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序集
『壹』 西游記的序言怎麼寫
西 游 記
——序言
私底下覺得唐僧是最適合當旅遊形象代言人的。形象好不用說了,要不妖精也不會陷入兩難:「吃掉還是留下%*¥# ?這是個問題!」。況且,他是最早組團去旅遊的,豪華級別呀——有人拿行李,有後勤鞍前馬後照顧起居,有保鏢護駕搞的象現在的腕兒。一路上還有那麼多艷遇,嘖嘖。他得到了人們行萬里路最想得到的兩樣東西。
想寫的象章回小說一樣以饗觀者,只是無奈去的地方太少。還是象出遊一樣——玩到哪兒寫到哪兒吧。
等一下,有個問題要討論:誰是一起出遊的最佳人選呢?和愛的人去?和朋友?一個人?。。。。其實,我們只是想讓自己最心儀的人有和自己共同的經歷、體驗。好在心被深深打動的時刻,可以馬上握緊那隻離的不遠的手。那也沒有什麼可說的,只是滿心裡慶幸身邊不是別人,剛好是他(他們)!
我相信大自然能夠給人以力量。感動於茜茜公主的父親對她說的那段話:「當你感到痛苦的時候,就到這兒來眺望大自然。你會從每一朵花、每棵樹、每個有生命的東西里感到上帝無所不在,就會得到勇氣和力量!」每次面對它都要我湧起感激之情:謝謝自然讓我懂得感動!
看《紅樓夢》時,非常羨慕寶琴。小小年紀就和父親游歷了很多地方,見識了許多人和事。演員在每一個不同的角色里經歷迥然的人生,感受其中的悲歡離合,象又活了一輩子。游歷又何嘗不是呢?我們經常到一個地方會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篤定的認為過去一定來過。其實,真的來過。我們在或然世界間跳躍的靈魂在某個時間已經來過了。
游歷是可以改變和影響人生的。錢鍾書有句話說的很對:旅途是最可以暴露一個人的本性的。如果經歷漫長的旅途跋涉你依舊不討厭身邊的同行人,他是可以和你一起生活一生的。
假如你剛好有幸和一個人去你們心嚮往之的地方,那麼請你帶一顆易感的心上路吧!真心的親近它,許多路到老的時候你才發現,原來沒有機會走第二次了。
之所以把我的游記文字起名叫「西遊記」,原本是想和唐僧一樣可以修得正果。在老的時候象翻貝葉經那樣,於心中默默誦念。
『貳』 西遊記續集和西遊記有什麼不一樣
西遊記續集是82版西遊記的楊潔導演在98年為了完善自己作品而續拍的,其中六小齡專童老師、徐少華老師、遲重屬瑞老師沒有換,其他的大部分演員都因年齡問題和是否健在問題而換掉了。
不同之處大概在此幾點:
1、續集的後期製作技術更發達,看上去比老版的更真實。
2、老師們年齡都大了,體力等方面自然不及老闆,但演技和認真的程度只增不減。
3、化妝有了變化,也出現了老版沒有的錯誤。比如天子的旒紞條數不對。(當然,其實唐朝時的冕根本不是這樣,兩版都是錯誤的,但是相對來說續集錯的更離譜。)
4、片頭曲、常用插曲、打鬥時插曲都變化了。
其餘還尚且不知,希望能幫到你。
『叄』 西遊記為什麼拍續集
因為86版《西遊記》受當時條件所限,只把最精華的故事拍出來了,甚至有時1集能說個故事(比如坎途逢三難),導演楊潔一直想著《西遊記》還有沒拍的部分,總覺得不太完整。
《西遊記續集》補充了86版《西遊記》中九九八十一難中缺少的幾難,講述了唐僧師徒回轉長安,唐王殷切詢問取經歷程,唐僧向唐王敘述了一路艱險。《西遊記續集》戰斗場面更加華麗,人物形象更加飽滿,為《西遊記》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3)西遊記序集擴展閱讀
1982年春節開機,歷經6年才拍完的電視劇《西遊記》,三十幾年來獲獎非常多,至今仍被不少觀眾奉為經典,各個電視台反復播出,以至於無論是50後、60後,還是70後、80後的觀眾,都對其情節,乃至不少細節,倒背如流。
但是,在楊潔的心中,《西遊記》卻是她永遠的痛。因為經費緊張,時間倉促,她留下了很多遺憾,以至於很多年不敢看電視上播出的這部劇。
1988年,楊潔再拾導筒拍攝了《西遊記續集》,補充了「九九八十一難」中缺少的部分,算是為當年的遺憾畫上了句號。但時隔數年後的續拍,已經難以再現當年的盛景,楊潔也退休離開公眾視線。盡管常年深居簡出,極少參加公眾活動,但楊潔心中那份「西遊」情懷始終未曾淡去。
『肆』 西遊記作品章,回,篇,幕序號及標題(如果情節相對集中,可將幾個章節合並)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第五回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第九回 陳光蕊赴任逢災 江流僧復仇報本
第十回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魏丞相遺書托冥吏
第十一回 游地府太宗還魂 進瓜果劉全續配
第十二回 唐王秉誠修大會 觀音顯聖化金蟬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韁
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
第十七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
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大聖除魔
第十九回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第二十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第二十一回 護法設庄留大聖 須彌靈吉定風魔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凈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禪心
第二十四回 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觀行者竊人參
第二十五回 鎮元仙趕捉取經僧 孫行者大鬧五庄觀
第二十六回 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
第二十七回 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義 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 脫難江流來國土 承恩八戒轉山林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馬憶心猿
第三十一回 豬八戒義激猴王 孫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二回 平頂山功曹傳信 蓮花洞木母逢災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聖騰那騙寶貝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獲寶伏邪魔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處諸緣伏 劈破傍門見月明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謁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嬰兒
第三十八回 嬰兒問母知邪正 金木參玄見假真
第三十九回 一粒丹砂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
第四十回 嬰兒戲化禪心亂 猿馬刀歸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敗 木母被魔擒
第四十二回 大聖殷勤拜南海 觀音慈善縛紅孩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龍子捉鼉回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運逢車力 心正妖邪度脊關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觀大聖留名 車遲國猴王顯法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強欺正法 心猿顯聖滅諸邪
第四十七回 聖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風飄大雪 僧思拜佛履層冰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災沉水宅 觀音救難現魚籃
第五十回 情亂性從因愛欲 神昏心動遇魔頭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計 水火無功難煉魔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鬧金兜洞 如來暗示主人公
第五十三回 禪主吞冷懷鬼孕 黃婆運水解邪胎
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來逢女國 心猿定計脫煙花
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戲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壞身
第五十六回 神狂誅草寇 道迷放心猿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訴苦 假猴王水簾洞謄文
第五十八回 二心攪亂大乾坤 一體難修真寂滅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孫行者一調芭蕉扇
第六十回 牛魔王罷戰赴華筵 孫行者二調芭蕉扇
第六十一回 豬八戒助力敗魔王 孫行者三調芭蕉扇
第六十二回 滌垢洗心惟掃塔 縛魔歸主乃修身
第六十三回 二僧盪怪鬧龍宮 群聖除邪獲寶貝
第六十四回 荊棘嶺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談詩
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設小雷音 四眾皆逢大厄難
第六十六回 諸神遭毒手 彌勒縛妖魔
第六十七回 拯救駝羅禪性穩 脫離穢污道心清
第六十八回 朱紫國唐僧論前世 孫行者施為三折肱
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間修葯物 君王筵上論妖邪
第七十回 妖魔寶放煙沙火 悟空計盜紫金鈴
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孔 觀音現像伏妖王
第七十二回 盤絲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
第七十三回 情因舊恨生災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
第七十四回 長庚傳報魔頭狠 行者施為變化能
第七十五回 心猿鑽透陰陽體 魔主還歸大道真
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歸性 木母同降怪體真
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體拜真如
第七十八回 比丘憐子遣陰神 金殿識魔談道德
第七十九回 尋洞擒妖逢老壽 當朝正主見嬰兒
第八十回 奼女育陽求配偶 心猿護主識妖邪
第八十一回 鎮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眾尋師
第八十二回 奼女求陽 元神護道
第八十三回 心猿識得丹頂 奼女還歸本性
第八十四回 難滅伽持圓大覺 法王成正體天然
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王計吞禪
第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徵怪物 金公施法滅妖邪
第八十七回 鳳仙郡冒天止雨 孫大聖勸善施霖
第八十八回 禪到玉華施法會 心猿木土授門人
第八十九回 黃獅精虛設釘鈀宴 金木土計鬧豹頭山
第九十回 師獅授受同歸一 盜道纏禪靜九靈
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觀燈 玄英洞唐僧供狀
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戰青龍山 四星挾捉犀牛怪
第九十三回 給孤園問古談因 天竺國朝王遇偶
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樂御花園 一怪空懷情慾喜
第九十五回 假合真形擒玉兔 真陰歸正會靈元
第九十六回 寇員外喜待高僧 唐長老不貪富貴
第九十七回 金酬外護遭魔蟄 聖顯幽魂救本原
第九十八回 猿熟馬馴方脫殼 功成行滿見真如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數完魔滅盡 三三行滿道歸根
第一百回 徑回東土 五聖成真
『伍』 西遊記的序言和後記!!在線等!!!
沒有,西遊記哪有序言和後記,明朝人估計沒這個習慣,所以吳承恩直接就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詩曰: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第一百回 徑回東土 五聖成真
『陸』 請將下面《西遊記》中的幾個事件按時間為序排列_______
4213,我查過原著了
五庄觀是24回,白骨精27回,真假美猴王57回,芭蕉扇59回,真的,不信你去看原著的目錄,我也在做《西遊記》的名著閱讀訓練
『柒』 電視劇!西遊記和西遊記續集有什麼區別
沒有什麼區別,《西遊記》(86版)和《西遊記續集》都是由楊潔導演指導,同一批演員飾演的。
《西遊記》缺失了《遇險通天河》,《真假美猴王》,《受阻獅駝嶺》,《收服青牛精》,《救兒比丘國》5集,《西遊記續集》則補拍了這五集,在2000年播出。
拓展資料:
《西遊記》
《西遊記》又稱央視86版《西遊記》,改編自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同名文學古典名著。是由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出品的一部41集古裝神話劇。由楊潔執導,戴英祿,楊潔,鄒憶青共同編劇,六小齡童、徐少華、遲重瑞、汪粵、馬德華、崔景富、閆懷禮、劉大剛等主演,李世宏、李揚、張雲明、里坡等擔任主要配音。
該劇講述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輔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經,師徒四人一路搶灘涉險,降妖伏怪,歷經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修正果的故事。
《西遊記》於1982年開拍,1986年春節在央視首播前11集,1988年25集播出;2000年,《西遊記續集》在央視開播;2019年,《敢問路在何方》上映。
1986年春節一經播出,轟動全國,老少皆宜,獲得了極高評價,造就了89.4%的收視率神話,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電視劇,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依然百看不厭,成為一部公認的無法超越的經典。
參考資料
網路-《西遊記》
『捌』 讀西遊記的前言
《西遊記》出版前言:
《西遊記》以歷史上唐玄奘遠赴西域取經的事件為原型,結合歷內代各種書籍容與民間傳說,由吳承恩改編成書。它是中國古代最優秀的神魔小說,也是一部規模宏偉、結構完整、用幻想形式反映社會矛盾的巨著。
小說敘述唐三藏與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經過九九八十一次磨難,到西天取經的過程。首先即以整整七回「大鬧天宮」故事開始到全書結束,講述五百年後,觀音向孫悟空道出自救方法:須隨唐三藏到西方取經,作其徒弟,修成正果之日便得救。孫悟空遂緊隨唐三藏上路,途中屢遇妖魔鬼怪展開一段艱辛的西遊取經之旅。
小說寫於明朝中期,當時社會經濟雖繁榮,但政治日漸敗壞,百姓生活困苦。作者對此現象通過故事提出批評。
《西遊記》源流復雜,版本眾多,共計二十四種版本。
『玖』 西遊記的排序、、
( 4 )豬八戒義激猴王 孫行者智降妖怪
( 2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
(6 )真行者落版伽山訴權苦 假猴王水簾洞譽文
(1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 3)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水活泉
(5 ) 三清觀大聖留名 車遲國猴王顯法
『拾』 誰有西遊記的序
現在通行本,一般使用世德堂本陳元之的或者李卓吾評本袁於令的序。其它的序參看鏈接中的《匯評證道西遊記》。
序
(明)陳元之《西遊記序》
太史公曰:「天道恢恢,豈不大哉!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莊子曰:「道在屎溺。」善乎立言!是故「道惡乎往而不存,言惡乎存而不可。」若必以庄雅之言求之,則幾乎遺《西遊》一書,不知其何人所為。或曰:「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國」;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王自製。」余覽其章近馸弛滑稽之雄,卮言漫衍之為也。舊有敘,余讀一過,亦不著其姓氏作者之名。豈嫌其丘里之言與?其敘以猻,猻也;以為心之神。馬,馬也;以為意之馳。八戒,其所戒八也,以為肝氣之木。沙,流沙,以為賢氣之水。三藏,藏神、藏聲、藏氣之三藏,以為郛郭之主。魔,魔,以為口耳鼻舌身意恐怖顛倒幻想之障。故魔以心生,亦心以攝。是故撮心以攝魔,攝魔以還理。還理以歸之太初,即心無可攝。此類以為道道成耳。此其書直寓言者哉!彼以為大丹丹數也,東生西成,故西以為紀。披以為濁世不可以庄語也,故委蛇以浮世。委蛇不可以為教也,故微言以中道理。遭之言不可以入俗也,故浪謔笑虐以恣肆。笑謔不可以見世也,故流連比以明意。
於是其言始參差而椒詭可觀;謬悠荒唐,無端莊涘,而談言微中,有作者之心傲世之意。夫不可役已。唐光祿既購是書,奇之,益俾好事者為之訂校,秩其卷目梓之,凡二十卷數千萬言有佘,面充敘於余。余維太史、漆園之意,道之所存,不欲盡廢,況中慮者哉?故聊為輟其軼敘敘之。不欲其志之盡湮,而使後之人有覽,得其意忘其言也。或曰:「此東野之語,非君子所志。以為史則非信,以為子則非倫,以言道則近誣。吾為吾子之辱。」余曰:「否,否!不然!子以為子之史皆信邪?子之子皆倫邪?子之子史皆中道邪?一有非信非倫,則子史之誣均。誣均則去此書非遠。余何從而定之,故以大道觀,皆非所宜有矣。以天地之大觀,何所不有哉?故以披見非者,非也;以我見非者,非也。人非人之非者,非非人之非,人之非者,又與非者也。是故必兼存之後可。於是兼存焉。」而或者乃示以倌。屬梓成,遵書冠之。
時壬辰夏端四日也。
(《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二十卷卷首、明萬曆間刊本 華陽洞天主人校 金陵世德堂梓行)
(明)袁於令《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題詞》
文不幻不文,幻不極不幻。是知天下極幻之事,乃極真之事;極幻之理,乃極真之理。故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言魔。魔非他,即我也。我化為怫,未佛皆魔。魔與佛力齊而位逼,絲發之微,關頭匪細。摧挫之極,心性不驚。此《西遊》之所以作也。說者以為寓五行生尅之理,玄門修煉之道。余謂三教已括於一部,能讀是書者,於其變化橫生之處引而伸之,何境不通?何道不洽?而必問玄機於玉匵,探禪蘊於龍藏,乃始有得於心也哉?至於文章之妙,《西遊》、《水游》實並馳中原。今日雕空鑿影,畫脂鏤冰,嘔心瀝血,斷數莖髭而不得驚人隻字者,何如此書駕虛游刃,洋洋纚纚數百萬言,而不復一境,不離本宗;日見聞之,厭飫不起;日誦讀之,穎悟自開也!故閑居之士,不可一日無此書。
幔亭過客(按:幔亭、白賓、令昭 ,均為明袁於令的字。)
(元)虞集《西遊證道書原序》
余浮湛史館,鹿鹿丹鉛。一曰有衡岳紫瓊道人,持老友危敬夫手札來謁,余與流連浹月,道人將歸,乃出一帙示余,曰:「此國初丘長春真君所纂《西遊記》也。敢乞公一序以傳。」余受而讀之,見書中所載乃唐玄奘法師取經事跡。夫取經不始於唐也,自漢迄粱咸有之,而唐之玄奘為尤著。其所為跋涉險遠,經歷艱難,太宗聖教一序言之已悉,無峽後人贅陳。而余竊窺真君之旨,所言者在玄奘,而意實不玄奘,所紀者在取經,而志實不在取經。特假此以喻大道耳。
猿馬金木,乃吾身自具之陰陽;鬼魑妖邪,亦人世應有之魔障。雖其書離奇浩汗,亡慮數十萬言,面大要可以一言蔽之曰收放心而已。蓋吾人作魔、成佛,皆由此心:此心放則為安心,安心一起,則能作魔,其縱橫變化無所不至,如心猿之稱王、稱聖,而鬧天宮是也;此心收則為真心,真心一見,則能滅魔,其縱橫變化亦無所不至,如心猿之降妖縛怪,而證佛果是也。然則同一心也,放之則其害如彼,收之則其功如此,其神妙非有加於前,而魔與佛則異矣。故學者但患放心之難收,不患正果之難就,真君之諄諄覺世,其大旨寧外此哉!按真君在太祖時,曾遣侍臣劉仲祿萬里訪迎,以野服承聖問,促膝論道,一時大被寵脊,有《玄風慶會錄,載之詳矣。
歷朝以來,屢加封號,其所著詩詞甚富,無一非見道之言。
然未有如是書之鴻肆而靈幻者,宜紫瓊道人之寶為枕秘也,乃俗儒不察,或等之《齊諧》稗乘之流,井蛙夏蟲,何足深論。
夫大易,皆取象之文。《南華》多寓言之蘊,所由來尚矣。昔之善讀書者,聆周興嗣,性靜心動之句,而獲長生誦。陸士衡山暉澤媚之詞,而悟大道,又何況是書之深切著明者哉!
天歷己巳翰林學士臨川邵庵虞集撰
(鍾山黃太鴻笑蒼子西陵汪象旭詹漪子同箋評《新鐫出像古本西遊證道書》卷首 清初刻本)
案:《長春道人西遊記》二卷,文僅二萬字,現存《道藏》中。查清抄本《長春真人西遊記》只有西溪居土孫錫序,並無虞集序。故知所謂元人虞集《西遊記證道書原序》,乃清人偽作。
(清)野雲主人《增評證道奇書序》
古人往矣,古人不可見,而可見古人之心者,唯在於書。
屬操觚染翰之家,何時何地,蔑有其書,皆煙飛燼滅,淹投而不傳者,必其不足以傳者也。其能傳者,皆古人之精神光焰,自足以呵護而不朽。或有微言奧義,隱而弗彰,則又賴後有解人,為之闡發面揚摧之。其有言雖奧賾,解甚其鮮,而亦卒不泯滅者,則漆園、禦寇之類是也。若夫稗官野乘,不過寄嘻笑怒罵於世俗之中,非有微言奧義,足以不朽,則不過如山鼓一鳴,熒光一耀而已。其旋歸於煙飛燼滅者,固其常事。乃有以《齊諧》野乘之書,傳之奕祀數百之久,而竟不至煙燼者,則可知其精神光焰,自有不可泯滅者在,如《西遊記》是已。余方稚齒時,得讀《西遊》,見其談詭譎怪,初亦詫而為荒唐。然又疑天壤之大,或真有如是之奇人奇事,而吾之聞見局隘,未之或知也。及夷考史策,則影響茫然,詢之長老,僉曰:此游戲耳,孺子不足深究也。然余見其書,洋洋灑灑,數十萬言,果無其事,則是人者,累筆費墨,禍棗災梨,亦頗費經營構撰,而成此巨帙,將安用之?又其中之回目、提綱及詩歌、論贊中,多稱心猿意馬、金公木母等名,似非無謂而漫雲者。既無可與語,唯有中心藏之而已。又數年,既棄制舉業,益泛覽群籍,見有《黃庭》、《二景》、《混元》,《鴻烈》、《抱朴》、《鶡冠》、《悟真》、《參同》堵書,稍加尋繹,雖末測其高深,而天機有勃勃之意。其所論五行繳妙,往往托之神靈男女之間。因憶《西遊》之書,得毋與此相關會耶?取而復讀之,則見其每有針芥之合。余既不嫻修煉,訪之道流,又無解者,亦未敢遽信以為必爾也。忽得西陵汪澹漪子評本,題之曰《證道奇書》,多列《參同》、《悟真》等書,以為之證,及嘆古人亦有先得我心者,第其評語,與余意亦未盡同,因重梓乃為增「讀法」數十則而序之。鳴乎!修丹證道面成神仙,自廣成、赤精,黃老以降,載在典籍,非盡誣誕,特仙骨難逢,俗情易溺,誠心求道之人不少概見,而贏政、漢武、文成、武利之屬,上下俱非其人,遂使後人得為口實耳。洪崖先生曰:
「子不離行,安知道上有夜行人?」則神仙種子,終亦不絕於世,而火盡薪傳,欲求斯道者,仍不能外於筆墨矣。但伯陽、庄、列之書,雖官道妙而無其階梯,《參同》、《悟真》之類,雖有階梯而語多微奧。全真、雲水之輩、且不能識其端倪,況大眾乎!今長春於獨以修真之秘,衍為《齊諧》稗乘之文,俾黃童白叟,皆可求討其度人度世之心,直與乾坤同其不朽,則自元迄明,數百祀中,雖識者未之前聞,而竟亦不至煙燼而泯滅者,豈非其精神光焰,自足以呵護之耶?今既得澹漪子之闡揚,後或更有進而悉其蘊者,則長春子之心,大暴於世,而修丹證道者日益多,則謂此本《西遊記》之功,真在五千、七笈、漆園、禦寇之上也可。
乾隆十五年歲次庚午春二月金陵野雲主人題於支瞬居中。
(《西遊證道奇書》卷首 清九如堂刊本)
(清)悟元子劉一明《西遊原旨序》
《西遊記》者,元初長春邱真君之所著也。其書闡三教一家之理,傳性命雙修之道。俗語常言中,暗藏天機;戲謔笑談處,顯露心法。古人所不敢道者,真君道之;古人所不敢泄者,真君泄之。一章一篇,皆從身體力行處寫來;一辭一意,俱在真履實踐中發出。其造化樞紐,修真竅妙,無不詳明且備。可謂拔天根而鑽鬼窟,開生門而閉死戶,實還元返本之源流,歸根復命之階梯。悟之者在儒即可成聖,在釋即可成佛,在道即可成仙。不待走十萬八千之路,而三藏真經可取;不必遭八十一難之苦,而一觔斗雲可過;不必用降魔除怪之法,而一金箍棒可畢。蓋西天取經,演《法華》、《金剛》之三昧;四眾白馬,發《河》、《洛》、《周易》之天機;九九歸真,明《參同》、《悟真》之奧妙;千魔百怪,劈外道旁門之妄作;窮歷異邦,指腳踏實地之工程。三藏收三徒而到西天,能盡性者必須至命,三徒歸三藏而成正果,能了命者更當修性。貞觀十三年上西,十四年回東,貞下有還原之秘要;如來造三藏真經,五聖取一藏傳世,三五有合一之神功。全部要旨,正在於此。其有裨於聖道,啟發乎後學者,豈淺鮮哉?憺[澹]漪道人汪象旭,未達此義,妄議私猜,僅取一葉半簡,以心猿意馬,畢其全旨,且注腳每多戲謔之語,狂妄之詞。咦!此解一出,不特埋沒作者之苦心,亦且大誤後世之志士,使千百世不知《西遊》為何書者,皆自汪氏始。其後蔡、金之輩,亦遵其說而附和解注之。凡此其遺害,尚可言哉?繼此或自為頑空,或指為執相,或疑為閨丹,或猜為吞咽。干枝百葉,各出其說,憑心造作,奇奇怪怪,不可枚舉。此孔子不得不哭麟,卞和不得不泣玉也。自悟一子陳先生《真詮》一出,諸偽顯然,數百年埋沒之《西遊》,至此方得釋然矣。但其解雖精,其理雖明,而於次第之間,仍未貫通,使當年原旨,不能盡彰,未克盡美而未盡善耳。予今不揣愚魯,於每回之下,再三推敲,細微解釋。有已經悟一子道破者,茲不復贅,即遺而未解,解而未詳者,逐節釋出,分晰層次,貫串一氣。若包藏卦象,引證經書處,無不—一註明。俾有志於性命之學者,原始要終,一目瞭然,知此《西遊》,乃三教一家一理,性命雙修之道,庶不惑於邪說淫辭,誤入外道旁門之塗,至於文墨之工拙,則非予之所計也。
時在乾隆戊寅孟秋三日,榆中棲雲山素樸散人悟元子劉一明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