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古遺址名錄
A. 山東省有哪些古人類遺址並介紹一下要求100字。
泰安大汶口遺址:史前人類生活居住場景揭面紗
泰安大汶口遺址是黃河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的大型聚落遺址,也是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地。遺址分布於泰安市岱嶽區汶口鎮南端的衛駕庄和寧陽縣堡頭村之間。大汶口遺址曾經過1959年、1974年和1978年三次較大規模的發掘,獲得一系列重要成果。2011年該遺址被列入國家「十二五」大遺址保護規劃和全國首批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2016年又被列入國家「十三五」重點大遺址保護名錄。
為配合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2012年-2017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持續開展考古工作。2016年,清理並解剖了大汶口文化房址6座,發現了大汶口文化時期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單體建築,與前幾年的工作一起,揭露了一片房屋排列有序、規模大小有別、距今約5500年前的史前人類生活居住區。隨著考古工作的逐年開展,史前人類的生活居住場景猶如一幅美麗的水墨卷軸,在古老的大汶河畔正在徐徐展開。
章丘焦家遺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中心聚落遺址
焦家遺址地處泰沂山系北側的山前平原地帶,東南距章丘區約20公里,南距城子崖遺址4公里。2016年4-6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山東大學考古學系第一次大規模發掘該遺址,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共發現61座大汶口文化房址,填補了魯中北地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居住形態研究的空白。取得一批較為系統和豐富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的埋葬材料,為研究魯中北地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葬俗、葬制提供珍貴材料。出土大量的大汶口文化日用陶器及相當數量的玉器、白陶,大型墓葬的出現,均昭示了這是這一處重要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的中心聚落遺址。
B. 平度有哪些古文化遺址
天柱山摩崖刻石:中國書法藝術之瑰寶
天柱山作為聞名遐邇的旅遊勝地,皆緣於山上遍布東漢、北魏、北齊以及金、元等歷代石刻,而這些眾多的石刻中尤以北魏鄭道昭所書《鄭文公上碑》(也稱「魏碑」)最為著名。這一珍貴的石刻是我國書法藝術的精髓,備受國內外書法界的推崇。1988年,該碑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柱山位於大澤山主峰西南,距平度城約50里。其孤峰獨秀,拔地而起,《鄭文公上碑》就坐落在山之陽的半山腰上,向來被認為是魏碑中的神品,被譽為「中國書法藝術之瑰寶」。該碑碑文刻於一塊天然碑狀巨石上,碑高3.5米,寬1.5米,每行約50字,共19行881字。內容系為鄭氏歌功頌德,特別是記載了鄭道昭之父鄭羲的生平事跡和著述。此碑結字寬正,筆力雄健,不僅系魏碑之冠,在中國書法史上也獨樹一幟,為古今中外書法家所稱道。清代包世臣評此碑為「字獨真正,而篆勢、分韻、草情畢具」;祝嘉把鄭道昭稱為北方書聖,與王羲之齊名。現代劉海粟大師考察了《鄭文公上碑》後,奮筆疾書了八個大字:「瑰瑋博大,絕壁生輝。」
天柱山「魏碑」具有極高的書法藝術價值,不僅在國內享有很高聲譽,在日本更是贏得了廣泛贊譽。一位70多歲的日本知名女書法家,來到天柱山後,緊抱《鄭文公碑》熱淚縱橫,泣不成聲。據說,就連日本中小學生的課本習字篇,也以鄭道昭刻石為書法範本。
近年來,前來天柱山觀光旅遊者絡繹不絕,特別是一年一度的青島大澤山葡萄節期間,更是吸引了眾多的中外遊客。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平度市先後投入390餘萬元,修建了盤山台階,建立了文管所,並仿照北朝建築樣式修建了魏碑亭。特別是去年以來,為了更好地整合大澤山的旅遊資源,該市將原先分別隸屬於不同部門管理的大澤山地區各旅遊資源統一整合,成立了大澤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對天柱山的旅遊資源進行了精心包裝,建立了書法名人苑,旨在把天柱山打造成集書法、美文於一體的中國書法名山,進一步豐富了天柱山旅遊的內涵。
東岳石遺址:將青島的歷史追溯到三四千年前
東岳石遺址位於大澤山西麓的東岳石村村東,淄陽水庫東北隅。1959年秋冬,整修淄陽水庫時最先發現。1960年4月至5月,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山東考古隊對遺址進行了科學發掘,出土了大量珍貴的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隨後,在山東各地陸續發現並發掘了和東岳石遺址屬於同一類型的多處遺址,考古界便以首次發現遺址的東岳石村命名為「岳石文化」。
岳石文化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考古的重要發現,不僅為中國古代文明形成的多元化提供了又一個重要的有力證據,而且為深入研究東夷文化和夷夏關系揭開了新篇章,也為研究海岱地區尤其是膠東半島一帶的古代歷史開辟了廣闊的前景,成為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考古發現。
據考證,岳石文化的歷史年代為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600年。這說明,距今4000-3500年前就有平度先民在東岳石遺址生存繁衍。
岳石文化,讓我們見證了平度乃至青島三四千年前的那段光輝燦爛的歷史,成為平度人民乃至青島人民的驕傲。保護、宣傳、利用好東岳石文化遺址,已列入省、青島、平度各級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職責。近年來,平度市委、市政府不僅積極爭取申報了國家大遺址保護,而且還准備在東岳石文化遺址上籌建岳石文化博覽館。館內將主要陳列東岳石遺址出土的各種陶器、石器等文物,模擬製作古人類狩獵、耕種、採集、制陶、祭祀等內容,再現古人類生產、生活場景。目前,該館的主體設計已完成,正在積極聯系招商。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平度先民們創造的古代燦爛文化,必將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即墨故城及六曲山墓群:訴說著1400餘年前的故事
即墨故城及六曲山墓群位於平度市東南的古峴鎮,遺址於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有關專家考證,即墨故城始建於東周,盛於戰國、秦漢,而廢於北齊,前後存在了1300餘年,其繁榮和輝煌時期長達400餘年之久,是當時膠東半島地區唯一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
自秦朝開始,在膠水(今膠萊河)以東設立膠東郡,郡治即墨城,轄膠東半島全境。至楚漢相爭之際,西楚霸王項羽封田市為膠東王,定都即墨。從此,即墨故城便開始成為諸侯王國的都城。西漢初年,漢景帝先後封他的兩個愛子劉徹和劉寄為膠東王。劉徹就是後來的漢武帝,而劉寄,就是在平度歷史上留下深遠影響的「康王」。劉寄為王28年,死後謚「康」,因此,至今平度民間仍稱即墨故城為「康王城」。劉寄及其子孫共在這里生活了150餘年,先後有六代膠東王都葬於即墨故城北的六曲山上,加上他們的子孫妃嬪的成百座陪葬墓,形成了至今大體保存完好的六曲山古墓群。
隨著西漢的滅亡,即墨故城也走上了衰落之路,先由郡國首府降格為普通縣城。500年後,縣被撤銷,城遭廢棄。至此,經歷了上千年風雨滄桑的上古名城即墨,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公元596年,重新設立了即墨縣,新即墨縣城就設在今天的即墨城。名字盡管相同,但已和古代的名城即墨沒有什麼聯系了。
城市廢了,可悠悠千載歷史留下來的文物古跡是廢不盡的,那深邃豐厚的古代文物層積更不是風雨所能洗掉的。在城廢以後的歲月里,古城遺址由於遠離了政治、軍事要地,因而避免了許多戰爭的破壞,即墨故城的遺址保留的相對完好。至今,我們仍可在即墨故城的遺址上看到殘留的東城牆,長約3里,殘高4-5米,板打夯築,層次清楚。古城遺址文物極為豐富,雖沒有進行科學發掘,僅憑農耕而出土的大量珍貴文物,就可以知道,即墨故城遺址有著極高的歷史、考古、科學價值。
六曲山墓群因位於即墨故城北的六曲山上而得名,是我省面積最大的古墓群,也是我國現存的規模較大、等級較高的漢代陵墓。它現存古墓360餘座,上起東周,下迄北齊,分布面積達30餘里。2001年6月,作為即墨故城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這眾多的古墓中,劉寄墓自然為其精華。該墓位於古峴鎮蓬萊前村西雲台山上,古稱「西陵台」。封土完好,台基高大,經測量,其方形高台南北長120米,東西寬100米,高約16米,陵台中央又有高約6米、直徑約40米的封土。它是探討西漢時期膠東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以及當時諸侯王埋葬習俗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
六曲山墓群知名度高、影響大,千百年來在膠東一直流傳著「打開康王墳,山東不受貧」的民謠。這里地域廣闊,山丘連綿,有山有水,林果遍野,田畦縱橫,自然環境優美。
C. 山東有哪些古遺址
趵突泉
孔府、孔廟、孔林
水泊梁山
王羲之故居
泰山
蓬萊閣
太白樓
台兒庄古城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德州市,蘇祿王墓,明
肥城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東漢
濟南市歷城區,千佛崖造像(包括龍虎塔、九頂塔)
濟寧市,崇覺寺鐵塔,北宋
濟寧市,嘉祥武氏墓群石刻,東漢
歷城縣,四門塔,東魏
聊城市,光岳樓,明
聊城市,聊城山陝會館,清
棲霞縣,牟氏庄園,清至民國
青州市,駝山石窟,北周至唐
曲阜,孔林,東周
曲阜,曲阜孔廟及孔府,金至清
曲阜,曲阜魯國故城,周至漢
泰安市,岱廟,宋至清
泰安市,馮玉祥墓,1953年
滕縣,薛城遺址,東周
威海市,劉公島甲午戰爭紀念地,1888-1895年
濰坊市,十笏園,明至清
掖縣、平度縣,雲峰山、天柱山摩崖石刻,北魏
益都縣,臨淄齊國故城,周
章丘縣,城子崖遺址,新石器時代
淄博市,田齊王陵,戰國
鄒縣,孟廟及孟府,明至清
鄒縣,鐵山、崗山摩崖石刻,北周
D. 青島有哪些文化遺址...名勝古跡//
嶗山
青島美,美在海,也美在山。這山,首先是「海上名山第一」
的嶗山。因而,來青島旅遊的人, 而不去嶗山一游,將會感到是件憾事。
嶗山山勢雄偉,臨海而峙。它位於青島市區東部,聳立於黃海之濱。群峰嵯峨,怪石嶙峋,重巒迭嶂,
飛瀑瀉玉,深澗幽谷, 泉水噴涌,澗水九折,清泉鳴佩,花木奇艷,綠竹成林,海山相連,水氣嵐光,變幻無窮,氣象萬千。
其雄偉壯闊,靈秀幽情的自然景色, 為內地名山所不及,故有「神仙之宅,靈異之府」之美稱,兼山、海、林、泉之勝,聞名遐邇。
嶗山是我國的名山之一。形成於地層史上的太古代,迄今已有 200多億年的歷史。山勢東峻西緩,山體主要為灰黑色花崗岩。經千萬年的風化和雨水的撲打沖刷,巍巍的嶗山,形成「群峰削蠟幾千仞,亂石穿空一萬株」的奇景。方圓百餘里的嶗山,到處都可看到突兀的山脊和奇峰異石、長澗幽洞,真可謂奇峰凌雲,削壁依天,且多清泉古洞。
湛山寺 中國最年輕的天台宗佛教寺院。
法海寺 是一座創建於北魏時代的古寺,是以紀念創建該寺的第一代方丈大師法海而得名。
天主教堂 青島天主教堂是中國唯一的祝聖教堂。位於市南區浙江路15號。由德籍天主教神甫募集資金興建,1934年建成。
基督教堂 坐落於江蘇路15號內,原為德國人聚會作禮拜之用,故又稱德國教堂。此教堂為德國古堡式建築,由鍾樓和禮拜堂兩大部分組成。
青島清真寺 位於市南區常州路9號,是青島市伊斯蘭教協會的所在地和中外穆斯林在青島唯一的宗教活動場所。
E. 平度古代隸屬那個國家
平度市歷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先人在平度這塊土地上居住繁衍。其中在三埠李家遺址挖掘出土了大量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岳石文化時期的遺物以及戰國、漢代時期的文物。是岳石文化重要的發源地之一。
平度市建制歷史悠久,早在戰國時期,齊國附都——即墨古城(俗稱朱毛城,今古峴鎮大朱毛村)就在平度境內,齊國名將田單曾在此設火牛陣大敗燕軍。平度城區自西漢設置郁秩縣治,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隋朝之前,其分、合、改、易以及隸屬關系頗為紛雜。自隋朝以後基本為一縣級建制,所轄境域變化不大。1956年隸屬昌濰地區(濰坊市),1983年劃屬青島市。
春秋戰國時置棠邑和即墨邑。
秦時置膠東郡,郡治即墨縣。
西漢時置即墨、郁秩、盧鄉、平度、下密縣。
東漢時置即墨、膠東侯國和盧鄉、當利、下密縣。
三國曹魏時置膠東、即墨、下密、盧鄉、長廣縣。
東晉十六國時置膠東、即墨、盧鄉縣。
北魏時置即墨、長廣、盧鄉縣。
北齊時置長廣縣。
隋時置長廣、盧鄉、膠水縣。
唐至元置膠水縣。
明清時置平度州。
民國二年平度改州為縣。
1940年9月建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平度縣抗日民主政府。
1983年8月平度縣由濰坊地區劃歸青島市管轄。
1989年7月27日撤縣設立縣級市。
F. 青島的歷史和蘇州比哪個久
你好。當然是蘇州。
「青島」之名的出現,就現在已發現的典籍文獻來看,最早有明確記載的專是在屬明代中葉,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蘇州建城於公元前514年,吳王夫差的父親闔閭命楚國叛將伍子胥建闔閭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
G. 在哪能查到全國所有古遺址的名單
要全部很難,只能幫你到全專國的屬TOP100了
http://ke..com/link?url=-Aysq6Jm21_W1__
H. 平度有哪些歷史古跡
天柱山摩崖刻石:中國書法藝術之瑰寶
I. 平度那有古墓
【六曲山古墓群-平度市博物館】-旅遊觀光【六曲山古墓群】-旅遊觀光
六曲山墓群位於我市東部,東起龍虎山,西至窟窿山,蜿蜓30華里,橫跨古峴、雲山、麻蘭三個鎮的30餘座山巒,有東周至西漢古墓葬400餘座,是山東省最大的古墓群。在這些古墓中,尤以西漢膠東國歷代封王陵墓為其精華,它是探討西漢膠東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狀況以及諸侯王埋葬習俗的珍貴實物資料。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打開康王墳,山東不受貧」,這是山東半島自古至今留傳很廣的一句民謠,這個寄託著人們無限想像的膠東王陵到底有怎樣的魅力?讓我們走近膠東王陵……
【平度市博物館】-旅遊觀光
東岳石遺址位於平度市大澤山鎮東岳石村東南100米處,屬於新石器時代,是岳石文化發源地。1984年,東岳石遺址被青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青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6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使這處文保單位及早升格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2005年以來,我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認真、扎實地做好材料的收集、遺址保護范圍的測繪、幻燈片的製作等大量申報基礎工作,提前圓滿完成材料的上報任務並取得了顯著成效,受到各級文物專家的高度評價。2006年5月25日,經國務院公布,東岳石遺址順利升格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是我市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所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J. 平度古硯鎮有多少個村
是40個 不是34個。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