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樓遺址圖片
A. 廣州旅遊的歷史遺址
1、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是1983年發現的南越國第二代國王趙眜之墓,是嶺南地區所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唯一漢代彩繪石室墓。
墓中出土文物一萬余件,其中「文帝行璽」金印、玉角杯、錯 金銘文虎節、印花銅板模、平板玻璃銅牌飾等文物具有重大歷史、科學、藝術價值,集中反映了兩千年前嶺南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
南越王墓是中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重大考古發現之一,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入選國家AAAA級景區,2008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南越國遺跡》與《海上絲綢之路》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狹義上講,應是1924年~1930年國民黨在廣東廣州黃埔區長洲島興辦的一所軍校,校址原為清朝陸軍小學和海軍學校校舍。當時校名:「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廣義上講,即是1924年以後,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政府興辦的各個軍事學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內。
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聞名的指揮官,主要將領出自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一至六期,軍校在創立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訓練軍官,是國民政府北伐戰爭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
3、六榕寺
六榕寺位於廣州市的六榕路,是廣州市一座歷史悠久、海內外聞名的古剎。寺中寶塔巍峨,樹木蔥茂,文物薈萃,歷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跡。六榕寺因蘇東坡當年為寺廟題字而得名。
它與光孝、華林、海幢寺並稱廣州佛教四大叢林。六榕寺和寺中的花塔一樣,歷來為人們所稱頌,加之歷史地位與光孝寺齊名素有「光孝以樹傳,凈慧(六榕寺的別稱)以塔顯」之稱。
4、洪秀全故居
洪秀全故居,花都區新八景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大布鄉官祿布村。故居始建於清代末期,是一排六間泥磚、瓦頂木結構平房,石砌牆基,總面闊16.5米,進深5.5米。
洪秀全的居室是一單間小屋,泥牆,無間隔。洪秀全在故居居住生活了三十餘年,青少年時期在此度過。故居的附近還有洪秀全讀書和教書的私塾、洪氏宗祠等。故居原建築曾被清政府焚毀,新中國成立後重建。現在的故居建有洪秀全故居紀念館,洪氏宗祠辟為紀念館輔助陳列室。
5、大佛寺
廣州大佛寺坐落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惠福東路惠新中街21號(在北京路西側、廣州百貨大樓正南方)。廣州大佛寺始建於南漢(公元917-971),名新藏寺,為南漢王劉龑上應天上二十八宿而建。
明代擴建為龍藏寺,後改為巡按公署。清順治元年(1649)公署毀於火。平南王尚可喜於康熙二年春,自捐王俸,仿京師官廟制式,兼具嶺南地方風格重建殿宇,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觀賞價值。
B. 廣州有哪些近代史的遺跡
1,大坡地炮台
大坡地炮台在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上,距離白鶴崗炮台約200米,與白兔崗炮台、蝴蝶崗炮台、白鶴崗炮台、新西崗炮台、舊西崗炮台、四縫炮台共同組成長洲炮台。大坡地炮台於1938年秋日軍佔領長洲後被拆除,炮管被風割化鐵。
2,中國共產黨廣東區委員會舊址
中國共產黨廣東區委員會舊址在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文明路75號-81號(2003年改為為194號-200號)。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3,廣州公社舊址
廣州公社舊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起義路廣州市公安局大院內,亦即廣州蘇維埃政府舊址。舊址現存大門,還有南、中、北三座辦公樓和拘留所。
4,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
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是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後的第一個總部所在地。在廣州市越秀區越秀南路89號。原為惠州會館,為國民黨中央工人總部,1924年1925年中華全國總工會遷此。
5,黃埔軍校舊址
黃埔軍校舊址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內,原為清朝陸軍小學堂和海軍學校校舍。民國13年(1924年)6月16日,孫中山在蘇聯顧問幫助下,創辦了培養軍事幹部的學校,為名「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後更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C. 廣州起義的現存遺址
序號 名稱 說明 地點與現狀 1 北較場四標營遺址 廣州起義的主要軍事力量—國民革命第二方面軍第四軍軍官教導團團部。1927年12月11日凌晨,廣州起義總指揮張大雷、工農紅軍總指揮葉挺等人前往此處召開誓師大會,廣州起義正式爆發。 位於北較場橫路與建設大馬路交界處 2 肇慶會館遺址 廣州起義爆發時,為國名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四軍軍部,後被起義軍攻克,是廣州起義重要的戰斗遺址。 海珠廣場東側,已毀。今華僑大廈所在地 3 第一公園 廣州起義爆發後,起義軍與國民黨反動派軍隊戰斗的重要戰場之一,中共廣東省軍委負責人聶榮臻亦曾在此指揮和參加戰斗。廣州蘇維埃政府成立後,曾計劃在此召開擁護廣州蘇維埃政府成立大會。 今人民公園 4 西瓜園遺址 1927年12月12日中午,廣州市工農兵群眾300多人,在此召開擁護廣州蘇維埃政府成立大會,廣州起義總指揮張太雷親自前往主持,並發表熱情洋溢的演說。 位於廣州市人民中路與同樂路的交界處,今廣州日報社所在地 5 四方炮台遺址 廣州起義爆發後,四方炮台陣地迅速被起義軍佔領。在工農紅軍總司令葉挺的指揮下,教導團戰士、廣州工人赤衛隊員,在此遇敵展開激戰,多次擊退敵人的進攻。是起義軍與國民黨反動派軍隊激戰的主要戰斗遺址之一。 位於越秀山蟠龍崗頂,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6 觀音山戰斗遺址 1927年12月11日,廣州起義爆發後,起義軍迅速解除了駐觀音山敵軍武裝,並以鎮海樓為據點,在東西兩線,沿明代城牆遺址構築工事,與敵軍展開激烈的拉鋸戰。12月,在帝國主義炮火的掩護下,國民黨反動派糾集一萬多兵力,對觀音山陣地進行了十數次輪番進攻,均被起義軍擊退,戰斗極其激烈。 今越秀山鎮海樓東西兩翼 7 廣州公社舊址 廣州起義爆發後,公安局被起義軍佔領,並在此建立中國第一個城市蘇維埃政權—廣州蘇維埃政府,後被人稱為「廣州公社」。廣州公社舊遺址分中樓、北樓、南樓,廣州蘇維埃政府成立後,分別為蘇維埃政府、工農紅軍總指揮和警衛連所在地。舊址東北角有廣州市公安局拘留所,起義軍攻佔後曾於此解救被囚禁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800多名,後為蘇維埃政府扣押反動派人員的拘留所。 廣州起義路200號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 紅四師成立遺址 1927年12月16日,在袁國平、徐向前等人的率領下,撤退到花縣的第四軍教導團,警衛團和黃埔軍校特務營1000多人,在此舉行營、連長聯席會議、將隊伍改編為工農紅軍第四師。 今花都區花城中學 9 廣東財政廳大樓 1927年12月16日黃昏、由於廣州起義局勢不斷惡化,工農紅軍總司令葉挺、中共中央省軍委負責人聶榮臻前往廣東財政廳天台觀察敵情,鑒於敵強我弱的形勢。為避免全軍覆沒的危險,遂決定將廣州起義部隊撤出廣州。 北京路北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10 中共廣州市委第一機關陽址 張太雷的秘密住所和策劃廣州起義的秘密據點之一。1927年11月25日,張太雷與黃平、吳毅等人在此召開會議。草擬《中國共產黨廣東省委員號召暴動宣言》。 廣大路廣大二巷4號 11 廣州市郊一區農會陽址 廣州起義工農聯隊的主要集結地和訓練地。 謝家祠(芳村區花地中市),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12 中共銀行大樓 廣州起義爆發後,中央銀行大樓是起義軍主要進攻的敵據點之一,遭到國民黨反動軍隊負責頑抗,後在教導團與廣州工人赤衛隊的聯合進攻下被攻佔,為廣州起義重要戰斗舊址之一。 位於沿江路193號。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13 廣東咨議局陽址 廣州起義爆發前國民黨廣東省黨部所在地。1927年12月11日,被工農紅軍總參謀徐光英率領的教導團第一營 位於中山三路烈士林園內,今為廣州近代史博物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4 天字碼頭 廣州起義爆發後。起義軍在天字碼頭一帶構築工事,頑強反擊企圖強渡珠江侵犯市區的國名革命軍第五軍李福林部。13日,教導團女兵班在班長的帶領下在此與數倍於己的敵人反復搏鬥,除一人外,全部壯烈犧牲。 市區北京路南端珠江堤岸處 15 燕塘戰斗陽址 廣州起義前,此處為國名革命軍第二方面第四軍炮兵團駐地。1927年12月11日,被教導團部分起義軍佔領。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及廣州省軍區一帶 16 周文雍、陳鐵軍革命活動據點陽址。 1928年初,周文雍與陳鐵軍在中共廣東省委的指示下重回廣州發動工人進行斗爭(又稱「春騷」)時的秘密據點。 荔灣和平中路榮華西街17號2樓,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17 南石頭監獄遺址 國民黨廣東省公安局南石頭懲戒場,廣州起義失敗後,許多優秀共產黨員和革命志士在這里被反動派殺害。 位於今五羊摩托車廠內 18 西濠口碼頭 廣州起義爆發後,起義軍在西濠口碼頭一帶構築工事,與河南的國名革命軍第五軍李福林部隔江對峙。1927年12月13日,起義軍主辦部隊撤出廣州,但100多名人赤衛隊員仍堅守在西濠口太平南路一帶,繼續頑強阻擊敵人。 人民南路西濠口,今一號碼頭 19 喜南堂南樓、西樓、南華第一樓 廣州起義重要戰斗遺址 人民南路西濠口。分別為今新華酒店、新華書店和新亞酒店,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20 大新公司 廣州起義爆發後,起義軍在大新公司天台架起迫擊炮,嚴防敵軍強渡珠江。 今南方大廈,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21 龍藏街太丘書院 起義前,廣州工人赤衛隊臨時總指揮部舊址 今已毀 22 黃花崗 1927年12月4日。中共廣州省委召集教導團,警衛以及黃埔軍校特務營的革命骨幹200多人,在黃花崗舉行秘密會議,進行起義的動員工作,起義失敗後,教導團等部隊撤出廣州,在這里集結。 今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內 23 明星戲院 廣州蘇維埃政府成立後,中共廣州市委設於惠愛路明星戲院內 今已毀 24 渭濱書院 廣州蘇維埃政府成立後,廣州工人代表會設於學宮街渭濱書院 今已毀 25 廣州省長公署 廣州起義爆發後,工人赤衛隊指揮部設在廣東省長公署。 今廣東省民政廳 26 八旗會館遺址 1927年12月11日,廣州起義爆發時,為起義部隊警衛團團部,是廣州起重要戰斗遺址。 今已毀
D. 廣州有哪些名勝古跡
1,南越王墓
西漢南越王墓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是西漢初年南越王回國第二代王答趙眜的陵墓。
2,光孝寺
光孝寺,廣東著名古建築群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凈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記載,初為公元前二世紀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辟為苑囿,世稱虞苑。虞翻死後,家人舍宅作寺。
3,六榕寺
六榕寺位於廣州市的六榕路,是廣州市一座歷史悠久、海內外聞名的古剎。寺中寶塔巍峨,樹木蔥茂,文物薈萃,歷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跡。
4,懷聖寺
懷聖寺是廣州的清真古寺之一,始建於唐高祖武德年間,懷聖寺總面積1553平方米,整體建築為典型的阿拉伯建築風格,寺內設有教長室、藏經室,禮拜大殿和專供洗禮的水房寺內的光塔。
5,南海神廟
南海神廟,又稱東廟、波羅廟,坐落於廣州市黃埔區廟頭村,建於隋開皇十四年(594年),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歷代皇帝祭海的地方。
E. 廣州有哪些古代宮殿,城池,古戰場遺址
南越國宮殿,南漢國宮殿
古代廣州屬於南蠻偏遠之地,沒有發生什麼大的戰爭,沒有什麼有名的古戰場遺址。
直到航海技術發達後,廣州因沿海,在近代發展較快。
F. 北京路千年古樓遺址
位於北京路靠近西湖路口北側的千年古樓遺跡,考諸文獻即為唐宋以來廣州城內著名的雙門古樓。其淵源是唐末南漢時期鑿平番、禺二山,疊石建雙闕。北京路地處廣州市中心,北起中山五路,南至惠福路,全長440米的北京路步行街,是目前國內最繁華的立體式、全天候、全路段、現代化的商業步行街之一。街內商鋪林立,商品琳琅滿目,匯集了眾多國內外著名品牌連鎖店及大型百貨公司,更有風格各異的餐廳、酒家,成為廣州人氣聚集的商業中心區城,也是有史以來廣州地區最繁華的商業黃金寶地。無論廣州人還是外地人都喜歡逛北京路,但一到北京路,還沒來得及享受購物樂趣之前,「千年古道遺址」已經給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歷史課。整個廣州城的歷史,彷彿都可以濃縮在這條馬路之中。2002年7月初,北京路步行街在整飾工程路面開挖過程中,意外地在路面下發現了大量的砂岩石條與古城牆磚,經考古專家鑒定,挖掘出土的是南漢、唐、宋、明、清五朝11層古代路面遺跡和宋代拱北樓基址。如此層層疊壓、延續千年的道路遺跡和門樓遺址,在國內外考古發掘中都是難得一見的。因此,市政府在征詢各方意見後,決定在原址上用玻璃鋼罩覆蓋,做為一個露天博物館向市民們展示。由此,北京路的漫長歷史漸漸為更多人所了解。北京路,和廣州城一樣古老,是歷史上最早建立廣州城的位置之所在。秦漢時,廣州城稱為番禺城,是因為廣州城內有番山和禺山兩座山崗。番山,在今文德路中山圖書館舊址北面的「九思亭」處小丘一帶;禹山在今北京路以西,小馬站以東,西湖路與越秀書院街之間。公元前204年南越王趙佗建國,其皇城就在今北京路北段財廳前一帶。從南越國開始,歷朝歷代眾多的官衙機構就設在這里。南漢以後的官員們從公署出來,是沿著現在的北京路走到拱北樓的。這一路是官道,只能步行,在拱北樓遺址有幾道門檻,說明當時車馬是不能通過的。從「千年古道遺址」上可以看到,層層疊壓的路面上早已被踩踏得凹凸不平,宋代的青磚路面的磨損尤為嚴重,由此證明這是一條千年的步行街。五朝11層路面出土之後人們驚訝的發現:廣州自建城以來,雖歷經十多個朝代及兩千多年的滄桑,古城的中心就一直沒有挪過窩,其中心地位始終沒有改變,這一奇特現象,不僅創造了國內外城市建設中罕見的歷史景觀,同時也造就了這塊神奇土地燦爛無比的歷史文化。目前,北京路、教育路和西湖路周邊區域已有或已建成及挖出的歷史文化遺地有:秦番禺城遺址、秦漢造船工地遺址、西漢南越國宮署遺址、唐清海軍樓遺址、南漢御花園、明大佛寺、明城隍廟、明清大南門遺址、清廬江書院、廣州起義紀念館等十多個朝代的十多個具有較高歷史文化價值的文物古跡。
G. 廣州歷史文化遺址有哪些
多啰,秦漢時期有南越王墓和南越國花園,分別在越秀山旁邊和中山4路;南海神廟(菠蘿廟)還有琶洲塔(航海的燈塔)明朝有鎮海樓,在越秀山;近代就更多了,鄧世昌紀念館(海珠區)、萬木草堂、農講所等等,數也數不清,廣州是歷史名城、文化名城和革命名城。
H. 廣州景泰寺遺址
廣州景泰寺
原名七仙寺,在九龍坑為景泰禪師修真之處,寺建於梁大同中,築上下兩寺,上名上景泰寺,下寺名下景泰寺,地名棲霞嶺西南五里,又名景泰雲峰,景泰僧未到此地之前,有七仙人守其地,景泰到此,發地得二石履一古鏡,乃建七仙寺以紀念之。至宋紹興年間,風雨山裂,又獲唐天寶時的銅鍾,乃並藏於寺中,至宋天禧年間,僧智嚴,創建景泰,以志其事,並於山間建僧歸亭,及明下統十三年,主持僧德泉和尚重修,時適遇景泰年號,易名「僧歸寺」,天順三年,金城黃諫謫判廣州,易名為「廣趣寺」,亦刻石以紀。嘉靖中詹事黃佐,將寺改為泰泉書院,移僧人於光孝寺,萬曆卅五年僧正裔和尚修復其地,群承倪伯麒,番禺縣令陳原道捐資助建,惜後又毀於戰火,現尚遺跡可尋。
景泰寺的相關傳說
據傳,景泰禪師宣講佛教教義深入淺出,很多人都被他講的內容所吸引,更有意思的是,每當他早晨開講時,寺門口竟然有一些虎豹之類的凶惡野獸伏在寺院附近靜聽。這事慢慢傳開,有人就帶著好奇心前來看新鮮,一個青年有一次到山寺,看到一隻老虎在寺門口靜伏,他好奇地逗引這只老虎,不小心把老虎給惹怒了,老虎縱身跳起,准備向青年人撲過去。這時,景泰禪師好像發現了什麼不對勁的地方,他停下講經,到寺門一看,只見老虎正撲向青年人,他手捻佛珠,雙目緊閉,口中念念有詞。很奇怪,老虎竟然停了下來,對禪師擺了擺尾巴,緩步走入山林之中。人們都說這是景泰禪師所講佛義感化的結果。
景泰寺原名七仙寺,在九龍坑為景泰禪師修真之處,寺建於梁大同中,築上下兩寺,上名上景泰寺,下寺名下景泰寺,地名棲霞嶺西南五里,又名景泰雲峰,景泰僧未到此地之前,有七仙人守其地,景泰到此,發地得二石履一古鏡,乃建七仙寺以紀念之。至宋紹興年間,風雨山裂,又獲唐天寶時的銅鍾,乃並藏於寺中。
明代,有個皇帝的年號叫景泰,廣州的地方官感到有點緊張,急忙上書皇帝,要求將此處地名改動,好在皇帝對佛教採取了寬容的政策,下了一道聖旨,指出寺名山名無需改動,這樣,景泰寺、景泰坑的名字不僅保留下來,而且名聲和影響更大了。
景泰寺
分上景泰和下景泰。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梁武帝信佛,並親自出家,使得全國上下,都信奉佛教。當時廣州的刺史(廣州最高地方長官)叫蕭譽,他感到廣州單有一個寺院(即現在的光孝寺)遠遠不能適應老百姓信奉佛教的需要,於是親至羅浮山,請了一位叫景泰的高僧前來廣州弘揚佛法。蕭譽讓景泰禪師自己在廣州選址建寺,景泰禪師用了3天時間考察廣州城區和周邊地區,看到白雲山下有一處荒地,松柏參天,花香鳥鳴,很有一派仙境氣象,於是選中該處建了一座南樓寺。
建寺之初,發現此處地勢頗高,無處取水,於是景泰禪師用他的禪杖在地上點了幾點,想不到地上竟有泉水冒出,大家一見之下都驚奇異常,於是將這股泉水稱之為「卓錫泉」,卓錫就是禪杖的意思,也有人將此水稱之為景泰泉。
至宋天禧年間,僧智嚴,創建景泰,以志其事,並於山間建僧歸亭,及明下統十三年,主持僧德泉和尚重修,時適遇景泰年號,曾易名「僧歸寺」,後奉赦恩准仍用舊名。天順三年,金城黃諫謫判廣州,易名為「廣趣寺」,亦刻石以紀。嘉靖中詹事黃佐,將寺改為泰泉書院,移僧人於光孝寺,萬曆卅五年僧正裔和尚修復其地,群承倪伯麒,番禺縣令陳原道捐資助建,惜後又毀於戰火。現尚遺跡可尋。
明未崇禎年間在上寺下約四百米處建有新景泰寺(即下景泰寺),佔地僅七畝,清未亦毀。
以上為有關簡介,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I. 廣州有什麼名勝古跡
廣州的名聲古跡有南越王墓、光孝寺、六榕寺、懷聖寺、南海神廟、五仙觀、鎮海樓、蓮花塔,清朝的陳家祠、余蔭山房等。
1、西漢南越王墓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是西漢初年南越王國第二代王趙眜的陵墓。該墓於1983年6月被發現,挖掘完畢即在原地建立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光孝寺,廣東著名古建築群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凈慧路處。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該寺由宗教部門管理。
3、六榕寺位於廣州市的六榕路,是廣州市一座歷史悠久、海內外聞名的古剎。寺中寶塔巍峨,樹木蔥茂,文物薈萃,歷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跡。六榕寺因蘇東坡當年為寺廟題字而得名。它與光孝、華林、海幢寺並稱廣州佛教四大叢林。
4、五仙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惠福西路233號。現寺觀建於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一座祭祖五仙的穀神廟。該觀屬道教,坐向南,門上大匾上有清兩廣總督瑞麟書寫的「五仙古觀」四個大字。
5、蓮花塔也是明代磚塔。該塔坐落在番禺蓮花山上。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番禺舉人李惟鳳等建塔,原名"文禺塔"。因蓮花山多礪石,又名"石礪塔"。又因其東西山坡有一塊天然獅形岩石,故又稱"獅子塔"。
J. 廣州北京路步行街古道遺址是有哪幾個朝代
北京路復千年古道歷史文化遺地有制:秦番禺城遺址、秦漢造船工地遺址、西漢南越國宮署遺址、唐清海軍樓遺址、南漢御花園、明大佛寺、明城隍廟、明清大南門遺址、清廬江書院、廣州起義紀念館等十多個朝代的十多個具有較高歷史文化價值的文物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