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南河遺址
1. 我國有史以來全部重大的考古發現有哪些
1、北京周口店遺址與北京人和山頂洞人
2、雲南元謀人遺址
3、陝西藍田人遺址
4、金牛山遺址及金牛山人
5、馬壩人遺址
6、泥河灣舊石器時代遺址群
7、丁村遺址
8、仙人洞與吊桶環遺址
9、玉蟾岩遺址
10、裴李崗遺址
11、賈湖遺址
12、興隆窪遺址
13、大地灣遺址
14、仰韶遺址
15、半坡遺址
16、姜寨遺址
17、後岡遺址
18、廟底溝遺址
19、大汶口遺址
20、河姆渡遺址
21、大溪遺址
22、城頭山遺址
23、屈家嶺遺址
24、崧澤遺址
25、馬家窯遺址
26、柳灣墓地
27、牛河梁遺址
28、城子崖遺址
29、良渚文化遺址群
30、石家河遺址群
31、陶寺遺址
32、王城崗遺址
33、齊家坪遺址
34、卡若遺址
35、石峽遺址
36、東灣仔北遺址
37、圓山遺址
38、二里頭遺址
39、東下馮遺址
40、夏家店遺址
41、大甸子遺址和墓地
42、偃師商城
43、鄭州商城遺址
44、盤龍城遺址
45、安陽殷墟遺址
46、吳城遺址
47、新干大墓
48、三星堆祭祀器物坑
49、周原遺址
50、豐鎬遺址與墓地
51、琉璃河遺址
52、晉侯墓地
53、三門峽虢國墓地與上陽城遺址
54、晉國故城遺址
55、鄭韓故城
56、燕下都遺址
57、曾侯乙墓
58、紀南城周圍的墓葬群
59、中山王陵
60、銅綠山礦冶遺址
61、秦咸陽城及秦宮殿遺址
62、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63、睡虎地與龍崗秦墓
64、漢長安城遺址
65、居延漢代遺址與簡牘
66、西漢帝陵與陵園遺址
67、燒溝漢墓
68、銀雀山漢墓
69、滿城漢墓
70、漢代楚王陵
71、馬王堆漢墓
72、南越王墓
73、石寨山滇人墓地
74、漢魏洛陽城
75、樓蘭故城遺址
76、尼雅遺址
77、鄴城遺址
78、走馬樓孫吳簡牘
79、南京東晉——南朝帝王陵墓和大族家族墓地
80、集安高句麗王室與貴族墓葬
81、雲崗石窟
82、龍門石窟
83、敦煌莫高窟
84、龍興寺佛教造像窖藏
85、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
86、隋唐洛陽城遺址
87、隋代虞弘墓
88、唐代帝陵陪葬墓
89、法門寺塔基與地宮
90、阿斯塔那墓地
91、渤海上京龍泉府遺址
92、南唐二陵
93、白沙宋墓
94、遼陳國公主墓
95、龍泉青瓷窯址
96、耀州窯遺址
97、西夏王陵
98、古格故城遺址
99、元大都遺址
100、明定陵
2. 位於濟南處是什麼遺址
【西河遺址】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城東章丘市龍山鎮西北約400米處。
【城子崖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山文化的代表遺址和命名地,兼有岳石文化和周至漢代的遺存。位於濟南城東章丘市龍山鎮武原河畔被稱為"城子崖"的台地上。
【大辛庄遺址】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商代中晚期遺址。位於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大辛庄東南。
【小屯遺址】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商周時期遺址。位於濟南城西南長清縣歸德鎮小屯村東、前平村西南的瀕河高地上
【東平陵故城】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代濟南國、濟南郡、平陵縣治所遺址。位於濟南城東章丘市龍山鎮東北,西南與城子崖遺址相距近2公里。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城西南長清縣孝里鎮孝堂山(原名巫山)頂。
【黃石崖石窟造像】濟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市歷下區千佛山東南
【道貴墓】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齊墓葬。位於濟南市歷下區馬家莊南(現山東省冶金賓館樓下)。
【四門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市歷城區青龍山小坡上。
【靈岩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城西南泰山北麓長清縣萬德鎮靈岩峪方山之陽。
【興國禪寺】位於濟南城南千佛山腰。南依峭壁,北面泉城,是千佛山的主體建築,佔地3000平方米。
【房彥謙墓】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代墓葬。位於濟南市歷城區彩石鄉西彩石村北1公里處趙山之陽。
【千佛崖石窟造像】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亦稱"神通寺造像"。位於濟南市歷城區柳埠東北白虎山腰。
【九頂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九塔寺內。
【龍虎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城南金輿谷西北白虎山坡下
【多寶佛塔】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城西南平陰縣翠屏山(又名水山)頂的玉皇閣院內。
【卧虎山風景區】位於濟南城南山區仲宮鎮西4公里處。
【齊煙九點坊】位於濟南城南千佛山西盤道中段。
【萬竹園】位於趵突泉西鄰。面積1.4公頃。始建於元代,因園內有竹林而得名。明代隆慶年間,為內閣大學士殷士儋所有,改稱"通樂園",又名"川上精舍"。
【五峰山】位於濟南城西南25公里處長清縣境內。
3. 山東臨沂發現北辛文化環壕聚落,這是哪個時代的遺址
新石器時代遺址,距離我們如今有好幾千年,對北辛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
4. 章丘的景點有哪些
章丘百脈泉公園
門票價格:50元 百脈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與趵突泉齊名並列,曾鞏雲:「岱陰諸泉,皆伏地而發,西則趵突為魁,東則百脈為冠。」「百脈寒泉珍珠滾」,居章丘八景之首,是中國北方獨具特色的泉景公園。百脈泉公園因地緣勢,沿水之濱,建有兒童樂園區、名泉水景區、花園景樹區、幽靜學習區、密林散步區、龍泉寺、清照園。 園中園-清照詞園位於百脈泉的北側,西起荷花公園,東至環湖東路,北起濟青路,南至百脈泉公園,總面積260畝。根據規劃,清照詞園以「現代骨、民族魂、自然衣」為設計理念,以百脈泉公園和現有的清照園為生態文化主線,利用百脈泉充沛的泉水資源,營造由風、花、雪、月四部分組成的泉水園林景觀,即清音風、木簟花、庭院雪、故鄉月四組景區,並以橋、島、堤、棧道等形式串連成一個整體。
危山兵馬俑
危山兵馬俑坑是一座漢代兵馬俑陪葬坑。出土於濟南章丘市聖井鎮政府駐地南方附近的危山風景區半山腰上,是目前山東地區發現的第一座保存完好的兵馬俑陪葬坑,是「我國繼秦始皇兵馬俑、陝西咸陽楊家窪兵馬俑之後,發現的第三大兵馬俑坑。」 坑長9.7米、寬1.9米,深約70厘米。坑內共出土彩繪兵馬俑100多具。兵馬俑陣的排列按照漢代貴族陪葬體制安放,前隊為騎兵隊列、中部為車隊、後部為步兵隊列。騎兵隊列每排五人,共約30人,騎馬陶俑氣宇軒昂、栩栩如生,馬俑呈赤紅色,輪廓分明、雄健有力,周圍有護衛隊列。馬俑的耳朵和尾巴並非與馬身連為一體,而是從馬頭和馬臀上的小孔分別插入,馬耳和馬尾都可以自如地抖動。中部是由三駕馬車組成的車隊,前面兩輛是駟馬立車,由四匹高頭大馬拉車,即古語「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由來;後面是一架雙轅軺車。
城子崖遺址博物館
位於章丘市龍山鎮政府西1公里處,1994年,濟南。章丘共投資600多萬元興建建築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由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著名古建築專家揚洪勛設計,為全國唯一的一座土堡式建築,仿照原始社會土城之建築風格。 遠遠望去,門廳上方,周谷城先生題寫的「城子崖遺址博物館」8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在陽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步入館內有三個展廳。第一展廳突出陳列了龍山西河遺址出土的文物,以紅陶器為主,距今約8000多年。
眼明泉公園
眼明泉公園位於西環路以東,膠濟鐵路以北,明塘街以西,濟青路以南,是章丘市百脈泉公園之後,建設的又一處以泉水景觀為特點的園林風景區。2004年4月23日,眼明泉公園建設工程全面開工。9月21日,建設工程順利竣工,10月1日,正式向公眾免費開放。該園佔地面積540畝,其中水域面積約143畝。公園共分三部分:西麻灣源頭區、荷花泉片區和眼明泉片區。設計構思主要是突出泉水、溪流和水生植物觀賞等特色。11萬株喬、灌木植物整齊地蔓立於河道兩側,7萬平方米的地被植物積水生植物把公園裝點得綠意盎然、生機勃勃。整個公園沿泉水、溪流、池塘和湖泊的景觀視線盡可能開敞,為遊客提供親水性界面,提高其觀賞性價值。
濟南植物園
濟南植物園位於章丘市西南部,園區距濟南市區35公里,東鄰省道244線,北距309國道4公里,南與正在建設的第二條濟青高速公路毗鄰,距濟南國際機場26公里,交通條件十分便利。總面積5000畝,園區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海拔高度最高點為223.1米,海拔高度最低點為127.2米.總體規劃包含植物園、世界城、娛樂園、娛樂園、游樂城、名士園、度假區等六大主題園區及相應的配套服務設施。預計建設期3至5年,總投資5億元人民幣,目前已建成了「半山堂」、「望雲湖」、「韓國館」等多處景區景點。是濟南市園林局圍繞「發展濟南近郊遊,填補濟南無綜合性生態園區空白」而投資興建的集旅遊觀光、休閑娛樂、別墅度假等於一體的又一個大型生態旅遊景區。
朱家峪民俗旅遊區
「齊魯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標本」——朱家峪位於明水城東南5公里,胡山東北腳下,距省會濟南40公里,從309國道(經十東路)南行1.5公里便到該村。
朱家峪原名城角峪,後改為富山峪,朱氏於明洪武四年(1371)入村,因朱系國姓,又將富山峪改名朱家峪。 據省內外專家考證,古村土檯子出土陶器殘片和斑鹿角化.
5. 山東章丘哪裡有好玩的地方
章丘八大景詩
高聳危山聖井澄,綉江春漲流水聲。百脈寒泉珍珠滾,黌堂夜雪粉妝城。
錦川煙雨時時潤,龍洞熏風日日清。白雲棹罷歸來晚,卧看東嶺曉月明。
章丘百脈泉公園
門票價格:50元 百脈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與趵突泉齊名並列,曾鞏雲:「岱陰諸泉,皆伏地而發,西則趵突為魁,東則百脈為冠。」「百脈寒泉珍珠滾」,居章丘八景之首,是中國北方獨具特色的泉景公園。百脈泉公園因地緣勢,沿水之濱,建有兒童樂園區、名泉水景區、花園景樹區、幽靜學習區、密林散步區、龍泉寺、清照園。 園中園-清照詞園位於百脈泉的北側,西起荷花公園,東至環湖東路,北起濟青路,南至百脈泉公園,總面積260畝。根據規劃,清照詞園以「現代骨、民族魂、自然衣」為設計理念,以百脈泉公園和現有的清照園為生態文化主線,利用百脈泉充沛的泉水資源,營造由風、花、雪、月四部分組成的泉水園林景觀,即清音風、木簟花、庭院雪、故鄉月四組景區,並以橋、島、堤、棧道等形式串連成一個整體。
危山兵馬俑
危山兵馬俑坑是一座漢代兵馬俑陪葬坑。出土於濟南章丘市聖井鎮政府駐地南方附近的危山風景區半山腰上,是目前山東地區發現的第一座保存完好的兵馬俑陪葬坑,是「我國繼秦始皇兵馬俑、陝西咸陽楊家窪兵馬俑之後,發現的第三大兵馬俑坑。」 坑長9.7米、寬1.9米,深約70厘米。坑內共出土彩繪兵馬俑100多具。兵馬俑陣的排列按照漢代貴族陪葬體制安放,前隊為騎兵隊列、中部為車隊、後部為步兵隊列。騎兵隊列每排五人,共約30人,騎馬陶俑氣宇軒昂、栩栩如生,馬俑呈赤紅色,輪廓分明、雄健有力,周圍有護衛隊列。馬俑的耳朵和尾巴並非與馬身連為一體,而是從馬頭和馬臀上的小孔分別插入,馬耳和馬尾都可以自如地抖動。中部是由三駕馬車組成的車隊,前面兩輛是駟馬立車,由四匹高頭大馬拉車,即古語「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由來;後面是一架雙轅軺車。
城子崖遺址博物館
位於章丘市龍山鎮政府西1公里處,1994年,濟南。章丘共投資600多萬元興建建築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由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著名古建築專家揚洪勛設計,為全國唯一的一座土堡式建築,仿照原始社會土城之建築風格。 遠遠望去,門廳上方,周谷城先生題寫的「城子崖遺址博物館」8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在陽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步入館內有三個展廳。第一展廳突出陳列了龍山西河遺址出土的文物,以紅陶器為主,距今約8000多年。
眼明泉公園
眼明泉公園位於西環路以東,膠濟鐵路以北,明塘街以西,濟青路以南,是章丘市百脈泉公園之後,建設的又一處以泉水景觀為特點的園林風景區。2004年4月23日,眼明泉公園建設工程全面開工。9月21日,建設工程順利竣工,10月1日,正式向公眾免費開放。該園佔地面積540畝,其中水域面積約143畝。公園共分三部分:西麻灣源頭區、荷花泉片區和眼明泉片區。設計構思主要是突出泉水、溪流和水生植物觀賞等特色。11萬株喬、灌木植物整齊地蔓立於河道兩側,7萬平方米的地被植物積水生植物把公園裝點得綠意盎然、生機勃勃。整個公園沿泉水、溪流、池塘和湖泊的景觀視線盡可能開敞,為遊客提供親水性界面,提高其觀賞性價值。
濟南植物園
濟南植物園位於章丘市西南部,園區距濟南市區35公里,東鄰省道244線,北距309國道4公里,南與正在建設的第二條濟青高速公路毗鄰,距濟南國際機場26公里,交通條件十分便利。總面積5000畝,園區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海拔高度最高點為223.1米,海拔高度最低點為127.2米.總體規劃包含植物園、世界城、娛樂園、娛樂園、游樂城、名士園、度假區等六大主題園區及相應的配套服務設施。預計建設期3至5年,總投資5億元人民幣,目前已建成了「半山堂」、「望雲湖」、「韓國館」等多處景區景點。是濟南市園林局圍繞「發展濟南近郊遊,填補濟南無綜合性生態園區空白」而投資興建的集旅遊觀光、休閑娛樂、別墅度假等於一體的又一個大型生態旅遊景區。
朱家峪民俗旅遊區
「齊魯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標本」——朱家峪位於明水城東南5公里,胡山東北腳下,距省會濟南40公里,從309國道(經十東路)南行1.5公里便到該村。
朱家峪原名城角峪,後改為富山峪,朱氏於明洪武四年(1371)入村,因朱系國姓,又將富山峪改名朱家峪。 據省內外專家考證,古村土檯子出土陶器殘片和斑鹿角化石,夏商時期有廬於此,距今3800年以上。自明代至今,雖經六百餘年滄桑之變,但仍較完整地保留著原來的古門、古哨、古橋、古道、古祠、古廟、古宅、古校。
朱家峪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古以來尤為重視文化教育。自明末至建國前,先後有文峰小學、女子學校和山陰小學各一處,各類私塾星羅棋布,有近二十處 ,故人才濟濟,才人輩出。
白雲湖
白雲湖,又名劉郎中坡,因相傳白雲從湖中飄起而得名,猶如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章丘市明水西北19公里處,北臨黃河,西南距濟南35公里,距遙牆國際機場僅10公里。
白雲湖形成於漢代,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的四時美景觸動了歷代名流仕宦的游興情思,或在此飲酒賦詩,留下了許多風流佳句。「白雲晚棹」自古就是章丘八景之一。明代詩人張舜臣曾用「青霞無斷處,白鷺有時來」的詩句描述白雲湖景色。白雲湖所在地---章丘,是明代著名文學家李開先的故鄉,李開先曾捐資治理白雲湖,並帶領湖民反抗當地官府的橫征暴斂,在當地傳為佳話,而今,以其自然恬靜的湖光美景,成為濟南近郊享有盛名的旅遊度假勝地。
6. 山東臨沂發現北辛文化環壕聚落,是哪個時代的遺址
山東臨沂發現北辛文化環壕聚落,是新石器時代遺址。
據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8月10日消息,該院自2019年11月底至2020年8月初對山東沂南縣里宏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現北辛文化遺存,並清理出北辛文化小型環壕一段。
里宏遺址位於臨沂市沂南縣磚埠鎮里宏村東,地處沂河與汶河交匯處,發掘面積近1000平方米。現存遺址平面為南北向的長條形,南北長約200米、東西殘寬約40米,殘余面積7000餘平方米。
里宏遺址領隊朱超介紹說,本次發掘清理各時期灰坑98個、溝狀遺跡14條、墓葬2座、房址7座、長條形坑20個、灶2個、水井1口以及柱洞若干,時代自北辛文化開始,經龍山、岳石、商、周等幾個時期,持續至魏晉。
(6)章丘南河遺址擴展閱讀:
北辛文化
北辛文化是分布於黃河下游一種新石器時代文化,在環魯中南山地周圍的兗州、曲阜、泰安、平陰、長清、濟南、章丘、鄒平、汶上、張店、青州、莒縣、臨沭、蘭陵和滕州等地,都發現了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
北辛文化由於最早發現於江蘇淮安青蓮崗,考古界曾定名為青蓮崗文化,後因該文化以滕州市官橋鎮北辛遺址最為典型,遂重新定名為北辛文化。
主要遺址有山東滕州北辛、兗州王因、泰安大汶口、江蘇邳縣大墩子、連雲港市二澗村和淮安青蓮崗等。碳14測定這種文化的年代在公元前 5400年至前 4400 年之間,其後發展為大汶口文化。
7. 章丘有哪些景點
景觀1百脈寒泉
章丘泉水眾多,素有「小泉城」美譽。以百脈泉為首,墨泉、梅花泉等構成百脈泉群。百脈泉群的水溫常年保持在18℃,故稱為「寒泉」。百脈寒泉,作為一大自然奇觀自古居章丘八景之首。近年,百脈寒泉名聲日隆,百脈泉噴珠吐玉,墨泉噴涌若輪……
景觀2白雲晚棹
據《章丘縣志》載:「白雲英英出其中,溪谷縷注,眾水瀦而為湖,湖因以名」,故「白雲棹罷歸來晚」很早就被列入「章丘八大景」。這里藍天白雲,柳綠紅蓮,魚躍糧豐,果木蔥蘢;泛舟湖上,賞荷采蓮,戲水觀魚。
景觀3龍山陶韻
龍山文化距今已有4700多年歷史,是世界公認的人類早期文明之一。章丘是龍山文化的發祥地和命名地,這里的東平陵城遺址是濟南的前身,城子崖遺址博物館記載了龍山文化的歷史變遷。龍山黑陶作為龍山文化的典型代表,被譽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緻之作」。
景觀4古峪書聲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朱家峪是目前山東境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村落,被譽為「齊魯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標本」。朱家峪古村歷來重視文化教育,曾有五人中過進士、舉人。現保存有山東省第一所女子學堂、山陰小學、魁星樓、文昌閣、狀元堂、進士故居等文化景點。
景觀5奇峪三王
三王峪山水風景園由8嶺、8山、10泉、18湖池百餘景點組成。園區內群山連綿、巍然嵯峨、苑如城垣,且峰巒俊秀、植被茂密、谷地深邃;泉溪間布、水清甘洌,景區內老泉、響泉、飛龍泉等山泉眾多。景區開發了國內唯一一條地上泉水漂流河道。
景觀6七星雲海
「七星台」位於章丘明水城區南部42公里處,與歷城、泰安、萊蕪三地交界。因由聚兵頂、鳳凰山、東嶺山、西嶺山、青龍山、四界首、出品官七座主要山脈組成,恰似天上的北斗星布局,故名「七星台」。
景觀7錦屏滴翠
日出之際,七座山峰在雲中若隱若現,形成壯麗的「七星雲海」景觀。「密林遮深澗,泉韻彈弦。峭壁滴翠百丈險。斷崖奇穴吐雲煙,疑似仙間。」這首《浪淘沙》描寫的便是章丘八景之一的錦屏山之秀麗風光和巍峨雄姿。「翠」是錦屏山之山魂。
景觀8綉源晨曦
綉源河流域綜合治理是章丘城市發展史上投資規模最大、拉動能力最強的項目。這里將建成國家5A級沿河公園,形成郊野度假、中央遊憩、休閑娛樂、生態涵養四大區段。並規劃建山東最大人造瀑布、全國最大激光水幕電影及人造沙灘。一期工程結束後的綉源河生態之美初現:旭日初升、河水清澈、岸線優美、水鳥嬉戲。
8. 濟南的歷史簡介。
歷史概況
濟南是國務院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因地處古四瀆之一「濟水」(故道為今黃河所據)之南而得名。據考古發掘資料,遠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距今4000~4500年前以磨光黑陶為特徵的「龍山文化」,系因1928年首次發現於濟南東郊龍山鎮而被命名。夏代,龍山鎮城子崖一帶建有較大規模的城市。
商周時代,濟南為古譚國(東方方國,都城在今城子崖、平陵城一帶)地。春秋戰國時代,濟南屬齊國,稱「濼」「鞍」「歷下」等邑,為齊國西南邊陲重鎮。秦代,地屬濟北郡(郡治博陽,即今泰安)。
西漢始置濟南郡,郡治東平陵(今濟南市章丘平陵城)。漢文帝十六年(前164年),設濟南國,首府東平陵。前154年,廢濟南國,復置濟南郡。漢武帝時,濟南郡轄東平陵、歷城等14縣,屬青州刺史部。東漢建武十七年(41年),濟南郡復稱濟南國,轄14縣,後改轄10縣。
魏晉南北朝時期,朝代屢屢更替,濟南先後為魏、西晉、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南燕、東晉、劉宋、北魏、東魏、北齊、北周轄境,置郡置國,變化頻繁。
其間,濟南郡治於西晉永嘉末年(313年前)從平陵(即東平陵)遷至歷城。從此,今濟南市區成為歷代郡國、州府的行政中心。劉宋元嘉九年(432年)在濟南郡僑置冀州,濟南為州、郡兩級治所。北魏皇興三年(469年),改僑冀州為齊州,轄濟南郡、東魏郡、太原郡等6郡35縣。
隋開皇三年(583年)撤郡並縣,齊州仍治濟南,轄歷城等10縣。大業三年(607年)齊州改稱齊郡。唐朝建立後,復稱齊州,轄歷城、章丘、長清等6縣。唐中葉天寶年間,齊州曾一度改稱臨淄郡、濟南郡。五代時期,仍稱齊州,先後為梁、唐、晉、漢、周的轄境。
北宋,齊州先後屬京東路和京東東路。政和六年(1116年),齊州升為濟南府,轄歷城、章丘、長清等5縣。建炎二年(1128年)後,被金朝所據,仍為濟南府,轄7縣,屬山東東路。其間,曾一度為原濟南知府劉豫建立的偽齊轄境。
元初,改為濟南路,直隸於中央中書省。至元二年(1265年),轄棣州、濱州2州及歷城、章丘、濟陽、商河等11縣。金元時期,濟南先後為金山東東西路提刑司、元山東東西道肅政廉訪司治所,是山東地區的監察中心。
明初,復稱濟南府,轄泰安、德州、武定、濱州4州及歷城、章丘、長清、濟陽、商河等26縣。洪武九年(1376年),山東最高行政機關「承宣布政使司」由青州遷至濟南,濟南成為山東省會,全省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全國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清初,沿明朝建置。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年(1734年)調整區劃,濟南府改轄德州和歷城、章丘、長清、濟陽等1州15縣。
民國初年,撤銷濟南府,置岱北道,轄27縣。1914年岱北道改稱濟南道,轄縣未變。1925年改轄歷城、章丘、長清、濟陽等10縣。1929年7月,析歷城縣城廂及其四郊,正式設立濟南市。時濟南市面積175平方公里,人口40餘萬。
1948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解放濟南,設立濟南特別市。1949年5月復稱濟南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經歷了漫長的原始、奴隸、封建社會的濟南,開始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1958年,歷城縣劃歸濟南市。其後,章丘、長清縣於1978年,平陰縣於1985年,濟陽、商河縣於1990年陸續劃歸濟南市管轄。
1994年2月,濟南市被正式確定為副省級城市。2016年12月,章丘撤市設區。濟南市現轄7區3縣。
濟南歷史悠長,人才輩出。屬今濟南市籍的歷史名人主要有:
中國傳統醫學的傑出代表、戰國時代神醫「扁鵲」(本名秦越人),中國古代陰陽五行學說的創始人、戰國思想家鄒衍,口授今文《尚書》28篇於世的漢代學者伏生,請纓出使南越、為祖國統一事業做出貢獻的漢代外交家終軍,隋末農民大起義的起義軍領袖杜伏威、輔公祏;
唐朝開國功臣、一代名相房玄齡和名將秦瓊,中國古代三大求法高僧之一唐人義凈(俗名張文明),宋代中華詞壇「婉約派」代表李清照、「豪放派」代表辛棄疾,金元散曲家張養浩、杜仁傑,宋、遼、金三部正史的總裁官張起岩,明代文壇前「七子」之一邊貢、後「七子」之一李攀龍;
明《寶劍記》等劇的作者、戲曲家李開先,明萬曆年間文學為一時之冠的內閣大學士於慎行,清經學家張爾岐,清《四庫全書》主要編纂人、藏書家周永年,古文獻學家、清《玉函山房輯佚書》的纂輯人馬國翰,近代民族實業家、「祥」字型大小商業的代表人物孟洛川等。
(8)章丘南河遺址擴展閱讀:
一、文學
濟南歷史上涌現了很多文人墨客,最著名的就是所謂的「濟南二安」:李清照(號易安)和辛棄疾(字幼安),李清照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詞作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創造了「易安體」,同時也被稱為「婉約派」之宗。
辛棄疾被認為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多表現其愛國熱情,被譽為「詞中之龍」。元代的張養浩,散曲造詣極高,元曲在他的時期達到頂峰。
歷代許多墨客騷人也曾造訪濟南,其中包括唐朝的李白、杜甫,宋代的曾鞏、蘇軾,金元時期的元好問,明代的李攀龍、王象春,清代的王士禎、蒲松齡,民國的老舍等。杜甫曾詩曰:「東藩駐皂蓋,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其中「此亭」指大明湖中小島上歷下亭。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已被選進中國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如今在大明湖南岸亦建有老舍紀念館。
二、民俗
1、千佛山廟會
濟南自元代開始,就在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在千佛山上舉行廟會。舊時趕廟會者大多會購買一定數量的柿子,遂有「柿子節」之稱。
廟會鼎盛時段,千佛山上的各種攤位可以達到1000以上。全國各地的葯商會趁此時機在山上進行葯材交易,此被單獨成為「葯市會」。
廟會期間亦有各種雜技、馬戲、歌舞表演等。
近年來,千佛山廟會依然興盛,舉辦時間為農歷春節期間、農歷三月初三、重陽節。以春節廟會為例,眾多市民前來上香祈福,並有各色民俗活動,敲大鼓等活動亦允許市民參與。商販亦藉此機會在上山步道兩側擺攤設點販賣商品,以特色小吃及工藝品為主,亦有書攤及其他特色攤位。
2、放河燈
據濟南當地的傳說,農歷七月三十日是佛教中地藏王菩薩成道的日子。他曾發誓要普度有罪孽的眾生,使他們脫離苦海。為「超度亡魂」,每逢農歷七月三十日晚,濟南市民以及寺廟的僧侶會製作眾多的河燈及紙船,放入護城河及大明湖水中。
北極廟的道士亦同在此日悼念亡魂,他們在大明湖畔放置大量「法船」並在岸邊做法,後將「法船」一一燒毀,場面壯觀。這個習俗在文化大革命後徹底消失。
3、曲水流觴
從魏晉開始,濟南市民及文人墨客在農歷的三月初三上巳節會舉行一種名叫「曲水流觴」的詩酒宴會。人們圍坐在溪水周圍,把置有酒杯的托盤放在上游的水面,任其沿水流漂流。托盤若停下,則誰離停下的酒杯近,誰就得飲酒作詩,若作詩未果則要被罰酒。
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一書中寫道:「歷祠下泉源競發,北流經歷城東又北,引水為流杯池,州僚賓宴公私多萃其上」。後經考證,「流杯池」即為今日的王府池子,市民舉行詩酒宴會的溪水便是其分流,被稱作「曲水河」,所在的街巷因此而叫做曲水亭街。此習俗止於清末民初。
4、趵突泉燈會
自1980年起,濟南每逢元宵節和中秋節,會在趵突泉公園舉行燈會,從未中斷。燈會以老濟南特色為主,亦吸引了不少外地及外國遊客。近年來之燈會,強調環保、創新、參與,不僅逐漸使用LED燈替換原有鹵素燈,還製作如掃碼抽獎、頭像合成等供市民參與的燈組。
三、語言
濟南話屬北方官話體系,與普通話相差不大,會普通話的很容易聽懂濟南話。而由於改革開放後,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來濟南工作定居的外地人的增多,90後出生的「新濟南人」在家庭和學校里通常使用普通話,因而導致了濟南話使用者的逐漸減少,傳統濟南詞彙逐漸流失。
濟南話的語調相對簡單。一般在雙音節詞中首字為普通話的一聲,濟南話則為三聲,普通話的三聲濟南話為一聲(即一三對換),如末字為一聲多數情況下保持一聲,末字普通話為二聲濟南話則為四聲,四聲調基本相似。
句法方面濟南方言在比較句、反復問句和補語結構等方面有自己的特點,但其基本語序和句子的主要組織方式上與普通話差異不大。因此大多數人可以聽懂濟南話,但有很多方言性片語及俚語需要額外解釋。
9. 山東的古代文化遺址.古建築或革命紀念館
山東省會濟南,因泉水多,有泉城之稱。山東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有蓬萊仙閣、東岳泰山、孔子家鄉曲阜。
歷史文化名城
濟南戰國時為歷下城,自晉以來歷為州、府、郡治所。市區有風景優美的大明湖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群,泉水串流於小巷、民居之間,構成獨特的泉城風貌。文物古跡有城子崖龍山文化遺址,孝堂山漢代郭氏石祠,隋代四門塔,唐代龍虎塔、九頂塔、靈岩寺,宋代塑像、千佛山、黃石崖等名勝古跡。
青島位於山東省東南部。明代中葉為防止倭寇侵襲,設浮山防禦千戶所。鴉片戰爭後,設總鎮衙門。1897年後,曾被德、日、美列強先後佔領。現存原提督公署、官邸和原警察署等大量歐式、日式建築。
曲阜位於山東省中部偏南。春秋戰國時為魯國都城,秦置魯縣,隋改曲阜。有孔子故里,孔府、孔廟、孔林和魯國故城遺址。
聊城位於山東省西部。古為齊國城邑。宋熙寧年間建土城,明清為東昌府治。城中央的光岳樓和城內的山陝會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北宋時建的13級鐵塔,還有運河小碼頭、傅氏祠堂、范築先紀念館等文物古跡。
臨淄位於山東省中部。公元前11世紀,姜太公於齊地建立齊國,都治營丘。後更名為臨淄。西周、春秋、戰國時,為齊國都城,西晉以後,為州、郡、縣治。齊國故城、田齊王陵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臨淄墓群、桐林田旺遺址等古遺址、古墓葬。
鄒城位於山東省南部。是孟子故鄉。秦代始置騶縣,北齊天保年間遷今址,唐代改「騶」為「鄒」。孟廟及孟府和鐵山、崗山摩崖石刻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古建築重興塔、傳統街道亞聖廟街和野店遺址、邾國故城、孟子林、葛山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跡。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德州市,蘇祿王墓,明
肥城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東漢
濟南市歷城區,千佛崖造像(包括龍虎塔、九頂塔)
濟寧市,崇覺寺鐵塔,北宋
濟寧市,嘉祥武氏墓群石刻,東漢
歷城縣,四門塔,東魏
聊城市,光岳樓,明
聊城市,聊城山陝會館,清
棲霞縣,牟氏庄園,清至民國
青州市,駝山石窟,北周至唐
曲阜,孔林,東周
曲阜,曲阜孔廟及孔府,金至清
曲阜,曲阜魯國故城,周至漢
泰安市,岱廟,宋至清
泰安市,馮玉祥墓,1953年
滕縣,薛城遺址,東周
威海市,劉公島甲午戰爭紀念地,1888-1895年
濰坊市,十笏園,明至清
掖縣、平度縣,雲峰山、天柱山摩崖石刻,北魏
益都縣,臨淄齊國故城,周
章丘縣,城子崖遺址,新石器時代
淄博市,田齊王陵,戰國
鄒縣,孟廟及孟府,明至清
鄒縣,鐵山、崗山摩崖石刻,北周
全省共有5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6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座中國歷史文化名村、9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長城和京杭大運河的山東段)、39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包括已被撤銷的1處)。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泰山、青島嶗山、膠東半島海濱、博山、青州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濟南、青島、聊城、鄒城、臨淄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泰安、濟寧、青州、淄博、蓬萊、濰坊、臨沂、臨清、莒縣、煙台、惠民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章丘市官莊鄉朱家峪村
泰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泰山是中國第一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同時評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的名勝。海拔1545米,相對高度1391米,在周圍平原丘陵的襯托下,格外雄偉,有「五嶽獨尊」、「天下第一山」的稱號,也是歷代封建帝王登高「封禪」的地方。泰山不僅有雄渾壯麗的自然風光,更有厚重璀璨的歷史文化,泰山上下有20餘處古建築群、以及歷代帝王與文人留下的1400多石刻。泰山是天然的山嶽公園,又是中華歷史與文化的縮影。在泰山極頂的四個方向,有「旭日東升」、「雲海玉盤」、「晚霞夕照」、「黃河金帶」四大景觀。
曲阜 孔廟 孔林 孔府(世界文化遺產)
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在孔子過世一年後由魯哀公建立。孔林本名「至聖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也是世界上最大、延續最久、保留最完整的宗族墓地與人造林園。孔府也稱「聖府」,緊鄰孔廟東側,是孔子嫡系長子長孫居住的私人庄園,是中國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貴族府第。
AAAA級景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依據多項指標綜合評定)
濟南趵突泉公園
趵突泉是「泉城」濟南七十二泉之冠,泉池內立著「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書法家王鍾霖墨跡。位於濟南市內,東鄰泉城廣場,北接五龍潭公園。
大明湖公園
大明湖由濟南眾泉泉水匯流而成,名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是描述這里的濟南美色。
靈岩寺旅遊區
紅葉谷生態文化旅遊區
青島嶗山風景區
嶗山是道教名山,在黃海海岸拔海而立,風景變幻無窮。海拔約1133米,是中國海岸在線唯一一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稱號。
煙台 蓬萊閣景區
素有「人間仙境」的美譽,是傳說中「八仙」過海的地方。
南山公園 位於煙台市內。
成山頭風景名勝區 位於山東半島的最東端,又名「天盡頭」。距離韓國94海浬。
劉公島風景名勝區
威海衛——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北洋水師的創始地。
淄博 原山國家森林公園AAAA 魯山國家森林公園
樵嶺前溶洞 開元溶洞
聊齋園
蒲松齡的故居,寫作聊齋志異的地方。
蒙山
海拔1156米,是山東的第二高峰。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相當高,素有「天然氧吧」的美譽。
10. 考古界的最大發現
考古界的最大發現是阿爾迪的化石
阿爾迪是一個女性始祖地猿的石化骨骼。這個類人物種起源於440萬年以前。阿爾迪最早於1994年在埃塞爾比亞發現,但是科學家花了15年來確認它的科學價值。它比南猿路西更為完整。她是一個更為原始的直立人類,高約120厘米。重100斤。
這個被認為最重要的化石標本是一具不完全的雌性動物骨架,主要包括帶牙齒的頭骨、手臂、手、骨盆、腿和腳。它物被科學家昵稱為Ardi。
國際研究小組還發現了36個也許是別的「始祖地猿」的化石,其中有年幼的,有雄性也有雌性。
科學家說,「始祖地猿」化石骨架的某些特徵和非常古老的類人猿相似,另一些則和後來更接近人類的類人猿相像。他們指出,Ardi比以前認為的最古老的人類祖先遺骸「露西」化石還要早一百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