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故城遺址
⑴ 古時候說的真定是現在的正定還是元氏
趙國孝成王十一年(前255年),為公子元築一城,叫元氏城,這座城就在今元內氏縣常山郡故城遺址上容。西漢初劉邦三年(前204年)下令在元氏城內設置恆山郡,並設立元氏縣,下轄周邊十八縣。
正定縣閣樓公元前179年,漢文帝劉恆即皇位,為避帝名諱,改恆山郡為常山郡。從此,常山郡誕生於元氏城內。這段歷史一直沿續到東漢和三國時期,時間長達400多年以上,直至西晉初年(公元281年),將常山郡治所從元氏城移至真定城(今石家莊東古城村的東垣故城遺址)。從此元氏縣改屬趙郡,而常山郡治真定,下轄八個縣。
元氏真沒有用過真定這個名字。參考資料是網路。
⑵ 元氏歷史文化小常識:為什麼說元氏是千年古縣
拋開元氏在封龍邑建縣不說,就從搬遷到故城村南算起,元氏縣的存在也已經2272年了。而且元氏縣名一直沿用至今,從來沒有改變過。由此可見,說元氏縣是千年古縣是名副其實的。
⑶ 是「古城遺址」,還是「故城遺址」
古城遺址
⑷ 三國故城遺址的介紹
三國故城遺址位於許昌縣張潘鄉古城村東南一里許,系周時許國國都。東漢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漢獻帝遷都於此,曾為一代帝都。
⑸ 齊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建在什麼地方
臨淄,作為抄齊國故都襲,擁有豐富的齊文化資源,2016年2月,佔地23250畝的齊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項目將開工建設,預計2019年底將建設完工;囊括「一城二十館」的齊都文化城項目已投入運營。其中臨淄古玩城、東孫戰國墓展館及16個民間主題博物館已建成投用。足球博物館已開放試運行,齊文化博物院展陳2016年也將與廣大遊客見面;除此之外,淄河河道治理項目、齊城文化園項目也將於近期開工建設。屆時,齊國古都旅遊觀光客流將有望重現春秋戰國時期「揮汗如雨」的勝景。齊都
⑹ 鄶國的故城遺址
鄶國故城遺址,位於今河南省新密市曲梁鄉大樊庄古城角寨村。鄶國故城沿用很久,1860年在古鄶城的舊址上切削加高。現有城牆高約5~7米,下層2~4米為西周鄶故城舊址。城呈長方形,東牆長330米,西牆瀕臨溱水,長336米,南牆長435米,北牆長442米。除西牆被溱水沖毀180米外,其餘城牆保存良好。鄶國故城現今只有少部分被破壞,大部分遺址都保存了下來。牆體陡峭,城牆的最高處有16米多,只有北門和南門,城門一關真是固若金湯。
⑺ 元氏縣的歷史友來。
由來
戰國初,元氏來縣屬源中山國,趙國滅中山國後屬趙國,趙王始封公子元於此,元氏縣由此而得名。西漢初設置為縣,迄今已有兩千餘年。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把邊境的地方設置作「縣」。元氏縣這一帶就是當時趙國的邊疆,北邊滹沱河對岸就是中山國的地方。公子元就將他的封地叫作元氏縣。這就是元氏縣的由來。
沿革
古代
周初分封諸侯,槐水流域建有詆國,封龍山南麓建在飛龍邑。
戰國時屬中山國都城靈壽(平山三汲);趙國時,趙國公子元封於此,元氏縣由此而得名。
秦朝屬鉅鹿郡。
西漢初設置為縣。漢代設恆山郡,郡治元氏故城,漢文帝時避文帝諱(劉恆)稱常山郡。漢景帝時稱常山國。
西晉時常山郡治由元氏遷往真定(今石家莊北東古城一帶)。
隋復置恆山郡,治真定。
近現代
1943年1月獲鹿縣路南區域並入元氏縣改稱元獲縣,1949年8月劃歸石家莊專區。
1958年5月元氏高邑兩縣合並為高元縣,同年12月改稱元氏縣。
1960年5月撤銷石家莊專區,元氏縣改屬石家莊市,1961年復設石家莊專區,元氏復屬之。
1962年3月三縣(元氏、高邑、贊皇)分置,元氏縣恢復原建置。
--網路
⑻ 漢魏許都故城遺址怎麼樣
「漢魏許都故城遺址」,高大的門樓之後,就是那曾經「置天台於辰角,列執法於西南,築舊章之兩觀,綴長廊之步欄,重閨禁之窈窕,造華蓋之幽深,儉則不陋,奢則不盈……」的古都,1800多年後的今天,昔日的綺麗奢華早已淹沒在中原農村的田地之中。漢魏許都故城內唯一可以看到的歷史遺跡,就是一座高達15米的高台,這座稱為毓秀台的土高台,是當年漢獻帝的祭天之處。
⑼ 趙雲故里常山在哪兒是正定臨城還是元氏縣
史載,趙國孝成復王十一年制(前255年),為公子元築一城,叫元氏城,這座城就在今元氏縣常山郡故城遺址上。西漢初劉邦三年(前204年)下令在元氏城內設置恆山郡,並設立元氏縣,下轄周邊十八縣。
公元前179年,漢文帝劉恆即皇位,為避帝名諱,改恆山郡為常山郡。從此,常山郡誕生於元氏城內。這段歷史一直沿續到東漢和三國時期,時間長達400多年以上,直至西晉初年(公元281年),將常山郡治所從元氏城移至真定城(今石家莊東古城村的東垣故城遺址)。從此元氏縣改屬趙郡,而常山郡治真定,下轄八個縣。
綜合上述史料斷定,趙雲生活的年代,正是常山郡與元氏城融為一體的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常山趙子龍」的常山就是元氏城,毫無異議。趙子龍死後52年,常山郡才遺址真定。
⑽ 元氏縣歷史
元氏歷來史悠久,源遠流長,自人傑地靈,英才輩出。戰國初元氏屬中山國,趙滅中山後屬趙國,趙王始封公子元於此,元氏由此而得名。西漢初設置為縣,迄今已有兩千餘年。這里是東漢漢明帝劉庄的誕生地,古代著名數學家李冶晚年寓居西部封龍山,潛心研究數學理論,寫出了享譽中外的數學理論專著《測園海鏡》。 悠久的歷史給元氏留下了不少名勝古跡。東韓台「古墓群」;城內屹立著的「開化寺塔」;元氏「西周墓」;封龍山「石窟」;先後被省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元氏「西周墓」出土銅器34件,玉器5件,銅器大都完整。西部山區封龍山有許多文物古跡,山色秀麗、風景宜人,流傳著諸多優美動人的傳說。封龍山漢碑有3通被納入我國百種名碑之列,,譽為「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