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河南盧氏古代遺址

河南盧氏古代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1-22 22:16:44

1. 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有幾個鄉鎮,都是什麼鄉鎮

截至2019年10月,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有9鎮10鄉,分別是城關鎮、東明鎮、杜關鎮、官道口鎮、范里鎮、五里川鎮、朱陽關鎮、官坡鎮、雙龍灣鎮、文峪鄉、橫澗鄉、沙河鄉、潘河鄉、木桐鄉、徐家灣鄉、雙槐樹鄉、瓦窯溝鄉、湯河鄉、獅子坪鄉。具體介紹以下幾個鄉鎮:

1、杜關鎮

杜關鎮位於盧氏縣城北部25公里處,北部和西部與靈寶市蘇村鄉、五畝鄉交界,東部與官道口鎮相連,南部與潘河鄉、沙河鄉、東明鎮接壤。全鎮總面積20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萬畝,林地面積24.3萬畝,森林覆蓋率62.8%。

2、官道口鎮

官道口鎮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地處盧氏縣、靈寶市、洛寧縣三縣市交界處,距離盧氏縣城35公里,209國道和鄭盧高速公路、三淅高速公路交匯貫通,系盧氏出入三門峽、洛陽、鄭州等地的「北大門」,是「盧氏北部重鎮」。

3、朱陽關鎮

朱陽關鎮位於河南省盧氏縣境東南部邊陲,盧氏縣東南門戶,鎮政府駐地距縣城66公里,東及東南與西峽縣桑坪鎮為鄰,南與盧氏縣瓦窯溝鄉相鄰,西北與五里川鎮、湯河鄉接壤,東西寬15公里,南北長16公里,總面積137.5平方公里。

4、文峪鄉

文峪鄉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東北部,交通便利,因孔子曾到此講學建文廟而得名,境內有紅石谷.櫻桃溝景區、盧敖煉丹遺址

5、瓦窯溝鄉

瓦窯溝鄉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西南山區,地處兩省三縣交界,東與南陽市西峽縣相鄰,西與陝西省商南縣接壤,209國道穿境而過,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73公里,距三淅高速朱陽關站12公里,南與312國道相接,是出入三門峽、盧氏縣的南大門。

2. 河南面積最大的三座縣盧氏、西峽和靈寶,誰的發展潛力更大

靈寶市。它位於豫秦晉三省交界處,地理位置優越。靈寶市交通網路四通八達,交通便利。

3. 盧氏的由來及其歷史

1、源於姜姓,以邑名為氏。春秋時期齊國文公子名高,食采於盧邑(今山東長清縣) ,其後人以盧為氏。

2、源於專姬姓,以封邑名稱為氏。東周時期,舅犯助晉文公姬重耳戰勝楚國,因功封邑於昝邑(今河南唐河昝崗),屬舅犯之子賈季封邑於五鹿(今河南清豐),舅犯後人以盧為氏。

3、以國為氏。春秋時期,有廬子國(今安徽省合肥市),盧氏為廬子國戢黎之後。

盧姓主要發源於山東,後逐漸向西、向南播遷。先秦時期,盧姓活動地區主要在山東、湖北、河北地區。秦漢時期,盧姓在北方地區繁衍。魏晉南北朝之際,盧姓開始大舉南遷。唐末盧姓入閩,宋時入粵。元明清之際,盧姓遍及中國大部分地區。

(3)河南盧氏古代遺址擴展閱讀

「四傑傳芳」為盧、楊、王、駱四姓的共同門楣題辭。典故出自初唐四傑盧照鄰、楊炯、王勃、駱賓王。他們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滿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積著不甘居人下的雄傑之氣,以才子齊名出現於文壇,提倡剛健骨氣。

「初唐四傑」在創作上的不同個性特點。其中,盧照鄰《長安古意》、駱賓王《帝京篇》長於歌行,楊炯《從軍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長於律詩。

4. 盧氏縣的古代文化名人

張士貴,牛金星

5. 河南盧氏縣是那個市

盧氏縣為河南省三門峽市下轄縣。

西漢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建縣。
盧氏縣北鄰靈寶,東連洛寧、欒川,南接西峽,西南與陝西省的洛南、丹鳳、商南三縣接壤,縣城距三門峽市區135公里。

盧氏縣名優特產主要有盧氏香菇、盧氏核桃、盧氏黑木耳等;風景名勝主要有熊耳山風景區、豫西大峽谷風景區、玉皇山國家森林公園等。

附:
盧氏縣境,先秦時期,為古虢國莘地。
秦朝,屬三川郡。
漢代,高帝二年(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始置盧氏縣,屬新設的弘農郡。
三國時期,屬曹魏,隸恆農郡。
隋代,初屬弘農郡;恭帝義寧元年(617年)置虢郡,轄盧氏、弘農、桃林3縣。
唐朝,貞觀八年(634年)徙郡治於弘農,五代、宋、金因之。
元代,今之嵩縣、欒川、盧氏3縣屬南陽府嵩州。
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歸陝州,屬河南府。
盧氏縣城區
清代,屬陝州。
民國二年(1913年),屬豫西道;民國三年(1914年),豫西道改河洛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河洛道直屬河南省;民國二十年(1931年),屬陝州十一區專員公署;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8月屬第一專署;10月,三川、欒川、陶灣、廟子四鎮劃歸新設的欒川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屬陝州專區,1952年劃歸洛陽專區,1986年為三門峽市屬縣。

6. 誰告訴我盧氏的所有字輩啊

起源主要有五:①出自姜姓,炎帝神農氏後裔,由齊太公後裔孫高傒而來,以邑為姓。據《元和姓纂》載:「姜氏,齊太公之後,至文公子高,高孫傒,食采於盧,今盧縣也,因姓盧氏……。」②出自復姓改單姓為盧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齊桓公之後,改盧蒲氏為盧姓;據《魏書·氏族志》所載,北魏孝文帝改鮮卑復姓吐伏盧氏、伏盧氏、盧浦氏、莫盧氏為盧姓,是為河南洛陽盧姓。還有一支取「葛盧」為姓的,後來也改姓為盧。③出自他姓改賜盧姓。據《隋書·盧太翼傳》所載,隋煬帝賜河間人章仇(復姓)太翼姓盧,是為河間(治今河北獻縣東南)盧姓。④出自他姓改盧姓。如祖籍河北范陽(後望於河南光山)的雷姓人在北周之初改為盧姓;唐代有三原(後望於陝西三原)的閭姓,經當朝皇帝特批,改姓為盧。⑤春秋時代廬子國後人,有的以「廬」為姓,後改為盧。
始祖:高傒。 遷徙: 盧姓發源於今山東長清西南,春秋時在齊國繁衍,自「田氏代齊」後,便散居燕秦之間。秦時有博士盧敖在涿郡定居,世稱涿郡盧氏。秦末,盧敖裔孫盧綰隨漢高祖起兵反秦,因功封燕王,封國在涿郡,後涿郡盧姓又稱范陽盧姓,為五大望族之一,歷漢魏南北朝隋唐千餘年而不衰。與此同時,有盧姓已遷至寧夏固原與甘肅平涼間地,以東漢王盧芳為始祖。而傳自齊桓公的那支復姓盧蒲,改盧姓後亦在涿郡繁衍。西晉末年永嘉之亂,盧姓大舉南遷,有隨晉室南遷於江浙一帶;又有一支盧姓北上遼沈,後發展成為遼西大族,此支盧姓為後魏太保、錄尚書事盧魯元(昌黎徒河<今遼寧錦州>)之族所在。唐代盧姓稱盛於黃河流域,唐憲宗時有盧姓入閩粵。據《始興范陽盧氏五修族譜》所載,遷居南京的范陽後裔盧富,率子孫遷江右虔化縣(今江西寧都),曾孫盧光稠平黃巢起義有功而封開國侯,其次子的八世孫遷居福建蒲田、考滿。其支派有十七郎遷居廣東東莞,而在此以前,有奇女子盧眉娘已名聞粵鄉,據文獻,她是廣東南海人,可見在唐代時,盧姓在北方已稱盛於黃河流域,其中以河南繁衍最為著名,南遷則主要繁衍於江西、江蘇、四川、福建、廣東一帶。元明清之際,盧姓已遍及全國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盧姓人氏,作為中國的炎黃子孫,得姓較早,加之源於山東,後又沿著黃河,在河北、河南繁衍發展,現如今盧姓已遍布全國,尤以廣東、河北、廣西等省區為多。目前盧姓人口列全國第四十二位。 郡望: 范陽郡三國魏時改涿郡置,治所在涿縣(今河北涿縣)。
河南郡漢高帝時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東北)。
河間郡漢高帝始置郡,治所在樂城(今河北獻縣東南)。 堂號: 專經堂東漢盧植,少年時和鄭玄一塊兒拜馬融為師。馬融在講壇上設絳紗帳,帳後設女樂,在帳前講書。盧植只專心聽講,幾年從沒看女樂一眼。
講述堂明代大理學家盧一誠,著有《四書講述》,此書行世以來,影響很大。盧姓子弟以講述堂為堂號以紀念盧一誠。
考禮堂北魏時代范陽人盧辯,年少時聰穎勤學,知識廣博,精通經書古籍,官至太學博士,著有註解大戴禮記等書。
得閑堂南宋盧孝標為父守墓三年,事畢在山林中築室居住,一邊講學一邊著書立說。著有《玉溪文集》、《得閑堂集》等。
抱經堂清代學者盧文弨,號抱經,書齋稱抱經堂,學術界稱他抱經先生。
其它堂號:①郡望堂號:范陽、河南、河間。②自立堂號:敦本、敬承、顯承、君德、培元、忠義等。 字輩: 江蘇丹徒盧氏字輩:家世兆興,克昌厚德,樹光培金,潤東其長,中正廣大,啟秀發祥。
湖南益陽盧氏字輩:元基開德浩,天允廷時中,光明惟正達,萬世定榮封。續字輩:孝友本立,啟秀承宗,克家傳業,遠著芳聲。新字輩:禮樂昭先鐸,詩書裕後昆,文章華上國,經濟贊昇平。
廣東潮州盧氏字輩:惠澤益千萬,尚學士應光,淑德在儒修,詩書敏以求,邦家瞻碩范,賓士裕鴻猷。
福建福州盧氏字輩:字行:天蔚日宏,世代興隆,詩書濟美,忠孝連芳,文章啟運,禮樂傳家,積德為寶,作述輝明。名行:□□□□,生財有道,卿相賢良,才能俊秀,成功可永,修善克昌,學宗孔孟,邦國時光。
福建順昌盧氏字輩:甲辛生金,玉賢成德,均齊方正,安富尊榮,文章禮樂,爵鼎冠裳,功豐績偉,祚永澤長。
江西修水盧氏字輩:崇儒重道從先進,盛德鴻猷作大方,忠厚傳家光世緒,文章華國啟賢良,仁協懿親為令嗣,恩培吉士佐中邦,谷貽早幸前謨永,祥發同瞻福祚長。
江西銅鼓盧氏字輩:日新全美德,禮義振人綱,道通和順性,雍睦裕嘉祥,忠賢方晉拔,澤遠慶源長。
浙江靈山盧氏字輩:禮義廉能,惠愛慈謹,雅淑淳清,尊榮顯耀,謨烈鼎新,肅雍敦睦,倫敘修明,淵源昭穆。
四川廣元盧氏字輩:東邦德澤長,俊賢光大國。
河南信陽盧氏字輩:景長有明廣,德澤耀祖昌。
廣東陸豐盧氏字輩:肇承元本,立教惟良,式敦愛敬,以篤倫常,象賢濟美,顯達聲揚,允興廣盛,著爾延長。
四川高縣盧氏字輩:登庭文大正,仲應定國朝,孝德成宗澤,英明尚炳賢。
廣東惠盧氏字輩:學子秉懷,軒郁克明,肇承元本,立教惟良。
廣西藤縣盧氏字輩:盛世有賢良,生才應運倡;能為成大業,直達進朝堂。
四川巴中盧氏原字輩:以南廷暮貴,應莫通興仁,漢楚崇昌盛,國泰守乾坤。續字輩:先賢有訓,惟善飛揚,至聖世性,教以倫常,用能傑服,順道成章,尊榮安富,歷代永昌。 名人: 盧綰(前247或前256-前193),漢初諸侯王。豐縣(今屬江蘇)人。秦末隨劉邦起義於沛,為其親信,並從入漢中,為將軍。漢東擊項羽時,任太尉,封長安侯。後與劉賈擊滅臨江王共尉,又從劉邦破燕王臧茶,封燕王。趙相國陳稀叛亂,他派人前往聯合,並與匈奴貴族勾結,事敗,逃亡匈奴,匈奴單於以為東胡盧王。死於匈奴。
盧芳,東漢初割據者。字君期,安定三水(今寧夏同心東北)人。新莽時,自稱為武帝曾孫劉文伯,與三水地區羌、胡貴族起兵。後稱上將軍、西平王,被匈奴單於立為帝。建武五年(29),在匈奴扶植下割據五原、朔方等五郡,都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並置守令。十六年,降漢,封代王。後復叛,留匈奴歷十餘年,病死。
盧植(?-192),東漢經學家。字子干。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少師馬融。靈帝時,歷任博士,九江、廬江太守。黃巾起義,拜北中郎將,率軍前往鎮,被張角擊敗,後任尚書,因得罪董卓,罷職。著有《尚書章句》、《三禮解詁》,今佚。
盧諶(284-350),東晉文學家。字子諒,范陽涿(今河北涿縣)人。清敏有才思,好老莊之學,善文章。始任太尉掾。洛陽陷,北依劉琨,為劉粲所虜。粲敗,復歸劉琨,任司空主薄,轉從事中郎。琨死至遼西,流寓近二十年。遼西破,歸石季龍,任國子祭酒、侍中、中書監,後為冉閔所殺。原有集十卷,已散佚。今存詩八首,以《覽古》、《贈劉琨》、《贈崔溫》、《答魏子悌》較有名。他身處祖國分裂、山河變色的時代,故詩中多有感慨凄愴之詞,其詩雖不及劉琨之慷慨悲壯,但與當時風行的玄言詩則不可同日而語。另有《感遠賦》、《朝霞賦》、《登鄴台賦》等。
盧循(?-411),東晉末農民起義領袖。范陽涿縣(今河北涿州市)人,小名元龍,字於先。孫恩妹夫。曾參加孫恩起義。元興元年(402)起義失敗,孫恩死後,被余部推為首領。時桓玄克建康(今江蘇南京),方謀篡晉,命他為永嘉太守。後為劉裕所攻,率部浮海佔領廣州,號平南將軍,遣使向東晉獻貢,被任為征虜將軍、廣州刺史、平越中郎將。義熙六年(410),乘劉裕北伐南燕,與其姊夫始興太守徐道覆在廣州起兵,北上佔領豫章(今江西南昌)等地,順流而下直逼建康。屢敗於劉裕,廣州又被劉裕襲取,被迫回師,轉戰至交州,兵敗投水自殺。
盧辯(?-約557),南北朝時學者。字景宣,范陽涿(今屬河北)人,世為儒學之家。魏時舉秀才,為太學博士,注《大戴禮》。隨孝武帝入關中,為太常卿、太子少傅,封范陽公。西魏朝典章制度多由辯制定,依《周禮》改定官制,也由他完成。北周時官至大將軍,世宗時死。
盧思道(535-586),隋詩人。字子行。范陽(今河北涿州)人。歷仕北齊、北周,入隋官至散騎侍郎。他是「北朝三才」之一邢劭的學生。北齊天保年間即有文名。其詩長於七言,善於用典,對仗工整,氣勢充沛,語言流暢,開初唐七言歌行先聲,在北朝後期和隋初地位較高。代表作有《聽鳴蟬篇》、《從軍行》。文以《勞生論》最有名,被譽為北朝文壓卷之作。他還有《北齊興亡論》、《北周興亡論》等史論。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盧武陽集》。
盧鴻,唐畫家。又作鴻一,字顥然(一作浩然)。祖籍范陽(今河北涿縣),後徙居洛陽(今屬河南),隱於嵩山。開元六年(718)召為諫議大夫不就。工籀篆楷隸,擅畫山水。曾作《草堂十志圖》,寫他隱居之所的景物,有摹本流傳。
盧照鄰(約636-695後),唐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幽州范陽(今河北涿州)人。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博學能文。由於政治上坎坷失意和長期病痛折磨,自投潁水而死。他擅長詩歌、駢文。詩以歌行體為最佳。意境清迥,以韻致取勝。代表作如《長安古意》,借古諷今,寄慨深微,耐人尋味,詞句清麗,委婉頓挫。是初唐長篇歌行的佳作。有《幽憂子集》。
盧藏用(約664-約714),唐文學家。字子潛,幽州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少以文辭才學著稱,舉進士,不得調,與兄征明偕隱終南山。長安(701-704)中召授左拾遺,神龍中,為禮部侍郎,兼昭文館學士。以託附太平公主,流放嶺南。與陳子昂友善,曾編輯《陳伯玉文集》贊子昂「卓立千古,橫制頹波,天下翕然,質文一變」。是陳子昂詩文變革的積極支持者。能屬文,工草隸、大小篆、八分。幼尚孫草,晚師逸少(王羲之),八分有規矩之法。有文集三十卷,《全唐詩》錄存其詩八首。
盧杞(?-784),唐臣。字子良,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以蔭歷忠州、虢州刺史。建中初由御史中丞遷宰相。陷害楊炎、顏真卿,排斥宰相張鎰等。又徵收間架、除陌等稅,天下怨聲載道。建中四年(783)涇原兵變,京師失守,朔方節度使李懷光屢上疏彈劾其罪,貶新州司馬,旋徙澧州別駕死。
盧綸(748-約799),唐詩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濟)人。大歷十才子之一。大歷間由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後任河中節度使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詩多唱和贈答之作,也有反映軍士生活者。有《盧綸詩集》十卷。
盧稜伽,唐畫家。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原名珍,號稜伽,一作楞伽。吳道子學生。擅作佛像、經變,畫過許多壁畫。乾元初,在成都大聖慈寺畫《行道高僧》數堵,顏真卿題字;又曾畫長安庄嚴寺(一說總持寺)三門。受到吳道子的贊賞。今存《六尊者像》,傳為其作。
盧仝(約775-835),唐詩人。自號玉川子。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年輕時隱居少室山,生活困苦,折節讀書,不願仕進。曾作《月蝕詩》諷刺當時宦官專權,為韓愈所稱。甘露之變時,因留宿宰相王涯家,與王同時被害。其詩對當時朝政弊端和民生疾苦均有所反映,風格奇警,近於散文。有《玉川子詩集》傳世。
盧眉娘(792-?),唐女工藝家。南海(今廣東番禺)人。性聰慧,擅刺綉,工巧無比,能在一尺絹上綉《靈寶經》八卷(一說為《法華經》七卷)。字不過米粒大小,但能綉得墨劃分明,細如毫發。以一絲鉤分為三段,染成五色,結為金蓋五重。其中有十州三島,天人玉女,台殿麟鳳之象,捧幢奉節童子亦不啻千數。唐順宗很稱贊她的奇能,稱她為神姑。憲宗也很賞識她的聰慧奇巧,曾賞賜她束腕金環。因她不願住宮中,放歸南海,為女道士,賜號逍遙。後人曾為她作有《逍遙傳》。
盧世榮(?-1285),元臣。大名(今屬河北)人,名懋,以字行。阿合馬專權時,任江西榷茶運使。至元二十一年(1284),以桑哥薦,世祖召見,命與中書省官員廷辯獲勝,任中書右丞。遂主持財政,整頓鈔法、鹽法,調整課稅,實行官營釀酒、製造鐵器,立規措所規劃錢谷收支,又公布免課稅、地租、定百官考課升擢法等九條。世祖深為倚重,但為大臣所嫉,被劾理財苛刻誅求,天下空虛,所行不符所言等。旋即入獄被誅。
盧摯(?-1314後),元文學家。字處道,又一字莘老,號疏齋。涿郡(今河北涿州)人。至元進士,官至翰林學士承旨。詩文與劉因、姚燧齊名,世稱「劉盧」、「姚盧」。其散曲今存者盡為小令,多寫閑情,風格婉麗。有《疏齋集》,已佚。清文廷式從《永樂大典》輯其詩文各數十篇,亦未傳。
盧枏(?-約1558),明文學家。浚縣(今屬河南)人,字少楩。國學生。恃才傲物,以忤縣令,被誣論死,幸得謝榛為之鳴冤,始得平反。《警世通言》中《盧太學詩酒傲公侯》即演其事。著有《蠛蠓集》。
盧鏜,明抗倭將領。字子鳴,汝寧府(治今河南汝南)人。將家出身。歷任參將、副總兵。嘉靖時在福建防禦倭寇。嘉靖三十四年(1555)與俞大猷、湯克寬大破倭寇於嘉興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未幾,追敵於海上,在大陳山(今浙江大陳島)擒通倭頭目林碧川等。後因誅王直有功,升都督同知。胡宗憲被劾下獄後,連累去官。
盧象升(1600-1639),明將領。字建斗。宜興(屬江蘇)人。1622年進士,後任大名知府。1629年後金軍入關,逼京師(北京),他募兵萬人入衛。次年進右參政,受命整治大名(屬河北)、廣平(河北永年)、順德(河北邢台)三府兵備,所部號稱「天雄軍」。1633年起,參與鎮高迎祥、李自成等部農民起義軍。1636年出任總督宣大、山西軍務,練兵御清。1638年,他率諸將分道迎擊三路南攻的清軍,與之戰於慶都,真定(河北望都,正定)等地。而握有兵權的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楊嗣昌卻一意主和,事事掣時,使他屢戰失利,奮死沖殺也難於扭轉戰局。1639年1月在巨鹿(河北)同清軍激戰時陣亡。年僅39歲,後追贈兵部尚書,謚忠肅,有《盧忠肅公集》。
盧蔭溥(1760-1839),清臣。字霖生,號南石,山東德州人。乾隆進士。歷編修、禮部主事、鴻臚寺卿等。嘉慶間累官光祿寺卿兼軍機大臣。與鎮林清、李文成起義。擢禮部尚書,充國史館總裁官。調吏部。累官體仁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卒謚文肅。
盧文弨(1717-1796),清校勘學家。字召弓,一作紹弓,號磯漁,又號檠齋,晚年更號弓父,書齋名抱經堂,人稱抱經先生,仁和人。乾隆進士,授翰林院編修、上書房行走,歷官左春坊左中允、翰林院侍讀學士、廣東鄉試正考官、提督湖南學政等職。三十四年乞歸故里,在江浙各地書院主講經義。盧一生好學,以校勘古籍稱名於世。校勘的古籍有《逸周書》、《孟子音義》、《荀子》、《呂氏春秋》、《賈誼新書》、《韓詩外傳》、《春秋繁露》、《方言》、《白虎通》等。並鏤板刊印,匯成《抱經堂叢書》。又合經史子集三十八種,名為《群書拾補》。他所作的註疏,都能使學者「諟正揭非,蓄疑渙釋」。又廣收博採,搜羅珍異版本,藏書達數萬卷。著有《抱經堂集》、《禮儀註疏詳校》、《鍾山札記》、《龍城札記》、《廣雅釋天以下注》等。
盧坤(1772-1835),清將領。順天府涿州人,字靜之,號厚山。嘉慶進士。道光二年(1882)任陝西巡撫,十年累遷湖廣總督,督師鎮湖南江華瑤民趙金龍起義。旋調任兩廣總督。十四年,英國侵略者律勞卑率艦入侵虎門,進泊黃埔,要挾多端,他嚴加拒絕,並將英艦驅逐出品。事後又加強海防。次年病死。贈兵部尚書。
盧勝奎(1822-1889)清京劇演員、劇作家。原籍江西(一說安徽),徙居北京。別名盧檯子。以業余愛好京劇而加入程長庚所主持之「三慶班」。他演老生,尤長於扮演諸葛亮。所編寫京劇劇本頗多,其中以《三國志》最著名,共三十六本(一說四十本)。
其他盧姓名人有秦博士盧敖;東晉十六國時後燕大臣盧邈;北朝魏書法家盧淵;隋大臣盧楚;唐大臣盧詹、盧拱;五代時後晉大臣盧導;宋詩人盧祖皋;清太平天國將領盧賢拔,藏書家盧沚等。近當代盧姓名人有愛國將領盧漢,革命烈士盧德銘,皖系軍閥盧永祥,航運實業家盧作孚,物理學家盧鶴紱,化學家盧嘉錫、盧佩章,土木工程專家盧肇鈞,神經解剖學家盧於道,漢語拼音提倡者盧戇章,畫家盧沉,電影演員盧奇,歌唱演員盧秀梅等。

7. 盧氏縣被稱為「河南小西藏」,為何這里的人都說陝西話

不少人都好奇,不應該都是哪裡的人說哪裡的方言,說哪裡的話嗎,為何盧氏縣卻被稱為「河南小西藏」,又為何,這里的人們居然說著陝西話。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跟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原來在河南有一處縣城是地處河南、陝西交界地帶的,北面、東面、東南面分別與河南的靈寶市、洛寧縣、欒川縣、西峽縣接壤,而西南面則與陝西的洛南縣、丹鳳縣、商南縣3縣接壤。

說起古縣,又不禁想念起它的旅遊業。不僅境內旅遊資源數不勝數,更是擁有全國罕見的火焰山谷——紅石谷。並且坐擁大大小小99級火山岩瀑布和300多個潭池的豫西大峽谷、有著"北國灕江"之稱的盧氏雙龍灣以及道教文化聖地熊耳山等。據說,這里也是被稱作「天然氧吧」的地方,可見其空氣的優良,將來有時間一定要來體驗一把。

8. 盧氏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一)城隍廟
位於縣城西北隅,這座典型的明代建築,正殿五間,座北向南,香祭亭轉角樓和樂樓轉角樓各三間,東西廂房各十二間,左右香積廚房各兩間,前門三間,均系黃龍脊,綠瓦與各種脊獸相映成趣。整體建築金碧輝煌,檐牙飛翹,工藝精湛,朱門高柱,明麗豁敞,渾然一體。

(二)夏禹導洛處
位於該縣范圍里鄉山河口,距縣城15公里,為洛河在盧氏境內最險要的一道關口。傳說為夏朝大禹鑿山導洛處,懸崖上的「古雒」字樣為大禹親手篆刻,另有唐宋兩代所刻的字跡。崖下有「禹王廟」和伊尹樂道外,舊時艄公放筏竹舟自至此,常駐船敬神,以求「保佑來安」。清人刻有「神屬導洛處」五字於壁上,至今猶存。河上新建一單孔跨度為百餘米的山河口大橋,氣勢宏偉。隨著下游故縣水庫的建成,遊船可直抵庫壩,使該地區成為「小三峽」旅遊點。

(三)九龍洞
位於該縣雙槐樹鄉石門村,距縣城26公里,為一天然石洞。傳說有一富家小姐吃了河中漂下的仙桃,在此生下了九條小龍而得名。洞口有一棵多產於南方的清風藤科柯楠樹,約生於300年前,樹高18米,冠幅13米,胸徑38厘米,其開化顏色有赤、紫、黃等色,年年異樣,果實為黑色球狀,北方稀有。近年來雙槐樹鄉對此洞進行了大力開發,初具旅遊規模。

(四)湯河溫泉
位於該縣湯河鄉境內,溫泉由陡崖壁縫中湧出,每小時出水量7噸,平均溫度51ºC,HP值為8.5,水中含有硫酸根和鈣、氟等14種微量元素,常洗此水可醫治皮膚病和婦科常見病。目前在此建有溫泉療養院,每年到此洗浴者絡繹不絕。
湯河溫泉又名「湯池」,系天然形成,背靠湯池邊,山勢險峻,冬青松柏覆蓋,終年綠色。光緒十九年「盧氏縣志」記載「湯池在熊耳山足,夏可薰雞,冬可沐瘍……」,神話傳說為泉山之下壓一太陽,乃後羿所射之日,經專家測定,泉山時流量20噸,水溫49.5℃,富含硫酸根、氟、鐵、鈣、鎂、磷等二十多種礦物質身微元素,水質PH值8.5,總硬度9.25,經醫學鑒定,常沐此水,可醫類風濕、關節炎、皮膚病以及麻痹症、神經痛等多種疾病,許多實例證明泉水具有消食、散寒、導氣、化瘀、殺菌去毒、舒筋活絡、抗增生、去疲勞、助睡眠的神奇功效,許多客人稱為「天賜聖水」。尤其令人嘆為觀止的是,青山腳下,大河岸邊,男女輪日裸浴,向著藍天白雲,盡情沐浴自已的胴體,形成獨特罕有的裸浴奇觀,湯河乃我國著名文學家、前中蘇友好協會會長、清華大學教授曹靖華先生的故鄉,其父清秀才曹植甫先生制訂了「男界一、四、七、二、五、八,女界三、六、九」男女輪日共享泉水裸浴俗習沿襲至今,形成中原一絕的裸浴文化,令無數外來遊客為之感嘆。
熊耳山系秦嶺支脈,北側耳為黃河流域,南側為長江流域,熊耳山名最早見於《尚書.禹貢》篇「導洛自熊耳」,《水經注》載「雙峰齊秀,望若熊耳」,因其兩峰向中斜,狀似熊耳,幫得此名,是著名的道教聖地。自唐宋至今,香火不斷,從一些遺存的石像上可以得到鑒證,與武當山一脈相承,「武當山志」曾有記載,其山勢走向,古建遺跡,與武當山多有相似。熊耳山的山水集大氣、秀氣、靈氣於一體,居山頂遠眺,四周層巒疊嶂,群山皆向熊耳山主峰,呈萬山朝拜之勢,真可謂「一覽眾山小」,近看大小青龍壁環四周,展翅欲飛,呈五龍捧聖之狀,熊山巍巍,灌洛盪盪,此乃大氣。數十處自然景觀險、峻、獨、奇,頭天門、二天門、三天門、大孤山、小孤山挺拔競秀;梳妝樓一根獨木橫跨懸岩峭壁之間,歷經千年而不朽,堪稱神來之筆;透眼窯一徑穿山,朝陽洞一線貫天,風洞四季有冰,霧雨岩飛流直下,冒雲洞是百姓的氣象站,古有「熊耳戴帽,長工睡覺」之說;觀月樓、望鄉台、仙家洞都有著各不相同的獨特景色,而「熊耳積雪」為盧氏古八景之一,素有「熊耳不墨千秋畫,白雲積雪映仙境」之稱,是豫西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
湯河溫泉—熊耳山景區境內奇山異峰遍布,河流澗溪眾多,野生動植物種類數不勝數。屬暖溫帶至亞熱過渡地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既有「駿馬秋風薊北」的粗獷,又有「杏花春雨江南」的靈秀,同時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

(五)玉皇尖森林公園
位於該縣獅子坪鄉境內的國營淇河林場盧氏縣和洛南縣交界處,海拔2057.9米,為該縣最高點,山上有原始森林,林濤聲聲,風光秀麗,淇河林場在此建有「麒麟賓館」,是縣內最具有山區特色的旅遊景點之一。

(六)伏虎山盧敖洞
位於文峪鄉境內的伏虎山上(俗稱老虎鼻子),相傳古時神醫扁鵲救活虢太子後,曾在此著書立說。後有秦博士盧敖在此煉丹滅疫,得益成仙。據清代《盧氏縣志》載:盧氏始建於漢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即為紀念盧敖而得名。另據大明寺碑記載:「盧氏居萬山之中,為盧敖得道之鄉,乃扁鵲降升之地,因名盧氏」。

(七)魚鴨混養示範園
位於該縣文峪鄉伏虎山盧敖洞下的洛河大壩內,佔地400畝,建池塘22個,人工湖1個,形成水面面積240多畝,建鴨舍16座112間4000平方米,養鴨20000隻,養魚1000萬尾。示範園內10米寬砂道環繞暢通,沿路栽植垂柳、黃洋球、百日紅等花木2.13萬株,湖光、山色,分外妖饒,是集生產、旅遊為一體的示範園區。

(八)石峪牧場
位於該縣杜關鎮西北部,總面積31平方公里,近年來,先後投資200多萬元,實現了水、電、路、電話四通,修建了具有蒙古特色的牛、羊、圈舍27座,162間,養牛存欄1408頭,羊2230隻,目前已形成了集生產經營、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畜牧基地。

(九)豫西大峽谷
豫西大峽谷風景區位於豫、秦、晉三省結合部的三門峽市盧氏縣官道口鎮境內。豫西大峽谷風景區峽谷內飛瀑高懸,溪流淙淙,潭幽池清,乘橡皮舟揮漿擊水、穿流於翠岑幽谷之間、盡享峽谷漂流激情,龍泉溝原始森林區峰巒疊嶂、古藤纏繞,野生錦雞、松鼠、草鹿嬉戲其間,野趣橫生,民谷--天井窯院內剪紙、皮影戲、木偶戲、猴戲等民俗薈萃。這一切構成了美麗奇特的峽谷風光和引人入勝的豫西民俗風情畫卷,實為絕妙的旅遊勝地,豫西大峽谷風景區和玉皇山原始森林,湯河溫泉裸浴風情區,九龍洞風景區連為一體是您豫西旅遊的首選。

豫西大峽谷漂流----中原第一勇士漂
豫西大峽谷中原勇士漂流刺激浪漫,全長3公里,全程約90分鍾,雙人漂流船安全系數高,操作簡單,雖有驚但無險,堪稱中原第一勇士漂,峽谷內飛瀑高懸,溪流淙淙,潭幽池清,乘橡皮舟揮槳擊水,穿流於翠嶺幽谷之間,盡享峽谷漂流激情。

豫西大峽谷呈東西走向,象一條由西向東延展的飄帶,總長度30餘公里,寬度30米到50米,深度50米到200米,兩側山峰最高海拔1111.20米,最低620米。狹長而深邃的峽谷河流灘多水急,由大大小小99級瀑布及300多個潭池組成。每當汛期來臨,潭上飛珠濺玉,霧氣騰騰,聲響如雷,氣勢磅礴;風和日麗時節,瀑布則如白練懸空,皎美絕倫。漫步風景區,只見青山如黛、幽谷疊翠、銀練飛瀉、野花叢生,宛如一幅絕妙的山水畫卷,能給人以極好的視覺享受和心理享受。峽谷內幾處懸崖絕壁勢如刀削,兩旁植被豐茂,滿谷蒼翠,石峰形態各異,峰峰相連如畫卷,暢游其間移步換景,別具風韻。每逢雲蒸霧繞之時,山峰宛如空中樓閣,點綴於縹緲雲海之間,望之倍感心曠神怡。

9. 盧氏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盧氏縣地處河南省西部邊陲,與陝西省的洛南、丹風、商南三縣接壤,橫跨崤山、熊耳、伏牛三大山脈,以熊耳山為界,南部為長江流域,北部為黃河流域。
旅遊資源概況
(一)城隍廟
位於縣城西北隅,這座典型的明代建築,正殿五間,座北向南,香祭亭轉角樓和樂樓轉角樓各三間,東西廂房各十二間,左右香積廚房各兩間,前門三間,均系黃龍脊,綠瓦與各種脊獸相映成趣。整體建築金碧輝煌,檐牙飛翹,工藝精湛,朱門高柱,明麗豁敞,渾然一體。
(二)夏禹導洛處
位於該縣范圍里鄉山河口,距縣城15公里,為洛河在盧氏境內最險要的一道關口。傳說為夏朝大禹鑿山導洛處,懸崖上的「古雒」字樣為大禹親手篆刻,另有唐宋兩代所刻的字跡。崖下有「禹王廟」和伊尹樂道外,舊時艄公放筏竹舟自至此,常駐船敬神,以求「保佑來安」。清人刻有「神屬導洛處」五字於壁上,至今猶存。河上新建一單孔跨度為百餘米的山河口大橋,氣勢宏偉。隨著下游故縣水庫的建成,遊船可直抵庫壩,使該地區成為「小三峽」旅遊點。
(三)九龍洞
位於該縣雙槐樹鄉石門村,距縣城26公里,為一天然石洞。傳說有一富家小姐吃了河中漂下的仙桃,在此生下了九條小龍而得名。洞口有一棵多產於南方的清風藤科柯楠樹,約生於300年前,樹高18米,冠幅13米,胸徑38厘米,其開化顏色有赤、紫、黃等色,年年異樣,果實為黑色球狀,北方稀有。近年來雙槐樹鄉對此洞進行了大力開發,初具旅遊規模。
(四)湯河溫泉
位於該縣湯河鄉境內,溫泉由陡崖壁縫中湧出,每小時出水量7噸,平均溫度51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