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評價西遊記
A. 名家評說西游記
如把取經四人組比做執法隊伍的話,孫悟空則屬受壓制的執法者代表,在這四人中,真正一心為公,義薄雲天,有膽、有識、有智、有能,並有遠大抱負,疾惡如仇並能救萬民於水火之中的僅此一人。聰穎透頂,本領通天,業務能力強那是沒說的,但毛病也不少。
他碰到的反腐敗的難題主要有:
一、仙界領導幹部身邊腐敗分子多,腐敗現象的出現領導脫不了干係。
孫悟空的工作是為唐僧取經掃妖除魔,這是上天安排的,可在一路上要吃唐僧肉的、魚肉人間的妖魔,要吃唐僧肉的大多是仙界領導身邊的工作人員和家屬子女。大多都是上界仙班所謂的以「門戶管理不嚴」為借口、私下凡間的爪牙、親信,上自如來下到仙班各位星君都常犯這個「錯誤」,概莫能外。這些在下界為虐的妖魔都是很有來頭,銀角是太上老君的秘書,玉兔精是嫦娥的秘書,老鼠精是托塔天王的私生女、獅駝嶺里的獅、象乃普賢、文殊的司機,大鵬是如來的娘舅,黑水河的妖怪是龍王的外甥,青牛怪是太上老君的駕駛員,等等。都「經過風浪,見過世面」,他們知道什麼地方好玩,什麼東西好吃,並且都是帶了上天極為厲害的「法器」來人間為非作歹,平常百姓是奈何不得他們的,他們把個凡間攪得烏煙瘴氣,民不聊生。
那些「占著毛廁不拉屎」的「土地」、「山神」、「河神」,也都是些「拿人錢財,不替人消災」的雜碎,都遠遠地避之乎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的還忙前忙後,替妖魔鳴鑼開道,保駕護航。只是苦了那些「叫天天不應,呼地地不靈」的黎民百姓,他們是地地道道的倒霉蛋。雖說是「通天的大道九百九十九」,但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也忙壞了俠肝義膽、為民請命的孫猴子,全世界就顯著他一個「大忙人」,上九天追凶,下五洋擒魔,左擋右堵,疲於奔命。
二、某些仙界領導不重視對腐敗分子的懲治工作。這是造成腐敗現象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的主要原因。
1、某些領導幹部包庇腐敗分子。
仙界領導對已經造成的惡劣影響以不顧,對身邊工作人員犯錯,採取了內部處理的方式,有這個後台,這樣翻船的時候最少不會被立即打死。每當悟空舉起棒子打向妖怪的關鍵時候,總能聽到「如約而至」的天外來音:「潑猴不得無禮,這孽障由我帶回去管教則可。」隨後似一縷清風駕祥雲揚長而去;死在孫悟空棒子下的都是些沒關系、缺後台的、撞上槍口的「倒霉蛋兒」。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六耳彌猴,跟孫悟空一樣才華的人,被揭穿馬上就被幹掉。
一件本來極為神聖、視之為事業的工作馬上叫孫猴子覺得像吃了花椒似的抓耳撓腮,良心大受譴責,它最後落得了個只打「蒼蠅」不敢打「老虎」的罵名,他的棒子根本無公正可言。從一定程度說,他的棒子就是殺人的凶器!弄來弄去,誰都不領他的情,里外不是人。
2、領導講究關系學。當孫悟空找如來詢問青牛到底是什麼妖精時,如來卻只叫他去找老君,非不知也,乃如來深喑關系學,領導之間不互相拆台,不超越管轄范圍。
3、沒有實行領導責任制。對腐敗分子的領導們的失職等等行為沒有進行領導責任追究。
三、執法隊伍本身的問題
領導唐僧是一個既不懂業務又平庸無能、窩窩囊囊,喜歡瞎指揮,冥頑不靈,對上級唯唯諾諾,惟命是從,錯的也是對的;對下級則是飛揚跋扈,蠻橫無理,正面的意見聽不進去,倒行逆施,遇事就當縮頭烏龜是他的家常便飯。
當然也會受到(主巴結)豬八戒等能力遜色的庸才,老在背後搗鼓,飛長流短等等干擾。傻(沙)僧則是忠厚老實、腳踏實地的一族,對功對利從來不爭不搶,吃苦在前,享受在後,一個勤勤懇懇的老黃牛。
續:
歷朝歷代反腐敗,最難管的是大官所親近的人。直到今天反腐倡廉的檔總是三令五申強調:要管好領導身邊的人。——領導身邊的人是哪些人呢?不外乎兩類,其一是和領導生X器發生某種關聯的人,即有血親和姻親的人,像老婆、兒女、大舅子、小姨子之類,這種親近是天然的,當然能得近水樓台之便;其二是和領導X殖器沒什麼關聯(「乾女兒」和情婦似乎不在此列),主要是伺候領導或者是與領導社會關系「虛擬血親化」的人,如領導的秘書、司機、警衛、隨從或者「乾女兒」、「干兒子」之類。後者雖無兒女之實,卻有兒女之名,我叫它「虛擬血親」,,即用血親的名義來強化這種依附關系。水滸中的高衙內並非高俅親生兒子,隋唐演義中楊林手下「十三太保」都是干兒子,可這些干兒子飛揚跋扈一點不比親兒子遜色。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一路反腐敗、掃黑除惡,保護唐僧去西天,最頭痛的是碰到第二類「領導身邊的人」,第一類領導身邊的人如直系親屬,猴子這樣當過齊天大聖的前官員自然認得,他們也不敢明目張膽要吃唐僧肉;而第二類人,猴子不知道和哪些領導有關系,關繫到什麼程度,不敢一棒打死,只能每每上天請示,最後讓他們的主人自己領會去「管教管教」。
悟空師徒在去西天路上碰到的諸類「黑社會頭目」——各種神通廣大的妖魔鬼怪,有一大半和上天佛、道兩家的高級幹部有關系,這些妖魔鬼怪的主人,幾乎牽扯到上天所有的高幹。
悟空被唐僧收為徒弟後,在黑風山碰到的第一個本領高強的妖怪黑熊怪竟然和他自己在朝廷的庇護人觀音菩薩有關系。觀音對悟空說:「我那落迦山後,無人看管,我要帶他去做個守山的大神。」悟空這個面子能不給?只好揶揄道:「誠然是個救苦菩薩,一靈不損。」
而且這位差點要了師徒二人性命的妖怪,跟了觀音後立馬就是政治過硬的革命幹部。你看第二十六回悟空去找觀音求援,菩薩命令守山大神來迎,這為昔日為害一方的黑頭目擺出的那個譜:叫聲「孫悟空,哪裡去?」悟空非常惱火罵道:「你這個熊羆!我是你叫的悟空!當初不是老孫饒了你,你已做了黑風山的屍鬼矣!」可悟空惱火歸惱火,奈何不得,人家已經從犯罪分子變成了給領導守傳達室的,有了政治保護傘,你能怎樣?
打這開始,悟空一路上碰到了形形色色的「領導身邊的人」。
玉皇的殿前帶刀侍衛、二十八星宿的奎木狼下凡勾引人家公主,被悟空捉拿,你看這廝如何在玉皇面前辯解的呢:「萬歲,赦臣死罪,那寶象國王公主,非凡人也。她本是披香殿侍香的玉女,因欲與臣私通,臣恐玷污了天宮聖境,她思凡先下去,托生於皇宮內院,臣不負前期,變做妖魔,佔了名山,攝她到洞府,與她配了十三年夫妻。」
這丫不愧是最高領導身邊的人,你看這水平多高!明明是**、殺人、搶劫集一身的犯罪,被他便排成梁山伯與祝英台那樣感人的愛情故事,而且還不忘拍馬屁拍到領導的心窩,把「有犯罪故意」說成是為了維護領導的權威,替領導考慮:「恐玷污了天宮聖境。」最後玉皇如何處置的呢?「貶他去兜率宮與太上老君燒火,帶俸差*,有功復職,無功重加其罪。」你看看,讓他去伺候皇帝的老師,而且是工資照發!可以想像,幾年後組織部門去考察,結論肯定是:「奎木狼同志深刻地認識到自己曾犯下的錯誤,在顧問委員會主任李老君身邊工作期間,認真學習了法律法規,兢兢業業,廉潔奉公,李老君給予他很高的評價並建議官復原職。」
靈吉菩薩從悟空的棒下救下了黃貂鼠精。有十八般寶物的金角大王、銀角大王是太上李老君身邊的兩個童子。文殊菩薩的司機青毛獅子下凡成精,奪了烏雞國國王王位,竟然是為了替自己主人報被國王浸在御水河中的私仇,還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太上李老君的青牛也下凡,搞得悟空師徒七葷八素的,好在經過好些年的鍛煉,悟空已具備很強的政治敏銳性,在與這妖怪打鬥後,警覺到:「那妖精認得我。我記得他在陣上誇獎道,真個是鬧天宮之類!這等阿,決不是凡間怪物,定是天上凶星。想因思凡下界。又不知是哪裡下來魔頭,且須上界查勘查勘。」——這個曾經天不怕地不怕的猴子,此時已是何等的世事洞明!
只有在民間自學成才的女黑手黨領袖老鼠精好像沒有後台,悟空總該可以放手殺之了吧?可是她是南方軍區司令員托塔李天王的「乾女兒」。這類民間精英,不能生長於豪門之中,又沒有機會去給領導做秘書、做警衛,只能瞅准機會給領導搭上關系。比如說一位乖巧可愛、漂漂亮亮的美女開了一個歌舞廳外帶桑拿按摩,某日某位高級領導來消費,不但免單,而且楚楚可憐地去敬杯酒,順勢認了他做乾爹,再給乾爹准備一筆豐厚的銀子。正在酒勁上的老頭子也就順勢給了個面子,可酒一醒誰還記得有這么個「乾女兒」?——也許因為他的「乾女兒」實在太多。可這位「乾女兒」可有了靠山,把「乾爹」的題詞、名片擱在店裡最顯眼的地方做「護身符」,掃黃打非的公安局還真給面子。
看官請瞧:
悟空進了老鼠精的洞里,看到老鼠精供奉的「尊父李天王之位」、「尊兄哪吒三太子之位」,不敢造次,只能上天找紀檢委告狀,經哪吒提醒,李天王才知道有這么個「乾女兒」。天王看到悟空告自己沒管好「身邊的人」,竟然把太白金星請出來調解。最後這位項目組組長在玉皇面前如此報告:「陷唐僧者,乃金鼻白毛鼠成精,假設天王父子牌位,天王知之,已點兵收怪去了。」一席話,即開脫了天王父子,又救了老鼠精,還給了悟空一個人情。——好個八面玲瓏的老官僚!
最後李天王父子,因為「受了(老鼠精)一柱香」,還是援手救了她性命,否則她就是白骨精第二。
白骨精被悟空一棒打死,只能怪自己命苦。話說悟空成了戰勝王佛後,還聽見白骨精的野魂在飄盪,在哭訴,她如此哀唱道:
「奴家真苦命,奴家死了不能超生。
我不怪那奮起千鈞棒的孫大聖。
誰能解奴家的悲情?
一悲出生是平民,從生到死朝中無人;
二悲命運不濟,沒能做君王身邊人;
三悲我目光短淺,放著我這如花美貌,善變手段不用,沒能就勢認個干父親。罷、罷、罷如今後悔已遲,只做個無人收留的野鬼孤魂。」
B. 一些名人是怎麼評價西遊記的
《西遊記》一書,自始至終,皆言誠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學,並回無半字涉於仙佛答邪淫之事。或問《西遊記》果為何書?曰實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清代學者 張書紳
吳承恩撰寫的幽默小說《西遊記》,裡面寫到儒、釋、道三教,包含著深刻的內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統治意義的神話作品。吳承恩本善於滑稽,他講妖怪的喜怒哀樂都近於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歡看。——魯迅
《西遊記》其想像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說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極為鮮明,而且讀者面最寬,老少咸宜。此書的副作用極小,是一部鼓舞人積極斗爭、永不灰心、為達到目標而百折不撓的書。 ——北大教授 白化文
沒讀過《西遊記》,就像沒讀過托爾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一樣,這種人侈談小說理論,可謂大膽。 ——法國當代比較文學家 艾登堡
《西遊記》全書故事的描寫充滿幽默和風趣,給讀者以濃厚的興味。 ——《法國大網路全書》
C. 《西遊記》名家評說
孫悟空 明代長篇章回小說《西遊記》中的主人公。也叫孫行者。原是花果山上一仙石產卵見風而化成的石猴,因探尋瀑布飛泉源頭遇群猴,被推舉為「十歲大王」,稱「美猴王」,過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後來,他隻身泛海,訪師,求道,學會七十二般變化和一個跟頭可翻十萬八千里的本事。大鬧龍宮時得到一萬三千斤的「如意金箍捧」;入冥府,勾掉生死簿上猴名,不再受閻王的管轄。又大鬧天宮:見玉帝不跪,只唱大諾;偷桃、偷酒,攪亂蟠桃會;竊取老君金廟,煉成火眼金睛,使玉帝對他也無可奈何;對抗如來佛祖,提出「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要求。被如來以佛法鎮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後,他聽從觀音菩薩指示,皈依佛法,拜唐僧為師,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一路上盡職盡責,破除各種阻力,同惡勢力斗爭;不僅善於識別妖魔鬼怪,見惡必除,除惡必盡,掃盪了八十一路妖魔;歷盡辛苦,隨機應變,而不畏縮屈服,始終英勇頑強,積極樂觀,即使遭到師父誤解和壓制,也毫不灰心。他蔑視神天秩序,敢於責罵神佛;他渴望自由,言行不受舊禮法習俗所拘。孫悟空的神奇法力、人的思想感情和猴的習性,使他天真朴實,矢忠守信,機智靈活,詼諧樂觀,頑強不屈,凝聚著我們民族的力、智、勇,使他成為作者理想和廣大人民所喜愛的英雄形象。「孫悟空」已成為同邪惡勢力斗爭的正義力量的代名詞,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和歷史意義,在文學史上,是具有永久藝術魅力的典型。
《西遊記》是一部時代累積型的作品,是不知名的群眾作者同文人作家相結合的創作成果,它的寫定者一般認為是吳承恩。如果誰這個要素是吳承恩及其先前傳播「西遊故事」的無數文人和藝人,那麼說什麼這個要素就是吳承恩收集整理的《西遊記》故事,通過什麼渠道這個要素就是編輯出版《西遊記》,對誰說這個要素則是讀到這些故事的讀者,而產生什麼效果這個要素就是《西遊記》傳播的文化對人們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影響。
《西遊記》所寫的唐玄奘取經故事的演化是十分曲折復雜的。從唐代至明代,它曾經歷過各個不同階級、階層的人的編寫、修改和加工。最初本為真人真事的記述和傳說。研究者早就指出,江流僧故事的創作,與兩則前朝筆記有關。一則為「陳義郎」⑵,出自晚唐溫庭筠(約812-866)所撰《乾□(左「月」右「巽」)子》。故事敘述陳義郎之父陳彝爽與學友周茂方同習學業,後陳彝爽擢第得官,周茂方卻名落孫山。茂方由此心生妒嫉,在隨彝爽赴任途中,害死彝爽,騙占其妻,又冒名赴任——唯能鞠養義即如已出。十七年後,義郎偶遇「鬻飯」為業的祖母,歸詢母親,得知父親被害情由,乃手刀茂方、替父報仇;終為官府所赦,奉母還鄉。 另一則筆記題為「某部悴逼盜」⑶,出自宋人周密(1232—1308)《齊東野語》。文敘某郡倅江行遇盜被殺。其妻為強盜所迫,不得已委身相從;唯將懷中數月嬰兒置黑漆盒中順水流去。此子後為某寺僧收養。十餘年後,婦人偶至寺中,以漆盒為記與子相認。婦人密囑寺僧報官捕盜,終於替夫報仇,取子而還。——顯而易見,江流僧的情節是這兩則筆記故事的拼合。如江中遇盜、產子拋江、僧寺收養等關目,都與「某郡倅遇盜」相同;而占妻奪位、子報父仇又與「陳義郎」近似。
《大唐西域記》記錄了玄奘取經的經歷和見聞,其中僅夾雜一些宗教傳說和佛經故事。之後,《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詳述了玄奘西行的事跡,開始塗上了某些神秘色彩,穿插了一些神話傳說,並與佛經故事相融合,逐漸脫離史實。宋、元之際,中國原有的神話傳說材料又與玄眉取經故事相融合,從而增加了更多的神異性;至南宋,這些神異傳說經過不斷加工改造,特別是說話人的加工改造,從而形成為一套完整的神魔故事。《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的猴行者以白衣秀士形象出現,有膽識、有本領,並能降妖捉怪。至金、元,玄奘取經故事開始搬上舞台。金院本有《唐三藏》,元雜劇有吳昌齡《唐三藏取經》(均已亡佚)。元末明初,楊顥賢寫的《西遊記雜劇》,孫行者已開始具備有孫悟空的一些主要特徵。他帶有機警、活潑、粗獷的本色;他神通廣大,為盜取仙衣、仙桃曾大鬧天宮,在李天王捉他時,尚能輕而易舉地使其被擒。皈依佛法之後,他一路降妖捉怪,便成為取經隊伍中的主角。此外,元代還有《西遊記平話》,經過許多民間藝人的加工改造,故事性大大增強,情節更加豐富。從現存的殘文來看,其內容已接近後來吳承恩的《西遊記》。很明顯,吳承恩在晚期時所寫的長篇小說《西遊記》,必然受有上述長期以來玄奘取經故事構架與內容的制約和影響。
D. 關於名人說的西遊記的名言
1、西遊記一書,自始至終,皆言誠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學,並無半字涉於仙佛邪淫之事。或問《西遊記》果為何書?曰實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清代學者)張書紳
2、吳承恩撰寫的幽默小說《西遊記》盧瑟,裡面寫到儒、釋、道三教,包含著深刻的內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統治意義的神話作品。吳承恩本善於滑稽,他講妖怪的喜怒哀樂都近於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歡看。——魯迅
3、《西遊記》其想像情節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說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極為鮮明,而且讀者面最寬,老少咸宜。此書的副作用極小,是一部鼓舞人積極斗爭、永不灰心、為達到目標而百折不撓的書。——(北大教授)白化文
4、《西遊記》是一部以拯救墮落的人心與人精神為鵠的作品;《西遊記》也是一部描寫反貪題材的作品。——劉戈
5、《西遊》曼衍虛誕,而其縱橫變化,以猿為心之神,以豬為心之馳,其始之放縱,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歸於緊箍一咒,能使心猿馴伏,至死靡他,蓋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謝肇浙
6、《西遊記》至多不過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說、神話小說;他並沒有什麼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過有一點愛罵人的玩世主義。這點玩世主義也是很明白的;他並不隱藏,我們也不用深求。」——胡適
7、沒讀過《西遊記》,就像沒讀過托爾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一樣,這種人侈談小說理論,可謂大膽。——(法國當代比較文學家)艾登堡
8、《西遊記》全書故事的描寫充滿幽默和風趣,給讀者以濃厚的興味。——《法國大網路全書》
(4)名人評價西遊記擴展閱讀:
《西遊記》的藝術特色
一、《西遊記》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最傑出的充滿奇思異想的神魔小說。
作者吳承恩運用浪漫主義手法,翱翔著無比豐富的想像的翅膀,描繪了一個色彩繽紛、神奇瑰麗的幻想世界,創造了一系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孫悟空這個超凡入聖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態人情和世俗情懷,表現了鮮活的人間智慧,具有豐滿的現實血肉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西遊記》以它獨特的思想和藝術魅力,把讀者帶進了美麗的藝術殿堂,感受其藝術魅力。
二、《西遊記》的藝術特色,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說通過大膽豐富的藝術想像,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創造出一個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
《西遊記》的藝術想像奇特,豐富、大膽,在古今小說作品中罕有其匹的。孫悟空活動的世界近於童話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豐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於現實生活,在奇幻的描寫中折射出世態人情。
《西遊記》的人物,情節,場面,乃至所用的法寶,武器,都極盡幻化之能事,但卻都是凝聚著現實生活的體驗而來,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氣息,折射出世態人情,讓讀者能夠理解,樂於接受。
三、《西遊記》的藝術魅力,除了它的奇異想像,就要數它的趣味了。在中國古典小說中,《西遊記》可以說是趣味性和娛樂性最強的一部作品。
雖然取經路上盡是險山惡水,妖精魔怪層出不窮,充滿刀光劍影,孫悟空的勝利也來之不易,但讀者的閱讀感受總是輕松的,充滿愉悅而一點沒有緊張感和沉重感。
四、《西遊記》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輝映。孫悟空豪爽、樂觀的喜劇性格;滑稽諧趣卻憨厚朴實的豬八戒形象。
他們幽默詼諧,機趣橫生的對話使文章增色不少。人物的性格常常通過富於揩趣的對話得到生動的表現,這也是《西遊記》充滿奇趣的又一大特點。
在人物描寫上將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結合起來,也是造成《西遊記》奇趣的重要原因。所謂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謂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會性;所謂自然性,就是指所具有的動物屬性。
《西遊記》展現了一個神化了的動物世界,同時又熔鑄進社會生活的內容。
E. 誰知道名人對[西遊記]的評價語
1、魯迅的評價:
吳承恩撰寫的幽默小說《西遊記》,裡面寫到儒、釋、道三教,包含著深刻的內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統治意義的神話作品。吳承恩本善於滑稽,他講妖怪的喜怒哀樂都近於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歡看。
2、南懷瑾的評價:
西方人翻譯了《西遊記》,只認為是中國的神話故事,不曉得蘊含了印度、中國天人合一的宗教理念,裡面還藏有深刻的道理。《西遊記》我看過四五遍,前幾年我還重新一字不漏再看一遍,我很想拿起筆來,每一句話、每一回都把它批了,那真是寫得好,全部修道做工夫的道理都在內了。
3、法國當代比較文學家艾登堡的評價:
沒讀過《西遊記》,就像沒讀過托爾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一樣,這種人侈談小說理論,可謂大膽。
4、北大教授白化文的評價:
《西遊記》其想像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說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極為鮮明,而且讀者面最寬,老少咸宜。此書的副作用極小,是一部鼓舞人積極斗爭、永不灰心、為達到目標而百折不撓的書。
5、胡適的評價:
這部《西遊記》至多不過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說,神話小說;他並沒有什麼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過有一點愛罵人的玩世主義。這點玩世主義也是很明白的;他並不隱藏,我們也不用深求。
F. 名家對《西遊記》的有關評論
錢文忠:《西遊記》直射漢民族的性格
《西遊記》從大的角度來講,最能反應中國傳統的國民性。在唐僧師徒中,有三個是虛幻人物,這三個人中最討巧的是誰?是豬八戒,唐僧最喜歡的實際上是豬八戒。這么一個投機取巧的人在小說裡面很受讀者的喜歡,也很受他師傅的喜歡。孫悟空能幹但不馴服,唐僧念緊箍咒來管他,像這樣的人物描寫,背後揭示了中國國民性當中非常多的東西,比如我們對人生的態度,對真理的態度,對追求這個過程的態度。《西遊記》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哈哈一笑,也不是孫悟空的金箍棒只能變成旗桿的尾巴,它要說的內容更多。四大名著中恐怕更需要被進一步研究和探討,被進一步感受和闡釋的,恰恰是我們以為婦孺老少皆知的這部《西遊記》。
附:
周汝昌評四大名著:忠義誠情
周汝昌分別以一個字概括了四大名著的精神實質,將《三國演義》的精神宗旨歸結為一個「忠」字,將《水滸傳》的精神宗旨歸結為一個「義」字,將《西遊記》的精神宗旨歸結為一個「誠」字,將《紅樓夢》的精神宗旨歸結為一個「情」字。而他對四大名著的評說也分別圍繞著這四個字做文章,可謂抽繭剝筍、層層推進
**********************************************************************
著名學者馬瑞芳、周思源、沈伯俊、錢文忠共論「四大名著的中華文脈」,尤其是他們對四大名著的妙語點評,更是精彩絕倫。
馬瑞芳:背上《紅樓夢》可以走天涯
《紅樓夢》充滿了三趣:情趣,諧趣和雅趣。它又不僅僅是小說,它把中國古代文學的各種樣式,詩詞歌賦都吸納進來了,把中國文化的各個方面建築、園林等等都利用起來為小說家講故事服務。《紅樓夢》是最好的小說,是怎麼看怎麼好玩的小說,所以毛主席在兩萬五千里長征中,除了軍事以外的書全精簡了,但保留了一本《紅樓夢》。
有人說,中國可以沒有萬里長城,但是不可以沒有《紅樓夢》,這話說得很誇張,但想想有幾分道理,咱們現在有多少人離開中國到全世界各地,想家了背上《紅樓夢》走天涯,不管走到哪兒都可以把《紅樓夢》興致勃勃地看下去,所以一本《紅樓夢》在手,五千年偉大文明的祖國就留到心裡了。
周思源:《水滸傳》充滿了陽剛基因
《水滸傳》代表了一種似近又遠的文化記憶,因為我們現實生活中有許多東西似乎離我們已經非常遙遠了,可是它又時不時地在我們眼前晃動。不說別的,就說最近那張野生華南虎的照片鬧得全國上下不得安寧,要是擱到「水滸」的那個年代,南宋到元末明初那個年代,絕對沒人爭這個是真的還是假的,那肯定是真的。「水滸」還充滿了陽剛基因,這在魯智深身上尤為突出,懲惡揚善,嫉惡如仇,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相比而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當中陽剛基因要比陰柔基因略少一點。
沈伯俊:《三國演義》對民族性格影響最大
在四大名著中,對中華民族的精神生活和民族性格影響最大的就是《三國演義》。它是一部「說大事」的書,它跟《水滸傳》關系最親近,但是和《水滸傳》相比又不一樣,《水滸傳》裡面很多人物充滿了英雄氣概,「三國」人物更多的是體現了一種國事情懷,我們看「三國」,不太關注日常生活家庭關系,比如曹操有幾位夫人,有多少兒子,羅貫中關心的是天下大事社稷蒼生,這就是《三國演義》的文化品格中最突出的一點。而這個關心與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與億萬民眾的愛憎褒貶血肉相連,正因為這樣,《三國演義》在中國人民當中產生了遠遠超出它自身藝術水準的巨大影響。《三國演義》和它延伸的諸多文化現象不僅是廣義三國文化的主要內容,而且是中華文化的有機成分,它不僅僅是一種久遠的記憶,實際上它還影響著我們的當下生活。
G. 名家點評 西遊記
1、《西遊記》是一部以拯救墮落的人心與人精神為鵠的作品;《西遊記》也是一部描寫反貪題材的作品。——劉戈
《西遊》曼衍虛誕,而其縱橫變化,以猿為心之神,以豬為心之馳,其始之放縱,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歸於緊箍一咒,能使心猿馴伏,至死靡他,蓋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謝肇浙
2、《西遊記》至多不過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說、神話小說;他並沒有什麼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過有一點愛罵人的玩世主義。這點玩世主義也是很明白的;他並不隱藏,我們也不用深求。」——胡適
3、然作者雖儒生,此書實出於游戲,亦非語道,故全書僅偶見五行生剋之常談,尤未學佛,故末回至有荒唐無稽之經目,特緣混同之教,流行來久,故其著作,乃亦釋迦與老君同流,真性與原神雜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隨宜附會而已。」——魯迅
4、《西遊記》一書,自始至終,皆言誠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學,並無半字涉於仙佛邪淫之事。或問《西遊記》果為何書?曰實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清代學者 張書紳
(7)名人評價西遊記擴展閱讀:
毛澤東一生都對《西遊記》抱有極高的熱情,直到晚年還將各種版本的《西遊記》搜集起來互相比對,這為我們解釋一部古典神魔小說為何能在階級斗爭為綱、政治運動頻繁的年代不斷走紅,提供了一個線索。
對於《西遊記》中出現的角色,毛澤東往往有獨到的解讀,比如他認為唐僧是修正主義的伯恩斯坦,豬八戒是自由主義者等等,但所有角色中讓他情有獨鍾的還是大鬧天宮的孫悟空。
毛澤東在不同階段的講話和著作中經常提到孫悟空,雖然其中也有借孫悟空七十二變藏不住尾巴來比喻知識分子的負面評價(《批判梁漱溟的反動思想》),但總體上卻跟這個富於浪漫主義英雄氣質和反叛精神的「齊天大聖」惺惺相惜。
1957年5月12日,毛澤東在中南海豐澤園會見阿爾巴尼亞議會代表團時,就指出中國有個最革命的孫猴子反對過玉皇大帝的專制,並將中國人民比作大鬧天宮的孫悟空,推翻了蔣介石和帝國主義的專制。作為終生致力於「打破一個舊世界」的革命者,毛澤東非常欣賞孫悟空「強者為尊應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的反叛精神。
H. 西遊記的名家賞析
余秋雨說的
〈西遊記〉中的人物
〈西遊記〉中貫穿作品始終的四大典型人物就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對他們四人的性格形容呢,就是皮猴·憨豬·嚴師·忠僧。這,也是我們經常評論的話題。
(一) 頑皮機智的孫悟空
花果山是孫悟空的誕生之地。美麗的山水、飄香的花果養育了聰明機智富有靈性的悟空,也造就了他不懼任何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的英雄氣概。在他被壓在五行山下之前,確是一個天真浪漫、調皮任性的「野猴」。且看他的屢屢「戰功」:奪走老龍王的鎮海之寶———定海神針;游樂地府撕碎閻王爺的「生死簿」;大鬧天宮,高喊玉帝為「玉帝老兒」;回歸花果山,高掛的旗號是「齊天大聖」……這個時期的孫悟空正如林語堂老先生所說的那樣:「他代表了人類精神中最頑皮的部分」。但是從五行山下出來以後的悟空,雖說是頑猴的「劣性」不改,但那讓他頭暈目眩的緊箍咒使得他歸順、聽話了。孫悟空的超級本領在這時才有了用途,一路保駕師父到西天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其實這也是悟空聰明機智的一面,如果不聽話,就要上「緊箍」,甚至被趕回花果山,完成不了保駕師父西天取經的任務。林語堂說這代表「不甘約束的人類精神與神聖的規范之間的沖突」。孫悟空———美猴王,聰明勇敢的化身,我們心中崇高的形象。
(二) 功利憨厚的豬八戒
提起《西遊記》中豬八戒,人們總是將他與「好吃懶做、自私自利」,「損人利己、見利忘義」等不好聽的詞彙聯系在一起。的確,豬八戒也干過「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事情。在「豬八戒吃西瓜」這一情節中他的這一特點表現得最為突出。你看他為了自己的利益(口渴),總是在一次次地原諒自己的貪婪(先後吃了悟空、沙僧、唐僧的西瓜),最後掉進自己設置的陷阱里。(在一個個西瓜皮上摔跟斗)但在為師父西去取經的曲折道路上,雖然沒有悟空神通廣大的超常本領,卻也立下了不少戰功。你看他在智取芭蕉扇、四探無底洞、大戰盤絲洞中,真是悟空斗魔降妖的好幫手。豬八戒,是吳老先生筆下的一個戲劇性人物,雖然有著許多的缺點,而我們一點兒也不覺得他的醜陋和厭惡。相反地,在他的這些缺點背後,透露出來的憨厚老實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說他是一個「充滿人慾的藝術形象」。豬八戒,讓我們覺得可親又可愛。
(三) 嚴格執著的唐僧
唐僧取經原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唐太宗貞觀年間,僧人玄奘不顧禁令,前去天竺國取經,費時十七年,經歷百餘國,克服了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終於取回真經,影響深遠,為我國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而在《西遊記》小說中,作者把唐僧這一堅韌不拔、執著追求的性格進行了進一步地刻畫,成為多少人為之學習的楷模。作為師父,他對徒弟要求很嚴,經常教導徒兒「要以慈悲為懷」。
大徒弟盡管機智不凡,本領高強,但在連傷「良家三人性命」後,師父也不能顧及情面,而將他逐回老家;作為僧侶,他行善好施,為民除害,為人們播撒著善良的種子;作為求學者,令人們贊嘆不已的是他那堅強的意志和執著追求的精神。他不僅對徒弟要求嚴格,而且也從不懈怠自己。不為財色迷惑,不為死亡征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強信念,使他終成正果。唐僧,給我們的啟示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四)忠心耿耿的沙和尚
沙和尚是唐僧取經途中的一個忠誠衛士,也是讓師父操心最少的一個徒兒。肩挑千里重擔,沒有半句怨言。師兄鬧矛盾時,他從中調停和解;師父遇難時,他挺身而出,以死相救。盡管平時少言寡語,但在保護師父的戰斗中沖鋒陷陣,英勇無比。沙和尚,忠心耿耿任勞任怨的態度,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I. 各個名人對於西遊記的評價
《西遊記》一書,自始至終,皆言誠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學,並無半字涉於仙專佛邪淫之事。或問屬《西遊記》果為何書?曰實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清代學者 張書紳
吳承恩撰寫的幽默小說《西遊記》,裡面寫到儒、釋、道三教,包含著深刻的內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統治意義的神話作品。吳承恩本善於滑稽,他講妖怪的喜怒哀樂都近於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歡看。——魯迅
《西遊記》其想像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說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極為鮮明,而且讀者面最寬,老少咸宜。此書的副作用極小,是一部鼓舞人積極斗爭、永不灰心、為達到目標而百折不撓的書。 ——北大教授 白化文
沒讀過《西遊記》,就像沒讀過托爾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一樣,這種人侈談小說理論,可謂大膽。 ——法國當代比較文學家 艾登堡
《西遊記》全書故事的描寫充滿幽默和風趣,給讀者以濃厚的興味。 ——《法國大網路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