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淮陰城遺址

淮陰城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1-21 04:14:47

1. 淮安文化、歷史、名勝古跡有哪些

淮安市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江蘇北部中心城市,市境西、北接宿遷市,東接連雲港,東接鹽城市,南接揚州市,西南連安徽省滁州市和江蘇省會南京。全市地處淮河兩岸,鄰江近海, 處於全國南北分界線上,區位優勢獨特。淮安在全國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更是長三角北部區域的交通樞紐。 原縣級淮安市(今稱淮安市楚州區)是國務院1986年12月8日批准公布的國家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境內有著名的「下草灣文化」和「青蓮崗文化」遺址, 歷史上曾是漕運樞紐、鹽運要沖,駐有漕運總督府,明清鼎盛時與蘇州、杭州、揚州並稱為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有「運河之都」之稱。 淮安人文薈萃,歷史上誕生過淮陰侯韓信、漢賦大家枚乘、巾幗英雄梁紅玉、《西游記》作者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老殘游記》作者劉鶚等。 淮安是一代偉人 淮安大地
[1]周恩來的故鄉,劉少奇、陳毅、黃克誠、李一氓等許多老一輩革命家也曾在淮安留下光輝的足跡。 淮安是物產富饒的淮河明珠。西有"日出斗金"的洪澤湖,東有盛產魚蝦鱉蟹的高郵湖、白馬湖。全境平原廣袤,土地肥沃,糧豐林茂,水域廣,盛產水產、蔬菜、林果、各類禽畜及優質糧油等農副土特產品,形成了蔬菜、畜禽、生豬、水產、林木等五大主導產業,是全國聞名的綠色農副產品產加銷基地。礦產資源豐富,地下蘊藏有岩鹽、芒硝、凹凸棒土、石油、天然氣等非金屬礦產,已經探明的岩鹽儲量1283億噸,居世界首位。 淮安是新興的工業城市。全市有各類工業企業近4萬家,其中包括淮陰卷煙廠等幾十戶大型企業集團和江蘇清印集團等上百戶重點企業,近年來外向型經濟發展迅猛,特別是台資集聚,台灣富士康集團淮 安科技城、明基達方電子、台玻、康師傅、旺旺、膳魔師等「大個頭」台資企業紛紛來淮投資,正在逐漸形成繼深圳、東莞、崑山之後的國內第四大台資高地。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特鋼、電子信息和化工新材料三大千億產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同時化工、機械、冶金、紡織、煙草等有一定基礎,豐富了整個工業體系。全市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技術不斷升級,生物工程、節能環保、新興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正在興起。淮安夜景(20張)淮安是迅速崛起的交通樞紐城市。境內公路、鐵路、水路四通八達,已經建成和即將建成的京滬、寧宿徐、淮鹽、宿淮、寧淮等五條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新長鐵路縱貫全境,已經開工建設的宿淮鐵路連接安徽皖北的能源基地,該鐵路作為西煤東運的重要能源出海戰略通道,對江蘇乃至長三角的能源保障具有重要意義;已建好的新長鐵路,蘇通長江大橋、將淮安與鹽城、泰州、南通、上海等沿海城市緊密連接起來,作為長三角經濟圈的一員,與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明顯加快; 正在建設的連鹽淮鐵路是一條區域間城際鐵路,將加強淮安、鹽城、連雲港這三個長三角北部城市之間的區域聯系,使淮安融入到沿海大開發中,為淮安的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更強的活力,建設中的寧淮城際鐵路、淮揚鎮鐵路、徐(淮)滬鐵路,將使淮安接軌省內的南京、揚州、鎮江、徐州等城市,同時又多了一條鐵路直達上海,加快了長三角同城化的進程;同時境內水運河道縱橫交錯,京杭大運河貫穿市境南北,輔以鹽河航道、淮河入海水道、入江水道等航道,使淮安的水運網路通江達海,實現了淮安由傳統的「運河經濟」向「海河經濟」的轉變。2010年9月26日通航的淮安漣水機場為蘇北航空客貨運輸樞紐;目前,淮安機場已開通至北京,上海浦東,上海虹橋,寧波,廈門,廣州,西安等地的航班。全市初步形成了一個以高等級公路為主骨架,公路、鐵路、航空並舉的立體化大交通網路,凸顯了淮安在長三角地區的交通樞紐地位。

2. 淮陰縣的歷史沿革

夏代,淮陰以淮河為界,分屬徐、揚二州之域。商周史籍稱為東夷、淮夷之地。
春秋末,屬吳。吳被滅後屬越。
周貞定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45年),楚國屢侵泗水流域,淮陰歸屬時越時楚,後來終屬楚。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滅楚,始設淮陰縣,屬泗水郡(一說屬東海郡,也稱郯郡),淮陰縣治所設在今楚州區。
西漢初,分出淮陰縣西南地域置富陵縣(今洪澤湖內和洪澤、盱眙的部分地區)。高祖六年 (公元前201年),封韓信為淮陰侯,淮陰為其封邑。十一年,韓信被殺,淮陰侯國取消,仍稱淮陰縣。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置臨淮郡,淮陰、富陵為其屬縣。
王莽篡漢,改淮陰為嘉信,並改臨淮郡為淮平郡。
東漢初並臨淮郡入東海郡,淮陰縣屬之,且撤富陵縣,其地入淮陰縣,永平十五年(72年)分臨淮郡故地立下邳國。建安十一年(206年),下邳國名廢除,仍為臨淮郡,淮陰屬之。
三國時屬魏,魏承漢制,沒有變更。
晉武帝初,仍屬臨淮郡。太康三年(282年),移廣陵郡治於淮陰,至晉元帝渡江,廣陵郡 移去,其間共三十四年。
東晉以征北、鎮北將軍,青兗二州刺史或徐州刺史鎮淮陰,淮陰遂為重鎮。永和八年(352 年),荀羨以北中郎將徐州刺史鎮守淮陰。他認為淮陰舊鎮「地形都要,水陸交通,易以觀 釁,沃野有開殖之利,方舟運漕」,卻「無地屯兵」,因而在秦漢故城(即甘羅城)之南一里 許,營造新的城池(後來的淮陰故城,今碼頭鎮附近),自此淮陰為南朝國防要地。
南朝劉宋泰始三年(467年)淮河之北被北朝佔領,劉宋於淮陰僑置兗州鎮,七年(471年), 改稱北兗州。蕭齊建元四年(482年),兗州鎮移去。永明七年(489年)復立東平郡於淮陰,領壽張、淮安二縣。
梁改為淮州,郡治淮陰故城,縣改稱懷恩。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以蕭弄璋為北兗州刺 史,州民發兵拒之,於是淮陰復稱北兗州。侯景派直閣將軍羊海幫助蕭弄璋,羊海帶著隊伍投降東魏。東魏踞淮陰,仍稱淮州郡懷恩縣。
陳太建五年(573年),吳明徹伐齊,十一月,淮陰城降陳。九年(577年初),沒於後周, 恢復縣名為壽張。再立東平郡,和蕭齊時一樣。
隋初,復為淮陰郡,不久廢淮陰郡為淮陰縣。大業初(605年),並淮陰於山陽縣(今楚州區)。
唐武德初年,恢復淮陰縣建置。武德七年(624年),淮陰第二次並入山陽縣;乾封二年(667年),淮陰又從山陽劃出恢復縣建置。
五代至北宋時,仍稱淮陰縣。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劃出淮陰縣西境置吳城縣,三年後又復歸淮陰縣。紹興五年(113 5年),廢縣為鎮;後一年復為縣。金皇統元年(1141年),宋奉表割地與金和,約以淮水中流為界,於是淮陰縣淮河以北的地方(吳城鎮、金城鎮)都割給了金人。金以吳城鎮(沿淮北岸一線)隸臨淮,金城鎮(淮河北岸北部地區)隸漣水。南宋也在嘉定七 年(1214年),將淮陰縣治所遷徙到八里庄(《光緒丙子清 河縣志》疑為韓信城)。其後十七年,金正大八年(1231年),南宋淮陰降金,改為鎮淮府,次年,即為南宋江淮安撫制置使趙善湘收復(淮陰自秦設縣至南宋,縣治均在淮河南岸—— 今碼頭鎮境內或附近)。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首次設置清河縣,屬清河軍。1274年,淮東制置使李庭芝遷縣城 於大清口(也稱泗口,約今袁集鄉桂塘村),同時(或前後),劃出原淮陰縣東境及其他地域,置新城縣。清河縣建立3年(遷縣城後僅2年),地入於元。
元初,清河、淮陰、新城三縣並置,撤銷清河軍,以縣屬淮安路錄事司。至元二十年(128 3年),並淮陰入山陽,淮陰於是四入山陽,而清河因為後成立而獨自存在。元泰定元年(1324年)黃河決口,大清口縣城被毀,縣尹耶律不花遷清河縣城於甘羅城,清河始得淮陰故地而 縣境及 於淮水之南。天歷元年(1328年)縣尹達魯花赤哈麻又因甘羅城地僻水惡,居民甚少,遷縣城於小清口之西北。離淮陰故城十里遠,開始沒有城牆,後來因戰事需要,築有東西北三面城 牆(南面臨河),邊長3.5公里(今碼頭舊縣)。
明初,清河縣城仍在小清口西北(今碼頭舊縣),嘉靖年間,大清口淤塞,黃河全經小清口 入淮,縣城水患深重。直到崇楨元年(1628年),因水患和戰亂並起,復遷治甘羅城。
清順治三年(1646年),清河縣治仍遷小清口西北(今碼頭舊縣),隸屬淮安府。康熙中, 縣城屢圮於水。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江蘇巡撫陳宏謀上疏請求移治,獲准後於次年遷至山陽的清江浦,而割山陽靠近清江浦十餘鄉並入清河,清江浦成為清河縣的新縣治,除南界棠 涇(今周橋)、青州澗 (今氵義河),仍屬山陽外,古淮陰之地全部歸清河縣所有。
民國初,廢淮安府,縣直屬江蘇省,民國三年(1914年),清河縣復稱淮陰縣(與河北省清 河縣同名之故)。仍設治於清江浦。並設淮揚鎮守使衙門、淮揚道伊衙門於此,淮陰為其屬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撤道,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設淮陰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於清江浦,淮陰縣為其管轄。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底,日軍入侵江南,江蘇省政府遷避於此。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 3月1日,日軍侵佔清江,江蘇省政府遷至淮東,淮陰縣政府在縣內農村活動至民國32年。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中國共產黨淮陰抗日民主政府在縣境北鄉花庄成立。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 月,抗日戰爭勝利。9月,新四軍解放淮陰城,取清江浦簡稱成立清江市,農村仍為淮陰縣。不久,蘇皖邊區政府成立,駐清江。淮陰縣為其所屬。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9月,國民黨軍隊佔領清江,其淮陰縣政府、淮陰專員公署均設於此;中國共產黨政府機關撤出清江市活動於北鄉農村。
1948年12月,人民解放軍解放淮陰城,淮陰城區與淮安城區合並為兩淮市,市府駐地清江浦。農村為淮陰縣。
1949年10月,官盪區劃入漣水縣。
1951年1月,縣城從淮陰縣劃出,單列為清江市,淮陰縣政府搬遷至王營鎮,因前進街太窄,在西馬路口西北角(現市人民醫院一院北宿舍區內)設署辦公(時為草屋)。
1952年,成立蔣壩區。
1958年8月,淮陰縣與清江市再次合並,成立淮陰市。
1964年10月,市縣再次分置為淮陰縣和清江市,但淮陰縣政府仍駐 清江博古路現「蘇皖邊區政府舊址」內。
1972年淮陰縣政府遷至王營鎮北京路73號。
1983年3月,江蘇省實行市管縣體制,撤銷淮陰地區專員公署,設立淮陰市,淮陰縣為其所屬。
2001年元月1日,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淮陰縣更名 為淮安市淮陰區,轄區不變。7月,淮陰區行政中心從北京路73號搬出分散辦公(區委區政府在人民銀行大樓內辦公,人大政協在勞動局、國土局大樓內辦公),並選址在工業園附近新建淮陰區行政中心。

3. 古代淮陰是指現在的哪個地方呀

2000年12月21日,國務院批准抄:(1)將地級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市人民政府駐清河區。(2)撤銷縣級淮安市,設立淮安市楚州區,以原縣級淮安市的行政區域為楚州區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淮城鎮。(3)撤銷淮陰縣,設立淮安市淮陰區,以原淮陰縣的行政區域為淮陰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王營鎮。(4)地級淮安市轄盱眙縣、漣水縣、金湖縣、洪澤縣、清河區、清浦區和新設立的楚州區、淮陰區。2001年2月10日,新的淮安市、楚州區和淮陰區正式掛牌成立
"淮陰"地名的主要使用情況:大秦時期,淮陰的地名已經出現(在現淮安地區是最早的),但其是作為三級(縣級)政區而存在的,隨後的西漢、東漢、三國、西晉、南北朝、唐朝、宋朝、中華民國其均是以三級(縣級)政區形式存在。(註:淮陰縣曾經在一些朝代做過短暫的二級政區治所,具體是:在三國及西晉前期做過"廣陵郡"之治所,在南北朝南梁、南北朝北魏、南北朝東魏做過"淮州"之治所,南北朝南陳做過"北兗州"之治所,南北朝北齊做過"楚州"之治所)。

4. 淮陰的歷史沿革

夏商周時期
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挖中國大運河最早開鑿河段——邗溝(即京杭運河的揚州至楚州段),溝通長江、淮河,由此與運河相伴相生。 故成為春秋戰國列強爭奪的重要地區,先後為吳、越、楚所有。
秦漢時期
秦統一六國後,推行郡縣制。市境始置縣邑有淮陰(今清河、清浦、淮陰、淮安四區的大部分)、盱眙(今盱眙縣城北)、東陽(今盱眙縣馬壩)。在秦末農民大起義中,淮安人民蜂起響應。著名軍事家韓信即於此時仗劍從戎,立下赫赫戰功。西漢年間,市境內又增置淮浦(今漣水縣西)、射陽(今淮安市東南)、富陵(今洪澤湖中)等縣。秦漢時期,境內農業生產條件特別是灌溉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東漢末年廣陵太守陳登築高家堰(今洪澤湖大堤)30里,遏淮河洪水,保護農田,並修破釜塘灌溉農田。鐵制農具和牛耕也得到推廣,故雖迭經戰亂農業生產仍有較大的發展。同時交通運輸也有改善。秦始皇修築的馳道自境內穿過,陳登則築邗溝西道,使江淮交通更便捷。由此,承平之年,境內手工業和商業比較繁榮,文化也發展到較高水平,漢代興起家學和私學,並涌現出一批文學大家,如漢賦大家枚乘、枚皋父子,「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
隋唐五代時期
境內長期處於安定的環境,其間大運河的開鑿和淮北鹽場的建灘對市境的繁榮產生了巨大的作用。隋大業年間,自洛陽至揚州的漕運(供給皇糧的水上運輸)要道——大運河鑿成,境內則成為漕運重要孔道。自隋至清末,朝廷一直在淮安設置官署,委派大員掌管、督辦漕運。唐初,漣水成為全國四大鹽場之一。為運銷淮鹽,垂拱年間開運鹽河,淮安的鹽運又興。楚州、泗州(今盱眙縣城對岸)成為運河沿線的兩座名城,其中楚州被白居易譽為「淮水東南第一州」,也素有「襟吳帶楚客多游,壯麗東南第一州」之稱。
魏晉南北朝時期
市境長期處於戰爭和對峙的前沿。長年戰亂帶來的是「江淮之間,赤地千里」的凄慘景象,經濟和文化遭到嚴重破壞。值得一提的是,南齊永明七年(489年),割直瀆、破釜以東,淮陰鎮下流雜100戶置淮安縣,「淮安」之名始見。
宋元時期
北宋年間,境內較為太平,漕運、鹽運得到進一步發展。政府鼓勵墾殖,修復和增建灌溉設施,引進推廣「占城稻」。「黃柑紫蟹見江海,紅稻白魚飽兒女」,正是這一時期的生動寫照。南宋和金、元對峙時期,市境再度成為前線,遭受兵火的長期荼毒。經歷長期戰亂,市境一片凄涼。而由黃河奪淮帶來的頻繁水災,又使市境雪上加霜,益加蕭條。宋元時期,境內文化在太平之年有所發展,府、州、縣學普遍建立,受教育者增多。文化名人也頗多,如著名詩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主修《奉元歷》的著名盲人天文歷算家衛朴,開明清寫意畫先河的著名畫家龔開,《畫鑒》作者、著名書畫鑒賞家和理論家湯卮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盱眙第一山的宋元題刻,其中不乏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趙孟頫等大家的珍品。
明清時期
境內置淮安府,府治於山陽縣。明永樂年間,淮安漕運又興,境西北清江浦也隨之開始興起。明中葉以後,黃河全流奪淮,境內水患愈演愈烈,農業衰落,魚米之鄉的盛景不再。明清兩朝都委派大員駐淮治河。淮安扼漕運、鹽運、河工、榷關、郵驛之機杼,進入鼎盛時期,與揚州、蘇州、杭州並稱運河線上的「四大都市」。淮安城市的繁華,帶來了人文薈萃的局面。明清兩朝僅山陽一縣就有進士200餘人,河下鎮還出了狀元、榜眼、探花,留下「河下三鼎甲」的佳話。這里還產生了《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著名經學大師閻若璩,「揚州八怪」之一的花鳥畫家邊壽民,中醫四大經典之一《溫病條辨》的作者吳鞠通等一批名人。
民國時期
淮安府撤銷,府治山陽縣更名為淮安縣,清河縣更名為淮陰縣(今淮陰區),市境大部始屬淮揚道,後屬淮陰行政督察區。境內漕、鹽、河、榷之利皆失,進一步衰微。而長年戰亂又給剛剛興起的近代交通運輸業和工礦業以沉重打擊。
淮安是革命老區, 中國共產黨組織於1927年成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境內成為重要的根據地和解放區,中共中央華中局、中共中央華中分局、新四軍軍部 、華中軍區、蘇皖邊區政府等 都曾駐節境內,劉少奇、陳毅、黃克誠、彭雪楓、鄧子恢、羅炳輝、李一氓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人民軍隊高級將領都曾在此戰斗過。在抗日戰爭時期,發生過劉老莊八十二烈士英勇殉國的壯烈事跡。 淮安人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了巨大功勛。
1948年12月,市境全部解放。
新中國成立後
建國以來,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來,淮安人民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把「一窮二白」的淮安建設成為長三角地區新興的交通樞紐城市、江蘇省新型的工業城市、全國重要的農副產品產加銷基地,江淮平原的重要商埠。
1949年,成立淮陰專區。
1952年,淮安縣(今淮安區)從鹽城專區劃歸淮陰專區。
1970年,淮陰專區改稱淮陰地區,專署駐清江市。
1971年,原六合地區所屬盱眙、金湖2縣劃入淮陰地區,轄1市12縣。今市境始全屬淮陰地區。
1983年,清江市更名為淮陰市,改由省直轄,撤銷淮陰地區。市區設清河區、清浦區2個區,將灌南縣、沭陽縣、宿遷縣、泗陽縣、泗洪縣、淮陰縣、淮安縣、漣水縣、洪澤縣、盱眙縣、金湖縣11個縣劃歸淮陰市領導,將灌雲縣劃歸連雲港市領導。淮陰市轄2區11縣。
1987年,轄縣淮安縣、宿遷縣改為縣級市。
1996年8月,沭陽縣、宿遷縣、泗陽縣、泗洪縣4縣從淮陰市析出,成立地級宿遷市,同時灌南縣劃入連雲港市。
2001年,江蘇省政府實施「三淮一體」戰略,原地級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原縣級淮安市更名為淮安市楚州區,原江蘇省淮陰縣更名為淮安市淮陰區。
2012年,淮安市楚州區更名為淮安區。
至此今天的淮安市下轄清河區、清浦區、淮陰區、淮安區4區和漣水縣、洪澤縣、盱眙縣、金湖縣4縣。

5. 哪位有淮陰城牆的圖片啊

拆歸拆,但是鐵打的淮城美譽度是有的,歷史不容篡改。這在歷代淮安方誌裡面均有詳細論版述。當年清河(權清河有,南清河與北清河之分。)狀元丁士美,就是因為清河沒有城池,時常遭受倭寇侵擾,於是決定舉家遷往淮安郡城(淮城)中長街的嗎?(此街,現在就是楚州南門大街)。丁士美的墓葬在老淮安(楚州)淮城東門外之三里塘。翁仲、石人、石馬還都保存完好。丁士美的有一位孫女嫁在老淮安河下古鎮閻家。;woxiangxiang

6. 淮安的名勝古跡

1、清口樞紐

清口樞紐,位於中國運河之都——江蘇省淮安市境內,是一個水利工程遺產區。在其49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分布著53處各種類型的文化遺產。

清口樞紐歷史上是黃河、淮河、中國大運河三條河流的交匯之處,也是中國大運河上最具科技含量的樞紐工程之一。2014年,中國大運河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清口樞紐作為一項重要的遺產區被列入名錄。

2、周恩來故里景區

周恩來故里旅遊景區包括周恩來紀念館、周恩來故居、駙馬巷、河下古鎮,總佔地3.15平方公里。區域內擁有水域風光、生物景觀、遺址遺跡等6大主類、18亞類、83種基本類型資源,旅遊資源單體總數100多處。除了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周恩來故里的歷史、人文內涵厚重。

5、吳承恩故居

吳承恩故居,是明代傑出的文學家、世界文化名人、《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的故居,坐落在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河下古鎮的打銅巷12號,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球首部立體電視劇《吳承恩與西遊記》的拍攝基地。

由故居本體、吳承恩生平陳列廳、玄奘紀念堂、美猴王世家藝術館、六小齡童工作室五個部分共同組成,目前是國內唯一綜合展示西遊記文化和紀念吳承恩的場所,館內佔地1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為明代風格的古典園林建築群。

7. 請問一下淮安有什麼名勝古跡和旅遊景點

  • 周恩來紀念館第1名

  • 淮安市淮安區永懷路2號

  • AAAAA級景區

  • 淮安府署第2名

  • 淮安市淮安區東門大街38號淮安府署

  • AAAA級景區

  • 周恩來故居第3名

  • 淮安市淮安區駙馬巷7號

  • AAAAA級景區

  • 河下古鎮第4名

  • 淮安市淮安區淮城鎮河下估衣街125號

  • AAAAA級景區

  • 吳承恩故居第5名

  • 淮安市淮安區楚州河下鎮打銅巷

  • AAAA級景區

8. 我的兄弟叫順溜中的淮陰城是指現在的淮安嗎

是的,片中的六分區就是現在的淮安軍分區,這部片子全程都是在盱眙拍攝的,因為新四軍總部就在盱眙嘛~

9. 《順溜》劇中的淮陰城現在是哪和韓信的淮陰侯管轄的區域是一個么

順溜裡面的淮陰城指的是現在的淮安
與西漢韓信管轄的淮陰不是同一個地
淮陰侯管轄的區域是現在的西安附近

10. 淮陰,淮陽兩個歷史古城,分別在哪個省

淮陰:
淮安市位於「日出斗金」的洪澤湖東畔,古老的京杭大運河和年輕的京滬高速公路在這里交匯,璀璨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在這里共輝。市境跨古淮河兩岸,相傳大禹曾至境內治水,「使淮水永安」,市名即淮水安瀾之意。正象那悠悠的淮水,淮安的歷史源遠流長。

http://ke..com/view/195862.htm

淮陽:
位於河南省東部,屬周口市。清雍正十二年置淮寧縣,1913年改淮寧縣為淮陽縣。面積1469平方千米,人口132.88萬。本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3°C,年降水量741.2毫米,無霜期216天。區內主要有紡織、食品、機械製造等行業。主要土特產有黃花菜、槐山羊、陳州驢等。旅遊景點有大汶口文化遺址、太昊陵建築群、龍湖、龍山文化遺址等。

http://ke..com/view/143581.html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