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如何寫游記散文

如何寫游記散文

發布時間: 2021-01-21 17:23:29

1. 游記與寫景散文的區別

游記是描寫旅行見聞的一種散文形式。游記的取材范圍極廣,可以描繪名山專大川的秀麗瑰奇,屬可以記錄風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記下一國的重大事件,並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寫景狀物散文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散文。這類文章多是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抓住景物的特徵,按照空間的變換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觀察的變化作為全文的脈絡。生動的景物描繪,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氣氛,而且可以烘託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現主題

區別
1,寫作游記時,一定要具備「游」的記錄,沒有「游」,也就不會有「游記。而寫景狀物散文可有可無,

2,游記可以記錄風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記下一國的重大事件,而寫景狀物散文不能。

2. 游記(散文)怎麼寫

到「形散而神不散」,明確並把握中心,用心去感受體會。散文中,「我」居重要地位,並非必須以第一人稱去描寫,而是要突出「自我」,張揚個性,表達出自己真實情感或者意見及主張。散文也是一種虛實結合,因實出虛的藝術,要以客觀外物鋪開心靈之路。總之,處處有情,有性靈之美。 一)精於立意 「凡文以意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於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獲得它,必須依靠我們對生活的深入觀察、感受、理解。因此,散文立意只要從生活實際出 發,憑著鮮明的感受,鋒銳的觀察能力,同人民同時代共同跳動的脈博,深厚的感情,豐富 的想像,深沉的思索,就會感到我們生活中洋溢著的詩意。這詩意,就是使我們心靈受到觸 動的東西,使我們眼睛豁然開朗的東西,思想突然升華的東西,感情更為純潔的東西,它就 詩的靈感。我們要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趕緊捕捉住它。因為這裡面有心靈的顫動,思想的 閃光。劉白羽說:「哪怕是微弱的閃耀也比沒有閃耀要好,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這才是文 學。」 譬如,一個作家去看茶花,品種繁多,美不勝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 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勞動創造的。是誰白天黑夜、積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澆著花,象 撫育自己兒女一樣撫育著花秧,終於培養出這樣絕色的好花?應該感謝那為我們美化生活的 人。」這就是思想的閃耀,作家十分寶貴它,就及時把這個意思記下來。後來,他聽一位花 匠介紹一種茶花說:「這叫童子面,花期遲,剛打開骨朵,開起來顏色深紅,倒是最好看的。」 並沒有引起思索,但他是記住這種茶花的名稱的。過了一會,恰巧一群小孩也來看茶花,這 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見孩子們一個個仰著鮮紅的小臉,甜蜜蜜地笑著,唧唧喳喳叫個 不休,心靈猛然一顫,不禁脫口說出:「童子麵茶花開了。」而花匠聽了這話省悟後說:「真 的呢,再沒有比這種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這話使得一個念頭突然跳出他的腦海,他說:「我得到一幅畫的構思。如果用最濃最艷的朱紅畫一大朵含露乍開的童子麵茶花,豈不正可 以象徵著祖國的面貌?」於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寫成一篇文情並茂的散文 《茶花賦》。這個作家就楊朔。而讀者、評論者通過閱讀就可以悟出作家寫此文的立意:歌 頌如花的祖國,歌頌美化祖國的勞動人民。 (二)善於構思 構思是寫作者對生活素材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加工、提煉 的過程。寫作者要在構思中為散文的思想內容尋找盡量完美的藝術形式,使思想性與藝術性 達到和諧的統一。因此,構思要解決立意、選材、創造意境、確定體裁、基本手法、布局謀 篇等問題。這里著重講講確定體裁、尋找線索、創造意境三個問題。 第一、確定體裁。散文的體裁靈活多樣。我們有了一個好的意思(思想),並且選取了 表現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麼就要考慮:是寫成書信體,還是寫成日記體?是寫成隨 筆,還是寫成偶感?是寫成游記,還是寫成回憶錄?是寫成序或跋,還是寫成讀後感?確定 具體體裁的原則是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譬如到蘇州旅遊之後,你感到要向父母 報告一下自己的游蹤和觀感,你就可以寫成書信;你在遊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動的人或事, 你就可以寫隨筆、漫錄;你在遊玩虎丘、獅子林、寒山寺、西園、留園等地之後,覺得寒山 寺的鍾特別吸引人,並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寫成如《社稷壇抒情》那樣詩意濃郁的抒情 文;你如果是舊地重遊,吃到蘇州某種土特產而憶起往事,則可以偏重於回憶,寫成《小米 的回憶》那樣的回憶式的散文……總之,要根據立意內容來確定表現形式--具體的體裁。 一是感情線索。我們的感情在生活中發生變化,如由厭惡到喜愛,或從喜歡到厭惡,就 可以用這條感情的線索把一些似乎沒有關聯的材料聯結起來。如楊朔寫《荔枝蜜》就是利用 感情線索,才把兒時記憶、從化療養、荔枝樹林、蘇軾詩詞、喜嘗蜂蜜、參觀蜂場、贊揚蜜 蜂、農民勞動和夜晚夢蜂等事串連起來的。 二是事物線索。如曹靖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發揚延安時期「小米加步 槍」的艱苦奮斗精神,就搜羅記憶中有關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發生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不同情況下的事件組合在一起。許多托物詠志的散文也是以物為線索的,如茅盾的《白楊禮贊》。 三是人物線索。如寫某一個人物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活動,可以用這個人物作為線 索串連起來,也可以用另一個人物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物、不同內容的事物串連 起來。這個人物還可以是寫作者本人——「我」。 四是思緒線索。如面對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鶩趨八極,心游萬仞」,「觀古今於 須臾,撫四海於一瞬」,「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就能通過聯想與想像,把有關的 材料組織在一起,表達原定的主題思想。如秦牧的《土地》、楊朔的《海市》、賈平凹的《丑石》等。 五是景物線索。「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通過景物描寫,在寫景中融進寫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天山景物記》、《西湖即景》。 六是行動線索。如游記以遊程行蹤為線索。劉白羽寫《長江三日》就以遊程為主線來寫, 當然,全文還有一條哲理性的思緒線索:「戰斗——航進——穿過黑夜走向黎明」。 「文無定法」,散文的線索很多,以上六種線索是較為人們常用的。 第三、創設意境。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融,是意和境的統一,是作者浸透了時代精 神的主觀感情、意志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統一。意是靈魂,境是血肉。意高則境深,意 低則境淺。散文的這種意境應是詩的意境,即所謂「詩情畫意」。它是可以捉摸的,可以感 受的,是物質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動人心弦的,震顫魂魄的,是精神的,性靈的。如朱自 清寫《荷塘月色》,全篇著力於「淡淡的情趣』,順著沿路走來、佇立凝想的線索,通過描繪 使小路、荷塘、花姿、月色、樹影、霧氣、燈光……色彩斑爛,可見可感,而葉香、蛙鳴、 蟬聲,又可味可聞。更加上心情的抒寫,巧妙的譬喻,創造出一種淡雅、閑靜、情景交融的 意境。這種優美的意境,正是散文寫作者要努力追求、刻意創造的。 構思方法可以向前人借鑒,更需自己創新。過去就有一個青年作者發明出一種「散文快 速構思法」,為《青春》、《採石》等刊物的編輯所重視。 (三)巧於布局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布局有方便的地方,但要布局得好,卻因篇幅短小而有其難處。這 猶如一座大山上有小堆的亂石,常常無損大山的壯觀。但是一個小園中有一堆亂石,就很容 易破壞園林之美。因此,散文的布局--結構十分重要。參觀蘇州園林,從它精巧的建築布 局上,我們可以得到啟示,可以借鑒它的園林建築布局來考慮散文的布局。葉聖陶在《蘇州 園林》中寫道,蘇州園林建築的設計者和匠師們「講究亭台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 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 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作為散文的寫作來說,也要這樣講究材料的布局、配合、映襯、層次。蘇州園林不講究對稱,但散文布局有時則需講究對稱,或對比。葉聖陶又說:「蘇 州園林在每一個角度都注意圖畫美。」那麼,散文的整體布局要講究藝術性,它的局部的布 局不是同樣要講究藝術性嗎? 至於布局的具體方法是很多的,前面講的線索問題也與布局有關。這里可以著重提一下 的是:不少散文的布局都要巧設文眼,開頭往往似談家常,結尾則加以深化,畫龍點睛, 「卒章顯其志」,並且首尾呼應,通體一貫,有機結合。初學散文寫作,不妨學習這種布局 的方法。 (四)明於斷續 。散文要「散」得起來,除了選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敘寫上要注意斷續的技巧。明於 斷續,才能使散文的行文上揮灑自如。賈平凹說:「記住:越是你知道多的地方,越要不寫 或者寫得很少;空白,這正是你要寫的地方呢。」他認為,「講究了『空白』處理,一是散文 可以散起來,斷續之,續斷之,文能『飛起』,神妙便顯也。二是散文可以含蓄起來,古人 也講過:意在筆先,故得舉止閑暇,看似胡亂說,骨子裡卻有分數。」我們要多閱讀古人優秀的散文作品,學習他人的斷續技巧,在寫作實踐中多次運用之後就必然 熟能生巧。……相信自己,祝你成功~~

3. 如何閱讀鑒賞游記類散文

閱讀和鑒賞游記散文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准確辨明體裁
從內容上看,游記散文有四個要素——時間、游蹤、風貌、游感;從題目上看,有些游記散文的文題常帶有明顯的游記特徵:(1)有明顯的詞語標志,如常冠以「游」「漫遊」「記」「游記」「雜記」「小記」「漫記」「散記」「游錄」「行」等詞語;(2)以客體為題,如《北固亭》《鏡泊湖》等文章的文題;(3)以嵌入客體方位的短語為題,如《峨眉山下》《在草原上》等文章的文題;(4)以客體的某一特色為題,如《滄海日出》《嶗山降雪》等文章的文題;(5)以游歷的中心事件為題,如《雨中登泰山》《重陽節游靈隱》等文章的文題。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游記散文和抒情散文存在交叉關系,如作者在記游過程中常常通過寫景狀物表達自己的情感。但是,大部分因景抒情的散文,景常常只是一個引發感情的觸發點,而游記則不論抒情色彩如何濃郁,總要摹山擬水,總要描述自然景觀和與之相聯系的人文景觀。
二、理清遊人行蹤
閱讀游記散文,要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找出作者的行蹤,揣摩作者的寫作思路,並提煉出寫作提綱。理清游蹤是理清游記散文結構的一把鑰匙,做到這一點,游記散文的結構就會一目瞭然。
以作者的游蹤為線索組成縱式結構是游記散文最為普遍的結構形式。閱讀鑒賞此類游記散文時,首先要明確哪些段落是總覽全貌、哪些段落是分項描寫、文章依次寫了哪些景物,每一景物各有什麼特點;其次要把握作者的立足點和觀察點,明確作者是怎樣移步換景的,即作者是怎樣把參觀到的全貌呈現於讀者面前的,方法是找出表明作者游蹤的詞語。
以導游引路為線索組成橫式結構也是游記散文的一種主要結構形式。這種結構的游記散文,作者常常是以導游的口氣,重點突出、分門別類地介紹游覽地的特色。
三、把握作者的情感
游記散文中,作者總會或顯或隱地對特定風物作出審美評價,或流露出自己特有的情緒和感受。因此,閱讀鑒賞游記散文時,要深入地揮「情」解「意」,把握游感。具體地講,就是要透過游記散文描寫的自然景觀揣摩和體會作者的感情,挖掘和概括文章的主題。

4. 怎樣寫好游記散文

要想寫好游記類散文,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游記」不等同於「記游」。
日記是散漫的,文章則需要提煉。「記游」是閑庭信步,而「游記」則是百米賽跑。應選取旅途中的精華,使之變成既各自獨立又由一個中心緊密聯系起來的若干畫面。否則,無異於以記游為目的的流水帳。我們學的《游褒禪山記》《釣台的春晝》都不止描寫一個畫面,一個內容,但他們都是由一個中心貫穿起來的。《游褒禪山記》寫山,寫游,都是為了談「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之理;《釣台的春晝》寫原由,寫游桐君山,寫游釣台,都是為了發「幽情」。
2.「游記」宜細不宜粗。
欲寫游記之人,當有以雙洞察秋毫的眼睛,敏於觀察,勤於思考,詳細描摹所游覽之某個最多某兩三個景象,或抒發感情,或升華認識,或闡發哲理。《游褒禪山記》僅寫褒禪山,寫褒禪山又僅寫石碑,僅記游後洞,在此基礎上宕開筆墨,闡發了若要「有得」,則須「求思之深而無不在」的道路,具體又分為兩個方面:「志」、「力」、「物」與「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記游說理都很「細」,但卻顯得「深刻」,給人鮮明印象,成為千古名文。否則,「情景一失永難摹」的遺憾與欠缺,將將出現在你的身上。
3.「游記」離不開「情」與「理」。
「寓情山水」,早已是古人玩味山水的初衷,因而「寓情山水」也就成了游記類散文的靈魂所在。將自己欲抒寫的情感融在其中,或含蓄,或直白,只在自己的性情而已;將自己對自然,對生活的感悟通過「游記」彰顯出來,或一語中的,或娓娓道來,全賴自己體味的程度與駕馭語言的嫻熟。沒有「情」與「理」的游記,永遠只能是一堆文字化了的山水,可能很美,但不可能有神,宛如死目美女,雖拈花而立,終與木偶無異。從審美的角度來說,很大程度上,此山水與彼山水並無本質的區別,之所以在作者的筆下有了獨特的靈性,那是作者的靈性在山水名勝上的折射。「過於凄清」之處頗多,但在柳宗元的筆下,《小石潭記》里的「凄清」則似乎為凄清之最。何以如此?全在它是柳宗元被貶之後「小石潭」。
4.展開聯想想像,多用手法,錘煉語言。
有豐厚底蘊的游記散文,往往在想像聯想中產生獨到見解,在多種手法的運用上使文章豐厚,在錘煉語言上有獨到之處。《釣台的春晝》說古寫今,寫夢寫實,引類對比,擬人比喻,用「瘦」用「痕」,給我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當然,要在事物的描摹上取勝,語言功底的豐厚必不可少。沒有相當的語言功底,描摹美景,提筆乏語;比肩感悟,徒嘆奈何;轉述傳說,索然乏味;交待游蹤,拖泥帶水……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游記類散文寫得如何,要看你 「墨水」的深淺。

5. 怎樣寫好寫景游記散文

怎 樣 寫 好 寫 景 游 記 散 文 南昌縣蓮塘五中 語文組 熊麗群 是把景物寫清楚,二是把游覽的過程寫明白,三是要有情感的滲透。具體操作如下: 1、處理好文章的語言 這類散文要力求通過你的描述,給人帶來身臨其境之感。在描寫景物時,語言要生動、恰當並且簡練,多用一些形象可感的詞語,靈活運用比喻、擬人、象徵、襯托等多種手法,可以增強表達效果。也可以閱讀一些名家的寫景游記散文名篇,從他們那裡借鑒和吸收好的語言。2、掌握寫景的方法 寫景的方法有多種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我們應根據文章內容和表達的需要,恰當 地選用某種方法。常見的方法有: (1)定點觀察,移步換景 觀察景物時,觀察點如果是固定的,我們可仰視,也可俯瞰;可近觀,也可遠眺,把 站在同一位置上看到的景觀記錄下來,這就是定點觀察。觀察點如果是變換的,可以邊走邊看,把在不同地方看到的不同景觀依次描寫下來,這是移步換景的寫法。對於同一景物,我們還可以從高低、遠近、前後、左右等不同角度去觀察,這樣可以多側面、多層次地去反映景物的形貌地勢,給人以立體感,從而更好地突出景物的特徵。 (2)粗筆勾勒,工筆細描 要把看到的景觀描摹下來,可以從大處著筆,就像畫家寫生一樣,勾畫出景觀的大致輪廓,讓人對景觀有個整體的感受和印象;也可以對某一具體的景象,從形、聲、色等多個方面進行生動細致的描繪,以便讓人更好地了解這個地方的特色。 (3)動靜結合,虛實相間 在行文過程中,可以如實地記錄下自己在游覽過程中聽到的聲音、看到的實景。為了增強形象可感性,可將動景寫成靜景;為了增強描寫的生動性,可以把景物的靜止狀態寫成動態,化靜為動,寫出景物的生機和活力。為了喚起讀者的聯想和想像,可以由眼前的景觀寫到記憶中的類似景觀,寫到自己想像中的景觀,可以將虛像寫成實景,將實景寫成虛像,自然會將讀者帶入一種美妙的境界。3、抓住景物的特徵 游覽的對象無論是山川風景還是城鄉面貌,它們都有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形態、布局、 格調、氛圍等等,我們要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在比較中抓住該處景物所獨有的、他處景物不會有或者不會跟它全然相同的特徵,只有這樣,才能給人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例如郁達夫的《故都的秋》一文,緊緊扣住清、靜、悲涼的特徵,以細膩的筆觸寫出了特定時間(20世紀30年代)、特定地點(故都北平)、特定季節(秋) 的特色景觀。4、合理安排寫作內容 寫景游記散文,一般按照游蹤來組織材料,便於寫清楚方位和沿途的具體景觀,給人一目瞭然之感,文章也顯得井然有序。同時寫景要有詳有略,詳略處理可根據內容的需要而定,一般地說,主要景點或有特色的景物應詳寫,次要景點或感受不深的景物可以略寫或者乾脆不寫。5、融注自己的情感 游覽不是科學考察,它是一種文化娛樂活動,因此在此過程中,必然要滲透某種情愫,是喜是驚,是愛是憐,要寫出你的感受,你的情感,以及它在游覽過程中的波動、陡轉和變化。沒有情感滲透和灌注的風景只是一幅沒有生氣的呆板的畫面。有情,景才會生動,才會有聲有色;有景,情才能有所依附,有所寄託。寫此類文章時應做到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渾然一體。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同時這種情感還要貫穿全文,成為一條隱於文中的感情線索,這樣的文章才能煥發出人性的光輝和藝術的魅力。 總之,寫好寫景游記散文,不僅需要仔細觀察,反復揣摩,更重要的是要深入景觀、用心體悟,然後運用切實可行的描寫方法,寫出一片真正具有自己個性特徵和獨特情感的明麗的風景,這才是這類散文寫作的最大成功。

6. 怎樣寫好寫景游記散文

游記是描寫旅行見聞的一種散文形式。游記的取材范圍極廣,可以描繪名山大川的版秀麗瑰奇,可以記權錄風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記下一國的重大事件,並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寫景狀物散文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散文。這類文章多是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抓住景物的特徵,按照空間的變換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觀察的變化作為全文的脈絡。生動的景物描繪,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氣氛,而且可以烘託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現主題 區別 1,寫作游記時,一定要具備「游」的記錄,沒有「游」,也就不會有「游記。而寫景狀物散文可有可無, 2,游記可以記錄風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記下一國的重大事件,而寫景狀物散文不能。

7. 以旅行為主題寫一篇八百字的游記散文

明天就是立冬了,在秋冬換季的當兒,我不經意間想起了遠去的菜窖。過去,每到現在這個時節,我國北方就到了寒冷時期,假如不備蔬菜,不僅買不起新鮮蔬菜,就是買得起也找不到賣主,漫長的冬季吃菜就成了問題。為了既能吃到便宜蔬菜,家裡常有,又防止過冬蔬菜被凍壞,我們的祖先在艱難的冬季生活中摸索出了經驗,創造出了挖地窖儲存蔬菜的方式,一輩輩延用下來,北方幾乎家家都有菜窖,遍布在房前屋後、院中、地邊,成為一道道靚麗的風景。
兒時常見到左鄰右舍挖菜窖的情景,後來,也曾挖過小菜窖,其實很簡單,大都圖省事,把去年老菜窖回填的土重新挖出來,今年繼續用著。也有重新挖菜窖的,尋找房屋就近、方便的地方,往地下挖一個長方或正方形的大坑,長寬根據家庭儲菜多少而定,深度必須2米以上,這樣既確保在菜窖里能站下人,又保溫度、多儲菜。還要在上下方便的地方挖出一個能容成年人的窖口,挖出一兩級台階。挖好後要晾曬幾天,看著四周坑壁表面的土漸漸幹了,就從家裡找來比坑寬的圓木或方木,橫擔在坑兩邊,再找來細小的木棍、木板什麼的,豎著密實地放到圓木或方木上,然後再均勻地鋪放上玉米秸、秫秸之類的,再在上面培上幾十厘米厚的土,做一個封蓋菜窖口的蓋就行了。
做好了菜窖,就根據季節、氣溫需要放菜了,每年在霜降前到立冬後的這個階段都是買賣秋菜的季節,家家戶戶都忙活著儲藏大量的秋菜,以備越冬食用。自家菜地里大都栽種著白菜,這是過冬的家常菜。集市的上空也彌漫著蔬菜的香氣,擺放著白菜、蘿卜、土豆、大蔥等,也以白菜居多,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菜,卻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每每回憶起來,我的眼前就會出現一幅幅生動的畫面,秋冬季儲藏菜的精彩場面就會一幕幕地浮現在我的眼前:一家家人都在緊張地忙碌著,推白菜的、搬白菜的、往菜窖里碼放白菜的,還有挎著籃子放蘿卜的,也有往菜窖里放蔥的……上演了鄉村藏秋菜交響曲,好不熱鬧。眼見著白白胖胖的大白菜、粗壯的大白蘿卜、青綠的甜蘿卜、蔥綠的大蔥、滾圓的土豆下窖,特別討人喜愛。菜窖成了鄉村百姓的一個大儲藏庫,也是一個保鮮庫,把家裡大大小小的菜蔬都放進去,足夠吃上一冬,也方便多了,不用為冬天吃蔬菜發愁了。
這種菜窖因為在地下,不用供暖,溫度可以保持在0-5度左右。菜窖里的菜要按照順序碼放整齊,用起來方便。也不是說放好了就不用管了,有時天氣特別寒冷,常見有人下到菜窖里看看,不時地翻動一下白菜,瞧瞧儲藏的蔥,防止被凍壞,兒時偶爾聽有人嘆著氣說:「今年菜窖里的白菜沒放好,凍了、爛了。」不過,大多家庭保存的很好,從中也看出了利用菜窖的功夫。大約到了第二年春天,菜窖里的菜吃的也差不多了,溫度也提升了,就漸漸地剩餘的菜晾曬著吃完,菜窖也履行完了這一年的義務。
說起菜窖來,我還想起了一段往事,那時我十幾歲了,社會嚷嚷著防震很厲害,我和小夥伴們都嚇得不敢在家睡覺了,這時很有主見的夥伴就出主意,說到胡同西頭閑置的菜窖里。我和其他兩個小夥伴一聽,這個主意好,就一起動手把菜窖整理好,鋪上了褥子,蓋上了被子,點上煤油燈,我們幾個興鬧著擠到了一起,在防震的盛行時期,我們只管放心大膽地睡,睡得還挺香呢。
後來,不知因為家長不放心還是其它什麼原因,又搬到了另一個小夥伴家的大院里,同樣是睡在一個很大的菜窖里,大概是現在這個季節,祖母讓我帶上她做的很厚的草褥子,鋪在菜窖底部既防潮又很暖和。因這個小夥伴的家庭背景特殊,我那時就感到睡在他家大院里很榮幸,現在想來,有必要把他的家庭背景交代一下:這個小夥伴就是我老家平度縣第一任縣長喬天華的孫子。喬天華是1931年10月在山東煙台入黨的老黨員,先後擔任過中共煙台特支代理書記、中共青島市委青年委員兼左翼黨代表、中共濰縣中心縣委書記、平掖抗日救國會會長、八大隊政委、南海獨立團團長、平北縣人民政府縣長等,先後組建起七支隊伍,3000餘人,輸送到膠東主力部隊,因之被稱為「游擊隊販子」。
遙想當年曾睡在膠東抗戰英雄的大院里,我現在的心情開始不平靜起來。我在想,這是一個抗戰時期的革命家庭,喬天華曾是「平度縣抗日游擊隊」發起人,他的妻子韓書亭曾是平度縣第一位女支書,他的兒子喬洪珍13歲就當了「小八路」。我有幸睡在這樣一個紅色家園里,也不免產生了種種疑問,我在猜想,喬天華是否就在這個大院里研究抗日救國方略?為了避開日本鬼子、漢奸的圍追堵截,他是否也睡過地窖、地洞?他的妻子是否就在這個大院里,組織家鄉人民綉起了「把勝利的旗幟插上平度城頭」的旗幟?這面旗幟收藏在「平度抗日戰爭紀念館」。他當「小八路」的兒子是否就在這個大院里,跟著橋隆飆的原型喬明志練習槍法?其實那「砰、砰」的槍聲早已傳進了鄉村百姓的耳中。
睡菜窖的經歷使人難忘,令人回味無窮。既有生命的體驗,更有置身在抗戰家庭里的特殊感受,對那個紅色大院生發出無限感懷,激發起奮進的力量。
如今,菜窖已漸行漸遠,現在已幾乎見不到了,留在心裡的是美好的回味。回憶過去那段精彩的故事,留給今後的是豐富的想像……

8. 優美的游記散文有哪些

品讀西湖
走出狹小的心房,便走進了美麗的天堂。捎帶一隻思想的行囊,一路采擷天堂里的燦爛。
——題引
這是一個雨後初霽的下午。跨出杭州的大門,我們跟隨導游來到西子湖畔,以最陽光的心情,尋找詩情畫意,遍賞山色湖光。
夏日的西湖花枝招展,水光瀲灧,山嶺蔥蘢,充滿誘惑。
水。駐足湖邊楊柳岸,看美麗在階前流淌,聽小鳥在枝頭歡唱。絲絛曼舞纖腰,錦鱗游戲清波。水蓮迎風吐艷,荷蓋鋪展青霞。掬一捧水盛在手裡,輕灑在臉上,讓氤氳的水氣從張開的毛孔滲入每一寸肌膚,隨血液流遍全身,沁入心脾,讓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享受一絲清爽,一份愜意。
有船靠岸了。我趕緊抖抖手,隨大流擠入船身,爬上頂層。船頭水花朵朵,四周波光粼粼,一陣清風吹來,撩起衣襟裙帶,感覺真的好爽耶。
湖。湖不大,幽微靈秀,靜逸柔美。
遊船載著我們高歌航行。矗立船頭,登高望遠,長堤卧波,小島搖綠。亭台樓閣點綴其間,藍天碧水相印成趣,薄霧如紗夢迷離。透過這層飄渺的霓裳,你是否瞥見她隱約外瀉的春光,深湖微瀾的美艷?你是否感受到它容納江流的氣度,舉重若輕的成熟?無怪乎人們把西湖比作杭州的眼睛,那是因為他們讀懂了她的靈動深邃;無怪乎蘇軾吟出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那是因為他品出了西湖的絕妙韻味。
山。山不高,卻俊朗神秘,腦子里裝滿了故事傳奇。你看,他手臂一彎,就把西湖攏在了懷里,就守住了心靈的綠蔭,就坐擁了人生的美麗。相同的生存理念和追求,使他們攜手同行,配合默契。秀四季烏龍蠶絲,與來賓共舞細品;釀一壇天堂美酒,與歷史文化乾杯,讓全世界為之陶醉……
極目遠方,我們看到了一溜別致的樓宇,倚靠著起伏的山巒。「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的詩意若隱若現。樓宇內外,宋高宗一度開心的笑著。西湖歌舞的纏綿旋律,聽得他昏昏然不辨榮辱,美景美女的多彩多姿,更使他樂不思蜀。民間疾苦,無暇問,國運衰危,無心顧。殊不知,遺棄了人民的昏君,最終也逃脫不了被人們唾棄的宿命,腐爛在歷史的角落裡。千百年前的笙歌琴韻,也早已化作警笛長鳴,不斷催人警醒。
回眸蘇堤白堤交匯處,歷史的光芒穿刺迷眼,到處彌漫著英雄的氣息,呈現出一派崢嶸氣象。近千年的風風雨雨,早已滌盪了風波亭的點點殘血,岳飛,戰功赫赫的一代名將,而今安在?他就安睡在這里。「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側耳聽,「精忠報國」的誓言猶在上空回響;抬望眼,仰天長嘯的鐵血男兒,穿過漫長的時光隧道,正向我們走來。且不說金戈直搗胡虜巢穴,鐵蹄踏遍賀蘭山缺,是何等的風雷激盪,令敵人聞風喪膽,單是一首氣勢磅礴、豪邁悲壯的《滿江紅》,便可朗照南宋的萬里荒原,半壁江山!心無色,焉能示如此之鮮紅?人無格,何以昭如此之凜然?碧血丹心蒼天可鑒。他用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感召日月的赤膽忠心,築起了一座神聖的祭壇,站成讓後人仰望的高度,向世人詮釋生命的要義,讓生命在永恆的高貴中不朽。遺憾的是蘇白兩堤正在修繕當中,岳廟可望不可及。然而,長長的圍欄擋住了我們的身體,卻擋不住我們的景仰之情,一股浩然正氣在心中油然而生。於是我們面朝岳廟站定,向英雄致敬。
歷史在青河中沉浮,時間如絲綢般滑過,轉眼間西湖被留在了身後,眼前已是佛門凈地——靈隱飛來峰。有句話叫「讀史以明志,韜光正氣銳氣;誦經為修身,靜養德行操行」。逝去的是歷史,留下的是風景,寄託的是精神。於是我們開始與濟公謀面,找佛祖交心;領略佛教文化,聆聽古剎鍾聲;貼近空靈大境界,沾得凈水滌靈魂,直到暮雲合壁,才匆匆踏上歸程,腳步里卻注滿了留戀。
萬水千山總關情。總是收不回的目光啊,看不盡的風景,品不完的畫意與詩情。

9. 橋陵游記散文怎樣寫

橋陵離我的家鄉並不遠,但是多年來由於種種原因都沒有去成。今天終於有機會了,心中不免生出幾分激動。
出蒲城縣城,往西北方向行駛約15公里的路程,就到了豐山,橋陵便位於其中。豐山海拔為751米,這里峰巒起伏,溝壑縱橫,形成各自獨立的山頭。向南平野遼闊,與秦嶺諸峰遙遙相對,山川壯麗,氣象萬千。豐山據記載又名金幟山,亦稱金栗山和蘇愚山,當地人們依其展翅欲飛的天然形勢,稱它為鳳凰山。
橋陵為唐睿宗李旦之墓。李旦,唐朝第五位皇帝,高宗李治的第八子,則天皇後的第四子,唐玄宗李隆基的父親。李旦曾兩次登上皇帝寶座,在位時間都不長,一生無甚建樹,但因其能洞察形勢,及時禪位,選立有武功的三子隆基為皇帝,防止了宮廷政變,奠定了「開元之治」的基礎,所以仍不失為一位明君。李旦卒於開元四年六月(公元716年),冬十月葬於橋陵,李隆基因此將蒲城縣改名奉先縣,隸京兆府。
橋陵因建於開元盛世,所以各種設施規模也就較大。就陵園來說它包括整個鳳凰山,四面有高大城牆,其基室就鑿造於牆中的山腹中,陵牆四周各開一門,即前朱雀、後玄武、東青龍、西白虎(東西門又名東華門、西華門),門前兩側均有石刻和門闕,陵牆建有角闕,陵牆周長約13公里。朱雀門內獻殿遺址附近,立有「唐睿宗橋陵」石碑,系清乾隆年間陝西巡撫畢沅隸書。
據記載,橋陵當時地面建築除雄偉的九間獻殿外,還有十幾座闕樓及下宮,陵署等。幾十年內房屋建築即達140間。陵園設有陵台令及主文、主樂、主輦、典事等官員23人,陵戶400人,還設有折沖府.專門有官兵負責保衛工作。陵園地面建築雖已盪然不存,然從現存的遺跡,特別是地面現有的石刻群,仍可看出陵園布局勻稱,加上四周若隱若現的城牆的襯托,氣勢頗為宏偉。
步入橋陵,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橋陵的石刻群。橋陵石刻的特點是高大精美,富於寫實性,是盛唐石刻藝術的代表。朱雀門外雄偉的石刻群,排列在長625米,寬110米的神道兩側,氣勢磅礴,蔚為壯觀,歷經風霜1200多年,仍然眉目清晰,神采奕奕,堪稱盛唐石刻藝術的露天展覽館。石刻從南向北依次為石華表一對,石獬豸一對,石鴕鳥一對,石馬五對,石人十對,陵園四門各有巨大蹲獅一對。
華表本是古代帝王表示自己接忠納賢的象徵,據《淮南子》記載「堯置敢諫之鼓,舜立誹謗之木」,可見,華表最初是發揚民主的工具,故華表又稱恆表和謗木,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華表漸漸變成裝飾品,成為皇宮或皇陵的標志,材質也由木質變為石質。橋陵石華表位於神道南段首道門闕北約35米處,西側一個巍然矗立,東側一個雖已傾頹,但風姿猶在。華表高8.64米,由礎、身、頂三部分構成。礎石呈正方形,邊長2.5米,上雕復蓮十二瓣,中央鑿有直徑0.7米的圓 用以支柱。柱身為八棱狀,高6.15米,直徑1.2米,周身皆線雕纏枝卷葉紋,雖因滄桑變化,風化雨剝,但西南部分仍隱約可辨。柱頂高2.25米,最上端為一仰蓮,承以桃形球。整個華表造型端莊,純朴古雅,線條流暢,充分顯示了盛唐時代的社會風貌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精湛高卓的雕刻技藝。
橋陵的石刻藝術,是當時的石雕大師們,繼承和發展了漢魏六朝的傳統技藝,又發揮了自己的寫實手法和高超技巧,表現出各種石刻的內在精神和生動面貌,給人以質的感覺和美的享受,充分體現了盛唐文化藝術高度發展的繁榮景象。這些珍貴的精品,早為中外專家所贊賞,1982年8月國家文物局顧問單士元教授,在視察橋陵後激動地說:「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這樣好的石刻藝術,真是莫大榮幸!」又說:「這些石刻經過千年風雨,仍然栩栩如生,這在國內是罕見的。人常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我看橋陵的石刻藝術,也算得甲天下」。可是,如此精美的、極富考古價值的石刻如今已經被人為損壞的讓人觸目驚心,有的石人已沒有了頭,有的石馬沒有了尾巴,直到離開了橋陵好遠了,我依然為此痛心不已。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