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人物武器
㈠ 西游記中人物的武器
金箍棒(孫)
九齒釘耙(豬)
月牙鏟(沙)
錫杖(唐)
劍(馬)
㈡ 《西遊記》中一些人物的武器或法寶和性格特點(重金懸賞)
孫悟空有金箍棒,機智勇敢,嫉惡如仇,愛憎分明;沙和尚有叉子,任勞任怨;豬八戒有耙子,好吃懶做,好色。
㈢ 西遊記人物武器特點
孫悟空:如意金箍棒(定海神針鐵)
豬八戒:九齒釘耙
沙僧:降妖寶杖(原著,電視劇里的兵器名喚八寶月牙鏟)
㈣ 西遊記里人物助兵器名稱
孫悟空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針,又喚如意金箍棒。 豬八戒的兵器是九齒釘鈀。 沙僧的兵器是降妖寶杖。 白龍馬的兵器是銀槍。 其他妖怪的兵器也沒什麼好說的,畢竟它們不是西遊記里的重要人物
㈤ 西遊記中的人物各用什麼兵器
孫悟空使用如意金箍棒,豬八戒使用五齒釘耙。沙僧使用降妖寶杖。唐僧沒有兵器,只有法器,是九環錫杖。
㈥ 西遊記中主人公用的武器叫什麼
孫悟空使用的兵器是如意金箍棒
豬八戒使用的兵器是九齒釘鈀
沙僧使用的兵器是一柄降妖杖
㈦ 《西遊記》中重要人物各使什麼兵器
二郎神:三尖兩刃刀
紅孩兒:火靈槍
大鵬金翅:方天畫戟
哪吒三太子:內混天綾、乾坤圈、火容尖槍
金角銀角大王:紫金紅葫蘆、玉靜瓶
孫悟空:金箍棒(定海神針)
豬八戒:九齒釘耙
沙和尚:降魔杵
鐵扇公主:芭蕉扇
太上老君:金剛圈
狐狸精:捆仙索
托塔天王:七巧玲瓏塔
巨靈神:大錘
豬八戒:九齒釘耙
沙僧:降魔杵
哪吒:火尖槍
乾坤圈
混天綾
烽火輪
遮天幡
二郎神:三尖兩刃槍
觀音:養脂玉凈瓶
花籃
蓮花寶座
托塔天王:玲瓏寶塔
巨靈神:紫金巨錘
東方持國天王,名多羅吒:琵琶
南方增長天王,名毗琉璃:寶劍
西方廣目天王,名毗留博叉:手中纏繞一龍
北方多聞天王,
名毗沙門:右手持寶幡、左手握銀鼠
玉扇公主:芭蕉扇
金毛吼:紫金玲
黃眉老怪:乾坤袋
鎮元大仙:混元一氣袖
金銀角:紫金葫蘆
養脂玉凈瓶
老狐妖:幌金繩
青牛:乾坤圈
靈吉:定風珠
…………
其中最厲害的應該是如來的蓮花台。
㈧ <西遊記>里的各種武器
孫悟空:金箍棒
豬八戒:九齒釘耙
沙僧:降魔杵
哪吒:火尖槍 乾坤圈 混天綾 烽火輪 遮天幡
二郎神:三尖兩刃槍
觀音:養脂玉凈瓶 花籃 蓮花寶座
托塔天王:玲瓏寶塔
巨靈神:紫金巨錘
東方持國天王:琵琶
南方增長天王:寶劍
西方廣目天王:手中纏繞一龍
北方多聞天王:右手持寶幡、左手握銀鼠
玉扇公主:芭蕉扇
金毛吼:紫金玲
黃眉老怪:乾坤袋
鎮元大仙:混元一氣瓶
金銀角:紫金葫蘆 養脂玉凈瓶
老狐妖:幌金繩
青牛:乾坤圈
靈吉:定風珠
最強武器排名:
NO1:金鋼琢,又名金鋼套。
形狀:像連珠鐲頭樣的亮灼灼、白森森的一個圈子。
持有者:太上道祖李老君。
來歷:李老君用焜鋼加以還丹點就而煉成。
功能:一身靈氣,善能變化,水火不侵,能套諸物.。
總結:金鋼琢集套物、避水、避火、擊打、通靈、變化六大功能而穩居西遊兵器譜排名第一。
NO2:如意金箍棒,又稱天河鎮底神珍鐵、靈陽棒。
持有者:斗佛孫悟空。
形狀:兩頭有金箍,中間為烏鐵,上面刻有星斗花紋,龍紋鳳蒃的鐵棒。
功能:可隨主人心意或大小、或長短、或粗細;通靈;能變化成別的器械。
來歷:老君用九轉鑌鐵所煉。
總結:如意金箍棒能如意變化大小,能變成適用的器械,有靈氣,成為了齊天大聖孫悟空最得力的兵器,亦是悟空六大護身之寶重要的一員,因此而位列西遊兵器譜第二。
NO3:後天袋子,俗稱人種袋。
形狀:舊白布褡包。
持有者:彌勒佛祖。
來歷:不詳。
功能:能裝諸物,吸人神氣。
總結:黃眉童兒用後天袋子迫使悟空兩次流淚,幾乎把悟空逼入絕境,此寶厲害之處不在金鋼琢之下,況被裝進袋子的眾聖都似乎靈氣受損,當列為西遊兵器譜第三。
NO4:金鐃。
形狀:形象點說是兩個金草帽扣在一起,或者像UFO。
持有者:彌勒佛祖。
來歷:不詳。
功能:能把人裝里,吸化為膿血、
總結:說實話每次看到悟空大戰黃眉童子這一回書時,心中總有一種異樣的感覺,覺得挺恐怖的,金饒的出現如迅雷不及掩耳,想像悟空在金鐃中伸手不見五指,又煩躁不安而緊張的流汗...金饒以能如意大小和很強悍的威力,居於西遊兵器譜第四。
NO5:金鋼琢。
疑為青玉缽,古雲:釋尊所用之缽為「佛缽,青玉也,受三斗許。」石缽,則僅限佛可使用。
形狀:類似飯碗,稍扁、底平、口收。
持有者:如來佛祖。
來歷:相傳佛陀成道後,四天王各奉一石缽,佛受之將四缽合為一缽。佛曾收毒龍,放入缽內。
功能:能收魔怪,迫其現形。
總結:如來佛祖拋出金缽盂,瞬間降服假悟空,迫其現形,威力亦大,因此金缽盂居於西遊兵器譜第五。
拓展資料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
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
鴉片戰爭以後,大量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被譯為西文,《西遊記》漸漸傳入歐美,被譯為英、法、德、意、西、手語、世(世界語)、斯(斯瓦西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中外學者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