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遺址保護規劃方案

遺址保護規劃方案

發布時間: 2021-01-22 12:53:59

①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規劃方案

評審會主辦方表示,此次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概念設計國際競賽,不僅是一次國際化的大型規劃設計競賽,同時也是一場遺址保護與城市規劃的競賽。眾多國際頂尖設計團隊不僅僅為我們帶來了新的理念,同時也為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建設指引了方向,讓更多富有創意的設計模式融合到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規劃中。這次方案評審會圓滿落幕後,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正式規劃方案即將出台。

② 《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在哪裡能看到全部內容,或者能分享一下嗎

漢長安城抄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城區西北約5公里處未央區漢城鄉。面積36平方公里。漢長安城是西漢時期的都城,曾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際大都會和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都城。
西安市《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漢長安城遺址保護規劃范圍總面積75.02平方公里,其中漢長安城城址區面積54.81平方公里;建章宮遺址區面積9.38平方公里;禮制建築遺址區10.83平方公里;核心區域為漢長安城城址區36平方公里。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國家級」大遺址,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漢長安城內主要建築有長樂宮、未央宮、桂宮、北宮、明光宮、武庫等。城西牆外有建章宮,城南有禮制建築[1] 群。長樂宮位於城東南角,未央宮遺址現有多座夯土台基聳立地表,其中最大的前殿基址,桂宮位於未央宮的北邊靠近城的西牆,西城外的建章宮遺址保存下來的遺跡甚多,如北闕、鳳闕、太液池及其他一些殿閣的夯土台基仍清楚可見。

③ 蕪湖古城的「蕪湖古城」保護更新規劃設計方案介紹

規劃區內總建築面積為330973.12m2。總戶數為4702戶。五層以上建築90363.36m2(共34幢),其中新建成片的住宅區主要有兩處,一是新華公司開發的新華小區:建築面積34000m2(共8幢);二是中房開發的羅家閘小區:建築面積13022.58 m2。目前規劃區內共有住戶4000多戶,古城建設擬拆遷2500多戶。
本地塊中許多街區諸如儒林街和南正街明清步行街保存完整,能夠體現城市的輝煌歷史,但是先期改造中存在許多不足和遺憾之處。
通過深入現場調查、研究,我們認為舊的蕪湖古城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有:
1.街道功能不完善,基礎設施陳舊落後;
2.居民年齡結構偏高,生活水平偏低;
3.缺乏有吸引力的商業活動,沒有形成規模效益;
4.建築質量破舊,建築密度過高;
5.交通不便,難以吸引遊客,且消防通道不暢,消防設施薄弱。 根據「蕪湖古城」保護更新規劃設計方案招標文件的要求,蕪湖古城保護更新規劃設計的原則確定為:
1.保護蕪湖古城的歷史真實性,修舊如舊,建新如舊。
2.保護、完善原有傳統街道格局和傳統建築,在此基礎上賦予整個街區以新的活力和新的城市功能,使其成為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有力推動因素。
3.使蕪湖古城成為濃縮蕪湖歷史、反映傳統風俗的特殊城市街區,為城市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用新的形式使之成為蕪湖整個城市歷史與文化的縮影。 對於古城內及臨近街區的現狀建築主要通過拆除、遮擋、新建、修改、保護五種處理措施加以整治。
1.拆除:拆除和部分拆除嚴重影響風貌景觀的建築及建築質量不高,結構已經損壞的危房,包括:
a. 古城中大多數已接近甚至超出使用年限的民居式住宅,如公署路兩側民居,儒林街兩側一些破損的低層住宅等。
b. 環城南路北側的多層住宅更新為具有地方傳統特色的徽派民居建築。
c. 拆除圍繞大成殿周圍十二中校舍建築,更新為文廟景觀建築群。
2.遮擋和新建:
保留新華小區、羅家閘小區、二中等建築,在這些建築近古城一側補建臨街廊子和牆,並適當留出綠化帶,視線上隔離和遮擋小區多層住宅及學校建築的高大體量,在原有城隍廟門頭的基礎上,新建城隍廟建築群。
3.修改
a. 保留南門灣、南正街街道走向及尺度,建築形式及格局,對其立面進行整理。
b. 維護修繕傳統民居。
c. 對於體量合適的非民居建築,要對其立面進行改造,在色彩符號上予以協調處理。
4.保護
a. 對第三章蕪湖古城歷史遺存建築表中提及的歷史建築採用整體保護、局部修復的方法加以整治。
b. 重點保護衙署前門和文廟大成殿兩處市級重點文保建築。 通過對於古城原有結構的分析,結合規劃評審會會議的要求,規劃進一步明確了「蕪湖古城」旅遊、文化、商業的功能定位,擬對古城作如下五個區塊功能定位:
5-1、「蕪湖古城」東北部區塊,該區域有新建(95年後建)羅小閘小區(五幢13000多平方米)、市第二中學及其宿舍區、羅家閘小學等,佔地面積約5公頃。我們通過對現狀考察分析,認為該區塊雖屬古城保護范圍。但幾乎沒有可挖掘的歷史文化內容和旅遊文化內容(只有傳說中的夢日亭遺址在二中附近);同時,該區域也存有大量的五六十年代所建民居,其生活設施簡陋,亟需改造。綜合考慮,方案採取保留為主,改造為輔的方法,對新建的中房羅家閘小區、羅家閘小學、二中等建築予以保留,其餘部分進行改造,一方面補足因花街小學、環城南路幼兒園等拆遷還遷的面積,同時新建商業步行街和綜合協調區域。
在與古城其他區塊的關繫上,方案從沿街景觀建築入手,對建築立面進行改造,利用樹木綠化進行遮擋等,以協調整個古城建築風格。在沿公署路、東內街的建築立面上,將採用局部連接成一層商鋪,在六層住宅下加建改造成商鋪的形式。使之與古城整體建築風格相協調。
5-2、「蕪湖古城」西北部區塊,即東內街、米市街以北,公署路以西與環城北路、規劃中的區支路所合圍的范圍,面積約5公頃,這個區域靠近環城北路部分,已被改造開發成新華小區,約有建築10多幢約4萬多平方米(佔地約10000m2)。方案考慮對這一小區採取保留處理,但需協調處理好與古城的關系。經考察這個區域的核心保護建築是城隍廟遺址和周瑜點將台(十字街29號)遺址,所以方案採取以復建城隍廟,改造現有城隍廟作為入口。新建廟會文化廣場為核心,對周瑜點將台原址恢復保護,並增建火葯房形成一個三國文化景點,圍繞這兩處景點,挖掘文化內容,組織廟會廣場和城隍商業步行街區。
由於這個區域的建築高度,均受到嚴格控制(大部分1-2層,少量三層商鋪),且規劃中的區支路寬僅有12米,因此方案對區支路的西面的區塊改造,建議要適當控制,使其建築高度和風格與古城相吻合。
5-3、東內街以南區塊,花街、南正街、南門灣一帶為明清時期所形成的古商業步行街,也是「蕪湖古城」最具保留價值的區域,方案對沿花街、南正街、儒林街「L」型軸線兩側建築進行了嚴格保護,其街道的走向、空間尺度原則保持不變,沿街建築在逐個進行現狀分析後,具保留價值的,嚴格保留,並妥善加以維修,使其修舊如舊;房屋損壞嚴重的,應在原址上加以復建,復建的形式應以明清時期徽派建築風格為主,適當吸收江南其他地區民居風格,老字型大小店鋪應盡可能按原有風貌修復,過去在蕪湖長街拆遷改造中消失的如張恆春葯號,陳獨秀生活過的科學圖書社(該社由安徽績溪人汪孟鄒創辦)、胡開文筆墨店等,在沿街建築中加以展現,並且恢復花街至南正街段青石板,麻石條路面。
本區域內的小天朝(儒林街48號),雅積樓(儒林街18號)等重要歷史建築應加以嚴格保護,並妥善修復,並在此重建夢日亭,以增加旅遊文化內容。
5-4、古城東南區塊,方案採取以修繕大成殿為主,恢復學官(文廟)舊有規模,形成儒家文化為核心,同時增建蕪湖歷史文化名人走廊的作法,具體地講:
5-4-1、遷移市第十二中學,修繕大成殿,按照文廟規模,依次向南復建:明倫堂,尊經閣,欞星門,狀元橋,荷花池,大成坊,形成佔地25畝的核心區;擴建、增加綠化,,廣植樹木,恢復原文廟45畝面積,把江南園林風格建築景點溶於文廟區域;並復建金馬門,使文廟與金馬門之間的典故得以再現。
5-4-2、文廟西邊,以肖家巷,儒林後街為骨架,以蕭尺木故居為核心,沿街散布增建、恢復;宋朝愛國詩人韋許的獨樂堂,鐵畫創始人湯鵬的天池亭,張孝祥的狀元坊,吳敬梓的范進中舉下榻處、黃鉞(《壹齋集》作者,清三代元老重臣)故居等,形成名人文化一條街,並在周圍規劃布置蕪湖地方旅遊文化特產,紀念品一條街。
5-5、環城南路以南至青弋江邊區塊,佔地約25畝,方案擬建蕪湖古民居景點區塊。這是對現狀分析後的兩點考慮:一是蕪湖城市的發展是沿青弋江邊發展起來的,在沿江邊增建民居協調區,可豐富旅遊文化內容;二是土地的綜合利用。在區塊的東南建酒肆茶樓和望江亭景點,使人們有一個旅遊休閑區域。 古城南北向長900米,東西向長400多米,規劃中將中部東西向的東內街作為穿越古城的一條主要車行道路,東內街以北因有保留的住宅,小學及新建民風住宅,故將公署路等作機動車道考慮,東內街以南原則上不考慮大量機動車流,而是將文廟西側道路及環城南路作為消防和應急的內部應急車行道,並為花街、儒林街等純步行街道的商鋪提供貨物運送的車行通道。同時通過對部分建築加以整理,更好地圍合廣場形成步行街的入口。結合水面的放大,作為整個街區游覽系統的開始。機動車停車除城北住宅區內安排滿足住戶需要的車位外,古城內部結合道路分別設置了小塊的停車位,滿足古城內部車輛停放的要求。在四個入口處設置較大型集中停車場,減輕古城內部車輛通行的壓力。
商業步行區域主要有城北城隍商業步行區、城中傳統歷史步行區、城南古民居景點步行區。在步行街的設置上,將城北城隍商業步行區和城中傳統歷史步行區結合設計,形成連貫的商業步行系統。該步行系統由北面來鳳門(牌樓)起始,經城隍北商業區,城隍文化區,廟會廣場,向東折至花街,儒林街商業步行街,至城東大成廣場收尾,全長1300多米,成為古城中商業中樞系統。 古城作為蕪湖市中心重要的商貿、旅遊文化區塊,在未來蕪湖城市的旅遊線路中占重要地位,將與鳩鶿廣場、蕪湖長江大橋等一起構築成新的大旅遊線路,共同促進蕪湖整個旅遊業的發展。
就古城自身的旅遊功能來說,本著「恢復為主、新建為輔」的原則,線路組織為由城北來鳳門入口,經城隍廟、周瑜點將台等景點後,進入廟會廣場,再分兩條線路,一條是向南經花街、南門灣至儒林街,沿途游覽傳統商業街區和小天朝,夢日亭,雅積樓、張恆春葯號等景點;另一條是先向東穿肖家巷,參觀蕭尺木故居,再向南沿肖家巷,儒林後街,游覽獨樂堂,天池亭;范進趕考下榻處,黃鉞故居等景點。二條線路終點均在文廟景區結束。 望火台坐落在環城南路中部56號。該建築始建於民國時期,屬於公共建築,本體平面規則,長方形,東西長4.38米,南北寬8.50米,佔地面積37.23平方木,建築面18.12米,進深11.17米,佔地面積202.40平方米。磚混結構,立面為三層,總高為積84.32平方米,總的面闊13.26米,其中第二層是水泥平頂,四檐有水泥欄板圍護,第三層是一個方形樓閣,四阿頂,脊為水泥澆注。牆體用青磚扁砌,實心,外粉沙灰。每層都開有窗戶,二層平頂向外挑出三線,閣樓四檐有封沿板,東西兩向開有門,磚砌外挑券式門罩。該建築造型特別,尤其是樓閣的屋頂式樣,是蕪湖現存歷史建築中僅有的一例,具有較高的研究參考價值。
大清監獄的沿革:光緒五年,蕪湖知縣屈承福在老城廂建造監獄,當時稱蕪湖官牢,後來稱為舊監,光緒三十三年知縣沈寶琛(chēn)重修於縣署後方,在它的西北部增造三重平房,作為官牢各科的辦公室,宣統二年也就是公元1910年,官牢改辦習藝所。蕪湖知縣隸屬蕪湖道台,蕪湖道台管轄皖南一片。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蕪湖關道童德璋在原蕪湖官牢的基礎上開辟大清新式監獄,童德璋分離看守所,合並了原男所、女所,實際就是沈寶琛的監獄,就如現在「蕪湖古城」由鏡湖區承建,毋庸質疑也是蕪湖市的建設項目。由此蕪湖大清監獄可以追溯到光緒五年(1879年),跨越了三個世紀。大清監獄與縣衙近而不鄰,同受明清城牆庇護。
大清監獄是蕪湖古城的有機組成,彰顯了古代司法向近現代的過渡。大清監獄在解放後是蕪湖公安局的六科、七科,到七十年代,省一監和少管所先後北遷,蕪湖汽車發動機廠接用。從當時來講,蕪湖的模範監獄只是皖南片的監獄,南京老虎橋監獄是江南模範監獄,兩者猶如父子。安慶的鷺鷥橋監獄是民國皖省第一監獄,蕪湖監獄屈居二監。南京拆毀老虎橋監獄,蕪湖大清監獄躍升為古代監獄的絕版,上海提藍橋監獄是1935年才建成如今的模樣,且已演變為公安博物館,淡化了監獄主題,東北旅順的日俄監獄是外國在華監獄,重慶的渣滓洞集中營是非司法監獄。蕪湖監獄是原版的晚清建築,附麗著監獄是司法工具的本義。

④ 石家河遺址的保護規劃

詞條:石家河考古遺址公園
石家河遺址發現之後,保護管理工作受到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 。2004年12月,國家文物局派中國建築設計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對石家河遺址進行了調研、考察,作出了石家河遺址「十一五」規劃和價值評估方案。國家文物局已將石家河遺址作為全國30處大遺址之一,列入國家文物保護「十一五」計劃 和國家大遺址保護項目庫 。根據國家文物局的意見,市人民政府已委託中國文物研究所、北京建築工程學院聯合編制《石家河遺址保護管理總體規劃》,2004年11月已對遺址進行了現場調研,編制了《規劃》立項報告,2006年正式編制《石家河遺址保護管理總規》,2007年底完成編制工作。
天門市政府按照湖北省文物局的部署,委託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制了《湖北省天門市石家河遺址保護管理總體規劃》,擬分三期目標進行實施。據專家評估,石家河遺址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社會、經濟價值。
《總體規劃》把史跡展示作為一個重要容進行了具體規劃。史跡展示包括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石家河遺址展示園,具體包括石家河古城防禦工程展示、城內建築遺跡模擬展示、城外建築 遺跡及墓葬發掘現場展示。 第二部分是石家河遺址博物館。展示遺址出土文物以及各種遺跡復原模型。 第三部分是配套項目展示。包括摸擬考古園、仿古陶藝園、文物精品復制園等。

⑤ 大河村遺址的遺址保護規劃

所在地區:河南 鄭州市
編制單位: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
編制時間:2011-01
編制人員:郭黛姮,賀艷,肖金亮,崔利民,周立,孫闖等
項目規模:172公頃
委託單位:鄭州市文物管理局
空間布局:以大河村現有仰韶文化房基F1~4遺址保護房、文物庫房和既有考古探明區域為中心,在保護范圍內設核心展示區,在建設控制地帶內設置保護與研究中心、旅遊服務區、行政管理區,為遺址保護提供管理、研究、展示服務場所;利用城市規劃的公共綠地作為大河村遺址展示的補充地塊,設立場景復原區。
設計特色:大河村保護規劃對遺址現狀進行詳細調研,並利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在不觸及文物本體的情況下,對大河村仰韶房基遺址F1-4進行全面掃描。掃描工作數據客觀、全面、詳實,為日後的本體保護及保護房的建設奠定基礎。規劃中分別針對已發掘遺址、地下遺址以及出土文物提出保護措施,並針對需要提出建立考古遺址保護與研究設施、文物陳列館。
大河村保護房方案是在原有仰韶遺址保護建築的基礎上的改擴建設計。新建保護房以仰韶房基遺址展示棚為主體,通過休息廳與已建文物庫房連接,形成一組集考古挖掘、遺址現場展示、文物陳列展示為一體的文物保護建築。保護房在設計構思上汲取大河村出土文物特色,在功能上切合土遺址保護原則,並通過大跨度屋架的結構處理,實現立面的自由布置,以適應不斷發展的考古發掘需求。
大河村考古遺址公園規劃本著保護第一;持續考古、動態保護、動態開放和可持續發展原則,以 「星空下的村落」為理念,在保護規劃的基礎上,完善遺址的展示與闡釋內容;加強大河村遺址的考古、研究和保護工作;根據不同的考古情況和遺址保護情況,制定若干保護展示規則。

⑥ 魯王城的遺址保護規劃

為加強應昌路抄(魯王城)遺址保護,赤峰市襲和克什克騰旗文化局積極組織專家制訂了遺址保護規劃。作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與元大都(今北京)、元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昭乃門蘇木)同處南北垂直線上的北元首都,將得到為期17年、耗資2億多元的有計劃保護。根據北京建工學院設計的保護規劃,古城及周邊50平方公里的范圍將受到不同程序的規劃保護,這對於這座草原名都的本體及環境風貌,將產生重要的作用。
專家認為,北京建工學院設計的元代應昌路遺址的保護規劃圖文並茂,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符合國家、自治區文物政策法令,利用17年時間完成對文物本體的保護,考古研究與生態建設等多項內容,科學合理,對於保護應昌路遺址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⑦ 如何進行大遺址保護的規劃

一是要突出保護為主,以「申遺」為目的,在維護遺址真實性、完整性的原則下,以系統考古、學術研究成果為依據,謀定而動,反復論證,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和指導性;二是要處理好規劃編制與考古研究的關系,處理好投入與產出的關系,處理好與山水自然環境的關系,並與遺址保護總體規劃,與現有項目相協調,增強規劃實施的可操作性;三是在展示方法上要堅持特色,在不破壞遺址環境風貌,確保可逆性、可識別性的前提下,揭露展示、地面展示、模擬展示等多種形式應各有側重,搞好試點;四是在總體功能布局上,要與外部大配套相銜接,合理布局,留有餘地,要認真梳理交通關系,旅遊項目和旅遊線路的設計要以遺址為主角,新增建築的數量體量要嚴格控制,做好視線保護;五是在細節設計方面,要注重保留遺址文化元素符號,原生樹種、建築材料的選擇都要認真分析;六是要堅持文物保護與提高城市品位,帶動產業,改善民生相結合,積極開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遺址保護與利用共贏的新局面。(根據浙江省杭州良渚遺址管委會對大遺址保護規劃的思想)

⑧ 地質遺跡保護的編制保護規劃

編制來地質遺跡保護規劃首先要源地區域地質調查或專門調查的基礎上,認定具有國際、國內和區域性典型意義的地質遺跡的分布,評定可建立國家級、省級、縣級地質遺跡保護區。依據國民經濟建設總體布局,考慮地質遺跡的價值和現實條件,分期分批實施保護,為此,必須制定地質遺跡保護區發展規劃。國務院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國家地質遺跡保護區發展規劃,經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查簽署意見,由國務院計劃部門綜合平衡後,報國務院批准實施;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擬定本轄區的地質遺跡保護區發展規劃,經同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查簽署意見,由同級計劃部門綜合平衡後,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實施。
地質遺跡保護規劃的內容包括:地質遺跡保護區分布狀況及保護價值,保護內容,保護區建設的目標任務,保護區建設的具體部署,保護區建設的基本措施等。

⑨ 關於遺址保護規劃的外文學術期刊文獻!!

⑩ 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

中國陝西網訊:《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近日編制完成。 漢長安城遺址保護規劃范圍總面積達75.02平方公里,保護區內將嚴格控制建築物的數量。

規劃范圍分三大部分

漢長安城遺址規模巨大,2001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西北大學等單位正式開始展開規劃編制,近日《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正式編制完成。

規劃范圍包括漢長安城城址區和建章宮、禮制建築遺址區三個部分,總面積75.02平方公里。保護中將以漢長安城城址區作為重要保護對象,並對建章宮遺址區、禮制建築遺址區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據西北大學文博學院王建新教授介紹,漢長安城城址區規劃范圍為繞城高速公路北段以南、明光路以西、大興路以北、西三環路以東的區域,總面積54.81平方公里。建章宮遺址區的規劃范圍為西三環路以西、隴海鐵路以北、建章宮西側距建章宮西宮牆約380米的規劃道路以東、豐產路西段以南的區域,總面積9.38平方公里。

禮制建築遺址區的規劃范圍為大興路以南、豐登北路以西、社稷遺址南圍牆向南350米的東西向平行線以北、阿房路以東的區域,總面積10.83平方公里。

保護區劃分四個等級

規劃中將保護區劃分為重點保護范圍、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分為1類和2類)、遺址景觀協調區四個等級。

對漢長安城遺址的城牆、城門、城壕、道路、宮殿、官署、禮制建築等漢代遺跡和北朝後期至隋代的宮殿、寺院等遺跡本體進行有效保護,根據本體保存現狀,採取相應的管理和技術保護措施。

對於保護區內的1類建設控制地帶即屬地下遺址埋藏區和可能埋藏區,現有建築物和構築物近期維持現狀,遠期該區域納入西安市城市總體規劃保護。如建章宮東半部和禮制建築遺址區部分區域被工廠等單位占壓,目前均維持現狀,但不得再建新的建築。2類建設控制地帶將以保護遺址空間格局及遺址景觀環境為中心,以綠化為主,嚴格控制建築物的數量和規劃,建築物的高度控制在12米以下,建築物的形式、色調應與遺址景觀相協調。

遺址景觀協調區內控制建築物的高度、體量和密度,保持一定范圍的空地和綠地,建築物的形式、色調應與遺址景觀相協調,形成遺址外圍景觀視覺通道和良好的環境背景。
新聞背景

漢長安城遺址

漢長安城遺址是我國現存規模宏大、沿用時間最長、保存較為完整的統一帝國的古代都城遺址,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統一國家的歷史標志和象徵,是漢民族文化形成過程的中心,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我國歷史上輝煌時期最具代表性和典型的具有核心地位的重大歷史文化遺產。規劃保護的漢長安城遺址,將成為西安市區內面積最大的生態環境優化區、居民休閑區場所和旅遊觀光地,將優化西安市城市空間結構。

將建1萬平方米博物館

漢長安城遺址在保護中將通過多種方式對遺址、遺物進行展示。將建設四大展示區,還將建佔地面積10000平方米的漢長安城遺址博物館。

西北大學文博學院王建新教授解釋說,展示對象主要為遺址區內的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地下和地上的漢代各類遺址、遺物以及其他歷史時期的各類遺跡、遺物,也包括傳統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根據遺址的地點和保存狀況,分別採用露天原狀、館場、標識、基址復原、原狀復原、虛擬和模擬等展示方式,實施必要的保護和展示工程,並選擇考古發掘現場進行展示。將形成宮殿官署遺址展示區、東西市遺址展示區、環城遺址展示區、漢代絲綢之路起點展示區、歷史民俗文化展示區等主題功能區,形成合理的展示和旅遊觀光路線,方便市民游覽。另外,規劃在「西安門」外建設佔地面積10000平方米的漢長安城遺址博物館。

綠化面積可達30餘平方公里

漢長安城遺址在保護中還將大量種植綠色植物,綠化面積可達30.35平方公里,屆時漢長安城遺址將成為西安的綠肺。

漢長安城遺址保護中,將拆除疊壓在遺跡本體上和重點保護范圍內與遺址保護、展示無關的建築物和構築物,清理有害植被。保留的村落和房屋建築、村落布局和建築形式將與遺址風貌相協調。

遺址區內無對環境造成污染和對遺址景觀造成破壞的企業,將漢長安城城址區納入西安市政環衛處理系統,有效防止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另外,將最大范圍地進行綠化,從而改善遺跡本體的保存環境、遺址的景觀環境和生態環境。綠化的位置、程度和植物品種的選擇,須符合保護和展示遺跡本體及景觀的要求。

據了解,漢長安城城址區規劃綠化種植面積16.2平方公里,加上種植各類農作物的土地,綠化面積可達到30.35平方公里,占漢長安城城址區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段范圍內土地面積的66.73%,漢長安城遺址將成為西安的「綠肺」。

保護區內1.4萬余居民要遷出

《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中明確提出對於居民住房直接疊壓在遺跡本體的居民則需要搬遷,據悉漢長安城遺址保護范圍內約3946戶、14442人要搬遷。

西北大學文博學院王建新教授介紹說,2005年,漢長安城城址區保護范圍內有55個行政村、13882戶、50788人,其中有1731戶居民住房直接疊壓在遺跡本體之上,對遺跡造成較大破壞。遺址區居民的生產生活和其他人為破壞是遺址保護面臨的關鍵問題。此次規劃確定逐步搬遷重點保護范圍內的村落,在保護范圍內的重點保護范圍之外、經考古工作確認地下無保存價值遺址的區域,現有居民可不搬遷。漢長安城城址區保護范圍內需要搬遷的居民約3946戶、14442人,約占保護范圍內現有人口總量的28.44%。

需要搬遷的村落和居民盡可能近地安置,在現有的集體所有的土地范圍內實行土地使用功能的置換。將占壓遺址本體的村落和居民搬遷到不佔壓遺址本體的地方;原來的村落用地置換為遺址保護用地和農田,原來的部分農田置換為村落用地。

根據遺址區搬遷居民的需要,在漢長安城城址區保護范圍以北的西安繞城高速公路北段南側規劃居民搬遷安置地。
相關新聞

梁帶村遺址保護嚴防盜墓

記者從文物部門獲悉,曾入選2005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梁帶村遺址將採取嚴密的安防及環境監控措施保護遺址,並建設博物館展示出土文物。梁帶村遺址位於陝西省韓城市市區東北7公里處黃河西岸。遺址發掘之初盜墓賊十分猖獗,墓葬區有百餘座墓葬,而目前也僅有少數墓葬發掘。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