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西遊記第三回賞析批註

西遊記第三回賞析批註

發布時間: 2021-01-22 03:12:36

A. 讀西游記,每一回一批註

●第一回
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花果山,山項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澗水源頭尋到名為「水簾洞」的石洞,被群猴擁戴為王。又過三五百年,石猴忽為人生無常,不得久壽而悲啼。根據一老猴指點,石猴經南贍訓洲到西牛賀洲,上靈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見須菩提祖師,被收為徒,起名曰孫悟空。
●第二回
悟空從祖師學得長生之道、七十二般變化及「筋斗雲」。一日,悟空受眾人挑唆,變為松樹,引起祖師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與佔山妖魔廝斗取勝,帶回被擄的眾猴與物品。
●第三回
悟空使攝法將傲來國庫館里兵器搬進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獸紛紛拜悟空為尊。悟空向龍王討得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屬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龍王和閻王表奏玉帝,請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第四回
悟空被授以「弼馬溫」之官,他得知此官為末等職,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塔李天王與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敗。金星再次招來悟空。玉帝命造齊天大聖府,讓悟空居住。
●第五回
悟空管理蟠桃園,吃盡園中大桃。又赴瑤池,喝光仙酒;吃盡太上老君葫蘆內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眾天神。
●第六回
南海觀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戰敗。觀音又薦二郎神。二郎神與悟空大戰,太上老君在天觀戰,丟下金剛套,擊中悟空。眾神押其回上界。玉帝傳旨處死。
●第七回
太上老君將悟空置入煉丹爐燒煉,四十九天後,悟空出來,大鬧天宮。玉帝請來如來佛。孫悟空一路筋斗雲,跳不出佛掌。如來將五指化為大山,壓住悟空。命土地神用鐵丸銅汁飼喂悟空。
●第八回
五百年後,如來佛欲尋一信徒取經,以使佛法永傳東土。觀音率木叉,帶著袈裟、錫杖和金、緊、禁三個箍,駕雲前往。一路上收伏沙悟凈、豬悟能和小白龍;勸化孫悟空,讓他們共保取經人。

B. 西遊記第三回的讀後感

天才與規則:《西遊記》第三回讀後感

世界上的人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遵守現有規則的,另一種是不遵守規則的,前者是好人但未必是天才,後者可能是天才也可能是惡棍,唐僧屬於前者,孫悟空屬於後者。《西遊記》第三回充分反映了作為天才的孫悟空的兩面特徵。
在第一回和第二回里,孫悟空已經在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和菩提祖師學了一身本領,會翻筋斗雲、七十二般變化。第三回首先寫他給小猴們和自己弄武器,吳承恩這樣寫道,孫悟空「忽然靜坐處,思想道:『我等在此,恐作耍成真,或驚動人王,或有禽王、獸王認此犯頭,說我們操兵造反,興師來相殺,汝等都是竹竿木刀,如何對敵?須得鋒利劍戟方可。如今奈何?』」他的動機,簡言之就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這就是他為自己、也為自己的領地立下的規則,這個規則其實沒錯,而且體現了他有氣魄有膽識的一面。但他卻不知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道理,所以先是去傲來國街市上搶了若干武器,後是到了東海龍宮不由分說取了東海龍王的定海神針,並且得寸進尺所要鎧甲披掛。市面上的武器本來是應該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去買的,定海神針也是龍宮的鎮海之寶,也不該在對方勉強的情況下取了來,由於他藝高人膽大,沒有人敢惹他,所以兩次搬弄武器都得了手,但卻也因此得罪了人,東海龍王記了他的仇後來去玉帝那裡告發他了,他不遵從規則,傷害了別人。
而後,冥府以陽壽已盡的法度將他拘了去,他十分惱怒,便拽出金箍棒,在幽冥界中大打出手,直到森羅殿,悟空的話說的義正言辭:「悟空道:『汝等既登王位,乃靈顯感應之類,為何不知好歹?我老孫修仙了道,與天齊壽,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為何著人拘我?』」既然已經成了仙,當然就不服不合理的規則。悟空拿到生死簿,看到自己的名字,就把自己的名字勾了,這還不算,還把猴屬的名字都勾掉了,從此猴類有很多長生不老的。吳承恩的這一段文字寫得令人拍手稱快:「【悟空】捽下簿子道:「了帳!了帳!今番不伏你管了!」一路棒,打出幽冥界。」可以說,悟空在這里也創造了一種關於生死的新規則。但細想來悟空的做法有些霸道,其他的猴子並沒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成仙,卻白白得了長生不老,旁觀起來,有點不勞而獲的感覺。這種霸道的做法也得罪了閻王,閻王也把他告到了天庭。
應該說,悟空這個人是天才,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膽識有魄力,不服舊規則,想要創造新規則,其實,事情的關鍵不在於遵守規則還是創造規則,而是規則本身是否正確合理,如果舊規則是合理的,那麼就遵守,不合理就該廢除;而作為創造規則的人,如果他的規則合理,他才值得稱贊,如果不合理就不值得稱贊了。《西遊記》寫到此時,悟空尚不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的天才同時具有善和惡兩種特點,因此,才有了日後的西天取經的辛勞,因為,即使是天才,也需要在歷練中成長。

C. 西遊記第三回好句賞析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1、原文:聖帝覽畢,傳旨:「著龍神回海,朕即遣將擒拿。」老龍王頓首謝去。下面又有葛仙翁天師啟奏道:「萬歲,有冥司秦廣王齎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表文進上。」旁有傳言玉女,接上表文,玉皇亦從頭看過。

賞析:從上文可見,當時的冥王、龍王都把孫悟空作為妖孽看待,玉皇大帝也准備派兵將捉拿孫悟空歸案,只是因為太白金星勸諫,提出招安孫悟空的建議,暫時實行懷柔策略而已:

2、原文:四健將領諾。這猴王與金星縱起雲頭,升在空霄之上。正是那:高遷上品天仙位,名列雲班寶籙中。

賞析:孫悟空本來要上天宮玩耍快樂,這時候正好來招他到天上做官,正中下懷,後來發現自己並不被重視,只是一個不入流的弼馬溫,才大鬧天宮。

3、西遊記作者的思想頗為復雜,對於三教正宗都無反感,對於現實世界則極為失望,孫悟空的形象代表著人類個體生命追求長生不老、快活自由的精神,實踐證明,即是孫悟空這樣本領高強的石猴,其自由快樂也只能是相對的。

(3)西遊記第三回賞析批註擴展閱讀

《西遊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所以說《西遊記》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魔幻現實主義的先驅開創者。

自《西遊記》之後,明代出現了寫作神魔小說的高潮。有朱星祚的《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鄧志謨的《鐵樹記》、《飛劍記》、《咒棗記》、許仲琳的《封神演義》等。《西遊記》對戲曲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清代宮廷大劇《昇平寶筏》是西遊戲,十本,240出。《西遊記》不但有續作、仿作,對後世的小說、戲曲、寶卷、民俗都產生影響,清朝子弟書里都有《西遊記》的鼓詞,可見影響之大。

D. 西遊記第3回的語言賞析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1、原文:聖帝覽畢,傳旨:「著龍神回海,朕即遣將擒拿。」老龍王頓首謝去。下面又有葛仙翁天師啟奏道:「萬歲,有冥司秦廣王齎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表文進上。」旁有傳言玉女,接上表文,玉皇亦從頭看過。

賞析:從上文可見,當時的冥王、龍王都把孫悟空作為妖孽看待,玉皇大帝也准備派兵將捉拿孫悟空歸案,只是因為太白金星勸諫,提出招安孫悟空的建議,暫時實行懷柔策略而已:

2、原文:四健將領諾。這猴王與金星縱起雲頭,升在空霄之上。正是那:高遷上品天仙位,名列雲班寶籙中。

賞析:孫悟空本來要上天宮玩耍快樂,這時候正好來招他到天上做官,正中下懷,後來發現自己並不被重視,只是一個不入流的弼馬溫,才大鬧天宮。

3、西遊記作者的思想頗為復雜,對於三教正宗都無反感,對於現實世界則極為失望,孫悟空的形象代表著人類個體生命追求長生不老、快活自由的精神,實踐證明,即是孫悟空這樣本領高強的石猴,其自由快樂也只能是相對的。

(4)西遊記第三回賞析批註擴展閱讀:

《西遊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所以說《西遊記》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魔幻現實主義的先驅開創者。

自《西遊記》之後,明代出現了寫作神魔小說的高潮。有朱星祚的《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鄧志謨的《鐵樹記》、《飛劍記》、《咒棗記》、許仲琳的《封神演義》等。《西遊記》對戲曲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清代宮廷大劇《昇平寶筏》是西遊戲,十本,240出。《西遊記》不但有續作、仿作,對後世的小說、戲曲、寶卷、民俗都產生影響,清朝子弟書里都有《西遊記》的鼓詞,可見影響之大。

E. 西遊記第一回賞析批註

《西遊記》第一回的內容簡介

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花果山,山項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澗水源頭尋到名為「水簾洞」的石洞,被群猴擁戴為王。又過三五百年,石猴忽為人生無常,不得久壽而悲啼。根據一老猴指點,石猴經南贍訓洲到西牛賀洲,上靈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見須菩提祖師,被收為徒,起名曰孫悟空。

《西遊記》的第一回,「靈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講的是美猴王出世,探險水簾洞,成為猴王,繼而歷經寒暑,訪仙尋道,得了名字孫悟空。

在花果山瀑布前,猴群說誰能進去出來且無損傷,就是猴王,大家都在觀望,都在等待,是他縱身一躍,跳入瀑布,發現了水簾洞,而後帶領猴群進入洞中,在眾猴歡天喜地得了這洞天福地的時候,他站出來要求猴群兌現承若,成為了猴王。

這里與其說是探險心,不若說是進取心,他這只外來的猴子想要在猴群立足,還想當猴王,他必須得對未知世界縱身一躍,這一躍,可能是榮華富貴,也能是萬劫不復,但他躍了出去,他成功了。

此後的生活,猴群逍遙自在,無拘無束,朝游花果山,暮宿水簾洞。但即便如此,美猴王還有憂愁,覺得日後若是死了,還得讓閻王管著,很是傷心,居然還流淚了。左右的猴子都說美猴王不知足,說現在他們住在仙山福地,日日飲宴,自由自在,是無量之福分,何必想太多。

但美猴王不甘心,他要元神不滅,他要不入輪回,他要學長生不老的法術。這是不知足嗎?好像是的,但更多的,也是不安於現狀,是要銳意進取的心在激勵著他前行。

於是歷經十數個年頭,美猴王跋山涉水,到了靈台方寸山,到了斜月三星洞,見到了菩提老祖。在菩提老祖問他姓名時候,美猴王回答:「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人若打我,我也不嗔,指賠個禮兒罷了。一生無性。」

猴王把「姓名」的「姓」,理解成了「性格」的「性」,說出了這樣一番話來,美猴王原來還是個好脾氣,打他罵他,他還給你道歉賠不是,你信嗎?但西遊記的第一回就是這么寫的。

不是猴王沒個性,是當時沒有能讓他耍個性的實力!而且他是來求學的,當然得放低身段,當然得講自己個性隨和,說到底,根源還是在他的進取心上,因為想學長生不死的仙術,因為想要進步提升自我,所以能忍受打罵,能堅持獨自漂泊十數載求仙問道。

(5)西遊記第三回賞析批註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

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中國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偉大的文學巨著。

《西遊記》的作者明代人吳承恩(有爭議)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歷經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慶、神宗萬曆五個時期。明朝中後期的社會情況和開國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正不斷激化,並且日趨尖銳。

思想文化上啟蒙思想興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漲,市民文學日益蓬勃發展,小說和戲曲創作進入到一個全面繁榮興盛的時期,經濟上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遊記

F. 西遊記第三回批註30字數限制

天才與規則:
《西遊記》第三回讀後感
世界上的人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遵守現有規則的,另一種是不遵守規則的,前者是好人但未必是天才,後者可能是天才也可能是惡棍,唐僧屬於前者,孫悟空屬於後者.《西遊記》第三回充分反映了作為天才的孫悟空的兩面特徵.
在第一回和第二回里,孫悟空已經在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和菩提祖師學了一身本領,會翻筋斗雲、七十二般變化.第三回首先寫他給小猴們和自己弄武器,吳承恩這樣寫道,孫悟空「忽然靜坐處,思想道:『我等在此,恐作耍成真,或驚動人王,或有禽王、獸王認此犯頭,說我們操兵造反,興師來相殺,汝等都是竹竿木刀,如何對敵?須得鋒利劍戟方可.如今奈何?』」他的動機,簡言之就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這就是他為自己、也為自己的領地立下的規則,這個規則其實沒錯,而且體現了他有氣魄有膽識的一面.但他卻不知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道理,所以先是去傲來國街市上搶了若干武器,後是到了東海龍宮不由分說取了東海龍王的定海神針,並且得寸進尺所要鎧甲披掛.市面上的武器本來是應該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去買的,定海神針也是龍宮的鎮海之寶,也不該在對方勉強的情況下取了來,由於他藝高人膽大,沒有人敢惹他,所以兩次搬弄武器都得了手,但卻也因此得罪了人,東海龍王記了他的仇後來去玉帝那裡告發他了,他不遵從規則,傷害了別人.
而後,冥府以陽壽已盡的法度將他拘了去,他十分惱怒,便拽出金箍棒,在幽冥界中大打出手,直到森羅殿,悟空的話說的義正言辭:「悟空道:『汝等既登王位,乃靈顯感應之類,為何不知好歹?我老孫修仙了道,與天齊壽,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為何著人拘我?』」既然已經成了仙,當然就不服不合理的規則.悟空拿到生死簿,看到自己的名字,就把自己的名字勾了,這還不算,還把猴屬的名字都勾掉了,從此猴類有很多長生不老的.吳承恩的這一段文字寫得令人拍手稱快:「【悟空】捽下簿子道:「了帳!了帳!今番不伏你管了!」一路棒,打出幽冥界.」可以說,悟空在這里也創造了一種關於生死的新規則.但細想來悟空的做法有些霸道,其他的猴子並沒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成仙,卻白白得了長生不老,旁觀起來,有點不勞而獲的感覺.這種霸道的做法也得罪了閻王,閻王也把他告到了天庭.
應該說,悟空這個人是天才,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膽識有魄力,不服舊規則,想要創造新規則,其實,事情的關鍵不在於遵守規則還是創造規則,而是規則本身是否正確合理,如果舊規則是合理的,那麼就遵守,不合理就該廢除;而作為創造規則的人,如果他的規則合理,他才值得稱贊,如果不合理就不值得稱贊了.《西遊記》寫到此時,悟空尚不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的天才同時具有善和惡兩種特點,因此,才有了日後的西天取經的辛勞,因為,即使是天才,也需要在歷練中成長.

G. 西遊記第三回好句賞析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1、原文:聖帝覽畢,傳旨:「著龍專神回海,朕即屬遣將擒拿。」老龍王頓首謝去。下面又有葛仙翁天師啟奏道:「萬歲,有冥司秦廣王齎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表文進上。」旁有傳言玉女,接上表文,玉皇亦從頭看過。

賞析:從上文可見,當時的冥王、龍王都把孫悟空作為妖孽看待,玉皇大帝也准備派兵將捉拿孫悟空歸案,只是因為太白金星勸諫,提出招安孫悟空的建議,暫時實行懷柔策略而已:

2、原文:四健將領諾。這猴王與金星縱起雲頭,升在空霄之上。正是那:高遷上品天仙位,名列雲班寶籙中。

賞析:孫悟空本來要上天宮玩耍快樂,這時候正好來招他到天上做官,正中下懷,後來發現自己並不被重視,只是一個不入流的弼馬溫,才大鬧天宮。

3、西遊記作者的思想頗為復雜,對於三教正宗都無反感,對於現實世界則極為失望,孫悟空的形象代表著人類個體生命追求長生不老、快活自由的精神,實踐證明,即是孫悟空這樣本領高強的石猴,其自由快樂也只能是相對的。

H. 西遊記一到三回句子賞析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花果山,山版項上一仙石孕育出一權石猴。石猴在所居澗水源頭尋到名為「水簾洞」的石洞,被群猴擁戴為王。又過三五百年,石猴忽為人生無常,不得久壽而悲啼。根據一老猴指點,石猴經南贍訓洲到西牛賀洲,上靈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見須菩提祖師,被收為徒,起名曰孫悟空。
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悟空從祖師學得長生之道、七十二般變化及「筋斗雲」。一日,悟空受眾人挑唆,變為松樹,引起祖師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與佔山妖魔廝斗取勝,帶回被擄的眾猴與物品。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悟空使攝法將傲來國庫館里兵器搬進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獸紛紛拜悟空為尊。悟空向龍王討得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屬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龍王和閻王表奏玉帝,請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