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格拉納達游記

格拉納達游記

發布時間: 2021-01-23 14:06:56

Ⅰ 文學家歐文簡介100字

歐文,w.(Washington Irving 1783-1859) TOP 作家;1783年4月3日出生於紐約。喜愛文學,喜愛漫遊。1804年因病赴歐洲休養,一度想成為畫家。1807年,他和哥哥威廉等人共同創辦一種不定期刊物《雜拌》,開始了他的文學創作活動。 歐文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紐約外史》(1809)。1819年,歐文陸續發表許多散文、隨筆和故事,共32篇;於1820年結集為《見聞札記》出版,引起歐洲和美國文學界的重視。這部作品奠定了歐文在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之後,歐文寫了體裁相似的《布雷斯布里奇田莊》(1822)和故事集《旅客談》(1824),這兩部作品都較《見聞札記》遜色。1828年發表《哥倫布的生平和航行》。1829年發表《攻克格拉納達》;同年曾到格拉納達的摩爾人故宮阿爾罕伯拉游覽,後出版游記、隨筆和故事集《阿爾罕伯拉》(1832)。1832年歐文回到美國,寫了《草原游記》。《阿斯托里亞》(1836)。1842年再度赴馬德里,出任美國駐西班牙公使。1846年回國。晚年是在他曾經描寫過的睡谷附近度過。這一時期他的主要作品是3部傳記:《哥爾德斯密斯傳》(1840)、《穆罕默德及其繼承者》(1849-1850)和5卷本《華盛頓傳》(1855-1859)。歐文於1859年11月28日逝世。歐文是散文大師,是美國文學莫基人之一。他的文筆優雅自然,清新精緻,時常流露出溫和的幽默。歐文的幾部名著早已經林琴南介紹到中國,其中有《柑掌錄》(即《見聞札記》),《旅人述異》(即《旅客談》)和《大食故宮余載》(即《阿爾罕伯拉》)。1949年後翻譯的有《阿爾罕伯拉》《歐文短篇小說選》和《見聞札記》。

Ⅱ 從正反兩面評論一下哥倫布

正:開來辟了橫渡大西洋到美自洲的航路。考察了中美洲宏都拉斯到達連灣2000多千米的海岸線;認識了巴拿馬地峽。發現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緯度吹東風,較高緯度吹西風的風向變化。證明了大地球形說的正確性。促進了舊大陸與新大陸的聯系。哥倫布的遠航是大航海時代的開端。新航路的開辟,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它使海外貿易的路線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從那以後,西方終於走出了中世紀的黑暗,開始以不可阻擋之勢崛起於世界, 並在之後的幾個世紀中,成就海上霸業。一種全新的工業文明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
反:哥倫布及以後的所謂探險者們帶給美洲土著文明以毀滅性的影響,導致各美洲土著文明只留存在人們的想像中。

Ⅲ 基督教對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起的作用 (歷史帝進)急!!!!

首先糾正一下,是天主教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的作用,兩個國家都是正宗的天主教國家,我們通常所說的基督教是指的新教,當時宗教改革尚未發生,新教尚未誕生。
天主教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起的作用有兩點:
1、天主教的信仰使得葡萄牙和西班牙民族統一起來,推翻了穆斯林摩爾人的統治,天主教成為國教;
2、為了使穆斯林和其他異教徒皈依天主教,葡萄牙和西班牙開始通過航海傳播天主教。
詳細的看以下的資料:
第一集:海洋時代
第一集 海洋時代
征服是從被征服開始的。從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11世紀的兩千多年中,伊比利亞半島上戰火連綿不斷,這塊土地曾先後被羅馬人、日爾曼人和摩爾人征服。正如一個個奮不顧身的鬥牛士,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一刻也沒有停止同入侵者的抗爭,直到今天,我們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種彷彿根植於基因中的追求刺激、喜歡冒險的豪情。
漫長的兩千多年,眼淚、創痛和犧牲終於換來了寶貴的自由。
公元1143年,一個獨立的君主制國家葡萄牙,在光復領土的戰爭中應運而生,並且得到了羅馬教皇的承認,這是歐洲大陸上出現的第一個統一的民族國家。
采訪:葡萄牙歷史學家 J·H·薩拉依瓦
12和13世紀葡萄牙的特點是,它不是一個封建割據的國家,而是人民的王國,葡萄牙的國王不僅受到貴族、也就是他的臣屬的支持,而且得到百姓的擁戴。
強大的王權使葡萄牙人有了強烈的民族歸屬感,但實現國家的強盛卻還有很長一段路程。葡萄牙只有不到十萬平方公里的發展空間,資源十分匱乏,東面近鄰的綿綿戰火,又不斷侵擾著這塊貧瘠的土地,獨立之後的葡萄牙王國在經歷了兩個世紀之後,也依然是危機四伏、風雨飄搖。
這個率先建立的民族國家究竟能夠持續多久?強大的君主制將會給它帶來什麼?葡萄牙民族的未來在哪裡?一直靠近海捕撈謀生的人們,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被稱作「死亡綠海」的大西洋。
這個船型的紀念碑,是1960年葡萄牙政府為紀念「航海家恩里克」逝世五百周年而建的,碑的正面寫著:「獻給恩里克和發現海上之路的英雄」。正是海上之路使葡萄牙擺脫了貧窮和落後的境遇,正是在恩里克的帶領下,葡萄牙啟動了征服大海的行程。
恩里克出生在1394年,是葡萄牙國王若昂一世的第三個兒子。
當時的歐洲正從蒙昧的中世紀走出,發軔於義大利的文藝復興如星星之火逐步燎原,科學和人文的思想一點、一點地照亮了歐洲的天空。
就在恩里克王子12歲的時候,1406年,一本塵封了一千兩百多年的書籍的出版,引發了一場地理知識和觀念的革命,這就是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的著作——《地理學指南》。
采訪:原葡萄牙航海紀念委員會主席 若爾金·麥哲倫
這本書和希臘其他學者的許多作品一樣,在當時一度被世人遺忘。其間,在亞洲,這本書並沒有被遺忘。而在西歐,一直到1406年才在義大利被關注,從15世紀末期開始被印刷出版,才得到較為廣泛的流傳。
盡管從今天看,托勒密繪制的世界地圖謬誤百出,比如,非洲和南極緊緊相連,除歐洲、亞洲、非洲以外,世界是一片漫無邊際的海洋,赤道沒有動植物生存等等,但在當時,它比起那些虛無縹緲的神話和道聽途說的游記,仍然提供了許多較為可靠的地理信息。
世界真的是托勒密描繪的這個樣子嗎?大西洋真的無法航行嗎?巨大的問號折磨著歐洲大陸,也燃燒著痴迷於地理學和航海戰略的恩里克王子。
與此同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大變故又把葡萄牙推向了歷史的前台,撬動歷史的主角就是這些今天看起來毫不起眼的胡椒粒。
今天,連歐洲人自己也很難理解,他們的祖先為什麼會對香料如此依賴!

采訪:西班牙皇家國際戰略研究所研究員 卡洛斯·馬拉穆德
在當時,14、15世紀的時候,保存食物的方法主要是依賴香料,因為當時沒有冰箱。所以歐洲人對於香料的需求十分急迫,香料在歐洲市場的價格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利潤豐厚的香料貿易,先是被阿拉伯商人壟斷,接著,商路又被突然崛起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阻斷。歐洲急於擺脫困境,不論是神聖的宗教,還是世俗的商業,都希望能找到強有力的措施來扭轉這種局面。在陸地上的軍事突圍失敗之後,焦躁不安的歐洲人開始到海洋尋求出路。
歐洲人如何才能成功呢?
薩格里什,葡萄牙最南端的一個小漁村,直到今天,這里仍然荒涼無比。
根據葡萄牙編年史的記載,15世紀時,在恩里克王子的主持下,這里曾經建立過人類歷史上第一所國立航海學校,曾經有過為航海而建的天文台和圖書館,這座建於15世紀的燈塔,經歷了近六百年的風霜雪雨,依然驕傲地矗立著。
采訪:葡萄牙宗教學教授 娜塔麗亞·科雷雅·格德斯
根據當時史料的記載,尤其是傳記作家費爾南·洛佩斯的記載,堂·恩里克王子是一個非常慎重、果斷的人,他非常清楚他需要什麼,善於同其身邊的出色幕僚相處。
我們無從知道看起來面容古板的恩里克王子是因為具有雄才大略而包容,還是因為包容而具有了雄才大略。義大利人、阿拉伯人、猶太人、摩爾人,不同種族、甚至不同信仰的專家、學者,聚集在他的麾下。他們改進了中國指南針,把只配備一幅四角風帆的傳統歐洲海船,改造成配備兩幅或三幅大三角帆的多桅快速帆船,正是這些20多米長、60到80噸重的三角帆船最終成就了葡萄牙探險者的雄心;他們還成立了一個由數學家組成的委員會,把數學、天文學的理論應用在航海上,使航海成為一門真正意義上的科學。
采訪:葡萄牙歷史學家 J·H·薩拉依瓦
航海發現是首先在葡萄牙作為國家計劃的,是一個全國計劃,是一個由一個王子主持的計劃。這使得葡萄牙的航海大發現不像那些商人為貿易所進行的孤立探險,而是一個兩百年來有規劃、有系統組織的任務和策略。
通過二十多年理論和實踐的探索,原來神秘莫測、令人望而生畏的大西洋逐漸顯露出一些規律。葡萄牙人終於向南出發了。
每個到葡萄牙游覽的客人,羅卡角是必然的選擇,這里是歐洲的「天涯海角」,是遠航的水手們對陸地的最後記憶。
剛剛進入秋天,冰冷的海風已經吹打得遊人無法立足!
千百年來,這塊伸入海水的巨石就像一個孤獨的老人,無奈地守望著波濤洶涌的大西洋,守望著歐洲的夢魘。直到16世紀,葡萄牙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詩人卡蒙斯在搏擊大海的征程中創作了史詩《葡萄牙人之歌》,羅卡角才一掃往日荒涼、失落的陰霾,一躍而成為歐洲人開拓新世界的支點。
「陸地在這里結束,海洋從這里開始。」(字幕)
一天天,一年年,有的人回來了,有的人消失了。
公元1443年,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揮下,從羅卡角出發的葡萄牙航海家穿越了西非海岸的博哈多爾角。在此之前,這里是已知世界的盡頭。
為了這一天,恩里克王子和他的船隊已經奮鬥了21年。
與中國鄭和的混合艦隊相比,葡萄牙人的兩三條帆船微不足道,但是,憑著愛冒險的天性、對財富的渴望以及強大的宗教熱情,葡萄牙人終於沖破了中世紀歐洲航海界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極限。

采訪:葡萄牙波爾圖大學副校長路易斯·亞當·達·豐塞卡
隨著海外擴張的繼續推進,人們到達了越來越多的海域,於是形成了對「大海洋」、即今天的大西洋的全新認識,過去人們認為,「大海洋」僅僅是一個沿海狹長的海域,現在他們發現,這個大海洋比他們想像的大得多,它同時向南、向西無限地延伸。
隨著葡萄牙人沿著非洲西海岸,一路向南,源源不斷的黃金、象牙、以及非洲胡椒湧入里斯本,充滿了葡萄牙的國庫。
幸運的是,就在葡萄牙大張旗鼓地進行海洋探索並從中獲利的近一個世紀里,歐洲的其他地區還在中世紀的封閉中明爭暗鬥:
英格蘭和法蘭西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民族國家,貴族之間戰爭不斷;
德意志土地上大大小小的幾百個邦國在進行著遠交近攻的游戲;
義大利的城邦正享受著傳統貿易帶來的最後一段美好時光;
而葡萄牙的鄰國西班牙還在為光復國土而戰。
到1460年,被葡萄牙繪在地圖上的非洲西海岸已經達到了4000公里。就在這一年,恩里克去世了,這個終生未婚、在薩格里什苦修了45年的聖徒又回到了父母的身邊。
雖然恩里克一生從未親自出海遠航,卻無愧於「航海家」的稱謂,因為歐洲航海界所有載入史冊的偉大發現,都是以他傾一生之力組織實施的航海計劃作為起點的。
公元1487年7月,恩里克去世27年之後,葡萄牙航海事業的繼承者若昂二世國王,派迪亞士率三艘帆船繼續沿大西洋南下。
航行半年後,船隊突然遭遇了一次罕見的風暴,在被風暴裹挾、被動地向東南方漂泊了13個晝夜之後,迪亞士命令船隊掉頭北上,這時,他意外地發現:船隊已經繞過了非洲的最南端。為紀念這次九死一生的傳奇經歷,迪亞士給這個海角取名「風暴角」。
但若昂二世卻鄭重地將這個名字改為「好望角」。現在,只要再努一把力,葡萄牙人就能到達夢寐以求的東方。商路即將打通,意味著財富的香料貿易很快就要掌握在葡萄牙的手中了。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葡萄牙遭遇了一個強大的對手,那就是剛剛統一的鄰國西班牙。那麼,西班牙人將憑借什麼和葡萄牙競爭呢?
格拉納達是今天西班牙境內最具有伊斯蘭風情的城市,伊斯蘭建築的經典之作阿爾漢布拉宮,經過了幾個世紀的火災兵難,仍然優雅端莊。
五百多年前,西班牙光復運動的最後一仗就在這里進行。1490年春天,西班牙的伊莎貝爾女王率領十萬大軍包圍了格拉納達。
采訪:西班牙軍事史學家 胡利奧·佩尼亞蘭達·阿爾瓦爾
西班牙王國的重建,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收復失地的戰爭,這場戰爭持續了整整八個世紀。到15世紀,格拉納達王國還處於穆斯林信徒摩爾人的統治之下。
在格拉納達對面的這座石頭城堡里,伊莎貝爾女王親自督戰。這位女王平素一身潔白,每天要沐浴更衣四次,美貌曾驚艷歐洲王室。但此次她發下重誓:不奪取格拉納達決不脫下自己的戰袍。
1492年1月2日,在西班牙軍隊的猛烈攻擊下,摩爾人棄城投降。長達八個世紀的戰爭宣告結束。伊莎貝爾女王親吻了格拉納達的土地,與她的丈夫費爾南德國王一起進入阿爾漢布拉宮。
而就在西班牙的統一剛剛完成的時候,歷史給西班牙送來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隨著女王進入格拉納達的隊伍中,有一位等待女王召見的熱那亞人,他就是後來名動天下的克里斯托夫·哥倫布。
從當時已經普遍傳播的地圓學說中,哥倫布產生了一個想法,那就是:向西走也能到達東方。哥倫布相信,他的航海計劃能很快將歐洲人帶到東方,但是,在此前的六年中,哥倫布在葡萄牙卻一直遭受冷遇。

采訪:西班牙古鐵雷斯·梅利亞多學院副院長
費爾南德·阿梅利戈·古埃爾沃阿蘭戈
若昂二世沒有接受哥倫布的建議,是因為葡萄牙的航海策略主要是越過好望角,經過非洲再向東,尋求新的航路到達亞洲,從而和印度進行貿易。
航海知識豐富的葡萄牙專家們認為:向西航行到達東方的實際距離,將遠遠超過哥倫布的預測。但正是葡萄牙專家這個正確的判斷,使葡萄牙王國喪失了一次歷史的機遇。
1492年1月,剛剛完成統一大業的伊莎貝爾女王第三次召見了哥倫布。
葡萄牙依靠海權的迅速崛起,讓整個歐洲嫉妒得紅了眼,但財力、物力和人才的缺乏使所有的國王、貴族、商人們望而卻步。雄心勃勃的伊莎貝爾女王用23年的時間締造了統一的西班牙,現在,她開始成為西班牙遠洋探險的總贊助人。
采訪:西班牙古鐵雷斯·梅利亞多學院教授 索尼亞·阿爾達·梅西亞斯
只有統一的國家才有足夠的實力和決心,來資助哥倫布這樣一場偉大的航行,這也充分展示了當時歐洲封建強國的力量和決心。
哥倫布與西班牙王室的談判進行了三個月。
出生在布商家庭的哥倫布,從小就耳濡目染討價還價的商業行為,在葡萄牙的八年航海經歷又給了他提高價碼的理由,哥倫布理直氣壯地為自己爭取足夠的權益。
而女王也並不認為與一個普通百姓坐下來討論利益分配的問題有什麼不妥。
采訪:西班牙國家遠程教育大學主講教授 卡洛斯·馬丁內斯·蕭
對於殖民地的佔領,雖然是由探險者完成的,但是其基礎在於同王室簽訂的合同和條約,這就好像在合唱中當頭的是領唱一樣,得到的殖民地由探險者進行殖民,但是殖民地的主權還是屬於王室的。
1492年4月17日,雙方簽訂協議,國家的意志同航海家的願望最終結合在了一起。
哥倫布被任命為發現地的統帥,可以獲得發現地所得一切財富和商品的十分之一並一概免稅;對於以後駛往這一屬地的船隻,哥倫布可以收取其利潤的八分之一。
8月3日,帶著女王授予的海軍大元帥的任命狀,哥倫布登上甲板,對女王資助給他的三艘帆船下達了出航的命令。
向西。再向西。帆船駛入了大西洋的腹地。
為了減少船員們因離開陸地太遠而產生的恐懼,哥倫布偷偷調整計程工具,每天都少報一些航行里數。但即便如此,兩個月後,一無所獲的船隊依然走到了崩潰的邊緣。
10月10日,不安和激憤的船員們聲稱繼續西行就將叛亂。激烈爭論後,哥倫布提議:再走三天,三天後如果還看不見陸地,船隊就返航。
采訪:西班牙國家遠程教育大學主講教授 卡洛斯·馬丁內斯·蕭
他這么做無疑是十分明智的,因為僅僅在這次騷亂三天之後,曾經反對他的水手就在桅桿上高喊:「陸地!」這一天是1492年10月12日。
英雄就在這一刻誕生了!
哥倫布和他的船員看到的陸地,就是今天位於北美洲的巴哈馬群島,從那一天起,割裂的世界開始連接在一起。
雖然哥倫布至死都認為他到達了印度,但事實上,他到達的既不是中國,也不是印度,而是一塊歐洲人從來都不知曉的新大陸。
因為哥倫布的誤判,這塊土地上的原住民擁有了一個同他們毫不相乾的名字——印地安人,直到今天,我們還感覺他們彷彿是亞洲的遠方親戚。
就在哥倫布出發的這一年,人類最早的地球儀製作完成了,在這個地球儀上,屬於美洲大陸的這個位置還是一片大海。
西班牙人成功的消息震動了整個歐洲。這一天——10月12日,後來被定為西班牙的國慶日。
歡迎儀式十分熱烈,伊莎貝爾女王兌現了向哥倫布允諾的所有物質和精神獎勵,哥倫布在六個印地安人的簇擁下,舉著五彩斑斕的鸚鵡招搖過市。
但最早看到哥倫布凱旋的並不是西班牙女王伊莎貝爾,而是曾經拒絕了哥倫布的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哥倫布返航時首先到達里斯本,若昂二世專門接見了他。
半信半疑的若昂二世拿來一碗干豆子,讓哥倫布帶來的印第安人在桌子上擺出新世界的模樣。這個地理游戲後來讓他暗自捶胸頓足:「見識短淺的人啊,我為什麼讓這樣重要的大事溜走了呢?」
一切已經無可挽回,未知世界才剛剛浮出海平面,競爭就已經擺在兩個毗鄰的航海大國面前,誰將擁有未來世界的發現權呢?
采訪:葡萄牙歷史學家 J·H·薩拉依瓦
在那個時代,關於大海的理論認為,大海不是開放的,人們都認為大海屬於它的發現者,毫無疑問,是葡萄牙人發現了它。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談判,1494年6月7日,在羅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這個小鎮簽署條約:在地球上劃一條線,然後像切西瓜一樣把地球一分兩半。葡萄牙拿走了東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懷里。
從當時繪制的這幅油畫上看,討價還價的過程異常激烈,但事實上,精確的計算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無論是葡萄牙人還是西班牙人,與歐洲以外的大陸才剛剛有了一點點接觸,還沒有人准確地知道這個地球究竟有多大。
采訪:西班牙古鐵雷斯·梅利亞多學院院長 伊西德羅·塞甫爾維達·穆尼奧茲
這個條約在西方文明中產生的意義在於確立了大國瓜分殖民地的先例,這一趨勢在後來的柏林條約中達到了頂峰,歐洲各國坐在一起將全世界已知和未知的地方全都加以分配,形成了當今世界格局的雛形。我們可以說西方世界開始全球擴張始於這個條約。
游戲規則已經制定,接下來的事情就是看誰的行動更迅速了。
1498年5月,經過四年的生死考驗,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率領的船隊終於抵達印度的卡利卡特港,這也正是七十年前鄭和下西洋時,展示天國德威的地方。
與鄭和不同,葡萄牙人這次帶來的不只是友好的問候,當印度人問他們到來的目的時,達·伽馬很簡練地回答說:「基督徒,香料」。這正是葡萄牙孜孜以求的目的,經過近一個世紀的艱難探索,恩里克王子的願望終於變成了現實,歐洲航海家幾十年知識和勇氣的積累開始轉化為耀眼的財富。
面對葡萄牙在東方的成功,西班牙再次出發。
1519年9月20日,又一個被葡萄牙冷落的航海家麥哲倫,帶著5艘船和265名船員,開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繞地球的航行。
這無疑是一次劃時代的壯舉,它的意義甚至可以和人類離開地球登上月球相比,所不同的是,當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邁出那一步的時候,他知道全世界至少有七億人正在為他喝彩。
但450年前的麥哲倫卻沒有那麼幸運。在歷經1080個日夜、17000公里航程之後,1521年9月5日,就在這個宏偉的教堂里,18位環繞地球的倖存者手擎點亮的蠟燭,為在這次史詩般的偉大航行中死去的勇士祈禱,其中包括他們在菲律賓被殺的船長麥哲倫。
18盞燭光是那麼微弱,但它照亮的卻是人類文明的進程!
現在展現在西歐人眼前的,已不是一個半球的四分之一,而是整個地球了。
地球飛快地旋轉,制圖員夜以繼日地辛勤工作,仍然滿足不了人們對修訂版地圖的需求,地圖在潮濕和未著色的時候就被取走,航海家開辟的新航線成為了歐洲控制世界的鐵鏈。
在堅船利炮的猛烈攻擊下,一個個海上交通戰略要點相繼成為葡萄牙的囊中之物,正是利用從大西洋到印度洋的50多個據點,葡萄牙壟斷了半個地球的商船航線。在16世紀初的前五年中,葡萄牙的香料交易量從22萬英鎊迅速上升到230萬英鎊,成為當時的海上貿易第一強國。
與葡萄牙在東方的收獲相比,西班牙在美洲大陸上的掠奪更加直接。
據統計,從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從美洲得到18600噸注冊白銀和200噸注冊黃金,到16世紀末,世界金銀總產量中有83%被西班牙佔有。
與歐洲人的擴張相伴隨的,卻是美洲兩大文明中心的悲歌。到1570年,戰爭屠殺和歐洲傳來的流行病,使墨西哥地區的人口從2500萬下降到265萬,秘魯的人口由900萬下降到了130萬。美洲大陸的原住民印第安人從那以後急劇減少了90%。

采訪:葡萄牙新里斯本大學教授 安東尼奧·曼努埃爾·埃斯帕尼亞·歐西門
當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王室聯合起來時,就是在葡萄牙的菲利普一世或者是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統治期間,據說菲利普王國的太陽從來不降落,因為葡萄牙和西班牙國王的版圖到達了整個世界,從墨西哥到菲律賓、中國、印度和非洲。
在歐洲,西班牙統治著近一半的天主教世界;在亞洲,它征服了菲律賓;而除巴西以外的美洲都歸西班牙所有。葡萄牙的殖民地遍布非洲、巴西、以及環大西洋、印度洋航線的島嶼。
伊比利亞半島創造了神話般的奇跡,這奇跡會不會也像神話故事那樣,見首不見尾,縹緲不定,來去匆匆呢?
這是馬德里唯一一個以國家名字命名的廣場,西班牙的驕傲——作家塞萬提斯的紀念碑赫然矗立在正中央,每一個走近塞萬提斯的人,都忍不住要用手摸一下騎著瘦馬的堂·吉訶德和緊隨其後的僕人桑丘。
采訪:西班牙古鐵雷斯·梅利亞多學院院長 伊西德羅·塞甫爾維達·穆尼奧茲
塞萬提斯生前出版了許多書,他的戲劇作品在當時也大受歡迎,但是,他年老時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他所認識的那些大人物都沒有給他足夠的生活資助,以至於他死的時候仍然十分貧困。
塞萬提斯的命運,在有意無意間折射了伊比利亞半島的榮辱興衰。
在強大的王權和狂熱的宗教信仰的支撐下,伊比利亞半島征服了海洋、獲得了世界。但是,像潮水一樣湧入的財富,幾乎都用來支撐為宗教信仰、為殖民擴張而進行的戰爭,而沒有用來發展真正能夠讓國家富強起來的工商業。勢力強大的王公貴族不願意看到工商業的發展導致新興勢力的崛起,他們甚至荒唐地把數以萬計的從事工商業的外國人,從自己的國土上趕走了。
采訪:西班牙國家遠程教育大學主講教授 卡洛斯·馬丁內斯·蕭
西班牙漸漸習慣了,不去投資本國的工業,而轉身購買國外昂貴的商品,久而久之,國內的工業極度萎縮,而貨幣又急劇貶值,人們卻還沉迷於消費。
采訪:原葡萄牙航海紀念委員會主席 若爾金·麥哲倫
我們知道,一個機構極有可能因為沒有能力做出改變而「死亡」。我也知道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擴張時期就出現了這種情況,就是因為不能做出改變而衰落。
羅卡角的太陽緩緩落下,這是歐洲大陸的最後一抹陽光。
到16世紀下半葉,曾經擁有難以計數的金銀和無比強大的國家機器的伊比利亞半島,在世界性的演出中開始謝幕。流水一般湧入的財富又像水一樣流走了,除了奢侈的社會風氣,沒有留下像樣的產業,老百姓甚至也沒有獲得像樣的衣、食、住、行。
或許,沉醉於中世紀英雄夢想的堂·吉訶德至死都不明白,他的盾牌掩護的是一個舊世界,他的長矛刺向的是一個新世界,其結局只能是不斷重復的無奈和失敗!
世界歷史舞台上的第一場大戲悲劇性地落幕了。下一場,將會是哪一個國家,身披新世界的霞光登場演出呢

Ⅳ 外國作家作品有哪些

著名作家簡介 歐文,w. 庫珀,J.F 愛默生,R.w. 霍桑,N. 朗費羅,H.w. 惠蒂埃,J.G, 愛倫·坡,E. 斯托,H.B. 梭羅,H.D. 惠特曼,w. 梅爾維爾,H. 狄更生,E. 馬克·吐溫 哈特,B. 豪威爾斯,w,D. 詹姆斯,H. 歐.亨利 諾里斯,F. 克萊恩,S. 德萊塞,T. 凱瑟,W. 弗羅斯特,R· 傑克.倫敦 桑德堡,c. 辛克萊,U. 劉易斯,S. 賽珍珠 菲茨傑拉爾德,P.S. 多斯·陽索斯,J. 福克納,w. 海明威,E. 米切爾,M. 斯坦貝克,J. 華倫,R.P. 賴特,R. 貝洛,S. 洛威爾,R. 鮑德溫,J. 歐文,w.(Washington Irving 1783-1859) TOP 作家;1783年4月3日出生於紐約。幼年體弱多病,16歲輟學,先後在幾個律師事務所學法律,但對法律並沒有興趣,喜愛文學,喜愛漫遊。1804年因病赴歐洲休養,到過法國、義大利和英國,一度想成為畫家。1806年回國後在弗吉尼亞州任律師,後幫助他的兩個哥哥經營進口生意。這時他與律師霍夫曼的女兒瑪蒂爾達訂婚,她於1809年早死;後來他雖有過幾次戀愛,卻一直過著獨身生活。1807年,他和哥哥威廉等人共同創辦一種不定期刊物《雜拌》,開始了他的文學創作活動,顯露出他的幽默、風趣和含蓄的諷刺才能。 歐文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紐約外史》(1809)。此後10年,除英美戰爭期間曾於1814年擔任過短期軍職之外,一直在幫助他的哥哥經商。1815年歐文去英國利物浦在他哥哥所開設的分行工作;1818年分行因經濟蕭條而倒閉,歐文留居英國,以寫作為生。 1819年,歐文陸續發表許多散文、隨筆和故事,共32篇;於1820年結集為《見聞札記》出版,引起歐洲和美國文學界的重視。這部作品奠定了歐文在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之後,歐文寫了體裁相似的《布雷斯布里奇田莊》(1822)和故事集《旅客談》(1824),這兩部作品都較《見聞札記》遜色。1826年在馬德里任美國駐西班牙大使館館員。1828年發表《哥倫布的生平和航行》。1829年發表《攻克格拉納達》;同年曾到格拉納達的摩爾人故宮阿爾罕伯拉游覽,後出版游記、隨筆和故事集《阿爾罕伯拉》(1832)。歐文曾任美國駐英公使館秘書。牛津大學曾授予名譽法學博士學位,英國皇家學會也向他頒發了勛章。1832年歐文回到美國,在紐約受到熱烈歡迎。由於讀者迫切需要他描寫本國的生活,他曾到新開發的美國西部進行考察,寫了《草原游記》。他還根據大皮貨商約翰.雅各.阿斯托提供的材料。為這個大財閥寫了一部發家史:《阿斯托里亞》(1836)。1842年再度赴馬德里,出任美國駐西班牙公使。1846年回國。晚年是在他曾經描寫過的睡谷附近度過。這一時期他的主要作品是3部傳記:《哥爾德斯密斯傳》(1840)、《穆罕默德及其繼承者》(1849-1850)和5卷本《華盛頓傳》(1855-1859)。歐文於1859年11月28日逝世。歐文是散文大師,是美國文學莫基人之一。他的文筆優雅自然,清新精緻,時常流露出溫和的幽默。歐文的幾部名著早已經林琴南介紹到中國,其中有《柑掌錄》(即《見聞札記》),《旅人述異》(即《旅客談》)和《大食故宮余載》(即《阿爾罕伯拉》)。1949年後翻譯的有《阿爾罕伯拉》、《歐文短篇小說選》和《見聞札記》。 庫珀,J.F(James Fenimore Cooper l789-1851) TOP 小說家。1789年9月15日生於新澤西州的伯靈頓。2歲時,全家遷移至紐約州的庫珀斯敦。附近的湖泊森林以及有關印第安人的傳說,都深深吸引著他。1806年到商船上學習航海,後在安大略湖畔一海軍基地參加造船工作,曾被任為海軍上尉。1811年辭去海軍職務,同一個地主的女兒結婚,定居在庫珀斯敦。31歲時開始寫小說。第1部小說《戒備》於1820年自費出版,很不成功。在妻子鼓勵下,他改變方向,寫了一部他認為「應當是純粹美國式的以愛國為主題的書」,即《間諜》。小說在1821年出版後受到歡迎。以後又寫了反映邊疆生活的《拓荒者》(1823)和反映航海生活的《舵手》(1824),在美國文學史上開創了3種不同類型的小說,即革命歷史小說《間諜》、邊疆冒險小說《拓荒者》和海上冒險小說《舵手》。 1826年出任美國駐法國里昂的領事,並到義大利和英國旅行。除了寫海上冒險小說之外,還寫了反映歐洲生活的三部曲:《刺客》(1831)、《黑衣教土》(1832)和《劊子手》(1833),表現教權和封建勢力在資本主義興起之前已日趨腐朽和衰落。 1835年回國後寫的小說《歸途》和《家鄉面貌》(1838)不僅諷刺了美國社會,還諷刺了庫珀斯敦的一些人物的偽善和愚意,因此而受到輿論攻擊。晚年他甚至支持美國對墨西哥的侵略戰爭。1851年9月14日去世。 庫珀在30年創作生涯中寫了50多部小說和其他著作。他最有成就的作品,如《皮襪子故事集》五部曲,對美國的西部小說產生很大影響。至今仍擁有不少讀者。 愛默生,R.w.(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 TOP 思想家、散文作家、詩人。1803年5月25日生於波士頓一個牧師家庭。1882年4月27日於馬薩諸塞州康科德去世。17歲畢業於哈佛學院。1826年進入哈佛神學院學習,次年被獲准講道。1828年成為波士頓第二教堂牧師,屬於當時在新英格蘭居優勢的唯一神教派。後因不贊成這一教派的某些教義,放棄神職,於1833年赴歐游歷,拜訪浪漫主義運動的先驅人物蘭道爾、柯爾律治、華茲華斯等,與卡萊爾結為知交,並深受康德先驗論哲學的影響。回國後於1836年出版《論自然》一書,這部書幾乎包含了他所有重要的思想的胚芽。1837年8月31日,愛默生在美國大學生聯誼會上以《論美國學者》為題發表演講,抨擊美國社會中靈魂從屬於金錢的拜金主義和資本主義勞動分工使人異化為物的現象,強調人的價值;提出學者的任務是自由而勇敢地從皮相中揭示真實,以鼓舞人、提高人、引導人;他號召發揚民族自尊心,反對一味追隨外國的學說。這一演講轟動一時,對美國民族文化的興起產生重大的影響,被霍爾姆斯譽為「我們的思想上的獨立宣言」。 1838年7月15日,愛默生在劍橋的神學院發表題為《神學院致辭》的著名的演講,遭到新英格蘭加爾文教派、唯一種教派等勢力的抗議和攻擊。愛默生的哲學思想中保持了唯一神教派強調人的價值的積極成分,又吸收了歐洲唯心主義先驗論的思想,發展成為超驗主義觀點。其基本出發點是反對權威,祟尚直覺;其核心是主張人能超越感覺和理性而直接認識真理。這一觀點有助於打破當時神學和外國的教條的束縛,建立民族文化,集中體現了時代精神,為美國政治上的民主主義和經濟上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根據。 自1836年開始,愛默生、阿爾科特、里普利等人在波士頓的康科德不定期地聚會討論「神學與哲學的不良狀況」,這可以說是超驗主義運動的起點。他們創辦評論季刊《日規》(1840-1844),發表文學作品和主張改革教育、倫理、政治等方面的論文。愛默生一度擔任主編,是超驗主義運動的主要代表。 愛默生的著作大多用散文所寫,重要作品還有《論自助》、《論超靈》等,收在《論文集》(1841)和《論文集:第二輯》(1844)中。1847年和1867年分別出版兩冊《詩集》。此外還有《代表人物》(1850)、《英國人的性格》(1856)等。 霍桑,N.(Nathaniel Hawthorme 1804-1864) TOP 小說家。1804年7月4日出生於馬薩諸塞州塞勒姆鎮一個沒落的世家。他的祖輩中有人曾參與請教徒迫害異端的事件,為著名的1692年「塞勒姆驅巫案」的3名法官之一。這段歷史對霍桑的思想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霍桑的父親是一名船長,在他4歲時去世。1821年霍桑在親戚資助下進入博多因學院,同學中有詩人朗費羅與後來當選為總統的皮爾斯等。1825年大學畢業,回到塞勒姆鎮,從事寫作。曾匿名發表長篇小說《范肖》(1828)和幾十個短篇作品,陸續出版短篇小說集《古宅青苔》(1843)、《雪影》(1851)等,逐漸得到重視和好評。霍桑的短篇小說大多取材於新英格蘭的歷史或現實生活,著重探討人性和人的命運等問題。 1836年和1846年霍桑兩度在海關任職,1841年曾參加超驗主義者創辦的布魯克農場。他於1842年結婚,在康科德村居住。1848年由於政見與當局不同,失去海關的職務,便致力於創作活動,寫出了他最重要的長篇小說《紅字》(1850)。這部作品以殖民地時期新英格蘭生活為背景,描寫一個受不合理的婚姻束縛的少婦犯了為加爾文教派所嚴禁的通姦罪而被示眾,暴露了當時政教合一體制統治下殖民地社會中的某些黑暗。《紅字》發表後獲得巨大成功,霍桑繼而創作了不少作品。《帶有七個尖角閣的房子》(1851)反映了資本主義發展初期的血腥掠奪。另一部小說《福谷傳奇》(1852)以布魯克農場生活為題材,表達了作者對這種社會改良的嘗試失望的心情以及對狂熱的改革者的厭惡。皮爾斯當選為美國總統後,霍桑於1853年被任命為駐英國利物浦的領事。1857年後僑居義大利,創作了另一部討論善惡問題的長篇小說《玉石雕像》(1860)。1860年返回美國,在康科德定居,繼續寫作。1864年5月19日去世,身後留下4部未完成的長篇小說。 朗費羅,H.w.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1807-1882) TOP 詩人。1807年2月27日出生於緬因州波特蘭城一個律師家庭。1822年進入博多因學院,與霍桑是同班同學。畢業後去過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和德國等地,研究這些國家的語言和文學。1836年開始在哈佛大學講授語言、文學,致力於介紹歐洲文化和浪漫主義作家的作品,成為新英格蘭文化中心劍橋文學界和社交界的重要人物。1839年出版第一部詩集《夜吟》,包括著名的《夜的贊歌》、《生命頌》、《群星之光》等音韻優美的抒情詩。1841年出版詩集《歌謠及其他》,其中有故事詩《鎧甲骷髏》、《金星號遇難》,也有敘事中含有簡朴哲理的《鄉村鐵匠》、《向更高處攀登》等。詩中充溢了淬質奮發的精神和樂觀情緒。這兩部詩集在大西洋兩岸風靡一時,他從此以詩人聞名於世。朗費羅於1845年發表詩集《布呂赫鍾樓及其他》,因收有《斯普林菲爾德的軍火庫》、《橋》、《努倫堡》和《布呂赫鍾樓》等佳篇而為人稱道。《海邊與爐邊》(1849)包含了詩人向讀者宣告創作意圖的《獻辭》以及通過造船的形象謳歌聯邦的締造的長詩《航船的建造》。 朗費羅的主要詩作包括3首長篇敘事詩,或「通俗史詩」:《伊凡吉林》(1847)、《海華沙之歌》和《邁爾斯·斯坦狄什的求婚》(1858)。1854年辭去哈佛大學教職,專事創作。次年發表《海華沙之歌》。這是採用印第安人傳說而精心構思的長詩,寫印第安人領袖海華沙一生克敵制勝的英雄業績,以及他結束部落混戰,教人民種植玉米,清理河道,消除疾病等重要貢獻。在美國文學史上這是描寫印第安人的第一部史詩,但詩的素材主要來源於斯庫爾克拉夫特的著作,作者缺乏直接的生活體驗;詩的韻律完全模仿芬蘭史詩《卡勒瓦拉》,當時雖然受到了讀者的贊賞,卻遭到後代一些評論家的責難。從1843年起,朗費羅夫婦在幽靜的克雷吉別墅中度過了17年幸福的家庭生活。1861年他的夫人不幸被火燒傷致死,這一直使他無比悲痛。為了擺脫精神上的重負,他投身於但丁的《神曲》的翻譯,還寫了6首關於但丁的十四行詩,是他最佳的詩作。《路畔旅舍的故事》(1863)大體上仿效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以《基督》命名的三部曲詩劇於1872年完成。 朗費羅晚年創作不轅,備受尊祟,牛律大學和劍橋大學曾分別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他75歲生日那一天,美國各地的學校都舉行了慶祝。1882年3月24日朗費羅逝世。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詩人之角安放了他的胸像,他是獲得這種尊榮的第一位美國詩人。 朗費羅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抒情詩、歌謠、敘事詩和詩劇。他的詩歌在美國廣為傳誦,在歐洲受到贊賞,被譯成20餘種文字;20世紀以來,他的詩名急劇下降,其地位變化之大,在美國文學史上也是罕見的。 惠蒂埃,J.G,(John Greenleaf Whittier 1807-1893) TOP 詩人。生於馬薩諸塞州黑弗里爾鎮。自幼務農,曾在一專科學校肄業一年,但讀書甚多,深受英國文學尤其是蘇格蘭詩人彭斯的影響;1831年出版的詩文集《新英格蘭的傳說》,描寫新英格蘭農村淳樸的生活和歷史傳說,便表現了這種影響。1849年出版散文作品《瑪格利特·史密斯日記片段》,以清新的筆法描繪了早期新英格蘭的生活及人們的心理狀態。 從1833年起,惠蒂埃在廢奴主義者威廉·加里遜的影響下積極投入廢奴運動,編輯報紙,撰寫社論和小冊子,同時寫詩號召廢除蓄奴制。詩集《在廢奴問題進展過程中寫的詩》(1838)和《自由的聲音》(1846),揭露了奴隸主的暴行和黑奴悲慘的命運。他的詩歌有強烈的戰斗性,反映了美國廢奴斗爭中的重大事件,有如一部廢奴運動的編年史。 惠蒂埃的詩集《勞工之歌》(1850),以不加雕琢的語言謳歌美國早期的漁民、農民、鞋匠、伐木工人的勞動。他的另一些詩歌則對社會暴力表示抗議,對被壓迫的下層人民寄以同情。1859年左右,惠蒂埃又轉而描寫新英格蘭農村的生活和景色,出版了詩集《包羅萬象》(1856)、《家鄉民謠》(1860)等。他的著名的長詩《大雪封門》(1866)曾被評論家譽為「一部優美的新英格蘭田園詩」。

Ⅳ 外國著名作家成名作品有哪些

5月2日 22:21 趙玫,1954年生抄於天津,畢業於南開大學中文系,趙玫是較早以女性
主義意識寫作的作家,因此在有些人的眼中她「很先鋒」。80年代後期,她的
短篇《巫和某某先生》、《無調性短歌》、中篇《展廳——一個可以六面打開的
盒子》等受到評論界的注目與好評。
趙玫是一個感情型的作家,她的小說多具浪漫主義色彩。夢幻、詩意,但絕
不逼仄,而有著自己的節制。在理想與現實之間,趙玫一貫的憂傷是顯而易見的,
這種憂傷不是對自我生活與人生的憂傷,而往往是為她所恪守的美的精神所受到
的損害而憂傷,有許多讀者就是喜歡她這種敏感而高貴的文學氣質。她的散文集
《一本打開的書》曾創暢銷10萬冊的紀錄。
主要作品:海外傳說
和英雄舞蹈
瘋女人
償還
紫丁香園
一切如此寂靜
驢子的溫暖
報紙上的那個熟人
怎樣證明彼此擁有
門口的鮮花
一本打開的書
歲月如歌
朗園
分享女兒,分享愛

我最喜歡的是《一本打開的書》和《怎樣證明彼此擁有》

Ⅵ 利用網路和圖書,搜集某一位文學作家的資料,選取合適的材料介紹他(她)的某一方面,語言生動形象,具有

歐文
歐文,w.(Washington Irving 1783-1859) TOP 作家;1783年4月3日出生於紐約。幼年體弱多病,16歲輟學,先後在幾個律師事務所學法律,但對法律並沒有興趣,喜愛文學,喜愛漫遊。1804年因病赴歐洲休養,到過法國、義大利和英國,一度想成為畫家。1806年回國後在弗吉尼亞州任律師,後幫助他的兩個哥哥經營進口生意。這時他與律師霍夫曼的女兒瑪蒂爾達訂婚,她於1809年早死;後來他雖有過幾次戀愛,卻一直過著獨身生活。1807年,他和哥哥威廉等人共同創辦一種不定期刊物《雜拌》,開始了他的文學創作活動,顯露出他的幽默、風趣和含蓄的諷刺才能。 歐文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紐約外史》(1809)。此後10年,除英美戰爭期間曾於1814年擔任過短期軍職之外,一直在幫助他的哥哥經商。1815年歐文去英國利物浦在他哥哥所開設的分行工作;1818年分行因經濟蕭條而倒閉,歐文留居英國,以寫作為生。 1819年,歐文陸續發表許多散文、隨筆和故事,共32篇;於1820年結集為《見聞札記》出版,引起歐洲和美國文學界的重視。這部作品奠定了歐文在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之後,歐文寫了體裁相似的《布雷斯布里奇田莊》(1822)和故事集《旅客談》(1824),這兩部作品都較《見聞札記》遜色。1826年在馬德里任美國駐西班牙大使館館員。1828年發表《哥倫布的生平和航行》。1829年發表《攻克格拉納達》;同年曾到格拉納達的摩爾人故宮阿爾罕伯拉游覽,後出版游記、隨筆和故事集《阿爾罕伯拉》(1832)。歐文曾任美國駐英公使館秘書。牛津大學曾授予名譽法學博士學位,英國皇家學會也向他頒發了勛章。1832年歐文回到美國,在紐約受到熱烈歡迎。由於讀者迫切需要他描寫本國的生活,他曾到新開發的美國西部進行考察,寫了《草原游記》。他還根據大皮貨商約翰.雅各.阿斯托提供的材料。為這個大財閥寫了一部發家史:《阿斯托里亞》(1836)。1842年再度赴馬德里,出任美國駐西班牙公使。1846年回國。晚年是在他曾經描寫過的睡谷附近度過。這一時期他的主要作品是3部傳記:《哥爾德斯密斯傳》(1840)、《穆罕默德及其繼承者》(1849-1850)和5卷本《華盛頓傳》(1855-1859)。歐文於1859年11月28日逝世。歐文是散文大師,是美國文學莫基人之一。他的文筆優雅自然,清新精緻,時常流露出溫和的幽默。歐文的幾部名著早已經林琴南介紹到中國,其中有《柑掌錄》(即《見聞札記》),《旅人述異》(即《旅客談》)和《大食故宮余載》(即《阿爾罕伯拉》)。1949年後翻譯的有《阿爾罕伯拉》《歐文短篇小說選》和《見聞札記》。

Ⅶ 誰看過<<總統千金歐游記>>,男主角是誰

馬修·古迪 Matthew Goode

生於1978年4月3日,英國德文郡Exeter

星座: 白羊座

身高: 188cm

生平:

外表透著大男孩般的清新帥氣的英國演員馬修·古迪生於1978年,是家中五個孩子的老小,他的父親是位地理學家,母親從事護士工作同時還是當地社區劇團的導演。在母親的鼓勵下,馬修·古迪從小參與過多部舞台劇演出,後曾就讀於伯明翰大學戲劇專業和倫敦著名的韋伯道格拉斯戲劇藝術學院。

參與一些莎劇演出之後,2002年他通過新角度解毒灰姑娘故事的電視電影《一位醜陋繼姐姐的供詞》登台,後出演了西班牙影片《格拉納達之南》並客串BBC偵探影集《林雷調查員》,04年古迪在眾多英國年輕帥哥參加的試鏡中脫穎而出,得到了同玉女曼迪·摩爾一起主演青春喜劇片《總統千金歐游記》的機會,由此而順利地敲開了好萊塢的大門。

接下來回到英國的電視劇場亮相改編自安東尼·特羅洛普小說的《他知道自己是對的》和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說的《謀殺啟事》兩部影集之後,馬修·古迪又聽到了好萊塢大導演伍迪·艾倫的召喚,在其近期佳作《賽末點》中出演了一位倫敦上流社會的花花公子,展現出不同以往的一面。06年他同一起派珀·佩拉博、琳娜·海蒂、馬修·古迪、安東尼·海德一起主演了英式喜劇片《四角關系》,引起較大爭議的《復制貝多芬》中為艾德·哈里斯、戴安·克魯格配戲,07年同約瑟夫·高登·萊維特一起主演了斯科特·弗蘭克自編自導的處女作《小心為上》。最新馬修·古迪還加盟了扎克·施奈德執導的漫畫改變電影《守望者》,這位自如遊走於愛情喜劇、家庭倫理、犯罪驚悚以及超英雄題材片的英國演員擁有著不斷讓人耳目一新的演技實力和極大的潛力。

影視作品:

2009年《守望者》

2008年《故園風雨後》

2007年《小心為上》

2006年《復制貝多芬》

2005年《謀殺啟事》

2005年《賽末點》

2005年《四角關系》

2004年《總統千金歐游記》

2003年《西班牙戀曲》

2002年《一位醜陋繼姐姐的供詞》

Ⅷ 要一個作家的介紹,要簡潔、精緻准確

賈平凹
原名賈平娃,陝西丹鳳人。中共黨員。197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歷任陝西版人民出版權社編輯,《長安》雜志編輯,西安市文聯創研室主任、文聯主席,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一級。全國政協委員,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協會主席。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 著有長篇小說《高老莊》、《廢都》、《懷念狼》、《秦腔》,《賈平凹文集》(14卷),中短篇集《製造聲音》,紀實文學《我是農民》等

Ⅸ 文學名人有哪些

歐文

歐文,w.(Washington Irving 1783-1859) TOP
作家;1783年4月3日出生於紐約。幼年體弱多病,16歲輟學,先後在幾個律師事務所學法律,但對法律並沒有興趣,喜愛文學,喜愛漫遊。1804年因病赴歐洲休養,到過法國、義大利和英國,一度想成為畫家。1806年回國後在弗吉尼亞州任律師,後幫助他的兩個哥哥經營進口生意。這時他與律師霍夫曼的女兒瑪蒂爾達訂婚,她於1809年早死;後來他雖有過幾次戀愛,卻一直過著獨身生活。1807年,他和哥哥威廉等人共同創辦一種不定期刊物《雜拌》,開始了他的文學創作活動,顯露出他的幽默、風趣和含蓄的諷刺才能。
歐文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紐約外史》(1809)。此後10年,除英美戰爭期間曾於1814年擔任過短期軍職之外,一直在幫助他的哥哥經商。1815年歐文去英國利物浦在他哥哥所開設的分行工作;1818年分行因經濟蕭條而倒閉,歐文留居英國,以寫作為生。
1819年,歐文陸續發表許多散文、隨筆和故事,共32篇;於1820年結集為《見聞札記》出版,引起歐洲和美國文學界的重視。這部作品奠定了歐文在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之後,歐文寫了體裁相似的《布雷斯布里奇田莊》(1822)和故事集《旅客談》(1824),這兩部作品都較《見聞札記》遜色。1826年在馬德里任美國駐西班牙大使館館員。1828年發表《哥倫布的生平和航行》。1829年發表《攻克格拉納達》;同年曾到格拉納達的摩爾人故宮阿爾罕伯拉游覽,後出版游記、隨筆和故事集《阿爾罕伯拉》(1832)。歐文曾任美國駐英公使館秘書。牛津大學曾授予名譽法學博士學位,英國皇家學會也向他頒發了勛章。1832年歐文回到美國,在紐約受到熱烈歡迎。由於讀者迫切需要他描寫本國的生活,他曾到新開發的美國西部進行考察,寫了《草原游記》。他還根據大皮貨商約翰.雅各.阿斯托提供的材料。為這個大財閥寫了一部發家史:《阿斯托里亞》(1836)。1842年再度赴馬德里,出任美國駐西班牙公使。1846年回國。晚年是在他曾經描寫過的睡谷附近度過。這一時期他的主要作品是3部傳記:《哥爾德斯密斯傳》(1840)、《穆罕默德及其繼承者》(1849-1850)和5卷本《華盛頓傳》(1855-1859)。歐文於1859年11月28日逝世。歐文是散文大師,是美國文學莫基人之一。他的文筆優雅自然,清新精緻,時常流露出溫和的幽默。歐文的幾部名著早已經林琴南介紹到中國,其中有《柑掌錄》(即《見聞札記》),《旅人述異》(即《旅客談》)和《大食故宮余載》(即《阿爾罕伯拉》)。1949年後翻譯的有《阿爾罕伯拉》、《歐文短篇小說選》和《見聞札記》。

庫珀
庫珀,J.F(James Fenimore Cooper l789-1851) TOP
小說家。1789年9月15日生於新澤西州的伯靈頓。2歲時,全家遷移至紐約州的庫珀斯敦。附近的湖泊森林以及有關印第安人的傳說,都深深吸引著他。1806年到商船上學習航海,後在安大略湖畔一海軍基地參加造船工作,曾被任為海軍上尉。1811年辭去海軍職務,同一個地主的女兒結婚,定居在庫珀斯敦。31歲時開始寫小說。第1部小說《戒備》於1820年自費出版,很不成功。在妻子鼓勵下,他改變方向,寫了一部他認為「應當是純粹美國式的以愛國為主題的書」,即《間諜》。小說在1821年出版後受到歡迎。以後又寫了反映邊疆生活的《拓荒者》(1823)和反映航海生活的《舵手》(1824),在美國文學史上開創了3種不同類型的小說,即革命歷史小說《間諜》、邊疆冒險小說《拓荒者》和海上冒險小說《舵手》。
1826年出任美國駐法國里昂的領事,並到義大利和英國旅行。除了寫海上冒險小說之外,還寫了反映歐洲生活的三部曲:《刺客》(1831)、《黑衣教土》(1832)和《劊子手》(1833),表現教權和封建勢力在資本主義興起之前已日趨腐朽和衰落。
1835年回國後寫的小說《歸途》和《家鄉面貌》(1838)不僅諷刺了美國社會,還諷刺了庫珀斯敦的一些人物的偽善和愚意,因此而受到輿論攻擊。晚年他甚至支持美國對墨西哥的侵略戰爭。1851年9月14日去世。
庫珀在30年創作生涯中寫了50多部小說和其他著作。他最有成就的作品,如《皮襪子故事集》五部曲,對美國的西部小說產生很大影響。至今仍擁有不少讀者。

愛默生
愛默生,R.w.(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 TOP
思想家、散文作家、詩人。1803年5月25日生於波士頓一個牧師家庭。1882年4月27日於馬薩諸塞州康科德去世。17歲畢業於哈佛學院。1826年進入哈佛神學院學習,次年被獲准講道。1828年成為波士頓第二教堂牧師,屬於當時在新英格蘭居優勢的唯一神教派。後因不贊成這一教派的某些教義,放棄神職,於1833年赴歐游歷,拜訪浪漫主義運動的先驅人物蘭道爾、柯爾律治、華茲華斯等,與卡萊爾結為知交,並深受康德先驗論哲學的影響。回國後於1836年出版《論自然》一書,這部書幾乎包含了他所有重要的思想的胚芽。1837年8月31日,愛默生在美國大學生聯誼會上以《論美國學者》為題發表演講,抨擊美國社會中靈魂從屬於金錢的拜金主義和資本主義勞動分工使人異化為物的現象,強調人的價值;提出學者的任務是自由而勇敢地從皮相中揭示真實,以鼓舞人、提高人、引導人;他號召發揚民族自尊心,反對一味追隨外國的學說。這一演講轟動一時,對美國民族文化的興起產生重大的影響,被霍爾姆斯譽為「我們的思想上的獨立宣言」。
1838年7月15日,愛默生在劍橋的神學院發表題為《神學院致辭》的著名的演講,遭到新英格蘭加爾文教派、唯一種教派等勢力的抗議和攻擊。愛默生的哲學思想中保持了唯一神教派強調人的價值的積極成分,又吸收了歐洲唯心主義先驗論的思想,發展成為超驗主義觀點。其基本出發點是反對權威,祟尚直覺;其核心是主張人能超越感覺和理性而直接認識真理。這一觀點有助於打破當時神學和外國的教條的束縛,建立民族文化,集中體現了時代精神,為美國政治上的民主主義和經濟上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根據。
自1836年開始,愛默生、阿爾科特、里普利等人在波士頓的康科德不定期地聚會討論「神學與哲學的不良狀況」,這可以說是超驗主義運動的起點。他們創辦評論季刊《日規》(1840-1844),發表文學作品和主張改革教育、倫理、政治等方面的論文。愛默生一度擔任主編,是超驗主義運動的主要代表。
愛默生的著作大多用散文所寫,重要作品還有《論自助》、《論超靈》等,收在《論文集》(1841)和《論文集:第二輯》(1844)中。1847年和1867年分別出版兩冊《詩集》。此外還有《代表人物》(1850)、《英國人的性格》(1856)等。

霍桑

霍桑,N.(Nathaniel Hawthorme 1804-1864) TOP
小說家。1804年7月4日出生於馬薩諸塞州塞勒姆鎮一個沒落的世家。他的祖輩中有人曾參與請教徒迫害異端的事件,為著名的1692年「塞勒姆驅巫案」的3名法官之一。這段歷史對霍桑的思想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霍桑的父親是一名船長,在他4歲時去世。1821年霍桑在親戚資助下進入博多因學院,同學中有詩人朗費羅與後來當選為總統的皮爾斯等。1825年大學畢業,回到塞勒姆鎮,從事寫作。曾匿名發表長篇小說《范肖》(1828)和幾十個短篇作品,陸續出版短篇小說集《古宅青苔》(1843)、《雪影》(1851)等,逐漸得到重視和好評。霍桑的短篇小說大多取材於新英格蘭的歷史或現實生活,著重探討人性和人的命運等問題。
1836年和1846年霍桑兩度在海關任職,1841年曾參加超驗主義者創辦的布魯克農場。他於1842年結婚,在康科德村居住。1848年由於政見與當局不同,失去海關的職務,便致力於創作活動,寫出了他最重要的長篇小說《紅字》(1850)。這部作品以殖民地時期新英格蘭生活為背景,描寫一個受不合理的婚姻束縛的少婦犯了為加爾文教派所嚴禁的通姦罪而被示眾,暴露了當時政教合一體制統治下殖民地社會中的某些黑暗。《紅字》發表後獲得巨大成功,霍桑繼而創作了不少作品。《帶有七個尖角閣的房子》(1851)反映了資本主義發展初期的血腥掠奪。另一部小說《福谷傳奇》(1852)以布魯克農場生活為題材,表達了作者對這種社會改良的嘗試失望的心情以及對狂熱的改革者的厭惡。皮爾斯當選為美國總統後,霍桑於1853年被任命為駐英國利物浦的領事。1857年後僑居義大利,創作了另一部討論善惡問題的長篇小說《玉石雕像》(1860)。1860年返回美國,在康科德定居,繼續寫作。1864年5月19日去世,身後留下4部未完成的長篇小說。

朗費羅,H.w.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1807-1882) TOP
詩人。1807年2月27日出生於緬因州波特蘭城一個律師家庭。1822年進入博多因學院,與霍桑是同班同學。畢業後去過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和德國等地,研究這些國家的語言和文學。1836年開始在哈佛大學講授語言、文學,致力於介紹歐洲文化和浪漫主義作家的作品,成為新英格蘭文化中心劍橋文學界和社交界的重要人物。1839年出版第一部詩集《夜吟》,包括著名的《夜的贊歌》、《生命頌》、《群星之光》等音韻優美的抒情詩。1841年出版詩集《歌謠及其他》,其中有故事詩《鎧甲骷髏》、《金星號遇難》,也有敘事中含有簡朴哲理的《鄉村鐵匠》、《向更高處攀登》等。詩中充溢了淬質奮發的精神和樂觀情緒。這兩部詩集在大西洋兩岸風靡一時,他從此以詩人聞名於世。朗費羅於1845年發表詩集《布呂赫鍾樓及其他》,因收有《斯普林菲爾德的軍火庫》、《橋》、《努倫堡》和《布呂赫鍾樓》等佳篇而為人稱道。《海邊與爐邊》(1849)包含了詩人向讀者宣告創作意圖的《獻辭》以及通過造船的形象謳歌聯邦的締造的長詩《航船的建造》。
朗費羅的主要詩作包括3首長篇敘事詩,或「通俗史詩」:《伊凡吉林》(1847)、《海華沙之歌》和《邁爾斯·斯坦狄什的求婚》(1858)。1854年辭去哈佛大學教職,專事創作。次年發表《海華沙之歌》。這是採用印第安人傳說而精心構思的長詩,寫印第安人領袖海華沙一生克敵制勝的英雄業績,以及他結束部落混戰,教人民種植玉米,清理河道,消除疾病等重要貢獻。在美國文學史上這是描寫印第安人的第一部史詩,但詩的素材主要來源於斯庫爾克拉夫特的著作,作者缺乏直接的生活體驗;詩的韻律完全模仿芬蘭史詩《卡勒瓦拉》,當時雖然受到了讀者的贊賞,卻遭到後代一些評論家的責難。從1843年起,朗費羅夫婦在幽靜的克雷吉別墅中度過了17年幸福的家庭生活。1861年他的夫人不幸被火燒傷致死,這一直使他無比悲痛。為了擺脫精神上的重負,他投身於但丁的《神曲》的翻譯,還寫了6首關於但丁的十四行詩,是他最佳的詩作。《路畔旅舍的故事》(1863)大體上仿效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以《基督》命名的三部曲詩劇於1872年完成。
朗費羅晚年創作不轅,備受尊祟,牛律大學和劍橋大學曾分別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他75歲生日那一天,美國各地的學校都舉行了慶祝。1882年3月24日朗費羅逝世。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詩人之角安放了他的胸像,他是獲得這種尊榮的第一位美國詩人。
朗費羅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抒情詩、歌謠、敘事詩和詩劇。他的詩歌在美國廣為傳誦,在歐洲受到贊賞,被譯成20餘種文字;20世紀以來,他的詩名急劇下降,其地位變化之大,在美國文學史上也是罕見的。

惠蒂埃

惠蒂埃,J.G,(John Greenleaf Whittier 1807-1893) TOP
詩人。生於馬薩諸塞州黑弗里爾鎮。自幼務農,曾在一專科學校肄業一年,但讀書甚多,深受英國文學尤其是蘇格蘭詩人彭斯的影響;1831年出版的詩文集《新英格蘭的傳說》,描寫新英格蘭農村淳樸的生活和歷史傳說,便表現了這種影響。1849年出版散文作品《瑪格利特·史密斯日記片段》,以清新的筆法描繪了早期新英格蘭的生活及人們的心理狀態。
從1833年起,惠蒂埃在廢奴主義者威廉·加里遜的影響下積極投入廢奴運動,編輯報紙,撰寫社論和小冊子,同時寫詩號召廢除蓄奴制。詩集《在廢奴問題進展過程中寫的詩》(1838)和《自由的聲音》(1846),揭露了奴隸主的暴行和黑奴悲慘的命運。他的詩歌有強烈的戰斗性,反映了美國廢奴斗爭中的重大事件,有如一部廢奴運動的編年史。
惠蒂埃的詩集《勞工之歌》(1850),以不加雕琢的語言謳歌美國早期的漁民、農民、鞋匠、伐木工人的勞動。他的另一些詩歌則對社會暴力表示抗議,對被壓迫的下層人民寄以同情。1859年左右,惠蒂埃又轉而描寫新英格蘭農村的生活和景色,出版了詩集《包羅萬象》(1856)、《家鄉民謠》(1860)等。他的著名的長詩《大雪封門》(1866)曾被評論家譽為「一部優美的新英格蘭田園詩」。

愛倫·坡

愛倫·坡,E.(Edgar Allen Poe 1809-1849) TOP
詩人、小說家、批評家。1809年1月19日生於波士頓。父母在他幼年時先後死去。1811年他由弗吉尼亞里士滿商人約翰·愛倫收養,隨愛倫夫婦去英國。回里士滿後,進入弗吉尼亞大學肄業一年。曾參加美國陸軍,被選送至西點軍校。1831年因故被軍校開除,在巴爾的摩、里士滿、紐約與費城等地寫稿,曾在《南方文學使者》、《伯頓紳士雜志》參與編輯工作。1835年與表妹維吉尼亞·克萊姆結婚;1847年妻子病故,此後精神日益失常。1849年10月7日死於巴爾的摩。
愛倫·坡的詩集有《帖木兒》(1827)、《艾爾·阿拉夫》(1829)、《詩集》(1831),詩中大多是古怪、奇特、病態的形象。他強調寫憂郁的情緒,著名的《烏鴉》(1845)一詩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愛倫·坡的短篇小說也頗有影響。他大約寫了70篇短篇小說,收在《述異集》(1840)中。他的小說大致可分為恐怖小說和推理小說。前者包括《厄舍古廈的倒塌》、《紅色死亡假面舞》、《莉蓋亞》、《黑貓》、《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等;後者如《莫格街謀殺案》、《被竊的信件》、《馬里·羅蓋特的秘密》、《你是那人》、《金甲蟲》等。《莉蓋亞》被認為是他最好的小說。愛倫·坡在西方還被認為是偵探小說的鼻祖,他的上述這類小說對西方偵探小說的發展有一定影響。愛倫·坡的文學批評論著有《創作哲學》(1846)、《詩歌原理》(1850)等。

斯托

斯托,H.B.(Harriet Beecher Stowe l811-1896) TOP
女作家。生於康涅狄格州。父親是牧師。1832年她隨父遷往辛辛那提市,擔任教員。這座城市與南部蓄奴州僅一河之隔,她的一家積極參與援助逃亡奴隸的活動。她對黑人奴隸的遭遇十分同情,對奴隸制深惡痛絕。 1836年與卡爾文·埃利斯·斯托教授結婚。1850年隨夫遷至緬因州:她寫的長篇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1852)揭露了南部種植園黑人奴隸制的殘暴和黑奴的痛苦。小說贊揚了伊萊扎夫婦所代表的黑人為反抗壓迫、爭取自由解放而作的斗爭,同時也推祟湯姆所體現的逆來順受的基督教博愛寬恕精神。小說發表後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有力地推動了美國反奴隸制的斗爭,但也遭到奴隸主的話毀。1856年她發表了根據黑奴起義領袖德雷德·司各特的事跡寫成的長篇小說《德雷德,陰暗的大沼地的故事》。

梭羅
梭羅,H.D.(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 TOP
作家、思想家。生長在波士頓附近超驗主義思想運動中心康科德村,父親是小業主。20歲於哈佛大學畢業,曾任教師,從事過各種體力勞動。在學生時代與愛默生相識,在愛默生影響下,閱讀柯爾律治、卡萊爾等人的著作,研究東方的哲學思想,同時以愛默生倡導的「自助」精神進行思考,形成了一套獨立見解。
梭羅的著作都是根據他在大自然中的體驗寫成。1839年他和哥哥在梅里馬克河上劃船漂游,寫成《在康科德與梅里馬克河上一周》(1849),發揮了他對自然、人生和文藝問題的見解。他的代表作《沃爾登,或林中生活》(1854)記錄了他於1845至1847年在康科德附近的沃爾登湖畔度過的一段隱居生活。在他筆下,自然、人以及超驗主義理想交融匯合,揮然一體。他是19世紀超驗主義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
梭羅的文章簡練有力,朴實自然,富有思想內容,在美國19世紀散文中獨樹一幟。他的思想對英國工黨、印度的甘地與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等人都有很大的影響。

惠特曼
惠特曼,w.(Walt Whitman 1819-1892) TOP
詩人。1819年5月31日出生於長島。父親務農,因家貧遷居布魯克林,以木工為業,承建房屋;他對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家和民主思想家潘思的作品很感興趣,這使惠特曼也深受影響。惠特曼曾在公立學校求學,任過鄉村教師;童年時還當過信差,學過排字。後來在報館工作,又成為編輯。他喜歡游盪、冥想,喜歡大自然的美景;但是他更喜歡城市和大街小巷,喜歡歌劇、舞蹈、演講術,喜歡閱讀荷馬、希臘悲劇以及但丁、莎士比亞的作品。1846年2月至1848年1月任《布魯克林之鷹》的編輯。1848年去新奧爾良編輯報紙,不久回到布魯克林。此後的五、六年中,他幫助年邁的父親承建房屋,經營小書店、小印刷廠,自由散漫,隨意游盪;與少年時一樣,盡情地和船夫、領航員、馬車夫、機械工、漁夫、雜工等結交朋友。
1855年《草葉集》的第1版問世,共收詩12首,最後出第9版時共收詩383首。其中最長的一首,即後來被稱為《自己之歌》的那首詩。共1336行。這首詩的內容幾乎包括了作者畢生的主要思想,是作者最重要的詩歌之一。詩中多次提到了草葉:草葉象徵著一切平凡、普通的東西和平凡的普通人。這薄薄一冊劃時代的詩集受到了普遍的冷遇,只有愛默生給詩人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惠特曼從這封信中得到巨大的鼓舞。
1856年,第2版《草葉集》出版,共收詩32首。《一路擺過布魯克林渡口》是詩人最優秀的作品之一。此外,《闊斧之歌》、《大路之歌》也是名篇。
1859年,《星期六周刊》的聖誕專號上刊出了惠特曼的一首優秀抒情詩《從水不休止地擺動著的搖籃里》,這是一首愛情和死亡的頌歌。次年應波士頓一出版家之請,印行了《草葉集》第3版,這本詩集算是第一次「正式出版」。集中有124首新詩,包括《從永不休止地擺動著的搖籃里》和3組分別名為《民主之歌》、《亞當的子孫》、《蘆笛》的詩歌。
南北戰爭期間,惠特曼作為一個堅定的民主戰士,顯示了他的深刻的人道主義本色。戰爭激烈進行時,他主動到華盛頓去充當護士,終日盡心護理傷病的兵士,以致嚴重損害了健康。他的生活十分艱苦,借抄寫度日,把節省下的錢用在傷病員身上。他充當護士將近兩年的時間中,大約接觸了10萬名士兵,有許多後來還一直和他保持聯系。
戰後惠特曼在內政部的印第安事務局任小職員,不久部長發現他是《草葉集》的作者,把他解職;後來他在司法部長辦公室供職,工作8年。由於在內戰中受到了鍛煉,增加了閱歷,政治思想認識也得到了提高,他的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1865年,惠特曼在紐約自費印行他在內戰後期寫的詩集《桴鼓集》,其中共收入新詩53首。幾個月之後他又出版了一本續集,其中有悼念林肯的名篇《最近紫丁香在庭院里開放的時候》。
1867年的《草葉集》第4版只有8首新詩,但收入了《樣鼓集》及其續集。值得注意的是1871年發表的長篇文章《民主遠景》,它總結了作者的文藝觀和政治主張。
《草葉集》的第5版在1871年和1872年各印刷了一次。第一次增收13首新詩,第二次收入一般評論家公認為詩人最後一首重要的長詩《通向印度之路》和少數幾首新詩。1873年1月惠特曼身患癱瘓症,寫作能力從此也一蹶不振。但他的樂觀主義,對生活的熱愛和敏感,他的民主理想等還是至死不衰。他的晚年鬱郁不得志,除編印了幾個版本外,偶而寫些詩文。1876年出版了《草葉集》的第6版,以紀念獨立宣言的100周年。這是一部包括散文作品在內的兩卷集,第一卷即第5版的內容,第二卷他取名為《兩條小溪》,包括散文、18首新詩、《通向印度之路》和附詩,詩句趨向於抽象。《草葉集》的第7版(1881-1882)的文字、每首詩的題目和排列的先後次序,都己最後審定,這一版共收20首新詩。惠特曼繼續寫詩,直至1892年去世。
1882年詩人出版了他的散文集《典型的日子》,其中包括《民主遠景》一文。1888年出版的《十一月枝椏》,收入62首新詩和一些文章,集中的詩篇後來收入《草葉集》的第8版(1889),並成為「附詩一」。1891年費城的出版家出版惠特曼的新作《再見吧,我的幻想》,其中的詩篇成為《草葉集》的「附詩二」。《草葉集》的第9版(1892)包括「附詩一」、《七十之年》和「附詩二」《再見吧,我的幻想》。詩人去世後的遺詩《老年的回聲》,作為「附詩」。見1897至1898年出版的集子,後採的全集也都收入。現在通用的全集,是所謂「臨終版」,即1892年出版的第9版。

梅爾維爾
梅爾維爾,H.(Herman Melvill l819-1891) TOP
小說家、詩人。1819年8月1日生於紐約,15歲離開學校,做過銀行小職員、皮貨店店員和教師。1839年在一條去英國利物浦的商船上充當服務員,接觸海洋,對他以後的創作產生了影響。1841年他22歲時再度航海,在捕鯨船「阿古希耐」號上充當水手,航行於南太平洋一帶。他後來的傑作《白鯨》取材於這次海上生活。1842年7月離船,曾為南太平洋馬克薩斯群島有食人生番之稱的泰皮族所俘虜。脫逃後於當年8月在一條澳大利亞商船上作水手,因違犯紀律,被囚在塔希提島。越獄後在當地各島漫遊,所聞所見後來寫進他的《歐穆》一書中。11月,他到一艘捕鯨船上做投叉手。1843年8月又在一艘軍艦上做水手,1844年10月在波士頓退伍。後開始寫作。
梅爾維爾最初的兩本書《泰皮》(1846)和《歐穆》(1847),是根據他在泰皮和塔希提的見聞經過藝術加工而寫成的游記。1847年梅爾維爾開始創作《瑪地》,並同紐約文藝界接觸,經常為文藝刊物寫稿。1849年梅爾維爾出版《雷得本》,1850年出版《白外衣》,都寫航海生活,也都獲得好評。這年夏天他與霍桑相識,兩人成為鄰居和朋友。1851年梅爾維爾出版他最重要的作品《白鯨》,這部小說以充實的思想內容、史詩般的規模和沉鬱瑰奇的文筆,成為傑出的作品,但在當時卻沒有得到重視。
梅爾維爾的小說作品還有《皮埃爾》(1852)和《伊斯雷爾·波特》(1855)。他的短篇小說和散文有《代筆者巴特貝》(1853)、《迷惘的島嶼》(1854)、《班尼托·西蘭諾》(1855)等,後來集成《廣場故事》於1856年出版。1857年出版的長篇小說《騙子的化裝表演》。他去世前所寫的一部長篇小說是《畢利·伯德》(1924),在他死後30多年才出版。
梅爾維爾晚年轉而寫詩。1866至1885年在紐約任海關檢查員。1866年他自費印行第1部詩集《戰事集》。1876年又自費出版以宗教為題材的18000行長詩《克拉瑞爾》,1888年和1891年自費出版詩集《約韓·瑪爾和其他水手》和詩集《梯摩里昂》,各印25冊。
梅爾維爾於1891年9月28日去世。一生潦倒不得意,他的作品在當時大多也不受歡迎,直至20世紀20年代以後才逐漸引起注意。

狄更生

狄更生,E.(Emily Dickenson l830-1886) TOP

馬克·吐溫(Mark Twain l835-1910) TOP

哈特,B.(Bret Harte 1836-1902) TOP

詹姆斯,H.(Henry James 1843-1916) TOP

歐·亨利(O.Henry l862-1910) TOP

諾里斯,F.(Frank Norris 1870-1902) TOP

克萊恩,S.(Stephen Crane l871-1900) TOP

德萊塞,T.(Theodore Dreiser 1871-1945) TOP

凱瑟,W.(Willa Cather l873-1947) TOP

弗羅斯特,R·(Robert Frost 1874-1963) TOP

傑克·倫敦(Jack London 1876-1916) TOP

桑德堡,c.(Carl Sandburg 1878-1967) TOP

辛克萊,U.(Upton Sinclair 1878-1968) TOP

劉易斯,S.(Sinclair Lewis l885-1951) TOP

部分文學家名單
魯迅(周樹人)
雨果
巴爾扎克
喬治·戈登·拜倫
約翰·濟慈
約翰·多恩
季羨林
郁達夫
冰心(謝婉瑩)
列夫·托爾斯泰
毛澤東
郭沫若
李白
杜牧
杜甫
辛棄疾
金開城
茅盾
巴金
曹禺
曹操
泰戈爾
穆旦
J K 羅琳
儒勒·凡爾納
羅素
老舍(舒慶春)
朱自清
陶行知
葉聖陶
林語堂
汪曾褀

Ⅹ 哥倫布在人們心中是好的還是壞的

哥倫布,一個孤獨的靈魂,向未知的領域航行。

哥倫布這樣愚蠢的行為一生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去說服別人相信他的夢想,為他提供航行的資金支持,他一共經過14年的挫折,

我大致整理了一下,他這14年的經歷:

1478年,他向裘安王子兜售自己的計劃。這是他接觸到的第一個有實力幫助他實現夢想的王室成員。

1482年,裘安王子當上國王後曾召開學者評價會來審查哥倫布的計劃,最後還是被否決了。

1485年 哥倫布的妻子死去,他就帶著獨生子離開葡萄牙來到了建立不久的西班牙王國。

1486年5月,西班牙國王菲迪南德和皇後伊麗貝拉終於召見了他。

1488 年還未做出任何決定,(一個由海員和學者組成的委員會足見起拖拉風格)

1489年 哥倫布又向英國和法國國王提出了建議,但都失敗了。

1490年,哥倫布的計劃不切實際的斷言終於被西班牙皇家顧問們宣布否決。

1491年 這一年新任命的委員會終於通過了哥倫布的東印度群島探險計劃。

1492年,同意哥倫布所提各項條件的正式文件終於簽定了。

就是這樣,1478-1492哥倫布整整用了14年的時間來推銷他的夢想——他終於成功了!
(而且我們計算的這14年還不算之前他沒有接觸到王室這樣有實力的人物的階段)

數百年來,哥倫布精神仍然是鼓舞人類去發現和開拓未知領域的動力之一.

請我們記住這個偉大的人吧,——因為哥倫布的遠航是大航海時代的開端。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