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山古城遺址
1. 中國的古代遺址都有哪些分布在什麼地方
中國古代遺址非常多,數量巨大而分散,因此只列舉10個最著名的作為代表。
北京故宮。明清兩代皇朝的故居,已有1000年以上歷史。
西安秦始皇陵。中國第一代皇帝秦始皇的陵墓,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圓明園遺址。位於北京市,原為清朝皇家園林,八國聯軍侵華時被焚毀。
西漢南越王陵。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西漢南越國第二代國王趙昧之墓,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西夏王陵。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國少數民族政權「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墓,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布達拉宮。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中國少數民族吐蕃人所建造的宮殿,距今已超過1000年歷史,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高句麗皇城及貴族墓葬。位於吉林省集安市,北方游牧民族高句麗所建立的政權,至今已有500年歷史。
馬王堆。位於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出土的漢代女屍歷經2000餘年,屍身不腐,被譽為「考古界的奇跡」。(馬王堆並非干屍)
湖南大學。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湖南大學前身為嶽麓書院,建於公元976年,是中國惟一具有1000年歷史的學府。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始建於公元493年,集合歷代皇朝的佛像和書法摹本,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2. 城頭山古文化遺址的發掘歷史
1979年7月,在全省文物普查中,發現城頭山遺址。
1991年10月,對城址進行第一次實測,解剖了西南城牆,將築城時間定為屈家嶺文化中期。
1992年11月,在東城牆內揭露了從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的一批房基址,清理了數十座大溪文化的屈肢葬墓和瓮棺葬墓。
1993年11月,發現了壓在較晚城牆外坡下的大溪文化時期的環壕。
1994年11月,在城的西北部發現了從大溪文化晚期至屈家嶺文化晚期的墓葬區。在城的中心偏西揭露了一處包括多座陶窯、多餘取土坑道和眾多貯水坑、和泥坑以及工棚的大溪文化制陶作坊區。在南城牆下壓的大溪文化環壕開挖段落中,發現了炭化稻穀、數十種植物籽實,竹和蘆葦編織物以及木質船漿、船艄等。
1996年,初現了四次築城的地層關系,並小面積露出了壓在早期城牆之下的古稻田。
1997年,大面積揭露古稻田,同時將西南城牆探溝展寬並向東西伸展,取得了四次築城完整、准確的剖面。
1998年11月,揭露祭壇,在東城門內發現建城之前湯家崗文化時期的聚落遺存。
1999年11月,發現了大溪文化一期早段(建城前)的稻田遺跡。
2000年11月,對城的西北部位發現大溪文化時期所築一、二期城牆的環壕。
2001年,發現大型廳堂或宗廟式建築,近百個祭祀坑。
3. 城頭山城址距今多少年
城頭山古城址
佔地18.7公頃(280.5畝)。是中國南方史前
大溪文化
至
石家河文化
時期的遺址,距今6500年至7000年。
4. 城頭山古文化遺址的遺址價值
城頭山城址的發抄現,表明長江流域也是中華文明的搖籃,對研究人類文明的起源、早期城池的起源以及階級、國家的產生具有意義,並改寫了中國的史前史。
在城頭山古城未確證之前,中國已知最早的一座城為仰韶文化晚期築造的河南鄭州西山古城,距今約5300年。而城頭山遺址始建於6000年前,從規模、從功能、從工程規劃施工來看,已經屬於「城」的范疇,曾為統領一方的政治中心,考古學家蘇秉琦認定為「古國」。
在城頭山遺址發掘出有三丘古稻田,稻田西邊的原生土上,有人工開鑿的水塘、水溝等初步配套的灌溉設施,距今6000-6600年,這是現存灌溉設施完備的世界最早的水稻田。城頭山古水稻田的發現,代表了長江流域新石器時代古文明的發展高度,對研究長江流域文明因素的形成、世界稻作農業的興起和發展等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並駁斥了「中國水稻是由南亞傳來的」這一傳統觀點。
5. 考古學把哪兩個古城遺址看成是商代的開始
由於大量考古文物資料的面世及甲骨文字的整理和研究,滳河流域是先商文化的發祥地已成為史學界諸多專家學者的共識。滳水在卜辭中屢見,「王其侑於滳,在有石燎有雨」、「王其尋舟於滳,亡災」、「 涉滳,至磬,射左豕,擒?」、「求年於滳,求禾於滳」,可見滳河在商代是一條重要河流。「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禮記·表記》)殷墟卜辭曾多次記載殷人祭祀滳水。我國史界曾有學者對滳水這樣比黃河小得多的河流被神化感到大惑不解。余方平先生在《殷人神化滳洹二水之原因淺析》一文中指出,其實,將卜辭記載與考古學、歷史學、文獻學、音韻學等研究成果結合起來分析,可以看出:滳水流域曾是商族的起源地,是商文化的「老家」。殷人自然要奉為神靈,世代祭祀,以示永誌不忘祖先發祥之地,同時亦祈求滳之神靈永遠福佑殷人及其後嗣。商之名當源於滳水,既為昭明居地之名,又演變為商族的族名。(原載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5期)曾經有人稱商是一個航海的民族。早在商湯滅夏以前,商便已是一個興起於渤海西岸的強大諸侯國。那時商的活動區域集中在商河流域,所以商的名稱也就出自於商河的商字。而當時這條賦予了商名字的商河,是一條直接流入大海的河流。所以從很早以前開始,商的買賣人就已經順流而下,把生意做到了海上。(據CCTV《走近科學》2008第10期) 《水經》、《水經注》、《水經註疏》都對商河有詳細記述:(河)又東北,過楊虛縣東,商河出焉。商河首受河水,亦漯水及澤水所潭也。淵而不流,世謂之清水。自此雖沙漲填塞,厥跡尚存。歷澤而北,俗謂之落里坈,逕張公城西,又北,重源潛發,亦曰小漳河,商、漳聲相近,故字與讀移耳。《元和志》所記漢鴻嘉四年,河水泛溢,河堤都尉許商鑿此河通海,故以商為名。守敬按:「《漢書
6. 為什麼說古城山是個美麗的地方
古城山遺址位於福州市新店蓮花峰下,東臨斗頂水庫,西瀕八一水庫,山下有古城遺址。1988年1月9日,市、區文物普查隊在南坡發現一件雙耳格紋硬陶罐,為漢代遺物。
《古城山色沐朝曦》採用一塊多彩的壽山芙蓉石來雕刻,其一面用大視覺來展現朝曦中的紫金山,朦朧的山色閃熠著金色光芒;另一面則突現南京最具特色的閱江樓,陽光下更現金碧輝煌。作品虛實相間,開合有度,把「古城山色沐朝曦」的景觀表現得很具美學思想。
7. 中國又一古城遺址申遺成功,是不是世界遺產大多都是古城或者古城遺址
並不是這樣,申遺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其歷史位置,歷史意義與歷史影響,並不是只有古城才能夠申遺成功!
8. 澧縣城頭山遺址的介紹
澧縣城頭山位於澧縣車溪鄉南嶽村城頭山而得名,城址始建於年代屬於屈家嶺文化早期至大溪文化晚期,距今5000年前,是目前我國發現的一座最早的古城遺址。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於1996年12月至1997年在澧縣車溪鄉城頭山發掘出一座古城址,清理出一批骨耜、骨鑽、骨鑿、木刀以及陶器、玉器等遺物。通過對西南城牆的解剖,確認古城曾四次修築,其中第一期城牆建於大溪文化時期,距今6000餘年,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時代最早的古城址之一。在東城牆下發掘時,還揭露出一片100多平方米、距今6500年前的湯家崗文化水稻田,田埂、水溝清晰可辨,還發現有大量炭化稻穀、稻葉、稻莖等。這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水稻田,對研究水稻栽培史具有重要意義。
9. 城頭山古文化遺址的介紹
城頭山古文化遺址,位於湖南省常德市澧縣,是中國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專文化時期的遺址,也是迄今中屬國唯一發現時代最早、文物最豐富、保護最完整的古城遺址,被譽為「中國最早的城市」。121979年湖南省文物普查時,澧縣考古工作者首次發現城頭山遺址。1991年至2011年,由湖南省考古所主持,澧縣進行了13次考古發掘,發掘面積近9000平方米,先後出土有古城遺址、氏族墓葬、大型祭壇、灌溉設施完備的水稻田等大批珍貴文物。城頭山古文化遺址代表了長江流域新石器時代古文明的發展高度,對研究人類文明的起源、早期城池的建立以及階級、國家的產生具有重要意義。1996年,城頭山古文化遺址被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鐫刻到「中華世紀壇」的青銅甬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