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市遼金遺址
1. 哈爾濱的名勝古跡資料
閻家崗遺址【閻家崗遺址】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哈爾濱城西約23公里處運糧河右岸的閻家崗農場。1982年6月發現,共發掘出土珍貴標本1200餘件。遺址出土的哺乳動物化石屬於更新世晚期顧鄉屯組披毛犀猛獁象群,計有36個屬種。出土相當數量帶有人工打擊和刻劃痕跡的獸骨片,還發現古人用獸骨堆成的弧狀帶遺跡。經碳14測定,遺址的年代為距今2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是黑龍江省時代較早的一處人類文化遺址,是研究東北地區舊石器時代的一個重要補充,也為研究哈爾濱地區古代地理環境、古代氣候提供了新資料。學田遺址【學田遺址】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五常市龍鳳山鄉學田村西南0.5公里光輝排水乾渠學田村閘門附近。面積2平方公里,文化層距地表面6~8米。1986年發掘兩個地點,出土古人類頭骨殘片和左下肢脛骨殘斷化石,還出土3件石製品、2件骨器、45件帶有人工打擊痕跡的獸骨化石,以及松花江猛獁象、真猛獁象、普氏野馬、野牛等8個種屬900餘件動物化石。人類化石為舊石器時代晚期智人,系幼年女姓。經碳14測定,該遺址年代距今24500年,屬舊石器晚期。王脖子山遺址群【王脖子山遺址群】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巴彥縣西南部,南距松花江1.5公里,西距少陵河0.5公里。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包括王脖子遺址、富江村遺址和沙場遺址。主要遺物有石器、骨器、陶器、銅器、鐵器等。其中石器有打制石器、壓制石器、磨製石器及玉石飾件;骨器有骨錐、骨甲片、骨角器等;陶器均為夾砂陶,有灰質陶、黑陶、褐陶、紅衣陶、彩陶等,可辨器形有陶支座、豆、鬲、盆、缽、碗、瓮、泥網墜、紡輪模具等;銅器主要有扣、鈴、鏃、耳環、管飾等;鐵器有NC125頭、鏟、斧、削等。為新石器時代延續到青銅至鐵器時代遺址。慶華古山寨【慶華古山寨】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賓縣新立鄉慶華村城子屯北200米的北岡南坡上。呈橢圓形,城周長約650米。1985年8~9月發掘。清理出房子2座,灰坑、窖穴各1個,出土各類器物300多件,以陶器為主,還有銅器、骨器、石器。慶華古山寨位於松嫩平原西南部,是吉長地區與松嫩平原的交接地帶,是兩個地區原始文化交流的通道。發掘資料表明,慶華古山寨除以彩陶、黑陶為自身特徵外,還可以看到周圍地區不同的文化遺存,反映了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當時人們經濟文化、生產技術等方面交流的歷史情況。太平山金墓【太平山金墓】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方正縣天門鄉太平山村西南2.5公里的山坡地上。墓地坐北朝南,除正前方是逐漸傾斜的山坡地外,其餘三面山岡環抱,林木密集。正前方約1公里處有一條小河自西向東流入太平山水庫。墓地中央的神道兩側有高大的石幢、石羊、石虎和石人。石人兩個,文官武將各一。文官手持笏板,武官頂盔掛甲,雙手拄劍,神態威嚴。石刻線條流暢自然,刀法嫻熟,造型生動逼真,具有明顯的宋代石刻風格。是研究北方石刻藝術珍貴的實物資料。五國頭城遺址【五國頭城遺址】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依蘭縣依蘭鎮西北的松花江邊,西瀕牡丹江,東依倭肯河。是遼代始建、金代沿用的重要城池。遼代稱之為越里吉城,在此設節度使統領五國部。金代沿用此城,設胡里改路治所。1127年,北宋亡,金兵將徽、欽二帝和皇親國戚470餘人押解北歸,於1130年7月抵五國城。此後,徽、欽二帝一直被幽禁此城地牢至死。城牆呈長方形,周長2200餘米,有瓮城、馬面和護城壕。城垣夯築,殘垣高3米。由於人為和自然的破壞,現僅存城牆3段。團山子城址及墓葬【團山子城址及墓葬】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呼蘭縣孟家鄉團山村西北團山之上。城址東西長305米,南北寬230米。西牆因受呼蘭河水浸蝕無存,南北兩牆的西段塌於河內。現殘存的東、南、北三面城牆共有馬面12個,東牆有瓮門1個,殘存角樓2座,城垣殘高2米,城外護城河遺跡尚存。古城較為特殊之處是:在城垣的中部南北之中加築了一道夯土城牆,上面並附有馬面3個,城址內有布紋瓦、青磚、定白瓷、鐵鍋殘片。為遼金時代古城址。城址西南約500米處有一同期六邊形塔基址。墓葬位於山坡東側,為磚室墓,平面為八邊形,邊長1.37米,深7米,內壁繪有壁畫。為遼代墓葬。蒙古爾山城址【蒙古爾山城址】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木蘭縣西部蒙古爾山中。南距松花江8公里,為遼金時代城址。古城依山勢而修築,略呈圓形,周長約1150米。城垣為掘土夯築,現高1~2.5米。城門開在正南,寬約4米,外有瓮城一道,長40米。瓮城南部又依山勢加築城垣一道,外有塹壕,深約1米,長100米。古城內分布半地穴式房址約150餘座,另有窯址1處。出土有鐵刀、鐵盔、箭頭、鐵矛、瓷器、陶器等遺物。
2. 在下跪求,誰能介紹一下,黑龍江泰來縣遼金塔子城遺址出土文物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名稱及其內容,有高分
塔子城古城遺址是我省最大的一座遼金古城,是遼代在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回。在這答里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灰陶,釉陶,龜型硯,漢白玉蓮花礎石等等,在城西南隅小學校園出土的遼代大安七年刻石,迄今為止是我省發現的唯一有紀年的遼代刻石。方形城址、馬面、雉堞、瓮門,足具我國遼金時期古城的重要特徵。
3. 呼蘭黃土山有遼金遺址嗎
是楊林鄉的黃土山嗎?
那裡應該沒有遼金遺址。因為鬼子考古隊已經去過了,一無所獲,並砍樹燒山,太不是人了。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4. 遼金元時期遺址分布在中國現在的哪個省
一般分布在現在的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等省區。
5. 遼代遺址和金代遺址的區別
遼代遺址和金代遺址的區別:
首先從文化起源區別來講,遼與金的文化歷史背景不同。遼國是契丹族建立的,契丹族起源於中國內蒙西拉木倫河。而金國是女真族建立的,女真族是中國黑龍江境內的肅慎族的後裔,兩個民族的發源地不同,受到的文化啟迪也有很大差異。雖然在宋朝時期兩個國家和民族有交融和更替,但各自仍然保持著本民族的文化特徵。因此,在遼代遺址和金代遺址中,也存在各自不同的文化符號,遺址中的文物也體現著各自文化凝固的特徵與屬性。
然後從墓葬文化區分,
遼國較宋國更近,受西來佛教文化及漢族儒家文化的影響較深,在墓穴中經常出現大量的卷軸畫,1974年遼寧法庫葉茂台遼墓出土了兩軸絹本遼畫,一為山水畫《山弈候約圖》(《山水樓閣圖》),一為花鳥畫《竹雀雙兔圖》。前者熔唐、五代和宋初的表現手法於一爐,比較成熟,後者構圖上取對稱形式,裝飾氣味尚未洗凈,當出自契丹畫師之手。這在金國遺址中是不會看到的。
金國來自遠東,受薩滿教影響至深,即便後來佛教進入金國,也不能動搖薩滿教在金國的地位。這在墓穴中最獨特的體現就是焚屍火葬,女真人早期的喪葬是無棺槨的土葬,但建國包括貴族之內全部是火葬,死者皆有棺,或有棺有槨,貴族有石室墓,墓前有石碑、石人、石虎、石羊,少見中原漢儒文化的東西。
6. 在下跪求,誰能介紹一下,黑龍江泰來縣遼金塔子城遺址出土文物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名稱及其
塔子城古城遺址是我省最大的一座遼金古城,是遼代在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在這里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灰陶,釉陶,龜型硯,漢白玉蓮花礎石等等,在城西南隅小學校園出土的遼代大安七年刻石,迄今為止是我省發現的唯一有紀年的遼代刻石。方形城址、馬面、雉堞、瓮門,足具我國遼金時期古城的重要特徵。
古墓葬是另一個遺跡啊,幫你找來了介紹,介紹也只說這些了
古墓群位於塔子城鎮東南9.5公里1957年挖掘時出土大量遼金時代文物,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隨葬器物群特徵明顯,陶器分為泥質黃褐陶、夾砂黑褐陶和細砂黃褐陶三種,紋飾有蓖點紋、指甲紋、鋸齒紋、劃紋、戳印紋、繩紋和紅色彩繪,大部分為實用器,少量屬於明器,均為手制,器形有壺、罐、缽、碗、瓮、小三足器、鬲、盆、匜、杯及支座等,基本組合為壺和碗(缽)。典型器物以直頸鼓腹壺、侈口深腹罐、淺襠鬲、小三足器、小支座最為常見。銅器比例較大,多為小件飾品,有鏃、刀、矛、錛、圓泡、管飾、牌飾、鈴、耳環等。鐵器多為小型工具和武器,有鏃、刀、矛、管飾。骨器比較發達,有鏃、弓弭、錐、匕、鳴鏑、管、紡輪等。各種石質管狀和珠狀的裝飾品也較多
7. 五常市遼金山城遺址
磨盤村山城位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圖們市長安鎮磨盤村山城裡屯西南約200米的城子山版上。有一座與權眾不同的山頭,被四周山峰所環繞的山頂中央竟然有一塊凹陷下去的盆地,這里曾經是一個古國的都城所在地。
磨盤村山城原名城子山山城,原屬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龍井市。1988年,縣域行政區劃調整後,山城劃歸圖們市管轄。1960、1963年,吉林省博物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博物館對城址進行了調查。1984年,龍井縣文物志編寫組第二普查隊對山城進行了系統調查和著錄。2009年,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期間,對山城進行復查和著錄。
2006年5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 遼金元時期遺址分布在中國現在的哪個省
首先是宋,遼並立。宋在南,遼在北,形成對峙。後來金崛起,以極快的速度滅掉遼(1125年),後又南下,靖康二年(1126)佔領宋朝都城汴梁,俘虜宋徽宗和欽宗。北宋滅亡。趙構在南方的臨安(今杭州)建立南宋,金宋在淮河一線又形成對峙態勢。
其後就是元朝建立,元宋於1234年聯合滅掉金,其後元又滅掉西夏和大理,並於1279年滅南宋,統一全國。
9. 規模最大的一座遼金古城遺址叫什麼
塔子城古城遺址位於嫩江支流綽爾河畔,泰來縣城西北45公里塔子城鎮,城外有磚塔,故名。為遼代(907-1125年)泰州故城,金初屬上京路管轄,仍稱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