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西山遺址
① 河南文化遺產的目錄
序
Forword
序
Forword
前言
Preface
概述
Summary
古建築
第一批
太室闕
少室闕
啟母闕
嵩岳寺塔
祐國寺塔
白馬寺
觀星台
第二批
修定寺塔
第三批
社旗山陝會館
風穴寺及塔林
凈藏禪師塔
第四批
初祖庵及少林寺塔林
濟瀆廟
南陽武侯祠
歸德府城牆
太吳陵廟
比干廟
開封城牆
周口關帝廟
第五批
內鄉縣衙
寶輪寺塔
山陝甘會館
康百萬庄園
天寧寺三聖塔
妙樂寺塔
嘉應觀
小商橋
南陽知府衙門
潞澤會館
大明寺
奉仙觀
荊紫關古建築群
慈勝寺
湯陰岳飛廟
安陽天寧寺塔
明福寺塔
會善寺
永泰寺塔
法王寺塔
中嶽廟
第六批
百泉
法行寺塔
三蘇祠和墓
閻庄聖壽寺塔
乾明寺塔
泗洲寺塔
尉氏興國寺塔
兩程故里
商水壽聖寺塔
鄂城寺
柴庄延慶寺塔
勝果寺塔
寶嚴寺塔
崇法寺塔
郟縣文廟
百家岩寺塔
沁陽北大寺
葉縣縣衙
洛陽周公廟
關林
白雲寺
新鄭軒轅廟
千佛閣
陽台宮
許昌文峰塔
望京樓
倉房香嚴寺
悟穎塔
福勝寺塔
河南府文廟
祖師廟
洛陽山陝會館
汝州文廟
朱仙鎮清真寺
開封東大寺
陳元光祖祠
太康文廟
長城(河南段)
石窟寺及石刻
第一批
龍門石窟
第二批
鞏縣石窟
第四批
靈泉寺石窟
第五批
千唐志齋石刻
鴻慶寺石窟
小南海石窟
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
受禪碑與受禪台
大唐嵩陽觀
紀聖德感應之頌碑
第六批
青天河摩崖.
西明寺造像碑
升仙太子碑
崇唐觀造像
元次山碑
雲夢山摩崖
彼岸寺碑
劉碑寺碑
唐兀公碑
古遺址
第一批
仰韶村遺址
鄭州商代遺址
殷墟
鄭韓故城
漢魏洛陽故城(含辟雍碑)
第三批
平糧台古城遺址
二里頭遺址
屍鄉溝商城遺址
隋唐洛陽城遺址
北宋東京城遺址(含繁塔、延慶觀)
鈞台鈞窯遺址
第四批
西山遺址
王城崗及陽城遺址
羑里城遺址
蔡國故城
酒店冶鐵遺址
戚城遺址
第五批
裴李崗遺址
賈湖遺址
八里崗遺址
北陽平遺址
廟底溝遺址
大河村遺址
孟庄遺址
古城寨城址.
府城遺址
番國故城遺址
城陽城址
古滎冶鐵遺址
黃冶三彩窯址
清涼寺汝官窯遺址
鹿邑太清宮遺址
第六批
織機洞遺址
楊台寺遺址
瓦店遺址
石固遺址
郝家台遺址
王油坊遺址
李庄遺址
王灣遺址
鹿台崗遺址
新砦遺址
唐戶遺址
蒲城店遺址
大師姑城址
小雙橋遺址
宋國故城
衛國故城
黃國故城
共城城址
滑國故城
葉邑故城
軹國故城
下河灣冶鐵遺址
望城崗冶鐵遺址
瓦房庄冶鐵遺址
三楊庄遺址
山陽故城
段店窯址
大周封祀壇遺址
扒村窯址
當陽峪窯址
張公巷窯址
榮陽故城
神垕鈞窯址
鞏義窯址
上蔡楚國貴族墓地
韓王陵
古墓葬
第二批
宋陵
第三批
張衡墓
打虎亭漢墓
張仲景墓及祠
第四批
虢國墓地
漢梁王墓群
潞簡王墓
第五批
邙山陵墓群
恭陵
後周皇陵
朱載墒墓
第六批
應國墓地
許慎墓
韓愈墓
范仲淹墓
歐陽修墓
李誡墓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第三批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舊址
中共中央中原局舊址
第四批
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
第五批
焦裕祿烈士墓
第六批
鄧穎超祖居
劉青霞故居
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舊址
呂潭學校舊址
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司令部舊址
八路軍洛陽辦事處舊址
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舊址
喳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舊址
紅旗渠
鄭州二七罷工紀念塔和紀念堂
② 鄭州西山仰韶文化城址的西山城址的歷史地位
鄭州西山城址位於仰韶文化秦王寨類型聚落群的中部,東距大河村遺址約17公里,西距青台遺址約12公里,點軍台遺址約9公里,秦王寨遺址約17公里,南距後庄王遺址約6公里,陳庄遺址約15公里。還有鄭州市區的須水鄉白庄、溝趙鄉張五寨、杜寨、金水區勝崗、古滎鄉石河、滎陽市區的汪溝、豎河、池溝寨、陳溝、閻村、張河、楊寨北等諸多遺址,都距西山城址不遠,其時代均屬於仰韶文化晚期的秦王寨類型。由此可知,西山城址是這一聚落群中的唯一城址,其地位一定高於諸聚落遺址,是這一地區的中心要邑。近年來史前考古的重大發現,有女神廟、祭壇、原始殿堂、高台冢、龍虎塑、古城等,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古城。「古城是大概念,它可包括廟、壇、殿、堂、冢、塑之類的建築。目前所說的古城,雖大多數主要指遺址中的城垣,但城垣的發現和古城的確定,意味著與之相應的其它重要建築的可能存在,或已破壞,或未出土。因而古城址的出現被認為是人類原始社會過渡到文明社會的基本標志。」西山古城迄今僅發現遺址中的城垣,與之相應的廟、壇、殿、堂、冢之類雖未出土,或遭破壞,但一葉落而知秋,意味著這些重要建築的可能存在。
約從仰韶文化晚期開始,我國進入了一個大變革的新時代,西山城址的面世,標志著這個新時代的開端。「大約開始於仰韶時代晚期,持續整個龍山時代,而迄於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王朝的建立這一段歷史,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戰國時代』。西山古城,在聚落發展史上,它的頗類於八角形的近圓形平面,正處在從傳統的圓形環壕聚落向城牆環團的方形城址的過渡階段,它的出現,宣告了一個舊的時代的結束,開啟了以後持續千年的那種群雄逐鹿,戰爭不已的大動盪、大分化、大變革的龍山時代的先河。」西山城址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就是起著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偉大作用。它所扮演的這種角色,絕非仰韶文化的環壕聚落和龍山時代的方形城址所能取代的。
西山城址是我國現已發現的最早的「雛形城市」。城市是以空間與環境利用為基礎,以聚集經濟效益為特點,以人類社會進步為目的的一個集約人口、集約經濟、集約科學文化的空間地域系統。「城市從其起源時代開始便是一種特殊的構造,它專門用來貯存並流傳人類文明的成果;這種構造緻密而緊湊,足以用最小的空間容納最多的設施;同時又能擴大自身的結構,以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和社會發展更加繁復的形式,從而保存不斷積累起來的社會遺產。社會權力不是向外擴散,而是向內聚合。社會的各種不同構成因素,以前只是分散在廣大的河谷平原,偶而也傳及更遠的地區,現在都在壓力之下被動員起來並束集在一起,統統進入了城市的高大圍牆的封閉之中。」作為文明諸要素之一的城市,從其起源時代開始,逐漸創造出一種新的復雜的社會機構和體系。早先,在論及中國文明起源時,人們往往把目光投向遼西地區紅山文化的女神廟或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高台土冢」,而今中原地區黃河之濱仰韶文化城址的面世,極大地開闊了人們的視野,使我們從西山古城高峻的城垣上空,看到華夏文明的新曙光!
③ 河南世界文化遺產包括哪幾處
三處:龍門石窟、殷墟、嵩山古建築群
1、龍門石窟: 位於洛陽,是北魏遷都洛陽後開鑿的。它專既是少屬數民族與漢民族文化交流的產物,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 龍門石窟產物。尤其是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它那「東方的微笑」將神性與人性、陽剛與陰柔很好地結合起來,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龍門石窟也因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而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④ 鄭州西山仰韶文化城址的最早的雛形城市
鄭州西山古城是一座舉世矚目的仰韶文化晚期城堡。關於它的性質,學術界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一種意見認為它不能算作城市:「『城垣』作為一種防禦性設施,在其早期階段不具有階級性。中國最早的城垣建築是河南鄭州西山堡,其文化時代相當於仰韶文化晚期,絕對年代為距今5000年左右。有城垣建築的不一定是城市,城市不一定有城垣建築。前者如上述西亞巴勒斯坦耶利哥城堡和中國鄭州西山城堡,這兩個新石器時代的城堡,雖有規整的城垣建築,但不能算作城市。」另一種意見則認為它是一代都城:「黃帝所都的有熊,其地望在新鄭。從秦王寨類型遺址分布來看,有熊國的地域並不限於新鄭,它至少應包括密縣、鄭州和滎陽等地,均可稱為有熊國。在有熊國所轄的區域內(即秦王寨類型文化分布區),其文化遺址應屬於有熊國文化,當時的氏族部落應屬於有熊國的組成部分,在西山發現的古城只能是有熊國的城,如果別處沒有第二座城的發現,西山古城必是有熊國國都。」我們認為西山仰韶文化城的始建年代,雖可定在黃帝時代,但說它是有熊國國都,就現有的文獻和考古資料而論,都還缺少足夠證據。西山遺址有技術先進的城垣建築,城外環繞著類似護城河的壕溝。在該遺址發掘的200餘座墓葬中,有父子合葬和夫妻合葬墓,這表明當時家庭結構已經達到父系社會階段。從一些廢棄的窖穴底部,發現扔棄的人獸同存的骨架、完整或零散的人骨,整具或同穴兩具完整的獸骨架,可以認為是舉行某種祭祀的犧牲,表明宗教活動對社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古城東北角發現城門及貫通城內外的1號道路,道路東西兩側分布著頗具特色的建築遺存。凡此種種,充分表明西山城堡已經脫離了村落加圍牆的聚落形態,逐漸發展為一個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盡管它不一定是有熊國的國都,但卻已擠身於「雛形城市」之列,說它不能算作城市則有欠公允。考古資料證實,我國早期城址「很少或不帶有『市』的性質⋯⋯手工業和農業的分離,未必使『日中為市』的交換進一步發展和商人階層的異軍突起。因此中國城堡的出現並不是商業發達的後果和動因,並不具備貿易中心性質」。換言之,「中國初期的城市,不是經濟起飛的產物,而是政治領域中的工具」。它們雖具備了城市的雛形,但算不上真正的城市。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鄭州西山古城是我國迄今所知最早的「雛形城市」。
⑤ 鄭州西山仰韶文化城址的簡介:
鄭州西山仰韶晚期城距今5300~4800年,是迄今中原地區最早的史前城址,圓形,最大徑180米,面積約34500平方米,城內建築基址多有奠基坑,用瓮棺葬埋葬兒童,已發現窖穴與灰坑2000餘座,出土大量各類遺物。遺址面積大、堆積厚,時代跨越了仰韶時代早、中、晚三個時期,是豫中地區為數不多的經大規模科學考古發掘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之一。遺址出土數量眾多、錯綜復雜的遺跡、遺物,為我們研究仰韶時代豫中地區考古學文化面貌特徵、文化性質、聚落形態、社會組織、喪葬習俗、生態環境、與周邊文化關系等諸多問題提供了詳盡的實物資料。西山城址距今約5300年至4800年,是當時國內發現年代最早、建築技術最為先進的早期城址。這在中國古代建築發展史上,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它開啟了後代大規模城垣建築規制的先河,其建築方法、形制結構無疑對中國古代城址的建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顯示了巨大的進步和創造力。西山城址的發現不僅僅對於探討中國早期城市的起源,而且對於研究華夏早期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及中原地區在其中所起的歷史作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⑥ 西山在哪個地方
北京西山,是太行山的一條支阜,古稱「太行山之首」,又稱小清涼山。宛如騰蛟起蟒,從西方遙遙拱衛著北京城。因此,古人稱之為「神京右臂」。 西山峰嶺連延,歷今房山、門頭溝、石景山、昌平等幾個區縣,古稱無定河的永定河貫穿其中,將西山截為南北兩段。 至於距城區較近的翠微山、平坡山、盧師山、香山以及西山余脈荷葉山、瓮山等等,則更為人們所熟悉。西山林海蒼茫、煙光嵐影、四時俱勝,於是,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學士為它四時的景色所傾倒,遊玩賞樂其間,樂不知返。新中國成立以後,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北京西山愈加風光綺麗,美麗動人。 昆明西山 西山位於昆明市西郊15公里,由華亭山、太華山、羅漢山等組成。它峰巒連綿40多公里,海拔1900米至2350米。相傳古時有鳳凰停歇,見者不識,呼為碧雞,故也稱碧雞山。又因形狀像卧佛,也叫卧佛山。題圖即為昆明西山龍門及滇池的照片。 西山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清幽秀美,景緻極佳,在古代就有「滇中第一佳境」之譽。從昆明城東南一眺望,西山宛如一位美女卧在滇池兩岸。她的頭、胸、腹、腿部歷歷在目,青絲飄灑在滇池的波光浪影之中,顯得豐姿綽約,嫵媚動人,所以又叫睡美人。民間傳說,遠古時一位公主耐不住宮中寂寞,偷偷出了王宮與一小伙結為夫婦。後來,國王拆散了這一美滿姻緣,並用計將小夥子害死。公主悲痛欲絕,痛哭不止,淚水匯作了滇池,她也仰面倒下化作了西山。西山現已辟為一座森林公園,景點較多。每年陽春三月,昆明人有「三月三,耍西山」的習俗,屆時四方士民雲集聚會,唱山歌,對小調,耍龍舞獅,野餐賞景,熱鬧非凡。 蘇州西山 吳中區西山鎮是我國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島嶼,中國內湖第一長橋——太湖大橋,宛如長虹卧波把她與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連在一起,如今,西山鎮相繼被國家命名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國家森林公園、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這顆「太湖明珠」愈發顯得熠熠生輝。 西山位於姑蘇城西南三十五公里,總面積82.36平方公里,總區位優勢得天獨厚,距光福機場19公里,距上海120公里,島上氣候宜人、景色秀麗、山水相融、古跡眾多、風物清嘉、果木蔥郁、物產豐饒,是名副其實的「花果之鄉」、「世外桃源」。 蘇州西山以「太湖山水、古昊文化、人文自然風光、田園野趣、美食度假、休閑娛樂觀光」為特色,以發展度假、旅遊、酒店、生態觀光休閑、康復、水上和山地運動等為主要內容,逐步建設成為華東地區設施、環境、服務最為完善的度假休閑勝地、人居天堂、健康樂園。 桂平西山 桂平西山是我國著名的七大西山之一,又稱思靈山。因在桂平市城西1公里而得名。從南梁王朝設桂平郡治於西山起,漸成為游覽勝地。俗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潯城半邊山」之稱。山上古樹參天,清泉甘例,怪石嶙峋,石徑曲幽。以西山為中心,其周圍35公里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田起義遺址、龍潭國家森林公園和由大藤峽、白石洞天、羅叢福地、紫荊瑤山、潯州古城秀京、北回歸線標志塔、東塔等組成的風景名勝群,「夙擅名勝」,「別有天地」,為「南天第一秀山」。西山素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聖」著稱。佳期木交蔭,石洞通靈,清泉噴乳,仙茗凝香,名庵古寺高僧駐錫。西山下黔江郁水交江潯江,東塔回瀾。潯州古城是古代大成國國都秀京,保存著王府遺址和宋代古窯址、漢墓、新石器時代遺址等名勝古跡。北回歸線標志塔、東塔、鬱江樞紐工程就在大江岸3公里內。白石洞天,是全國「三十六洞天」中的「二十一洞天」,為典型的丹霞地貌,石峰險絕,山下是著名的麻垌荔鄉。 太湖西山 西山位於蘇州古城西南40多公里的太湖之中,面積79.8平方公里,是我國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島嶼。縹緲峰海拔336.6米,為太湖七十二峰之首。登巔俯視太湖,沐日浴月,煙霧無際,美不勝收。西山因太湖而嫵媚多姿,太湖因西山而豐富多彩。這里山巒起伏,奇石嶙峋,峰迴路轉,曲徑通幽,自古就形成了以地帶景,以景抒情的八大美景和七大名勝。主要景點有石公山,太湖大橋,林屋洞,羅漢寺,太湖梅園等。西山土特產豐富,每年西山梅花節更是吸引著眾多遊客到訪。 太原西山 太原西山屬呂梁山系,背負著古晉陽5000年文明史。幾十公里的西山宛如一架巨長的名山屏風。從上蘭村汾河出水口向南排開去有冽石山、崛圍山、嬰山、石室山、蒙山、太山、龍山、懸瓮山、天龍山(方山)、象山、廟前山(尖山)、蠶石山、葦谷山、銀牛山、黑駝山、七苦山等,真是山山清秀,山山有名。金代詩人元好問有:「遠上西山如畫屏,鬱郁蒼蒼三百里」的詩句贊美西山。西山上人文古跡眾多,歷史價值豐厚,西山是龍稱太原的脊樑,傳為古晉陽龍脈之所在。遊人登臨西山,會深感晉陽歷史文化內涵的深厚底蘊。 鄭州西山 西山仰韶文化晚期城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北郊23公里處的惠濟區古滎鎮孫庄村西,距離黃河4公里,北依西山,為自洛陽延伸而來的邙嶺余脈,山嶺在遺址東側戛然而止,恰似黃河中下游之交的脊軸;南臨枯河,遺址坐落在枯河北岸二級階地南緣,正是綿延不絕的豫西丘陵與東南一望無垠的黃淮平原的交點。 江西西山 道教名山。位於江西省新建縣西部。一名逍遙山,《水經注》作散原山,《豫章記》作厭原山,《太平寰宇記》作南昌山。南北走向,綿延百餘里。晉代南昌人許遜居官清廉,為民除害興利,後棄官東歸,於此山中修道煉丹,著書立說,創「太上靈寶凈明法」,白日飛升,人稱許真君,其法後經弟子演傳,至宋元時形成凈明道,時以西山為中心,盛極一時,故西山被後世道教徒尊為凈明道發源地,山間主祀許真君的萬壽宮則被尊為凈明道之祖庭。據《雲笈七簽》卷二十七《洞天福地》記載,西山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中的第十二小洞天,曰「天柱寶極玄天洞」,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中的第三十八福地。 鄂州西山 鄂州西山,古稱樊山,因在吳王古都——今鄂州市區之西,故名西山。 西山位於長江中游南岸,距華中大都市武漢68公里。北臨長江,與黃州赤壁相望;南瀕洋瀾湖,同萬頃碧波相連;東接繁華的鬧市;西枕玉帶縈回的百里樊川,襟江帶湖,拔地而起。西山一脈九曲,九峰六穀,重巒疊嶂,松柏蔽空。翠壑丹崖,飛瀑漱玉。全山東西長約1.6公里,南北寬約1.2公里,主峰170米,總面積4000多畝。山上六條谷澗,串連七泉、三池、一湖和兩道瀑布。西山地下水水質優良,終年不竭。清甜甘美的菩薩泉和酥脆可口的東坡餅享譽九州。
⑦ 河南有哪些名勝古跡
河南文物古跡非常豐富,目前共發現各類有價值的文物點28168處,其中有51處(54項)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政府已公布第一、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共527處(參見 河南省博物院)。1999年初,省政府同意公布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0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614處。河南共有7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即洛陽、開封、安陽、南陽、商丘、鄭州、浚縣。另外還有21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鎮),即許昌、禹州、濟源、淇縣、沁陽、淮陽、汝南、新鄭、新縣、朱仙鎮、荊紫關鎮、竹溝鎮、社旗、濮陽、湯陰、衛輝、睢縣、鄧州、陳橋、登封、鞏義。
八千年前至五、六千年前即出現了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殷商時代安陽附近出現了相當發達的文明。自周至宋又先後有10多個朝代在河南建都,因而文物古跡遍布全省,成為河南主要旅遊資源。如:上古文化遺址,太昊陵、東周王陵、北宋皇陵等古代陵墓,古陽城、夏台、姜里城遺址、龍亭等古代城池、宮庭建築遺址,蘇秦故里、玄奘故里、杜甫故里等名人故居,白馬寺、少林寺、相國寺、龍門石窟等遺存,周公測景台、觀星台等古代天文設施,洛陽太學、嵩陽書院、應天府書院等古代學府。自唐而盛的少林武術,源於明初的陳氏太極拳,影響極廣。中嶽嵩山、滾滾黃河、清涼世界雞公山、奇特的岩溶洞穴等,則是主要自然旅遊資源。
⑧ 鄭州西山仰韶文化城址的歷史悠久的古城
城是人類社會的重要聚落形態,是歷史文化的特殊產物。作為一種宏觀的地理現象,又是一種大規模的永久性的防禦設施。它所代表的文化現象,被稱做「城邑文化」或「防禦文化」。據已公布的考古資料,我國迄今發現的史前城址共約40餘處,主要分布在黃河和長江兩河流域。其代表性城址為:河套地區的內蒙古包頭市阿善和涼城縣老虎山;中原地區的河南安陽市後崗、淮陽縣平糧台、登封市王城崗、郾城縣郝家台、輝縣市孟庄;海岱地區的山東章丘市城子崖、壽光市邊線王、鄒平縣丁公、臨淄市田旺、滕州市西康留、茌平縣的教場鋪、大尉、東平鋪、尚庄、東阿縣王集,以及陽谷縣的景陽崗、王家莊、皇姑冢;巴蜀地區的四川郫縣、新津縣寶墩、溫江縣魚鳧、都江堰市芒城;江漢地區的湖南澧縣城頭山、湖北天門市石家河、荊州市陰湘城、荊門市馬家垸、石首縣走馬嶺等。除西康留大汶口文化城、王家莊大汶口龍山文化城、城頭山大溪屈家嶺文化城及長江中游「考古怪圈」中的屈家嶺文化城外,其餘均為龍山文化或相當於龍山時代的古城。在諸多的城址中,相比之下,西山城址的年代較早,它堪稱「中原第一城」。
史乘所載,我國城的出現時間甚早。主張神農之世已有城池的,如《漢書·食貨志》載晁錯的話:「神農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湯池百步。」《汜勝之農書》亦雲:「神農之教,雖有石城湯池,帶甲百萬,而無粟者,弗能守也。」或謂炎黃始築城邑,如《路史·後紀》雲:「[炎帝]乃課工定地,為之城池而守之。」《史記·封禪書》謂:「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事物紀原》引《黃帝內傳》說:「帝既殺蚩尤,因之築城闕。「又引《軒轅本紀》雲:「黃帝築邑造五城。」《漢書·郊祀志》載:「黃帝為五城十二樓」。《淮南子·原道訓》雲:「黃帝始立城邑以居。」認為鯀或禹作城廓的,如《水經·河水注》引《世本》雲:「鯀築城。」《廣韻》卷五引《世本》謂:「鯀作郭。」《禮記·祭法》正義引《世本》雲:「鯀作城郭。」《路史·後紀一》注引《世本》謂:「鯀置城郭。」《呂氏春秋·君守篇》說:「夏鯀作城。」《淮南子·原道訓》說:「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初學記》卷二十四引《吳越春秋》雲:「鯀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通志》說:「堯封鯀為崇伯,使之治水,乃興徒役,作九仞之城。」《太平御覽》卷一百七十二引《博物志》載:「處士東里隗責禹亂天下,禹退作三城,強者攻,弱者守,敵者戰,城郭蓋禹始也。」《藝文類聚》卷六十三引《博物志》雲:「禹作城,強者攻,弱者守,敵者戰,城郭自禹始也。」從有關資料來看,考古發現的屈家嶺和龍山文化城址,大約相當於中國古史傳說中的唐堯、虞舜時代,處在夏王朝的前夕,它所反映的是鯀或禹作城郭的史實。考古發現的仰韶文化城址,大約相當於中國古史傳說中的炎帝、黃帝時代,處在華夏文明曙光初現之時,它所反映的是黃帝築邑造城的史實。有的學者主張鄭州西山仰韶文化城址為黃帝時代古城,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能視作空穴來風。
⑨ 河南有那些文化遺產
古建築
第一批
太室闕
少室闕
啟母闕
嵩岳寺塔
祐國寺塔
白馬寺
觀星台
第二批
修定寺塔
第三批
社旗山陝會館
風穴寺及塔林
凈藏禪師塔
第四批
初祖庵及少林寺塔林
濟瀆廟
南陽武侯祠
歸德府城牆
太吳陵廟
比干廟
開封城牆
周口關帝廟
第五批
內鄉縣衙
寶輪寺塔
山陝甘會館
康百萬庄園
天寧寺三聖塔
妙樂寺塔
嘉應觀
小商橋
南陽知府衙門
潞澤會館
大明寺
奉仙觀
荊紫關古建築群
慈勝寺
湯陰岳飛廟
安陽天寧寺塔
明福寺塔
會善寺
永泰寺塔
法王寺塔
中嶽廟
第六批
百泉
法行寺塔
三蘇祠和墓
閻庄聖壽寺塔
乾明寺塔
泗洲寺塔
尉氏興國寺塔
兩程故里
商水壽聖寺塔
鄂城寺
柴庄延慶寺塔
勝果寺塔
寶嚴寺塔
崇法寺塔
郟縣文廟
百家岩寺塔
沁陽北大寺
葉縣縣衙
洛陽周公廟
關林
白雲寺
新鄭軒轅廟
千佛閣
陽台宮
許昌文峰塔
望京樓
倉房香嚴寺
悟穎塔
福勝寺塔
河南府文廟
祖師廟
洛陽山陝會館
汝州文廟
朱仙鎮清真寺
開封東大寺
陳元光祖祠
太康文廟
長城(河南段)
石窟寺及石刻
第一批
龍門石窟
第二批
鞏縣石窟
第四批
靈泉寺石窟
第五批
千唐志齋石刻
鴻慶寺石窟
小南海石窟
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
受禪碑與受禪台
大唐嵩陽觀
紀聖德感應之頌碑
第六批
青天河摩崖.
西明寺造像碑
升仙太子碑
崇唐觀造像
元次山碑
雲夢山摩崖
彼岸寺碑
劉碑寺碑
唐兀公碑
古遺址
第一批
仰韶村遺址
鄭州商代遺址
殷墟
鄭韓故城
漢魏洛陽故城(含辟雍碑)
第三批
平糧台古城遺址
二里頭遺址
屍鄉溝商城遺址
隋唐洛陽城遺址
北宋東京城遺址(含繁塔、延慶觀)
鈞台鈞窯遺址
第四批
西山遺址
王城崗及陽城遺址
羑里城遺址
蔡國故城
酒店冶鐵遺址
戚城遺址
第五批
裴李崗遺址
賈湖遺址
八里崗遺址
北陽平遺址
廟底溝遺址
大河村遺址
孟庄遺址
古城寨城址.
府城遺址
番國故城遺址
城陽城址
古滎冶鐵遺址
黃冶三彩窯址
清涼寺汝官窯遺址
鹿邑太清宮遺址
第六批
織機洞遺址
楊台寺遺址
瓦店遺址
石固遺址
郝家台遺址
王油坊遺址
李庄遺址
王灣遺址
鹿台崗遺址
新砦遺址
唐戶遺址
蒲城店遺址
大師姑城址
小雙橋遺址
宋國故城
衛國故城
黃國故城
共城城址
滑國故城
葉邑故城
軹國故城
下河灣冶鐵遺址
望城崗冶鐵遺址
瓦房庄冶鐵遺址
三楊庄遺址
山陽故城
段店窯址
大周封祀壇遺址
扒村窯址
當陽峪窯址
張公巷窯址
榮陽故城
神垕鈞窯址
鞏義窯址
上蔡楚國貴族墓地
韓王陵
古墓葬
第二批
宋陵
第三批
張衡墓
打虎亭漢墓
張仲景墓及祠
第四批
虢國墓地
漢梁王墓群
潞簡王墓
第五批
邙山陵墓群
恭陵
後周皇陵
朱載墒墓
第六批
應國墓地
許慎墓
韓愈墓
范仲淹墓
歐陽修墓
李誡墓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第三批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舊址
中共中央中原局舊址
第四批
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
第五批
焦裕祿烈士墓
第六批
鄧穎超祖居
劉青霞故居
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舊址
呂潭學校舊址
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司令部舊址
八路軍洛陽辦事處舊址
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舊址
喳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舊址
紅旗渠
鄭州二七罷工紀念塔和紀念堂
⑩ 中原地區的西山古城堡的具體地址在哪規模多大
西山古城堡,位於河南鄭州西北23公里的枯河北岸,地處邙山余脈東南坡地,高出內河床約15米,北距容黃河4公里。始築於公元前3300年至前3200年的仰韶文化晚期。城近圓形,面積約3萬平方米。牆體寬5至6米,轉角處加寬至8米,殘高約3米。北牆及西牆有城門缺口,牆外有一道寬5至7.5米、深約4米的護城壕。城外20公里范圍內,有同時期聚落遺址近20處,主要散布在城西、南方向上。半數以上遺址面積大於城堡。如城東大河村遺址達40萬(一說30萬)平方米,城南陳庄遺址25萬平方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