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石家河遺址有人盜嗎

石家河遺址有人盜嗎

發布時間: 2021-01-22 16:20:36

『壹』 陝西寨山遺址發現多處活人殉葬墓,這種現象體現了什麼

近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工作會,通報了發現的5處重大考古成果,包括陝西石峁及寨山石城遺址、河北康保興隆遺址、浙江餘姚井頭山遺址、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和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其中在陝西石峁及寨山石城遺址中發現了多處活人殉葬墓,手段極為殘忍。

『貳』 父系社會晚期的石家河文化是怎樣的

石家河文化是在屈家嶺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相當於中原龍山文化的晚期階段至夏代統治的前期,曾一度稱為「青龍泉三期文化」。

因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更具這種文化的代表性,故統稱為「石家河文化」,距今約4600年至4000年。該文化出現如石家河遺址群那樣的中心聚落,由鄧家灣、土城、肖家屋脊等數十處遺址組成。

石家河文化分布地域較廣,遍布湖北全境,主要遺址有天門石家河遺址、鄖縣青龍泉和大寺遺址、房縣七里河遺址、當陽季家湖遺址、松滋桂花樹遺址,均縣亂石灘遺址和花果園遺址、孝感碧公台遺址與漲水廟遺址、枝江關廟山遺址、江陵蔡家台遺址和張泉山遺址、圻春易家山遺址等。

新石器時代長江中游的稻作農業生產,始終在穩定地發展著,繼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之後,石家河文化的各部落繼續在長江兩岸,從事水稻的栽培和各種手工業生產,並不斷吸取黃河流域和長江下游氏族部落的先進經驗,使社會生產力得到較快的提高。

在石家河遺址,發現大片紅燒土內夾有豐富的稻殼和莖葉,表明當地的農業生產以種植水稻為主,並且產量較高。許多遺址出土的農業生產工具也反映了這種情況。長方形無孔石鏟、打制雙肩石鋤、蚌鐮、長方形帶孔石刀都是實用的農具。

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家畜飼養業也在穩定地發展。青龍泉遺址發現了豬、狗、羊和鹿的骨骸,各地普遍發現的動物骨骼以豬骨最多,尤其在墓葬中大量出土。

這表明豬頭骨的多少往往是作為衡量財富多少的重要標尺,說明當時以家畜為私有財產的現象比較突出。

石家河文化,以出土小型精緻的玉件而備受關注。琢玉工藝崛起,特色鮮明,玉器有人面雕像、獸面雕像、玉蟬、玉鳥、玦、璜形器等,都屬於小型玉器。

玉人頭、玉鷹、玉虎頭和玉蟬屬於石家河文化玉器中的精華部分。這些玉器體積小、重量輕,紋飾簡潔,做工卻很精細。它們大多出土於成人瓮棺之中,顯示石家河先民具有特殊的原始宗教信仰。

石家河文化中的玉人頭基本都具有「頭戴冠帽、菱形眼、寬鼻、戴耳環和表情莊重」的特徵,但在造型上富於變化。這些玉制的人頭形象可能代表著石家河先民尊奉的神或巫師的形象。

石家河文化的動物形玉器多為寫實造型:展翅飛翔的玉鷹生動逼真、惟妙惟肖;玉虎頭方頭卷耳,生氣勃勃;玉蟬寫實的形象,開創了商周時期玉蟬造型的先河。石家河文化的玉器,代表了江漢平原史前玉雕的最高水平。

鄧家灣遺址的個別地段,集中出土了大批小型陶塑,有的一座坑中竟達數千件之多。所塑有鳥、雞、豬、狗、羊、虎、象、猴、龜、鱉以及抱魚跪坐的人物等。

而在鄧家灣遺址發現了銅塊和煉銅原料孔雀石,則標志著冶銅業的出現,從石器到銅器的使用,是生產工具的一次巨大進步。

總之,石家河文化遺存表明,由於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的分工,也促進了各氏族部落之間產品交換的逐漸擴大,私有制在氏族公社內部慢慢滋生起來。父系社會正走向解體,奴隸社會開始出現。

『叄』 石家河遺址的文化影響

石家河文化大廈,與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江蘇新沂的大汶口文化、遼專河流域的紅山文化、黃河流域屬秦安大地灣的仰韶文化、山西襄汾的陶寺文化一起,共同編織出一幅新石器時代多彩的文化畫卷,共同推動著史前文化走向文明的門檻。4000多年過去了,創建石家河文化大廈的居民,他們的容顏軀體早已隨風消散。但是,這座史前文化大廈閃耀著的時間幽光和絢麗光輝,將會永遠鐫刻在中華文明起源的歷史進程中。
[參考文獻]
(1)石家河考古隊等:《肖家屋脊》,文物出版社,1999年。
(2)石家河考古隊等:《鄧家灣》,文物出版社,2003年。
(3)北京大學考古系等:《石家河遺址調查報告》,《南方民族考古》第五輯,1992年。
(4)張緒球:《長江中游新石器時代文化概論》,湖北科技出版社,1992年。
(5)韓建業,楊新改:《五帝時代》,學苑出版社,2006年。
(6)白壽彝,《中國通史綱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肆』 發現的大禹時代遺址,當時真的是被外來力量摧毀的嗎

距今4000多年前,中原華夏族部落聯盟在大禹帶領下,同南方的三苗部落聯盟,為了爭奪奴隸和生存空間,進行了一場大規模戰爭,史稱“禹征三苗”。

大禹治水之後,先後做了三件事,最終才建立夏朝確定統治權,即禹征三苗、建都陽城、禹會諸侯(塗山之會,這是一次權力認可大會)。

然而,禹征三苗傳說缺少考古證據支撐,那麼到底存不存在呢?上世紀湖北發現一系列與大禹同時期的遺址,證實四千年前河南人改寫過湖北歷史,大禹的禹征三苗傳說或非虛構。


然而,由於王城崗遺址是大禹“陽城”的結論,並沒有得到100%確定,加上歷史上堯舜禹都征討過三苗,史書有“堯服南蠻”、“舜卻苗民”等的記載,所以盡管可以確定河南龍山文化征討了三苗,但卻很難說一定是“禹征三苗”。

值得一提的是,從石家河文化中,的確很難100%認定禹征三苗,但大禹治水、塗山之會、建都陽城、劃分九州等,都有一定的考古依據,再印證史料的記載,已經形成了一條相對完整的證據鏈,足以證明大禹傳說的真實存在。令人遺憾的是,西方學界卻一直不予認可,一定要看到大禹時代的“大禹”文字記載,猶如證明“你爸是你爸”一樣。

『伍』 長江流域的石家河文化遺址的特點是什麼

石家河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末期銅石並用時代的文化,距今約4600年至4000年,因首次發現於湖北省天門市石河鎮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我國湖北及豫西南和湘北一帶。

此地有一個規模很大的遺址群,多達50餘處,該處已經發現有銅塊、玉器和祭祀遺跡、類似於文字的刻畫符號和城址,表明石家河文化已經進入文明時代。

石家河文化分布地域較廣,遍布湖北全境,延續時間也較長。主要遺址有湖北鄖縣青龍泉和大寺、房縣七里河、天門石家河、當陽季家湖、松滋桂花樹、均縣亂石灘和花果園、孝感碧公台與漲水廟、枝江關廟山、江陵蔡家台和張泉山、圻春易家山等。

石家河遺址是我國長江中游地區迄今發現分布面積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該遺址群的文化遺存從相當於大溪文化階段開始,經屈家嶺文化至石家河文化,形成一個基本連續發展的過程。

石家河文化晚期已經進入夏代統治的前期,曾一度稱為「青龍泉三期文化」,因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更具這種文化的代表性,故統稱之為石家河文化。

堯舜禹時期,中原地區黃河流域洪災泛濫,鯀禹父子治水的傳說流傳後世。而江漢地區也出現了嚴重洪澇災害,石家河文化創造的「築城——圍堰——分洪區」抗洪技術體系,正是對這一災害的最好注釋。

在這場天災面前,雙方都把生存與發展的希望寄託在豫西南丘陵地帶。因此,三苗和堯舜禹之間的沖突,也是雙方爭奪生存空間的一場較量。這是雙方沖突不絕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石家河文化與中原地區龍山文化的交流、碰撞,印證了史籍記載的堯舜禹討伐三苗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在新石器時代,我國長江中游的稻作農業生產始終在穩定地發展著,在石家河遺址,發現大片紅燒土內夾有豐富的稻殼和莖葉,表明當地的農業生產以種植水稻為主,並且產量較高。

許多遺址出土的農業生產工具也反映了這種情況。長方形無孔石鏟、打制雙肩石鋤、蚌鐮、長方形帶孔石刀都是實用的農具。

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家畜飼養業也在穩定地發展。青龍泉遺址發現了豬、狗、羊和鹿的骨骸,各地普遍發現的動物骨骼以豬骨最多,尤其在墓葬中大量出土,表明以家畜為私有財產的現象比較突出。

鄧家灣遺址的個別地段,發現了大批小型陶塑,有的一座坑中竟達數千件之多。所塑有鳥、雞、豬、狗、羊、虎、象、猴、龜、鱉以及抱魚跪坐的人物等。

這些小塑像集中於窖穴之中,有祭祀的味道。陶器大部分為黑色,不過也有不少紅色的陶杯和陶塑,是該文化的一大特色。

石家河文化的陶器刻畫符號以象形符號為主,大多以簡練的筆畫勾勒出某一事物的外部形態,.一件陶器上只有一個符號,而且絕大多數為單體符號,少數幾個為合體符號。

刻畫的基本筆畫為弧線和直線,間或用少數未戳穿的圓形小戳孔。少到二劃,多到十餘劃,主要是用某種材料製成的銳器在大口尊、缸的坯體上刻畫而成。溝槽較深,有些殘片往往沿溝槽斷裂,溝槽內的顏色與器表一致,筆道深粗均勻,線條自然流暢。

有些符號因刻畫較深,坯體燒干後槽口張裂,其現存寬度往往大於刻時的寬度。高領罐等泥質灰陶小件陶器則是在陶器燒成後或是使用過程中刻畫而成,筆道淺細,刻畫處的顏色比器表要淺。

石家河文化的小型精緻的玉件也非常有特色。這些玉器體積小、重量輕,紋飾簡潔,做工卻很精細。它們大多存在於成人瓮棺之中,顯示石家河先民具有特殊的原始宗教信仰。

石家河文化中的玉人頭基本都具有「頭戴冠帽、菱形眼、寬鼻、戴耳環和表情莊重」的特徵,但在造型上富於變化。這些玉制的人頭形象可能代表著石家河先民尊奉的神或巫師的形象。

石家河文化的動物形玉器多為寫實造型,玉人頭、玉鷹、玉虎頭和玉蟬屬於石家河文化玉器中的精華部分:展翅飛翔的玉鷹生動逼真、惟妙惟肖;玉虎頭方頭卷耳,生氣勃勃;玉蟬寫實的形象,開創了商周時期玉蟬造型的先河。

『陸』 天門石家河遺址怎麼去

到天門後過漢北橋右轉,一直沿路走到石河鎮,可以看到石家河遺址的那幾個標志,進去就行

『柒』 湖北在我國古代有什麼重要地位有什麼歷史依據


帶有荊楚特點的青銅器(作者攝)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江漢平原青銅器的發展很大的一個因素就是這里靠近青銅器原料的產地,青銅器多是由銅和錫金屬混合而成,而在今天湖北地區保存著大量製作青銅器的原料。在曾侯乙墓葬中,考古學家發現了大量製作青銅器的手工作坊,原料的豐富以及經濟的發達都為這里青銅器的鑄造創造出了基礎。

『捌』 天門石家河遺址玉器的發現對於中國上古歷史有什麼意義

專署) 治所駐地、國家園林城市,古稱竟陵、武漢城市圈成員 ,均居湖北前三、江漢平原北部,已連續十一年被評為「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

天門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北宋,東臨武漢,標志著天門擁有長達5000多年的文明史。作為中國蒸菜文化、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為湖北省17個省轄市之一。市北郊的石家河遺址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位於湖北省中部、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160,其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數量均居湖北縣域之首、南宋,天門已有2000多年建城史。1994年10月,北抵大洪山。

天門是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中國曲藝之鄉」和「中國茶文化之鄉」天門,南依漢江。

天門是「茶聖」陸羽故里、唐.2萬人、「中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和中國創新創業中小城市百強。清雍正四年(1726年)因境內天門山得名「天門」,2015年末常住人口129,西靠荊宜,湖北省將天門市納入武漢城市圈.7%,國務院批准天門市為湖北省直管市。2002年。2015年,天門先後7次為郡 (州,歷隋,經濟增速達9、中國內陸最大的僑鄉,計500餘年、五代,至民國25年(公元1936年),居全省第一,天門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0,是聞名全國的「中國蒸菜之鄉」,天門自古被譽為「三鄉寶地」。自南齊建元元年(公元479年)始。自秦始置竟陵縣算起.1億元

『玖』 天門石家河遺址怎麼去

門漢北橋右轉直沿路走石河鎮看石家河遺址幾標志進行

『拾』 天門市石家河土城遺址石坂沖要拆遷嗎

這個目前還在計劃中,還沒那塊,可以當地的街道直接問下
估計是這個是還需要一段時間,最少出通知還要有四五個月的樣子
或者去當地的論壇和貼吧問下,比較詳細點
上面的人畢竟都是挺多的關心的人,他們估計會給你明確的答案
最好是可以到當地的相關部門的網站問下最好了
這個上面可能你問的得不到最佳的答案
畢竟這個上面的影響力也是有限,如果上面開始安排了
那你就要做好准備的了,以及以後的一個房子規劃
等等,要運籌帷幄,到時候受手訪腳亂就不好了。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