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西遊記十回感悟

西遊記十回感悟

發布時間: 2021-01-23 01:26:21

⑴ 西游記讀書筆記(第十回) 要有感悟

大戰紅孩兒是第四十回,唐王地獄一日游才是第十回。你究竟是要那一回?

⑵ 西遊記一到十回的感悟是什麼

《西遊記》前十回講述了孫悟空自仙石中蹦出,學藝得道,練成了七十二變,又得師傅贈筋斗雲,練成之後回到花果山,自封為王。又到東海龍宮取得法寶,如意金箍棒,老龍王不甘,告到天庭。眾神為壓制住孫悟空,封他為弼馬溫,後被孫悟空識破,獨自下凡。托塔李天王與哪吒均不敵孫悟空,玉帝知道後,封他為齊天大聖,又讓他去看管蟠桃園。孫悟空在得知蟠桃會上獨獨沒有請他,看穿玉帝陰謀,偷吃蟠桃,仙丹,大鬧天宮,便下凡去了。玉帝讓眾天兵天將去捉拿孫悟空,孫悟空被捉上天庭後,刀槍不入,火燒雷擊都沒用。太上老君將他放入煉丹爐中,孫悟空出來後,不但沒被燒死,反而練成了火眼金睛。最後被壓在五指山下。多年以後,與唐僧一同去西天取經。孫悟空在《西遊記》中的前十回,大鬧天宮,敢於追求幸福,並為此作出不懈努力。他想要當王,便自封為王,他想要大鬧天宮,他便這么做了。他一直在為心目中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作出努力,他不安於現狀,不遠就這么平平凡凡的度過這一生,他敢於同阻擋他的人抗爭,他積極向上的英雄形象永遠留在人們心中。我們也應該為了自己所追求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作出努力,雖然我們沒有孫悟空的神通廣大,法力無邊,但是我們也可以像他那樣,為了自己所追求的付出全力,只要努力過,就不會有遺憾。

⑶ 西遊記第十五回感悟

感悟:此次唐僧與悟空間的關系有些生分,畢竟不是同一種類型的人,這次唐僧失馬便可看出其師徒二人間的間隙已生,師徒二人互不了解,為以後的事埋下了伏筆。

概括:這回寫的是悟空剛和唐僧上路唐僧的腳力白馬就被躲在蛇盤山鷹愁澗的玉龍給吃了,後來悟空與其大戰得知其來路,請來觀音收復了此龍,做了唐僧的腳力。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3)西遊記十回感悟擴展閱讀:

這個故事顯然表現了這樣的思想:要實現一個美好的理想,要完成一種偉大的事業,定會遭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而且必須戰勝這些困難。西天取經本身還包括四十一個小故事。絕大部分裡面出現了作怪的妖精。

這些妖精來歷雖不同,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阻撓取經事業的進行。它們之中有許多其實是自然災害的幻化,但當它們化身成為妖魔,在戰斗中作為邪惡勢力的一方而出現,本身就獲得了社會的意義。

吳承恩所著力描寫的是西天路上每一場具體的戰斗,是孫悟空如何在與阻撓取經的邪惡勢力作斗爭中取得勝利。總起來看,西天取經的故事通過幻想的情節,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中國人民克服困難、勇敢前進的精神,反映了中國人民摧毀社會上一切邪惡勢力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願望和信心。

⑷ 寫一下《西遊記文言文版》第六回到第十回感悟。

回答:

《西遊記》第六到十回分別為:
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第九回 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第十回 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

感悟:

既然要戰斗,就應該光明正大的,向人挑戰。可是二郎神與太上老君使陰招,不僅破壞了公平的原則,也違背了誠實的准則。八卦爐都能逃走,可以看出孫悟空心性之頑強,絕不輕言放棄。觀音奉旨去長安找唐僧讓他去取經,後面是取經路上的一些事情。 這本書十分有意思,描述了唐僧和他的徒兒歷經千辛萬苦,降妖伏魔,最終取得西經回國的故事。

孫悟空的世界近於童話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豐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於現實生活,在奇幻的描寫中折射出世態人情。《西遊記》的人物,情節,場面,乃至所用的法寶,武器,都極盡幻化之能事,但卻都是凝聚著現實生活的體驗而來,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氣息,折射出世態人情,讓讀者能夠理解,樂於接受。

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

⑸ 西遊記第十回感悟

《西遊記》第十回主要講述了涇河龍王為了和術士袁天罡打賭,私自改了降雨的時辰,回被天庭降答罪要在剮龍台上處斬,處斬的人是唐太宗手下的名臣魏徵,涇河龍王為免一死就去求唐太宗,唐太宗第二天在上朝的時候就故意留魏徵下棋不讓他脫身,沒想到魏徵竟然離魂而去,一刀殺了涇河龍王,涇河龍王的魂魄有怨氣,晚上經常騷擾唐太宗不讓他入睡,唐太宗於是宣秦叔寶和尉遲恭進殿為他守門才相安無事,但涇河龍王在地府告狀要唐太宗去對質,於是唐太宗死掉了,去地府之前魏徵給了他一封信說地府里有我的一個舊相識崔鈺做判官,你去了以後找他就會沒事的,結果唐太宗去了地府,見到崔鈺,崔鈺一查生死簿發現他陽壽已盡,就給他多添了三十年,結果唐太宗又活過來了。所以從中我們可以學到做人一定要言而有信,而且最好不要和別人打賭。

⑹ 西遊記第十一回感悟

  • 西遊記第十一回 還受生唐王遵善果度孤魂蕭禹正空門,寫唐太宗在地府閱歷輪回事實,並從地府還魂後之事,他恪守諾言,大行善事,使得唐王朝根基堅固,福祿綿長,讓囚犯回家與親人作別,把數千宮女放出配了軍士,這些善事,大得民心。西遊記作者說教色彩極為濃厚,啟發人生社會思想意義隨處可見,如本回開頭即有詩曰:

百歲光陰似水流,一生事業等浮漚。昨朝面上桃花色,今日頭邊雪片浮。

當然,西遊記更多的是用形象的故事來教育人類個體生命:

卻說太宗又傳旨赦天下罪人,又查獄中重犯。時有審官將刑部絞斬罪人,查有四百餘名呈上。太宗放赦回家,拜辭父母兄弟,托產與親戚子侄,明年今日赴曹,仍領應得之罪。眾犯謝恩而退。又出恤孤榜文,又查宮中老幼彩女共有三千人,出旨配軍。自此,內外俱善,有詩為證,詩曰:

大國唐王恩德洪,道過堯舜萬民豐。死囚四百皆離獄,怨女三千放出宮。

天下多官稱上壽,朝中眾宰賀元龍。善心一念天應佑,福蔭應傳十七宗。

西遊記作者更重視人生實際上的積善成德,而不是飽讀聖經,卻言行不一:

乾坤浩大,日月照鑒分明;宇宙寬洪,天地不容奸黨。使心用術,果報只在今生;善布淺求,獲福休言後世。千般巧計,不如本分為人;萬種強徒,怎似隨緣節儉。心行慈善,何須努力看經?意欲損人,空讀如來一藏!

本回還寫了兩個小故事,一個是李翠蓮借唐太宗妹妹還魂事:

正嚷處,只見四五個女官,兩三個太監,扶著他,直至殿上。唐王道:「你可認得你丈夫么?」玉英道:「說那裡話,我兩個從小兒的結發夫妻,與他生男育女,怎的不認得?」唐王叫內官攙他下去。那宮主下了寶殿,直至白玉階前,見了劉全,一把扯住道:「丈夫,你往那裡去,就不等我一等!我跌了一跤,被那些沒道理的人圍住我嚷,這是怎的說!」那劉全聽他說的話是妻之言,觀其人非妻之面,不敢相認。唐王道:「這正是山崩地裂有人見,捉生替死卻難逢!」好一個有道的君王,即將御妹的妝奩、衣物、首飾,盡賞賜了劉全,就如陪嫁一般,又賜與他永免差徭的御旨,著他帶領御妹回去。他夫妻兩個,便在階前謝了恩,歡歡喜喜還鄉。

上文劉全夫妻本來都已經死亡,李玉英之死乃是因為她拔自己的釵環齋僧,被丈夫斥責為不守婦道,自縊身亡,劉全因為妻子上吊身死,悔恨交加,發誓殺生成仁,為唐太宗到地府進瓜,此種善行贏得冥王同情,讓劉全夫妻還魂享受人生。而其妻死亡時間已久,屍體不存,故借猝死之太宗御妹身體還魂。

西遊記本回寫的第二個小故事是相良夫妻積德行善,雖然在陽間是個窮人,在陰間已經是個富豪,唐太宗在地府時曾經借他們的幾庫金銀救濟那無數的冤魂苦鬼,所以還魂後按照冥王之意歸還其金銀,然而相良老夫妻堅辭不受:

太宗見了本,知相良不受金銀,道:「此誠為善良長者!」即傳旨教胡敬德將金銀與他修理寺院,起蓋生祠,請僧作善,就當還他一般。旨意到日,敬德望闕謝恩,宣旨,眾皆知之。遂將金銀買到城裡軍民無礙的地基一段,周圍有五十畝寬闊,在上興工,起蓋寺院,名「敕建相國寺」。左有相公相婆的生祠,鐫碑刻石,上寫著「尉遲公監造」,即今大相國寺是也。

唐太宗召集大臣商議敬佛傳道之事,大臣意見不一,各有其理,然太宗最後相信佛是聖人,慈悲為懷,不可毀棄,故傳下旨意要大臣們推薦天下德行高尚、知識淵博的高僧,這時候,玄奘法師第一次出場:

當日對眾舉出玄奘法師。這個人自幼為僧,出娘胎,就持齋受戒。他外公見是當朝一路總管殷開山,他父親陳光蕊,中狀元,官拜文淵殿大學士。一心不愛榮華,只喜修持寂滅。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經萬典,無所不通;佛號仙音,無般不會。當時三位引至御前,揚塵舞蹈,拜罷奏曰:「臣星等蒙聖旨,選得高僧一名陳玄奘。」太宗聞其名,沉思良久道:「可是學士陳光蕊之兒玄奘否?」江流兒叩頭曰:「臣正是。」

西遊記寫到第十一回,取經的師徒四人已經全部亮相,而唐僧則是剛剛露面,他的故事才剛剛開始。從這幾迴文字可見,唐太宗在西遊記中還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人物形象,另外,他的幾個大臣,尤其是魏徵,也是西遊記中的人物形象,且有歷史記載的基礎,但這些君臣言論都帶有了神話的意味。

⑺ 西遊記前二十回主要內容及感想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花果山,山項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澗水源頭尋到名為"水簾洞"的石洞,被群猴擁戴為王。又過三五百年,石猴忽為人生無常,不得久壽而悲啼。根據一老猴指點,石猴經南贍訓洲到西牛賀洲,上靈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見須菩提祖師,被收為徒,起名曰孫悟空。
●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悟空從祖師學得長生之道、七十二般變化及"筋斗雲"。一日,悟空受眾人挑唆,變為松樹,引起祖師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與佔山妖魔廝斗取勝,帶回被擄的眾猴與物品。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悟空使攝法將傲來國庫館里兵器搬進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獸紛紛拜悟空為尊。悟空向龍王討得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屬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龍王和閻王表奏玉帝,請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悟空被授以"弼馬溫"之官,他得知此官為末等職,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塔李天王與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敗。金星再次招來悟空。玉帝命造齊天大聖府,讓悟空居住。
●第五回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悟空管理蟠桃園,吃盡園中大桃。又赴瑤池,喝光仙酒;吃盡太上老君葫蘆內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眾天神。 ●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南海觀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戰敗。觀音又薦二郎神。二郎神與悟空大戰,太上老君在天觀戰,丟下金剛套,擊中悟空。眾神押其回上界。玉帝傳旨處死。
●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太上老君將悟空置入煉丹爐燒煉,四十九天後,悟空出來,大鬧天宮。玉帝請來如來佛。孫悟空一路筋斗雲,跳不出佛掌。如來將五指化為大山,壓住悟空。命土地神用鐵丸銅汁飼喂悟空。
●第八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五百年後,如來佛欲尋一信徒取經,以使佛法永傳東土。觀音率木叉,帶著袈裟、錫杖和金、緊、禁三個箍,駕雲前往。一路上收伏沙悟凈、豬悟能和小白龍;勸化孫悟空,讓他們共保取經人。 附錄 陳光蕊赴任逢災 江流僧復仇報本 陳光蕊喜中狀元,招為宰相女婿,被任為江州州主。上任途中被船家劉洪害死,其妻被搶,劉洪冒保赴任。陳被龍王救活,收於龍宮。其妻生子,拋於江中。被金山寺長老所救;起名江流,後又起法名玄奘。長老為其說知身世。玄奘尋見母親。後徑往京師,找外祖訴冤。劉洪被 處極刑。陳光蕊還陽。玄奘入洪福寺繼續修行。
●第九回 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涇河龍王為使袁守誠預卜落空,私改降雨進辰,雨量。又以所佔失准搗毀袁守誠卦鋪。袁守誠斷言龍王因違旨將被唐丞相魏徵處斬。並讓龍王向唐太宗求生路。太宗夢龍王求情,許之,命魏徵入朝隨侍,使其不能斬龍。
●第十回 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 魏徵與太宗對奕時,夢斬老龍。當晚太宗夢龍王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為防鬼祟,他令尉遲恭、秦叔寶夜守宮門。太宗不久亡故,在陰間遇魏徵舊友,現為陰間判官的崔珏。崔珏為太宗添壽二十年。還陽途中,太宗被冤鬼糾纏,散金銀給眾鬼而脫身。
●第十一回 還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蕭王+禹正空門
唐太宗還魂,登朝宣布大赦天下,嚴禁毀僧謗佛。眾人推舉陳玄奘主持水陸大會,太宗許之。
●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 鳳音顯象化金蟬
觀音菩薩變成疥癩游僧,將錫杖袈裟獻給太宗。太宗將其賜予玄奘。觀音上台對玄奘言大乘佛法的妙處,玄奘願去西天,太宗封其為"御 弟聖僧",賜號為"三藏"。三藏唐僧出關而去。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
唐僧騎馬西行。山邊城,夜登雙叉嶺,被虎魔王部下生擒。太白金星搭救了唐僧。唐僧行至兩界山,忽聽喊聲如雷:"我師父來也!"
●第十四回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叫喊者正孫悟空。唐僧收悟空為徒。西行路上,悟空打死六個剪徑的強盜,唐僧抱怨不已。悟空縱雲離開唐僧。觀音授唐僧緊箍咒,悟空接受龍王勸告,重來保護唐僧,戴上了緊箍咒,表示不現款違背師言。
●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韁
途徑蛇盤山,馬匹被鷹愁澗中之龍吞食。觀音召出惡龍,將其變為白馬賜給唐僧當座騎。
●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
行到觀音禪院,老住持為謀占袈裟,欲縱火燒死唐僧師徒,悟空從天界借鑒是避火罩罩住唐僧,自己在一邊鼓風,使火燒凈禪院。黑風山的熊羆怪趁火偷走袈裟。悟空上山尋妖索要袈裟。
●第十七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
悟空見一黑漢正與一道士和一白衣秀士商量開佛衣會事,遂打死白衣秀士蛇怪,與黑漢熊精相鬥。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得到請貼,變為老住持赴會。因被識破,只好請來觀音。觀音變為道士,勸熊怪服下悟空變的仙丹。悟空在肚內使熊怪痛不可忍。只好交回袈裟皈依佛門。
●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大聖除魔
高老莊高太公因妖怪入贅其家請求降妖。悟空變為太公之女。迷惑妖怪。又現出原身。妖怪化作狂風而逃。悟空緊追。
●第十九回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那怪入洞取出九齒釘耙一悟空大戰,當聽悟空說為保護唐僧取經過此,那丟下釘耙,跟悟空去拜見唐僧,被取明為豬八戒。三人到浮屠山、逢烏巢禪師,從其處得《心經》一卷。
●第二十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黃風嶺的黃風怪先鋒虎精,將唐僧攝往洞中。悟空、八戒趕往洞口搦戰。虎先鋒難抵敗逃,被八戒一耙築死。
感想:為了尋找、追求、實現一個美好的理想和目標,為了完成一項偉大的事業,必然會遇上或多或少的、或大或小的、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必須去頑強地戰勝這些困難,克服這些挫折。

⑻ 西遊記第十一回感悟

描寫思路:以西遊記第十一回內容作為主題,真實得描述讀後感受,正文內:

《西遊記》第十一回的藝容術特色,可以用兩個字概括:幻和趣。

這一回講述了紅孩兒捉了唐僧,想邀請牛魔王與自己共享唐僧肉,恰巧被潛入洞中的悟空聽到,他便靈機一動,變成了牛魔王的模樣,但「牛魔王」百般阻撓,使紅孩兒心生疑惑。問了隨從才得知是半路偶遇,於是他編了個借口問了悟空自己的生辰八字藉此試探,不料悟空真被識破。只好去南山請求菩薩幫忙。

得知事情的經過後,菩薩跟著悟空到洞前,設計使紅孩兒坐上菩薩的蓮花寶座,刀刃豎起令其動彈不得。紅孩兒只好歸順,但他嘴上說著,卻妖心不改,妄想用槍刺菩薩,沒有得逞,被菩薩收伏,套上金箍兒,封為善財童子,師徒四人才繼續西行。

讀了這一回,我想:我們做事不能太心軟、太好心。唐僧明明知道那是妖怪,卻太心軟,把他救下來,最後致以被抓,這就是自作自受。我們也不能像唐僧那樣,一點風吹草動,就要去看個究竟。

要像孫行者那樣多動腦思考,知道這荒山野嶺不可能有人家居住,而能聽見「救命、救命」的聲音,那你到那兒一定有意想不到的後果,所以我們一定要勤於觀察、善於觀察、明察秋毫。

⑼ 對西遊記第十回有何感悟

西遊記》第十回為:二將軍宮門鎮鬼,唐太宗地府還魂。

感悟:

徑河龍王為了回和一個算卜先生打賭答,結果犯了天條,罪該問斬。玉帝任命魏徵為監斬官。徑河龍王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應了,到了斬龍的那個時辰,便宣召魏徵與之對奕。沒想到魏徵下著下著,打了一個盹兒,就魂靈升天,將龍王斬了。龍王抱怨太宗言而無信,日夜在宮外呼號討命。

太宗告知群臣,大將秦叔寶道:願同尉遲敬德戎裝立門外以待。太宗應允。那一夜果然無事。太宗因不忍二將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畫二將真容,貼於門上。後代人相沿下來,於是,這兩員大將便成為千家萬戶的守門神了。

在今天潮汕一些舊式門樓的兩扇大門上,我們還可以見到神茶、郁壘或者兩員雄赳赳的戰將,形象似乎一樣,但是仔細觀察,其中一位手執鋼鞭,另一位手執鐵鐧。執鞭者是尉遲敬德,執鐧者是秦瓊。

⑽ 對西遊記第十回的感悟

西遊記》第十復回為:制二將軍宮門鎮鬼,唐太宗地府還魂。

感悟:

徑河龍王為了和一個算卜先生打賭,結果犯了天條,罪該問斬。玉帝任命魏徵為監斬官。徑河龍王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應了,到了斬龍的那個時辰,便宣召魏徵與之對奕。沒想到魏徵下著下著,打了一個盹兒,就魂靈升天,將龍王斬了。龍王抱怨太宗言而無信,日夜在宮外呼號討命。

太宗告知群臣,大將秦叔寶道:願同尉遲敬德戎裝立門外以待。太宗應允。那一夜果然無事。太宗因不忍二將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畫二將真容,貼於門上。後代人相沿下來,於是,這兩員大將便成為千家萬戶的守門神了。

在今天潮汕一些舊式門樓的兩扇大門上,我們還可以見到神茶、郁壘或者兩員雄赳赳的戰將,形象似乎一樣,但是仔細觀察,其中一位手執鋼鞭,另一位手執鐵鐧。執鞭者是尉遲敬德,執鐧者是秦瓊。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