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瀆古鎮游記
1. 游覽木瀆古鎮大概多少時間
木瀆古鎮純古來鎮,我覺得源3小時左右就可以(有一定古鎮遊玩基礎的話,實在很新鮮,那麼就半天吧),剩下半天靈岩和天平山可以玩一座。三個全要的話,兩天,古鎮看的很多的,新鮮感不強的話,一天可以了,但是緊張。(ps,木瀆古鎮不要抱太大希望,如要看典型古鎮,甪直周庄同里都要比木瀆好的多,其實你可以選擇不去的。。。)
2. 木瀆古鎮景點
從火車站到木瀆大概要1個多小時了,打車好像是50左右,時間久了記不清楚。木瀆可以去靈岩內山啊,估計是最容便宜的地方了。進寺廟只要1塊錢,素麵不知道算不算小吃。山腳下還有個牡丹園,票價20-30,過幾天可以看了,嚴家花園站下車進去就是嚴家花園(廢話o(╯□╰)o)門口是明清一條街,有賣蘇州特產的,這個跟大多數所謂的古鎮差不多。角直,不如同里,不過勝在免門票(裡面展覽館之類除外)
3. 木瀆古鎮有什麼好玩的
1.嚴家花園
嚴家花園在木瀆鎮山塘街王家橋畔,門對香溪,背倚靈岩,"雖處山林,回而斯園結構之精,為答江南名園之一。嚴家花園佔地16畝。中路為五進主體建築,依次為門廳、怡賓廳、尚賢堂、明是樓和眺農樓。
2.虹飲山
虹飲山房位於嚴家花園東200米處,因為門對香溪,背靠靈岩,"溪山風月之美,池亭花木之勝"遠過於其它園林,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遊木瀆的時候,必到虹飲山房,在這里游園、看戲、品茗、吟詩,直到夜色降臨,才依依不捨,順著門前的山塘御道,返回靈岩山行宮。
3.古松園
山塘街鷺飛橋東五十步有古松園。其建築布局為前宅後園,典型的清代宅第園林風格。宅內各處建築古樸雅緻,雕刻十分精細,有一定的藝術和文化價值。後園有一株明代羅漢松,蒼翠虯勁,姿態優美,古松園即因此松而名。
4.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在木瀆鎮下塘街,其宅坐南朝北,門對胥江,前宅後園結構,具有典型的江南宅第園林建築風格。前宅為門廳、大廳和樓廳。出大廳西折有花籃廳和書樓。花園則以池為中心,亭、軒、廊、榭、橋和黃石假山散落其間,高低錯落,綠樹掩映,充滿了詩情畫意。
4. 蘇州木瀆古鎮有哪些值得去的景點
蘇州木瀆古鎮主要景點有:嚴家花園、虹飲山房、古松園、靈岩山、天平山。
旅遊攻略:
門票·開放時間:欣欣成人門票價:45元起(省33元);
特惠政策:
A.免費政策:6周歲(含6周歲)或身高1.4米(含1.4米)以下的兒童免收門票,年齡在70歲(含70周歲)以上老人(憑相關有效證件);
B.優惠政策:6周歲(不含6周歲)-18周歲(含18周歲)未成年人憑有效證件購優惠票,年齡在60-70歲之間的老年人(憑相關有效證件),請至木瀆遊客接待中心,售票處,直接咨詢購買。8:30-17:00交通概況:
駕車路線:
1.上海出發:從滬寧高速「蘇州新區」出口下,上高架,走西環路高架至勞動路出口下,走索山橋沿竹園路,直達木瀆。
2.南京出發:從寧滬高速「蘇州新區」出口下,上高架,走西環路高架至勞動路出口下,走索山橋沿竹園路,直達木瀆。
3.杭州出發:從蘇嘉杭高速轉蘇州繞城(東、西山方向)至「西山」出口下,十幾分鍾即達木瀆。
地鐵1號線
軌道1號線以木瀆古鎮為起點,蘇州工業園區鍾南街站為終點,即遊客以後可乘地鐵直達。公交路線:蘇州市內乘坐公交遊4、502路、38路、63路、64路、65路、69路、58路、312路、511路、505路、506路、2路、326路、512路等均可直達木瀆。市中心至木瀆行程約20分鍾,公交車最晚返程時間為晚上10點。建議大家從「靈岩山」站下,馬路對面即是木瀆古鎮遊客中心。
5. 蘇州木瀆古鎮好玩嗎
木瀆位於蘇州城西南十公里處,距太湖僅五公里,乃太湖十三個風景區之一,是江南著名古鎮。背倚「秀絕冠江南」的靈岩山,香溪、胥江二道吳越名水穿鎮而過,其依山而築、傍水而居的獨特格局為江南諸多古鎮少有。
景點;
嚴家花園
位於木瀆古鎮山塘街王家橋北,最初是清乾隆年間蘇州大名士沈德潛的寓所。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沈氏後人將此院落讓給木瀆詩人錢端溪。錢氏疊石疏池,築亭建樓,取名端園,有友於書屋、眺農樓、延青閣諸勝。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瀆首富嚴國馨買下端園,重葺一新,更名「羨園」。因園主姓嚴,當地人稱「嚴家花園」。嚴家花園經過三代主人的努力,前後歷時二百多年,無論是歲月滄桑,還是人文蘊積,都賦予嚴家花園一種文化氣息和名園風范。被現代著名建築學家劉敦楨教授稱為「江南園林經典之作」。
虹飲山房
位於嚴家花園東200米處,是清代乾隆年間蘇州近郊著名園林,因為門對香溪,背靠靈岩,「溪山風月之美,池亭花木之勝」遠過於其它園林,所以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遊木瀆的時候,必到虹飲山房,在這里游園、看戲、品茗、吟詩,直到夜色降臨,才依依不捨,順著門前的山塘御道,返回靈岩山行宮。因此,虹飲山房在當地又被稱為乾隆皇帝的「民間行宮」。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松園古
松園為清末木瀆富翁蔡少漁所建。蔡少漁祖籍洞庭西山,原在上海做洋貨生意,發達回鄉造屋置地,良田萬頃。蔡少漁與嚴國馨(嚴家淦祖父)、鄭齡九、徐鳳樓三家合稱木瀆「四大富翁」,富甲一方。其建築布局為前宅後園,典型的清代宅第園林風格。宅內各處建築古樸雅緻,雕刻十分精細,有一定的藝術和文化價值,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後園有一株明代羅漢松,蒼翠虯勁,姿態優美,古松園即因此松而名。
靈岩山
位於木瀆古鎮西北,山高182米,方圓124公頃,山多奇石,尤以靈芝石為最,由此得名。又因遠望靈岩如巨象伏地,故別稱象山。因為西麓產硯石,故又稱硯山。向有「靈岩秀絕冠江南」、「靈岩奇絕勝天台」、「吳中第一峰」等美譽。
天平山
位於木瀆鎮古西北,海拔201米,佔地近百公頃。因其山頂平正而名天平山,又因范仲淹的高祖葬於山麓而名范墳山。蘇州天平山與北京香山、湖南嶽麓山和南京棲霞山並稱為中國四大賞紅勝地。
木瀆古鎮地處太湖流域,這一地區長期形成的水鄉習俗是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木瀆古鎮歷史上經濟相對發達,因而節慶習俗多姿多彩,民俗風情更具鮮明特色。
碰瘌痢會
每逢農歷正月十三舉行,主要活動是抬猛將老爺。猛將老爺是一個用香樟木調成的坐像,面容安詳而不失威武。但他卻是光腳、禿頭,這一絕無僅有的特色使這個民間活動有了一個古怪而滑稽的名字「碰瘌痢會」。這個習俗主要通過抬猛將老爺,乞求他能給人們帶來財氣和庇佑。
靈岩走月
相傳吳越春秋時期,在靈岩山頂賞月就已成為風尚。西施愛月,夫差為了討好她,專門在靈岩山為她修建了玩月池。歷代名人雅士亦有喜愛登靈岩山賞月,如梁簡文帝、韋應物、白居易、李商隱、范仲淹、文徵明、唐寅、康熙、乾隆二帝等等。而蘇州民間也有中秋到靈岩山賞月祈福的傳統。
吃烏米飯
烏米飯,開始因道家認為久食可以強身延年,成為了道家食品。到明代時,寺廟大興,加上吳語「阿彌」與「烏米」的讀音相同,於是烏米飯又成佛家食品。而四月初八傳為佛祖釋迦牟尼的生日,所以人們選擇在這一天用烏米飯供佛,同時烏米飯也成了「戶戶皆食之」的應時食品。直到現在,「四月初八吃烏米飯」的食俗相沿未變。
6. 木瀆公園和木瀆古鎮的作文 500字
歡迎大家來木瀆古鎮旅遊!木瀆位於蘇州城西南十公里處,距太湖五公里,是太湖十三個風景區,以吳越遺跡、山林石景和木瀆古鎮為特色,既有山林之勝,又有園林之美。
現在,我們就到木瀆古鎮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首先,我們來看這座石牌坊,上坊寫著「瑞門入勝」四個字,也就是說,當我們跨進這座吉祥門,就走進了古鎮悠遠的歷史畫卷。說起木瀆的「古」,我給大家講一下 木瀆之名的來歷。相傳春秋末年,吳王夫差為了取悅美女西施,在這里大興土木,修姑蘇台,建館娃宮。木材源源而至,竟把這一帶的河流港瀆全部堵塞,稱為「積 木塞瀆」。「木瀆」之名也就由此而來。
這條河道雖然貌不驚人,但在春秋歷史上赫赫有名。當年吳王為了討伐楚國,從陸地上開挖了這條全長230多公里的人工運河,經水路發兵,出奇制勝,取得了「五戰五捷」的輝煌戰果,由此奠定了吳國的春秋霸主的地位。因為這條運河由伍子胥建議並率眾開鑿,後人為了紀念他,就稱此河為「胥江」。
河邊的這條長廊稱河棚,全長175米。河棚一面倚河,一面與民居邊成一體,為上街賣菜的菜農、船民和過往行人提供方便,夏天不遭日曬,雨天不受雨淋,因而深受歡迎。遠遠望去,百米河棚顯得錯落有致,高低不一,彷彿姑蘇園林中一道貼水的長廊,風姿綽約,平添了幾分美感。
大家看,這兒有兩座橋,一座叫「斜橋」,一座叫「邾巷橋」,兩橋一橫一堅,取袂而築,相依相偎,因而又稱「雙橋」。請看。從太湖來的胥江和源自光福銅坑的香溪在斜橋下合二為一,一清一濁,形成一條明顯的分水嶺,這,就是著名的木瀆古十景之一的「斜橋分水」。
木瀆不僅是一個水鄉古鎮,由於鎮上私家園林眾多,因而又有「園林之鎮」的美譽。現在我們要參觀的就是以「江南三雕」見長的私家園林「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的主人馮桂芬是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政論家,因他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考中庚子科一甲二名進士,也就是僅次於狀元的榜眼,所以人們稱他的故居為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佔地約十畝。它的布局為前宅後院,坐南朝北,有照牆、門廳、大廳、樓廳、花園,形成一條縱軸線,是典型的清朝中期江南宅地園林風格。
主人馮桂芬因出生時,正值桂花開放,故得名桂芬。他自幼博覽群書,通曉經史,以才學負名鄉里,道光十二年,林則徐任江蘇巡撫時,識拔了素昧平生的馮桂芬,稱他為「百年以來僅見」的人才,並招入撫署讀書,收為學生。這一年,馮桂芬剛剛二十三歲。
這是馮宅大廳。名「顯志堂」。是主人招待貴賓的場所。堂名是主人當年春風得意時所題,顯示了胸中的雄偉抱負。廳內陳設古樸高雅,反映了主人的儒雅風范。
這里是馮桂芬的書房名「校邠廬」。馮桂芬高中榜眼之後留在京城任翰林院編修,因不滿官場的腐敗,不久就辭官回鄉。在這期間,馮桂芬寫下了他的政論代表作《校邠廬抗議》,他針對鴉片戰爭時期內憂外患的國情提出了四十條改革建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采西學、制洋器」,成為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的先聲,又被後來的資產階級改良派奉為先導。馮桂芬性格剛烈,嫉惡如仇,這副對聯「官久方知書有味,才明敢道事無難」,正是對馮桂芬一生仕宦生涯的總結。
郊鄰廬的建築結構較為別致,匯聚了榜眼府內的木雕精華。首先,屋頂為三軒連綴,江南罕見,其次,在結構承重上又有獨到之處,兩根步柱不落地,用短柱替代,並飾以倒掛花籃,俗稱「花籃廳」,既增加了空間,又方便採光,這種集技術和藝術,實用和美觀於一體的建築風格,正是當地香山幫巧匠高超智慧的體現。
這副石雕《盛世滋生圖》是我們榜眼府中的第二寶。此畫又名《姑蘇繁華圖》,由清人徐揚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所繪,全長1225厘米,主要描繪了康乾盛世時蘇州的繁華景象,具體內容為「一城、一街、一鎮、一村」,而木瀆佔了一村、一鎮,因此在民間流傳著這祥一句話:「姑蘇繁華圖,一半在木瀆」,木瀆當時的繁華可見一斑。
進入內宅,我們就可以看到榜眼府第的第三寶:磚雕門樓。這座磚雕門樓建於清嘉慶年間,磚雕內容均為戲文圖案,有「漁樵耕讀」、「太白醉灑」等,表現了主人崇尚的人生境界。中間四字「通德高風」,既高風亮節的意思,是馮桂芬的又一位恩師潘世恩所寫。
內廳名叫芙蓉樓,以芙蓉「出污泥而不染」之寓意,來表達主人的高潔品性。另外,芙蓉花生命力旺盛,因而也有希望家族興旺發達的意思。
後花園面積很大,園中有亭榭廊軒,點綴在紅花綠樹之中,最有特色的是,我們在山頂的含山亭可登高望遠,俊逸挺秀的「吳中第一山」靈岩山一下躍入您的眼簾,激起你對吳王、西施故事的無限遐思。
木瀆鎮上有兩處「雙橋」,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有「小雙橋」之稱的西安橋和小日暉橋。站在西安橋上向東望去,就是百步之遙的東安橋,兩橋一座精緻,一座雄麗,遙相呼應,俗稱「姐妹橋」。站在橋上向西望去,就是著名的木瀆古「十景」之一的「姜潭漁火」。每逢夜幕降臨,岸上的萬家燈火,滿天閃爍的繁星與江中的點點 漁火相映成輝,讓人留連忘返。
這是虹橋,始建於宋代。每當夕陽西下,放眼西望,可見夕陽正和香溪、虹橋形成一線。遲暮的日光把香溪水染成一匹綵綢,給兩岸的粉牆黛瓦披上襲朱紗,絢麗無比,這就是木瀆十景中著名的「虹橋晚照」。
我們現在正走在山塘街上,這是一條百年老街,當年康熙、乾隆就是沿著這條街登上靈岩山的。由於山塘街背倚靈岩。面臨香溪,依山傍水,在古代的時候有許多達官貴族在此居住。接下來我們參觀的就是清末木瀆四大富翁之一蔡少漁的舊宅-------古松園。
古松園的主人蔡少漁早年在上海經營洋貨生意,發達後回鄉造屋置地,有良田萬頃,從這幅《古松園鳥看圖》可以看出,古松園小巧精緻,曲折幽深,是典型的清代宅第園林。
穿過門廳,進入天井,回首可見一座磚雕門樓,門樓上下坊分別刻有「老子西遊入關」、「瘋僧掃秦」、「將相和」、「截江奪斗」、「張羽傳書」、「寧戚飯牛」等一組歷史故事,字枋為「明德惟馨」,兩側兜肚分別為「張良拾履」和「高山流水」,整座門樓深雕綴飾,形神有致,尤其「張良拾履」中的拱橋和「高山流水」中 的水浪波紋,生動逼真,有極強的質感,充分體現出雕刻技藝的精妙。
這是一座抬梁式大廳,是主人接待貴賓和操辦紅白喜事的地方。正廳為仿明建築,步桿和內四界的梁架上各有四對棹木,形如古代官帽翼翅,俗稱紗帽廳。棹木上透雕了各種戲文故事,梁頭的山霧雲和抱梁雲為「鶴鳴九皋」圖案,氣韻生動,精妙絕倫。最有意思的是明間梁架正中一根方椽上刻有八隻琵琶,名為「八音聯歡」,寓意喜慶歡樂。
這是樓廳,只五間,兩側有廂房,因檐枋下端有十六隻倒掛花籃,樓上軒梁雕有十六隻鳳凰,因而人們又稱為「花籃樓」或「鳳凰樓」。鳳凰樓是東山雕花大樓的前期作品,建築風格和雕刻藝術如出一轍,這里的所有雕刻均為吉祥圖案,民間稱為「討口彩」,如明間檐枋由東而西分別刻有畫、書、信、元寶,稱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次間檐枋刻有花籃、箱子、寶劍、葫蘆等,俗稱「暗八仙」;廂房檐枋上刻有海螺、風火輪、珊瑚、銅鼓等八件寶物,雅稱「八寶」,樓下是「木瀆名人館」,介紹了木瀆鎮上66位歷史和當代名人,圖文並茂,大家看後會對木瀆歷史有更深層次的了解,樓上是「書法藝術館」,集中展示了我們木瀆「書法之鄉」100多位當地書法家的精品力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上樓參觀。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古松園的後花園,在花園東側有一棵羅漢松,高逾十米,為明代遺物,據《吳縣志》記載,此樹已有五百多年樹齡,蔡少漁「古松園」之名既因此樹而來。不遠處有一株銀杏,粗可盈抱,枝幹挺拔,秋天果實盈枝,初冬則滿樹金黃,為前宅後院帶來一片喜氣。
後花園建築的最大特點就是以雙層長廊把亭台樓閣連成一個整體,置身雙層曲廊之上,既可近攬古松翠色,又可這矚靈岩山景,這樣,古松園雖小,但於局面促之中,能領略山水之妙、自然之趣,不失為蘇州私家花園的精巧之作。
沿著山塘老街,我們繼續往前漫遊,身邊是靜靜流淌的香溪河,傳說吳越春秋時,西施住在靈岩山館娃宮里,每日用香料沐浴,這洗妝水流入山下河水中,滿河生香,故得名香溪。沿著香溪漫步,我們就像聞到了二千五百年前吳宮花草的芳香。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木瀆最大的私家園林——虹飲山房。
虹飲山房是清代乾隆年間蘇州近郊著名園林,因為它門對香溪,背靠靈岩,其「溪山風月之美,池亭花木之勝」,遠過於其它園林,所以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遊木瀆的時候,必到虹飲山房,在這里游園、看戲、品茶、吟詩,直到夜色降臨,才依依不捨,順著門前的山塘街道,前往靈岩山行宮。因此,虹飲山房在當地又被稱為乾隆 皇帝的「民間行宮」。
這就是御碼頭和御碑亭。乾隆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751年的春天,乾隆首次南巡,御舟經運河,轉胥江,折入香溪,在此舍舟登岸。
乾隆喜好遊山玩水,舞文弄墨,所到之處,必賦詩題字。當他見到這條山塘街古道幽奇古絕,不由詩興大發,當即口佔七律一首。後來,這首七律被當地官員鐫刻於碑,置於亭內,與對面的明代怡泉亭兩相映照,成為古鎮一大景觀。
大概是乾隆「到此一游」之類的詩題得太多了,據說他在位的60年中,作詩達41800首,平均每天達2首,因此,後人對他的詩題和書法見仁見智多有褒貶。他自己也覺得題詩太多,說是「五集篇成四萬奇,自賺點筆過多詞」。但是,後人對乾隆的重臣,體紅客大學士劉墉的書法卻是推崇備至,稱他「濃墨宰相」,為一代書家之冠。現在我們看到的虹飲山房的匾額,就是由劉墉親筆題寫。
當年,乾隆皇帝住在靈岩山行宮,而那些詞臣隨扈則住在虹飲山房。據信吏記載:劉墉曾二度在虹飲山房下榻,與主人徐士元相交默契,這「程子四箴」四個大字,就是劉墉專門贈給徐士元的。這個「程」字,指的是北宋理學家程熙、程灝,兩人為親兄弟,同學於周敦,為北宋理學的奠基者,世稱「二程」,。官至崇政殿說書,反對王安石新政,主張「專人慾,存天理」,壁如寡婦再嫁,他認為是大逆不道。為封建統治者辯護。所謂「程子四箴」也就是要求讀書人恪守本份,效忠朝廷。
這是虹飲山房的鎮園之寶:龍椅。它可不是一把普通的座椅,是當年康熙南巡駐蹕靈岩山行宮時的聖駕專座。後來乾隆游木瀆時也坐過。它是用千年紫檀精製而成,九條金龍纏繞騰飛,顯示出至高無上的帝王之尊。這只龍椅原來一直保存在靈岩山上,文革中論落民間,最近虹飲山房修復時從民間收受而來。
虹飲山房的主人徐士元是位落第秀才,一生不慕功名,惟喜居家讀書。徐士元有個嗜酒的癖好,常和朋友在園中詩酒為樂,而且酒量極大,號稱「虹飲」又因宅園毗鄰虹橋,虹飲山房之名即由此而來。徐士元嗜飲卻從不放浪形骸,一生循規蹈矩,尤其對父母孝順,是遠近聞名的大孝子。為討二老歡心,他專門在園中建造了這座古戲台,每逢春秋佳日,請來戲班子為二老演唱,以怡其心,安享天年。乾隆到木瀆,必游虹飲山房,而且一定要在這里看戲。據說,有一次,乾隆看戲看得高興,還親自登台,舞劍助興,這倒真有點與民同樂了。
不過,與乾隆爺一起看戲,一般老百姓可沒有這樣的待遇,能在這露台之上陪侍皇上看戲的,都是四品以上官員,其他地方官員和鄉紳只能在戲台兩側的看樓里觀賞,而且這戲台四周都有大內侍衛和官兵把守,一般人等是不得入內的。
在戲台兩側的廊牆上,陳列著明清及至民國時期吳地名人書寫的對聯65幅, 稱為「吳中聯墨寶鑒」,所選名人大都與木瀆有關,而且都是書壇一代大家,有著極深的藝術造詣。廊內還陳列著近百件清代牌匾,固其多為重臣大吏、進士舉人榜書題寫,書法精美,風格各異,加上精心刻制,妙趣橫生,極具收藏和欣賞審美價值。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盡情瀏覽一番,細細品嘗玩味。
現在,我們來到了東園,這里原是明代李氏的小隱園,以老樹奇石和竹林茂盛著稱。乾隆初年,此園被徐士元購得,增築廳堂四進,主要用於生活起居,又在後園中疏池開徑,疊石栽花,成為一處精巧雅緻的宅第園林,既可與古戲台娛樂區相連,又可自成一統,十分清靜閑適。
這是轎廳,名為「離茨堂」,是當年徐士元迎客停轎的地方。「離茨」二字出自《離騷》,有「茨錄施以盈室兮,判獨離而不服」句,「茨錄施」皆為惡草,徐士元將其借喻小人,告誡自己近君子,遠小人,故以此為轎廳之名。
這是大廳,主人舉辦婚嫁喜事、祭祖典禮或招待貴賓的地方。中堂為《古木慈鳥圖》。表達了徐士元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兩側字畫值得一讀,其中這幅《春山訪友》,是徐士元留存至今唯一的一首詩作,詩意清新脫俗,寄託了詩人幽居隱逸的情懷。另一首是《夜讀山房》,作者談汝龍也是木瀆人,康熙南巡木瀆的時候, 談汝龍作為木瀆秀才,當面向康熙獻詩一首,深得賞識,被欽取進京,入內庭任纂修,相當於現在的中央辦公廳秘書。
到了清末,徐家日漸衰落,這座東園為陳家購得。陳家的外孫女沈壽從小在這里長大,隨外祖母和姐姐沈立學習女紅,用功不輟,終成一代「刺綉皇後」。這座樓廳就是當年沈壽的綉樓,名「雪宦樓」,如今,我們在這裡布設了沈壽紀念館,較為詳細地介紹了沈壽的生平、藝術成就和獲獎情況,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一看。
清同治十三年(即1874年),桂花飄香時節,沈壽出生於吳縣,即現在的蘇州喬司空巷。沈壽7歲的時候,開始在木瀆外婆家生活,為姐姐沈立穿針引線,學習綉藝。第一幅作品為《鸚鴻圖》,12歲時綉成《秋雨月上圖》。驚動長輩,15歲就以綉藝聞名姑蘇。
光緒二十年(即1894年),20歲的沈壽與紹興秀才、書畫家余覺結婚,住在蘇州范庄前。五年後,隨余覺遷居上海。
光緒三十年,慈禧太後七十大壽,沈壽與姐姐沈立、學生余靜芬等人綉成「八仙上壽圖」、「無量壽佛」兩幅壽屏,進獻慈禧,被慈禧磁後稱為「絕世神品」,人專旨農工商部領「四龍寶星」四等商勛,並親書「福」、「壽」二字分賜余沈夫婦。沈壽原名沈立芸,得慈禧賜書後改名沈壽,並改號為「雪宦」。這時,朝廷採納農工 商部建議,設立好綉工科,亦稱皇家綉工學校,沈壽為總教司,余覺為外事總辦。11月,余沈夫婦赴日本考察美術學校教學,第二年1月回國,帶回各種畫冊87本和刺綉小屏一架以及金線、顏料等,開始嘗試以西洋版畫及攝影圖片為綉稿,開創「模擬綉」技藝,其貢獻具有劃時代意義。
光緒三十二年,沈壽用「模擬綉」技藝綉制了我國第一幅人物肖像刺綉作品《義大利皇後愛麗娜像》參加義大利都朗博覽會獲一等獎,被授予「世界至大榮譽最高之卓越獎狀」,被譽為「神針」。
辛亥革命爆發,沈壽的女工綉工科解散,余沈夫婦去天津創辦自立綉工傳習所,1914年,應張騫之邀,沈壽去南通任女工傳習所所長,為南通培養綉女150多人。第二年2月,美國為紀念巴拿馬運河通航,在舊金山舉行博覽會,沈壽的《世界救世主耶酥像》獲博覽會一等獎,聲名遠播,被譽為「綉聖」。
1917年10月沈壽患病。卧病期間,沈壽口述自己一生綉技的經驗理論要點,由張騫手記整理成《雪宦綉譜》,開中國工藝專書之先河。在此期間,沈壽還抱病綉成了她一生中最後一幅作品《女優倍克像》。1921年6月8日(農歷五月初三),沈壽病逝,終年47歲,葬南通黃泯山。
作為一代刺綉皇後,沈壽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的刺綉藝術人才,為蘇綉在國際上贏得了巨大榮譽。這就是沈壽的大弟子金靜芬,解放後蘇州刺綉研究所第一任所長,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這位是沈壽的侄女沈粹縝,也就是鄒韜奮的夫人,這是他們的全家福,中間就是鄒家華。沈壽是蘇綉的驕傲,也是木瀆的驕傲。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了西園,這里原來是明代東林黨人五心一的別墅,建成於崇禎四年,即1631年。 當時,五心一因彈劾宦官魏忠賢,被削籍遣歸。先在蘇州建造田園居,也就是現在拙政園的東園部分,仍嫌城中煩囂,便在木瀆香溪之濱建秀野園,時常邀上三五同志,在園中游觀酬唱,排遣情懷。不久,五心一重被朝廷起用,先後做過太僕卿(相當於現在的中宣部副部長)、應天府甲(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市市長)、少司寇 (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部副部長)。
大家都知道,我們木瀆不但是江南唯一的園林古鎮,而且是乾隆六次到過的地方。因此,在修復虹飲山房過程中,我們走遍大江南北,遍搜民間有關清代皇牘文化的珍藏之物,現在,就請大家隨我去欣賞一下這些鎮園之寶,稀世珍品。
我們首先來到的是聖旨館,這里陳列著清代十位皇帝即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的二十道聖旨。平時,大家在古典戲劇和影視片中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場面,一位皇宮太監手捧黃綾在宣讀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其實,這些都是演出的道具,真正見過皇帝詔書和聖旨的人卻寥寥無幾。
那麼,真正的聖旨又是怎樣的呢?
所謂「聖旨」,是民間對皇帝「詔書」、「封詔」的尊稱。「詔書」專指皇帝的命令文告;而「封告」就相當於現在組織部門的「委任狀」、「任命書」、「聘用文件」之類。「封詔」分「誥命」和「敕命」兩種:一品至五品授以誥命,聖旨用七彩綾;六品至九品授以敕命,用的是白綾。在清代,這種貴重的綾錦絲織品專門由 江寧織造,我們熟知的《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就曾任過江寧織造,而他的外公李煦也擔任過蘇州織造。
聖旨一般有3米至5米長,寬33厘 米。為什麼這樣長呢?一是內容很多,不僅有官員的職銜、勛封等項,還有該官員的事跡。除了封勛官員本人,還對其先代和妻室實行「推思封贈」,甚至延及該官員的子孫後人。二是清代聖旨用「滿漢合壁」書寫:滿文行款從左至右,漢文行款從右至左,合於中幅而書「年月日」。年月按奉旨日期書寫,上面鈐蓋「制誥之 寶」也就是皇帝的「玉璽」。
為了防止聖旨的假冒偽造,古代聖旨還有它特定的防偽標志。請看這些聖旨的兩端,有兩條上下翻飛的銀龍,中間是「奉天誥命」四個氣韻非凡的篆字,既神聖威武,又動感壯美,這就是清代聖旨的防偽標記。
從聖旨的圖案中,能看出被賜者的地位等級。五品以下的一般用祥雲圖案,五品以上則為瑞鶴。
對於聖旨的保管,歷代都有相當嚴格的規定。官員得到皇帝授予的聖旨後,就把聖旨小心翼翼地珍藏於秘箱內,而另外復制木刻匾牌懸掛於殿堂之上,以顯示家族之榮耀。如果偶然遇到水、火或偷盜導致毀失者,經申請復議,准許給予補給;如果是因為收藏保管不慎導致蟲蛀、損壞者,輕者罰俸祿六個月,重者革去官職;最為嚴 重的就是將聖旨典當,則違反了大清刑律,除了追奪繳還外,還將移交刑部,以欺君之罪論處。
明清二代專門書寫聖旨的人稱為「庶吉士」,而「庶吉士」必須是進士出身的翰林院大學士,擅長書法,文采飛揚。我國著名書法家柳公權、顏真卿、董其昌等一度擔任過「庶吉士」,專門書寫聖旨。因此,歷代聖旨的字跡圓潤飄逸,行文遣詞相當洗練,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和學術研究價值。
聖旨用料的質量,還反映了當時國力的盛衰。清代盛世的聖旨用綾都很講究,到了後期,用料越來越美。清看這幅光緒聖旨,它的用絲已粗糙得像麻布一樣了。偽「滿州帝國」傀儡皇帝溥儀索性將聖旨改為「指敘令」,其玉璽也由「司法部門」代替了。
慈禧太後在清後期因其專權保守簽訂了不少不平等條約,留下了千古罵名。不過,她在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下達的這份公告全民的「一視同仁」懿旨中,卻有其非常進步的一面。懿旨中表述:一、廢除滿漢不準通婚的禁令;二、勸阻漢族婦女纏足的陋習,使其恢復自然;三、禁止在漢女中選秀女。
科舉制度是中國封建王朝培養人才,選拔官吏的一項根本制度,自隋至清的1300餘年中,有狀元750餘人,進士11萬餘人,舉人上百萬。中國歷代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興衰,無不與這一制度有著密切的聯系。西方文官考試制度的建立亦淵源於中國科舉制度。科舉制度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的一大文化奇觀。
這是一份由戶部開出的「執照」,相當於現在的介紹信,上面有考生的曾祖、祖父、父親三代姓名,如果該考生的出身成份不好,就沒有考試資格。考生持有這份「戶部執照」後,就可以到國子監換取這份監照,等於現在的准考證。古代雖然沒有照相機,但可以通過文字把考生的五官相貌描繪得一清二楚:「根據戶部冊報,溫世 壽,系山西汾州府介休縣人,年十五歲,身巾、面白、無須------
這是一套光緒二十年河南鄉試題目。共分三場,第一場為「四書」三題,第二場為「五經」五題,第三場為「第」五道。這是一套完整的鄉試考卷,是河南省姚毓賢鄉試卷1—3場真跡,十分珍貴。清鄉試要求嚴格,起首為考生姓名、面形、年齡、描述,後書三代姓名,並印有監考、關防以及收卷官(分內收掌、外收掌)、彌封官、卷八官等官印。鄉試考取者即為舉人,三年後方可進京參加會試、殿試。
這就是科舉考試最高一級考試試卷——殿試卷。殿試是國家最高級別的考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在太和殿(後改為保和殿)舉行,考中一甲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考中第二甲者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這是一份殿試卷,雙面書寫,書法功力深厚,內容切題,用語精彩,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學習范 本。
封建科舉考試可謂考場森嚴,但依然擋不住各種稀奇古怪的作弊手段。這件絲綢夾帶長45厘米,寬38厘米把它雙面書寫對折成兩部分,便於考生藏於鞋內。每個字只有2—3毫米,筆劃細如發絲,書寫俊秀,共有2萬8千餘字,包含了《四書》的全部內容和批註。此書如此之小,顯然是為考生作弊方便,但狡猾的書商卻在扉頁上寫有「幸勿誤帶入場」的字樣,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無非是為了避免考生一旦露餡而牽連到自己。
7. 蘇州木瀆古鎮一日游記
木瀆比較亂也沒啥好玩的,建議你們去虎丘或者蘇州樂園,那裡適合春遊!
8. 蘇州木瀆古鎮有什麼好玩的詳細一些
木瀆古鎮位於蘇州西郊靈岩山麓,依山而築,傍水而居,其獨特的格局為江南諸多古鎮少有。位於蘇州城西南15公里處,有「吳中第一鎮」之稱。木瀆景區名列太湖風景區十三個景區之首。木瀆更是江南唯一的園林古鎮。明清時有私家園林30多處,現已修復嚴家花園,虹飲山房、古松園、榜眼府第,盤隱草堂等,其深厚的文化蘊積,幽雅的園林環境,膾炙人口的歷史傳說,為現代都市人提供了一個放鬆身心、陶冶情操的旅遊休閑的好去處。
木瀆是與蘇州城同齡的水鄉古鎮。相傳春秋末年,吳越紛爭,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施用「美人計」,獻美女西施於吳王。吳王夫差專寵西施,特地為她在秀逸的靈岩山頂建造館娃宮,又在紫石山增築姑蘇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來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木塞於瀆」,木瀆之名便由此而來。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孕育了木瀆燦爛的文化,自古以來,木瀆人文薈萃,人才輩出,自北宋至清末,共出進士25人,舉人30餘人,其中狀元2名,榜眼1名。著名人物有: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清代著名詩人、詩選家沈德潛,清末啟蒙思想家、政論家馮桂芬,以及近現代的刺綉皇後沈壽、台灣政要嚴家淦等等。
作為溝通蘇州城和浩淼太湖的交通樞紐,木瀆是名副其實的太湖門戶,因而在明清時期,木瀆即是蘇州城西最繁華的商埠。乾隆的宮廷畫師徐揚繪有一幅反映當時姑蘇繁華風貌的寫實性長卷《盛世滋生圖》,又名《姑蘇繁華圖》,全長1225厘米,其中一半篇幅畫了木瀆,木瀆當年之繁華可見一斑。清代乾隆南巡六下江南,六次駐蹕木瀆,與他的老師沈德潛吟詩唱和,與他的好友徐士元茶棋相娛,留下了一個個膾炙人口的傳說。如今200多年過去了,木瀆古鎮的格局和風貌未變,依然是吳西最大的商埠、姑蘇第一水鎮,鎮上古宅庭院深深,小橋流水悠悠,其中胥江為伍子胥所建,乃我國第一條人工運河,香溪因西施在此洗妝滿河生香而名,木瀆的每一條河,每一座橋都有一個古老美麗的傳說,具有極高的觀賞和休憩價值。
木瀆四周群山拱峙,又毗鄰太湖,既得真山真水之趣,又具小橋流水之幽,更有私家園林、名人故居等眾多的人文古跡,因而,木瀆景區名列太湖風景區十三個景區之首。作為中國唯一的園林古鎮,木瀆在明清時有私家園林30多處,迄今仍保留了10餘處。其中,嚴家花園乃乾隆的老師、中國最長壽的詩人沈德潛故居,後歸木瀆首富嚴國馨,園中布局疏密曲折,高下得宜,局部處理精巧雅緻,幽深婉約,顯示了營造者獨具匠心的造園藝術,現代建築學家劉敦楨、梁思成、童俊等人數次考察此園,倍加推崇,稱其為蘇州當地園林之「翹楚」。虹飲山房是木瀆文人徐士元故宅,佔地廣袤,建築大氣,其「溪山風月之美,池亭花木之勝」,遠勝過其它園林,乾隆每到木瀆必游此園。古松園是清末木瀆富翁蔡少漁舊宅,園中雕花樓精雕細琢,與洞庭東山雕花大樓為同一大師作品,堪稱南北姐妹雕花樓。榜眼府第是洋務運動先導、著名政論家馮桂芬故居,江南三雕(磚雕、木雕、石雕)為其鎮園之寶。靈岩山館是清代木瀆狀元畢沅的私家別業,清池涓流,岸曲水回,是吳中著名山水園林。木瀆私家園林既秉承了蘇州園林的精緻幽深,又有其空曠高遠、山林野趣的個性,充滿了一種大氣和皇氣。在28屆世界遺產大會期間,我國著名文物、古建專家羅哲文、鄭孝燮等人參觀了木瀆古鎮私家園林之後,激動不已地說:「這才是真正的文化遺產」。
木瀆美食
木瀆[1]所處的太湖流域土地肥沃,物產豐盛,具有濃郁鄉土風味的果蔬湖鮮飲譽四方。木瀆又是手工藝品之鄉,歷史上有塑繪袁遇昌、銀器朱碧山、琢玉陸子岡、刺綉沈壽等名家高手,其作品均為國家級藏品。如今,木瀆地區的手工藝品後勁不衰,盛產絲綢、刺綉、紅木雕件、澄泥硯、書畫、石雕等,馳譽天下,深受中外遊人青昧。
位於中市街18號,創業於乾隆55年(1790年)。經百年苦心經營,逐漸形成以十大名菜為主的獨特菜餚體系,世有石菜之譽,為蘇幫菜系的代表之一。其中,䰾肺湯更是名滿江南。李根源、於右任、李宗仁、張大千、費孝通、蓋叫天、金聲伯等名人都曾慕名來此品嘗。
可去百年老店石家飯店品嘗䰾肺湯、太湖河蝦。另外,木瀆鎮乾生元產的松子棗泥麻餅非常有名。
木瀆休閑娛
玩法:
體驗古色古香,風俗民情,購物。
節慶活動:
A、木瀆節慶活動板塊,木瀆每年都會推出四大節慶活動
1 、「木瀆歡樂木瀆年」每年的一月分至二月份,看點一:乾隆行宮鑒聖旨、看點二:自己動手做年糕、看點三:民俗婚禮送喜慶、看點四:虹飲格格拋綉球、看點五:有福有運賞牡丹、看點六:御戲台上看大戲、看點七:新春對聯大派送、看點八:系紅「梅」梢祈福運。
2 、「木瀆踏青文化節」每年的三月份至五月份,看點一:「姑蘇十二娘伴你游木瀆」幸運大抽獎、看點二:「我到木瀆考狀元」學生現場作文PK賽、看點三:第二屆靈岩「牡丹花會」、 看點四:「清明游木瀆」民俗大聯歡。
3 、「木瀆親子童玩節」每年六月份至八月份,看點一:2008木瀆親子童玩節啟動儀式暨「小小粽子王」 PK賽、看點二:端午民俗文化游、看點三:長三角城市童玩邀請賽、看點四:泥陶坊里捏泥人、看點五:少兒雜技團童玩表演專場、看點六:「快樂童玩節」攝影比賽。
4 、「園林古鎮木瀆旅遊節」每年九月至十一月份,看點一:九九重陽木瀆登高節、看點二:採摘美食游木瀆、看點三:賞天平紅楓,游木瀆古鎮、看點四:我陪父母游木瀆孝心之旅、看點五:乾隆系列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