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游記
① 「詩界革命」是梁啟超在———中提出來的。是《夏威夷游記》還是《飲冰室詩話》
《飲冰室詩話》
② 關於梁啟超的資料。
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幼年時從師學習,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17歲中舉。後從師於康有為,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宣傳家。維新變法前,與康有為一起聯合各省舉人發動「公車上書」運動,此後先後領導北京和上海的強學會,又與黃遵憲一起辦《時務報》,任長沙時務學堂的主講,並著《變法通議》為變法做宣傳。 戊戌變法失敗後,與康有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漸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學革命運動的理論倡導者。逃亡日本後,梁啟超在《飲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記》中繼續推廣「詩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種詩中運用新名詞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之後一度入袁世凱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後對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嚴詞抨擊,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運動,支持五四運動。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③ 冀教版八年級文言文原文
這個不知道是不是你們那個版本的
少年中國說
【基礎知識及相關背景】
一、字音及詞義:
襲:依照著做。
歐西人:泛指西方英、法、美等國的人。
惡:表示感嘆的助詞,這里有反對的意思。
請:副詞,表示尊敬對方,相當於「請允許」。
故:連詞,表因果關系,所以。
皆:都是。
已經:已經經歷。
惟:只。
行樂:這里不是指娛樂,意思是保持樂觀。
怯懦:膽怯懦弱。
盛氣:富有朝氣。
苟且:只顧眼前,得過且過。
乳虎:勸虎。
大略:大概。
冤業:罪孽。業,通「孽」。
舉國:全國。舉,副詞,全部。
翹足而待:一抬腳就可以等到。形容時間短,輕易。
吸張:收縮與擴張。
二、相關背景:
1、關於作者:
梁啟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文學家、學者。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飲冰子,別署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幼年時從師學習,「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三十自述》),17歲中舉。後從師於康有為,成為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的宣傳家。戊戌變法前,與康有為一起聯合各省舉人發動「公車上書」運動,此後先後領導北京和上海的強學會,又與黃遵憲一起辦《時務報》,任長沙時務學堂的主講,並著《變法通議》為變法做宣傳。戊戌變法失敗後,與康有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漸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學革命運動的理論倡導者。從戊戍變法前一兩年開始,梁啟超與夏曾佑、譚嗣同等便提出「詩界革命」的口號,並試作新詩,但此時的新詩只不過是「撏扯新名詞以表自異」的作品。逃亡日本後,梁啟超在《飲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記》中繼續推廣「詩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種詩中運用新名詞以表新意的做法,提出「以舊風格含新意境」的進步詩歌理論,對中國近代詩歌的發展起了指導作用。在他的理論影響下,黃遵憲等一大批新派詩人出現了。梁啟超在自己的詩歌創作中也努力實踐新的詩歌理論,他的詩作留存不多,多數創作於流亡日本時期,但是用語通俗自由,敢於運用新思想、新知識入詩,詩風流暢。《愛國歌四章》、《志未酬》等詩感情真摯,語言明白曉暢,是其詩論的較好體現。梁啟超於提出「詩界革命」口號後又提出「小說界革命」的口號,並在創作上進行了積極的有意義的嘗試。與詩歌、小說、戲曲相比,梁啟超在散文方面取得的成就要高得多。以他於1896年《時務報》到1906年《新民叢報》十年內發表的一組散文為標志,完成了資產階級改良派在散文領域的創舉——新文體的確立(亦稱「新民體」)。梁啟超「夙不善桐城派古文」,在散文的內容與形式上都進行了重大突破。他的散文或揭露批判黑暗丑惡的現實,或為祖國的現狀憂心忡忡,或引進西方先進的思想與科技,積極呼籲變法自強,將散文作為其變法思想的宣傳工具。在形式上,他的散文議論縱橫、氣勢磅礴,筆端常帶感情,極富鼓動性,「對於讀者,別具一種魔力」;語言半文半白,「務為平易暢達,時雜以俚語、韻語及外國語法,縱筆所至不拘束」代表作《少年中國說》,針對中國現狀,分析透徹,說理條理清楚,運用一連串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行文一瀉千里,文章呈現出大氣磅礴的風格。故梁啟超散文的影響極大,「每一文出,則全國之身目為之一聳。」以梁啟超散文為代表的新文體是對桐城派以來散文的一次解放,它的出現為中國古典散文向現代散文尤其是「五四」時期的白話文轉化作了必要的准備。值得注意的是,梁啟超還是一位學者,他的《清代學術概論》在清代學術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2、相關知識:
百日維新和戊戌變法
百日維新:
1895年4月,日本逼簽《馬關條約》的消息傳到北京,康有為發動在北京應試的1300多名舉人聯名上書光緒皇帝,痛陳民族危亡的嚴峻形勢,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的主張。「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
為了把維新變法推向高潮。1895年8月,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中外紀聞》,鼓吹變法;組織強學會。1896年8月,《時務報》在上海創刊,成為維新派宣傳變法的輿論中心。1897年冬,嚴復在天津主編《國聞報》,成為與《時務報》齊名的在北方宣傳維新變法的重要陣地。1898年2月,譚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學會,創辦了《湘報》。在康、梁等維新志士的宣傳、組織和影響下,全國議論時政的風氣逐漸形成。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變法自強為宗旨的學會33個,新式學堂17所,出版報刊19種。到1898年,學會、學堂和報館達300多個。1897年11月,德國強占膠州灣,全國人心激憤。12月,康有為第五次上書,陳述列強瓜分中國,形勢迫在眉睫。1898年1月29日,康有為上《應詔統籌全局折》,4月,康有為、梁啟超在北京發起成立保國會,為變法維新作了直接准備。
在維新人士和帝黨官員的積極推動下,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新政從此日開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後發動政變為止,歷時103天,史稱「百日維新」。
在此期間,光緒皇帝根據康有為等人的建議,頒布了一系列變法詔書和諭令。主要內容有:經濟上,設立農工商局、路礦總局,提倡開辦實業;修築鐵路,開采礦藏;組織商會;改革財政。政治上,廣開言路,允許士民上書言事;裁汰綠營,編練新軍。文化上,廢八股,興西學;創辦京師大學堂;設譯書局,派留學生;獎勵科學著作和發明。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於學習西方文化、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制度,發展資本主義,建立君主立憲政體,使國家富強。
新政措施雖未觸及封建統治的基礎,但是,這些措施代表了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為封建頑固勢力所不容。清政府中的一些權貴顯宦、守舊官僚對新政措施陽奉陰違,托詞抗命。慈禧太後在光緒皇帝宣布變法的第五天,就迫使光緒連下三諭,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區的軍政大權,准備發動政變。
戊戌政變:
「百日維新」開始後,清政府中的守舊派不能容忍維新運動的發展。有人上書慈禧太後,要求殺了康有為、梁啟超;奕劻、李蓮英跪請太後「垂簾聽政」;御史楊崇伊多次到天津與榮祿密謀;甚至宮廷內外傳言將廢除光緒,另立皇帝。9月中,光緒皇帝幾次密詔維新派商議對策,但維新派既無實權,又束手無策,只得向光緒皇帝建議重用袁世凱,以對付榮祿。16、17日,光緒皇帝兩次召見袁世凱,授予侍郎;18日夜,譚嗣同密訪袁世凱,勸袁殺榮祿,舉兵救駕。事後,被袁世凱出賣。
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後突然從頤和園趕回紫禁城,直入光緒皇帝寢宮,將光緒皇帝囚禁於中南海瀛台;然後發布訓政詔書,再次臨朝「訓政」,「戊戌政變」成功。戊戌政變後,慈禧太後下令捕殺在逃的康有為、梁啟超;逮捕譚嗣同、楊深秀、林旭、楊銳、劉光第、康廣仁、徐致靖、張蔭桓等人。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將譚嗣同等六人殺害;徐致靖處以永遠監禁;張蔭桓被遣戍新疆。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開辦的京師大學堂外,全部都被廢止。從6月11日至9月21日,進行了103天的變法維新,以戊戌政變宣告失敗。
【整體感悟】
一、謀篇立意
作者通過把封建古老的中國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國作鮮明對比,極力贊頌少年勇於改革的精神,針砭老年人消極保守的思想,鼓勵人們發憤圖強,肩負起建設少年中國的重任,表達作者殷切盼望祖國繁榮富強的強烈願望和積極進取原精神。
二、文章脈絡
三、寫作方法
(1)鮮明的政治傾向
梁啟超自言「自是啟超復去以宣傳為業,為《新民叢報》《新小說》等諸雜志、暢其旨義。」他一直以覺天下為己任,以「新思想界之陳涉」自許,從事宣傳政治改良主義思想,他的散文不可避免地帶上了為維新變法服務的政治色彩。他的散文沒有無病呻吟、惺惺作態、吞吞吐吐和模稜兩可之言,直抒胸臆,大聲疾呼,具有極強的鼓動性。《少年中國說》一文就是作者站在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立場上,對當時腐朽的官僚提出尖銳批評,表現了作者要求祖國繁榮富強的願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2)「筆鋒常帶感情」的藝術特色。
常言道:「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梁啟超的文章不僅擅長說理,而且長於抒情。《少年中國說》通篇就不是用冷靜的分析、嚴密的邏輯逐層論證,而似乎是順著情感的奔流,縱筆而成。一落筆,「欲言國之老少,請先言人之老少」。就像久遭禁錮的情感的火山,突然爆發,一口氣用了十個排比,將「老年人」與「少年人」的兩種生理狀況、心理特徵、精神狀態、思想方法,反復地進行對比分析。開頭是兩個長句,長句中又包括幾個短句,分述相異的幾層意思,氣勢稍緩;但越往後,句式越短,節奏越快,奔騰直瀉,一發難收。開頭好像是火山的熔岩滾滾外溢,而往後則是短促的,猛烈的、勢不可擋的連續噴發了。最後一段以四言韻語作結,把情感再次推向高潮。這詩一般的文筆,筆鋒蘸滿了多少激情,洋溢著多少豪氣!梁啟超在這時化身為一位畫匠,工筆重彩地為我們描繪了少年中國的壯美遠景,讀之令人意氣風發,豪情滿懷,完全融人他海潮般澎湃的激情中去。
(3)「縱筆所至不檢束」,自由運用語言。
為了曉暢地表達思想,梁啟超使用詞語不求雕飾,不以文害意,運用各種字句語調,來做應用的文章,具有文章改革家的氣度與膽識。並且務求說得詳盡,不嫌反復強調。為了充分證明老年人和少年人的不同,並形成強烈的對比,作者不惜濃墨重彩,從不同角度,列舉種種不同性格,反復論證,極力鋪陳,這充分顯示出梁啟超文章的特色。
(4)運用多種修辭方法,增強文章形象性。
作者為了表達他那奔縱的思想感情,運用了大量的排比、對偶、反復、重疊的修辭方法,文章酣暢淋漓,熱情奔放。如結尾部分,運用排比、對偶、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對稱中富於變化,在整齊中飽含氣勢。以「紅日初升」象徵少年中國的燦爛前程;以「河出伏流」象徵少年中國發展的不可限量;以「潛龍騰淵,鱗爪飛揚」的生動形象和「乳虎嘯谷,百獸震惶」的巨大聲威和以「鷹隼試翼,風塵吸張」的沖天氣勢,喻我中國少年創建的少年中國的英姿。又如對比手法的運用,「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比中套喻,通過對比,使讀者對封建末世的中國和未來的中國有一個生動形象的認識。不僅把區別的對象說得更清晰、明朗,也使讀者更加嚮往、熱愛未來的中國。
四、參考譯文
日本人稱呼我們中國,一張口就叫老大帝國,再張口還是叫老大帝國。這種言論,大概是沿襲著西洋人的說法翻譯過來的。唉!我們中國難道果真是老了嗎?我梁啟超說:不!這是什麼話,這是什麼話!在我的心目中只有一個少年中國存在。
要想談論國家的老少,請先讓我談談人的老少。老年人經常懷念往事,年青人常常思索未來。正因為懷念往事,所以產生了一種留戀的心情;正因為展望未來,所以產生了一種希望的信心;正因為留戀過去,所以思想保守,正因為希望著未來,所以勇於進取;正因為保守,所以永遠守舊,正因為進取,所以日日求得更新。正因為思念往事,而每件事都是自己已經經歷過的,所以只知道墨守陳規;正因為思索未來,而每件事都是自己從沒有經歷過的,所以常常敢於打破常規。老年人常常多憂多慮,年輕人常常喜歡游戲娛樂。正因為多憂多慮,所以就心灰意冷,正因為娛樂歡欣,所以就精神旺盛;正因為心灰意冷,所以膽怯懦弱,正因為精神旺盛,所以豪邁雄壯;正因為膽怯懦弱,所以得過且過,正因為豪邁雄壯,所以敢於冒險;正因為苟且求存,所以使世界毀滅,正因為敢於冒險,所以能創造世界。老年人經常厭棄做事,年輕人經常喜好開拓新的事業。正因為厭棄做事,所以常常感覺任何事情沒有什麼可做的;正因為喜好開拓新事業,所以常常覺得沒有什麼不可以做的。老年人好象夕陽晚照,年輕人好象初升的朝陽;老年人精力疲憊好象瘦弱的牛,年輕人朝氣蓬勃好象初生的虎。這些就是老年人和年輕人性格不同的大致情形,我梁啟超認為:人本來就有這種區別,一個國家也應該這樣。
我認為造成現在這樣的老大中國的情形,是中國老朽官僚的冤孽罪惡,創建將來的少年中國,是中國年輕人的責任。那些老朽腐敗的官僚還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呢?他們跟這個世界作別的日子不遠了,然而我們年輕人卻是新到這個世界,從而跟它結下緣份的。如果全國的年輕人果真都是青春年少,那麼我們中國將成為新興的國家,它的發展進步是不可估量的。如果全國的少年也成了老朽,那麼我們中國就象過去一樣仍然是落後的國家,它的滅亡也就指日可待了。所以今天的責任,不在於他人,全在我們年輕人的肩上,年輕人聰明智慧,國家就聰明智慧;年輕人富有,國家就富有;年輕人強盛,國家就強盛;年輕人獨立,國家就獨立;年輕人自由,國家就自由;年輕人進步,國家就進步;年輕人勝過歐洲人,國家就勝過歐洲;年輕人在世界上稱雄,國家就在世界上稱雄。旭日東升,前程光明;黃河從地下流出,一瀉千里,勢不可擋;潛藏的巨龍在深淵騰躍而起,各種水中生物紛紛散逃;幼虎在山谷吼叫,各種野獸無不震驚惶恐;雄鷹展翅試飛,掀起狂風,飛沙走石;珍奇的鮮花含苞待放,萬木逢春,生機勃勃;寶劍在磨刀石上磨出,發著耀眼的光芒。我們青年頭頂著青天,腳踏著黃土大地,從縱的時間上看有著千年萬載的歷史,從橫的空間看可通達四面八方,前途就象大海一樣寬廣,未來的歲月正長。美好啊,我們年輕的中國,跟青天一樣不會衰老!壯麗啊,我們年輕的中國,同國土一樣萬壽無疆!
【練習解答】
一、文中作者贊美少年中國的語句有:「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以上語句感情充沛,氣勢磅礴,而且句式整齊,讀起來琅琅上口。朗讀時可充分調動自己的感官,貼近作者心靈,大膽想像,將這詩一般的語言內化為波瀾壯闊的畫卷。將身心融入其中。
想像略。
二、中國少年應常思將來,生希望心,求進取,敢破格,好行樂,盛氣豪壯,敢冒險,能造世界,常喜事,一切事無不可為,如朝陽,如乳虎。關系: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三、文中的老年與少年並不是指人的生理年齡,而是指代消極保守和開拓進取兩種思想作風。梁啟超對少年的贊頌、對守舊思想的批判在今天仍具有現實意義。當然,梁啟超僅僅從性格角度來區別「老年」和「少年」亦有其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
四、主要作用是加強論證的語氣,用大量的論據論證觀點,使觀點無可辯駁,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強烈的感情。
例句:
①「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上句中運用了一系列的排比,把少年和國家的關系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使每個少年理所當然地感到重任在肩。由於這種句子結構大體相似,排列緊湊,讓人不由得一口氣讀下來,富於節奏感和旋律莢,表現出很強的文章氣勢。
②「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
上句運用比喻,對比的修辭,使老年人與少年人性格間的不同生動形象地表示了出來,通俗易懂。
本題答案不求統一,尊重個人感受和想法,言之有理即可。
五、略。
【類文品讀】
三字經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
蘇老泉(北宋文學家蘇洵的號),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
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審思。
……
瑩(北朝魏文學家祖瑩)八歲,能詠詩;泌(唐朝大臣李泌)七歲,能弈棋。
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
……
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
吞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知物。
1、解釋下列詞語:
宜: 何為:
義: 既:
2、說出此段文字的中心。
3、文中列舉的名人是 、 、 。
4、將「養不教……老何為」譯成現代漢語。
5、為什麼要描述犬、雞、蠶、蜂等動物的一技之長?
(答案:1、應當;做什麼;道理;已經 2、人在幼年時期學習的理要性。 3、蘇洵、祖瑩、李泌 4、(父母)生養子女而不(對他進行)教育,(這是)做父親的過錯。(對學生)教育不嚴格,這是做老師的懶惰。做子女的不學習是不應當的。幼年時不學習,到年老時還能做什麼? 5、說明做人必須學習的道理。)
④ 古代詩和現代詩有什麼不同
古詩的含義: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詩簡稱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詩簡稱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過八句的叫長律,又叫排律。長律一般都是五言詩。只有四句的叫絕句;五絕共二十個字,七絕共二十八個字。絕句可分為律絕和古絕兩種。律絕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一般只限於五絕。
現代詩的含義:
1.形式是自由的
2.內涵是開放的
3.意象經營重於修辭。
「古典詩」與「現代詩」的比較:
「詩」者皆為感於物而作,是心靈的映現。「古典詩」以「思無邪」的詩觀,表達溫柔敦厚、哀而不怨,強調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現代詩」強調自由開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陳述,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簡單的說,就是古詩含蓄,現代詩率真.
寫法上,
古詩善用比擬,誇張,借代的表現手法,有平仄,韻腳,句數的限制.講求高度精練,意境優美.現代詩沒有格式上的限制,講求更加自然的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
⑤ 最苦與最樂寫作背景
寫作背景:
戊戌變法失敗後,梁啟超與康有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漸走向保守,但專是他是近代文屬學革命運動的理論倡導者。
逃亡日本後,梁啟超在《飲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記》中繼續推廣「詩界革命」。辛亥革命之後一度入袁世凱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後對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嚴詞抨擊,並加入段祺瑞政府。
(5)夏威夷游記擴展閱讀
原文介紹:
本文從最苦和最樂兩方面來論述人生的責任,即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苦,盡責任則是人生最大的樂,提出人生在世,必須要對家庭、社會、 國家以及自身盡到應盡的責任,這樣才能得到真正快樂。
文章立意高遠,思想深刻,語言典雅,既有儒家的進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 不但有較強的現實教育意義,也能很好地提高語文素養。作為基礎教育的語文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也是時代和社會賦予我們的責任。
⑥ 寒假周記練筆800字(最好是美國的游記夏威夷、洛杉磯環球影城迪士尼樂園等)
雨,連連綿綿的已經下了一個多星期。
忙,沒有多大意義的瞎忙已經持續內了幾個月。
清楚的知容道,所做的一切其實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又都是
需要努力去完成。
感覺身體像陀螺,在不停地旋轉,奔跑。感覺精神像柳絮,在沒著沒落地亂飄,
亂撞。
偶然的機會,去了一趟位於新城區的圖書館。借回了畢淑敏的兩本《話說》系
列和林清玄的一本散文。
入夜,躺在床上,靜靜地閱讀那些鮮活的文字,心靈像久旱的田地,終於又嘗
到了甘甜的雨露。
越來越清晰的感覺到,閱讀,思考,已經成為了生命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
分。沒有書讀的日子,有一種精神的飢渴;沒有心情思考的日子,感覺自己想一塊
無根的浮萍,看似生機依舊,實際上內心沒有一點歸屬感。
別讓那些你所不喜歡又不得不盡力為之的忙碌,阻礙了你的思考。
別讓那些不受歡迎的荊棘和藤蔓,絆住了你追逐幸福的腳步。
我這樣對自己說。
⑦ 二年級日記夏威夷游記
這一組復群島被人們稱作「制太平洋的一串珍珠」,因為她非常美;被人們稱作「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因為他的地理位置太重要。夏威夷的風光早已有各種各樣的媒體在傳播,夏威夷留下的歷史記憶也早已載於史冊。夏威夷究竟是怎樣的地方,明日便可見分曉。
清晨5時起床。在女兒的陪同下,我和老伴兒乘達美航空DL634航班的飛機9點整起飛,飛往東京。在太平洋上空航行3個半小時,東京時間13點40分到達成田國際空港。從這里換乘DL638航班,需要等候6個小時.。在候機樓里枯坐半日是很難熬的,最好能出機場走走,但是一般的旅客在轉機過程中是不允許出關的。由於女兒的成功交涉,我們例外地獲得出關的自由。海關人員在我們的護照上加蓋了一個臨時出關的印戳,限定我們一天之內必須離開日本,於是我們的行程上多了一個進出日本的記錄。
⑧ 梁啟超生平簡介
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版、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權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1]幼年時從師學習,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17歲中舉。後從師於康有為,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宣傳家。維新變法前,與康有為一起聯合各省舉人發動「公車上書」運動,此後先後領導北京和上海的強學會,又與黃遵憲一起辦《時務報》,任長沙時務學堂的主講,並著《變法通議》為變法做宣傳。[2]
戊戌變法失敗後,與康有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漸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學革命運動的理論倡導者。逃亡日本後,梁啟超在《飲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記》中繼續推廣「詩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種詩中運用新名詞以表新意的做法。[2]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之後一度入袁世凱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後對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嚴詞抨擊,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運動,支持五四運動。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⑨ 1899年,誰在《夏威夷游記》率先提出「詩界革命」的口號
1899年,梁啟超在《夏威夷游記》一文中率先提出:「詩界革命」的口號。
⑩ 梁啟超的簡介
梁啟超,是一個生在中國新舊交接時代的偉人。
早期從政,參與過「公-車上書」、「維新變法」、民國成立後加入袁世凱、段祺瑞等北洋政權。後期潛心學術研究,涉獵廣泛,在哲學、文學、史學、經學、法學、倫理學、宗教學等領域,均有建樹,人稱「網路全書式」人物。他一生勤奮,著述宏富,各種著述達1400多萬字。其作品的質與量等齊,為世界留下珍貴的文化資產。
莫問收獲,但求耕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梁啟超看來,著書和教育才是他的「天職」,既然不能改變中國的政界,那麼,就通過社會教育來恢復中國青年的自覺。他寫信給梁思忠說:「我自己常常感覺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範,最少也不愧做你們姊妹弟兄的模範。我又很相信我的孩子們,個個都會受我這種遺傳和教訓。」
梁家的家教,重點都不在知識的灌輸與功利的訴求,而是強調立志做人,這是梁家家教的核心內容。梁先生的家世與家風如朝露一般,在陽光中熠熠生輝,壓倒了傳統社會之中「學而優則仕」的陳舊觀念,取得了不求反得的效果,這非常值得我們研究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