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鯉魚嘴遺址

鯉魚嘴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1-22 01:09:20

『壹』 坭興桂陶的坭興桂陶是桂陶文化遺產發揚光大的結晶

廣西坭興桂陶指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西欽州坭興陶燒制技藝燒制的廣西回桂陶。
廣西桂陶泛指用廣西區答域陶土並製作於廣西區域的泥陶器,簡稱桂陶。2008年6月7日,國務院批准廣西欽州坭興陶燒制技藝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千百年來在廣西欽州深藏蘊育的坭興桂陶這顆璀璨的南疆明珠終為世人所賞,坭興桂陶獨具特色、魅力無窮的坭興四寶漸為世人驚嘆。

『貳』 廣西桂陶的「廣西桂陶」是廣西陶器之適宜稱謂

廣西陶器統稱為「廣西桂陶」。用廣西區域陶土並製作於廣西區域的陶瓷可泛指為「廣西桂陶」,此稱謂符合廣西陶器的實際情況。廣西坭興陶、廣西瓷器均適宜稱為「廣西桂陶」,均屬「廣西桂陶」范疇。
廣西桂陶有萬年歷史,歷經千萬年蘊育沉澱,「廣西桂陶」已盛名遠揚。廣西桂陶具有悠久歷史,有萬年桂陶之稱。目前,全世界在同一城市挖掘出三處萬年古陶出土遺址的城市僅有廣西桂林市,全國挖掘出土四處萬年古陶遺址的省份僅有廣西自治區。桂林市是世界最重要的陶器發源地之一,廣西是世界最重要的陶器發源區域之一。
廣西從北至南出土了桂林市廟岩、甑皮岩遺址陶、大岩遺址陶、柳州大龍潭鯉魚嘴遺址陶、南寧豹子頭、頂螄山遺址陶、欽州市紅泥嶺、上洋角、獨料遺、馬敬坡遺址陶等大量古陶。其中經考證:桂林市廟岩素麵陶有一萬五千年歷史,桂林市甑皮岩遺址陶、柳州大龍潭鯉魚嘴遺址陶有一萬年歷史,南寧豹子頭貝丘遺址陶有八千年歷史、南寧頂螄山遺址陶有五千年歷史、欽州市的紅泥嶺、上洋角、獨料遺、馬敬坡遺址陶有四千年、三千年歷史。廣西桂陶在欽州發展至唐宋時期,出現了陶刻書法藝術。民國9年,在欽州城東平心村發現唐刺史寧道務之墓的陶碑,高為四尺余,目前為全國發現最早的陶制墓碑。該碑雕刻了反映寧道務生平事跡的碑文,該碑刻字通體楷書,猶純作北魏碑字體,共計1500多字,該陶碑現有六分之一存於廣西博物館。唐朝陶碑的發現證明了在距今1300年前廣西欽州制陶已出現陶刻書法技藝。
廣西桂陶文化歷經世代傳承,至清咸豐、同治年間,在北部灣欽州地區得到史無前例的爆發與發展。桂陶藝人經過歷代蘊育沉澱,終於尋求到運用北部灣欽江兩岸軟硬陶土創制藝術性獨具特色的坭興桂陶,廣西桂陶得到了完美升華。現今存世的咸豐、同治年間的坭興桂陶作品不乏珍品,坭興陶亦獲得了無數藝術大獎。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三環」為代表的廣西陶瓷以「工藝獨特,裝飾精美,典雅時尚,真正實現了實用性與觀賞性價值並重」的特點在海外形成了「廣西桂陶」的良好聲譽。

『叄』 柳州大龍潭鯉魚嘴遺址資料!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工作隊、柳州市文物考古隊和柳州市博物館聯合對廣西柳州鯉魚嘴岩廈貝丘遺址進行了第2次發掘,總計發掘面積約8平方米,共發現陶片、石器、骨器以及石核、廢石片等千餘件,取得了重要的學術成果。

鯉魚嘴遺址位於柳州市區南部大龍潭公園內的大龍潭東北、龍山南麓的岩廈下,北距柳江河約3公里。遺址面積約200餘平方米。

1980年初,柳州市博物館羅秀英和桂林市文管會譚發勝在大龍潭周圍進行摩崖石刻調查時發現該遺址,並採集到少量夾砂陶片。是年10—11月,柳州市博物館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工作隊對遺址進行了發掘,面積總計56平方米,但除T1南部一部分外,其餘大部分區域未發掘到底。該次發掘出土的遺跡、遺物比較豐富,其中,遺跡包括墓葬6座;遺物包括陶片、石器、骨器及蚌器等千餘件以及大量的水、陸生動物遺骸(見《考古》1983年第9期)。資料公布後,引起學術界的關注,使該遺址成為探討柳州、廣西乃至華南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一個重要遺址。1994年,鯉魚嘴遺址被公布為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後,為了妥善保護遺址免受雨水破壞,柳州市文物部門在遺址重要堆積區域修建了保護棚,對遺址的保護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址保護棚逐漸老化,每年雨季,雨水澆淋對遺址堆積構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脅。同時,1980年的發掘在遺址地層關系的判斷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為配合新保護棚的設計,得到國家文物局批准後,對鯉魚嘴遺址進行了新的發掘,對所有發掘出的原生堆積土用5毫米孔徑的網篩進行篩選,並使用浮選機進行浮選。依地層迭壓關系及出土文化遺物的變化,遺址堆積自下而上可分為3個時期。

第一期出土遺物主要為數量眾多的石器以及少量水、陸生動物遺骸。石器以燧石石器為主,礫石石器次之,未見陶器及其他質地的文化遺物。燧石石器主要為石片石器,石核石器較少,包括刮削器、尖狀器和切割器等,另有大量的石核和廢石片。刮削器、尖狀器均是從石核上直接打擊剝落下來的,大部分未經二次加工,極少見北方典型細石器中的細石葉和各種形態的細石核。與典型細石器相比,鯉魚嘴細石器的加工方法和製作技術明顯表現出簡單粗糙的特徵,與北方細石器也顯然不屬於同一系統。礫石石器以砍砸器為主,且製作粗簡,加工技術單一,多為單面單向打制而成,以中小型石器為主,表現出典型的華南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器物特徵和技術風格。

第二期出土遺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角器及較多的水、陸生動物遺骸。因為屬於該期的堆積大部分已在1980年發掘中被掘去,所以出土文化遺物較少。文化遺物仍然以細小的燧石石器為主,礫石石器次之,其器類和技術風格與第一期基本相同,唯一重要的變化是該期發現了陶器。陶器均為殘片,以夾粗砂紅褐陶為主,部分為灰褐陶,質地疏鬆,火候較低,器形以敞口、束頸的圜底(釜)罐類器物為主,器表多飾粗繩紋或中繩紋,以印痕較淺、較凌亂的粗繩紋為主,部分器物的口沿上壓印一周花邊,口沿下施一周附加堆紋,附加堆紋貼附不牢,極易脫落。陶器製作方法基本為泥片貼築法。

第三期出土遺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及各種水、陸生動物遺骸。同樣因為屬於該期的堆積大部分已在1980年的發掘中被掘去,所以出土文化遺物較少。陶器仍以夾砂紅褐陶為主,但夾砂大部分為顆粒較細的天然砂粒,少部分為方解石或石英碎粒。紋飾以細繩紋為主,印痕較淺,但規整緻密。制陶方法仍為泥片貼築法,但部分陶片上可見輪修痕跡。陶器器壁較薄,火候較高。器形仍以圜底釜(罐)類器為主。石器發現較少,燧石質細小石器和礫石打制石器基本不見,只見少量磨製石器。骨器數量也較少,僅有骨錐一種。

依據地層疊壓關系及對各期出土遺物特徵的分析,鯉魚嘴遺址第一期出土大量的打制石器,但不見磨製石器和陶器。其中礫石打制石器具有典型的華南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同類器的特徵,但燧石質的細小石片石器則代表著一種新的質材、新的石器類型和新的石器製作技術的出現,表明其屬於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的過渡階段,或稱為中石器時代。第二期燧石質細小石器和較大的礫石石器繼續存在,但新出現了陶器,其中飾粗繩紋或中繩紋、敞口、束頸、圜底的陶釜(罐)類器,與桂林甑皮岩遺址第三期文化和邕寧頂螄山遺址第二期文化的同類器物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年代也應大致相同,約在距今9000年前後。第三期燧石質細小石片石器和礫石石器基本不見,而出現了磨製石器;陶器則以細繩紋為主,同時出現了輪修技術,表明其陶器製作方法上的進步,其年代明顯晚於第二期,大體在距今6500年前後。

需要指出的是,鯉魚嘴遺址盡管存在3個時期的文化堆積,但第一期與第二期以及第二期與第三期之間都存在著較大的缺環,也就是說,它們在時間上是不連續的,說明人類曾經長時間不在該遺址生活。不僅如此,從地層堆積上看,即便是同一時期的文化堆積,其間也存在著一定的間歇層,說明人類曾短期離開鯉魚嘴遺址而另覓新的生活地。考慮到鯉魚嘴遺址的堆積內涵(以水陸生動物遺骸為主)及周邊的地理環境,當時人類的主要食物——介殼類和魚類水生動物,當主要取自於遺址前面的大龍潭。但大龍潭水域面積有限,不可能長期為人類提供足夠的食物保障,在人類採集不到足夠的食物以維持群體生活的情況下,人類便另覓新址居住和生活,而一旦大龍潭中的水生動物數量恢復到足以保障一定數量人口的生活所需的程度,便又有人類來到鯉魚嘴定居生活。

鯉魚嘴遺址的再次發掘及地層的重新劃分和確認,可基本建立起柳州地區史前文化最基本的發展演化序列;大量燧石質細小石器的發現,說明柳州地區史前文化與桂林和南寧地區史前文化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異,而上述三地區在陶器上又存在一定程度的共性,為今後深入了解柳州、桂林和南寧三地區間的文化關系提供了相當重要的實物資料;大量水、陸生動物遺骸的發現與研究、各文化層的科學采樣和分析,對了解和復原當時的生態環境及人類生存方式等無疑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肆』 柳州市成立於哪年哪月哪日

從考古發掘到的文物來看,在舊石器時代晚期,這里生活著「柳江人」。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地始建都城,取名潭中。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改稱柳州,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在此設龍城郡。

柳州是南中國古人類「柳江人」的發祥地。古人類文化遺址有白蓮洞遺址(舊石器晚期——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約30000—7000年)、大龍潭鯉魚嘴遺址(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約7000年)、蠻王城遺址(父系氏族公社時期,距今約4000年)以及柳江兩岸台地、藍家村台地、九頭山、甘前岩等古人類文化遺址,此為柳州之原始地域。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置潭中縣,屬鬱林郡,此為柳州建城的開端。

三國孫吳鳳凰三年(公元274年)以鬱林郡分出桂林郡,潭中縣屬桂林郡。

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為郡治所。

南朝齊(公元479—502年),從潭中縣地分置齊熙郡。

梁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後為潭中治馬平郡治所。

隋開皇11年(公元591年),潭中縣改為桂林縣,後又改為馬平縣。

大業元年(公元605年),馬平縣屬桂林。

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屬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馬平縣為昆州治所,後昆州又改為南昆州。

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名為龍城郡。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龍城郡復名柳州。

1994年元月,柳州市被國務院正式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