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大城王朝遺址圖片
㈠ 吳哥窟和大城遺址哪個年代久遠
——吳哥窟更早
12世紀中葉,真臘國王蘇耶跋摩二世定都吳哥。1431年,暹羅破真臘國都吳哥,真臘遷都金邊,次年,吳哥窟被高棉人遺棄。
阿瑜陀耶(Ayutthaya),漢譯大城,在曼谷上游,有船可達,乘車北行約兩小時。14世紀中葉,拉瑪鐵菩提王以此為首都,建立了阿瑜陀耶王國(又譯阿育陀耶王朝、大城王朝),至1767年被緬甸所滅
㈡ 泰國大城府遺址怎麼樣
大城府(Ayutthaya),兩百多年前的一場戰爭讓曾經的燦爛文明變成了一片殘垣斷壁的遺跡。殘破的各色建築靜謐地矗立在一片寧靜的土地上。當你身在其中的時候,人會很自覺的安靜下來,靜靜地感受著這不一樣的國度。面對那些已經沒有了頭顱的佛像,真的會不經意間駐足不前,體會到人的一生真的很短暫,更珍惜現在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㈢ 臨淄城遺跡的古城構成
前幾年,北京大學侯仁之教授考察認為:「自從獻公遷都臨淄之後,又經過歷代的締造經營,至遲至春秋晚期,已經成為一座規模宏偉的大城。」侯教授所說的宏偉大城包括大城和小城兩部分。小城在大城的西南方,其東北部伸過大城的西南隅,兩城巧相連接。大城的南北近9華里,東西7華里余,是官吏、平民及商人居住的郭城;小城南北4華里余,東西3華里,是國君居住的宮城。兩城總面積達60餘平方華里,正所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
故城的城牆殘垣尚存,夯築痕跡依稀可辨。據文物部門探測,故城城牆有的呈直線,有的沿河岸蜿蜒曲折,有城牆拐角24處。小城牆寬一般在二十至三十米,最寬處達五十五米至六十七米。大城牆基均在二十米以上,最寬處達四十三米。大小城周長約計四十二華里。在城垣遺跡中,保留較好的一段是大城西牆南端與小城北牆交接的地方,位於小城北門以西一百米處。城牆殘高約五米,全部用泥土分層夯築而成。一九八二年國家建有拐角型牆壁式磚房保護。據民國九年《臨淄縣志》記載,齊城有十三門,即:雍門、申門、楊門、稷門、鹿門、章華門、東閭門、廣門等。因未記確切方位,後人說法不一,比較肯定的是:申門、雍門為西門,廣門為大城的東門。現已探明十一座城門遺址。
從城垣遺址東去不遠,在莊稼盈疇的錦綉原野上突立著兩座上山,土山上樹木雜生鬱郁蔥蔥。這就是城內有名的桓公台和晏嬰冢。
㈣ 客旅大城始建於哪一年
大城府Ayuttaya。通王從北部將首都前置至此。大城時代歷經417年,33位君王,自1350年興起,至1767年淪亡。
Ayuttaya輝煌時期不僅其文化、藝術得到傳揚,國際貿易的發達更曾超越了巴黎和倫敦。遺憾的是後來遭侵緬軍縱火而被徹底破壞,現只剩下部份宮殿遺跡、殘留的佛像供人瞻仰。當然這些大家都可以網路到,別人問起來的時候還能抬高一下自己的逼格~沒有什麼特別建議來玩的時間,你想來什麼時間都是好時間。泰國的新年宋干節,每年的3月14日左右,水燈節11月中,據說都很漂亮,
從曼谷到Ayuttaya大約一個半小時的車程。沿途不僅能看到衰敗的舊宮殿遺址,還能欣賞到田園風光,遠離城市的喧囂,沒有太多的車輛在路上行駛,陽光灑在道路兩旁的樹葉上,小販們在叫賣。你可以選擇包車(tuktuk)、騎自行車、徒步等方式遊玩,小編一般會選擇包車前往遺址處,不僅能夠節省路途的時間,更能在眾多相似的遺址中找到獨一無二的拍照聖地。
進入Ayuttaya會發現路邊停著很多彩色的tuktuk車,按小時收費200泰銖/1人,什麼統一定價的都是鬼話,一定要講價!司機會給你介紹11個遺址和寺廟,小編第一次去的時候計劃在一天之內把所有的遺址和寺廟都游完,時間是足夠的,只要你早起七點鍾出發九點鍾准時到達Ayuttaya那下午六點以前一定能回到曼谷。
這其中的11個遺址和寺廟小編不推薦全部都去,很多遺址在外觀上都沒有太大的區別,其中有兩個大的遺址是需要門票的50泰銖1人。還有很多朋友會問《泰囧》裡面的一排佛像雕塑的景點在哪裡,容我吐槽半分鍾,一部電影的選景除了方便拍攝以外,還有就是就近,你一進門就能看見了,每個人都要來一張剪刀手紀念照,以證明我看過《泰囧》到此一游。實在沒必要,把你的相機收好,更多好的景色是《泰囧》里沒有的,觀光客的時代不會過去,但你可以揮揮手告別這些「大眾景點」。