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濟南開元寺遺址

濟南開元寺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1-23 08:39:51

㈠ 濟南有哪些寺廟

1、開元寺,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千佛山東南佛慧山峰下深澗內。明初,濟南版城內開元寺權被官府佔用,僧眾徙居於此,遂改稱」開元寺」。原寺已毀,現存遺址公園。

2、合龍寺,位於濟南長清區武家莊鄉黃豆峪村東側,合龍寺南接岱嶽、北枕濟南、東近神通(寺)、西王靈岩(寺),可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3、朱老庵,庵畔有泉名曰聖水,此泉又是泉城新七十二名泉之一,水質甘洌,常年豐旱如一,頗具靈性。

4、神通寺,位於山東省濟南歷城縣柳埠青龍山麓,為古代名剎,也是山東佛教的發祥地。原名郎公寺,約建於東晉初,前秦皇始元年(公元351年),開山祖師為僧朗公禪師。

5、銜草寺,1276年由靈岩寺退堂方丈復公率徒浩公至此重修殿宇,開堂收徒極盛。明末衰,清復興。現存元代石塔1座,內有木雕關公像、泥塑天王像、武士像、木刻佛像。

㈡ 開元寺在什麼地方

福建省泉州市西街

開元寺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西街,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內的文物古跡,也是福建容省內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該寺始創於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蓮花道場,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開元寺。現存主要廟宇系明、清兩代修建,南北長260米,東西寬300米,佔地面積78000平方米。

(2)濟南開元寺遺址擴展閱讀:

開元寺布局,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有:紫雲屏、山門(天王殿)、拜亭、大雄寶殿、甘露戒壇、藏經閣。東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館(弘一法師紀念館)、准提禪院;西翼有安養院、功德堂、水陸寺;大雄寶殿前拜亭的東、西兩側分置鎮國塔、仁壽塔兩石塔,俗稱東西塔。

拜庭兩旁古榕參天,大雄寶殿雕塑技術高超,尤其是粱槽間的24尊飛天樂伎,在中國國內古建築中罕見。殿前月台須彌座的72幅獅身人面青石浮雕,殿後廊的兩根古婆羅門教青石柱,同為明代修殿時從已毀的元代古印度教寺移來。大殿內用近一百根海棠式巨型石柱支撐殿堂,俗稱"百柱殿",殿內供奉的五方佛像,法相庄嚴,是漢地少有的密宗軌制。大雄寶殿之後的甘露戒壇,系中國現存三大戒壇之一,壇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鋪作間的24尊木雕飛天。

㈢ 濟南開元寺的尋找歷史上的開元寺

老城的考古發掘從來沒有像這一次一樣讓濟南人如此激動!8月21日,備受人們關注的濟南縣西巷考古發掘工作宣布暫停。這時,圍繞著濟南開元寺的猜測已經成為備受濟南人關心的話題。
2003年4月19日,縣西巷拓寬工程工地上,冒雨施工的工作人員意外發現了六尊殘破的石佛造像。這些殘破無頭但貼金彩繪的北朝及隋代佛像一下子把人們的目光吸引了過來。縣西巷考古發掘工作由此拉開了序幕。
在考古工作者煩瑣的考古發掘過程中,沒有人會想到這里的地下竟藏著如此多的秘密:陶片,古井,石佛造像,宋代修建的開元寺「雜寶經藏地宮」遺址,有著重要文字記載的石碑,唐朝神龍二年的漢白玉經幢殘件,埋藏石刻佛像的地宮,「三合土」夯築的方壇…… 開元寺就在老城的縣西巷?得知消息的市民們蜂擁考古發掘現場。在無數雙眼睛的注目下,考古工作者慢慢拂去文物遺存上的塵跡,也拂去了壓在開元寺遺址上的斑斑風塵。
在考古工作者的土鏟和毛刷下,埋藏在地底下的開元寺佛光逐漸重現:
7月27日,在經過多日的辛苦之後,考古工作者發掘出土了北宋時期修建的開元寺「雜寶經藏地宮」遺址以及「開元寺修雜寶經藏地宮記」銘文碑,帶有「維大宋齊州開元寺兩經藏院主僧智全有祖師內外臨壇大德廣教大師講維摩經賜紫僧詞演……」字樣的碑文一下子揭開了開元寺的身世。 8月4日,挖掘出土刻有「大唐神龍二年」字樣的漢白玉經幢殘件,將濟南城開元寺的歷史推到了唐朝開元年間之前。
8月7日,發現埋藏殘損石刻佛像的地宮,該地宮中央有一個用「三合土」夯築而成的方形「壇」。這一發現給濟南城開元寺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根據縣西巷發掘出土的文物遺跡和文字記載,參與考古的多位專家都認為,縣西巷附近即為濟南城開元寺的遺址,而且這座開元寺的創建年代至少在唐朝神龍年間之前。
由於縣西巷考古發掘活動主要是為了配合縣西巷改造工作,考古並沒有完全按照程序繼續發掘。當縣西巷改造完畢,深埋在地下的,依然有許多關於開元寺的不為人知的秘密…… 與考古發掘相印證的,是關於濟南開元寺的史籍記載。
濟南教育學院教授、致力於濟南歷史文化研究的老專家徐北文介紹說,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曾下令全國各州創建開元寺,一些地方遂直接將原有的寺廟改名,民間盛傳的濟南開元寺可能即得名於此。
他所查閱的關於濟南開元寺的最早歷史記載始於宋人。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圍打東京開封,各地紛紛起兵勤王。當時的濟南義軍公推開元寺僧人劉和尚為領袖,趕往開封救援。後來金兵又來,濟南開元寺另一位俗名劉文舜的僧人再次領軍抗金,直至南渡。 徐北文認為,在縣西巷發掘出了開元寺藏經用的地宮,說明開元寺應該就在附近。聯系出土的文物和史書記載,濟南城內開元寺的規模大約是南到今天的泉城路,北至明湖路,東到縣東巷,西至東更道。按照他說的這個范圍計算,當時開元寺的面積應該超過一萬平方米……
明朝時期,濟南成為山東省會,省級官府衙門也搬往濟南,原來的濟南府署成了按察司署(即今一中地址),開元寺則改建成了濟南府署(即今縣西巷東鄰的省政協地址)。濟南城內的開元寺遂告終結。
這件事情在《續修歷城縣志》有記載:「康和尚院在湖(大明湖)南岸,明初以開元寺為府,移鍾樓於此,改名鎮安院,又名鍾樓寺……今其廛市猶名鍾樓寺街。」 據徐北文介紹,現存放在大明湖公園的明昌鍾,以前就掛在城內開元寺的鍾樓上。明初時候開元寺改建濟南府,需要遷鍾樓,於是就在原大明湖東南岸的康和尚院另建鍾樓,把金代明昌年間鑄造的重達8000多公斤的大鍾移了過去。同時修葺康和尚院,民間從此俗稱之為鍾樓寺。至今鍾樓台基正對的南北街巷仍名鍾樓寺街。
「明朝以前的時候,開元寺就代替官府管理佛教事務,稱作僧綱。明朝府衙占據了開元寺後,鍾樓寺就接替了僧綱的位置。這個記載說明,當時開元寺的地位、檔次非常高。」
據史書記載,開元寺改建為濟南府署後,寺內僧眾無處可去,都遷到了開元寺的下院——千佛山東南佛慧山的佛慧寺中。自此,佛慧寺改稱開元寺。
經過600多年的風雨滄桑,民間盛傳的濟南城內開元寺已了無蹤跡。只剩下深埋於地下的佛像和遺址,獨守著明朝以前的開元寺的秘密。 從隋唐至今,濟南南部山區千佛山一帶一直佛跡眾多。三面環山,翠柏籠罩的佛慧山更是承載了從隋至清、綿延上千年的佛教遺傳。
佛慧山峰下石壁上刻著的帶有「大隋皇帝」的殘字,山頂上整石刻就的大佛,摹崖石刻,石窟題記,無一不傳遞出曾經的佛家勝景。千佛山東南佛慧山下的幽靜深澗,就蘊蓄著明代以後開元寺的興衰沉浮。
據正在修撰《千佛山志》、對濟南歷史掌故研究甚多的退休幹部孔獻雷介紹,明代以後改名為開元寺的佛慧寺,從隋代就有人涉足於此,至今寺址石壁上還遺有「大隋皇帝」的字樣。唐代開元年間佛慧寺正式創建,北宋景年間重修。直到明朝初期濟南城內開元寺僧眾遷移至此,佛慧寺的香火才被開元寺的佛光所代替。
徐北文回憶說,解放後,深藏佛慧山澗的開元寺就已沒有僧人,由於無人管理,當地農民開始拆除寺廟的磚木砌房燒火,開元寺從此逐漸毀棄。至「文革」時期孔獻雷慕名前訪時,開元寺還保留著舊日的氣勢。
據孔獻雷回憶,當時開元寺有正殿5間,東西配殿各3間,院子里還有幾株宋代丁香。之後開元寺毀棄漸重,最終佛像被毀,寺宇傾圮。今天,人們在松柏籠罩、藤蘿垂蔓的佛慧山澗乘涼遊玩時,除了殘垣斷壁的殿基之外,已經看不到關於開元寺的任何舊觀了。
曾經香火鼎盛的開元寺,只剩下周邊岩壁上的石雕佛像和石窟里的名人題記,在訴說著當年的「暮鼓晨鍾,經聲佛號」。開元寺東,尚有石洞供著唐貞觀年間的佛像,洞下有泉,有元代察罕菩華所題的「長生泉」泉名;寺南的山崖下,有「滴露泉」,又名「甘露泉」,水自岩壁滲出,如同滴露,落入「秋棠池」;寺西密林深處石壁下,有「卧雲洞」,深約30米,相傳為開元寺卧雲和尚修煉之處;寺北石壁上,有鬼蛇雕刻以及上下石室,裡面還保留著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名人的題詠。
「開元寺搬到佛慧寺後,環境幽靜,氣候涼爽,歷史上許多名人都到此訪過。明清時候還有許多儒生在寺里讀書,像明代文學家李攀龍,就曾經在開元寺住過。」

㈣ 濟南至淄博火車路段 能看到一尊大佛 好像除了濟南了!問那佛是哪的!怎麼去!地屬轄區!!

濟南千佛山公園,位於市區南部,因千佛山而得名,面積166.1公頃,海拔285米,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

於千佛山的來歷,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載:"齊郡接歷山,上有古鐵鎖,大如臂,繞其峰再浹。"相傳,本海中山,山神好移,故海神鎖之,挽鎖斷,飛來於此矣。"此神話與現實相近,據今人研究,千佛山是泰山余脈。距今5億年前,濟南地區為海域,18000萬年前,發生了燕山運動,沉積的石灰岩跟泰山一起上升,造成了巨大穹窿構造,於是形成了千佛山。

千佛山原稱歷山,春秋稱靡笄山,戰國稱靡山,南北朝稱舜山、廟山、舜耕山。隋開皇年間,依山勢鑿窟,鐫佛像多尊,始稱千佛山,並建"千佛寺"。唐貞觀年間,重新修葺,將"千佛寺"改稱"興國禪寺"。千佛山遂成為香火勝地。自元代始,每年"九九"重陽節舉辦廟會。解放後,1959年闢建為公園。千佛山,東西橫列,奇偉深秀,從遠處望去,猶如一架巨大錦屏。山腰處建有"興國禪寺"、"歷山院"。除此之外,還散落著"唐槐亭"、"齊煙九點"及"雲徑禪關"坊等。1981年,市總體規劃將燕子山、平頂山、佛慧山、金雞嶺以及山南側的北魏黃石崖石窟造像、佛慧山造像和開元寺遺址、山東麓的辛亥革命烈士陵園劃入千佛山范圍,作為千佛山風景區。1995年,山東省政府將千佛山列為全省七大風景區之一。以後又相繼建成桃花園、瀛芳園、梨園、萬佛洞、彌勒勝苑、大舜石圖園、佛山書苑等,至此,這里便成為一個融山林、名勝古跡為一體的規模較大的游覽勝地。千佛山公園位於濟南市南部偏東之處,離市中心不遠。千佛山峰巒起伏,林木森森,恰似濟南的天然屏障。它是濟南三大(趵突泉、大明湖)名勝之一。沿盤道西路登山,途中有一唐槐亭,亭旁古槐一株,相傳唐朝名將秦瓊曾拴馬於此。半山腰有一彩繪牌坊,即"齊煙九點"坊。登上一覽亭,憑欄北望,近處大明湖如鏡,遠處黃河如帶,泉城景色一覽無遺。千佛山上的石佛雕刻集中在興國寺後的千佛崖上。興國寺又名千佛山寺,始建於唐代,後經歷代增建,規模漸大。寺門外西南上方的山崖上刻有"第一彌化"四個篆體字,每字約有4米見方。千佛崖上有隋代石佛60餘尊,年代悠久,具有根高的藝術價值。千佛山之東,佛慧山上也有雕刻石佛。其中主峰山麓有一佛龕,內有一尊頭部佛像,高7米,寬4米多,俗稱"大佛頭",這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石雕。

㈤ 濟南開元寺的介紹

濟南開元寺遺址,位於千佛山東南佛慧山峰下深澗內。這里山勢陡峭,秋日遍地黃花,是濟南八景之一。該寺歷史悠久,據《續修歷城縣志·金石三》載,寺址石壁上遺有「大隋皇帝」字樣的殘字,由此可知,隋朝時期佛家便涉足於此。唐代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又建「佛慧寺」。北宋景佑年間重修。明初,濟南城內開元寺被官府佔用,僧眾徙居於此,遂改稱「開元寺」。開元寺三面環山,松柏籠罩,藤蘿垂蔓,異常清幽。原有正殿5間,東西配殿各3間,宋代丁香數株。殿後北壁上鑿有上下石室多間。

㈥ 長生泉在那裡

長生泉在佛慧山開元寺遺址東側石壁下。清道光《濟南府志》著錄。泉名刻於回石壁,由元朝山答東肅政廉訪使察罕菩華題書。刻石上方有唐貞觀時鐫刻的佛像一尊。泉水經年不涸,匯為方池,山水滲滴,鏗鏘作響。水質甘美,舊時供寺內僧人飲用。

㈦ 濟南有哪些小眾但是有趣的地方

芙蓉街是特別具有濟南味道的地方,這里是很有個性的商業街道,長久以來都被成為是齊魯第一小吃街。

㈧ 濟南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好玩地方多得是 一、泉水游 1.護城河;目前護城河可以坐船通遊了。起點黑虎泉,途徑趵突泉內、五龍潭,終點容大明湖 2.王府池子;老濟南風韻 3.黑虎泉;戲水的好去處 4.珍珠泉;古跡眾多 二、老街巷、古跡游 1.芙蓉街;老建築、風味小吃、老字型大小 2.曲水亭街;家家泉水,戶戶垂柳的真實寫照 3.後宰門街;古街風韻,教堂 4.東花牆子街;府學文廟,泮池等等景觀 5.普利街;老字型大小,草包包子 6.洪樓教堂;順便看看百年山大 三、城市游 1.泉城廣場 2.赤霞廣場;英雄山腳下 3.泉城路 4.人民商場;地下人防商城 四、山脈游 1.千佛山 2.佛頭山;開元寺遺址、大佛頭像、黃石崖遺址 3.英雄山;順便逛逛文化市場 五、郊區游 1.水簾峽 2.紅葉谷 3.錦綉川水庫、卧虎山水庫、黃巢水庫 4.大門牙、小門牙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