜心台、詩畫閣);天坑花園、花海天湖、日月觀景台、紅霄綠野觀景台;三是動感森林,包括養生健康登梯道、高山高爾夫、馬術俱樂部、山地自行車,高山滑雪滑草場;四是森林休閑,包括畫家沙龍、摩圍圖書館、木香齋、玫瑰庭、野生獼猴桃園;五是餐飲、住宿、會議、娛樂等配套設施,將建一座規模300人的四星級養生主題酒店;建一座五星級的國際會議中心等。

④ 哪些地方的車牌是渝F

重慶萬州區、梁平縣、城口縣、巫山縣、巫溪縣、忠縣、開縣、奉節縣、雲陽縣的車牌是渝F的。

重慶市各地區車牌代碼如下:

1、渝A-直屬車輛管理所。

2、渝B-江南車輛管理分所。

3、渝C-永川車輛管理所:永川區、江津區、合川區、潼南縣、銅梁縣、壁山縣、大足縣、綦江縣、榮昌縣。

4、渝F-萬州車輛管理所:萬州區、梁平縣、城口縣、巫山縣、巫溪縣、忠縣、開縣、奉節縣、雲陽縣。

5、渝G-涪陵車輛管理所:涪陵區、南川區、墊江縣、豐都縣、武隆縣。

6、渝H-黔江車輛管理所:黔江區、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7、渝M-忠縣。

8、渝N-開縣。

9、渝P-雲陽縣。

10、渝Q-奉節縣。

11、渝R-巫山縣。

12、渝S-巫溪縣。

13、渝U-秀山縣。

14、渝V-酉陽縣。

15、渝W-彭水縣。

16、渝X-石柱縣。

(4)彭水古墓遺址擴展閱讀

《重慶市道路交通安全條例》中規定:

第九條 機動車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登記並領取機動車行駛證後,方可上道路行駛。尚未登記的機動車需要上道路臨時移動的,應當取得臨時通行牌證。臨時通行牌證有效期不得超過三十日。

第二十條 已登記的非機動車上道路行駛,應當按規定懸掛號牌,並保持號牌清晰、完整。

第九十一條 交通警察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在作出行政處分決定前,可以停止其執行職務,必要時可以給予禁閉:

(一)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發放機動車登記證書、號牌、行駛證、檢驗合格標志、駕駛證的;

(二)不按規定將依法收取的費用、收繳的罰款及沒收的違法所得全部上繳國庫的;

(三)當場收取罰款不開具罰款收據、不如實填寫罰款額的。

⑤ 秦皇陵墓為什麼會有水銀呢

《史記》記載:「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異怪徙藏滿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陵墓一直挖到地下的泉水,用銅加固基座,上面放著棺材……墓室裡面放滿了奇珍異寶。墓室內的要道機關裝著帶有利箭的弓弩,盜墓的人一靠近就會被射死。墓室里還注滿水銀,象徵江河湖海;墓頂鑲著夜明珠,象徵日月星辰;墓里用魚油燃燈,以求長明不滅……
探測證明,地宮內的確存在水銀,且東南、西南強,東北、西北弱。《史記》中「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初步得到證明。 水銀防腐防盜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地宮內「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中國地質調查研究院研究員劉士毅介紹,通過物探證明,地宮內的確存在著明顯的汞異常,而且汞分布為東南、西南強,東北、西北弱。如果以水銀的分布代表江海的話,這正好與我國渤海、黃海的分布位置相符。「秦始皇曾親自到過渤海灣,所以他很可能把渤海勾畫進自己的地宮。如果這被證實,說明秦代對中國地理就有了調查和研究,也是個新發現。」劉士毅說。
秦始皇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單是營造恢宏的自然景觀,在地宮中彌漫的汞氣體還可使入葬的屍體和隨葬品保持長久不腐爛。而且汞是劇毒物質,大量吸入可導致死亡,因此地宮中的水銀還可毒死盜墓者。
物探同時還發現,地宮中有石質墓室的存在。

⑥ 聽說彭水鬱江最近發現了很多古跡,有那些呀

是的,這是截錄的一段報道.
31處文物點包括古遺址15處、漢唐古墓葬11處、清代民居3處、宋明時期陶內窯址2處。其中,初容步推斷為新石器至商周時期遺址的有熨斗壩遺址;推斷為東周至漢代遺址的有順水壩遺址、張家嘴遺址、渡頭壩遺址、龐吏壩遺址、偏壩遺址、鯉魚田遺址、天落水遺址、漏斗壩遺址和胡家壩遺址等9處;螺絲堡遺址等5處為唐宋至明清時期遺址。

⑦ 三國時期遺址

四川多。。全是蜀漢的
成都境內除武侯祠外其他三國文化遺跡
(一)、市區:
1.衣冠廟/在武侯祠南約1.5公里處,其得名源於此地原有關羽衣冠墓。
2.桓侯巷/成都萬里橋和衣冠廟之間原有一座墓,人們認為是桓侯墓,墓所在的巷道也被成為桓侯巷。
3.萬里橋/成都南門原大橋名叫萬里橋,其橋為秦國蜀郡太守李冰所建。自三國後,人們一直稱其為萬里橋。此橋今已不存。
4.諸葛井/成都江南館街有一井,人們稱為諸葛井,相傳為諸葛亮所開鑿。井旁曾修有諸葛祠,現井、祠皆毀。
5.龍泉洛帶鎮/相傳劉禪在此落玉帶於井。
6.黃龍溪/相傳劉備稱帝時,此地出現黃龍。
7.黃忠墓/成都西郊在清道光年間曾發現一塊石碑,上刻有「黃剛侯諱漢升之墓」,於是人們在此修建了黃忠祠,塑黃忠像。「文革」中黃忠祠、墓被毀。
8.洗馬塘/在成都市和平街小學內。塘邊相傳為趙雲住地遺址,而池塘就是趙雲洗戰馬的地方,清初,塘邊尚有「漢順平侯洗馬池」的刻石。現塘池被填平。
9.向寵墓/原在成都市城北公園內,現已不存。
10.九里堤/成都金牛區和平鄉九里村,殘存有一條長2000多米、寬7~8米的土埂,這就是人們稱為九里堤或者諸葛堤的遺跡。諸葛亮當年為發展經濟,防禦水害,提高糧食產量,住持修建了這條攔水堤壩。宋代太守劉熙曾重修,並在堤旁修諸葛廟,現已不存。
11.張飛營/在成都龍泉驛區。這里原為漢、唐時期的古驛站,張飛營遺址就在驛站口旁邊的山上。遺址面積約一平方公里,張飛曾屯兵於此配合劉備攻打成都。唐、宋時,這里有「古張飛營」石碑,現石碑已不存。

(二)、新都
1.彌牟鎮八陣圖遺址/明代已毀壞過半,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曾加以補修,道光十年(1837)曾勘清,當時佔地36畝4分4厘,當時還存71壘。1981年公布為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至今還存4壘,每壘高3米多。
2.八陣圖碑/新都桂湖公園,即升庵祠內收藏有原彌牟鎮武侯祠的「八陣圖碑記」明碑。碑高185厘米,寬115厘米,碑帽及篆書碑額已失,僅存碑身。碑文為陰刻楷書。
3.馬超墓/新都城南2.5公里處。新都馬超墓在明代有四川按察使楊瞻立的「漢故征西將軍馬公諱超字孟起之墓」石碑,清人馬維祺曾在墓前建馬超祠,並親書碑一通。如今馬超祠已被毀,墓僅存方圓百米的土堆。馬超祠舊址蓋起了一所馬超小學,明楊瞻碑收藏在新都文管所。

(三)、雙流
1.葛陌/在雙流縣北4公里,金花、永福鄉交界處,為諸葛亮舊居。此處原有葛陌廟,已毀,現仍有葛陌村、諸葛井。
2.大口井/九江鄉大井村,相傳諸葛亮曾於此汲水灌田。
3.石刻張飛頭/又名「福頭」,在太平鄉與簡陽縣武廟鄉交界處。
4.蔣公舊治坊/紀念蔣琬,已拆。

(四)、都江堰
1.都江堰/諸葛亮曾在此設置堰官,以兵1200守衛。
2.青城山/青城山是天師道發祥地,三國時張魯的祖父張陵曾在此設壇傳道。

(五)、大邑
1.趙雲墓和趙雲廟/趙雲死後下葬於大邑縣城東銀屏山麓。趙雲墓依山而建,狀若小丘,墓前有清康熙年間的墓碑,上刻「漢順平侯趙雲墓」。
2.鶴鳴山/鶴鳴山在大邑縣城北15公里處,張陵曾修道於山中。

(六)、邛崍
1.臨邛火井遺址/在火井鄉,諸葛亮曾在此取天然氣煮鹽煉鐵。
2.孔明鄉/今孔明鄉。
3.邛雅驛道遺址

(七)、蒲江
1.太清觀遺址/東漢道教創始人張陵曾在此居住。

其他地區:
1、德陽市
(1)德陽市:
a.秦宓墓宅(德陽市城北2.5公里秦宓村)
b.三造亭(秦宓村)

(2)廣漢市:
a.張任墓(金雁橋西北側北外鄉桅桿村)
b.鄧芝墓(向陽鄉勝利村)
c.馬岱墓(向陽鄉張化村)

(3)綿竹市:
a.諸葛瞻父子雙忠祠(綿竹市城西郊)
b.蜀漢三叛石雕跪像(城區關岳廟內出土,鐫刻於明代,像背刻有「叛逆糜芳」、「叛逆傅士仁」、「叛逆郝普」,現存於雙忠祠內。)

(4)羅江縣:
a.白馬關(羅江縣白馬山上)
b.龐統墓、祠(羅江縣白馬關山)
c.落鳳坡(羅江縣北2公里處)

2、綿陽市
(1)綿陽市:
a.蔣琬墓、祠(綿陽市城西郊西山)

(2)梓潼縣:
a.七曲山大廟(梓潼縣城北9公里處)
b.卧龍山諸葛亮北伐遺跡(有諸葛寨、八卦井、武侯廟、飲馬池等)
c.翠雲廊(從梓潼到劍閣、閬中的數百里古道,有張飛柏、阿斗柏等)

(3)江油市:
a.陰平郡縣遺址(江油縣小溪壩鄉陰平壩,現有皇後山、點將台等)

(4)平武縣:
a.古江油關(平武縣南壩鎮)
b.李氏夫人墓(蜀漢江油關守將馬邈降魏,其夫人自縊,曾有李氏夫人祠,墓碑尚存)

3、廣元市
(1)廣元市:
a.葭萌古城(即葭萌關、昭化古城,廣元市南30公里昭化城牛頭山東北麓)
b.費禕墓(昭化古城西門外)
c.明月峽古棧道(廣元市朝天區)

(2)劍閣縣:
a.鄧艾墓、鄧艾廟(劍閣縣城北10餘公里北廟鄉孤玉山)
b.劍門關(劍閣縣城北30公里大劍山)
c.姜維墓(劍門關旁)

(3)青川縣:
a.陰平古道(相傳在摩天嶺有孔明碑)
b.鄧艾廟與武侯祠(三鍋石鄉西陽壩)

4、南充市
(1)南充市:
a.譙周墓(南充市文化宮內)
b.陳壽萬卷樓(南充城西1公里處果山)
c.王平墓(南充市永安鄉臨江村鳳凰山)

(2)閬中市:
a.張桓侯祠(閬中縣城內)
b.嚴顏寺(花冠鄉天冒水山腰)
c.瓦口關(閬中縣雙山埡)

5、瀘州市
a.瀘州武侯祠(瀘州市城西忠山)

6、樂山市
(1)夾江縣:
a.諸葛亮點將台(在夾江縣城西,距千佛岩500米處)
b.龐坡洞(傳說是龐德公隱居處)
c.漢柏(傳說為龐德公所植,在木城鄉漢柏村石面渡附近)

7、雅安市
(1)蘆山縣:
a.姜維墓(蘆山縣城東北鳳凰山);
b.姜城故址(蘆山縣城關);
c.姜慶樓(廬山縣城南街姜侯祠內)

(2)漢源縣:
a.孟獲城遺址(漢源縣城東75公里處)

8、宜賓市
(1)南溪縣:
a.桓侯宮(俗稱張爺廟,在縣城三元街)

9.達州市
(1)渠縣:
a.八蒙山古戰場(在縣東北3.5公里處,相傳張飛與張合在此交鋒,有張飛立馬銘,曾建有桓侯廟);

(2)彭水縣:
a.張飛刁斗(傳有張飛銘文);
b.張飛妍石刻(傳說有張飛手指刻字,在太原鄉英光村石彭公路西側)

⑧ 林寨鎮的歷史

目前林寨至義都的古驛道仍殘存部分路段,後來隨著語言的演變,漸漸地人們將林隘稱為林寨,這就是林寨的來由。當年林統領運用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修鑿的林屋古井,明都御史王陽明追剿池大鬢農民起義軍和太平天國紅巾軍攻佔林寨時,首先就是控制林屋井,確保部隊飲食水的安全。古井至今仍保存完好並使用。早期林寨鎮的歷史未見太多傳記,元至正十年(即1350年)大元朝庭台諫陳衡之子陳元坤自福建寧化石壁落居林寨,被封為千戶造冊主薄,同時任鄉飲大賓,是為林寨陳姓始祖。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都御史王陽明平定池仲容農民起義軍後,將江西定南及連平、龍川、河源四縣相接范圍設立和平縣。林寨是從龍川仁義圖劃分而來,從此地圖上開始出現林鎮這個地名,建縣之前此地被視為蠻夷之地,歷遭兵災匪禍劫難,居民極少。明嘉靖十七年(1558年)縣令盛旃,報請朝庭核准,設立林鎮,至今己五百多年了。
清順治二年(1646年)石鎮村開挖牆基時,在牆基下1.8米處挖有李氏狀元碑記;康熙至雍正年(1662年至1721年)六十年間有眾多移民填川,散居於四川滬州、潼南、峨邊、彭水、樂山一帶。另有數脈到廣西、雷州、湛江和廣州觀音山等地發祥。康熙卅一年癸酉科考生陳鍚贊考取舉人開了林寨舉子進入仕途之先河;嘉慶年間林寨遷廣西學子陳繼昌殿試連中三元考取狀元,此後又出現上正村一門七舉九歲貢和下正村九世衣冠一脈傳之輝煌,清乾隆59年,國寶宋朝名畫[牡丹圖]自廣西容縣流入林寨;
1901年基督教傳入林寨;1916年古雲寨建學校時曾挖出一條古時立寨遺址的有線紋青磚牆基;1965年下正陳振雄在林屋山腳開挖牆基時挖出古墓一穴,砌墓道的是線紋青磚,從三.四號墓出土器皿有大.小四耳罐、.古埕、盆、缸、碗等,經博物館鑒定是隋代遺物;1982年縣博物考古人員在街鎮南側大嶺頭採集有石鑄. 石鑿. 石鏃等及各種飾紋陶片. 青銅器碎片等, 屬春秋戰國至東周時期文物;據考證,現居林寨的28姓居民都是在元未明初時,從福建.贛南、梅州等地遷入的客家人。隨著時代的變化.後遷的陳姓族人取代了林姓人的地位。
林寨因水而盛,因人而興,自古以來水上運輸較為發達,林寨碼頭的商船沿著俐江匯入東江,往返於隆、河、惠、莞、穗之間,將山區的土特產運出去,把鹽魚布紗運進來,轉運到粵北贛南一帶,特別是抗日戰爭期間,林寨是大後方,當年鎮內擁有貨運大帆船20多艘、「大業號」拖輪一艘,貨船總載量達1300多頓,其中上百頓的有3艘,江河上白帆點點、百舸爭游。 林寨很容易讓人顧名思義,以為它是一個盛產林木之地,但其實林寨並非因有茂盛的森林而得名,而是襲用南越王趙佗的一位林姓鎮隘頭目的姓氏而來的。
秦朝末年,南越王趙佗在龍川開縣,察知林隘乃是抵禦北方來犯之敵的關隘,也是通往和平、彭寨等地的唯一通道,為了防禦北方來犯之敵及積草囤糧,於是趙佗派了一林姓頭目在林隘築寨據守。該頭目在第二道隘所在的黑臉窩坑口的營地建造了屋宇,於是該地的關隘叫林屋坳。世事茫茫,隨著語言的演變,人們漸漸地把林隘的村落說成了林寨。 走在林寨的鄉村小道上,隨處可見一座座像碉堡似的四角樓,從這些古建築群中彷彿可以看到當年林寨繁榮昌盛的景象。
林寨在建國前富裕人家多,據當地老人介紹,林寨是一個「因水而興、因人而盛」的古鎮。因利江自北向南貫通林寨,當地人在利江岸邊建了一個港口,這個港口自建成後一直是貨物中轉站,是當年和平的第二大水運港口。在明清時期是一年四季舟楫如林,行則魚貫,泊則雁排,碼頭東邊的南北大道穿街而過,牛馬車輛咯咯當當、獨輪小車吱吱扭扭、肩挑人扛者哼吁嗨喲似曲如歌,呈現出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
悠悠的利江,繁榮的碼頭,給林寨這座有上千年歷史的古鎮帶來了商機。但到19世紀70年代後,被林寨人稱為「黃金水道」的利江由於水位下降,航運衰退,林寨港成了「死港」。濃郁的文化氣息
現居住在林寨的村民祖先,大部分都是和平縣設縣前後,從中原避戰遷移到這里落戶的。他們注重積聚知識,發展文化,故林寨上正村有七舉九歲貢、下樓村有九千七百石天租、下正村有九世冠蓋相聯及百萬富翁多家。
當年林寨人早就知道知識的重要性,十分重視教育,在當地掀起一股「留洋熱」,大戶人家紛紛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國外讀書。這些出國留洋的年輕人回來後,根據當地的特點,在林寨建起了一幢幢猶如碉堡般的四角樓,內行的人就可以看出,這些四角樓都帶有歐美的風格。
由於林寨臨近利江,每當洪水來的時候,當地人都要到高處避難,店鋪里的商品也難以保存,這些四角樓的建成,不但可以避免洪水的侵襲,還有效地保障了他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使當地的經濟不受影響。古鎮風韻引遊客
林寨山水秀麗,風景優美,境內有桂坡頭、斷石角、天元寺、留雲岩、古雲寨、榕樹社、銅鑼嶂、萬家寨等八大景點。
這八大景點中,最為當地人津津樂道的就是留雲岩上的一座留雲古寺,寺內香火繚繞,佛像栩栩如生,在裡面有一股清涼的感覺,恍如進入一個與世隔絕之地。更讓人感興趣的是那一口「仙井」所噴出來的「仙水」,井水清涼無比,凡是來這里參觀的遊客大都會帶上一罐回去慢慢品嘗。
自林寨利江河水位下降以後,便失去了舟楫之利,現在的林寨鎮、區、村都修建了公路,公路運輸代替了水路運輸,特別是京九鐵路在林寨設立了一個四級火車站後,林寨的經濟發展起了巨大的變化。過去的輝煌不再,未來的發展近在咫尺,林寨正向著未來前進,重新煥發她迷人的活力。

⑨ 彭水民間故事

以從重慶北站乘火車(現在只有兩班)去黔江,再乘汽車去目的地,租車也行,也有公交車去!費用不高,到了一問就知道了,多問幾個,你們人多有優勢,別人要承攬生意,不會騙你們!祝旅途愉快!5619次列車(重慶北--秀山)詳細情況 發車時間 22:45 到站時間 06:06 運行時間 7小時21分鍾 全程 406 類型 普通列車:非空調車 票價信息 硬座 31 軟座 53 硬卧上 66 軟卧上 103 硬卧中 69 軟卧下 108 硬卧下 71 站次 經停站 到站時間 發車時間 運行時間 里程 1 重慶北 始發站 22:45 -- 0 2 長壽 23:41 23:44 0小時56分鍾 56 3 涪陵 00:32 00:36 1小時47分鍾 100 4 武隆 01:40 01:48 2小時55分鍾 167 5 彭水 02:33 02:37 3小時48分鍾 216 6 黔江 03:46 03:52 5小時1分鍾 280 7 酉陽 05:21 05:27 6小時36分鍾 362 8 秀山 06:06 終點站 7小時21分鍾 406 8609次列車(重慶北--秀山)詳細情況 發車時間 08:40 到站時間 18:40 運行時間 34小時0分鍾 全程 406 類型 普通列車:非空調車 票價信息 硬座 31 軟座 53 硬卧上 66 軟卧上 103 硬卧中 69 軟卧下 108 硬卧下 71 站次 經停站 到站時間 發車時間 運行時間 里程 1 重慶北 始發站 08:40 -- 0 2 唐家沱 08:58 09:00 0小時18分鍾 11 3 魚嘴 09:12 09:14 0小時32分鍾 21 4 廟壩 09:25 09:27 0小時45分鍾 31 5 太洪 09:38 09:40 0小時58分鍾 40 6 長壽 09:56 10:00 1小時16分鍾 56 7 王家壩 10:15 10:17 1小時35分鍾 64 8 石沱 10:28 10:30 1小時48分鍾 73 9 藺市 10:41 10:45 2小時1分鍾 82 10 涪陵西 10:59 11:01 2小時19分鍾 94 11 涪陵 11:10 11:14 2小時30分鍾 100 12 磨溪 10:26 11:28 25小時46分鍾 110 13 白濤 11:39 11:41 26小時59分鍾 120 14 白馬 12:06 12:08 27小時26分鍾 144 15 土坎 12:22 12:24 27小時42分鍾 156 16 武隆 12:38 12:46 27小時58分鍾 167 17 中嘴 12:56 13:15 28小時16分鍾 174 18 黃草場 13:27 13:29 28小時47分鍾 185 19 高谷 13:44 13:46 29小時4分鍾 199 20 彭水 14:03 14:07 29小時23分鍾 216 21 保家樓 14:22 14:24 29小時42分鍾 226 22 郁山 14:36 14:40 29小時56分鍾 236 23 干溪溝 14:52 14:54 30小時12分鍾 247 24 石子壩 15:07 15:09 30小時27分鍾 258 25 核桃園 15:22 15:24 30小時42分鍾 269 26 黔江 15:37 15:41 30小時57分鍾 280 27 馮家壩 15:55 15:57 31小時15分鍾 291 28 甘家壩 16:12 16:14 31小時32分鍾 301 29 魚泉 16:28 16:30 31小時48分鍾 313 30 長潭溝 16:50 16:52 32小時10分鍾 331 31 泔溪 17:06 17:08 32小時26分鍾 341 32 麻旺 17:20 17:22 32小時40分鍾 351 33 酉陽 17:40 17:47 33小時0分鍾 362 34 小浩 18:04 18:06 33小時24分鍾 379 35 龍池 18:16 18:22 33小時36分鍾 388 36 秀山 18:40 終點站 34小時0分鍾 406 小南海原名小瀛海,位於黔江縣後壩鄉與南海鄉之間,縣城北32公里處,是一個融山、海、島、峽諸風光於一體的高山淡水湮塞湖泊,也是國內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古地震遺址。水面海拔370

http://www.shuosky.com/ 朋友推薦的,小說網站大全

⑩ 長孫無忌墓的重慶記載

1,長孫無忌死後,即葬於武隆縣江口鎮烏江河畔薄刀嶺的令旗山下。原江口墓址成為衣冠冢保存至今……墓地規模原佔地三畝,主基古樸莊重、樓亭閣工藝精湛,石碑、石獅、石兔、石馬排列有序,栩栩如生,然而風雨淪桑,現存墓高5.35米、直徑三十米的圓形黃土冢,墓前有明萬年歷間彭水知縣吳元鳳立「唐太傅長孫公無忌之墓」碑一方,高一點五八米,寬零點七三米;清乾隆 十一年彭水知縣立「長孫無忌之墓」碑一方,高一點四米,寬零點四九米,厚零點一一米;清咸豐十年,彭水邑令建詩碑一方,高一點五五米,寬零點七米,厚零點一米,詩文三十二句,二百二十四字,褒功頌德,堪稱緬懷忠良的好詩篇。一九八四年,武隆縣人民政府立「趙國公長孫無忌之墓」正碑一方,以示紀念,並定為文物古跡加以保護。
2,1997年8月,黔江地區烏江電力集團在彭水縣漢葭鎮東門村三組統井關下修建變電站時,挖出了由上下兩塊粘合起來的沙石碑,兩塊各長90厘米,上寬54.3厘米,下寬59.3厘米,上蓋呈魚脊棺蓋狀。石碑下底,鐫刻有兩行楷書:「大唐顯慶五年歲次庚申七月(庚)子朔十日巳酉故長孫無忌墓誌」26字,兩行豎排。蔡老當即趕往現場,將碑文與陳垣所著的《二十史朔閏表》核對,碑上的年月日干支無誤。可以斷定,此為長孫無忌的墓誌碑。按古代葬俗,上蓋刻標題,下底刻寫墓誌銘,但此碑只有標題,而無墓誌銘。長孫無忌墓誌碑的發現,不僅證實了他的初葬地在彭水縣城東門坡,同時還對他的死年提出了新說:新、舊《唐書》、《資治通鑒》等,都作「顯慶四年」;墓誌卻作「顯慶五年」,是否《唐書》有誤?今人不得而知。墓碑如今存放在縣文管所。最讓蔡老感到遺憾的是當初挖出來的陶棺有30層,但都被附近村民所毀壞。
上面的武隆縣和彭水縣,唐代都屬黔州管轄,是相鄰的兩個縣。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